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故知新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体现有哪些?其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字乐天,下邽(今陕西渭南)人。贞 元进士,补校书郎。元和年召为翰林学士, 左拾遗。 以言事贬江州(今九江)司马,徙忠 州(今重庆忠县)刺史。历杭、苏二州刺 史。后做过太子少傅、刑部尚书等。
Advertisements

1 、体会《长恨歌》丰富多重的主 旨意蕴。 2 、学习此诗将叙事、写景、抒情 完美结合的构思艺术,用心欣赏其 婉转的韵律和华美的词采。
字乐天,下邽(今陕西渭南) 人。贞元进士,补校书郎。元和年 召为翰林学士,左拾遗。以言事贬 江州(今九江)司马,徙忠州(今 重庆忠县)刺史。历杭、苏二州刺 史。后做过太子少傅、刑部尚书等。 卒赠尚书右仆射,谥曰文。自号醉 吟先生,亦称香山居士。与同年元 稹酬咏,号元白。与刘禹锡酬咏, 号刘白。其诗通俗易懂,但又经过.
君臣关系的变化.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课标版 历史 第2讲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人民通史版 第一部分 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罗马 专题总结.
二轮 通史十复习 一轮专题复习 三轮热点复习 选修高考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华的政治文明 专题二 古代中华的经济文明 古代史 (单元)
第1讲 第2讲 单元整合. 第1讲 第2讲 单元整合 第1讲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大一统与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课程标准 考试大纲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 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第1讲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大一统与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课程标准 考试大纲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
封建政治制度的演变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封建政治制度的演变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专题(一) 睢宁县第二中学 王俐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模块一 古代的中国:文明古国制度创新,农耕文明大放异彩
第四讲 西汉(206BC-AD.24) 西汉历史分期 前期(206BC-141BC):高祖 惠帝 吕后 文帝 景帝
第三节 唐后期的政局 一、教学目标 二、学生学习难点 1、识记、 (1)安史之乱的起止时间、地点、人物、影响。
1、体会《长恨歌》丰富多重的主旨意蕴。 2、学习此诗将叙事、写景、抒情完美结合的构想艺术,用心欣赏其婉转的韵律和华美的词采。
简介:中国历史分期 中国现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古代史 社会主义社会(1956—今) 新民主主义社会( )
第3课  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斗争 课标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第3课 中央集权与 地方分权的斗争 课标重点:汉武帝、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的措施。.
秦王李世民征战图.
我所理解的教育技术 同发明德小学 谢连云 2010年12月9日.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课标要求: 列举古代中国中央集权与皇权不断加强的史实,认识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Little Love In Big Palace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状态 人民版(必修一).
第3课 从汉到元 政治制度的演变 马鞍山市红星中学 吴光辉.
明朝的建立和专制制度的加强.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君主专制政体 的演进与强化.
第四章 国际货币体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一专题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全息数据库 综合能力提升 高频考点突破 1~6 7~12 13~14 备课资料集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四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故宫的设计与建筑,营造的是封建王朝的大一统气势与中央专制集权的威仪,集中地反映了中国古代森严的封建等级礼制,体现着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在故宫的总体布局上,全部宫殿以南北中轴线作严格对称的平面布置,规模宏大的建筑群构成一种庄严肃穆的气势,以突出皇宫的崇高地位。太和殿居于前朝三大殿之中轴线上的中心点,是紫禁城重心所系,以此为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包括皇帝登基、册封皇后、宣布科考等。只有经过重重宫门,才能瞻仰到建于三层台基之上雄伟的太和殿,由此营造出一切以皇帝为中心的环境。故宫建筑还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内廷乾
国有资产有偿 使用收入管理 湖南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 庞力.
第一单元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课程标准: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其发展过程中会产生哪两对矛盾?
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二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第6单元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明清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第三、四课) 中央官制的变化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两个矛盾 皇权与相权的斗争 地方管理制度的变化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君主专制政体 的演进与强化.
高考复习建议 历史必修一.
二轮 通史复习 一轮专题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华的政治制度 专题二 古代中华的经济文明 古代史 (单元) 专题三 古代中华的思想文化
2.秦朝是如何拓展疆土的?(西南、北方、南方)
二轮复习《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二)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南京三中 孙微.
复习提问 秦朝开创了怎样的政治制度? 这种政治制度对后世的影响如何?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知识回顾.
第2课时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及明 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其发展过程中会产生哪两对矛盾?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第三课.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课标要求: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本课内容:
导航页 一、中国历史地理 主要内容 四、中国的近代化 3 二、中国人才选拔制度 三、中国政治制度的沿革.
朝 代 歌 夏商与西周,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 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传,宋辽夏金元, 明清王朝完。
清朝的建立和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 常州市安家中学 郑军锋.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四课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专题(一) 睢宁县第二中学 王俐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课标要求】  (1)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 (2)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考点三:政治制度的成熟 考纲: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标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 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解读课标:
义务教育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新教材 内容解读与教学建议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历 史 全球史观 空 间 时间 世 界 中国: 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珠江流域等 欧洲:两牙;荷兰;英国;法国; 俄国; 德意志;意大利
2 明朝废除宰相之后,明太祖深感“人主以一人御天下,不可无辅臣”,为此他采取了什么措施?后来形成了什么制度? 同宰相制度相比有何本质的不同?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早期政治制度 封建社会 奴隶社会 有中国特色的 民主政治制度 资本主义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的代议制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目标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Harvard ManageMentor®
【考标点击】理解: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清朝 Qing Dynasty.
第四章 UNIX文件系统.
高三专题复习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第二章 宪法与政治制度 陈 云.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温故知新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体现有哪些?其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成熟体现:以三省六部制为代表的中央行政体制、以科举为代表的选官用人制度、维护官僚队伍廉洁高效的监察制度。 ★突出特点:皇权至高无上,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导 言 自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以来,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争、皇权与相权之争一直延续不断。历朝历代统治者是如何解决中央与地方矛盾的?又是如何一步步扩张皇权的?这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在第4课,我们将在第3课的基础上继续探讨这些古代中国的政治命题。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课标 重点 1.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2.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重点 1. 汉武帝的集权措施、宋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和影响。 2.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的设置。

