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R基因扩增.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急性酒精中毒患 者的护理. 急性酒精中毒 急性酒精中毒 再来一杯 二锅头 ! 急性酒精中毒 案例 16-4  张泽举, 48 岁,患有高血压病 3 年,嗜烟酒 20 余年。因参加宴席饮高度白酒约 300ml ,呕吐 胃内容物 4 ~ 5 次,昏迷 0 . 5h 急诊人院。人院查 体: T37.
Advertisements

客家娘酒 生命科学院 062 第二组 组长:李宗权 组员:林立强 李嘉豪 郑灿明 李耀斌 程惠源.
肝脏谷丙转氨酶活力测定. 一、实验目的 掌握谷丙转氨酶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谷丙转氨酶作用于丙氨酸及 α- 酮戊二酸,生成谷氨酸与丙 酮酸。丙酮酸与 2.4- 二硝基苯肼作用,生成二硝基苯腙,此 物在碱性溶液呈红棕色,与经同样处理的标准丙酮酸比色, 求得丙酮酸的生成量以表示酶的活性。
分子生物学部分开发实验 植物遗传亲缘关系研究.
強制認領私生子首例 第十組組員:4970T012 劉柏宇 4970T013 黃偵泰 4970T035 陳建儒 4970T100 蔡維哲
生活护理技术 项目一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项目二 排泄护理技术 项目三 促进呼吸功能护理 项目四 冷热疗法 项目五 标本采集 项目六
请看书后告诉我: PCR的目的是什么? 操作分几个步骤,分别有什么成员的参与?.
测序知识概述.
PCR引物设计及测序结果分析.
第一节 生药鉴定的意义 一、什么是生药鉴定 生药鉴定是依据国家药典、有关资料规定或有关专著对生药作真实性、纯度及品质优良度的检定。
基因工程的应用.
选修Ⅲ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专题1 基因工程 1.3 基因工程的应用 淮南一中 张秀娥.
临床PCR技术的发展历史及趋势 武春晓 山东省立医院.
PCR & Kary B. Mullis PCR & Kary B. Mullis 2010级化学基地班 张为宁.
引 物 设 计 引物 引物的重要性 引物设计的原则 引物与PCR 引物设计软件 如何使用Primer Premier 5.0 引物同源性分析.
Molecular biology for ecologists
产后出血产妇的护理.
实验三 PCR扩增目的基因 【目的要求】 1.掌握实验原理和实验基本过程; 2.了解PCR引物设计原则;学会设计PCR引物 ;
1.还原糖 2.脂 肪 3.蛋白质 10叶绿素 4.质流动 5.分 裂 6.酶温度 7.酶- PH 8.酶效率 9.酶水解 11.分 离 12.复 原 13.取DNA.
PCR 及分子标记.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简介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3 2010年3月 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室 包春莹
必存在痴呆的应用 医院 忻州市中医医院 参赛医生: 张志庭 科室: 神经内科 职称: 主任医师.
分子生物学与临床 PCR技术及其应用 中 山 大 学 主讲:杨 中 汉
Hybridization Based Marker- Dot Blotting
三峡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学教学组
实验六 目的基因的PCR扩增.
· 全球变暖 · 臭氧的破坏与保护 · 酸雨危害与防治
聚合酶链式反应及其在基因诊断中的应用.
PCR常见问题、原因分析及其对策 主讲人:欧阳志荃.
第十四章 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 表型的改变是由基因异常造成的 表型的改变是由基因异常造成的.
PCR技术及其应用 申川军 广州中医药大学生物化学教研室.
PCR技术及其应用 朱德裕 2013年11月1日.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第五章 基因扩增.
分子生物學實驗 part 1 presentation
PCR常见问题、原因分析及其对策.
聚合酶链式反应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基因工程实验流程总览.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Oculina patagonica珊瑚伴生菌 生物系 赵闯营
基因工程实验指导书 THE EXPERIMENTAL GUIDE FOR GENE ENGINEERING.
重組DNA技術的條件: 1. 基本工具:enzymes
龙湾中学 李晓勇 学习目标: 能写出单一溶液、混合溶液中的质子守恒关系式。
PCR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第一章 分子克隆的工具酶 工具酶:进行DNA操作经常要用到的“工具”——酶.
PCR Enzymes的选用 袁 晓东 李 晶泉 汤 敏谦 宝生物工程(大连)有限公司,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DNA片段.
碱变性法小量提取质粒, DNA的限制性酶切
分子生物学实验.
基因片段与载体连接及重组子的转化 邱逸敏 基因工程与发酵工程教研室.
第二节 分子杂交及相关技术 。 分子杂交包括:DNA-DNA杂交,DNA-RNA杂交及蛋白杂交等。
分子标记的各种类型 Molecular Markers.
培养基、试剂的配制及 细菌纯化培养.
第六章 DNA重组的操作 第一节 DNA的体外重组 第二节 重组体导入受体细胞的原理与技术 第三节 重组子的筛选和鉴定.
第8章 遗传密码 8.1 遗传密码的基本特性.
胚胎原位杂交检测基因的时空表达模式.
第三节 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
 基改食品 王鳳英副教授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PCR引物设计及相关软件使用.
1.了解引物设计原则 ; 2.掌握primer premier的基本使用方法 。
遗传病的分析4 基因组DNA提取与PCR扩增技术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登革熱 也稱骨痛熱症 ◎是由登革熱症病毒所引起的一種傳染病,它是由屬於斑蚊的白線斑蚊(Aedes albopictus)與埃及斑蚊(Aedes aegypti)先叮咬患者後,成為「病媒蚊」,其它健康的人可能因這隻病媒蚊叮咬而感染。 ◎有可能出現極度疲倦及抑鬱症狀,偶然病者會惡化至登革出血熱,並進一步出血、休克,甚至死亡。
PCR法检测细菌核酸 河北大学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第 四 节 DNA限制酶切反应和 限制酶谱绘制.
实验目的: 1、了解PCR反应原理; 2、掌握PCR扩增的基本操作步骤
遗传病的分析4 基因组DNA提取与PCR扩增技术
第三节 转录后修饰.
  基因工程操作的基本技术.
√ √ 习题 1.下列情况引起负误差,且为系统误差的是: (1)砝码锈蚀; (2)滴定过程中从锥形瓶中溅出少量试液;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CR基因扩增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学习PCR反应的基本原理与实验技术

