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八纲辨证 主讲:赵中玮.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仙方活命饮 组 成 二花三钱( 9g ) 防风一钱( 3g ) 白芷一钱( 3g ) 赤芍一钱( 3g ) 当归一钱( 3g ) 乳香一钱( 3g ) 没药一钱( 3g ) 皂刺一钱( 3g ) 穿山甲一钱( 3g ) 贝母一钱( 3g ) 花粉一钱( 3g ) 陈皮三钱( 9g ) 甘草一钱(
Advertisements

中医系 陈良金 三峡大学医学院 1 、了解外感发热的概念、范围、病因病 机。 2 、熟悉外感发热的主要证候及特点、诊 断和鉴别诊断。 3 、熟悉外感发热各型的证治方药,高热 证的急救处理。 4 、了解外感发热的调护、预后 目的要求.
1 头 痛 一、概述: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可见 于多种慢性疾病,其病因病机极为复杂,涉及 范围很广。 针灸科最常见如血管神经性头痛、鼻窦炎、 三叉神经痛、枕神经痛、高血压。
中医教研室 王明越 辨 证辨 证 辨 证辨 证. 辨 证 第二部分 脏腑辨证 脏腑辨证,是根据脏腑的生理 功能、病理表现,对疾病证候 进行分析归纳,借以推究病机, 判断病位、病性、正邪盛衰状 况的一种辨证方法。
外感发热 《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教学目的 了解外感发热的概念、范围、病因病机。 熟悉外感发热的主要证候及特点,诊断 和鉴别诊断。 掌握外感发热各型的证治方药。
( 一 ) 八纲辨证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with Eight Principles.
第四章 卫气营血辨证 辽宁中医药大学 温病学教研室. ( 1 )概念: 温邪初袭人体,引起以卫外功能失调为主 要表现的一类证候。 属于外感病表证的范畴。 卫气营血的证候与病机 1. 卫分证.
第一节 感冒 返回目录 下篇:内科病证 第一节 感冒. 学习目的 掌握外感风寒与外感风热的辨证论治。 熟悉感冒的病因病机。 了解感冒与伤风、时行感冒的区别;了解 感冒其它证型的辨证施治。 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 下篇:内科病证 第一节 感冒.
肺与大肠病辨证. 肺的生理与病理 肺主气,司呼吸 肺主宣发肃降 肺主通调水道 呼吸功能异常 水液代谢障碍 生理 病理.
第二节 辨肺病证候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严石林. 第二节 辨肺病证候 概 说 概 说 1 、生理功能:肺之经脉起于中焦,下 络大肠,与大肠相表里。主气司呼吸,主 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 1 、生理功能:肺之经脉起于中焦,下 络大肠,与大肠相表里。主气司呼吸,主 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 2 、病因:
病 机 概 念 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 l. 掌握病机的基本概念及层次结构 2. 掌握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和疾病发展 转归的关系 3. 掌握阴阳偏胜、偏衰、互损、格拒、 亡失的病机 【病机】 【本章重点】
第二节 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 的应用.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是对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或 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1 )阴阳是一属性概念 2 )阴阳代表着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3 )阴阳双方必须相互关联(在同一层次)
哲学基础哲学基础哲学基础哲学基础  元气论 元气论 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 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  中医学的思维方法 中医学的思维方法.
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 精气学说 精气学说 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 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  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 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
第九章 脏 腑 辨 证 王明三 Tel
模块四 病因病机学说基础及应用.
第三节 望舌苔.
第四章 病因病机.
温 病 学.
第六节 脏腑兼病辨证.
下篇:内科病证 第二十节 腰痛 腰痛 返回目录.
病因辨证 中医诊断学教研室 杨爱萍.
第八章 防治法则 王德海 动物医学院中兽医教研室.
中医诊断学 Diagnostics of TCM 第一章 问 诊 Interrogation
二、伤寒表实证 (一)   麻黄汤证 论太阳伤寒的主要证候与治疗.
第九章 外感病辨证.
第九章 其他辨证方法.
现在,为了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向同学们提出两个问题:
第三节:问 诊 一:问诊的意义 二:问诊的方法 三:问诊的主要内容.
第七节 辨脏腑兼病证候.
中医学教程 沈世林 博士 二00六年十月.
第四节 其他辨证方法介绍.
第 五 章 四 诊 Four Diagnosis.
痹 证 (Bi Syndrome) 概念** 病因病机** 辨证** 针灸治疗** 注意事项.
46、 痹 证.
辨 证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 宗士群.
同学们好.
第五章 病 机 第二节 基本病机.
第八章 八纲辨证 中医学教研室.
望 诊 望诊,是医生运用视觉观察病人的全身和局部表现、舌象及排出物等,以收集病情资料的诊察方法。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第八章 病性辨证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严石林.
阴阳学说.
第七章 病因与气血津液辨证.
经行感冒.
项目二 病机学说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气血津液辨证.
第八章 病 机.
气血津液辨证 中医诊断学教研室 杨爱萍.
中医基础理论 第七章 病 机.
气血同病辩证.
第四章 病因病机 薛霁 首都医科大学 邹志东 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
首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教研室 黄小波.
第九章 脏腑辨证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严石林.
第六节 辨腑病证候.
第三节 脾与胃病辨证 概述: 脾的生理、病理 1、脾主运化,主升清 2、脾主统血 3、主肌肉四肢 4、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第六节 辨腑病证候 概 说 1、生理功能: 胃为仓廪之官,主受纳腐熟,为“水谷之海”。 小肠为受盛之官,主受盛化物,泌别清浊。
胃阴亏虚.
第二章 寒证 广西医科大学中医学教研室 主讲:李 展.
 中 医 八 纲 辨 证 主讲人:副主任中医师古献民.
第十章 其他辨证方法概要.
下篇:内科病证 第二十一节 消 渴 消 渴 返回目录.
内伤发热 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内科教研室.
第六章 病 因.
六经辨证与卫气营血辨证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医教研室 董振华.
六经病小结与脉诊.
第五章 诊法述要 诊法:中医诊察和收集疾病有关资料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种,简称“四诊”。
辨 证 论 治 阎 秀 菊.
《中兽医基础与临床 》实验教学 中兽医教研室 郑州牧专.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五章 八纲辨证 主讲:赵中玮

