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 第三讲 中国传统制度文化
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一)君主制度 2、政权与神权的统一体——皇帝之制 3、中国历史上形形色色的皇帝 4、皇帝制度蕴含的文化意义 1、“皇帝”一词的缘起 2、政权与神权的统一体——皇帝之制 3、中国历史上形形色色的皇帝 4、皇帝制度蕴含的文化意义
(二)宰相制度 1、宰相制度的历史演变 2、宰相制度的发展特点 第一阶段,秦汉时期。“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是中国历史上真正有宰相的时期。 第二阶段,东汉至隋唐时期。三省制。三省互相牵制:中书决策,门下复议,尚书执行。这是“合议制宰相制度” 第三阶段,宋代至清朝。天子权力无限膨胀,宰相只能退而担任“票拟”工作。这是中国历史上的无宰相时期。
(三)职官制度 A.中央行政机构 三公九卿 列卿及诸将军 尚书台 三省制 枢密院 东西厂与锦衣卫 军机处
B. 地方行政机构及建制 封建世卿制度 郡县制度 刺史制度及三级行政建制 唐代的道 宋代的路 元代的行省制度 明清的省府县三级建制
(四)监察制度——以皇权为转移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发展(督察院)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征——直接受控于皇帝,是行政权利与司法权利、审判权利与监察权利的一种混合体 对古代监察制度的评价
(五)中国古代的法律制度——行政机构的附庸 1、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用命赏于祖,弗用命戮于社” 奴隶制“五刑” 《法经》 《九章律》 《唐律疏议》 《唐六典》 《大明律》 《大清律例》 2、中华法系的特点 一是礼法结合 二是专制主义 三是诸法合体 四是司法从属行政
二、中国古代的经济制度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受自然经济支配的商品经济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中国古代的货币制度 中国古代的度量衡制度
三、中国古代的教育制度 (一)中国古代的学校 1、学校的萌芽——原始社会 2、官学的兴盛与衰落——奴隶社会 3、多样化的学校网络及书院的兴盛——大一统的封建社会(私学、官学和书院)
私塾
北京国子监 中国古代教育的最高学府
(二)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 注重社会教育的大教育观念 以人格教育为核心的整体观念 以直觉体悟为重点的系统观念
(三)中国古代的教学原则 教学对象的因材施教原则 教学方法的言传身教原则 注重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的原则 提倡教学相长和尊师重道的原则
什么是教育?“上所施,下所效也”,叫“教”;“养子使作善也”,叫“育”。 言传身教
(四)中国古代教育的宝贵经验 尊师爱生 启发诱导 循序渐进 学思结合 由博返约 温故知新 身体力行
四、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所习非所用 (一)科举制度的萌芽 世袭制 军功爵制度 “察举”、“征辟” “九品中正制”
(二)科举制度的形成 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创立 考试科目:明书、经、明法、明算、进士 进士考试重点:试贴、诗赋、策 科举制度开创者杨广
·取消偏重记忆的科目考试定为三级制, 殿试成为定制 考试每三年一次成为定制 录取进士名额增加 进士开始分等级(五级) 宋代科举制——发展 · 减少考试科目,多为进士 ·取消偏重记忆的科目考试定为三级制, 殿试成为定制 考试每三年一次成为定制 录取进士名额增加 进士开始分等级(五级) 考试规则严密化(锁院、糊名、誊录)
(三)科举制度的极盛 1.院、乡、会试和殿试三级制 2.进士三级制——状元、榜眼、探花 3.科举制度的内容和文体 四书五经 八股文
(四)关于科举制度的评价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 被八股毒害的范进
五、亲属、宗族和家庭制度 (一)亲属制度——以孝亲为核心 亲属的分类(宗亲、外亲、妻亲) 中国古代法律的制定与亲属关系之间的关系 父母与子女的关系
出必告,反必面
(二)宗族关系——以忠君为核心 周代的宗法制度(大宗、小宗、宗子与宗主权) 宗族的姓氏 后世的族权、族规和族长 宋代以后宗族制度的主要标志 宗族在政治、法律上的连带关系
岳飞
(三)家庭制度——以家礼为核心 家长——皇权的辐射 家法——家长权威的保障 家属与家人 家庭财产 家庭的继承制度 家礼——事祖、事亲之礼
思考题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对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民族具有什么样的影响? 科举制度的现代借鉴意义是什么? 如何评价古代中国的孝亲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