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明朝废除宰相之后,明太祖深感“人主以一人御天下,不可无辅臣”,为此他采取了什么措施?后来形成了什么制度? 同宰相制度相比有何本质的不同?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练一练: 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并指出这些点相互间的关系: -6 , 6 , -3 , 3 , -1.5, 1.5.
Advertisements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课标版 历史 第2讲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PROJECT NAME 项目名称 上海xx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人民通史版 第一部分 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罗马 专题总结.
二轮 通史十复习 一轮专题复习 三轮热点复习 选修高考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华的政治文明 专题二 古代中华的经济文明 古代史 (单元)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开端 技术 制度 思想.
第1讲 第2讲 单元整合. 第1讲 第2讲 单元整合 第1讲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大一统与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课程标准 考试大纲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 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第1讲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大一统与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课程标准 考试大纲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
封建政治制度的演变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封建政治制度的演变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专题(一) 睢宁县第二中学 王俐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模块一 古代的中国:文明古国制度创新,农耕文明大放异彩
第十九章 经济全球化和国家经济安全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 第二节 国家经济安全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趋势.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课标要求: 列举古代中国中央集权与皇权不断加强的史实,认识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状态 人民版(必修一).
第3课 从汉到元 政治制度的演变 马鞍山市红星中学 吴光辉.
明朝的建立和专制制度的加强.
明 月 有 情 还 顾 我 , 清 风 无 意 不 留 人 。 (徐骏) 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第四章 国际货币体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一专题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全息数据库 综合能力提升 高频考点突破 1~6 7~12 13~14 备课资料集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四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故宫的设计与建筑,营造的是封建王朝的大一统气势与中央专制集权的威仪,集中地反映了中国古代森严的封建等级礼制,体现着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在故宫的总体布局上,全部宫殿以南北中轴线作严格对称的平面布置,规模宏大的建筑群构成一种庄严肃穆的气势,以突出皇宫的崇高地位。太和殿居于前朝三大殿之中轴线上的中心点,是紫禁城重心所系,以此为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包括皇帝登基、册封皇后、宣布科考等。只有经过重重宫门,才能瞻仰到建于三层台基之上雄伟的太和殿,由此营造出一切以皇帝为中心的环境。故宫建筑还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内廷乾
国有资产有偿 使用收入管理 湖南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 庞力.
●温故知新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体现有哪些?其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第一单元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课程标准: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其发展过程中会产生哪两对矛盾?
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二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第6单元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明清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第三、四课) 中央官制的变化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两个矛盾 皇权与相权的斗争 地方管理制度的变化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第三篇 组织工作.
君主专制政体 的演进与强化.
高考复习建议 历史必修一.
二轮 通史复习 一轮专题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华的政治制度 专题二 古代中华的经济文明 古代史 (单元) 专题三 古代中华的思想文化
2.秦朝是如何拓展疆土的?(西南、北方、南方)
二轮复习《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二)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南京三中 孙微.
复习提问 秦朝开创了怎样的政治制度? 这种政治制度对后世的影响如何?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知识回顾.
第2课时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及明 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其发展过程中会产生哪两对矛盾?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第三课.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课标要求: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本课内容:
导航页 一、中国历史地理 主要内容 四、中国的近代化 3 二、中国人才选拔制度 三、中国政治制度的沿革.
朝 代 歌 夏商与西周,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 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传,宋辽夏金元, 明清王朝完。
清朝的建立和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 常州市安家中学 郑军锋.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四课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专题(一) 睢宁县第二中学 王俐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课标要求】  (1)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 (2)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考点三:政治制度的成熟 考纲: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标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 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解读课标: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历 史 全球史观 空 间 时间 世 界 中国: 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珠江流域等 欧洲:两牙;荷兰;英国;法国; 俄国; 德意志;意大利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早期政治制度 封建社会 奴隶社会 有中国特色的 民主政治制度 资本主义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的代议制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目标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Harvard ManageMentor®
第七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安徽省黄山市黟县碧阳小学 叶群芳.
1085至1125年间的官员地域分布与社会关系 1.
【考标点击】理解: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比例 比例的意义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认识图形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西藏 Tibet.
新中国成立以后,历史上的邪教、帮会经人民政府的打击,退出了历史 舞台。
用计算器开方.
第4课时 绝对值.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第十七讲 密码执行(1).
国 际 法 第 一 讲 主讲人: 兰州大学法学院李晓静.
高三专题复习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第二章 宪法与政治制度 陈 云.
请添加标题 请添加作者.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2 明朝废除宰相之后,明太祖深感“人主以一人御天下,不可无辅臣”,为此他采取了什么措施?后来形成了什么制度? 同宰相制度相比有何本质的不同? 1、中国历史上延续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为什么到明朝时被废除了?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 明朝废除宰相之后,明太祖深感“人主以一人御天下,不可无辅臣”,为此他采取了什么措施?后来形成了什么制度? 同宰相制度相比有何本质的不同? 3、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意味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对此应怎样理解? 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什么影响?(放在世界背景下思考明清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及其政治制度给中国的历史发展带来的深刻影响。)

