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数的生成及随机变量抽样 实验目的 实验内容 学习主要的随机变量抽样方法 1、均匀分布U(0,1)的随机数的产生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一、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及其解法 二、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简单应用 三、 小结及作业 §6.2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Advertisements

第五节 函数的微分 一、微分的定义 二、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 法则 四、微分形式不变性 五、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六、小结.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 二、 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一、 微分的定义 2.3 微 分.
全微分 教学目的:全微分的有关概念和意义 教学重点:全微分的计算和应用 教学难点:全微分应用于近似计算.
第三节 微分 3.1 、微分的概念 3.2 、微分的计算 3.3 、微分的应用. 一、问题的提出 实例 : 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6.6 单侧置信限 1、问题的引入 2、基本概念 3、典型例题 4、小结.
四种命题 2 垂直.
高等数学电子教案 第五章 定积分 第三节 微积分基本定理.
一、原函数与不定积分 二、不定积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积分公式及积分法则 四、牛顿—莱布尼兹公式 五、小结
第四章 函数的积分学 第六节 微积分的基本公式 一、变上限定积分 二、微积分的基本公式.
第5章 定积分及其应用 基本要求 5.1 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5.2 微积分基本公式 5.3 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主要内容 § 3.1 多维随机变量及联合分布 联合分布函里数 联合分布律 联合概率密度 § 3.2 二维随机变量的边缘分布
第三节 格林公式及其应用(2) 一、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定义 二、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条件 三、二元函数的全微分的求积 四、小结.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 第二节 函数的微分法 一、导数的四则运算 二、复合函数的微分法.
全 微 分 欧阳顺湘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第5章 §5.3 定积分的积分法 换元积分法 不定积分 分部积分法 换元积分法 定积分 分部积分法.
第三章 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2 边缘分布 边缘分布函数 边缘分布律 边缘概率密度.
例1 :甲击中的环数; X :乙击中的环数; Y 平较高? 试问哪一个人的射击水 : 的射击水平由下表给出 甲、乙两人射击,他们
本次课讲授:第二章第十一节,第十二节,第三章第一节, 下次课讲第三章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 下次上课时交作业P29—P30
计算机数学基础 主讲老师: 邓辉文.
§2 求导法则 2.1 求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下面分三部分加以证明, 并同时给出相应的推论和例题 .
第十章 方差分析.
概 率 统 计 主讲教师 叶宏 山东大学数学院.
连续型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密度 一、概率密度的概念与性质 二、常见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 三、小结.
第七章 参数估计 7.3 参数的区间估计.
第一章 函数与极限.
习题 一、概率论 1.已知随机事件A,B,C满足 在下列三种情况下,计算 (1)A,B,C相互独立 (2)A,B独立,A,C互不相容
数列.
C语言程序设计 主讲教师:陆幼利.
Monte Carlo模拟 第二章 均匀分布随机数的产生 2.1 随机数的定义和特性 2.2 随机数的产生 2.3 线形乘同余方法
