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比数列前 n 项和 等比数列前 n 项和 数列. 国际象棋的棋盘上共有 8 行 8 列, 构成 64 个 格子. 国际象棋起源于古代印度, 关于国际象 棋有这样一个传说 ……传说 问题引入 :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因数与倍数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Advertisements

3 的倍数特征 抢三十

3 的倍数的特征 的倍数有 : 。 5 的倍数有 : 。 既是 2 的倍数又是 5 的倍数有 : 。 12 , 18 , 20 , 48 , 60 , 72 , , 25 , 60 ,
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 习题课 主要内容 典型例题 测验题. 求 导 法 则求 导 法 则 求 导 法 则求 导 法 则 基本公式 导 数 导 数 微 分微 分 微 分微 分 高阶导数 高阶微分 一、主要内容.
第八章 第四节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一个方程所确定的隐函数 及其导数 隐函数的微分法.
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 一. 内 容 要 点 二. 重 点 难 点 三. 主 要 内 容 四. 例 题与习题.
第四单元 100 以内数的认识
因数与倍数 2 、 5 、 3 的倍数的特 征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执教者:佛山市高明区明城镇明城小学 谭道芬.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本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 2 、 3 、 5 的倍数特征,同学们要注意观察 和总结规律,掌握 2 、 3 、 5 的倍 数分别有什么特点,并且能够按 要求找出符合条件的数。
第四单元 100 以内数的认识
重庆市九龙坡区走马小学 邓华.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下面哪些数是 2 的倍数?哪些数是 5 的倍数? 2,5的倍数的特征:只看个位上数就能进行判断。 2的倍数:个位上是0,2,4,6,8的数。
2 、 5 的倍数特征 集合 2 的倍数(要求) 在百数表上依次将 2 的倍数找出 并用红色的彩笔涂上颜色。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天平游戏(二).
2.3.2等比数列前n项和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一) 郊尾中学——许建仙 李超 2006年9月.
22.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探究1:有一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共有121人患了流感,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几个人? 吉水三中王鹏.
3.1 数列的概念.
高中数学 必修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1) 南京市第十四中学.
程序的循环结构(一).
§3.5.1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教育技术1班 尤欢欢
等 比 数 列.
1844,6744,0737,0955,1615 情景展示(1) 左图为国际象棋的棋盘,棋盘有8*8=64格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第一课时) 林洁容 074.
第二章 数列 2.5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一).
1.9 有理数的乘方(1).
温故知新: an-an-1=d(d为常数) 1、等差数列定义: 2、等差数列单调性: 用什么方法如推出的呢?图像怎样? d>0单调递增
棋盘上的麦粒 循环结构——FOR循环.
第一章 数列.
人教A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5)》
§ 2.5.1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知识结构 三角函数.
10.2 立方根.
《高等数学》(理学) 常数项级数的概念 袁安锋
在数学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什么,而是我们怎么知道什么。     
第5章 定积分及其应用 基本要求 5.1 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5.2 微积分基本公式 5.3 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第三节 格林公式及其应用(2) 一、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定义 二、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条件 三、二元函数的全微分的求积 四、小结.
第三章 导数与微分 习 题 课 主要内容 典型例题.
余角、补角.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2).
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 (苏科版) 10.4 探索三角形 相似的条件(2).
等比数列.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等比数列 徐水职教中心 王海水.
阅读p48等比数列 等比数列 ——乌海市第十中学高二数学组.
等比数列.
§2 求导法则 2.1 求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下面分三部分加以证明, 并同时给出相应的推论和例题 .
第七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安徽省黄山市黟县碧阳小学 叶群芳.
《等差数列》 去除PPT模板上的--课件下载: 的文字
规范教学,提升质量,迎接评估 ——学校教学管理制度解读
在数学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什么,而是我们怎么知道什么。     
本节内容 平行线的性质 4.3.
若2002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为 亿元,如果 ,那么经过多少年国民生产总值 每年平均增长 是2002年时的2倍? 解:设经过 年国民生产总值为2002年时的2倍, 根据题意有 , 即.
数列.
实数与向量的积.
线段的有关计算.
课题:1.5 同底数幂的除法.
复习.
用计算器开方.
八年级 下册 16.1 二次根式(2) 湖北省通山县教育局教研室 袁观六.
3.1 变化率与导数   3.1.1 变化率问题 3.1.2 导数的概念.
等差与等比综合(3).
第三章 函数的微分学 第二节 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一、导数的四则运算 二、偏导数的求法.
第4课时 绝对值.
十几减5、4、3、2.
高中数学必修四 第一章 1.4.2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性质(2).
第15讲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主要内容: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3.1无理数2.
找 因 数.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1.2 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l1 // l2 l1 ⊥ l2 k1与k2 满足什么关系?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等比数列前 n 项和 等比数列前 n 项和 数列

