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五 章 无约束最优化方法.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习题课 一、导数和微分的概念及应用 二、导数和微分的求法 导数与微分 第二章.
Advertisements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第八章 第四节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一个方程所确定的隐函数 及其导数 隐函数的微分法.
2.6 隐函数微分法 第二章 第二章 二、高阶导数 一、隐式定义的函数 三、可微函数的有理幂. 一、隐函数的导数 若由方程 可确定 y 是 x 的函数, 由 表示的函数, 称为显函数. 例如, 可确定显函数 可确定 y 是 x 的函数, 但此隐函数不能显化. 函数为隐函数. 则称此 隐函数求导方法.
5.4 微 分 一、微分概念 二、微分的运算法则与公式 三、微分在近似计算上的应用. 引例 一块正方形金属片受热后其边长 x 由 x 0 变到 x 0  x  考查此薄片的面积 A 的改变情况  因为 A  x 2  所以金属片面 积的改变量为  A  (x 0 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 二、 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一、 微分的定义 2.3 微 分.
全微分 教学目的:全微分的有关概念和意义 教学重点:全微分的计算和应用 教学难点:全微分应用于近似计算.
2.3 函数的微分. 四川财经职业学院 课前复习 高阶导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作业解析:
3.4 空间直线的方程.
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系列课程 5. 优 化 设 计 5.2 优化方法的数学基础.
第五章 二次型. 第五章 二次型 知识点1---二次型及其矩阵表示 二次型的基本概念 1. 线性变换与合同矩阵 2.
第四章无约束优化方法 第一节 概述 从第一章列举的机械设计问题,大多数实际问题是约束优化问题。
第三章 函数逼近 — 最佳平方逼近.
恰当方程(全微分方程) 一、概念 二、全微分方程的解法.
第四章 定积分及其应用 4.3 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微积分基本公式 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4.5 广义积分
第四章 函数的积分学 第六节 微积分的基本公式 一、变上限定积分 二、微积分的基本公式.
§5.3 定积分的换元法 和分部积分法 一、 定积分的换元法 二、 定积分的分部积分法 三、 小结、作业.
第5章 定积分及其应用 基本要求 5.1 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5.2 微积分基本公式 5.3 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第三节 格林公式及其应用(2) 一、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定义 二、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条件 三、二元函数的全微分的求积 四、小结.
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 第二节 函数的微分法 一、导数的四则运算 二、复合函数的微分法.
常用的无约束搜索方法 王琥 湖南大学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 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
第三章 导数与微分 习 题 课 主要内容 典型例题.
第三讲 矩阵特征值计算及其应用 — 正交变换与QR方法.
第8章 回归分析 本章教学目标: 了解回归分析在经济与管理中的广泛应用; 掌握回归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分析应用的基本步骤;
第5章 §5.3 定积分的积分法 换元积分法 不定积分 分部积分法 换元积分法 定积分 分部积分法.
第2章 Z变换 Z变换的定义与收敛域 Z反变换 系统的稳定性和H(z) 系统函数.
第四章 非线性方程和非性方程组的解法 4.1 非线性方程的解法 4.2 非线性方程组的线性化解法 4.3 非线性方程组的极值求解法