二、实验原理 PCR是一种由引物介导的选择性体外扩增DNA的方法,由美国人B.Mullis于1983年发明 包括三个基本步骤: 变性(Denature):目的双链DNA片段在94℃下解链 退火(Anneal):两种寡核苷酸引物在适当温度(50℃ 左右)下与模板上的目的序列通过氢键配对 延伸(Extension):在Taq DNA聚合酶合成DNA的最适温度下,以目的DNA为模板进行合成 由这三个基本步骤组成一轮循环,理论上每一轮循环将使目的DNA扩增一倍,这些经合成产生的DNA又可作为下一轮循环的模板,所以经25~35轮循环就可使DNA扩增达106 倍

1、PCR反应中的主要成份 引物 dNTP Mg2+ 模板 Taq DNA聚合酶 反应缓冲液

引物 PCR反应产物的特异性由一对上下游引物所决定 引物设计和选择目的DNA序列区域时遵循下列原则: 引物长度约为16~30bp 引物中G+C含量通常为40%~60%,可按Tm=4(G+C)+2(A+T)粗略估计引物的解链温度 四种碱基应随机分布,在3’端不存在连续3个G或C,因这样易导致错误引发 引物3’端最好与目的序列阅读框架中密码子第一或第二位核苷酸对应,以减少由于密码子摆动产生的不配对 在引物内,尤其在3’端应不存在二级结构 两引物之间尤其在3’端不能互补,以防出现引物二聚体,减少产量 引物5’端对扩增特异性影响不大,可引入酶切位点或突变位点 引物不与模板结合位点以外的序列互补 简并引物应选用简并程度低的密码子 引物的浓度一般为0.1~0.5μmol/L,引物浓度偏高会引起错配和非特异性产物扩增,引物浓度偏低则降低产量

dNTP dNTP常用的浓度为20~200μmol/,而且4种dNTP的终浓度相等,以减少合成中由于某种dNTP的不足而出现的错误掺入 dNTP浓度过高虽可加快反应速度,但会增加碱基的错误掺入率,同时会抑制Taq DNA聚合酶的反应活性;适当的低浓度会提高反应的精确度 注意协调Mg2+浓度和dNTP浓度之间的关系