概 论 1、八纲的概念:指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辨证的纲领。 2、八纲辨证的概念:是医生对四诊所收集的病情资料;运用八纲进行分析综合,从而辨别现阶段病变部位的浅深、疾病性质的寒热、邪正斗争的盛衰和病证类别的阴阳,以作为辨证纲领的方法。

第一节 八纲基本证候 表证与里证、寒证与热证、虚证与实证、阴证与阳证为八个方面的基本证候。

一、表里辩证 表里是辩证病位外内深浅的一对纲领。 表里的一般划分: 皮毛、肌腠、经络——表,轻浅 脏腑、骨髓——里,深重 病势: 由表入里——势进 由里出表——势退

(一)表证 1、概念 是六淫、疫气、虫害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正气(卫气)抗邪所表现轻浅证候的概括。 多见于外感病初期 1、概念 是六淫、疫气、虫害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正气(卫气)抗邪所表现轻浅证候的概括。 多见于外感病初期 2、特点 起病急,病情轻,病程短,有感受外邪的因素可查。新起恶寒,发热并见,内部脏腑症状不明显。 3、病机 外邪客于皮毛肌腠,阻遏卫气的宣发。 4、临床常见的证型 风寒束表证、风湿遏表证、燥邪犯表证、暑湿袭表证、风袭表虚证。 5、发展趋势 一般可较快治愈;也可成为里证或半表半里证。

(二)里证 1、概念 泛指病变部位在内,由脏腑、气血、骨髓等受病 所反映的证候。 2、病因病机 外邪直接入里,侵犯脏腑,即“直中” 1、概念 泛指病变部位在内,由脏腑、气血、骨髓等受病 所反映的证候。 常见于外感病中、后期或内伤病。 外邪袭表,表证不解,病邪传里,形成里证 2、病因病机 外邪直接入里,侵犯脏腑,即“直中” 情志内伤,饮食劳倦等,直接损伤脏腑或气 机失调,气血津精等受病。 3、特点 起病可急可缓,病情重,病程长 无新起恶寒发热并见,以脏腑症状为主。 4、证候类型 里寒证,里热证,里实证,里虚证。