北宋建立及加强中央集权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周世宗改革 西汉初年分封制与七国之乱 魏晋南北朝政权更迭 唐朝中后期藩镇割据 五代十国政权更迭 一.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北宋建立及加强中央集权 唐朝建立及加强中央集权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周世宗改革 西汉初年分封制与七国之乱 魏晋南北朝政权更迭 唐朝中后期藩镇割据 五代十国政权更迭

一.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1.七国之乱与汉武帝的集权措施

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刘邦建汉后,为巩固皇权,稳定天下,对地方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又怎样? 汉高祖刘邦 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刘邦建汉后,为巩固皇权,稳定天下,对地方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又怎样?

●汉初,在地方上实行郡国并行的制度,大封同姓王,以为依仗刘氏“天下一家”的格局,就能巩固皇权,稳定天下。 ●结果造成诸侯权重,他死后不过18年,诸侯王就发动了叛乱。

一.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1.七国之乱与汉武帝的集权措施 (1)王国问题的形成 ——郡国并行,诸侯王坐大

面对诸侯国的尾大不掉,西汉的有识之士想出什么高招呢? 课堂设问 面对诸侯国的尾大不掉,西汉的有识之士想出什么高招呢? ★纷纷上书主张削减封国实力,强干弱枝。

贾 谊 “欲天下之治安,莫 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力小则易使以义,国 小则亡邪心。令海内之 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 指,莫不制从。诸侯之 君不敢有异心,辐辏并 进而归命于天子”。 ——《治安策》 贾 谊

“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 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 ——晁错《削藩策》