Mg2+ Mg2+浓度会影响Taq DNA聚合酶的活性、真实性,影响引物退火、解链温度,影响产物的特异性以及引物二聚体的形成等 通常Mg2+浓度范围为0.5~2mmol/L 在PCR反应混合物中,应尽量减少有高浓度的带负电荷的基团,例如磷酸基团或EDTA等可能影响Mg2+浓度的物质,以保证最适Mg2+浓度

模板 PCR反应必须以DNA为模板进行扩增,单链分子、双链分子、线状分子或环状分子均可以作为模板 DNA (线状分子比环状分子的扩增效果稍好) 模板的数量和纯度均会影响PCR结果:一般反应中的模板数量为102 ~105 个拷贝。模板拷贝数过多可能会增加非特异性产物 模板DNA中的杂质也会影响PCR的效率

Taq DNA聚合酶 早期PCR扩增是由大肠杆菌DNA聚合酶ⅠKlenow片段完成,但这种酶不耐热,所以每一轮循环在变性和退火后必须加入新酶 后来引入耐热的Taq DNA聚合酶,一般Taq DNA聚合酶活性半衰期为92.5℃ 130min,95℃ 40min,97℃ 5min,因此PCR中变性温度不宜超过95 ℃ Taq DNA聚合酶的最适温度是72 ℃,连续保温30min仍具有相当的活性,一次加酶可满足PCR反应全过程的需要 纯化的Taq DNA聚合酶有5’→3’外切酶活性,而无3’→5’外切酶活性,不具有Klenow酶的3’→5’校对活性,因此在PCR中有错误掺入率,大约是每2×104个核苷酸中有一个,在利用PCR克隆和进行序列分析时尤为注意 Taq DNA聚合酶的酶活性单位定义为74℃下,30min掺入10nmol/L dNTP到核酸中所需的酶量。在100μL反应体系中,1.5~2U的Taq DNA聚合酶就足以进行30轮循环 使用Taq DNA聚合酶浓度过高,可引起非特异性产物的扩增,浓度过低则扩增产物量减少

反应缓冲液 一般含100mmol/L Tris·Cl (20℃下pH8.3-8.8), 500mmol/L KCl和0. 1%的明胶,有时候还有适当浓度的Mg2+ Tris·Cl是一种双极性离子缓冲液,主要靠其调节pH,使Taq DNA聚合酶的作用环境维持偏碱性 KCl有利于引物的退火,但浓度过高会抑制Taq DNA聚合酶的活性 明胶保护酶不变性失活 Mg2+影响Taq DNA聚合酶的活性,直接影响反应的特异性和扩增DNA的产率 反应液可加入5 mmol/L的二硫苏糖醇(DDT)或100μg/ml的牛血清白蛋白(BSA),它们可稳定酶活性

2、PCR反应参数 变性 退火 延伸 循环次数

变性 变性不完全,往往使PCR失败,因为未变性完全的 DNA双链会很快复性,减少DNA产量 一般变性温度与时间为94℃ 1 min。在变性温度下,双链DNA解链只需几秒钟即可完全,所耗时间主要是为使反应体系完全达到适当的温度。 对于富含GC的序列,可适当提高变性温度。但变性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都会导致酶活性的损失

退火 引物退火的温度和所需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引物的碱基组成,引物的长度、引物与模板的配对程度以及引物的浓度 实际使用的退火温度比扩增引物的Tm值约低5℃。一般当引物中GC含量高、长度长并与模板完全配对时,应提高退火温度。退火温度越高,所得产物的特异性越高 有些反应可将退火与延伸两步合并,只用两种温度(如用60℃和94℃)完成整个扩增循环,既省时间又提高了特异性 退火一般仅需数秒钟即可完成,反应中所需时间主要是为使整个反应体系达到合适的温度。通常退火温度和时间为37℃~55℃,1-2min

