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Liberal Theory of Justice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1 東西民主思潮專題課堂報告 當代兩種自由主義之爭 〈新自由主義部分〉 授課教授:蕭欣義 教授 報 告 人:林俊霖 報告日期: 2006/4/27.
Advertisements

課程網頁: 第三講:康德倫理學 台大哲學系教授 林火旺 課程網頁:
哲學概論 課程網頁:
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和构建和谐社会 —关于民生问题的思考
讀書報告: 正義 一場思辨之旅 行政院衛生署胸腔病院 家庭醫學科 陳照臨.
羅爾斯正義論背景.
公德與和諧社會 台大哲學系教授 林火旺.
組員: 賴昱廷、馮仕熙、邵品超、劉承智、林祐任
西方哲學人文經典選讀 課程網頁:
大学生公正意识调查 组员:黄心雨、蔡浩然、彭春皓、孙昱.
第二单元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6课 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 课标要求: 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 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我們最常去的地方還是我的故鄉苗栗, 您知道春天的樟樹是什麼香味嗎?
道德思考與應用 課程網頁: /
回顾与交流 2013年10月15日.
公民行動課程與教學 陳俊宏 12/18/2013.
道德推理 課程網頁: /
第8週:Aristotle Who Deserves What?
羅爾斯正義論 第1週 課程導論.
宜蘭縣衛生及社會福利施政藍圖 創意生活 綠色生活 健康生活 友善生活 主 軸 面 向 安心社會 生活安心 照護安心 醫療安心 施政綱領
自然法 羅爾斯 楊智傑 老師.
自由主義(liberalism) 課程網頁:
道德推理 課程網頁: 第二週:論「道德」 談道德就是說教?
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平等 組長:劉圳家 組員:黃御嘉 賴冠豪 郭宇安 吳孟豪 蔡沛松 指導老師:邵維慶老師.
Utilitarianism John Stuart Mill.
政治哲學 劉俊麟 長榮大學應用哲學系專案助理教授.
哲學概論 課程網頁: 第十一講: Right and Wrong.
The Power of Moral Theories
A Liberal Theory of Justice
Political Liberalism John Rawls.
第十五講:羅爾斯「正義論」(一) 台大哲學系教授 林火旺
第7週:John Rawls The Case for Equality
Rawls on Justice as Fairness
道德思考與應用 課程網頁: 第十一週::羅爾斯的正義理論 正義的社會為什麼應該照顧弱勢族群?
第四节 函数展开成幂级数 本节内容: 一、泰勒 ( Taylor ) 级数 二、函数展开成幂级数 第十二章 两类问题: 在收敛域内 求 和
Dynamic Games of Incomplete Information -- Chapter 4
倫理傳統簡介 婆羅門-印度教 佛教 早期中國傳統 猶太教 基督教 伊斯蘭教.
羅爾斯的正義論.
道德推理 課程網頁: 第十二、十三講: A Liberal Theory of Justice by John Rawls.
第14章 總體經濟政策之爭論:法則與權衡性.
第12週 LectureⅥ The Idea of Public Reason §1-5
第四章 行政职能 本章知识点: 一、现代行政职能问题的由来 二、行政职能的含义、特点 三、有关行政职能问题的争论 四、行政职能的主要内容
羅爾斯正義論 第16週 Chapter IX. §78-79, 82, 85.
第十六講:羅爾斯「正義論」(二) 台大哲學系教授 林火旺
自由主義:第八講 課程網頁: Liberalism By Ronald Dworkin.
壹、決策種類 貳、決策成本 參、確定情況下之決策分析 肆、不確定情況下之決策分析 伍、機率與差異之調查 陸、事後差異分析
C2 多元文化教育 的理論基礎  譚光鼎、劉美慧、游美惠(2008)。多元文化教育。高等教育文化。.
自由主義第十二講 課程網頁: A Liberal Theory of Justice (III) By John Rawls.
第 13 單元:威爾‧金里卡<公民教育> Education for Citizenship By Will Kymlicka
自由主義(liberalism) 課程網頁:
第10週 Chapter IV. §39-40 Chapter V. §47-48
道德推理 Moral Reasoning 哲學系 林火旺教授
第17週 Lecture Ⅷ The Basic Liberties and Their Priority §10-12
職場倫理 課程網頁: 第五週 道德理論Ⅰ: 效益主義.
自由主義(liberalism) 課程網頁:
道德推理(Moral Reasoning) 課程網站:
罗尔斯的正义论.
第10週 LectureⅤ The Priority of Right and Ideas of the Good §1-5
應用倫理學 第3週 道德理論 結果主義與非結果主義的理論.
康德倫理學.
On Reason and the Emotions: The Fact/Value Distinction
自由主義(liberalism) 課程網頁:
A Theory of Justice (2) John Rawls.
羅爾斯正義論 第11週 Chapter VI. §51-54.
自由主義第十講 課程網頁: A Liberal Theory of Justice (I) By John Rawls.
作者:Gillan Chi-Lun Huang (黃寄倫):
環境與資源管理的倫理議題 張子超 台灣師大環境教育研究所.
教育部教學卓越計畫 3-6-2國際會計準則初級會計課程設計 期末線上成果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A Liberal Theory of Justice John Rawls