抽样和抽样分布 基本计算 Sampling & Sampling distribution
Monte Carlo Simulation Methods (蒙特卡罗模拟方法)
2.3 线性乘同余方法 (Linear Congruential Method)
概 率 统 计 主讲教师 叶宏 山东大学数学院.
线 性 代 数 厦门大学线性代数教学组 2019年4月24日6时8分 / 45.
应用概率统计 主讲:刘剑平.
5.2 常用统计分布 一、常见分布 二、概率分布的分位数 三、小结.
第三章 从概率分布函数的抽样 (Sampling from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Functions)
复习: 若A(x1,y1,z1) , B(x2,y2,z2), 则 AB = OB - OA=(x2-x1 , y2-y1 , z2-z1)
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周期函数定义: 一般地,对于函数 (x),如果存在一个非零常数T,使得当x取定义域内的每一个值时,都有
§6.7 子空间的直和 一、直和的定义 二、直和的判定 三、多个子空间的直和.
相关与回归 非确定关系 在宏观上存在关系,但并未精确到可以用函数关系来表达。青少年身高与年龄,体重与体表面积 非确定关系:
概 率 统 计 主讲教师 叶宏 山东大学数学院.
第三章 函数的微分学 第二节 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一、导数的四则运算 二、偏导数的求法.
多层循环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Dim i As Integer, j As Integer
学习任务三 偏导数 结合一元函数的导数学习二元函数的偏导数是非常有用的. 要求了解二元函数的偏导数的定义, 掌握二元函数偏导数的计算.
第三章 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第一节 二维随机变量 第二节 边缘分布 第三节 条件分布 第四节 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
第四节 随机变量函数的概率分布 X 是分布已知的随机变量,g ( · ) 是一个已知 的连续函数,如何求随机变量 Y =g(X ) 的分布?
魏新宇 MATLAB/Simulink 与控制系统仿真 魏新宇
第一部分:概率 产生随机样本:对分布采样 均匀分布 其他分布 伪随机数 很多统计软件包中都有此工具 如在Matlab中:rand
分数再认识三 真假带分数的练习课.
§5.2 抽样分布   确定统计量的分布——抽样分布,是数理统计的基本问题之一.采用求随机向量的函数的分布的方法可得到抽样分布.由于样本容量一般不止2或 3(甚至还可能是随机的),故计算往往很复杂,有时还需要特殊技巧或特殊工具.   由于正态总体是最常见的总体,故本节介绍的几个抽样分布均对正态总体而言.
第二节 函数的极限 一、函数极限的定义 二、函数极限的性质 三、小结 思考题.
§2 方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第三章 从概率分布函数的抽样 (Sampling from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Functions)
难点:连续变量函数分布与二维连续变量分布
欢迎大家来到我们的课堂 §3.1.1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广州市西关外国语学校 高一(5)班 教师:王琦.
滤波减速器的体积优化 仵凡 Advanced Design Group.
第三节 函数的微分 3.1 微分的概念 3.2 微分的计算 3.3 微分的应用.
信号发生电路 -非正弦波发生电路.
第三章 从概率分布函数的抽样 (Sampling from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Functions)
第三节 数量积 向量积 混合积 一、向量的数量积 二、向量的向量积 三、向量的混合积 四、小结 思考题.
第十七讲 密码执行(1).
§4.1数学期望.
第二次课后作业答案 函数式编程和逻辑式编程
§2 自由代数 定义19.7:设X是集合,G是一个T-代数,为X到G的函数,若对每个T-代数A和X到A的函数,都存在唯一的G到A的同态映射,使得=,则称G(更严格的说是(G,))是生成集X上的自由T-代数。X中的元素称为生成元。 A变, 变 变, 也变 对给定的 和A,是唯一的.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随机数的生成及随机变量抽样 实验目的 实验内容 学习主要的随机变量抽样方法 1、均匀分布U(0,1)的随机数的产生 2、其他各种分布的随机数的产生方法 3、随机数生成实例 4、实验作业

