第2课时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及明 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走进社区、走进部门、走进农村 民进海宁市总支部. 民进海宁总支开展 “ 走进社区、走进部门、走进农村 ” 活动: 1 、为了积极履行民主党派的职能,搜集社情民意,为政府工作出谋划策。 2 、让民主党派走进群众,让群众了解民主党派。 3 、通过 “ 三走进 ” ,进行访贫问苦,搜集民情民声,构筑群众与政府的桥梁,
Advertisements

单元 小结 西方 人文 精神 的起 源及 其发 展 单元 小结 西方 人文 精神 的起 源及 其发 展 一、西方人文主义发展的历程 二、启蒙思想与中国明清 之际的批判思想的比较 二、启蒙思想与中国明清 之际的批判思想的比较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课标版 历史 第2讲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单项选择题 判断题 陈 琳.
人民通史版 第一部分 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罗马 专题总结.
二轮 通史十复习 一轮专题复习 三轮热点复习 选修高考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华的政治文明 专题二 古代中华的经济文明 古代史 (单元)
第1讲 第2讲 单元整合. 第1讲 第2讲 单元整合 第1讲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大一统与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课程标准 考试大纲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 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第1讲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大一统与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课程标准 考试大纲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
封建政治制度的演变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封建政治制度的演变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专题(一) 睢宁县第二中学 王俐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药物分析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模块一 古代的中国:文明古国制度创新,农耕文明大放异彩
第十九章 经济全球化和国家经济安全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 第二节 国家经济安全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趋势.
第十二章   会计规范体系与会计工作组织 内蒙古财经学院会计学院.
2013年度述职报告.
第 8 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简介:中国历史分期 中国现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古代史 社会主义社会(1956—今) 新民主主义社会( )
第3课 中央集权与 地方分权的斗争 课标重点:汉武帝、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的措施。.
秦王李世民征战图.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课标要求: 列举古代中国中央集权与皇权不断加强的史实,认识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状态 人民版(必修一).
第3课 从汉到元 政治制度的演变 马鞍山市红星中学 吴光辉.
水国寒消春日长, 燕莺催促花枝忙。 风吹金榜落凡世, 三十三人名字香。 唐朝《及第谣》.
第四章 国际货币体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一专题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全息数据库 综合能力提升 高频考点突破 1~6 7~12 13~14 备课资料集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四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故宫的设计与建筑,营造的是封建王朝的大一统气势与中央专制集权的威仪,集中地反映了中国古代森严的封建等级礼制,体现着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在故宫的总体布局上,全部宫殿以南北中轴线作严格对称的平面布置,规模宏大的建筑群构成一种庄严肃穆的气势,以突出皇宫的崇高地位。太和殿居于前朝三大殿之中轴线上的中心点,是紫禁城重心所系,以此为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包括皇帝登基、册封皇后、宣布科考等。只有经过重重宫门,才能瞻仰到建于三层台基之上雄伟的太和殿,由此营造出一切以皇帝为中心的环境。故宫建筑还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内廷乾
国有资产有偿 使用收入管理 湖南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 庞力.
●温故知新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体现有哪些?其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第一单元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课程标准: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其发展过程中会产生哪两对矛盾?
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二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第6单元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明清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第三、四课) 中央官制的变化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两个矛盾 皇权与相权的斗争 地方管理制度的变化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第三篇 组织工作.
君主专制政体 的演进与强化.
高考复习建议 历史必修一.
二轮 通史复习 一轮专题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华的政治制度 专题二 古代中华的经济文明 古代史 (单元) 专题三 古代中华的思想文化
2.秦朝是如何拓展疆土的?(西南、北方、南方)
二轮复习《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二)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南京三中 孙微.
复习提问 秦朝开创了怎样的政治制度? 这种政治制度对后世的影响如何?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知识回顾.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其发展过程中会产生哪两对矛盾?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第三课.
导航页 一、中国历史地理 主要内容 四、中国的近代化 3 二、中国人才选拔制度 三、中国政治制度的沿革.
朝 代 歌 夏商与西周,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 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传,宋辽夏金元, 明清王朝完。
7.2.4 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 一、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人 二、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条件 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人是:基金财团。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四课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专题(一) 睢宁县第二中学 王俐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讲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课标要求】  (1)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 (2)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考点三:政治制度的成熟 考纲: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标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 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解读课标:
专题七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议会大厦 美国国会.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历 史 全球史观 空 间 时间 世 界 中国: 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珠江流域等 欧洲:两牙;荷兰;英国;法国; 俄国; 德意志;意大利
2 明朝废除宰相之后,明太祖深感“人主以一人御天下,不可无辅臣”,为此他采取了什么措施?后来形成了什么制度? 同宰相制度相比有何本质的不同?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早期政治制度 封建社会 奴隶社会 有中国特色的 民主政治制度 资本主义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的代议制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目标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考标点击】理解: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Harvard ManageMentor®
新中国成立以后,历史上的邪教、帮会经人民政府的打击,退出了历史 舞台。
成绩是怎么算出来的? 16级第一学期半期考试成绩 班级 姓名 语文 数学 英语 政治 历史 地理 物理 化学 生物 总分 1 张三1 115
组织机构图.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第四章 UNIX文件系统.
高三专题复习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第二章 宪法与政治制度 陈 云.
Ssss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2课时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及明 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第2课时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及明 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汉朝:汉初仿秦实行 ,同时又分封 。 汉武帝颁布“ ”,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2.汉元帝期间,中央集权与 之间的矛盾,时时隐时现 3.唐朝中期,朝廷在地方设置了许多 。唐中期安史之乱后 形成 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郡县制 诸侯王 推恩令 地方分权 节度使 藩镇割据