(三)半表半里证 1、概念 指外感病邪由表入里的过程中,邪正分争,少阳枢机不利,病位处于表里之间、进退变化之中所表现的证候。 1、概念 指外感病邪由表入里的过程中,邪正分争,少阳枢机不利,病位处于表里之间、进退变化之中所表现的证候。 2、特点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脉弦等。

(四)表里证鉴别要点 表 证 里 证 半表半里 寒热 发热恶寒并见 发热不恶寒或但寒不热 寒热往来 内脏 及其它症状 表 证 里 证 半表半里 寒热 发热恶寒并见 发热不恶寒或但寒不热 寒热往来 内脏 及其它症状 头身疼,鼻塞,喷嚏等,内脏症状不明显 内脏证候如咳喘心悸,腹痛,呕泻等 胸胁苦满 舌苔变化 不明显 多有变化 脉 多浮脉 多沉脉等 多弦脉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一对纲领。寒证是一组以寒象为主的症状; 热证是一组以热象为主的症状。寒证与热证与临床表现中的恶寒、发热有区别。 二、寒热辨证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一对纲领。寒证是一组以寒象为主的症状; 热证是一组以热象为主的症状。寒证与热证与临床表现中的恶寒、发热有区别。 寒证与热证是对疾病本质的判断,而恶寒、发热是具体的症状。

(一)寒证 1、概念:感受阴寒之邪,或阳虚阴盛所表现的证候。 2、分类:表寒证、里寒证、虚寒证、实寒证。 (1)表寒证:风寒外袭肌表、符合表证的特点,以新起恶寒为主。 (2)里寒证:寒中脏腑、或阳气亏虚、以内脏证候为主。 (3)虚寒证:阳气亏虚、符合寒证、虚证的特点 (4)实寒证:寒邪侵袭、符合寒证、实证的特点。 3、临床表现:恶寒或畏寒喜暖,面色咣白等。

(二)热证 1、概念:是感受火热之邪,或阴虚阳亢,人体的机能活动亢进所表现的证候。 2、分类: (1)表热证:风热外袭肌表,符合表证的特点,发热重、恶寒轻。 (2)里热证:火热盛于脏腑,或阴虚火旺,以内脏证候为主。 (3)虚热证:阴虚火旺、符合热证,虚证的特点。 (4)实热证:火热炽盛,符合热证、实证的特点。 3、临床表现:发热恶热喜冷,面红目赤,口舌干燥少津,脉数等。

(三)寒热证鉴别要点 依据寒热,口渴与否、面色赤白,四肢的温凉,二便,舌象 脉象等辨别。 鉴别表 证类 寒热喜恶 口渴 面色 四肢 神态 依据寒热,口渴与否、面色赤白,四肢的温凉,二便,舌象 脉象等辨别。 鉴别表 证类 寒热喜恶 口渴 面色 四肢 神态 大便 小便 舌象 脉象 寒证 恶寒喜暖 不渴 白 冷 蜷卧 稀溏 清长 舌淡苔白而润 迟或紧 热证 恶热喜冷 渴喜冷饮 红 热 躁动 秘结 短赤 舌红苔黄而干 数或滑

虚实是辨别邪正盛衰的纲领,反映病变过程中人体正气的强弱和致病邪气的盛衰。 三、虚实辩证 虚实是辨别邪正盛衰的纲领,反映病变过程中人体正气的强弱和致病邪气的盛衰。

(一)虚证 1、概念:虚证是对人体正气虚弱,不足为主所产生的各种虚弱证候的概括。 2、常见证型:气虚证、血虚证、气血两虚证、津液不足证、阴虚证、阳虚证、亡阴证,亡阳证等. 3、临床表现特点:以不足、松弛,衰退为基本特点,多见于慢性疾病或疾病的后期,病程较长。

(二)实证 1、概念:指对邪气亢盛为主所产生的各种临床证候的概括。 2、成因:①风寒暑湿燥火,疫疠以及虫毒等邪气侵入人体的初期和中期,邪气壅盛而正气未虚,邪正斗争剧烈,形成实证;     ② 由于脏腑功能失调,以致痰饮、水湿、血瘀、食积、虫积、脓等有形病理产物停于体内而成。 3、临床表现特点:以邪气充斥、停聚体内,正气不虚产生的症状为特点。