图中从左至右,皇帝都坐着,但大臣则由坐到站再到跪,反映出皇帝独尊、君权强化的趋势。 漫画感悟——古代君臣关系的变化。 图中从左至右,皇帝都坐着,但大臣则由坐到站再到跪,反映出皇帝独尊、君权强化的趋势。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宰相制度的废除 君主专制加强 内阁的出现 军机处的设立 影响 ----明朝解决君相矛盾的主要措施 -----君主专制的顶峰 影响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宰相制度的废除 原因:相权太大,威胁君权 过程: (1)地方上,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宰相制度的废除 原因:相权太大,威胁君权 过程: (1)地方上,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2)在中央,废中书省和丞相,权分六部

废除丞相 元朝 明朝 吏部 户部 管理全国行政 位高权重 皇帝 丞相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宰相制度的废除 原因:相权太大,威胁君权 过程: (1)地方上,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宰相制度的废除 原因:相权太大,威胁君权 过程: (1)地方上,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2)在中央,废中书省和丞相,权分六部 3.影响: (1)加强了皇权 (2)使皇帝负担加重,导致了内阁的出现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宰相制度的废除 内阁的出现 原因:废相后皇帝负担加重

2.内阁的创立与发展 明太祖:殿阁大学士(侍从顾问) ——奠定基础 明成祖: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务) ——正式确立 明宣宗:内阁大学士(票拟权) ——发展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宰相制度的废除 内阁的出现 原因:废相后皇帝负担加重 内阁的出现与发展 评价: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宰相制度的废除 内阁的出现 原因:废相后皇帝负担加重 内阁的出现与发展 明太祖——“侍从顾问” 明成祖——“参与决策” (确立) 地位提高——“票拟权” 张居正——“大权尽归” (一时) 评价: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议一议 ? 宰相=内阁首辅

宰相制与内阁制比较 宰相制 内阁制 相似点 地位 不同 职权 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法定,制度赋权 非法定,咨询机构 无决策权 对皇权作用 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法定,制度赋权 非法定,咨询机构 参与决策 无决策权 一定程度制约皇权 不能制约,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宰相制度的废除 内阁的出现 军机处的设立-----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宰相制度的废除 内阁的出现 军机处的设立-----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 ——皇权受到很大的限制 康熙帝:设南书房,中书机构一分为三 ——皇权得到了加强 雍正帝设军机处 ——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雍正帝设军机处: (1)职责:跪受笔录, 传达诏令 (2)特点:简、速、密 (3)影响 雍正帝 军机处值房 军机处

探究 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东西方拉开差距 (1)西方 资本主义制度建立 工业化进程起步 进步 (2)中国 君主专制强化 自然经济占主导 落后 结论:绝对君主专制违背了世界发展潮流,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中国的发展开始落后于西方。

秦 单元结构: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早期 政治制度 发展: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制度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三次创新 汉唐宋元 清 朝 夏、商、西周 形成 发展 顶峰 ① “家天下”——禹传位于启 三次创新 ②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西周 ③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朝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宰相制度的废除 内阁的出现 军机处的设立 君主专制加强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原因 过程 影响 内阁的出现与发展 评价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宰相制度的废除 原因 过程 影响 内阁的出现 内阁的出现与发展 评价 军机处的设立 清初的制度 康熙帝设南书房 雍正帝设军机处 君主专制加强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皇帝 中央集权 地方分权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过程 明:废除宰相制度、设立内阁 明清(顶峰) 清:设南书房、设立军机处 地方:省设三司 集中 中央集权 皇帝 地方:省、路、府(州)县 中央:一省二院 元(新发展) 中央:二府三司分相权 地方:路、州县并分权 宋朝(加强) 中央:三省六部 地方:隋唐:郡州县 隋唐(完善) 中央:内、外朝制 地方:郡、国制 两汉(巩固)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 郡县制 秦朝(形成)

