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历节病脉证 并治第五.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大柴胡汤 《伤寒论》 大柴胡汤 组 成 柴胡半斤( 24g ) 黄芩三两( 9g ) 大黄二两( 6g ) 枳实四枚( 4g ) 半夏半升( 12g ) 芍药三两( 9g ) 生姜五两( 15g ) 大枣十二枚.
Advertisements

第四章 虚证. 虚证的概念 是对人体正气虚弱所致 各种临床表现的病理概括。 分 类 气 血 阳 阴 治 法 虚者补之.
On. 处 方 来 源处 方 来 源 牛黄上清丸处方源 于明代著名医家李 梴编撰的《医学入 门》,后经历代加 减化裁在原方的基 础上优化而成。
仙方活命饮 组 成 二花三钱( 9g ) 防风一钱( 3g ) 白芷一钱( 3g ) 赤芍一钱( 3g ) 当归一钱( 3g ) 乳香一钱( 3g ) 没药一钱( 3g ) 皂刺一钱( 3g ) 穿山甲一钱( 3g ) 贝母一钱( 3g ) 花粉一钱( 3g ) 陈皮三钱( 9g ) 甘草一钱(
中医儿科学 第七章 肾系疾病 第二节 肾病综合征. [概述] ⒈定义: 肾病综合征(简称肾病)是一组由多种 病因引起的临床症候群,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 高脂血症及不同程度水肿为主要特征。 ⒉发病: 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生于 2 ~ 8 岁小 儿,其中以 2 ~ 5 岁为发病高峰,男多于女,部分患儿.
1 头 痛 一、概述: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可见 于多种慢性疾病,其病因病机极为复杂,涉及 范围很广。 针灸科最常见如血管神经性头痛、鼻窦炎、 三叉神经痛、枕神经痛、高血压。
湖北省中医药适宜技术 痛 风. 痛风 — 定义 痛风为慢性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 所致血尿酸增高的一组异质性疾病,其临床特点是高 尿酸血症及由此而引起的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 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 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肾结石形成。相当 于中医的痹证。
1 、风湿性关节炎  风湿性关节炎是风湿热的关节病变,以游走性四肢大关节为特 点,局部红肿热痛、起病通常急剧,游走现象出现的快,消失 的也快。病人在活动时疼痛明显,继续活动后反而减轻,常因 天气变化而犯病,有的关节活动后有响声。  风湿性关节炎常发生在一些较大的关节上。如肘关节、膝关节 等大关节,没有晨僵和肌肉萎缩,也没有关节并发症。
治风剂  概念 : 凡以辛散祛风或熄风止  痉的药物为主组成, 有  疏散外风或平熄内风  的作用, 治疗风病的方剂, 统 称治风剂。  立法依据 : 外风宣散, 内风平熄。  适应范围 : 风证。
第二节 太阳病本证 一、中风表虚证 (一)桂枝汤证 原文 12/P30 分析:论述了桂枝汤证的主要症状与基本 病机及《伤寒论》第一方桂枝汤。
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 《伤寒杂病论》及其思想. 内容提示: 《伤寒杂病论》的成书与整理 《伤寒杂病论》的学术思想 要求: 了解《伤寒杂病论》的曲折命运 理解《伤寒杂病论》的主要学术思想.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词解 ※奔豚气:豚为小猪,此处指奔豚气病, 指气上冲症状如豚之奔走。 概 述 本篇主要论述奔豚气病的成因和症状及 治疗,至于吐脓、火邪、惊怖三种病, 篇中虽有涉及,但并未论述。 奔豚气症状,以 “ 气从少腹,上冲咽喉, 发作欲死,复还止 ” 为特点,与肾积奔 豚之气从少腹上冲形似而实异。此处奔.
类风湿关节炎( rheumatoid arthritis,RA )是一种 以关节病变为主,能引起肢体严重畸形的慢性全 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1858 年英国医生 Carrod 首先提出了类风湿关节炎 的名称。 1896 年 Still 描述了儿童型类风湿性关节炎。 1940 年 Waaler 发现了类风湿因子。
第一章解表药对. 祛风散寒药对 祛风散寒药对 麻黄 - 桂枝 药对出处《伤寒论》 麻黄 桂枝 麻黄 桂枝组成.
解 表 剂.
《金匮要略方论》 汉 · 张仲景.
痹 病 概述                           病因病机                         诊治要点                         分证论治.
第四章 袪风湿药.
解表剂 概念: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可以解除表证的方剂,称为解表剂。
第五节 腰 痛.
腹满寒疝宿食病 脉证治第十.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水气病脉证并 治第十四 2017/3/1.
祛风湿药.
头痛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中医内科 谢 炜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头痛 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一医院 内科教研室.
血痹虚劳病脉证治第六.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王 付 制作.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英洪友.
定义: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用以治疗表证的方剂,统称为解表剂。
第一章 解表剂.
温里剂 【概念】   凡以温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温里助阳,散寒通脉等作用,用于治疗里寒证的方剂,统称温里剂,属于“八法”中的“温法”。
中风病的中医治疗 临邑县中医院副院长 内三科主任 唐东一 电话:
痹证乃经络气血为邪气闭阻,营卫运行凝涩不畅所致之病。 包括风寒湿痹、脏腑痹等,较之今天单指关节病变的痹证,含义更广。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痹 证 (Bi Syndrome) 概念** 病因病机** 辨证** 针灸治疗** 注意事项.
第一节 祛风湿药及方剂.
46、 痹 证.
第十五章 祛湿剂.
1.特点:多为辛苦寒(辛能发散、苦能燥湿、寒能清热),入肝脾肾经。 2.功效: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清热消肿。 3.主治:风湿热痹。
汗 证 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内科教研室.
王 付 制 作.
中风的中医治疗 广药附一院中医科 胡任飞.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第一节 痹 证 第一节 痹证.
二、选择题 (一)A1型题 1. 平胃散主治证的病机是 : A.湿滞脾胃 B.湿热中阻 C.外寒内湿 D. 脾虚失运 E.湿热下注
第一节 痹 证 第一节 痹证.
第四节 祛风湿药 定义:凡是以祛风湿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风湿痹证的药物,称为祛风湿药。
经行感冒.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内科 李燕梅
痉 病 痉病 三峡大学医学院中医系 陈良金.
第四章 祛风湿药.
3、前臂骨连结 包括: (1)桡尺近侧关节 (2)前臂骨间膜 (3)桡尺远侧关节 运动:旋前、旋后 前臂和手的韧带 肱骨 前臂骨间膜 桡尺近
金 匮 要 略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痹 病 沧州医学专科学校中医科.
痉证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内科教研室 杨少锋
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 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
产后痹病案讨论 参与作案人员 李平 刘畅 杨吉祥 杨珍 罗小利 唐丽 侯昱昊 鲜子兰.
类风湿性关节炎 李 世 骐 教授主 讲.
病 案 李某,女,30岁,2003年12月2日初诊。 主诉:月经周期提前5个月。
呕吐哕下利病脉 证治第十七.
第二章 寒证 广西医科大学中医学教研室 主讲:李 展.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金匮教研室.
外科趣记 . 刘英娇整理.
消 食 剂.
概述 病因病机 诊查要点 辨证论治 预防调护 结语 临证备要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 风湿免疫科 肖长虹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中风历节病脉证 并治第五

