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 第三十二讲 化学治疗药 主讲人 赵丽娟 主讲单位 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 药理教研室 总学时 48学时.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Adrenoceptor blocking drugs. 人体 β 1 - 肾上腺受体 受体 - 腺苷酸环化酶偶联和受体 - 磷 脂酶偶联示意图.
Advertisements

氨基糖苷类( aminoglycosides ) 氨基环醇 + 氨基糖,配糖键 天然: 1 )链霉菌:链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 新霉素 2 )小单孢菌:庆大霉素、西索米星、小诺 霉素、阿司米星 半合成:阿米卡星、奈替米星.
第四十二章 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抗生素 Tetracyclines and chloramphenicols 制作:田汉文.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 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 张媛媛.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研究史 1928 年,弗莱明发现青霉菌可以分泌出抑制 金葡菌生长的物质 1940 年,分离出青霉素,并在小鼠上验证疗 效 1943 年,用发酵法大批量生产青霉素 1950’ ,发现 6-APA ,开发出半合成青霉素 1960’
抗 生 素 (Antibiotics ).
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 黄 祖 瑚.
肺炎的治疗 Quintessence11.
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上王镇卫生院 董小利.
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培训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药学部 2014年3月.
抗菌药物概论Introduction to antibacterial drugs
呼吸道感染诊断及 抗生素规范化使用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抗感染病房 侯芳
第四节 人工合成抗菌药.
抗生素的临床应用 XXX医科大学附属医院ICU.
第三十七章 大环内酯类 克林霉素类 万古霉素类.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 及多肽类抗生素 牡丹江医学院药理教研室.
Macrolides、Lincomycins and Vancomycins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 及多肽类抗生素.
第三十六章 抗菌药物概论 [概述] 1. 抗病原微生物药:指对病原微生物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用于防治感染性疾病的一类化疗药物。包括抗生素和人工合成抗菌药。 研究内容:药物、病原体、宿主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①药物对病原体的抗菌作用、机制及毒副作用;②耐药性产生及其机制;③宿主对药物的药动学过程。
第二节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第5章 细菌性疾病的合理用药 杨文豪.
抗菌药物的治疗性应用 张婴元 复旦大学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
临床常用抗菌药物作用机制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瑞金临床医学院 洪秀华.
抗菌药物概论 牡丹江医学院药理教研室.
第四十一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第三代喹诺酮的代表产品 透星之应用篇.
第三节 抗生素剂量表示法及抗菌谱 一、抗生素剂量表示法
抗微生物药物概论 化学治疗(chemotherapy):对病原体(微生物、寄生虫等)及恶性肿瘤所致疾病的药物治疗的统称化学治疗。
第三十七章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药物: 第一代:红霉素、螺旋霉素、麦迪霉素、交沙霉素;第二代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等。不易耐药的第三代药物受到普遍关注。 特点: 主要用于需氧G+、G-球菌和厌氧球菌等感染,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或耐药患者的治疗。
第四十四章  抗真菌药及抗病毒药 Antifungal and antiviral drugs 制作:田汉文.
第二章 抗微生物药 平顶山市卫校 张磊.
第七章 细菌耐药性检测 第一节 临床常用抗菌药物 第二节 抗菌药物体外敏感性试验 第三节 细菌耐药性与产生机制 第四节 细菌耐药性检测方法
细菌的耐药性.
耐药机理及其耐药细菌的 检测与临床 长江大学临床学院检验科艾彪
第三十五章 合成抗菌药 第一节 喹诺酮类 [概述] 按合成的年代及抗菌特点分为四代。 第一代(60 年代):萘啶酸,已被淘汰。
头孢菌素.
抗生素 Antibiotics 由微生物生物合成的,具有抑制或杀灭其它微生物作用的化学物质.
抗菌药概论 常用术语 抗菌谱: 抗菌范围 抗菌活性: 药物抑制或杀灭微生物的能力。 最低抑菌浓度; 最低杀菌浓度 抑菌药 ; 杀菌药;
第二十七章 抗菌药概论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机能学教研室.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amionglycosides.
第三十三章 抗菌药物概论.
第四十一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杨立志
第三十六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第四十章 氨基糖苷类与多肽类抗生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第三十六章  氨基糖苷类及多黏菌素类.
(Aminoglycoside antibiotics)
第三十四章 抗菌药物概述.
多重耐药菌判读标准 及微生物报告单解读 检验科 徐静
第三十九章 内酰胺类抗生素 -lactams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指化学结构中含有β-内酰胺环,临床最常用的一类抗生素
抗感染药物的临床应用.
第三十七章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 及其他抗生素.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 及多肽类抗生素.
肺部感染性疾病处理原则.
第三十七章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 及万古霉素类
第三十五章 大环内脂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
第40章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
第三十四章 抗病原微生物药物概论 [概述] 1. 抗病原微生物药:指对病原微生物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用于防治感染性疾病的一类化疗药物。包括抗生素和人工合成抗菌药。 2. 病原微生物:细菌、螺旋体、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真菌、病毒等 。
第三十七章 抗菌药物概论.
第39章 -内酰胺类抗生素 -Lactam antibiotics
Synthesized Antibiotics
抗菌药物概论 Consideration of Antimicrobial agent
细菌的耐药与对策 温州医学院育英儿童医院 呼吸科 罗运春.
抗生素的作用机理.
第四十章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
抗微生物药物概论 Hu Weiwei (General considerations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LOGO 第三十二章 抗菌药物概述.
CAP抗菌治疗原则指南解读 (注:本课件为5年前版本未及时更新)
第四节 病源菌的耐药性问题 一、病源菌耐药性的现状
化学治疗药物 Pharmacology.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药理学 第三十二讲 化学治疗药 主讲人 赵丽娟 主讲单位 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 药理教研室 总学时 48学时