4.北宋初年,宋太祖将兵权收归中央,派 担任地方长官, 同时设 负责监督。地方赋税大部分由中央掌控。中央集 权得到加强 5.元朝在地方实行 制度。地方设 ,加强了中央 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提醒: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 (1)重文轻武,文人治国。 (2)分割地方的权力,加强中央集权。 (3)“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文官 通判 行省 行中书省

君主专制的演进及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侍从 秘书 三省 宰相 三省六部 中书门下 参知政事 枢密使 三司使 中书省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隋文帝 隋炀帝 进士科

丞相 皇权 丞相 朱元暲 皇权 胡惟庸 中书省 丞相 六部 皇帝 丞相 宰相制度 决策权 行政权 君主专制

废除丞相 殿阁大学士 翰林院 文渊阁 大学士 票拟权 张居正 六部 法定 内侍机构

内阁 六部 满洲贵族 议政王大臣会议 康熙帝 南书房 雍正帝 西北军务 皇帝 跪受笔录 行政效率 君主专制

课堂探究提升 探究1:汉武帝和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有何异同? 答案:(1)相同点: ①在中央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②在地方上,削弱地方机构的权力,加强中央集权。 (2)不同点: ①在中央,汉武帝通过设立中朝,削弱相权;宋太祖通过设立一些新的机构分割宰相的权力。 ②在地方上,汉武帝削弱了王国势力和加强了对地方的监察;宋太祖削弱地方官的权力,并且将权力收归中央。

探究2:下图为秦与隋唐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看图2与图1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答案:图2中央机构设置比图1多,丞相的职权削弱,这是以分权得以集权的体现,说明中央集权制不断发展完善。

探究3:隋唐时确立的科举制有哪些进步性?后期又是如何阻碍社会进步的? 答案:进步性:科举制的实行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科举制度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有相当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也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而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从公平公正的角度看,也有一定的合理性。明清时期,专重“四书”“五经”,以八股取士,禁锢了士人的思想,极大地束缚了知识分子的创造性,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探究4:秦汉时的宰相制与明清时的内阁制有何不同? 答案:内阁制不同于宰相制,在宰相制下,宰相被赋予决策大权,其地位十分巩固,但内阁只是皇帝的待从、咨询机构,本身并无决策权。 探究5:为什么说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我国封建 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 答案:军机大臣只能跪受笔录、上传下达,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 军机处

