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课标要求】  (1)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 (2)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数据结构的引入. 通讯录管理 社团机构管理 校园导航管理 通讯录管理 社团机构管理 校园导航管理.
Advertisements

课标版 历史 第2讲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人民通史版 第一部分 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罗马 专题总结.
二轮 通史十复习 一轮专题复习 三轮热点复习 选修高考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华的政治文明 专题二 古代中华的经济文明 古代史 (单元)
第1讲 第2讲 单元整合. 第1讲 第2讲 单元整合 第1讲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大一统与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课程标准 考试大纲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 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第1讲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大一统与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课程标准 考试大纲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
封建政治制度的演变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封建政治制度的演变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专题(一) 睢宁县第二中学 王俐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模块一 古代的中国:文明古国制度创新,农耕文明大放异彩
第十七章 明朝专制制度的加强 和资本主义的萌芽
第四单元 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请同学们看看下面的贺岁信息里蕴含着多少个皇帝,想想他们都是哪个朝代的?
第4课时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归纳比较 考点聚焦 应用示例 针对演练 1.
简介:中国历史分期 中国现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古代史 社会主义社会(1956—今) 新民主主义社会( )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课标要求: 列举古代中国中央集权与皇权不断加强的史实,认识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状态 人民版(必修一).
第3课 从汉到元 政治制度的演变 马鞍山市红星中学 吴光辉.
明朝的建立和专制制度的加强.
明 月 有 情 还 顾 我 , 清 风 无 意 不 留 人 。 (徐骏) 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二、东亚货币合作的发展进程 马尼拉亚太地区高级财政金融会议上,提出了一个加强地 区金融合作新机制的设想,又称“马尼拉框架协议”
第一专题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全息数据库 综合能力提升 高频考点突破 1~6 7~12 13~14 备课资料集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四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激情投入 理性操作 开创历史课改新局面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周百鸣 2006年7月
故宫的设计与建筑,营造的是封建王朝的大一统气势与中央专制集权的威仪,集中地反映了中国古代森严的封建等级礼制,体现着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在故宫的总体布局上,全部宫殿以南北中轴线作严格对称的平面布置,规模宏大的建筑群构成一种庄严肃穆的气势,以突出皇宫的崇高地位。太和殿居于前朝三大殿之中轴线上的中心点,是紫禁城重心所系,以此为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包括皇帝登基、册封皇后、宣布科考等。只有经过重重宫门,才能瞻仰到建于三层台基之上雄伟的太和殿,由此营造出一切以皇帝为中心的环境。故宫建筑还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内廷乾
国有资产有偿 使用收入管理 湖南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 庞力.
立足课标,整合教材, 创建高效教学模式 江苏省徐州市第三中学 孙永庆.
秦始皇的集权管理思想 小组作业.
●温故知新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体现有哪些?其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第一单元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课程标准: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其发展过程中会产生哪两对矛盾?
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二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第6单元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明清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第三、四课) 中央官制的变化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两个矛盾 皇权与相权的斗争 地方管理制度的变化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中央政制─漢代宰輔制度 漢代宰輔制度─三公九卿制 秦漢三公九卿制的內容 秦漢三公九卿制的一些特色 秦漢三公九卿制的的一些問題
第三篇 组织工作.
君主专制政体 的演进与强化.
高考复习建议 历史必修一.
二轮 通史复习 一轮专题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华的政治制度 专题二 古代中华的经济文明 古代史 (单元) 专题三 古代中华的思想文化
2.秦朝是如何拓展疆土的?(西南、北方、南方)
二轮复习《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二)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南京三中 孙微.
复习提问 秦朝开创了怎样的政治制度? 这种政治制度对后世的影响如何?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知识回顾.
第2课时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及明 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其发展过程中会产生哪两对矛盾?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第三课.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课标要求: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本课内容:
导航页 一、中国历史地理 主要内容 四、中国的近代化 3 二、中国人才选拔制度 三、中国政治制度的沿革.
朝 代 歌 夏商与西周,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 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传,宋辽夏金元, 明清王朝完。
清朝的建立和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 常州市安家中学 郑军锋.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四课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专题(一) 睢宁县第二中学 王俐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考点三:政治制度的成熟 考纲: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标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 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解读课标: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历 史 全球史观 空 间 时间 世 界 中国: 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珠江流域等 欧洲:两牙;荷兰;英国;法国; 俄国; 德意志;意大利
2 明朝废除宰相之后,明太祖深感“人主以一人御天下,不可无辅臣”,为此他采取了什么措施?后来形成了什么制度? 同宰相制度相比有何本质的不同?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早期政治制度 封建社会 奴隶社会 有中国特色的 民主政治制度 资本主义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的代议制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目标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Harvard ManageMentor®
1085至1125年间的官员地域分布与社会关系 1.
【考标点击】理解: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清朝 Qing Dynasty.
明成祖 - 靖難之變 成因: 惠帝削藩 太祖分封藩王後遺症 經過: 惠帝聽從臣黃子澄等建議削藩 燕王棣以“清君側 靖國難“攻入應天府
第六章 汇率理论与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姜宁川.
户名:CIRS KOREA 账号 :WOORIBANK
第10课 “秦王扫六合”.
户名:CIRS KOREA 账号 :WOORIBANK
高三专题复习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课标要求】  (1)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 (2)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明朝的政治制度 (一)中央集权(地方措施): (二)君主专制的加强: 读P16 引言结合历史纵横: 1、宰相制度的废除 废行省,设“三司” 读P16 引言结合历史纵横: (二)君主专制的加强: 1、宰相制度的废除