药理学 化学治疗药物一般包括: 1.抗肿瘤药 2.抗寄生虫药 3.抗微生物药: (1)抗菌药物 (2)抗病毒药物 (3)抗真菌药物 抗菌药物 ①人工(化学)合成抗菌药物 ②抗生素: A.天然抗生素 B.半合成抗生素

药理学 半合成抗生素-对天然抗生素化学结构改造(修饰)后获得的半合成产品。如:氨苄西林 抗生素-由各种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属)产生的,能抑制其它微生物生长并最终消灭他们的物质。如:青霉素 半合成抗生素-对天然抗生素化学结构改造(修饰)后获得的半合成产品。如:氨苄西林

抗菌药物的发现与发展 1928年:Fleming发现青霉菌抑制葡萄球菌生长。 1935年:Domagk发现百浪多息对链球菌感染的小鼠 有保护作用,随后Trefouel等证明其在体内 分解产物氨苯磺胺具有抗菌作用,后者成为 第一个抗细菌感染的药物应用于临床。 1940年:Florey 与Chain重新开始了对青霉素研究, 成功分离提纯青霉素,并用于临床。 1940~1950年:链霉素(1944),氯霉素(1947), 多粘菌素(1947),金霉素(1948),土霉 素(1950),红霉素(1952),卡那霉素 (1957),利福霉素(1957)问世。 1959年:分离提纯出青霉素母核6-氨基青霉烷酸。

抗菌药物的发现与发展 1960~1970年: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竹桃霉素、螺旋霉 素、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及林可霉素 等问世。 1960~1970年: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竹桃霉素、螺旋霉 素、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及林可霉素 等问世。 1970~1980年:半合成青霉素问世,推出酰脲类青霉素, 头孢菌素迅速发展。 1980~1990年:第三代头孢菌素,新型ß-内酰胺类, 喹 诺酮类抗菌药物迅速发展。 1980~2000年:新型ß-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头孢烯类,碳 青霉烯类, ß-内酰胺酶抑制剂,口服高效 头孢菌素等问世。喹诺酮类新品种的开 发,侧重扩大抗菌谱,改变药代动力特点 及降低不良反应。第四代头孢菌素出现。