随机数的生成 随机数的产生是实现MC计算的先决条件。而大多数概率分布的随机数的产生都是基于均匀分布U(0,1)的随机数。 其次,介绍服从其他各种分布的随机数的产生方法。以及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数的产生方法。 最后,关于随机数的几点注。

一、均匀分布U(0,1)的随机数的产生 产生均匀分布的标准算法在很多高级计算机语言的书都可以看到。算法简单,容易实现。使用者可以自己手动编程实现。Matlab 中也提供给我们用于产生均匀分布的各种函数。我们的重点是怎样通过均匀分布产生服从其他分布的随机数。因此,直接使用Matlab提供的可靠安全的标准函数,当然不用费事了。

RNUN/DRNUN: 产生均匀分布的随机数 IMSL库中的函数使用 RNSET: 种子的设定 CALL RNSET (ISEED) RNOPT: 产生器的类型的设定 CALL RNOPT (IOPT) RNUN/DRNUN: 产生均匀分布的随机数 CALL RNUN (NR, R)

生成1行1000列501—1000上离散均匀分布的随机数。 并画经验分布函数曲线。 例1生成1行1000列的1—10上离散均匀分布的随机数; 生成1行1000列21—30上离散均匀分布的随机数; 生成1行1000列501—1000上离散均匀分布的随机数。 并画经验分布函数曲线。 cdfplot(x) Randnum=unidrnd(10,1,10000);cdfplot(Randnum); pause Randnum=unidrnd(10,1,10000)+10;cdfplot(Randnum); Randnum=unidrnd(500,1,10000)+500; cdfplot(Randnum)

例2设总体X的密度函数为 其中 >0, 生成 1行10000列的随机数. 并画经验分布函数曲线。 解:由密度函数知 其中 >0, 生成 1行10000列的随机数. 并画经验分布函数曲线。 解:由密度函数知 具有均值为 的指数分布 Randnum=exprnd(2,1,10000)+5 cdfplot(Randnum)

二、其他各种分布的随机数的产生 基本方法有如下三种: 逆变换法 合成法 筛选法

逆变换法 设随机变量 的分布函数为 ,定义 定理 设随机变量 服从 上的均匀分布,则 的分布函数为 。 设随机变量 的分布函数为 ,定义 定理 设随机变量 服从 上的均匀分布,则 的分布函数为 。 因此,要产生来自 的随机数,只要先产生来自 的随机数,然后计算 即可。 其步骤为

例3 设密度函数为 为常数 并画经验分布函数曲线。

例4 设X分布函数为F(X) 生成n=20的1行10000列随机数,并画经验分布函数曲线。

n=20 Randnum=1-(1-unifrnd(0,1,1,10000)).^(1/n); cdfplot(Randnum)

例5 设密度函数为 为常数 并画经验分布函数曲线。

合成法 合成法的应用最早见于Butlter 的书中。 构思如下: 如果 的密度函数 难于抽样,而 关于 的条件密度函数 以及 的密度函数 均易于抽样,则 的随机数可如下产生: 可以证明由此得到 的服从 。

筛选抽样 假设我们要从 抽样,如果可以将 表示成 ,其中 是一个密度函数且易于抽样,而 , 是常数,则 的抽样可如下进行: 假设我们要从 抽样,如果可以将 表示成 ,其中 是一个密度函数且易于抽样,而 , 是常数,则 的抽样可如下进行: 定理 设 的密度函数 ,且 ,其中 , , 是一个密度函数。令 和 分别服从 和 ,则在 的条件 下, 的条件密度为

三、生成标准正态分布的随机数 的随机数产生方法很多。简要介绍三种。 法1、 变换法(Box 和Muller 1958) 设 , 是独立同分布的 变量,令 则 与 独立,均服从标准正态分布。 法2、 结合合成法与筛选法。(略) 法3、 近似方法(利用中心极限定理) 即用 个 变量产生一个 变量。 其中 是抽自 的随机数, 可近似为一 个 变量。

例6 生成单位圆上均匀分布的1行10000列随机数,并画经验分布函数曲线。 Randnum=unifrnd(0,2*pi,1,10000); xRandnum=cos(Randnum) [Y,II] =sort(xRandnum) yRandnum=sin(Randnum) plot(xRandnum(II),yRandnum(II),'.')

生成单位正方形上均匀分布的1行10000列随机数,并画散点图。 例7 生成单位正方形上均匀分布的1行10000列随机数,并画散点图。 mm=10000;Randnum=unifrnd(0,4,1,mm); xRandnum=zeros(1,mm);yRandnum=zeros(1,mm); for ii=1:mm if Randnum(1,ii)<=1 xRandnum(1,ii)=0; yRandnum(1,ii)=Randnum(1,ii); else if Randnum(1,ii)<=2 xRandnum(1,ii)=Randnum(1,ii)-1; yRandnum(1,ii)=1; else if Randnum(1,ii)<=3 xRandnum(1,ii)=1; yRandnum(1,ii)=1-(Randnum(1,ii)-2); else xRandnum(1,ii)=1-(Randnum(1,ii)-3); yRandnum(1,ii)=0; end end end end [Y,JJ] =sort(xRandnum);plot(xRandnum(JJ),yRandnum(JJ),'.')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生成 离散型随机变量X,它的取值是非光滑连续的值,它只能间断地即离散地取值x1,x2,x3,…,xn,且规定x1<x2<x3<…<xn。其概率密度函数为 p(xi)=p{X= xi} 概率分布函数为 例10 对某车间每天需求某种零件的数量历史数据中统计获得表1的结果。生成1行1000列零件需求的随机数。并画经验分布函数曲线。 表1 某零件每天需求量 X

