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合成抗菌药 第一节 喹诺酮类 [概述] 按合成的年代及抗菌特点分为四代。 第一代(60 年代):萘啶酸,已被淘汰。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四十二章 人工合成抗菌药 第四十二章 人工合成抗菌药. 第一节 喹诺酮类药物 (quinolones)
Advertisements

第三十五章 合成抗菌药 第一节 喹诺酮类 [ 概述 ] 按合成的年代及抗菌特点分为四代。 第一代 (60 年代 ) :萘啶酸,已被淘汰。 第二代 (70 年代 ) :吡哌酸等。吡哌酸对 G - 菌有效,用于尿道或肠道感染。
第四十二章 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抗生素 Tetracyclines and chloramphenicols 制作:田汉文.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 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 张媛媛.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研究史 1928 年,弗莱明发现青霉菌可以分泌出抑制 金葡菌生长的物质 1940 年,分离出青霉素,并在小鼠上验证疗 效 1943 年,用发酵法大批量生产青霉素 1950’ ,发现 6-APA ,开发出半合成青霉素 1960’
化学治疗药物 Chemotherapeutic Drugs. 学习提要 掌握喹诺酮及磺胺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区别点 掌握各组喹诺酮药物的抗菌特性 掌握喹诺酮及磺胺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及常见不良反 应及产生耐药机制.
抗结核病药. 3 月 24 日是 “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 宣传主题为: “ 控制结核、人人有责 ”
Optimal antibiotic therapy strategies
抗阿米巴病药.
第三十八章 人工合成抗菌药.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韩旭东 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 重症医学科.
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 黄 祖 瑚.
肺炎的治疗 Quintessence11.
药理学 第三十二讲 化学治疗药 主讲人 赵丽娟 主讲单位 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 药理教研室 总学时 48学时.
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上王镇卫生院 董小利.
抗菌药和抗病毒药 Antimicrobial and Antiviral Drug
呼吸道感染诊断及 抗生素规范化使用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抗感染病房 侯芳
2011年医院流行菌株 及耐药监测情况 检验科 微生物室.
第四节 人工合成抗菌药.
第七节 人工合成抗菌药 一、喹诺酮类 第一代 萘啶酸 第二代 吡哌酸 第三代 氟喹诺酮类.
抗生素的临床应用 XXX医科大学附属医院ICU.
第三十七章 大环内酯类 克林霉素类 万古霉素类.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 及多肽类抗生素 牡丹江医学院药理教研室.
人工合成 抗菌药.
第二节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第5章 细菌性疾病的合理用药 杨文豪.
抗菌药物的治疗性应用 张婴元 复旦大学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
临床常用抗菌药物作用机制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瑞金临床医学院 洪秀华.
喹诺酮类(quinolones) 第一代:萘啶酸、吡哌酸 第二代:氟喹诺酮 诺氟、氧氟、环丙沙星 第三代:司帕、左氧氟沙星
第三代喹诺酮的代表产品 透星之应用篇.
第43章 人工合成抗菌药.
抗微生物药物概论 化学治疗(chemotherapy):对病原体(微生物、寄生虫等)及恶性肿瘤所致疾病的药物治疗的统称化学治疗。
第三十七章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药物: 第一代:红霉素、螺旋霉素、麦迪霉素、交沙霉素;第二代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等。不易耐药的第三代药物受到普遍关注。 特点: 主要用于需氧G+、G-球菌和厌氧球菌等感染,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或耐药患者的治疗。
胃 痛.
肺结核.
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细菌细胞壁的生物合成。
第二章 抗微生物药 平顶山市卫校 张磊.
第七章 细菌耐药性检测 第一节 临床常用抗菌药物 第二节 抗菌药物体外敏感性试验 第三节 细菌耐药性与产生机制 第四节 细菌耐药性检测方法
第十章 局部麻醉药.
第三十八章 氨基糖苷类 基糖苷类化学结构中含有氨基醇环和氨基糖分子,并由配糖键连接成苷。包括两大类:
人工合成抗菌药.
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细菌细胞壁的生物合成。
头孢菌素.
抗菌药概论 常用术语 抗菌谱: 抗菌范围 抗菌活性: 药物抑制或杀灭微生物的能力。 最低抑菌浓度; 最低杀菌浓度 抑菌药 ; 杀菌药;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amionglycosides.
喹诺酮类代表药物.
第四十一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杨立志
第三十六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第四十章 氨基糖苷类与多肽类抗生素.
第三十六章  氨基糖苷类及多黏菌素类.
多重耐药菌判读标准 及微生物报告单解读 检验科 徐静
人工合成抗菌药 牡丹江医学院药理教研室.
第三十九章 内酰胺类抗生素 -lactams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指化学结构中含有β-内酰胺环,临床最常用的一类抗生素
抗感染药物的临床应用.
第三十九章 b-内酰胺类抗生素.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 及多肽类抗生素.
肺部感染性疾病处理原则.
第三十七章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 及万古霉素类
第三十五章 大环内脂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
第三十四章 抗病原微生物药物概论 [概述] 1. 抗病原微生物药:指对病原微生物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用于防治感染性疾病的一类化疗药物。包括抗生素和人工合成抗菌药。 2. 病原微生物:细菌、螺旋体、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真菌、病毒等 。
第九章 化学治疗药物 Chemotherapeutic agents.
第三十八章 化学合成抗菌药.
第四十三章 人工合成抗菌药.
第三十九章 人工合成抗菌药 synthesized antibacterial agents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第39章 -内酰胺类抗生素 -Lactam antibiotics
Synthesized Antibiotics
第四十章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
CAP抗菌治疗原则指南解读 (注:本课件为5年前版本未及时更新)
人工合成抗菌药 Artificial synthetic antibacterial drug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三十五章 合成抗菌药 第一节 喹诺酮类 [概述] 按合成的年代及抗菌特点分为四代。 第一代(60 年代):萘啶酸,已被淘汰。 第三十五章 合成抗菌药 第一节 喹诺酮类 [概述] 按合成的年代及抗菌特点分为四代。 第一代(60 年代):萘啶酸,已被淘汰。 第二代(70 年代):吡哌酸等。吡哌酸对G-菌有效,用于尿道或肠道感染。