抗菌药物现状 近年来,新的抗菌药物研发最为活跃的领域为ß-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以及氟喹诺酮类等。 1.ß-内酰胺类抗生素现已发展为青霉素类、头 孢菌素类和新型ß-内酰胺类三大类。 2.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中丁胺卡那霉素、乙基 西梭霉素成为治疗G—杆菌感染的重要药物 3.大环内酯类中的新品种(罗红霉素、阿奇 霉素等)具有组织及吞噬细胞内分布浓度 高、生物半衰期长、对某些病原体活性强、 消化道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抗菌药物现状 4.喹诺酮类是20世纪90年代飞速发展的合成药物,属于杀菌性抗菌药物,与ß-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作用机制不同,可作为对ß-内酰胺类或其他抗菌药耐药菌感染的治疗药物。氟喹诺酮类药抗菌谱广、吸收良好、组织和细胞内浓度高、不良反应少而轻微。但自该类药物普遍应用后,耐药菌株迅速产生,应引起重视。 5.其他抗菌药物,如对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极有效的去甲万古霉素与万古霉素,抗厌氧菌的甲硝唑,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酮康唑、氟康唑等。

药理学 第一节 化学合成抗菌药 一.喹诺酮类 (quinolones) 二.磺胺类 (sulfonamides) 三.其他

药理学 一、喹诺酮类quinolones [特点] 化学结构中含4喹诺酮母核(见图-1) 口服方便 抗菌作用强 毒性小 某些药 对多重耐药菌有效 [体内过程] 1.口服吸收良好 2.分布广 3.多以原形经肾排泄

药理学 图-1:喹诺酮类药物基本结构图

药理学 [药理作用] 1.抗菌谱:广 1)对G-杆菌杀菌作用强(包括铜绿假单胞菌); 2)对G+球菌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包括金葡菌); 3)有些药对TB杆菌、支原体、衣原体及厌氧菌 有效; 4)某些药对多重耐药菌株也有抗菌活性。 2.性质:杀菌剂

药理学 [临床应用] — 广泛 3.机理: 1)抑制细菌DNA回旋酶 2)可能诱导DNA的SOS修复 3)可能使细菌产生新的肽聚糖水解酶或自溶酶 [临床应用] — 广泛 1)泌尿生殖系统感染;2)呼吸道感染; 3)肠道感染; 4)骨与关节的感染; 5)皮肤软组织感染 6)其它(抗结核)

药理学 [不良反应] -多数患者能耐受 1.CNS兴奋性增高: (1)失眠较多见; (2)可诱发精神病、癫痫。 (3)机制:阻断GABA与受体结合。

药理学 2.胃肠道反应:最常见。 3.影响软骨发育:孕妇及儿童不宜使用。 4.过敏反应:偶发光敏反应和过敏性休克, 故服药期间避免光晒。 5.肝肾损伤:长期大量使用会致肝损伤; 碱性尿液时会损伤肾脏。

药 理 学 [药物相互作用] 2.利福平、氯霉素可降低本类药物作用。 3.部分药物可抑制茶碱、咖啡因、华法林等的代谢。 药 理 学 [药物相互作用] 1.碱性药物、抗胆碱药、H2受体阻断药及二价、三 价阳离子可阻碍该类药物吸收,避免同服。 2.利福平、氯霉素可降低本类药物作用。 3.部分药物可抑制茶碱、咖啡因、华法林等的代谢。

药理学 [耐药性] 1.无多重耐药(多重耐药-通常指细菌对多种类别抗菌药物同时具有耐药性); 2.有交叉耐药(交叉耐药-通常指细菌对同类别不同种药物具有的耐药性) 3.耐药机制-本质是基因突变 (1)靶位修饰-细菌DNA回旋酶改变; (2)孔道蛋白↓-细胞膜通透性改变; (3)主动流出系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