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罕篇. 1. 顏淵感嘆:「仰之彌高,鑽之彌 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當中的 「之」指的是?這段話在讚嘆誰有 何表現? 2. 「仰之彌高,鑽之彌堅」中的 「彌」意思是? ( 等同於「日久彌 新」的「彌」 )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一章 绪 论. 教学目标 1. 明确教育原理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2. 了解教育原理的发展概况。 3. 明确学习教育原理的意义和方法。 4. 初步了解常用的教育原理的研究方法。
Advertisements

3 受訪者對於本校畢業生各項就業力表現的滿意程度 4 受訪者認為本校畢業生哪些就業力具有優勢.
《論語》中的「仁」 與「禮」. 一、什麼是「仁」? 樊遲問仁。曰:「仁者先難而後獲, 可謂仁矣。」 子貢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 方也已。」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 不懼。」
學生作文的寫作方法 童詩的寫作技巧. 一、童詩的寫作型式 1 .童詩要分行(一句一行) 2 .童詩可以分段.
論語精選 中國文化基本教材「論語」之 部. 前言﹕ 「論語」是孔子門人與其再傳弟子集成, 書中輯錄孔子的言行和一些孔子弟子的言 行。這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就其內容 而言,應列入子部﹔但後世逐漸重視,至唐 文宗時,被列入經書﹔宋朱熹又把它與「大 學」「中庸」 ( 禮記中的兩篇 ) 「孟子」合為 「四書」,甚至為其作注,成為官定的讀.
孔子故里山东曲阜孔庙举行祭孔大典 2014 年 9 月 28 日. 探究:孔子思想在今天的社会价值?
为了纪念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的故里 ––– 山东曲阜每年都要举行盛大的 祭祀活动。
走进经典名句 — 五年级中华经典晨诵. 1. 子曰: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乎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人不 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2. 子曰: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 师矣。 ” 复习.
文化的长河 1.黄帝和孔子 白鲨小队 张熙童、钱逸洲、胡睿阳、郁海屹.
《論語》中的子路. 子路有聞,未之能行,唯恐又聞。 《論語.公冶長》 子見南子,子路不說。夫子矢之曰:「予所 否者,天厭之!天厭之! 」 《 論語.雍也 》
第十課 論語選.
遇到行“仁”的事情的时候,对老师也不必谦让。
第二课 克己复礼 一、 本课总的思想内容: 孔子推崇的是周礼。
《论语》精选.
論語 孔子的為人 (100上,康熙版).
四書 論語、孟子.
公冶長第五 子謂公冶長, ﹁可妻也, 雖在縲絏之中, 非其罪也。﹂ 以其子妻之。 一.
第六課 論語選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章 「長沮、桀溺」章
模块一 阅读欣赏 项目一《论语》.
☆論教育篇☆ PART 2 第三組 組員:王子苓(1).宣艾儒(8).陳思羽(15).陳軒蓉(16).潘亭伊(27).鄧欣柔(28)
論語 論仁 (100上,康熙版).
中國的教育.
《论语》导读 第五讲 孔子的仁学思想(三) ——仁学的扩展内容.
論語選 盍各言爾志賞析.
學思達教學法 ── 具體操作說明 中山女高 張輝誠.
孔子对弟子的评价 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一个人的成就,各有专长,全才很少 ——怀念故旧之情.
石牌金頭腦 概數篇(可複選)加油哦!.
學思達教學法 ── 具體操作說明 中山女高 張輝誠.
第十六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教學目的】
《東亞儒家人文精神》 黃俊傑 台灣大學特聘教授 教育部國家講座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吴昌晖.
夫子之道.
第一课 为政以德 一、本课总的思想内容: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 二、本课具体的思想内容: 2·1,以德为政 2·3,教民(法治、礼治) 13·9,富民、教民.
先秦诸子散文.
Modern Company Management & 国学
孔子的修养之道 ﹎﹎﹎﹎﹎﹎﹎﹎﹎﹎﹎﹎﹎﹎﹎﹎﹎﹎ 爱众亲仁 博学笃行 长沙民政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龙江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2.5版授權釋出】
第六課論語選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徐玉梅 中正大樓C401-3
走下圣坛的孔子 (三) 四四审美阅读课题组.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 侍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 侍坐.
滿心歡喜為教育 主講:吳清基.
南一版二上第三課 小種子.
第二讲 至圣先师孔子.
101北一女中 資訊選手培訓營 妳不可不了解的指標 Nan.
創意讀書會 iSTEM 科技教育試行計劃 宣道會陳朱素華紀念中學 2017/01.
課程說明 什麼是歷史? 為何而歷史? 如何而歷史?. 課程說明 什麼是歷史? 為何而歷史? 如何而歷史?
BCY行動研究2011之後 上課日誌 隔週上課前兩天以 時間: 年 月 日  紀錄者: 檔案名: 上課日期+學生名字
六9考題(物質循環) 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會經由哪兩種作用而循環不已? (10%)
教師專業成長研習 教師專業社群系列 2012.
How to use Edmodo Alice Lin 8-12th Grade Valencia High School
G-30-3 What開頭的感嘆句.
網頁資料知多少? 事 實 ? 謠言?.
香港如何割讓給英國? 1842年起,香港受英國管治,直至1997年6 月30日. 歷時 155年。 你知道當中的原因嗎?
NTU CSIE 有獎徵答.
實用數學 長度單位的認識與換算.
算獨教學 范國祥製作 於新湖國小 算獨資料來源
葉育婷 Tina Yeh 美國兒童華語教學課室活動設計 葉育婷 Tina Yeh
別忘了你的好朋友 好像很多同學都不會設定學生信箱的收 信方法 因此花了一些時間將這兩個設定檔完成 教你怎麼設定 ! Outlook
聖 哲 典 範.
○○幼稚園(機構) 簡介 參觀日期 作者群.
孔子與儒學的興起.
函數應用(二)與自定函數.
北一女中 資訊選手培訓營 妳不可不了解的指標 Nan.
猜猜我在寫什麼? 吳秀美 製作.
G-30-6 How開頭的感嘆句.
經文:哥林多前書 9 章 我傳福音原沒有可誇的,因為我是不 得已的。若不傳福音,我便有禍了。 我若甘心做這事,就有賞賜;若不甘
中國語文科教學簡報 中一中文科 理清篇章層次簡述及舉例.
行在地上的天國子民(II) 經文:太13:24-30,36-43 廖德漢牧師.
在△ABC 與△DEF 中,∠B=∠E=65°,∠A=57°,∠F=58°,請問兩個三角形是否相似?為什麼?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子罕篇