专制制度之积弊 行政手段之智慧

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评价 中国古代的政治、法律、选官制度,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形成了极为丰厚的内容,并且在历史演变中具备了高度的自洽性,能够不断自我修复完善并自我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完善的制度体系,可以对包括皇帝在内的人的因素形成一定的制约。从技术和操作性上看,古代的这一制度体系,比较有效地维持了统治秩序的稳定,有利于在统治集团中吸纳社会精英,形成较高素质的官僚队伍,其中有些方法和措施,如政府机构的权力配置与相互制约、科举选官的操作方式等,已经达到了非常精致的程度,不乏可供现代参考借鉴的成分。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整体说来,清朝比明朝好得多。从清太祖算起的清朝十二个君主,他们的总平均分数和明朝十六个皇帝相比,我以为在数学上简直不能比,因为前者的是相当高的正数,后者是相当高的负数。 -金庸《袁崇焕评传》 金庸 推行绝对君主独裁的先决条件,必须是君主英明干练,精力过人。不幸是明代自太祖、成祖两帝后,两百二十年间,除孝宗弘治十八年颇有小康局面外,其余均属庸愔荒怠之君。宦官与权臣遂应运而生,与君主独裁互为表里。在这种混乱的情势下,士人阶级对政治有了不同的反应,激荡交汇而酿成党争。宦官、权奸、党争三者虬盘根缠的发展中,再益以流民与边患,大明帝国便如摧枯拉朽一般被覆亡了。 -李定一《中华史纲》

-高翔《近代的初曙—18世纪中国观念变迁与社会发展》 就国家的前途而言,将政权置于规范的制度化运行中,与将其交与个人的独裁统治相比,无论如何,都具有更多的合理性,都更能实现理性为政的原则,更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 -高翔《近代的初曙—18世纪中国观念变迁与社会发展》

……后世之法,藏天下于筐箧者也。利不欲其遗于下,福必欲其敛于上。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天下之人共知其筐箧之所在,吾亦鳃鳃然日惟筐箧之是虞,故其法不得不密,法愈密而天下之乱即生于法之中,所谓非法之法也。 ——黄宗羲著《明夷待访录·原法》 “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他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疆域没有这么辽阔,政府的专制的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请思考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给中国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 与中国封建的社会形态相对,当时的西方发生了什么大事啊?出现了一种什么样的进步思想啊?而中国当时的情况怎样呢?

观点探究 有人说,中国到目前为止,一共失去了三次 追赶世界的历史性机遇。第一次,是明清时期, 我们第一次被西方落下;第二次是19世纪末,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时期,中国以改革和革命 的失败而错失良机;第三次是文化大革命期间, 中国的内乱和封闭,使中国离世界越来越远…… 就中国在明清的时候为什么失去了第一次赶超世界潮流的机会,谈谈你的认识?(150-200字)

自我检测 选择题

1.有人统计,在洪武十七年,从9月14日到21日的八天之中,内外诸司奏札达1160件,所言之事有3391件。这样算下来,朱元璋平均每天要批阅200多个报告,处理400多件事,真可以说是日理万机。朱元璋的忙碌和他采取的哪项措施直接相关? A.废除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B.实行八股取士 C.组建特务机构 D.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2.黄宗羲言:“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这里的“高皇帝”是指 A.李世民 B. 汉武帝 C.朱元璋 D.雍正帝 3.废除丞相制度后,明朝在皇帝和六 部之间逐步建立的官制是 A.内阁 B.军机处 C.三司 D.枢密院

4. 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播出后,人们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但有历史学家认为电视剧的名有误,他最有可能的理由是 A.刘墉不是驼背,所以不能称“刘罗锅” B.宰相制度早在明朝已废除,所以电视剧名 会误导群众 C.刘墉不是驼背,也不是宰相,所以剧名错误 D.他没有理由,只是哗众取宠而已

5.内阁制度的创立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地方职能的健全 B.思想控制的加强 C.中国社会的进步 D.君主专制的强化 6.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的标志是 A.内阁的设立 B.议政王大臣会议的设立 C.南书房的设立 D.军机处的设立

A.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旨意 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 7.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画葫芦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该诗直接说明了 A.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旨意 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 B.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没有任何地位 C.军机大臣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 D.军机处的设置,意味着封建制度已经衰败