第三代(80 年代):氟喹诺酮类。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口服易吸收、广谱、抗菌活性增强,用于尿道或肠道感染。 第四代(90 年代):莫西沙星、吉米沙星、加替沙星等,为最新氟喹诺酮品种。

第四代:抗菌谱较广,对部分厌氧菌、 G+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活性明显提高。 【抗菌作用】 喹诺酮类为杀菌剂。 第二代:抗菌谱窄,对G-菌有效,对铜绿假单胞菌活性较低,口服易吸收,但血药浓度低,尿中浓度高,可用于泌尿道和消化道感染。 第三代:抗菌作用----G-菌>G+菌,对衣原体,支原体,军团菌及结核菌均有较强活性。 第四代:抗菌谱较广,对部分厌氧菌、 G+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活性明显提高。

【临床应用】常用第三代产品。 氟喹诺酮类适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 包括:泌尿道感染、肠道感染、呼吸道感染、骨骼系统感染(骨髓炎和骨关节感染 )、皮肤软组织感染等各种感染。

【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5% ①胃肠道反应 ②CNS反应:头昏、头痛、失眠、眩晕、情绪不安等; ③过敏反应:如血管神经性水肿、皮肤瘙痒和皮疹; ④软骨损害:少数可出现关节疼痛和炎症(水肿),所以不宜用于儿童和孕妇。

抗菌谱广,为临床常用。对G-作用强于G+菌 。对氨基糖苷类、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的G+、G-对本药仍敏感。对厌氧菌多数无效。 二、常用的喹诺酮类药物 环丙沙星 抗菌谱广,为临床常用。对G-作用强于G+菌 。对氨基糖苷类、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的G+、G-对本药仍敏感。对厌氧菌多数无效。 诺氟沙星 尿、肠道药浓度高,对G+、G-引起的无并发症泌尿道感染、肠道感染及无并发症的急性淋病有效。

氧氟沙星 在脑脊液、胆汁、尿液中浓度高。抗菌谱较诺氟沙星强。 主要用于敏感菌所致的泌尿道、呼吸道、胆道、皮肤软组织、耳鼻喉及眼部的感染。

第二节 磺胺类和甲氧苄啶 一、磺胺类 特点:①广谱,性质稳定,可口服;②化学合成,不耗粮食,易生产,价廉;③对流脑、鼠疫有显著疗效。

【抗菌作用】 广谱。敏感菌有: lG+菌:溶链菌、肺炎球菌 lG-菌:脑膜炎球菌、流感、鼠疫、大肠、痢疾、伤寒等杆菌。 【抗菌作用】 广谱。敏感菌有: lG+菌:溶链菌、肺炎球菌 lG-菌:脑膜炎球菌、流感、鼠疫、大肠、痢疾、伤寒等杆菌。 l对沙眼衣原体、弓形体、疟原虫及放线菌也有抑制作用。

2. 肠道感染:用于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 【临床应用】 1. 全身感染:如泌尿系统感染,流脑; 2. 肠道感染:用于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 3. 局部感染:SD-Ag外用于皮肤粘膜绿脓杆菌、大肠杆菌感染,刺激性小,又具有收敛作用。

【不良反应】 (1)一出现即停药,并用抗组胺药或糖皮质激素治疗 (2)问病人是否有过敏史 泌尿系统:引起结晶尿、血尿、管型尿,以SD常见。 预防措施: (1)用等量的NaHCO3 (2)多饮水 (3)避免长期用药,定期检查尿常规 (4)采用两种以上磺胺药 (5)老年及肾功能不良者,以及脱水、休克者慎用或不用 2. 过敏反应:局部用药易发生,用药前需询问过敏史。 (1)一出现即停药,并用抗组胺药或糖皮质激素治疗 (2)问病人是否有过敏史 3. 造血功能反应:偶见粒细胞减少,再障及血小板减少症。 4. 肝损害:黄疸、肝功能减退,严重者可见急性肝坏死。

[药物分类] :依据口服吸收难易及应用分三类。 1. 用于全身性感染:口服易吸收,根据t1/2分: 短效类(<10h):治疗泌尿道感染。 中效类(10~24h):如SD、SMZ,用于全身感染。 长效类(>24h):如磺胺间甲氧嘧啶(SMM)、磺胺多辛(SDM)。 2. 用于肠道感染:如柳氮磺吡啶(SASP) 。 3. 外用:用于创面感染、沙眼和眼部感染。

二、甲氧苄啶(TMP)—抗菌增效剂 【抗菌作用】 抗菌谱与磺胺类相似,但抗菌作用较强,单用易产生耐药性。

【临床应用】 常与SMZ或SD合用或制成复方制剂,如复方甲恶唑片(复方新诺明片)。 用于敏感细菌引起的各种感染。

第三节┃硝咪唑类 目前是抗厌氧菌、阴道滴虫和阿米巴原虫的首选类药物。 甲硝唑(metronidazole,灭滴灵) 【临床应用】 ① 厌氧菌引起的各种感染,如口腔、腹腔、女性生殖道、下呼吸道、骨和关节感染。② 幽门螺杆菌所致的消化性溃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