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五第一章、第二章 教材分析 海珠区教育发展中心 王桂芹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五节 函数的微分 一、微分的定义 二、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 法则 四、微分形式不变性 五、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六、小结.
Advertisements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第二节 换元积分法 一、第一类换元积分 法(凑微分法) 二、第二类换元积分法. 问题 解决方法 利用复合函数,设置中间变量. 过程令 一、第一类换元积分法(凑微分法)
全微分 教学目的:全微分的有关概念和意义 教学重点:全微分的计算和应用 教学难点:全微分应用于近似计算.
第三节 微分 3.1 、微分的概念 3.2 、微分的计算 3.3 、微分的应用. 一、问题的提出 实例 : 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解三角形 数列. 解三角形 一、课程内容解读 解三角形是高中数学中的传统内容,大纲教材比 较关注三角形边角关系的恒等变换, 教学重点放在 运算上。把其列为第五章平面向量的第二节,作为 平面向量的一个应用(共 16 页)。而课标教材它 在模块 5 中独立成章, 共 28 页,其中应用举例和相应 素材.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天平游戏(二).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计算机网络教程 任课教师:孙颖楷.
《解析几何》 -Chapter 3 §7 空间两直线的相关位置.
高中数学课改教材培训 必修5.
《解析几何》 乐山师范学院 0 引言 §1 二次曲线与直线的相关位置.
《数学5(必修)》解析 SHU XUE WU BI XIU JIE XI 苏州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徐稼红.
《高等数学》(理学) 常数项级数的概念 袁安锋
活动课 有趣的组合.
一、原函数与不定积分 二、不定积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积分公式及积分法则 四、牛顿—莱布尼兹公式 五、小结
定积分的换元法 和分部积分法 换元公式 分部积分公式 小结 1/24.
第5章 定积分及其应用 基本要求 5.1 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5.2 微积分基本公式 5.3 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定积分习题课.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2-7、函数的微分 教学要求 教学要点.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课前探究: 给定一个角 , 角 的终边与角 的终边有什么关系?它们的三角函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2).
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 (苏科版) 10.4 探索三角形 相似的条件(2).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等比数列 徐水职教中心 王海水.
阅读p48等比数列 等比数列 ——乌海市第十中学高二数学组.
Computer Graphics 计算机图形学基础 张 赐 Mail: CSDN博客地址:
复习: 什么叫做锐角三角函数(即直角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 以锐角为自变量,以比值为函数值的函数叫做锐角三角函数。
正、余弦定理的应用 主讲人:贾国富.
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杏坛中学 高二数学备课组.
在数学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什么,而是我们怎么知道什么。     
第十八章 平行四边形 18.1 平行四边形 (第2课时) 湖北省赤壁市教学研究室 郑新民
28.1 锐角三角函数(2) ——余弦、正切.
第一章 函数与极限.
数列.
专题二: 利用向量解决 平行与垂直问题.
第二十二章 曲面积分 §1 第一型曲面积分 §2 第二型曲面积分 §3 高斯公式与斯托克斯公式.
相似三角形 石家庄市第十中学 刘静会 电话:
第六届全国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
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成长经历.
4.2 证明⑶.
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2) 大连市第三十九中学 赵海英.
用计算器开方.
复习: 若A(x1,y1,z1) , B(x2,y2,z2), 则 AB = OB - OA=(x2-x1 , y2-y1 , z2-z1)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分数乘法(一).
3.1 变化率与导数   3.1.1 变化率问题 3.1.2 导数的概念.
3.1.2 空间向量的数量积运算 1.了解空间向量夹角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掌握空间向量数量积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等差与等比综合(3).
解三角形 赵伟.
辅助线巧添加 八年级数学专项特训: ——倍长中线法.
第一节 不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一、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 二、不定积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积分表 四、不定积分的性质 五、小结 思考题.
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1).
高中数学必修四 第一章 1.4.2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性质(2).
静定结构位移计算 ——应用 主讲教师:戴萍.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0×5=?.
线 性 代 数 厦门大学线性代数教学组 2019年5月12日4时19分 / 45.
高中数学选修 导数的计算.
欢迎大家来到我们的课堂 §3.1.1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广州市西关外国语学校 高一(5)班 教师:王琦.
第三节 函数的微分 3.1 微分的概念 3.2 微分的计算 3.3 微分的应用.
我们能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用途非常广泛
****九年级数学组汇报教学 课题:§ 锐角三角函数 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九○三班.
第三节 数量积 向量积 混合积 一、向量的数量积 二、向量的向量积 三、向量的混合积 四、小结 思考题.
1.4.1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
位似.
1.4.1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
高中物理“平抛运动的应用” 点评专家:谭一宁.
3.3.2 两点间的距离 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必修五第一章、第二章 教材分析 海珠区教育发展中心 王桂芹 海珠区教育发展中心 王桂芹

第一章、第二章的共同特点 特点2:充分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特点3:重视体现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特点4: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特点1:充分关注数学情景的建立; 特点2:充分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特点3:重视体现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特点4: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第一章:解三角形教材分析 解三角形这一章大约需8个课时.学习目标是:通过对任意三角形的边长与角度关系的探索, 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三角形度量问题;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1.数学情景的建立 这一章的特点是实践性和应用性,解三角形就是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教科书比较注意从实际问题引入。 例如,引言中一开始就从实际问题情景引入, 提出了以下很现实的问题:月亮离地球到底有多远?怎样在航行途中测出海上两个岛屿之间的距离?怎样测量底部不可到达的建筑物的高度?等等。观察章头插图有月球表面图,航海码头,河对岸的高层建筑等。