延伸 延伸反应温度通常为72℃,接近于Taq DNA聚合酶的最适反应温度75℃ 延伸时间的长短取决于目的序列的长度和浓度。一般反应 体系中,Taq DNA聚合酶每分钟约可合成1kb长的DNA。延伸时间过长会导致产物非特异性增加。对很低浓度的目的序列,则可适当增加延伸反应的时间 扩增反应完成后,都需要一步较长时间(10~30min)的延伸反应,以获得尽可能完整的产物,这对以后进行克隆或测序反应尤为重要

循环次数 当其它参数确定之后,循环次数主要取决于DNA浓度 一般而言25~30轮循环已经足够。循环次数过多,会使PCR产物中非特异性产物大量增加 通常25~30轮循环扩增后,反应中Taq DNA聚合酶已经不足,如果此时产物量仍不够,需要进一步扩增,可将扩增的DNA样品稀释103~105倍作为模板,重新加入各种反应底物进行扩增,这样经60轮循环后,扩增水平可达109~1010

5’ 3’ Double stranded DNA template Region to be amplified

this sequence information 5’ 3’ Design primers with this sequence information Identical to this sequence Reverse complement of this sequence Double stranded DNA template

PCR Cycle 1 Double stranded DNA template Primers Taq Taq 5’ 3’

Taq polymerase is thermostable 5’ 3’ PCR Cycle 1 Denaturation 95 ℃ strands separate Primers Taq Taq polymerase is thermostable

Annealing ~55 ℃ Primers bind PCR Cycle 1 Taq 3’ 5’ Annealing ~55 ℃ Primers bind Taq Forward primer anneals to lower strand Reverse primer anneals to upper strand PCR Cycle 1

3’ 5’ Annealing ~55 ℃ Taq binds Taq PCR Cycle 1

Taq copies DNA strand dNTPs 3’ 5’ Extension 72 ℃ Taq copies DNA strand dNTPs Taq Taq synthesises DNA in the 5’ to 3’ direction PCR Cycle 1

Taq synthesises DNA in the 5’ to 3’ direction PCR Cycle 1 Extension 72 ℃ Taq copies DNA strand dNTPs

Taq synthesises DNA in the 5’ to 3’ direction PCR Cycle 1 Extension 72 ℃ Taq copies DNA strand dNTPs

Taq synthesises DNA in the 5’ to 3’ direction PCR Cycle 1 Extension 72 ℃ Taq copies DNA strand dNTPs

3’ 5’ End cycle 1 PCR CYCLE 1

3’ 5’ PCR Cycle 2 Denaturation 95℃ strands separate

3’ 5’ Annealing ~55 ℃ Primers bind PCR Cycle 2

Extension 72 ℃ Taq copies DNA strand PCR Cycle 2

Two single strands of correct length PCR Cycle 2 End cycle 2

End cycle 3

End cycle 4

Following n cycles of PCR there will be No(1+Y)n copies No initial number of targets Y efficiency of PCR reaction n cycle number

三、仪器、材料与试剂 PCR热循环仪 移液枪(配套枪头) DNA模板(质粒R-pGEX-4T-1,R指代外源基因) 2.5mmol/L dNTP(TaKaRa) 10×PCR缓冲液(TaKaRa) 25mmol/L MgCl2 (TaKaRa) 引物1、引物2(5pmol/μL) 引物1:5’-CGGAATTCATGGACGGTCAGA-3’ 引物2:5’-GCGTCGACTCATTCAGATTTGCG-3’ Taq DNA聚合酶(TaKaRa)

四、实验步骤 PCR反应体系的配制,即在0.5mL Eppendorf管内配制25μL反应体系,按下表准确加入各反应物 反应物 体积(μL) 2.5 25mmol/L MgCl2 1.5 2.5mmol/LdNTP 2.0 引物1 引物2 Taq DNA聚合酶 0.2 模板DNA(1ng/μL) 加ddH2O至25μL 12.8

PCR反应条件的设置,即在PCR热循环仪上设置程序,按程序设置的条件进行扩增 94 ℃预变性5min 94 ℃变性40sec 55 ℃退火50sec 72 ℃延伸50sec 72 ℃延伸8min 12 ℃ for ever 1%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PCR结果(此步骤与下次实验PCR扩增产物的割胶纯化一起进行) 重复30次

? 五、思考题 PCR反应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典型的PCR反应体系由哪些组分组成? 绘出电泳结果图,若实验结果可见拖尾现象或有几条区带,试分析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该怎样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