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第6章6第6章 例题讲解 Problems 一、传输线问题的两种解法 我们已经学习了传输线问题的两种解法 —— 微分方程法 和矩阵法。 传输线问题 微分方程解 矩阵解 图 6-1 传输线问题两种解法.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因数与倍数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Advertisements

一、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及其解法 二、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简单应用 三、 小结及作业 §6.2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第五节 全微分方程 一、全微分方程及其求法 二、积分因子法 三、一阶微分方程小结. 例如 所以是全微分方程. 定义 : 则 若有全微分形式 一、全微分方程及其求法.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第八章 第四节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一个方程所确定的隐函数 及其导数 隐函数的微分法.
2.6 隐函数微分法 第二章 第二章 二、高阶导数 一、隐式定义的函数 三、可微函数的有理幂. 一、隐函数的导数 若由方程 可确定 y 是 x 的函数, 由 表示的函数, 称为显函数. 例如, 可确定显函数 可确定 y 是 x 的函数, 但此隐函数不能显化. 函数为隐函数. 则称此 隐函数求导方法.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3.4 空间直线的方程.
《解析几何》 -Chapter 3 §7 空间两直线的相关位置.
3.4 空间直线的方程.
1.非线性振动和线性振动的根本区别 §4-2 一维非线性振动及其微分方程的近似解法 方程
代数方程总复习 五十四中学 苗 伟.
圆的一般方程 (x-a)2 +(y-b)2=r2 x2+y2+Dx+Ey+F=0 Ax2+Bxy+Cy2+Dx+Ey+ F=0.
《解析几何》 乐山师范学院 0 引言 §1 二次曲线与直线的相关位置.
第五章 二次型. 第五章 二次型 知识点1---二次型及其矩阵表示 二次型的基本概念 1. 线性变换与合同矩阵 2.
解析几何 4.1.2圆的一般方程 邵东一中高1数学组 林真武.
18.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公式法).
6.9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2) 加减消元法 上虹中学 陶家骏.
一、二阶行列式的引入 用消元法解二元线性方程组. 一、二阶行列式的引入 用消元法解二元线性方程组.
用“路”理论求解分布参数电路的方法; 无耗传输线的传输特性; 匹配无耗传输线的方法; 用Smith圆图解决传输线的实用问题。
例7-1 荡木用两条等长的钢索平行吊起,钢索的摆动规律为j= j 0sin(pt/4)。试求当t=0和t=2s时,荡木中点M的速度和加速度。
第一章 行列式 第五节 Cramer定理 设含有n 个未知量的n个方程构成的线性方程组为 (Ⅰ) 由未知数的系数组成的n阶行列式
第3章 工程状态分析(Ⅰ) Working Process Analysis(Ⅰ) 先回顾一下传输线方程的求解.
1.8 支路电流法 什么是支路电流法 支路电流法的推导 应用支路电流法的步骤 支路电流法的应用举例.
恰当方程(全微分方程) 一、概念 二、全微分方程的解法.
一、原函数与不定积分 二、不定积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积分公式及积分法则 四、牛顿—莱布尼兹公式 五、小结
§5.3 定积分的换元法 和分部积分法 一、 定积分的换元法 二、 定积分的分部积分法 三、 小结、作业.
第5章 定积分及其应用 基本要求 5.1 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5.2 微积分基本公式 5.3 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第三节 函数的求导法则 一 函数的四则运算的微分法则 二 反函数的微分法则 三 复合函数的微分法则及微分 形式不变性 四 微分法小结.
第四节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线性微分方程 伯努利方程 小结、作业 1/17.
初中数学 九年级(下册) 5.3 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二次函数表达式.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2).
第八章 微波网络 8.1 微波网络的基本概念 一、微波网络的定义: 低频电路网络: 微波网络:
第2章 Z变换 Z变换的定义与收敛域 Z反变换 系统的稳定性和H(z) 系统函数.
3.7叠加定理 回顾:网孔法 = 解的形式:.
3.3 支路法 总共方程数 2 b 1、概述 若电路有 b 条支路,n 个节点 求各支路的电压、电流。共2b个未知数
元素替换法 ——行列式按行(列)展开(推论)
§2 求导法则 2.1 求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下面分三部分加以证明, 并同时给出相应的推论和例题 .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 解方程(一) 马郎小学 陈伟.
第一章 电路基本分析方法 本章内容: 1. 电路和电路模型 2. 电压电流及其参考方向 3. 电路元件 4. 基尔霍夫定律
10.2 串联反馈式稳压电路 稳压电源质量指标 串联反馈式稳压电路工作原理 三端集成稳压器
概 率 统 计 主讲教师 叶宏 山东大学数学院.
一、驻波的产生 1、现象.
解 简 易 方 程.
§6.7 子空间的直和 一、直和的定义 二、直和的判定 三、多个子空间的直和.
回顾: 支路法 若电路有 b 条支路,n 个节点 求各支路的电压、电流。共2b个未知数 可列方程数 KCL: n-1
6-1 求题图6-1所示双口网络的电阻参数和电导参数。
一 测定气体分子速率分布的实验 实验装置 金属蒸汽 显示屏 狭缝 接抽气泵.
概 率 统 计 主讲教师 叶宏 山东大学数学院.
第三章 函数的微分学 第二节 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一、导数的四则运算 二、偏导数的求法.
位移法 —— 例题 主讲教师:戴萍.
电路原理教程 (远程教学课件)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电路原理教程 (远程教学课件)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工程制图基础》 第五讲 投影变换.
第15讲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主要内容: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轴对称在几何证明及计算中的应用(1) ———角平分线中的轴对称.
第四节 第七章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一、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二、伯努利方程.
§2 方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φ=c1cosωt+c2sinωt=Asin(ωt+θ).
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 2.4 用因式分解求解一元二次方程法(1).
第6章 均匀平面波的反射与透射.
§2.高斯定理(Gauss theorem) 一.电通量(electric flux) 1.定义:通过电场中某一个面的电力线条数。
第14章 二端口网络 14.1 二端口网络 一端口:流入一个端子电流等于流出另一端子电流 二端口:满足端口条件的2对端子 举例:
三角 三角 三角 函数 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位似.
《偏微分方程》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1.1.
§4.5 最大公因式的矩阵求法( Ⅱ ).
2.5.3 功率三角形与功率因数 1.瞬时功率.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Ssss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6第6章6第6章 例题讲解 Problems 一、传输线问题的两种解法 我们已经学习了传输线问题的两种解法 —— 微分方程法 和矩阵法。 传输线问题 微分方程解 矩阵解 图 6-1 传输线问题两种解法