一、前言 (一)羅爾斯(John Rawls)生平簡介 重要著作: A Theory of Justice Political Liberalism The Law of Peoples Justice as Fairness: A Restatement (二)自由主義:多元和正義

一、前言 (三)效益主義的正義觀: 1.定義:以效益原則(principle of utility)決定正義, 即能夠在各種可能的選項中達成最大效益的政 策,就是合乎社會正義。 2.優點:簡單、不會產生道德衝突。 (四)羅爾斯對效益主義正義觀的批判: 1.簡化道德問題:把個人理性選擇原則運用到社 會,只在乎總效益不管分配。 2.沒有正視人的差異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persons) 。

二、正義即公平(justice as fairness) (一)自由主義(liberalism)式的正義觀, 以契約論建構其理論,所以假設: 1.人是自由、平等的。 2.制度是透明的。 (二)對象:社會正義是提供社會基本 結構在分配面向上的一個標準, 這個標準不同於其它的價值,譬 如:效率。

二、正義即公平(justice as fairness) (三)區別三個程序正義的概念: 1.完全程序正義(perfect procedural justice): (1)存在一個獨立的標準決定什麼樣的分配是 公平的;這個標準的定義先於程序。 (2)有可能設計一個程序實現這個結果。 2.不完全程序正義(imperfect procedural justice): (1)和完全程序正義的第一個特點相同。 (2)找不到一個可行的程序,確保這個結果可 以實現。

二、正義即公平(justice as fairness) 3.純粹程序正義(pure procedural justice): (1)對於什麼樣的分配是公平的, 並不存在一個獨立的標準。 (2)存在一個公平程序,根據這個 程序所造成的結果就是公平。 (3)決定正義結果的這個程序,必 須實際被執行。

二、正義即公平(justice as fairness) (四)原初立場(the original position): 1.無知之幕(veil of ignorance): (1)立約者不知道有關自己的特殊知識,但卻知 道有關人類社會的一般性的知識。 (2)可能的質疑:意義不明、不理性。 2.立約者的特點:理性的(rational)和互不關心的 (mutually disinterested),不必假設立約者是利己 或利他。

二、正義即公平(justice as fairness) (五)正義原則的證成:  1.區別「正義概念」(concept of justice)和「正義觀念」 (conception of justice)。 2.原初立場設計的合理性可以 證成其推論結果。  3.深思熟慮判斷(considered judgment)和反思的均衡 (reflective equilibrium)。

三、正義二原則 (一)平等自由權:每一個人對最廣泛的基本自由, 和他人一樣具有平等權利。 (二)安排社會和經濟不平等,使之能同時: 1.對最差階級有利(差異原則 difference principle) 2.地位和職務對所有人開放(機會均等原則 fair equality of opportunity)

四、正義二原則的討論 (一)和一般正義觀(the general conception of justice)比 較: 一般正義觀主張所有的社會價值都應該平均分 配,除非任何不平等分配對每一個人都有利。 (二)自由的優先性: 第一原則優先於第二原則,而第二原則中的機 會均等原則優先於差異原則。

五、推論正義原則的一些背景 (一)對的優先性(the priority of right): 1.正義原則限制可允許的生活方式。 2.倫理語詞對錯(the right)和好壞(the good)的關係 (1)目的論(teleological theory),如效益主義: 用結果的好壞定義行為的對錯。 (2)義務論(deontological theory),如羅爾斯的 理論:行為對錯的判定獨立於結果的好壞。 3.原初立場和政治中立

五、推論正義原則的一些背景 (二)基本必需品(primary goods): 1.定義:一個理性人不論他想要得到其它東西 所必須具有的東西。 2.從基本結構的角度來看,權利、自由、機會、 權力、所得、財富、自尊等,是社會基本 必需品,這個概念作為立約者選擇的依據。 (三)選項的設計提供立約者五種最可能的選項, 其中包括效益主義的正義原則。