(三)虚证与实证的鉴别要点 寒热 形寒肢冷、五心烦热 寒战、壮热 面色 淡白、颧红 红润满面通红 形体 形体消瘦 形体壮实 虚证 实证 寒热 形寒肢冷、五心烦热 寒战、壮热 面色 淡白、颧红 红润满面通红 形体 形体消瘦 形体壮实 精神 声低息微 声高气粗 疼痛 痛处喜按 痛处拒按 舌象 舌质娇嫩、舌淡少苔 舌质苍老、舌苔厚腻 脉象 脉无力 脉有力 病程 长 短

(一)阴阳是辨证的纲领 阴阳是证候分类的总纲,是辨证归类的最高纲领。 阳 证: 阴 证: 抑制、沉静、衰退,晦暗等表现的里证、寒证,虚证; 四、阴阳辩证 (一)阴阳是辨证的纲领 阳 证: 凡见兴奋,躁动,亢进,明亮等表现的表证,热证,实证; 症状表现于外的,向上的,容易发现的; 病邪性质为阳邪致病,病情变化较快。 阴 证: 抑制、沉静、衰退,晦暗等表现的里证、寒证,虚证; 症状表现于内的,向下的,不易发现的; 病邪性质为阴邪致病,病情变化较慢。 阴阳是证候分类的总纲,是辨证归类的最高纲领。

(二)阴阳辩证的特定内容 主要的诊类有阳虚证、阴虚证、阴盛证、阳盛证、亡阳证、亡阴证。

1、阴盛证 2、阳盛证 (1)概念:指寒湿等阴邪侵袭人体所致的实寒证候. (2)临床表现:恶寒喜暖、四肢不温或冷痛等. (1)概念:指阳热之邪侵袭人体所致的实热证 (2)临床表现:壮热恶热、口渴喜冷饮,面红 目赤等。

3、亡阳证 (1)概念:体内阳气极度消耗以致阳气欲脱的危重证候. (2)临床表现:以四肢厥逆、肌肤不温等为特点. 4、亡阴证 (1)概念:指阳液严重耗伤而将枯竭的危重证候. (2)临床表现:身体灼热、虚烦躁扰、面色赤、恶热等.

(三)阴盛与阳盛、亡阴与亡阳证的鉴别要点 1、阴盛与阳盛证鉴别要点 阴盛证辨证要点:“寒”“痛”“白”“清”“沉” 阳盛证辨证要点:“热”“昏 ”“黄赤”“燥”“数” 2、亡阴与亡阳证鉴别要点 证候 汗 寒、热 四肢 面色 口渴 气息 舌象 脉象 亡阴证 汗热味咸 身热恶热 温 潮红 渴喜冷饮 气粗 红干 细数疾而无力 亡阳证 汗冷味淡 身冷恶寒 厥冷 苍白 渴喜热饮 气微 白润 微欲绝

第三节 八纲证候间的关系 概述 八纲证候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有证候相 兼、证候转化、证候真假三个方面。

一、证候相兼 (一)表里同病 1、含义:疾病某一个时期表证与里证并存所形成的综合性证候 2、形成条件:表证未罢、外邪又入里 内伤里证未愈、又复患外感 表邪外束、体内气血阴阳异常变化 3、常见类型:表寒里热证、表热里寒证、表实里虚证、 表虚里实证、表里俱实证、表里俱虚证、表里俱寒证、表里俱热证等

(二)寒热错杂 (三)虚实夹杂 1、含义:疾病某一个时期,寒证与热证并存所形成的复杂证候。 2、类型:上寒下热证、上热下寒证、(表寒里热证、表热里寒证)等。 (三)虚实夹杂 1、含义:疾病某一时期虚证与实证并见所形成的复杂证候。临床最为多见。 2、类型:虚证夹实:以正虚为主、邪实为次。 实证夹虚:以邪实为主、正虚为次。 虚实并重:正虚和邪实均明显,病情较重。