一、传输线问题的两种解法 微分方程法 —— 简单地说,即通解加上边界条件。 通解 —— 是由支配方程决定的,它反映了事物的普 遍性。例如,对于传输线方程,不论具体情况如何, 它总是由入射波和反射波构成。 边界条件 —— 则反映事物的特殊性。例如,传输线 的边界条件确定了具体情况下入射波和反射波的不同 比例或组合。

为了加深这一概念:我们可以观察长江,在四川 三峡咆哮如虎,而在扬州、镇江则是一马平川,是否 大家考虑到长江符合同一支配微分方程。它们在各地 的不同表现完全由当地的边界条件 ( Boundary Conditions ) 决定。 可以有兴趣地指出,文章也与边界条件有关,大 文豪苏轼说过: “ 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在 平地滔滔汨汨,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 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 ” 大家看写得多么具体,这一 边界条件即当时的时势。 一、传输线问题的两种解法

矩阵解 —— 强调输入输出的变换关系,对于传输 线段,有 (6-1) 微分方程解正好孕育着简正波思想 (Eigen Modes) , 而矩阵解则对应网路思想 (Network Theory) 。 传输线问题中,原来的一次特征参数是 L 、 C 。求 解出的二次特征参数是 Z 0 和, 工作参数是 Γ 、 Z 和 ρ 一、传输线问题的两种解法

传输线工作参数 反射系数阻抗 VSWR V SWR 一、传输线问题的两种解法

二、传输线的波类比 传输线的基本解是由入射波和反射波构成的。它与分层 介质波有着对应的类比。这是因为它们都是波动性的反映。 [例 1 ] 图 6-2 两种半无限大介质如图,左边有垂直入射波,已知 Ei(0)=Eio ,试导出左右两区域合成波表达式,并画出合成 波振幅 |E(z)| 分布图。

[解] 先分区写出一般解的形式 一般解的写出是基于任何区域解都是由入射波加反 射波构成。所不同的是 z≥0 无反射波。 再考虑边界接口条件 (z=0 处电磁场切向分量连续 ) 二、传输线的波类比