七国之乱与景帝平叛 景帝决心平叛,命 太尉周亚夫和大将军窦 婴率军,以轻兵断绝叛 军粮道,三 个月后平定 叛乱。 汉景帝刘启 太尉周亚夫

一.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1.七国之乱与汉武帝的集权措施 (1)王国问题的形成 (2)七国之乱与景帝平叛 ——郡国并行,诸侯王坐大 ——景帝平叛为武帝解决王国问题奠定基础

汉武帝即位后为强化皇权、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课堂设问 汉武帝即位后为强化皇权、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3)汉武帝的集权措施 ①建立中朝 ——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皇 帝 中朝 外朝 尚书令 侍 中 常 侍 丞 相 御史大夫 太 尉 有事上报 九 卿 决策机构 执行机构

(3)汉武帝的集权措施 ①建立中朝 ——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②设置刺史 ——中央特派,监察地方,位卑权重, ③实行推恩令 ——推恩分化,削弱王国

建议,实行“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结果王国越分越小,力量削弱。 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 建议,实行“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结果王国越分越小,力量削弱。 主父偃

(3)汉武帝的集权措施 ①建立中朝 ——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②设置刺史 ——中央特派,监察地方,位卑权重 ③实行推恩令 ——推恩分化,削弱王国 ④酎金夺爵 ——剥夺列侯爵位

2.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唐朝设藩镇(节度使)

唐玄宗与杨贵妃 白居易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范阳(北京) 李 光 弼 郭子仪 长安

“安史之乱”平定后,藩镇星罗棋布,各占一方,唐朝的统一局面破坏了。 

2.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唐朝设藩镇(节度使) “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局面形成 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形成与后周世宗改革

五代: 梁唐晋汉周, 前面加个后。 十国 南平吴越吴, 南唐闽和楚, 还有南北汉, 再加前后蜀。

周世宗进行改革,南征北战,为以后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础。 后周世宗 周世宗进行改革,南征北战,为以后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础。

宋太祖赵匡胤 陈桥驿 宋太祖 黄袍加 身处, 及系马 的老槐 树。

3.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 (1)北宋的建立 ——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 生民涂炭,其故何也?” “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3.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 (1)北宋的建立 课堂设问 赵匡胤即皇帝位后,为加强中央集权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课堂设问 赵匡胤即皇帝位后,为加强中央集权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2)宋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杯酒释兵权 ①收精兵

讨论:宋太祖为什么能够“杯酒释兵权”?与历代开国初“狡兔死,良狗烹”相比,宋太祖的高明在哪里?

●讨论参考观点: ⑴宋太祖刚立国,具有极高的威望;宋太祖当时掌握禁军。 ⑵ ●讨论参考观点:      ⑴宋太祖刚立国,具有极高的威望;宋太祖当时掌握禁军。 ⑵ ①借助酒意,笑谈间解除了统军大将的兵权,防止了“黄袍加身”的重演,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避免了背上开国初杀戮功臣的恶名,也避免了由此引发的社会动荡和人心恐慌。

(2)宋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杯酒释兵权 ––和平削权 ①收精兵 三衙枢密院,兵权互牵制 ②削实权 ③制钱谷: (集中军权) 中央:三分宰相权,财政属三司,军政枢密院 ②削实权 (集中政权) 地方:州郡属中央,文臣任知州,设通判监督 ③制钱谷: 财赋运京师(转运使) (集中财权)

皇帝 财政 行政 军事 枢 密 院 宰 相 度 支 盐 铁 户 部 (三衙) (三司) 侍 卫 马 军 司 殿 前 步 宋 太 祖 加 强 中 央 集 权 财政 行政 军事 (三司) 枢 密 院 (三衙) 宰 相 侍 卫 马 军 司 殿 前 步 度 支 盐 铁 户 部

基本解决了藩镇割据问题(地方与中央争权的问题);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课堂设问 宋太祖从“权”“钱”“兵”三方面着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利与弊? ★利: 基本解决了藩镇割据问题(地方与中央争权的问题);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弊: 形成“冗官” “冗兵” “冗费”局面,造成国家积贫积弱(“三冗二积”) 。