③若u>F(xi),转回到第②步,否则转至④; ④输出得 X=xi。 概率P(x) 累积概率F(x) 可分配的随机数范围 X1=10 0.10 F(X1)=0.10 ( .00 -- .10] X2=20 0.20 F(X2)=0.30 ( .10 -- .30] X3=30 0.40 F(X3)=0.70 ( .30 -- .70] X4=40 0.25 F(X4)=0.95 ( .70 -- .95] X5=50 0.05 F(X5)=1.00 ( .95 – 1) 随机变量生成的算法为 ①产生一个u(0,1),并令i=0; ②令i=i+1; ③若u>F(xi),转回到第②步,否则转至④; ④输出得 X=xi。

mm=10000;Randnum=unifrnd(0,1,1,mm);xRandnum=zeros(1,mm); for ii=1:mm if Randnum(1,ii)<=0.1 xRandnum(1,ii)=10; else if Randnum(1,ii)<=0.3 xRandnum(1,ii)=20; else if Randnum(1,ii)<=0.7 xRandnum(1,ii)=30; else if Randnum(1,ii)<=0.95 xRandnum(1,ii)=40; else xRandnum(1,ii)=50; end cdfplot(xRandnum)

三角分布(a,m,b)的随机变量其密度函数为 其分布函数为

随机向量的抽样方法 在用Monte Carlo等方法解应用问题时,随机向量的抽样也是经常用到的. 若随机向量各分量相互独立,则它等价于多个一元随机变量的抽样。

例8 生成单位正方形内均匀分布的1行10000列随机数,并画散点图。 mm=10000 xRandnum=unifrnd(0,1,1,mm); yRandnum=unifrnd(0,1,1,mm); plot(xRandnum,yRandnum,'.')

mm=100000 xRandnum=unifrnd(0,1,1,mm); yRandnum=unifrnd(0,1,1,mm); [Y,JJ] =sort(xRandnum) plot(xRandnum(JJ),yRandnum(JJ),'.')

生成单位圆内均匀分布的1行10000列随机数,并画散点图。 例9 生成单位圆内均匀分布的1行10000列随机数,并画散点图。 mm=10000; Randnum1=unifrnd(-1,1,1,2*mm); Randnum2=unifrnd(-1,1,1,2*mm); xRandnum=zeros(1,mm);yRandnum=zeros(1,mm); s=Randnum1.^2+Randnum2.^2;ii=1;jj=1; while ii<mm if s(1,jj)<=1; xRandnum(1,ii)=Randnum1(1,jj); yRandnum(1,ii)=Randnum2(1,jj); ii=ii+1; end jj=jj+1; plot(xRandnum,yRandnum,'.')

关于随机数的几点注 注1 由于均匀分布的随机数的产生总是采用某个确定的模型进行的,从理论上讲,总会有周期现象出现的。初值确定后,所有随机数也随之确定,并不满足真正随机数的要求。因此通常把由数学方法产生的随机数成为伪随机数。 但其周期又相当长,在实际应用中几乎不可能出现。因此,这种由计算机产生的伪随机数可以当作真正的随机数来处理。 注2 应对所产生的伪随机数作各种统计检验,如独立性检验,分布检验,功率谱检验等等。

作业: 1.生成单位球内均匀分布的1行10000列随机数,并画散点图。 2.设密度函数为 为常数 并画经验分布函数曲线。

作业: 3.生成三角分布(0,1,2)的1行10000列随机数,并画散点图。 并画经验分布函数曲线。

§5.2随机数与随机变量的生成 ui的数学期望和方差分别为 § 5.2.1随机数的生成  § 5.2.1随机数的生成 在系统模拟中只要有随机变量,则在模拟运行的每一步中都要对随机变量确定一个具体的值。我们将会遇到各种概率分布的随机变量,但其中最简单或最基本的随机变量是在(0, 1)区间上均匀分布的随机变量。服从某一分布的随机变量都可以通过对(0, 1)均匀分布的随机变量进行适当转换而得到。(0, 1)均匀分布的随机变量的取值也是在(0,1)区间上均匀分布的随机数ui序列(流)的独立采样,其密度函数是 ui的数学期望和方差分别为

