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 对偶图与着色 掌握对偶图的定义,会画图G的对偶图 G* 掌握自对偶图的定义及必要条件。.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质数和合数 2 的因数( ) 6 的因数( ) 10 的因数 ( ) 12 的因数 ( ) 14 的因数 ( ) 11 的因数 ( ) 4 的因数( ) 9 的因数( ) 8 的因数( ) 7 的因数( ) 1 、 2 、 3 、 4 、 6 、 12 1 、 11 1 、 2 、 5 、 10.
Advertisements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2.6 隐函数微分法 第二章 第二章 二、高阶导数 一、隐式定义的函数 三、可微函数的有理幂. 一、隐函数的导数 若由方程 可确定 y 是 x 的函数, 由 表示的函数, 称为显函数. 例如, 可确定显函数 可确定 y 是 x 的函数, 但此隐函数不能显化. 函数为隐函数. 则称此 隐函数求导方法.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全微分 教学目的:全微分的有关概念和意义 教学重点:全微分的计算和应用 教学难点:全微分应用于近似计算.
§3.4 空间直线的方程.
近 距 摄 影.
圆的一般方程 (x-a)2 +(y-b)2=r2 x2+y2+Dx+Ey+F=0 Ax2+Bxy+Cy2+Dx+Ey+ F=0.
《高等数学》(理学) 常数项级数的概念 袁安锋
四种命题 2 垂直.
1.1.3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 高二数学 选修2-1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常用逻辑用语复习课 李娟.
第四章 函数的积分学 第六节 微积分的基本公式 一、变上限定积分 二、微积分的基本公式.
第5章 定积分及其应用 基本要求 5.1 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5.2 微积分基本公式 5.3 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第三节 格林公式及其应用(2) 一、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定义 二、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条件 三、二元函数的全微分的求积 四、小结.
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 第二节 函数的微分法 一、导数的四则运算 二、复合函数的微分法.
余角、补角.
初中数学 七年级(上册) 6.3 余角、补角、对顶角(1).
七 年 级 数 学 第二学期 (苏 科 版) 复习 三角形.
八年级下数学课题学习 格点多边形的面积计算 数格点 算面积.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2).
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 (苏科版) 10.4 探索三角形 相似的条件(2).
同学们好! 肖溪镇竹山小学校 张齐敏.
计算机数学基础 主讲老师: 邓辉文.
§2 求导法则 2.1 求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下面分三部分加以证明, 并同时给出相应的推论和例题 .
第十八章 平行四边形 18.1 平行四边形 (第2课时) 湖北省赤壁市教学研究室 郑新民
1.1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1.1菱形.
28.1 锐角三角函数(2) ——余弦、正切.
使用矩阵表示 最小生成树算法.
若2002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为 亿元,如果 ,那么经过多少年国民生产总值 每年平均增长 是2002年时的2倍? 解:设经过 年国民生产总值为2002年时的2倍, 根据题意有 , 即.
第一章 函数与极限.
专题二: 利用向量解决 平行与垂直问题.
实数与向量的积.
2.6 直角三角形(二).
第四章 四边形性质探索 第五节 梯形(第二课时)
线 性 代 数 厦门大学线性代数教学组 2019年4月24日6时8分 / 45.
⑴当∠MBN绕点B旋转到AE=CF时(如图1),比较AE+CF与EF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定理 6.10(五色定理):任何平面图G是5-可着色的。
复习.
第十章 双线性型 Bilinear Form 厦门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网址: gdjpkc.xmu.edu.cn
用计算器开方.
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周期函数定义: 一般地,对于函数 (x),如果存在一个非零常数T,使得当x取定义域内的每一个值时,都有
定理21.9(可满足性定理)设A是P(Y)的协调子集,则存在P(Y)的解释域U和项解释,使得赋值函数v(A){1}。
§6.7 子空间的直和 一、直和的定义 二、直和的判定 三、多个子空间的直和.
3.1.2 空间向量的数量积运算 1.了解空间向量夹角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掌握空间向量数量积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13.3 等腰三角形 (第3课时).
1.设A和B是集合,证明:A=B当且仅当A∩B=A∪B
树和图 tree and graph 蔡亚星.
第三章 函数的微分学 第二节 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一、导数的四则运算 二、偏导数的求法.
§ 正方形练习⑵ 正方形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第19讲 平面图的有关内容, 二部图及其匹配 主要内容: 1.平面图. 2.平面图的面着色. 3.二部图及其匹配.
学习任务三 偏导数 结合一元函数的导数学习二元函数的偏导数是非常有用的. 要求了解二元函数的偏导数的定义, 掌握二元函数偏导数的计算.
空间平面与平面的 位置关系.
离散数学─图论初步 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第15讲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主要内容: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2.2直接证明(一) 分析法 综合法.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鄢陵县彭店一中 赵二歌.
高中数学必修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
§2 方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4.4弧长和扇形面积 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锐角三角函数(1) ——正 弦.
定义5 把矩阵 A 的行换成同序数的列得到的矩阵,
1.2轴对称的性质 八 年 级 数 学 备 课 组.
位似.
§4.5 最大公因式的矩阵求法( Ⅱ ).
H a S = a h.
最小生成树 最优二叉树.
第三章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二、平面图的特征 找出一个图是平面图的充分必要条件的研究曾经持续了几十年, 直到 1930 年库拉托斯基 (Kuratowski) 给出了平面图的一个非常简洁的特征。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7-6 对偶图与着色 掌握对偶图的定义,会画图G的对偶图 G* 掌握自对偶图的定义及必要条件。