8. 从明朝设置内阁到清朝设置军机处,反映的主要历史趋势是 A.君主专制的日益加强 B.相权的日益加强 C.中央官员职位增多 D.中央机构的精简 9.学习明、清史后,有四位同学分别就下列主题作了演讲,你认为其中最能概括这段历史全过程的是 A.中华的荣耀 B.帝国的彷徨 C.东方的曙光 D.王朝的振兴

10.伴随我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历程的两对基本矛盾是 ①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②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③皇位世袭与外戚、宦官干政的矛盾 ④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矛盾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案例分析 一个官职的变化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设计思路:一个官职的变化 探索从秦到清的宰相制度的演变 人数多少、权力大小、地位高低、产生途径及废除来说明皇权的不断加强,并进一步探索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一、勾勒各朝各代的中枢决策机构图 我们动手画

皇帝 图一 秦朝的中枢决策机构 御史 大夫 丞 相 太 尉 奉 常 郎 中 令 卫 尉 廷 典 客 宗 正 治 粟 内 史 少 府 太 仆

图二 隋唐时期 的中枢决策机构 皇帝 中 书 尚 书 门 下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皇帝 财政 行政 军事 枢 密 院 中 书 门 下 度 支 盐 铁 户 部 (三衙) 侍 殿 卫 前 马 步 军 司 图三宋朝时期的中枢决策机构

图四 元朝时期的中枢决策机构 皇帝 中书省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皇帝 厂卫 殿阁 五军都督府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全国 军队 图五 明朝时期的 中枢决策机构

二、从宰相制度的演变看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查字典 什么是宰相? “主宰”、“辅助” 宰相就是辅助皇帝,统领百官,是文武百官的总头目

讨论:宰相权力的演变 (1)秦朝丞相地位高 (2)从公孙贺、卫青地位等看汉武帝时期决策机构的变化。

(3)从魏征的进谏看唐代宰相的实权

(4)从《杨家将》看宋代决策方式的变化 《杨门虎将》剧照

(5)从明代胡惟庸案看宰相的必然下场

(6)从和坤与魏征的比较看清代机军大臣的地位。

探究 宰相大臣由坐到站再到跪的上朝礼仪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竭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但到宋朝,宰相只能站着同皇帝议事。据说是宋太祖改变这一做法的,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大臣们还坐着,宋太祖称自己眼睛昏花看不清,让大臣们近前指给他看。等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此后宰相大臣就只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明代自朱元璋起,明文规定“大朝议”须“众官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备有特别的护膝。 宰相大臣由坐到站再到跪的上朝礼仪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胡惟庸案大捕杀 胡惟庸任丞相七年。朱元璋感到胡惟庸是极大威胁,以“擅权枉法”罪把他逮捕,并将其处死,牵连被杀的官员贵族达3万余人,史称“胡狱”。

思考: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的理由是什么? ——明太祖:《皇明祖训·祖训首章》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明太祖:《皇明祖训·祖训首章》

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弊端日益显露 按照中国古代传统的政治观念,宰相制度是“贤人政治”的体现,可以适度弥补君主世袭带来的一些弊病。废除宰相之后,官僚机构对皇权的调节机能大为削弱,政治正常运作受到严重影响,其恶果在明朝中、后期得到了充分体现。故后人云“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明太祖朱元璋

探究思路 结论:内阁首辅不同于宰相, 不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宰相 内阁首辅 权力来源 宰相制度赋予 皇帝个人信任 职 责 一级决策者 职 责 一级决策者 侍从咨询为主 任 免 要经皇帝及大臣商议 直接由皇帝意愿决定 对皇权影响 制约皇权 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结论:内阁首辅不同于宰相, 不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职权:处理政务;参与决策;起草票拟 -钱穆《国史大纲》 国家并未正式与阁臣以大权,阁臣之弄权者,皆不免以不光明手段得之。此乃“权臣”,非“大臣”。故虽如张居正之循名责实,起衰振弊,为明代有数能臣,而不能逃众议。 -钱穆《国史大纲》

努尔哈赤 皇太极 康熙 雍正 八旗旗主 “共治国事” 议政王大臣 会议 内阁、六部 皇权受限 议政王大 臣会议 内阁、六部 南书房 设军机处 三足鼎立 皇权得到了加强 设军机处 跪受笔录承旨遵办 君主专制空前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