1. 顏淵感嘆:「仰之彌高,鑽之彌 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當中的 「之」指的是?這段話在讚嘆誰有 何表現? 2. 「仰之彌高,鑽之彌堅」中的 「彌」意思是? ( 等同於「日久彌 新」的「彌」 )

子貢曰:「有美玉於斯,韞匵而藏諸?求善賈 而沽諸?」 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 3. 子貢用「美玉」來比喻? 4. 「美玉收藏在櫃子裡」比喻? 5. 「找個好價錢把美玉賣掉」比喻? 6. 「有美玉於斯」的「斯」意?詞性? 7. 「求善賈而沽諸」的「賈」音?意? 「諸」為哪兩字的合音? 8. 孔子的回答表示他想隱居還是等明君任用?

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 秀而不實者有矣夫!」 9. 將「禾苗成長的過程」比喻「為學應該」? 10. 主旨在強調 ( 四字成語 ) ? 11. 此篇「苗」意思?詞性?修辭? 12. 此篇「實」意思?詞性?修辭?

先進篇

子曰:「從我於陳、蔡者,皆不及門也。」 13. 孔門四科?各科有哪幾位哲人? 14. 「從我於陳、蔡者,皆不及門也。」意 思是「跟我在陳、蔡受苦的人」,都怎麼 樣了? 15. 子貢是什麼科的?他擅長的又是?

季路問事鬼神。 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敢問死。 曰:「未知生,焉知死?」 16.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的 「焉」意思?此句使用哪種設問法?

子路問:「聞斯行諸?」 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 冉有問:「聞斯行諸?」 子曰:「聞斯行之。」 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 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 斯行之』。赤也惑,敢問。」 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17. 「聞斯行諸」的「斯」是代指?「諸」為哪兩 字的合音? 18. 針對同一個問題,孔子對不同學生給不同回答, 可知孔子有何種教學理念? 19. 承上題,可知誰做事較為莽撞? 20. 承上題,可知誰做事較為退縮?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 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 或知爾,則何以哉?」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 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 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 哂之。「求!爾何如?」對曰:「方六七十,如五 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 以俟君子。」「赤!爾何如?」對曰:「非曰能之, 願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願為小相 焉。」「點!爾何如?」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 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傷乎?亦 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 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夫子喟然歎曰:「吾與點也!」 21. 「吾與點也!」的「與」讀音?意思?

顏淵篇

子貢問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 曰:「去兵。」 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二者何先?」 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22. 子貢問如何治理政事,孔子回答三條件, 請依條件輕至重排列。

樊遲問仁。 子曰:「愛人。」 問知。 子曰:「知人。」 23. 「愛人」之意? 問「知」 = 通同字? 「知人」之意 ?

顏淵問仁。 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 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顏淵曰:「請問其目。」 子曰:「」 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24. 何謂「克己復禮」? 25. 孔子認為如何才是克己復禮 ( 四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