因此,若能获得(0,1)均匀分布的随机数,也就能通过对其适当的转换而获得某一规定分布的随机变量的取值,这就是随机变量的生成。为此,首先要掌握(0,1)区间上均匀分布随机数的生成方法。 均匀分布随机数必须具备均匀性和独立性的要求;要生成符合上述要求的随机数流,现在多用数学算法来产生,一般是采用递推算法,确定一个初始值(种子数)以后,逐次递推算得随机数流。数学算法获得的随机数、常称之为伪随机数(Pseudo Random Number)序列。 数学方法计算产生的随机数流必须满足下列要求: (1)尽可能在(0,1)区间均匀分布; (2)具有统计上的独立性; (3)产生的随机数流能够重复出现,即给以相同的初值(种子数)能获得相同的随机数流; (4)有足够长的周期,即在出现周期性重复之前,能生成足够多个的随机数; (5)算法占用计算机内存较少而计算生成速度较快。 目前广泛应用的算法是线性同余法( Linear congruential Method),其中又分为: 1.混合线性同余法。它是由Lehmer于1951年提出的,其算式为

xi+1=(axi+c) mod m ui+1=xi+1/m 式中 a——乘数(常数); C——增量(常数); x0——种子数; m——模数。 a,c,m和x0的选取对随机数流的统计特性和周期长度有极大影响。 上述第一式的含义是 式中[]表示取整数, a,c,m皆为整常数。 2、  乘法线性同余法。若混合线性同余法中c=0,则为乘法线性同余法,其算式为 x i+1=ax imod m u i+1=xi+1/m (5.7)

可参考选用的数据有: (1) a=16807, m=2147483647, x0=123457; (2)    a=655393, m=33554432。 § 5.2.2随机数流的检验 一、均匀分布性检验 1.参数检验。检验ui的数字特征,如均值、方差的估计值和其理论值的差异是否显著。 设有u1, u2,…,un随机数流,则它们的 若 ui序列在(0,1)上均匀分布,可假设:u的期望和方差分别为

2的期望和方差分别为 则上列假设(8.10)与(8.11)应该成立。据此,可对n个ui计算下列统计量 若取显著性水平a=0.05, 当|V1|≤1.96时。则可认为假设(8.10)式成立; 当|V2|≤1.96时,则可认为假设(8.11)式成立。因而可以接受此假设,检验通过;否则拒绝接受。 2.均匀性检验。它是检验所生成的随机数落在(0, 1)各子区间的频率的均匀程度,是否与理论上的均匀分布频率有显著性差异。此处介绍常用方法之一,x2检验方法如下: 将(0,1)区间划分为相等的k个子区间,假如落在第i个( i=l,2,3,…,k)子区间的随机数有ni个;而在理论上第i个子区间的随机数个数为mi = N/k,其中 N为随机数流总个数(拟检验的)。由此,可计算 x2统计量

再按k-1为自由度、显著性水平取0.05,查得2(a)表值。当算得统计量x2≤2(a)时,可认为在显著性水平a下能接受为均匀分布假设。 二、独立性检验 独立性检验是检验随机数流中前后各数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常用的方法是进行自相关检验。此外,还有Poker Test和Run检验,一般应用较少。   § 5.2.3随机变量的生成 一、离散型随机变量的生成 离散型随机变量 X,它的取值是非光滑连续的值,它只能间断地即离散地取值x1,x2,x3,…,xn,且规定x1<x2<x3<…<xn。其概率密度函数为 p(xi)=p{X= xi} 概率分布函数为

