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化学合成抗菌药.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四十二章 人工合成抗菌药 第四十二章 人工合成抗菌药. 第一节 喹诺酮类药物 (quinolones)
Advertisements

常见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治 山东省烟台毓璜顶医院 医学博士 王金德. 概 述 概念 呼吸系统感染: 1 ,上呼吸道感染(简称 “ 上感 ” ) 2 ,下呼吸道感染(气管 - 支气管 - 肺实质感染)
第四十二章 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抗生素 Tetracyclines and chloramphenicols 制作:田汉文.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 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 张媛媛.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研究史 1928 年,弗莱明发现青霉菌可以分泌出抑制 金葡菌生长的物质 1940 年,分离出青霉素,并在小鼠上验证疗 效 1943 年,用发酵法大批量生产青霉素 1950’ ,发现 6-APA ,开发出半合成青霉素 1960’
化学治疗药物 Chemotherapeutic Drugs. 学习提要 掌握喹诺酮及磺胺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区别点 掌握各组喹诺酮药物的抗菌特性 掌握喹诺酮及磺胺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及常见不良反 应及产生耐药机制.
第三十八章 人工合成抗菌药.
第四十三章 人工合成抗菌药 喹诺酮类药物 磺胺类药物 其他合成抗菌药物.
肺炎的治疗 Quintessence11.
药理学 第三十二讲 化学治疗药 主讲人 赵丽娟 主讲单位 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 药理教研室 总学时 48学时.
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上王镇卫生院 董小利.
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培训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药学部 2014年3月.
呼吸道感染诊断及 抗生素规范化使用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抗感染病房 侯芳
2011年医院流行菌株 及耐药监测情况 检验科 微生物室.
第四节 人工合成抗菌药.
第七节 人工合成抗菌药 一、喹诺酮类 第一代 萘啶酸 第二代 吡哌酸 第三代 氟喹诺酮类.
抗生素的临床应用 XXX医科大学附属医院ICU.
第三十九章 大环内酯类与林可霉素类抗生素.
第三十七章 大环内酯类 克林霉素类 万古霉素类.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 及多肽类抗生素 牡丹江医学院药理教研室.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 及多肽类抗生素.
人工合成 抗菌药.
第三十六章 抗菌药物概论 [概述] 1. 抗病原微生物药:指对病原微生物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用于防治感染性疾病的一类化疗药物。包括抗生素和人工合成抗菌药。 研究内容:药物、病原体、宿主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①药物对病原体的抗菌作用、机制及毒副作用;②耐药性产生及其机制;③宿主对药物的药动学过程。
第二节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抗菌药物的治疗性应用 张婴元 复旦大学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
临床常用抗菌药物作用机制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瑞金临床医学院 洪秀华.
喹诺酮类(quinolones) 第一代:萘啶酸、吡哌酸 第二代:氟喹诺酮 诺氟、氧氟、环丙沙星 第三代:司帕、左氧氟沙星
药 理 学 Pharmacology 药理教研室.
第三代喹诺酮的代表产品 透星之应用篇.
第43章 人工合成抗菌药.
第九章 化学治疗药 Chemotherapeutic Agent
抗微生物药物概论 化学治疗(chemotherapy):对病原体(微生物、寄生虫等)及恶性肿瘤所致疾病的药物治疗的统称化学治疗。
第三十七章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药物: 第一代:红霉素、螺旋霉素、麦迪霉素、交沙霉素;第二代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等。不易耐药的第三代药物受到普遍关注。 特点: 主要用于需氧G+、G-球菌和厌氧球菌等感染,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或耐药患者的治疗。
肺结核.
第二章 抗微生物药 平顶山市卫校 张磊.
第七章 细菌耐药性检测 第一节 临床常用抗菌药物 第二节 抗菌药物体外敏感性试验 第三节 细菌耐药性与产生机制 第四节 细菌耐药性检测方法
抗痛风药的作用、分类及典型抗痛风药的结构、理化性质和临床用途 蔡楚璇 广东省潮州卫生学校
第十章 局部麻醉药.
第三十五章 合成抗菌药 第一节 喹诺酮类 [概述] 按合成的年代及抗菌特点分为四代。 第一代(60 年代):萘啶酸,已被淘汰。
磺胺类典型药物和抗菌增效剂.
人工合成抗菌药.
人工合成抗菌药.
药 物 化 学 Medicinal Chemistry
头孢菌素.
抗菌药概论 常用术语 抗菌谱: 抗菌范围 抗菌活性: 药物抑制或杀灭微生物的能力。 最低抑菌浓度; 最低杀菌浓度 抑菌药 ; 杀菌药;
喹诺酮类代表药物.
第三十六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第四十章 氨基糖苷类与多肽类抗生素.
第三十六章  氨基糖苷类及多黏菌素类.
多重耐药菌判读标准 及微生物报告单解读 检验科 徐静
人工合成抗菌药 牡丹江医学院药理教研室.
第三十九章 内酰胺类抗生素 -lactams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指化学结构中含有β-内酰胺环,临床最常用的一类抗生素
抗感染药物的临床应用.
第三十七章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 及其他抗生素.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 及多肽类抗生素.
肺部感染性疾病处理原则.
第三十七章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 及万古霉素类
第三十五章 大环内脂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
第三十四章 抗病原微生物药物概论 [概述] 1. 抗病原微生物药:指对病原微生物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用于防治感染性疾病的一类化疗药物。包括抗生素和人工合成抗菌药。 2. 病原微生物:细菌、螺旋体、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真菌、病毒等 。
第九章 化学治疗药物 Chemotherapeutic agents.
第四十三章 人工合成抗菌药.
第三十九章 人工合成抗菌药 synthesized antibacterial agents
促进凝血因子形成药.
第39章 -内酰胺类抗生素 -Lactam antibiotics
Synthesized Antibiotics
抗生素的作用机理.
第四十章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
抗微生物药物概论 Hu Weiwei (General considerations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CAP抗菌治疗原则指南解读 (注:本课件为5年前版本未及时更新)
人工合成抗菌药 Artificial synthetic antibacterial drugs
化学治疗药物 Pharmacology.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三十八章 化学合成抗菌药