清朝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设军机处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秦朝三公九卿制 汉朝中外朝制 宋朝“二府” 三司制 元朝中书一省制 二.皇权的不断加强 清朝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设军机处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隋唐三省六部制 秦朝三公九卿制 汉朝中外朝制 宋朝“二府” 三司制 元朝中书一省制

●在中国历史上实行了1600多年的丞相制度被废除了!! ●相权反弹→相权过重、威胁皇权 明初时期的 中枢权力体系 元代:中书一省制 皇 帝 亲自掌管 中书省 归入 归入 吏 部 户 部 礼 部 兵 部 刑 部 工 部 ●在中国历史上实行了1600多年的丞相制度被废除了!! ●相权反弹→相权过重、威胁皇权

理解教材 明太祖朱元璋为什么要废除丞相? 明太祖认为秦朝设丞相导致秦朝速亡,汉唐设丞相导致专权乱政;明废丞相,设五府、六部等,军政大事均由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故要废丞相。实质是加强皇权,巩固统治。

明初时期的 中枢权力体系 ●废除丞相制度,专制皇权发展到了新高度 皇 帝 内 阁 殿阁大学士 明成祖始设位高权重 明太祖始设位低权轻 皇 帝 内 阁 殿阁大学士 亲自掌管 明成祖始设位高权重 明太祖始设位低权轻 吏 部 户 部 礼 部 兵 部 刑 部 工 部 ●废除丞相制度,专制皇权发展到了新高度

清朝的中枢权力体系 皇 帝 内阁 日常事务 军机大臣:(职权、办事情况) 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 军机处的作用:? 皇 帝 内阁 日常事务 议政王大臣会议 军国大事 军机处 处理军务 雍正始设 内政外交 军国大计 重大案件 军机大臣:(职权、办事情况) 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 军机处的作用:? (简化手续、行事快捷、提高效率)

上图:隆宗门内军机处 右上图:军机处内景 右图:军机处的位置

B C A 1.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的直接目的是 A.限制诸侯国的权力 B.分割王国封地 C.剥夺诸侯王的封国 D.加强中央集权 2.西汉的中枢决策机构是 A.三公九卿 B.枢密院 C.中朝 D.尚书令 C 3.汉武帝强化皇权、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不包括 A.派兵平叛 B.建立中朝 C.设置刺史 D.酎金夺爵 A

C D 4.下列现象的出现与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无关的是 A. “七国之乱” B.外戚、宦官专权 C. “安史之乱” D. “杯酒释兵权” 5.宋朝时期,相互牵制的中央机构是 ①宰相②枢密院③三衙 ④三司 ⑤知州 ⑥通判 A. ①② B. ③④ C. ⑤⑥ D. ②③

B 6.历代封建王朝在地方设官的指导思想是 A.辅佐中央管制地方 B.分割地方权力,使其相互制约 C.加强对地方的监控 D.便于中央各部对地方的管理 B

D C 7.明太祖废丞相的主要目的是 A.健全地方职能 B.厉行思想控制 C.监视官吏百姓 D.强化君主专制 8.下列关于清朝军机处的表述,正确的有:①雍正皇帝始设 ②只能由满族官员充任军机大臣 ③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 ④军机大臣只能跪奏笔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C

●课堂探究 P17本课附件的“解析与探究” 1、料一、二反映了汉唐时,皇帝出自维护统治的 需要而依靠丞相。材料三反映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 权的矛盾大体解决后,为维护皇权的核心地位,防 止他人分权而摈弃丞相。 2、皇帝前后对丞相的不同看法在本质上无区别, 都是为了维护皇帝一姓的天下。 3、统治者态度的转变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影响深远。 皇帝的权威成为维系社会统一稳定的精神力量, 社会对皇帝的崇拜造成了对个人自然权利流失的 麻木,结果导致近代民主共和制的建立缺乏必要 的社会基础。

(3)在中央政权中,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 ●教学总结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何特点? (1)总特征: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2)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中央严格控制地方政权,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地方官吏必须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 (3)在中央政权中,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