于是有 计及 二、传输线的波类比

左边区域合成场 而右边区域的合成场 画出图来可以明显看出,左边区域的最大场强是 二、传输线的波类比

也就是说最大场强超过入射场强 | E io | 。这并不违反能量 守恒定律。 图 6-3 考察功率关系: 二、传输线的波类比

入 射 功率 反 射 功 率反 射 功 率 透 射 功 率透 射 功 率 这个问题的实际背景可用在测地、警报器等工程方面。 二、传输线的波类比

三、行驻波佯谬 行驻波条件下,电压和电流一般表示式为 我们至少可以作两种不同的分解。 二、传输线的波类比

分解方法Ⅰ ( 本讲义 ) 分解方法Ⅱ 二、传输线的波类比

事实上,上面两种分解都是形式上的。但是有的教材 上提及第一项表示行波,第二项表示 ( 全 ) 驻波。这个概 念是完全错误的。先考察分解方法Ⅱ。当 Γ l = - 1( 即全驻 波情况下 ) ,第一项所谓 “ 行波 ” 场 。这显然是有问题 的。再看分解方法Ⅰ的第一项电压与电流形成功率 究其原因,不论把行驻波的电压、电流如何分解,都 做不到第一项的电压与第二项的电流 ( 或考第二项的电 压与第一项的电流 ) 不产生相互作用,继而形成实功率。 结论:行驻波场无法分解成行波场 + 驻波场。 二、传输线的波类比

四、阻抗问题 阻抗是传输线问题中最重要的参数之一。 二、传输线的波类比

1 .阻抗变换问题 [例 2 ] 典型的两个例子如表所示 二、传输线的波类比

采用矩阵法 采用矩阵法 ( 对 Z 0 归一 ) 上面例子都涉及通过传输线变换,把 Z l 变成 Z 0 这一课题称为匹配( Matching )。 2. 采用网络思想求负载阻抗 Z l 二、传输线的波类比

I 1 I 2 Net 图 6-4 网络思想 网络思想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处理问题方法,它把一线 性系统用一个由若干端口对外的未知网络表示。例如, 上图给出两个端口的网络。 双口网络总可以用[ A ]表征 二、传输线的波类比

它由四个复未知参量构成。 如果网络互易,则由于约束条件便只有三个未知 复参数。只要求得这三个参量,我们即可全部了解该 系统。采用不同输入测得不同输出,只需通过三种复 情况即可实现。这种方法就是著名的三点法测量。 [例 3 ]无耗传输线段是一种特殊的网络。互易、无 耗、对称三个约束条件使这个网络只有一个复参量 ( 具体是 θ 和 Z 0 ) 。 二、传输线的波类比

已知短路时 开路时 Z l ( 未知 ) 时的 求 [ 证明 ] 由一般公式 二、传输线的波类比

也即 计及, 代入可知 3. 利用最小点 ( 节点 ) 位置 d min 和驻波比 ρ 导出负载阻抗 Z l 图 6-5 利用 d min 和  求 Z l 二、传输线的波类比

在行波传输线中,最小点的阻抗是已知的,即为 。我 们利用这一点与负载距离,可求出 Z l 。 离波节点 处的输入阻抗 针对目前问题只需进行替换 即有 Note :实际测量中可以用短路片找到负载的周期位置。 二、传输线的波类比

附 录 APPENDIX 行驻波场讨论 在行驻波情况下,电压、电流的最一般分解可写为 其中, A 是最一般的复参数,则实功率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交叉场

可见除去 A =0 ,一般总有交叉场功率,作为例子 这种情况下,初看起来第一项似乎是行波场,但实际 上第二项功率不为 0 。 因此,它肯定不是驻波 ( Standing Wave ) 。 附 录 APPENDIX

可见符合功率关系。 由此可知,不能把行驻波场分解成行波场+驻波场。 附 录 APPENDIX 交叉项

PROBLEM 6 用公式和圆图两种方法求解下列各题。 一. 已知阻抗 Z =50-j50 , Z 0 =50 ,求导纳 Y 。 二. 已知阻抗 ,求反射系数 和驻波比 。 三. 已知 Z l =100+j50 , Z 0 =50 ,离点找 ,求 Z in 。 四. 在 Z 0 为 50 W 的无耗线上, r =5 ,电压波节点距负载 l/3 , 求负载阻抗 Z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