第一节 喹诺酮类 一、喹诺酮类药物概述 喹诺酮类是含有4-喹诺酮(吡酮酸)基本母核结构的合成抗菌药。

发展简史 分类 代表药 主要应用范围 第一代 (1962年) 萘啶酸 G-杆菌 泌尿道、肠道感染 第二代 (1972年) 吡哌酸 G-杆菌↑,G+菌 第三代 (1979年) 诺氟沙星 各种组织及系统感染 第四代 (1990年) 莫西沙星 包括厌氧菌引起的各组织及系统感染

【体内过程】 口服吸收良好,体内分布广,组织体液药物浓度高。大多数药物以肝、肾两种消除方式消除。 【抗菌谱】 氟喹诺酮属广谱杀菌药,对革兰阴性菌、阳性菌、 结核分枝杆菌、厌氧菌、支原体及衣原体有杀灭作用。

抗菌机制 抑制细菌DNA回旋酶而影响DNA的复制导致细菌死亡(抗革兰阴性菌)。 抑制拓扑异构酶而影响细菌DNA的合成(抗革兰阳性菌)。

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机制示意图

【临床应用】 1.呼吸系统感染:左氧氟沙星 、莫西沙星与万古霉素合用首选对青霉素耐药的肺炎链球菌感染;可替代大环内酯类用于支原体、衣原体和军团菌肺炎。 2.泌尿生殖道感染:环丙沙星、氧氟沙星与β-内酰胺类同为首选;铜绿假单胞菌性尿道炎首选环丙沙星。

【临床应用】 3. 消化系统感染:首选用于治疗志贺菌引起的急慢性菌痢和中毒性菌痢;对沙门菌引起的伤寒或副伤寒,首选喹诺酮类或头孢曲松。 4 【临床应用】 3.消化系统感染:首选用于治疗志贺菌引起的急慢性菌痢和中毒性菌痢;对沙门菌引起的伤寒或副伤寒,首选喹诺酮类或头孢曲松。 4.其他:骨、关节、皮肤、软组织感染、脑膜炎。

【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一般不严重; 2.神经系统反应:轻者表现为失眠、头昏、头痛,重 者可出现精神异常、抽搐、惊厥; 3.光敏反应:光照部位的皮肤出现瘙痒性红斑,严重 者出现皮肤糜烂、脱落; 4.骨、软骨损害:引起关节肿胀、疼痛等症状; 5.其他:肝脏损害、肾毒性等。

【禁忌证和用药注意事项】 1.儿童、孕妇和哺乳期妇女; 2.精神病、癫痫病患者; 3.避免与Ca2+ 、Mg2+ 、Al3+和抗酸药同服; 4.避免日照; 5.慎与茶碱类、NSAID合用;

二、常用喹诺酮类药物 诺氟沙星: 临床用于革兰阴性菌所致胃肠道、泌尿道感染,也可外用治疗皮肤和眼部的感染。 环丙沙星: 组织穿透力强,分布广泛,用于治疗各种感染,包括泌尿生殖道感染,肠道、呼吸道感染。耳鼻喉感染等。