四*、非线性规划 第7章 无约束问题 第8章 约束极值问题 清华大学出版社.
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 14.3 第 1 课时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
第4章 非线性规划 一维搜索方法 2011年11月.
§2 求导法则 2.1 求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下面分三部分加以证明, 并同时给出相应的推论和例题 .
第一章 函数 函数 — 研究对象—第一章 分析基础 极限 — 研究方法—第二章 连续 — 研究桥梁—第二章.
第二章 插值.
第4章 非线性规划 4.5 约束最优化方法 2019/4/6 山东大学 软件学院.
导数的应用 ——函数的单调性与极值.
第四章 无约束非线性问题的解法 本章要点: 最速下降法的基本思想及特点 牛顿方向 Newton法基本思想及特点
第二节 极限 一、数列极限 定义:.
第二章 函数 插值 — 分段低次插值.
实数与向量的积.
课题:1.5 同底数幂的除法.
线性规 Linear Programming
概 率 统 计 主讲教师 叶宏 山东大学数学院.
三角函数诱导公式(1) 江苏省高淳高级中学 祝 辉.
复习.
局部优化算法之一: 梯度下降法 李金屏 济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2006年9月.
复习: 若A(x1,y1,z1) , B(x2,y2,z2), 则 AB = OB - OA=(x2-x1 , y2-y1 , z2-z1)
第16讲 相似矩阵与方阵的对角化 主要内容: 1.相似矩阵 2. 方阵的对角化.
§8.3 不变因子 一、行列式因子 二、不变因子.
§6.7 子空间的直和 一、直和的定义 二、直和的判定 三、多个子空间的直和.
3.1 变化率与导数   3.1.1 变化率问题 3.1.2 导数的概念.
第三章 函数的微分学 第二节 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一、导数的四则运算 二、偏导数的求法.
4) 若A可逆,则 也可逆, 证明: 所以.
学习任务三 偏导数 结合一元函数的导数学习二元函数的偏导数是非常有用的. 要求了解二元函数的偏导数的定义, 掌握二元函数偏导数的计算.
建模常见问题MATLAB求解  .
第 六 章 约束最优化方法.
第15讲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主要内容: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高中数学选修 导数的计算.
第四节 第七章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一、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二、伯努利方程.
§2 方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欢迎大家来到我们的课堂 §3.1.1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广州市西关外国语学校 高一(5)班 教师:王琦.
第三节 函数的微分 3.1 微分的概念 3.2 微分的计算 3.3 微分的应用.
第 五 章 插 值 法 与曲线拟合 插值法.
定义5 把矩阵 A 的行换成同序数的列得到的矩阵,
第四节 向量的乘积 一、两向量的数量积 二、两向量的向量积.
第四章 函数的 积分学 第七节 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     与分部积分法 一、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 二、定积分的分部积分法.
教学大纲(甲型,54学时 ) 教学大纲(乙型, 36学时 )
第六章 线性方程组的迭代法 — Jacobi, G-S and SOR.
3 最优化方法 许多生产计划与管理问题都可以归纳为最优化问题, 最优化模型是数学建模中应用最广泛的模型之一,其内容包括线性规划、整数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变分法、最优控制等. 近几年来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几乎每次都有一道题要用到此方法. 此类问题的一般形式为: min f (x),
第三章 线性方程组 §4 n维向量及其线性相关性(续7)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 五 章 无约束最优化方法