国际象棋的棋盘上共有 8 行 8 列, 构成 64 个 格子. 国际象棋起源于古代印度, 关于国际象 棋有这样一个传说 ……传说 问题引入 :

相传,古印度的舍罕王打算重赏国际象棋的发明者 —— 宰相西萨 · 班 · 达依尔。于是,这位宰相跪在国王 面前说: 陛下,请您在这张棋盘的第一 个小格内,赏给我一粒麦子; 在第二个小格内给两粒,第三 格内给四粒,照这样下去,每 一小格都比前一小格加一倍。 陛下啊,把这样摆满棋盘上所 有 64 格的麦粒,都赏给您的仆 人吧! 数学小故事

国王说: “ 简单!来人, 快办。 ” 然而, 过几天, 手下急匆匆跑 来, 不好啦, 不好啦 ! 你猜怎么了 ? 第 1 格: 第 2 格: 第 4 格: 第 3 格: 第 63 格: 第 64 格: 1 2 ……

问题 1 :你知道西萨要多少粒小麦吗? 问题 2 :你能求出上式的结果吗?你将使 用什么样的方法? 问题探究

由于每个格子里的麦粒数都是前一 个格子里的麦粒数的 2 倍, 且共有 64 个格 子, 各个格子里的麦粒数依次是 于是西萨要求的麦粒总数就是 问题探究

法 1 :观察类比 S 1 =1 = S 2 =1+2=3 = S 3 = =7 = S 4 = =15 = 依此类推, S 64 =2 64 - 1

法 2: 错位相减法 这实际上是求 1 为首项, 2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的前 64 项的和。 = 18,446,744,073,709,551,615 这位宰相所要求的,竟是全世界在两千年内所产的小 麦的总和!这么多小麦沿地球表面可铺 3 厘米厚,能从 地球到太阳铺设一条宽 10 米、厚 8 米的大道,大约是全 世界一年粮食产量的 459 倍,古印度国王显然无法满足 西萨的要求。 ?

法 1 :类比归纳 S 1 =a 1 S 2 =a 1 +a 2 =a 1 +a 1 q=a 1 (1+q) S 3 =a 1 +a 2 +a 3 =a 1 +a 1 q+a 1 q 2 =a 1 (1+q+q 2 ) …… S n =a 1 +a 2 +…+a n =a 1 (1+q+q 2 +…+q n-1 ) 当 q≠1 时, 当 q=1 时, S n =na 1

一般地,设有等比数列: 它的前 n 项和是: (1) 的两边乘以 q 由定义 (1)-(2) 整理 错位相减法

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公式 练习:根据下列各题中的条件,求相应的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 (1) 和 各已知三个可求第四个。 注意选择适 当的公式, 简化运算。

例 1 : (1) 已知等比数列 中, 求 。 (2) 求等比数列 的前 10 项的和。 解题思路 : (1) 小题中直接用公式 (2) 小题先求出公比 q, 再用公式求

例 2 、某制糖厂第 1 年制糖 5 万吨,如果平均每年的产量比上 一年增加 10% ,那么从第 1 年起,约几年可以使总产量达到 30 万吨?(保留到个位, ) 分析:由题意,每年产量比上一年增加的百分率相同,所以从 第 1 年起,每年的产量组成一个等比数列,总产量则为等比数列 的前 n 项和。 解:设每年的产量组成一个等比数列,其中 答:约 5 年内可以使总产量达到 30 万吨。 两边取对数,得 ……

课堂检测 : 3 .等比数列 { a n } 的公比 q = , a 8 =1 ,求它的前 8 项和 S 8 。 1. 在正项等比数列 { a n } 中,若 S 2 =7, S 6 =91, 则 S 4 的值为( ) ( A ) 28 ( B ) 32 ( C ) 35 ( D ) 49 2 .一个等比数列共有 3 n 项,其前 n 项之积为 A ,次 n 项之积为 B ,末 n 项之积为 C , 则一定有( ) ( A ) A + B = C ( B ) A + C =2 B ( C ) AB = C ( D ) AC = B 2 4 .等比数列 {a n } 中, a 1 = 2 , S 3 =26, 则 q = 5 . 1 - 2 + 4 + … + ( - 2) n-1 =

小 结 本节课你学习 到了新知道识, 要努力哦! 错位相减 2. 一个方法: 3. 一个数学思想: 分类讨论 1. 一个公式:

作业 : 习题 1—3 A 组 10 , B 组 2 作 业作 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