氧氟沙星: 保留了环丙沙星的抗菌特点和良好的抗耐药菌特性,尚对结核分枝杆菌、沙眼衣原体和部分厌氧菌有效。 左氧氟沙星: 对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肠球菌、厌氧菌、支原体、衣原体的体外抗菌活性明显强于环丙沙星。

第二节 磺胺类抗菌药 一、概述 磺胺类是三十年代发现的能有效防治全身性细菌感染的第一类化疗药物。为对氨基苯磺酰胺衍生物,人工合成的广谱抑菌药,分子中含有苯环、对位氨基(R2)和磺酰胺基。 H R2 N O SO2N R1

分 类 疾病 药物 作用时间 应用 全身感染 SIZ 短效(<10h) 泌尿道感染 : SD 中效(10~24h) 流脑 SMZ 中效 分 类 疾病 药物 作用时间 应用 全身感染 SIZ 短效(<10h) 泌尿道感染 : SD 中效(10~24h) 流脑 SMZ 中效 尿路感染 SMD 长效(>24h) 极少应用 肠道感染 SASP 溃疡性结肠炎 外用 SML 烧伤 SD-Ag 铜绿假单胞菌

磺胺及甲氧苄啶影响细菌叶酸代谢的示意图

【抗菌谱】 1. 对大多数G+和G-有良好的抗菌活性。 球菌:对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脑膜炎球菌、 淋球菌有效。 杆菌:大肠杆菌、布氏杆菌、变形杆菌、鼠疫、诺 卡菌。 2. 对沙眼衣原体、疟原虫、卡氏肺孢子虫和弓形虫滋 养体有抑制作用。 3. 磺胺米隆和磺胺嘧啶银尚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效。 4. 对支原体、立克次体和螺旋体无效,甚至可促进立 克次体生长。

【临床应用】 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磺胺嘧啶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为45%,低于其他磺胺药,易透过血-脑屏障,脑脊液浓度可达血药浓度的80%,国内首选治疗普通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2.溃疡性结肠炎、节段性回肠炎:选用柳氮磺吡啶,在肠道分解成磺胺吡啶和5-氨基水杨酸盐;前者有弱的抗菌作用,后者具有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

3. 泌尿道、呼吸道感染:常与TMP合用,提高疗效。 4 3.泌尿道、呼吸道感染:常与TMP合用,提高疗效。 4.烧伤或大面积创伤后的创面感染:磺胺米隆和磺胺嘧啶银抗菌作用不受脓液和坏死组织中PABA的影响,SD-Ag的抗铜绿假单胞菌作用强于SML。

1.泌尿系统损害: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在酸性尿液中 【不良反应】 1.泌尿系统损害: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在酸性尿液中 溶解度低,易结晶析出,产生结晶尿、血尿、尿 痛等症状。服药期间,适当增加饮水并同服等碳 酸氢钠以碱化尿液增加其溶解; 2.过敏反应:局部用药或服用长效制剂易发生。药 热和皮疹多发。本类药有交叉过敏反应,有过敏 史者禁用。

3.血液系统反应:长期用药可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导致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甚至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生率极低但可致死。用药期间定期检查血常规。 4.神经系统反应:少数病人出现头晕、头痛、萎靡和失眠等症状,用药期间避免高空作业和驾驶。 5.其他:口服引起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和食欲不振;餐后服或同服碳酸氢钠可减轻反应。孕妇或新生儿应用可引起胆红素脑病,应禁用。

甲氧苄啶(TMP) 【作用机制】 二氢叶酸还原酶 二氢叶酸还原成四氢叶酸 核酸合成 甲氧苄啶 (—)

甲氧苄啶与复方新诺明 甲氧苄啶(TMP)是细菌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药,抗菌谱与磺胺甲噁唑(SMZ)相似,属抑菌药;抗菌活性比SMZ强数十倍。细菌对TMP极易产生耐药,故不单独用药;常与磺胺药或某些抗生素合用,有增效作用。 复方新诺明由SMZ和TMP按5:1比例制成,二者的主要药代学参数相近;合用后通过双重阻断机制,协同抑制四氢叶酸合成。合用时抗菌活性增加数倍至数十倍,甚至呈现杀菌作用,抗菌谱扩大,耐药菌减少。

【临床用途】 1. 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和克雷伯菌引起的泌尿 道感染; 2. 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上呼吸道感 染或支气管炎; 3 【临床用途】 1.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和克雷伯菌引起的泌尿 道感染; 2.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上呼吸道感 染或支气管炎; 3.霍乱弧菌引起的霍乱; 4.伤寒沙门菌引起的伤寒; 5.志贺菌属引起的肠道感染; 6.卡氏肺孢子虫肺炎,SMZco为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