重难要点突破 易错易混点 1.三省六部制下三省的互相制约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三权分立的政 治制度。中书省秉承皇帝旨意草拟政令,门下省仅有封驳权,没 有裁决权,三省长官都必须绝对听命于皇帝,这和西方资产阶级 代议制有本质的区别。 2.明内阁制与近代西方内阁制有着本质区别,在西方,内阁是国家 最高行政机关,是民选议会中的多数党组织,是民主政治发展的 重要成果,而明内阁制属于君主个人专制,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 物,中西政治制度的差异让我们更深切地意识到中国近代社会落 伍的原因。

重难要点 1.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步形成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省体制。 2.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制,即宰相集体负责制。分工明确互相牵制, 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尚书省下设六部,确立并完善 了三省六部制,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一制度。 3.宋朝三省六部制有名无实,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但相权被 枢密院、三司使等分割。 4.元朝建立后,废三省,只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六部分理宰 相职责。 5.明代在中央设中书省,由左右丞相统辖六部,丞相废除后六部直 接对皇帝负责。

(1)积极作用 ①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②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③在统一的社会环境下,有利于民族大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和提高,使我国古代人民创造了领先于世界的古代文明。 (2)消极作用 ①经济上,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明末清初以后,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②政治上,专制统治的空前强化剥夺了人民的政治权利和言论自由,民主思想和行动受到压制和打击。③思想文化上,专制统治使知识分子脱离实际,阻碍了科技创新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

客 观 题 突 破 最新高考示例 【例1】 (2009·浙江文综高考,14)下图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地方 机构示意图”,请依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  )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答案:B

【例2】 (2009·广东单科高考,5)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 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 A.战国时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 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隋代实行内史、门 下、尚书三省制 C.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 力牵制体系 D.明初废除丞相,清初“军国政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思路点拨:君主专制是指皇权至高无上,一切军国大事由皇帝 专断,从秦到清,君主专制不断强化,这是常态。所谓“特殊” 情况则是指君主专制受到限制或制衡。清代议政王大臣会议集 体决策,对皇权形成极大限制。故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研究思考预测 1.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 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 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 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 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 部、户部办理 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 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 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 A.秦、唐、元 B.汉、宋、明 C.秦、元、清 D.秦、唐、明 答案:D

2.(2009·江苏模拟)著名学者钱穆先生认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 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 务运行的程式中”。钱穆先生的观点是(  ) A.唐朝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 B.唐朝三省相互牵制 C.唐朝皇帝还未形成足够的专制权力 D.唐朝实行集体决策机制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观点认为皇帝并 不完全个人专断,而是在三省体制下的专制,在一定程度对皇 帝决策有限制作用,故观点为C。 答案:C

3.右图是清政府首次发行的邮票“大龙票”,请 推断邮票取名“大龙”的主要原因是(  ) A.龙是皇室的象征,代表皇权至高无上 B.龙有霸气,代表中国的强盛 C.军机处建议,皇帝审批 D.龙是中国最古老的图腾 解析:龙是皇帝的象征,代表皇权至高无上,因此皇帝经常称 自己为“真龙天子”,此邮票的用意即在此。 答案:A

主 观 题 突 破 (2006·江苏单科)列举秦朝、唐朝、北宋、明朝君权与相权关系的有关史实,揭示其历史演变的总体趋势,并指出其影响。 比一比 学生答题实录:

点 评 主要优点: 综合评价: 参考答案 1.审题准确,答题规范。 2.史实记忆准确,能很好地把握历史发展的线索。 优秀。 点 评 主要优点: 1.审题准确,答题规范。 2.史实记忆准确,能很好地把握历史发展的线索。 综合评价: 优秀。 参考答案 (1)史实:秦朝: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在中央设置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的分工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北宋:在宰相下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把宰相的职权一分为三,便于皇帝总揽大权。明朝: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直属皇帝,皇帝的权力空前提高。 (2)总体发展趋势:君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削弱直至被废除。 (3)影响:君主专制制度走向极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