本篇论中风与历节病的成因及其证治,因二者均属广义风病的范围,且皆有内虚邪犯的病机特点,故合为一篇。 中风以卒然昏仆,半身不遂,口眼歪斜为其特点,多因正气亏虚,偶受外邪诱发致病。历节是由于肝肾气血不足,感受风寒湿邪,以关节肿胀、疼痛剧烈,遍历全身多个关节,甚者关节变形、身体消瘦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主要表现为疼痛遍历关节,其发病除正气亏虚外,尚与感受风寒湿有较密切的关系。

一、中 风 病 (一)脉症与鉴别 【原文】 夫風之為病,當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為痹。脉微而數,中風使然。(1) 【分析】 中风脉 微——气血不足 数——风邪入中 中风脉 气血不足,外邪诱发

中风:口眼歪斜

中风:半身不遂,甚则神志不清

(二)成因与辨证 【原文】 寸口脉浮而緊,緊則為寒,浮則為虛,寒虛相搏,邪在皮膚;浮者血虛,絡脉空虛,賊邪不瀉,或左或右,邪氣反緩,正氣即急,正氣引邪,喎僻不遂。邪在於絡,肌膚不仁;邪在於經,即重不勝;邪入於腑,即不識人;邪入於藏,舌即難言,口吐涎。(2)

【分析】 第一段:中风的发生机理。 正气即急 邪气反缓 正气引邪 歪僻不遂

第二段:中风的脉证。 邪在于络——营气受阻,肌肤失养——麻痹不仁 邪在于经——气血阻滞,经脉不畅 ——肢体沉重 轻 重 邪入于腑——邪入脑胃,神明被扰——病不识人 邪入于脏——心窍闭阻,脾气将绝 ——舌即难言,口吐涎 轻 重

(二)历 节 病

近端关节肿大,晨僵。

关节变形,功能障碍。

强直性脊柱炎

脊柱竹节样变 骶髂关节融合

大骨节病

(一)成因 1. 肝肾不足,水湿浸淫 【原文】 寸口脉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为肾,弱即为肝。汗出入水中,如水伤心。历节黄汗出,故曰历节。 (4)

2. 阴血不足,外受风邪 【原文】 少阴脉浮而弱,弱则血不足,浮则为风,风血相搏,即疼痛如掣。(6)

3. 气虚饮酒,汗出当风 【原文】 盛人脉涩小,短气,自汗出,历节痛不可屈伸,此皆饮酒汗出当风所致。(7)

4. 胃有蕴热,外感风湿 【原文】 趺阳脉浮而滑,滑则谷气实,浮则汗自出。(5)

5. 过食酸咸,内伤肝肾 【原文】 味酸则伤筋,筋伤则缓,名曰泄;咸则伤骨,骨伤则痿,名曰枯。枯泄相搏,名曰断泄。荣气不通,卫不独行,荣卫慎微,三焦无所御,四属断绝,身体羸瘦,独足肿大,黄汗出,胫冷。假令发热,便为历节也。(9)