六、正義二原則的推理 (一)最大化最小值規則(maximin rule): 1.定義:在各種可能的選項中,只考慮每一個選 項中最差的結果,選擇最差結果中最好的 那一個選項。 2.採取最大化最小值規則有三個特點: (1)情境出現的或然率不可知。 (2)選擇者價值觀保守,不願意為進一步獲利 而冒險。 (3)被拒絕的選項中有無法接受的結果。

六、正義二原則的推理 選擇者獲利(g)的多寡取決於個人所作的決定(d)和情境(c) c1 c2 c3 d1 -7 8 12 d2 -8 7 20 d3 5 6 g=f(d,c) 得失表(gain-and-loss table)

六、正義二原則的推理 (二)原初立場符合採用最大化最小值規則選擇之特點: 1.無知之幕排除有關或然率的知識。 2.正義二原則確保令人滿意的最小值,人不願意為 更大利益而冒險。 3.其它正義觀會有令人無法接受的結果。

七、康德式的解釋 (一)合乎康德的自律的概念:立 約者在無知之幕之後決定 正義原則,這等於理性決 定道德原則,所以是自律。 (二)不需要康德具爭議性的形上 學:原初立場是一個合理 的設計,不涉及任何形上 學主張。

八、羅爾斯的挑戰和當代思潮 (一)社群論(communitarianism)的批評: 1.主要人物及代表作:  1.主要人物及代表作: Michael Sandel, Liberalism and the Limits of Justice (1982) Alasdair MacIntyre, After Virtue (1981) Charles Taylor, Philosophical Papers (1985) Michael Walzer, Spheres of Justice (1983)

八、羅爾斯的挑戰和當代思潮 2.Sandel批評的對象就是羅爾斯, 而其他三人批評的重點是針對自 由主義本身。 3.Sandel的主要論點: (1)原初立場的立約者是一個完 全抽離的主體(radically disembodies subject),自我 先於目的。 (2)自我認同是由社群文化塑造 的,自我認同是發現 (discover),而不是選擇。

八、羅爾斯的挑戰和當代思潮 (二)多元文化論(multiculturalism):  1.Iris M. Young的差異政治(politics of difference): 自由主義的平等只是形式,是一種同化論 (assimilation),要求差別對待弱勢族群,才 是真正的平等。  2.Charles Taylor的肯認政治(politics of recognition):承認文化和族群的特殊性、 肯認不同文化和族族的平等價值。  3.公民教育的問題:Amish可否不讓子女接受 主流社會的義務教育?

九、羅爾斯的政治自由主義 (一)基本概念: 1.區別政治性(political)和全面性(comprehensive) 學說。 2.區別合理性(reasonableness)或實用性(只適 用於當代的自由民主社會)和真理性(truth)。 3.理論的證成:重疊共識(overlapping consensus)

九、羅爾斯的政治自由主義 (二)原初立場的意義 1.是一個替代性設計(a device of representation),目 的是呈現出自由、平等人,如何決定公平合作的 條件。 2.立約者:公民(有能力以其一生參與合作的自由、 平等人) 3.最基本的假設:社會是自由平等公民之間的一個 公平合作體系。在一個自由、多元的社會,人們 要共同生存,以何種方式合作最合理?

九、羅爾斯的政治自由主義 (三)公共理性(public reason) 1.公共理性的三個面向 (1)它是公民本身的理性; (2)其主題是公共大眾的利益和基本的正義; (3)其本質和內容是公共的,是由社會的政治 正義觀之理想或原則所賦予的。

九、羅爾斯的政治自由主義 2.公共理性的功能 (1)公共理性是政治權威的合法性基礎。 (2)公共理性是民主多元社會穩定的來源,建 立在公共理性的原則不是暫訂協議 (modus vivendi)。 (3)公共理性是公民合理性的指標,顯示願意 提出且尊重公平的合作條件,也承認多元 社會合理歧見(reasonable disagreement) 的可能性。

九、羅爾斯的政治自由主義 3.公共理性的限制 (1)公共理性只有一個嗎?許多實際議題:墮胎、 安樂死、死刑的爭議,顯示合理性公民也會 產生無法得到共識,因此羅爾斯承認有很多 個公共理性。 (2)審議民主(deliberative democracy)

九、羅爾斯的政治自由主義 (四)Will Kymlicka的自由主義多元主義: 1.目的:解決多元文化論對羅爾斯的挑戰。 2.基本觀點: (1)承認文化是個人進行選擇的預設條件,有些 文化的滅亡會導致個人自我認同的危機。 (2)修正羅爾斯的基本必需品,將文化成為其中 一項。 (3)區別內在限制(internal restrictions)和外在保障 (external protec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