与平面图有密切关系的一个图论的应用是图形的着色问题,这个问题最早起源于地图的着色,一个地图中相邻国家着以不同颜色,那么最少需用多少种颜色?一百多年前,英国格色里(Guthrie)提出了用四种颜色即可对地图着色的猜想,1879年肯普(Kempe)给出了这个猜想的第一个证明,但到1890年希伍德(Hewood)发现肯普证明是错误的,但他指出肯普的方法 虽不能证明地图着色用四种颜色就够了,但可证明用五种颜色就够了,即五色定理成立。

此后四色猜想一直成为数学家感兴趣而未能解决的难题。直到1976年美国数学家阿佩尔和黑肯宣布:他们用电子计算机证明了四色猜想是成立的。所以从1976年以后就把四色猜想这个名词改成“四色定理”了。为了叙述图形着色的有关定理,下面先介绍对偶图的概念。

一、对偶图 1、对偶图 定义7-6.1 对具有面F1 ,F2,..., Fn的连通平面图G=<V,E>实施下列步骤所得到的图G*称为图G的对偶图(dual of graph):

如果存在一个图G*=<V*,E*>满足下述条件: (a)在G的每一个面Fi的内部作一个G*的顶点vi* 。 即对图G的任一个面Fi内部有且仅有一个结点vi*∈V*。

(b)若G的面Fi,Fj有公共边ek,则作ek*=(vi*,vj*),且ek*与ek相交。 即若G中面Fi与Fj有公共边界ek ,那么过边界的每一边ek作关联vi*与vj*的一条边ek* =(vi*, vj*) 。 ek*与G*的其它边不相交。

v*=r,e*=e,r*=v (c)当且仅当ek只是一个面Fi的边界时(割边),vi*存在一个环e*k与ek相交。 即当ek为单一面Fi的边界而不是与其它面的公共边界时,作vi*的一条环与ek相交(且仅交于一处)。所作的环不与 G*的边相交。 则称图G*为G的对偶图。 v*=r,e*=e,r*=v

例 画出下图的对偶图。 说明:v*=r,e*=e,r*=v。 平面图的对偶图仍满足欧拉定理,且仍是平面图。

练习 321页(1) (a) v*=5,e*=8,r*=5

(b) v*=7,e*=13,r*=12

(c) v*=5,e*=6,r*=3

(d) v*=7,e*=12,r*=7

定义7-6.2 如果图G的对偶图G*同构于G,则称G是自对偶图。 2、自对偶图 定义7-6.2 如果图G的对偶图G*同构于G,则称G是自对偶图。 练习 321页 (4)

若图G是自对偶的,则v=v*,e=e*,即r*=v=v*=r,e=e*则由欧拉定理v-e+r=2 证明:若图G是自对偶的,则e=2v-2。 若图G是自对偶的,则v=v*,e=e*,即r*=v=v*=r,e=e*则由欧拉定理v-e+r=2 得v-e+v=2,即e=2v-2。 若图G是自对偶的,则e=2v-2。 由此,K4是自对偶图,K3不是自对偶。 4个结点,6条边 3个结点,3条边