譬如,对某车间每天需求某种零件的数量历史数据中统计获得表5.2的结果。 表5.2某零件每天需求量 X 概率P(x) 累积概率F(x) 可分配的随机数范围 X1=10 0.10 F(X1)=0.10 .00 -- .09 X2=20 0.20 F(X2)=0.30 .10 -- .29 X3=30 0.40 F(X3)=0.70 .30 -- .69 X4=40 0.25 F(X4)=0.95 .70 -- .94 X5=50 0.05 F(X5)=1.00 .95 -- .99 随机变量生成的算法为 ①产生一个u(0, 1),并令i=0; ②令i=i+1; ③若u>F(xi),转回到第②步,否则转至④; ④输出得 X=xi。

1.逆变换法。任何概率分布的随机变量 X,其分布函数 F(x)的值域是(0,l);因此,可令 二、连续型随机变量的生成 以下介绍常用几种概率分布的随机变量生成方法。 1.逆变换法。任何概率分布的随机变量 X,其分布函数 F(x)的值域是(0,l);因此,可令 F(x)=u (5.17) 如果对上式能解出显式的逆函数 x=F-1(u) (5.18) 则调用随机数生成算法产生一个随机数u,将其代入显式(8.18),即可获得随机变量 X的一次取值 x。可惜能求得显式逆函数的随机变量,只有如下几种分布。 ( l)在(a,b)区间均匀分布的随机变量 X。 其概率密度函数为 其分布函数为

均值为(a十 b)/2;方差为(b— a)2/12。 两函数的图形如图8.1。 令u=(x- a)/( b- a),则可解得 x = a + (b – a).u (5.21) (2)三角分布( a, m,b)的随机变量 其密度函数为 其分布函数为

k U P 结果 0.443 P>0.0025 1 0.172 0.076 2 0.423 0.032 3 0.819 0.026 4 0.255 0.0066 5 0.749 0.0049 0.225 0.0011 P<0.0025,置X=6 k U P 结果 0.443 P>0.0025 1 0.172 0.076 2 0.423 0.032 3 0.819 0.026 4 0.255 0.0066 5 0.749 0.0049 0.225 0.0011 P<0.0025,置X=6 3.近似计算法。正态分布随机变量也是一种常见的随机变量。由于其分布函数无法积分得到显式,故不能应用逆变换法。可采用如下近似法,也可采用函数变换法。

若要产生均值为u,方差为2的正态分布随机变量 X,则 Z是均值u=0,方差为2 =1的近似正态分布;随着n值的增大,近似程度则愈大。实践表明,当取n=12时,近似性已能满意,则有 若要产生均值为u,方差为2的正态分布随机变量 X,则 例题:要产生 u = 7.3分钟, 2=11.7分2的正态分布随机变量 x,则 ①先相继产生12个u,比如为 0.390,0.977,0.492,0.323,0.434,0.994 0.886,0.919,0.153,0.522,0.014,0.303 ②按(8.34)式,

5.3随机系统模拟常规操作方法 时间步长法的模拟操作过程如图9.1所示。 从图9.1提示,对时间步长法应注意下述几个要点:  § 5.3.1 时间步长法 时间步长法的模拟操作过程如图9.1所示。 从图9.1提示,对时间步长法应注意下述几个要点: (l)首先应进行被模拟系统的系统分析,明确模拟目的,确定系统状态变量和决策变量,包括随机变量,建立模拟数学模型,搜集和确定有关参数、常数等数据,以及随机变量生成算法。 (2)建立模拟时钟,即确定一个称作“时钟”的变量T,其初值T。一般定为T0=0,以便对模拟过程进行计时。 (3)设定模拟总时间长度,它与时间步长t的确定有关。 (4)确定固定的时间步长t值。时间步长t愈小,则愈能较真实地考察、记录到系统的变化过程,但模拟工作量较大,占用机时较多;时间步长t愈大,则可能会遗漏一些系统的演变环节,造成模拟过程和结果的失真。 (5)确定模拟开始的系统初始状态及其有关参数值。 (6)建立随机数生成算法的子程序,确定其种子数。 (7)设计输出模拟结果的要求和方式。 (8)用一般高级语言编写模拟程序并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