二、证候转化 表里出入概念:是指在正邪消长变化的作用下,病邪可由表入里,也可从里达表,而出现的表里证候间的转化。 (一)表里出入 证候转化的基本概念:指八纲中相互对立的证候之间,在一定条下,可以向自己相反方向发生转化。 (一)表里出入 表里出入概念:是指在正邪消长变化的作用下,病邪可由表入里,也可从里达表,而出现的表里证候间的转化。 1、表证入里: ⑴ 含义:先有表证,后有里证,在里证出现之后,表证消失。 ⑵ 形成条件:正气虚弱、或邪气过盛、或护理不当、或失治误治 ⑶ 发展趋势:一般表示病情由轻转重,由浅入深。 2、里证出表 ⑴ 含义:在里病邪向外透达所表现的证候 ⑵形成条件:治疗护理得当、正气恢复、抗邪能力增强 ⑶发展趋势:表明邪有出路、病情好转

(二)寒热转化 寒热转化概念:指寒证与热证在一定的条件下向对立方面相互转化。 寒热转化的关键取决于机体阳气的盛衰。 1、寒证化热 ⑴含义:先为寒证,后出现热证,而热证随之消失。 ⑵ 形成原因:治疗不当,过用温燥之品;或失治寒邪未能及时 温散体内的阳气偏盛,寒邪从阳化热所致。 ⑶ 机理:机体正气尚盛,阳气较旺盛,邪气从阳化热。 2、热证转寒 ⑴含义:先为热证,后出现寒证,而热证随之消失。 ⑵形成原因:由失治、误治、损伤阳气;或因邪气极盛耗伤正气,正不胜邪,机能衰退所致。 ⑶机理:邪气虽衰而正气不足,阳气耗伤并处于衰败状态。

(三)虚实转化 虚实转化:指疾病的虚实性质在一定条件下向相反的方向发生转化,提示邪与正之间的盛衰关系发生了本质性的改变。 1、实证转虚 ⑴ 含义:先有实证,后出现虚证 ⑵ 形成原因:因邪气久留,或失治、误治,损伤人体正气而致(如痰蕴于肺久咳则气短懒言,神疲乏力等) 2、虚证转实 ⑴含义:是指在原有虚证的基础上转化为以实证为主要矛盾或主要矛盾方面的证候。 ⑵形成原因:正气不足,脏腑功能减退,导致痰湿水饮、瘀血等病理产物停积于体内,成为因虚致实。(由心气虚气短乏力脉弱致心血瘀阻,心胸刺痛。)

(一)寒热真假 三、证候真假 1.真寒假热 ⑴含义:疾病本质为真寒而出现某些假热症状的危重证候 ⑵机理:阴寒内盛,格阳于外。(戴阳证、格阳证) ⑶特点:真寒:四肢厥冷、胸腹欠温,下利清谷等。 假热:身热,但反欲盖衣被;或面赤,却两颧泛红妆,时隐时现,游移不定,或口渴但不欲饮等。 2.真热假寒 ⑴含义:指疾病本质为真热而出现某些假寒症状的危重证候。 ⑵机理:内热壅盛、阳不外达。 ⑶特点:真热:高热恶热不恶寒,胸腹灼热、烦渴饮冷神昏尿短赤,便燥结、舌红苔黄而干等。 假寒:四肢厥冷,或脉沉迟等。

3.寒热真假的鉴别要点 临床上辨别寒热真假,一般应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1)脉象的有力与无力 (2)舌质的淡与红、舌苔的润与燥 (3)口渴与不渴,喜热饮与冷饮 (4)胸腹是否温暖 (5)小便的清与黄 (6)欲不欲盖衣被 总之:假象多出现在疾病的极期危重阶段,而真象多贯穿疾病的全过程,假象多见于四肢,肌肤和面部,其表现多局限、短暂。

(二)虚实真假 1、真实假虚(1)含义:本质为实证却出现某些假虚症状和体征的复杂证候 (2)机理:实邪内阻、大积大聚、经脉阻滞,气血不通 (3)特点:假虚:神情默默、倦怠懒言、脉沉细等。 真实:语声高亢气粗,虽泻下稀水黑便,泻后反觉腹部爽快,脉按之有力。 2、真虚假实(1)含义:本质为虚证却出现某些假实症状和体征的复杂证候。 (2)机理:脏腑虚衰、气血不足、运化无力、气机不畅。 (3)特点:假实:腹胀满而痛,脉弦等。 真虚:腹胀满,按之痛减,按之柔软;脉虽弦却重按无力。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