5.2 最速下降法 第五章 无约束最优化 在迭代点 x(k) 取方向 d(k)= -▽f(x(k) ) 精确一维搜索 (f) min f(x) f : Rn→R 5.1 最优性条件 设 f 连续可微 必要条件:若x*-l.opt. 则▽f(x*)=0 (驻点)。 当 f 凸时, x*-l.opt. ←→ ▽f(x*)=0 注意: f(x) ≥f(x*)+ ▽Tf(x*)(x-x*),  x. 故 f(x*) ≤f(x),  x. ( 由于▽Tf(x*) =0) 5.2 最速下降法 在迭代点 x(k) 取方向 d(k)= -▽f(x(k) ) 精确一维搜索 最 速 下降法:梯度方向函数值变化最快的方向

第五章 无约束最优化 5.2 最速下降法(续) Yes d(k)= -▽f(x(k) ) x(1), ε >0, k=1 k=k+1 5.2 最速下降法(续) x(1), ε >0, k=1 || ▽f(x(k) ) ||< ε? Yes stop. x(k) –解 No d(k)= -▽f(x(k) ) 解 min f(x(k)+λ d(k)) s.t. λ >0 得 x(k+1)=x(k)+λkd(k) k=k+1

5.3 Newton法及其修正 第五章 无约束最优化 特点:全局收敛,线性收敛,易产生扭摆现象而造成早停。 5.2 最速下降法(续) 特点:全局收敛,线性收敛,易产生扭摆现象而造成早停。 (当x(k)距最优点较远时,速度快,而接近最优点时,速度下降) 原因:f(x)=f(x(k))+▽Tf(x(k))(x-x(k)) + o||x-x(k)|| 当 x(k)接近 l.opt.时 ▽f(x(k) ) →0,于是高阶项 o||x-x(k)||的影响可能超过▽Tf(x(k))(x-x(k)) 。 5.3 Newton法及其修正 一、 Newton法: 设f(x)二阶可微,取f(x)在x(k)点附近的二阶Taylor近似函数: qk(x)=f(x(k))+ ▽Tf(x(k))(x-x(k)) +1/2 (x-x(k))T▽2f(x(k)) (x-x(k)) 求驻点: ▽ qk(x)= ▽f(x(k))+ ▽2f(x(k)) (x-x(k))=0

得s(k) , x(k+1)=x(k)+s(k) 第五章 无约束最优化 Newton法: (续) 当▽2f(x(k)) 正定时,有极小点: x(k+1)=x(k)-[▽2f(x(k)) ]-1 ▽f(x(k)) ——Newton迭代公式 实用中常用 ▽2f(x(k)) S= -▽f(x(k)) 解得s(k) x(k+1)=x(k)+s(k) x(1), ε >0, k=1 ▽2f(x(k)) S= -▽f(x(k)) 得s(k) , x(k+1)=x(k)+s(k) || s(k) ||< ε? STOP.x(k+1)—l.opt Yes No k=k+1 实用中,判断 若▽2f(x(k)) 非正定时 进行相应处理

第五章 无约束最优化 Newton法: (续) 特点:二阶收敛,局部收敛。 (当x(k)充分接近x*时,局部函数可用正定二次函数很好地近似,故收敛很快) 二次终结性:当f(x)为正定二次函数时,从任意初始点可一步迭代达到最优解。 设f(x)=1/2xTQx+PTx+r , Qn×n对称正定,P∈ Rn, r∈ R.  x(1), ▽f(x(1))=Q x(1) +P ▽2f(x(1))=Q 迭代: x(2) = x(1) - Q –1(Qx(1) +P) = - Q –1 P (驻点即opt.) 主要缺点: (1)局部收敛 (2)用到二阶Hesse阵,且要求正定 (3)需计算Hesse阵逆或解n阶线性方程组,计算量大

第五章 无约束最优化 5.3 Newton法及其修正 二、 Newton法的改进: (1)为减小工作量,取m(正整数),使每m次迭代使用同一个Hesse阵,迭代公式变为: x(km+j+1)=x(km+j)-[▽2f(x(km))]-1 ▽f(x(km+j)) j=0,1,2, …,m-1 , k=0,1,2, … 特点:收敛速度随m的增大而下降 m=1时即Newton法, m→∞ 即线性收敛。 (2)带线性搜索的Newton法: 在Newton迭代中,取d(k)= -[▽2f(x(k)) ]-1 ▽f(x(k)) , 加入线性搜索:min f(x(k)+λk d(k)) 求得λk , x(k+1)=x(k)+λkd(k) 特点:可改善局部收敛性,当d(k)为函数上升方向时,可向负方向搜索,但可能出现± d(k)均非下降方向的情况。

第五章 无约束最优化 (3)Goldstein-Price方法(G-P法): 5.3 Newton法及其修正 二、 Newton法的改进: (续) (3)Goldstein-Price方法(G-P法): 取 d(k)= -[▽2f(x(k)) ]-1 ▽f(x(k)) , ▽2f(x(k)) 正定 - ▽f(x(k)) ,否则 采用下列精确一维搜索: 求λk,使其中δ ∈(0,1/2) 1° f(x(k)+λk d(k)) ≤ f(x(k))+ δ ▽f(x(k)) Td(k) λk 2° f(x(k)+λk d(k)) ≥f(x(k))+ (1-δ) ▽f(x(k)) Td(k) λk 特点:在一定条件下, G-P法全局收敛。 但当▽2f(x(k)) 非正定情况较多时,收敛速度降为接近线性。