痛风病

(二)证 治 1. 风湿历节 【原文】 諸肢節疼痛,身體魁羸,脚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桂枝芍藥知母湯主之。(8) 桂枝芍藥知母湯方: 桂枝四兩 芍藥三兩 甘草二兩 麻黄 二兩 生薑五兩 白术五兩 知母四兩 防風四兩 附子二枚(炮) 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溫服七合,日三服。

【分析】 病机:风湿痹阻关节,日久化热伤阴。 主症: 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 头眩短气,温温欲吐 治法:祛风除湿,温经助阳,养阴清热。 方剂:桂枝芍药知母汤。

诸药相伍,表里兼顾,且有温散而不伤阴,养阴而不碍阳之妙。 方义: 桂、附—通阳宣痹,温经散寒 桂、麻、防、姜—祛风而温散表湿 术、附—助阳除湿 祛邪 知母、芍药—益阴清热; 甘草—和胃调中。 扶正 诸药相伍,表里兼顾,且有温散而不伤阴,养阴而不碍阳之妙。

临床应用——风湿加减用药 祛风除湿:防风、二活、秦艽、威灵仙、海风疼、清风藤、络石藤、茜草、木瓜、透骨草。 搜风通络:白花蛇、乌梢蛇、蜈蚣、全蝎、地龙、土虫。 祛湿消肿:汉防己、薏苡仁、茯苓、萆解。 清热:石膏、知母、黄芩、黄柏、桑枝、忍冬藤。 助阳散寒:川乌、制草乌、炮附子、细辛。桂枝。 益气:人参 、党参、黄芪、白术。 养血:当归、熟地、白芍、鸡血藤。 免疫调节药:土茯苓、山慈菇、青风滕、海风腾、白花蛇舌草、雷公藤。

病 例 吕某,女,29岁,教师。 患者诉2004年12月因产后大出血,体虚未复,今年3月不慎淋雨后即出现双手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关节肿胀疼痛,活动不利,晨僵,渐发展至双足趾间关节、跖趾关节、踝关节、肘关节、膝关节、肩关节及胸锁关节等处肿胀疼痛。 现症见:双手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关节、肩关节、双侧趾间关节、跖趾关节均疼痛不肿,双踝关节、双膝关节肿胀、皮色微红、触之发热、疼痛,活动不利,不能行走,晨僵约3小时,消瘦乏力,纳呆,二便尚调,舌淡暗苔薄黄,脉弦细而软。

患者产后气血亏虚,不慎淋雨而感受风寒湿邪,风湿流注经络关节,不通则痛,郁久化热,寒热错杂,虚实相兼。 病因病机: 患者产后气血亏虚,不慎淋雨而感受风寒湿邪,风湿流注经络关节,不通则痛,郁久化热,寒热错杂,虚实相兼。 治 法:祛风除湿,温经通络,滋阴清热。 方药: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 桂枝15 白芍15 知母12 白术12 防风15 姜黄15 薏苡仁30 泽兰12 泽泻12 砂仁6(后下) 蜈蚣2条 炙甘草6

2.寒湿历节 【原文】 病歷節,不可屈伸,疼痛,烏頭湯主之。 (10) 烏頭湯方:治脚氣疼痛,不可屈伸。 麻黄 芍藥 黄芪各三兩 甘草三兩(炙) 川烏五枚(㕮咀,以蜜二升,煎取一升,即出烏頭) 上五味,㕮咀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內蜜煎中,更煎之,服七合。不知,盡服之。

【分析】 病机:寒湿痹阻关节筋脉,气血运行不畅。 症状:关节剧痛,不可屈伸,痛位固定。 兼局部喜温恶寒.舌苔白腻,脉弦紧。 治法:温经散寒,宣痹除湿。 方剂:乌头汤。

方义: 乌头——温经助阳,散寒止痛 麻黄——辛温发汗,祛风宣痹 黄芪 ——益气固表,利血行痹 , 助乌麻温经止痛。 芍药、甘草——缓急止痛 白蜜 ——甘缓解毒 ,.

乌头走里,峻逐寒湿;麻黄走表,外散寒湿。两者相合,表里兼顾,逐寒散湿,为治疗寒湿痹着关节的关键药对。

鉴别: 风湿历节与寒湿历节鉴别表 证 型 病 机 症 状 治 法 主 方 风湿历节 风寒湿痹阻日久,渐次化热伤阴 鉴别: 风湿历节与寒湿历节鉴别表 证 型 病 机 症 状 治 法 主 方 风湿历节 风寒湿痹阻日久,渐次化热伤阴 诸肢节疼痛,身体瘦弱,脚肿如脱,头弦短气,温温欲吐 祛风除湿, 温经助阳, 清热养阴 桂枝芍药知母汤 寒湿历节 寒湿痹阻 关节剧痛,痛处不移,不可屈伸 温经散寒,除湿宣痹 乌头汤

复 习 题 1. 中风邪在络、在经、入腑、及脏临床表现各有什么特点? 2. 风湿历节、寒湿历节的病机、主症、治法、方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