(1)明朝废除宰相制度的原因 废中书省和丞相 以后不许再设丞相 ①相权过大,威胁皇权。 ②元朝丞相权势过重,导致皇权不稳。 材料一:“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明史纪事本末》 材料二:明太祖曰:“……元氏之有天下,固由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明太祖实录》卷59 材料三:1380年,朱元璋以谋反罪诛杀宰相胡惟庸,从此撤销宰相。 ①相权过大,威胁皇权。 ②元朝丞相权势过重,导致皇权不稳。 ③胡惟庸骄横擅权。 (2)表现措施:明太祖 1380年 诛杀现任丞相 废中书省和丞相 以后不许再设丞相

明朝废丞相,权归六部 秦朝官制

(3)影响(你是如何看待宰相制度的废除?) 宰:主宰;相:辅助 “掌丞天子,助理万机” ①积极: 有利于加强皇权,巩固统治。 ②消极: 明朝:王振、刘瑾,清朝:魏忠贤、安德海、李莲英 皇帝政务繁多,难以应付.

2、内阁的出现 (1)原因: 废宰相后,政务繁多,皇帝力不从心。 洪武十七年(1384年)9月14日至21日,内外诸司奏事札达1660件,共3391事,即朱元璋平均每日要处理奏章207件、411事,以致“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仍无法处理好,遇到大事,更深感“密勿论思不可无人”。

(2 ) 内阁的形成过程 明太祖:殿阁大学士(侍从顾问) ——奠定基础 明成祖: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务) ——正式确立 明宣宗:内阁大学士(票拟权) ——发 展 明神宗:内阁首辅(张居正侵夺六部职权) ——全 盛

(3)职责性质: 无决策权 上传下达 咨询机构

明朝的内阁首辅是变相重设的宰相吗? 议一议: 内阁首辅==宰相 ? 阅读以下材料和书本17页最后一段,比较宰相制和内阁制的异同,回答问题: “部权尽归宰相” “部权尽归内阁” 内阁首辅==宰相 ? 阅读以下材料和书本17页最后一段,比较宰相制和内阁制的异同,回答问题: 明朝的内阁首辅是变相重设的宰相吗?

宰相制与内阁制比较 宰相制 内阁制 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相同(相似) 不同 地位 职权 法定,制度赋权 参与决策 无决策权 对皇权作用 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法定,制度赋权 非法定,咨询机构 参与决策 无决策权 不能制约 制约皇权

内阁的出现 (1)原因:皇帝亲自处理全国重大政务,政务太多,无法及时处理 (2)过程: 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 明成祖:内阁制正式形成 明宣宗:授予阁臣票拟权 (3)性质职责:皇权专制的产物,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而不是决策机构,不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

二清朝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1.原因 2.采取措施

清朝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过程 雍正 军 机 处 皇权到达顶峰 康熙 皇权得到扩大 南 书 房 皇太极 议政王大臣会议 内阁 皇权受到限制

军机处 a. 设置时间、地点 人选 b.职能 跪受笔录,承旨遵办 人员简单 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c.特点:简、速、密 办事效率高 地处内廷

(3)、清君主专制加强的影响

皇帝 中央集权 地方分权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过程 明:废除宰相制度、设立内阁 明清(顶峰) 清:设南书房、设立军机处 地方:省设三司 集中 中央集权 皇帝 地方:省、路、府(州)县 中央:一省二院 元(新发展) 中央:二府三司分相权 地方:路、州县并分权 宋朝(加强) 中央:三省六部 地方:隋唐:郡州县 隋唐(完善) 中央:内、外朝制 地方:郡、国制 两汉(巩固)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 郡县制 秦朝(形成)

C 10.伴随我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历程的两对基本矛盾是 ①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②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③皇位世袭与外戚、宦官干政的矛盾 ④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矛盾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C

1.有人统计,在洪武十七年,从9月14日到21日的八天之中,内外诸司奏札达1160件,所言之事有3391件。这样算下来,朱元璋平均每天要批阅200多个报告,处理400多件事,真可以说是日理万机。朱元璋的忙碌和他采取的哪项措施直接相关? A.废除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B.实行八股取士 C.组建特务机构 D.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c

2.黄宗羲言:“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这里的“高皇帝”是指 A.李世民 B. 汉武帝 C.朱元璋 D.雍正帝 3.废除丞相制度后,明朝在皇帝和六 部之间逐步建立的官制是 A.内阁 B.军机处 C.三司 D.枢密院 A

B 4. 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播出后,人们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但有历史学家认为电视剧的名有误,他最有可能的理由是 A.刘墉不是驼背,所以不能称“刘罗锅” B.宰相制度早在明朝已废除,所以电视剧名 会误导群众 C.刘墉不是驼背,也不是宰相,所以剧名错误 D.他没有理由,只是哗众取宠而已 B

5.内阁制度的创立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地方职能的健全 B.思想控制的加强 C.中国社会的进步 D.君主专制的强化 6.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的标志是 A.内阁的设立 B.议政王大臣会议的设立 C.南书房的设立 D.军机处的设立 D

A.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旨意 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 7.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画葫芦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该诗直接说明了 A.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旨意 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 B.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没有任何地位 C.军机大臣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 D.军机处的设置,意味着封建制度已经衰败 A

A B 8. 从明朝设置内阁到清朝设置军机处,反映的主要历史趋势是 A.君主专制的日益加强 B.相权的日益加强 C.中央官员职位增多 D.中央机构的精简 A 9.学习明、清史后,有四位同学分别就下列主题作了演讲,你认为其中最能概括这段历史全过程的是 A.中华的荣耀 B.帝国的彷徨 C.东方的曙光 D.王朝的振兴 B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