(4)Levenberg-Marguardt法(L-M法): 主要思想: 第五章 无约束最优化 5.3 Newton法及其修正 二、 Newton法的改进: (续) (4)Levenberg-Marguardt法(L-M法): 主要思想: 用[▽2f(x(k)) +μ I ] 取代▽2f(x(k)) 进行迭代,其中I 为单位矩阵。 μ>0 使 [▽2f(x(k)) +μ I] 正定, μ尽量小。 特点:全局二阶收敛。

第五章 无约束最优化 5.4 共轭梯度法 一、共轭梯度法的方向: 设f(x)=(1/2)xTGx+bTx+c Gn×n对称正定,b∈ Rn,从最速下降方向开始,构造一组共轭方向: 设初始点x(1),取d(1)= -▽f(x(1)) ……① (最速下降方向) 设k≥1,已得到k个相互共轭的方向d(1),d(2), …,d(k),以及,由x(1)开始依次沿上述方向精确一维搜索得到点x(2), …,x(k),x(k+1).即有下式: x(i+1)=x(i)+αid(i) , i=1,2, …,k ……② 精确一维搜索保证方向导数为0: ▽fT(x(i+1))d(i)=0, i=1,2, …,k ……③ 在x(i+1)点构造新方向d(k+1)为-▽f(x(k+1)) 与d(1),d(2), …,d(k)的组合: ④

第五章 无约束最优化 5.4 共轭梯度法 一、共轭梯度法的方向: (续) 使d(k+1)与d(1),d(2), …,d(k)都共轭: d(k+1) TG d(j) =0 , j= 1,2, …,k ……⑤ Gram-Schmidt过程: i, j= 1,2, …,k 记 y(j)= ▽f(x(j+1)) -▽f(x(j)) =G(x(j+1)-x(j))=αjGd(j) …….⑥ 根据⑥式,有 d(i)T y(j) = αj d(i)T G d(j)=0 , i≠j ……⑦ 根据④,⑤,⑥有 d(k+1) T y(j) = αj d(k+1)T G d(j)=0 , j= 1,2, …,k ……⑧ ⑧′ 这里的j应为i

第五章 无约束最优化 5.4 共轭梯度法 一、共轭梯度法的方向: (续)  j≤k, i<j 有 ▽f(x(j+1))T d(i)=0 ……⑨ 由⑥式 由⑨式 ▽f(x(j+1))T ▽f(x(i))=0  i<j≤k …… ⑩ (由④式 ) 根据⑧及⑥得: j=1,2, …,k-1 - ▽f(x(k+1))T [▽f(x(j+1)) - ▽ f(x(j))]+βj(k) d(j)T y(j)=0

第五章 无约束最优化 5.4 共轭梯度法 一、共轭梯度法的方向: (续) 上式中由⑩式有: - ▽f(x(k+1))T ▽f(x(j+1)) =0 由⑥式有: βj(k) d(j)T y(j)= βj(k) αjd (j)T Gd(j) 于是 βj(k) =0 故④式中只有 βk(k) ≠0, 记βk = βk(k) 可得到公式: d(k+1)= - ▽f(x(k+1))+ βk d(k) 当 j=k时,由⑧′, ⑥式得: (11) 注意:

第五章 无约束最优化

第五章 无约束最优化 二、算法流程图 y N k=n? x(1), ε >0 d(1)=-▽ f(x(1)),k=1 k=k+1 Stop.x(k)—解 解 min f(x(k)+λ d(k)) s.t. λ >0 得 λ k x(k+1)=x(k)+λk d(k) k=n? x(1)=x(n+1) 求β k d(k+1)= -▽ f(x(k+1))+β kd(k) y N 重新开始