二、图的着色 1、问题的提出 该问题起源于地图的着色问题。 对点的着色就是对图G的每个结点指定一种颜色,使得相邻结点的颜色不同,对边着色就是,给每条边指定一种颜色使得相邻的边的颜色不同,给面着色就是给每个面指定一种颜色使得有公共边的两个面有不同的颜色。对边着色和对面着色均可以转化为对结点着色问题。

从对偶图的概念,我们可以看到,对于地图的着色问题,可以归纳为对于平面图的结点的着色问题,因此四色问题可以归结为要证明对于任何一个平面图,一定可以用四种颜色,对它的结点进行着色,使得邻接的结点都有不同的颜色。

证明一个图的色数为n,首先必须证明用n种颜色可以着色该图,其次证明用少于n种颜色不能着色该图。 2、图的正常着色:图G的正常着色(或简称着色)是指对它的每一个结点指定一种颜色,使得没有两个邻接的结点有同一种颜色。如果图在着色时用了n种颜色,我们称G为n-色的。 3、色数:对于图G着色时,需要的最少颜色数称为G的色数,记作x(G)。 证明一个图的色数为n,首先必须证明用n种颜色可以着色该图,其次证明用少于n种颜色不能着色该图。

4、对点着色的鲍威尔方法: 第一步:对每个结点按度数递减次序进行排列(相同度数的结点次序可随意) 第二步:用第一种颜色对第一个结点着色,并按次序对与前面着色点不相邻的每一点着同样的颜色。 第三步:用第二种颜色对未着色的点重复第二步,用第三种颜色继续这种做法,直到全部点均着了色为止。

5、定理7-6.1:对于完全图Kn有χ(Kn)=n。 证明:因为完全图的每一个结点与其他各个结点都邻接,故n个结点的着色数不能少于n,又n个结点的着色数至多为n,故χ(Kn)=n。

6、定理7-6.2:连通平面图G=<V,E>至少有三个结点,则必有一点u∈V使得deg(u)≤5。 证明:设|V|=v,|E|=e,若G的每个结点均有 v deg(u)≥6, deg(vi )= 2|E|= 2e i=1 则有2e≥6v,即e≥3v>3v-6,与定理矛盾。

7、定理7-6.3:(五色定理)任意平面图最多是5-色的。  证明思路:对结点个数v采用归纳法 (1)归纳基础:图G的结点数为v=1,2,3,4,5时,结论成立。 (2)归纳假设:设G有k个结点时结论成立。即G是最多可5-着色的。 (3)归纳推理:需要证明G有k+1个结点时结论仍成立。 先在G中删去度数小于5的结点u,根据归纳假设,所得的图G-{u}有k个结点,结论成立。然后考虑在G-{u}中加上一个结点的情况。若加入的结点满足deg (u)<5,则可以对u正常着色。若加入的结点满足deg (u)=5,则与它邻接的5个结点可以用4种颜色着色。分两中情况证明: . 对调v1,v3两个结点的颜色后,给着v1的颜色。 .对调v2,v4两个结点的颜色后,给着v2的颜色。 

自从四色猜想提出后,一百多年来,一直成为数学上的著名难题,它吸引许许多多的人,为之而作出大量辛劳,也得到很多重要结果,但长久未能得到解决。直到1976年6月,由美国伊利诺斯大学两名数学家爱普尔(K.I.Apple)、黑肯(W.Haken)在考西(J.Koch)帮助下借助于电子计算机,用了一百多亿次逻辑判断,花了1200多机时才证明四色猜想是成立的,从此宣告,四色猜想成为四色定理。现将它叙述如下:

8、四色定理:平面图的色数不超过4。 相应地有下面的定理。 9、定理:对于任何地图M,M是四着色的, 即χ(M)≤4。

应用: 例:如何安排一次7门课程考试,使得没有学生在同一时有两门考试? 解:用结点表示课程,若在两个结点所表示的课程里有公共学生,则在这两个结点之间有边。用不同颜色来表示考试的各个时间段。考试的安排就对应于图的着色。

练习 321页 (2)(3)

图<G,V>有7个面,用三种颜色对其进行了着色。 图<G,V>的对偶图<G*,V*>有12个面,用三种颜色对其进行了着色。 <G*,V*> 的每个面中有且仅有<G,V>的一个结点,所以只要考虑对结点着色。

deg(v1)=5 deg(v2)=4 deg(v3)=5 deg(v4)=5 deg(v5)=5 deg(v6)=4 deg(v7)=4 如上图所示,因为这个图的色数为4,所以需要4个时间段:1和5、3和7、4和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