2.本章的结构分析 (1)两个定理的证明. 新课程标准要求两个定理的证明要让学生充分经历探索、发现的过程。因此,在证明这两个定理时,教师要充分重视教学情景设计,比如在证明正弦定理时,先从直角三角形这一问题情景入手比较方便;在证明余弦定理时要设置一些恰当的问题情景,还要学生感受到向量运算的威力。

(2). 两个定理在测量和几何运算中的应用. 课本通过例、习题充分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2).两个定理在测量和几何运算中的应用.课本通过例、习题充分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课本例1,例2是距离测量问题,例3,例4,例5是高度测量问题,例6是角度测量问题,例7,例8,例9是三角形的几何运算和三角恒等式的证明问题. 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要注意以下三点 (ⅰ)要注重测量方案的设计,注意测量方案优劣的比较,在某种特定情景和条件限制下如果这一方案有效,那一方案无效,为什么?要使学生清清楚楚.

(ⅱ)这一章是传统内容,要比较新旧课程要求的差异 (ⅱ)这一章是传统内容,要比较新旧课程要求的差异.传统的处理方式在三角恒等变形,解三角形常规技巧,抽象的数学问题上下了很多功夫,当然这也重要,但是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充分体现数学本身价值的要求,新教材淡化了三角恒等变形以及高难度的形式化处理,突出了应用性和实际背景,这一点在本章的引言,例题,习题的设计,阅读与思考上都有充分的体现.

(iii).恰当的运用信息技术.对一些非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指导学生合理使用计算器运算;本节图示教多,不影响思维能力培养的情况下可使用计算机辅助演示.

3.本章体现的基本数学思想 基本的数学思想是反映数学实质的.本章体现的基本数学思想是量化的数学思想,这确实是一个最基本的数学思想,因为数学就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的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的,对实际问题量化,是用数学方法处理问题的基点,比如军事模型,教育模型等都是将数学问题模型化,数量化.新课标在本章中要求学生对三角形的边长,角度进行数量关系的探索,不仅是定性要定量,这也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二、第二章:数列教材分析 数列这一章大约需12个课时.学习目标是: (1)数列的概念和简单表示法.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了解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 (2)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通过实例,理解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探索并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 项和公式,能在具体的问题情景中,发现数列的等差关系或等比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体会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与一次函数、指数函数的关系。

1.数学情景的建立 本章密切关注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体现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数列是反映自然规律的一种基本模型。首先在引言与插图中引入非常有趣的数学情景说明大自然是懂数学的,向日葵的种子数目,树木的分叉,花瓣的数目等都与菲波那契数列有关。又通过树木的生长,存款利息,购房贷款等实际问题都与数列模型有关,说明数列的研究源于现实生产、生活的需要。

数列概念从古代的正方形数,三角形数;等差数列从奥运举重,水库水位,存款利息等;等比数列从细胞分裂,一尺之棰,计算机病毒等这些很现实的问题情景中引入这些概念,最后又回到利用数列解决实际问题上面。

2.本章的结构分析 本章的结构有三层 (1)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理解数列的概念,认识数列是反映自然规律的数学模型(阅读与思考等),探索并掌握数列的几种表示方法(例1等)(通项公式、列举法、图像法),认识数列是一种特殊函数(例1,例2等)。

(2)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在教学中注意(ⅰ)思想方法的发现、渗透。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中体现了 特殊到一般、归纳、猜想的思想方法,等差数列前 项和公式采用的是倒序求和法;等比数列前 项和公式采用的是错位相减法;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类比研究等。(ⅱ)数列与函数的关系。等差数列是关于 的一次函数,等比数列是关于 的指数型的函数,等差数列的前 项和是关于 的二次函数,且常数项为0。

(3)数列的应用。数列的应用包括已知一些量,求其它的量以及数列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本章例题中涉及到的实际应用问题有:出租车收费问题,校园网问题,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问题,计算机的销售量问题,阅读与思考中的九连环问题,习题中也有大量的应用问题。还要注意数列与计算机、算法语言、定积分的融合,如 近似值的估计,曲线与坐标轴所围成面积的估计。

新的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数列是一种函数,在有关数列的计算中淡化复杂的解方程运算。

3.本章体现的基本数学思想 本章所体现的基本数学思想有类比思想,归纳思想,数型结合思想,方程思想。

对这两章的教学建议 1. 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注意利用教材的丰富背景,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即要重视背景的揭示,也要重视基础的落实. “强调数学背景 ”, “ 让学生自主探索”等等,这些新理念对于传统教学的弊端无疑是一副良药,但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必须把握一个度,如果每节课都是通过现实情景引入教学,将零碎的数学知识淹没在大量的生活实例中,或只注意学生猜想能力的培养,而将稍微复杂一点的证明都忽略的话,我们的数学课将失去数学本身的意义,学生学到的将不是数学而是别的什么东西,因为,归根结底数学有严密的结构,系统的体系,另外数学离不开实践,做数学仍是公认的最好的学习方法,是一个基本原则。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反思,在把握好这个度的前提下,关注学生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思想方法的落实,才能真正的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3.避免过于繁琐的形式化训练。这两章属传统内容,要求与过去相比有较大变化。比如解三角形中繁杂的三角恒等变形,数列中比较复杂的方程运算等。

4.在教学中要适当使用信息技术.现在提倡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整合是有原则的,就是要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有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所以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就应该注意,以往难于呈现的数学内容在保证笔算的情况下使用信息技术,便于学生探索、发现。但是大量的板书,大量的演算,通过思考可以解决的问题或常规演示就可以看明白的问题是不是都可以用计算机代替呢?回答是否定的。

欢迎各位同行商讨指正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