2、每步迭代只需存储若干向量(适用于大规模问题); 3、有二次终结性(对于正定二次函数,至多n次迭代可达opt.) 第五章 无约束最优化 5.4 共轭梯度法 三、算法特点: 1、全局收敛(下降算法);线性收敛; 2、每步迭代只需存储若干向量(适用于大规模问题); 3、有二次终结性(对于正定二次函数,至多n次迭代可达opt.) 注:对不同的β k公式,对于正定二次函数是相等的,对非正定二次函数,有不同的效果,经验上PRP效果较好。

第五章 无约束最优化 5.5 变尺度法 一、变尺度法的基本思路: (f)min f(x), f: R n→ R 1、基本思想: 5.5 变尺度法 一、变尺度法的基本思路: (f)min f(x), f: R n→ R 1、基本思想: 用对称正定矩阵H(k)近似▽2f(x(k)), 而H(k)的产生从给定H(1)开始逐步修整得到。 2、算法框图: x(1),H(1)对称 ε>0, k=1 d(k)=-H(k) ▽ f(x(k)) 一维搜索得λk x(k+1)=x(k)+ λk d(k) ||x(k+1)-x(k)||< ε? 修正H(k)产生H(k+1) Stop. x(k+1)----解 k=k+1 y N

第五章 无约束最优化 5.5 变尺度法 一、变尺度法的基本思路: (续) 3、拟Newton方程: 5.5 变尺度法 一、变尺度法的基本思路: (续) 3、拟Newton方程: 记:s(k)=x(k+1)-x(k) , y(k)=▽ f(x(k+1))-▽ f(x(k)) 当 f 为二次函数时:f(x)=1∕ 2xTBx+c T x+b ▽ f= B x+c 有 y(k)=Bs(k) 或 s(k)=B-1 y(k) 称 H y=S 或 y=BS 为拟Newton方程。 显然 当H 正定时, B-1=H. 4、”近似”: 对于f(x)的二阶Taylor展式,舍去高阶项, 有 y(k) ≈ ▽ 2f(x(k))s(k) 或 s(k) ≈ (▽ 2f (x(k)))-1 y(k) 用矩阵B(k)或H(K)分别取代▽ 2f(x(k)) 或者 (▽ 2f (x(k)))-1 使拟Newton方程成立,可看作是对▽ 2f(x(k)) 或(▽ 2f (x(k)))-1的一种近似。此种近似H 或 B 不唯一。

第五章 无约束最优化 5.5 变尺度法 一、变尺度法的基本思路: (续) 5、变尺度法的主要特点: 5.5 变尺度法 一、变尺度法的基本思路: (续) 5、变尺度法的主要特点:  ⑴只需用到函数的一阶梯度;(Newton法用到二阶Hesse阵)  ⑵下降算法,故全局收敛; ⑶不需求矩阵逆;(计算量小) ⑷一般可达到超线性收敛;(速度快) ⑸有二次终结性。 二、DFP ( Davidon(1959),Fletcher and Powell(1963) ) 法和 BFGS ( Broyden(1970), Fletcher (1970),Goldfarb(1970),Schanno(1970) ) 法: 1、DFP法: 以下省去各量上标,x, s, y, H 表示第k 步的量, 等表示第k+1步的量。

第五章 无约束最优化 5.5 变尺度法 二、DFP 法和BFGS 法: 1、DFP法: (续)

第五章 5.5 变尺度法 二、1、DFP法: (续) Ex. 用DFP法求解 10x12+x22 第五章 5.5 变尺度法 二、1、DFP法: (续) Ex. 用DFP法求解 10x12+x22 解:取初始点x(1)=(1∕10,1)T, H(1)=I (单位矩阵) 得到如下结果: (计算过程见下页)

第五章 5.5 变尺度法 二、1、DFP法: (续) 计算过程:

第五章 5.5 变尺度法 二、1、DFP法: (续)

第五章 5.5 变尺度法 二、1、DFP法: (续) 定理:设H对称正定,sTy>0那么DFP法产生的 对称正定。 第五章 5.5 变尺度法 二、1、DFP法: (续) 定理:设H对称正定,sTy>0那么DFP法产生的 对称正定。 注:下列各情况下有sTy>0: 1º f(x)为正定二次函数; 2º 精确一维搜索时; 3º 前章介绍的不精确一维搜索时。 可以证明: DFP法在精确一维搜索前提下,超线性收敛。 2、BFGS法 若把前面的推导,平行地用在y=Bs公式上,可得到

用此公式求方向时,需用到矩阵求逆或解方程: d= -B-1▽ f(x) 或 Bd= -▽ f(x) 第五章 5.5 变尺度法 二、2、BFGS法(续) 用此公式求方向时,需用到矩阵求逆或解方程: d= -B-1▽ f(x) 或 Bd= -▽ f(x) 由于每次只有秩2的变换,这里的计算量仍可以降下来。为了得到H-公式,可对上面 求逆(推导得): BFGS法有变尺度法的全部优点,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证明在BFGS法中使用前文中介绍的不精确一维搜索有全局收敛性。

第五章 5.5 变尺度法 三、Broyden族 当在秩2公式中,α、β 任意选取时可得到不同的公式,经过理论推导,可得到下列结果:

第五章 5.5 变尺度法 三、Broyden族(续)

第五章 无约束最优化 5.6 直接算法 min f(x) 一、单纯形法及可变多面体算法 1、单纯形法基本思路: 设 x(0),x(1),…, x(n)是R n中n+1个点构成的一个当前的单纯形。 比较各点的函数值得到:x max,x min使 f( x max)=max{f(x(0)),f(x(1)), …,f(x(n))} f( x min)=min{f(x(0)),f(x(1)), …,f(x(n))} 取单纯形中除去x max点外,其他各点的形心: 去掉x max,加入x(n+1)得到新的单纯形。 重复上述过程。

第五章 5.6 直接算法 一、1、单纯形法基本思路: (续) 几点注意: ⑴当x(n+1)又是新单纯形的最大值点时,取次大值点进行反射; 第五章 5.6 直接算法 一、1、单纯形法基本思路: (续) 几点注意: ⑴当x(n+1)又是新单纯形的最大值点时,取次大值点进行反射; ⑵若某一个点x′出现在连续m个单纯形中的时候,取各点与x′连线的中点(n个)与x′点构成新的单纯形,继续进行。 经验上取 m≥ 1.65n+0.05n2 例如:n=2时,可取m≥ 1.65× 2+0.05× 4 =3.5 可取 m=4. 1 2 3 4 5 7 8 9 10 6 11 12 13

第五章 5.6 直接算法 一、1、单纯形法基本思路: (续) 优点:不需求导数,不需要一维搜索。 缺点:无法加速,收敛慢,效果差。 第五章 5.6 直接算法 一、1、单纯形法基本思路: (续) 优点:不需求导数,不需要一维搜索。 缺点:无法加速,收敛慢,效果差。 2、改进单纯形法: (可变多面体算法) 设第k步迭代得到n+1个点: x(0),x(1),…, x(n) ,得到x max,x min及 通过下列4步操作选新迭代点: 1º 反射: 取反射系数α >0,(单纯形法中α =1) 2º 扩展:给定扩展系数γ >1,计算。(加速)

第五章 5.6 直接算法 一、 2、改进单纯形法: (续) 若f(y(1))<f(x min), 则 第五章 5.6 直接算法 一、 2、改进单纯形法: (续) 若f(y(1))<f(x min), 则 若f(y(1))> f(y(2)), 那么y(2)取代x max; 否则, y(1)取代x max 。若max{f(x(i))| x(i) ≠x max } ≥ f(y(1)) ≥ f(x min), y(1)取代x max 。 3° 收缩:若f(x max )> f(y(1)) > f(x(i)), x(i) ≠x max ,计算 ,以y(3)取代x max 。 4 ° 减半:若f(y(1)) > f(x max ), 重新取各点,使 x(i)= x min +1∕ 2(x(i) - x min ) 得到新单纯形。 经验上:α=1,0.4≤β≤0.6, 2.3≤γ≤3.0 . 有人建议:α=1, β=0.5, γ=2 。 算法停机准则取:

第五章 5.6 直接算法 二、模式搜索法: Hooke & Jeeves 1961 1、基本思想与主要过程: 第五章 5.6 直接算法 二、模式搜索法: Hooke & Jeeves 1961 1、基本思想与主要过程: △利用两类移动(探测性移动和模式性移动)进行一步迭代: 探测性移动的目的:探求一个沿各坐标方向的新点并得到 一 个“有前途”的方向; 模式性移动的目的:沿上述“有前途”方向加速移动。 △主要过程:第k步迭代,设已得到x(k) 1°探测性移动: 给定步长αk ,设通过模式性移动得到y(0), 依次沿各坐标方向e(i)=(0, …,1,0, …,0)T i 移动αk步长:i=0,1, …,n-1 , =y(i)+ e(i+1) 若f( )<f(y(i)), 则 y(i+1) =

第五章 5.6 直接算法 二、1、基本思想与主要过程: (续) 否则取 =y(i)+ e(i+1) 第五章 5.6 直接算法 二、1、基本思想与主要过程: (续) 否则取 =y(i)+ e(i+1) 若f( )<f(y(i)), 则 y(i+1) = 否则 y(i+1) = y(i) 最后得到y(n) 。 若f(y(n) )<f(x(k)), 令x(k+1)=y(n). 2°模式性移动: x(k+1) - x(k)为一个有前途的方向,取 y(0)= x(k+1) +(x(k+1) - x(k))=2 x(k+1) - x(k) [f(y(0))<f(x(k+1) )?] 3 °几点措施: ①若探测性移动得到y(n)使f(y(n) ) ≥f(x(k)), 则跳过模式性移动而令y(0)=x(k) 重新进行探测性移动,初始y(0)=x(1) ;

第五章 5.6 直接算法 二、1、基本思想与主要过程: (续) ②若y(n)= y(0) (即每一个坐标方向的移动都失败),减小 第五章 5.6 直接算法 二、1、基本思想与主要过程: (续) ②若y(n)= y(0) (即每一个坐标方向的移动都失败),减小 αk ,重复上述过程。 ③当进行到αk充分小( αk <ε )时,终止计算。最新的 迭代点x(k)为解。 例: y(0)=x(1) y(1) y(2)=x(2) y(0) y(2)=x(3) y(2)=x(4) = y(1) = y(0) y(2) (f(y(2)) ≥f(x(4))) y(2)=x(5) y(1) = y(0)

第五章 5.6 直接算法 二、2、算法: i<n? 2 1 初始x, α ,y(0)=x, ε>0 计算f=f(x) 第五章 5.6 直接算法 二、2、算法: 初始x, α ,y(0)=x, ε>0 计算f=f(x) f1=f(y(0)),i=1 y(i)=y(i-1)+ αe(i) 计算f2=f(y(i)) f2<f1? f1=f2 i<n? yes 1 No i=i+1 2 y(i)=y(i-1)+ (-α)e(i) y(i)=y(i-1)

第五章 5.6 直接算法 二、2、算法: (续) 1 2 yes ㄡ =y(n), y(0)=2ㄡ -x f1<f ? 第五章 5.6 直接算法 二、2、算法: (续) 1 f1<f ? No yes ㄡ =y(n), y(0)=2ㄡ -x x=ㄡ ,f=f(x) y(n)=x? y(0)=x Yes α<ε ? α=0.1 α 2 停;x为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