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时域离散信号和时域离散系统 1.1 引言 1.2 时域离散信号 1.3 时域离散系统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一、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及其解法 二、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简单应用 三、 小结及作业 §6.2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Advertisements

第五节 函数的微分 一、微分的定义 二、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 法则 四、微分形式不变性 五、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六、小结.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第八章 第四节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一个方程所确定的隐函数 及其导数 隐函数的微分法.
2.6 隐函数微分法 第二章 第二章 二、高阶导数 一、隐式定义的函数 三、可微函数的有理幂. 一、隐函数的导数 若由方程 可确定 y 是 x 的函数, 由 表示的函数, 称为显函数. 例如, 可确定显函数 可确定 y 是 x 的函数, 但此隐函数不能显化. 函数为隐函数. 则称此 隐函数求导方法.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信号与系统 第三章 傅里叶变换 东北大学 2017/2/27.
1.2 信号的描述和分类.
圆的一般方程 (x-a)2 +(y-b)2=r2 x2+y2+Dx+Ey+F=0 Ax2+Bxy+Cy2+Dx+Ey+ F=0.
第五章 二次型. 第五章 二次型 知识点1---二次型及其矩阵表示 二次型的基本概念 1. 线性变换与合同矩阵 2.
第三章 函数逼近 — 最佳平方逼近.
第四章 数字滤波器基础 本章要点 数字滤波器 Z变换 数字滤波器的组成 数字滤波器的类型 差分方程的传递函数 Z平面的零-极点分布图
第2章 时域离散信号和系统的频域分析 教学内容包括: 序列的傅立叶变换定义及性质 Z变换的定义与收敛域 利用z变换分析信号和系统的频域特性.
第一章 行列式 第五节 Cramer定理 设含有n 个未知量的n个方程构成的线性方程组为 (Ⅰ) 由未知数的系数组成的n阶行列式
第一章 信号与系统概述.
恰当方程(全微分方程) 一、概念 二、全微分方程的解法.
一、原函数与不定积分 二、不定积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积分公式及积分法则 四、牛顿—莱布尼兹公式 五、小结
第四章 函数的积分学 第六节 微积分的基本公式 一、变上限定积分 二、微积分的基本公式.
§5.3 定积分的换元法 和分部积分法 一、 定积分的换元法 二、 定积分的分部积分法 三、 小结、作业.
第5章 定积分及其应用 基本要求 5.1 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5.2 微积分基本公式 5.3 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第三节 函数的求导法则 一 函数的四则运算的微分法则 二 反函数的微分法则 三 复合函数的微分法则及微分 形式不变性 四 微分法小结.
第四节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线性微分方程 伯努利方程 小结、作业 1/17.
第三节 格林公式及其应用(2) 一、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定义 二、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条件 三、二元函数的全微分的求积 四、小结.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 第二节 函数的微分法 一、导数的四则运算 二、复合函数的微分法.
Examples for transfer function
2-7、函数的微分 教学要求 教学要点.
第7章 离散信号的频域分析 离散Fourier级数 离散Fourier变换 第3章 连续信号的频域分析 连续Fourier级数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1.4 离散时间系统与差分方程 y(n)= T[x(n)]
第5章 §5.3 定积分的积分法 换元积分法 不定积分 分部积分法 换元积分法 定积分 分部积分法.
第2章 Z变换 Z变换的定义与收敛域 Z反变换 系统的稳定性和H(z) 系统函数.
数字信号处理 Lecture 3: Representation of Systems 杨再跃
第二章 矩阵(matrix) 第8次课.
数字信号处理 李莉.信息机电学院.SHNU.
计算机数学基础 主讲老师: 邓辉文.
§2 求导法则 2.1 求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下面分三部分加以证明, 并同时给出相应的推论和例题 .
Chapter 3 Discrete Fourier-Transform (Part Ⅰ)
第一章 函数 函数 — 研究对象—第一章 分析基础 极限 — 研究方法—第二章 连续 — 研究桥梁—第二章.
实验六 积分器、微分器.
实验一: 信号、 系统及系统响应 1、实验目的 1 熟悉连续信号经理想采样前后的频谱变化关系, 加深对时域采样定理的理解。
第一章 函数与极限.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2 Separation of variables
实数与向量的积.
概 率 统 计 主讲教师 叶宏 山东大学数学院.
Three stability circuits analysis with TINA-TI
线 性 代 数 厦门大学线性代数教学组 2019年4月24日6时8分 / 45.
§2.4 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 零输入响应 零状态响应 对系统线性的进一步认识.
第一章 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
实验一 熟悉MATLAB环境 常用离散时间信号的仿真.
2019/5/4 实验三 离散傅立叶变换的性质及应用 06:11:49.
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周期函数定义: 一般地,对于函数 (x),如果存在一个非零常数T,使得当x取定义域内的每一个值时,都有
§6.7 子空间的直和 一、直和的定义 二、直和的判定 三、多个子空间的直和.
3.1 离散傅里叶变换的定义 3.2 离散傅里叶变换的基本性质 3.3 频率域采样 3.4 DFT的应用举例
2019/5/11 实验三 线性相位FIR滤波器的特性 05:31:30.
第三章 函数的微分学 第二节 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一、导数的四则运算 二、偏导数的求法.
2.2矩阵的代数运算.
第15讲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主要内容: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线 性 代 数 厦门大学线性代数教学组 2019年5月12日4时19分 / 45.
2019/5/21 实验一 离散傅立叶变换的性质及应用 实验报告上传到“作业提交”。 11:21:44.
第二节 函数的极限 一、函数极限的定义 二、函数极限的性质 三、小结 思考题.
§2 方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7.3 离散时间系统的数学 模型—差分方程 线性时不变离散系统 由微分方程导出差分方程 由系统框图写差分方程 差分方程的特点.
第三节 函数的微分 3.1 微分的概念 3.2 微分的计算 3.3 微分的应用.
信号发生电路 -非正弦波发生电路.
第四节 向量的乘积 一、两向量的数量积 二、两向量的向量积.
第十二章 拉普拉斯变换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 ( S域分析法)
2.1 控制系统中信号分类 2.2 理想采样过程的数学描述及特性分析 2.3 信号的恢复与重构 2.4 信号的整量化
第三节 数量积 向量积 混合积 一、向量的数量积 二、向量的向量积 三、向量的混合积 四、小结 思考题.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1章 时域离散信号和时域离散系统 1.1 引言 1.2 时域离散信号 1.3 时域离散系统 第1章 时域离散信号和时域离散系统 1.1 引言 1.2 时域离散信号 1.3 时域离散系统 1.4 时域离散系统的输入输出描述法—— 线性常系数差分方程 1.5 模拟信号数字处理方法

1.1 引言 信号通常是一个自变量或几个自变量的函数。如果仅有一个自变量,则称为一维信号;如果有两个以上的自变量,则称为多维信号。本书仅研究一维数字信号处理的理论与技术。关于信号的自变量,有多种形式,可以是时间、距离、温度、电压等,本书一般地把信号看作时间的函数。

本章作为全书的基础,主要学习时域离散信号的表示方法和典型信号、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因果性和稳定性,以及系统的输入输出描述法,线性常系数差分方程的解法。最后介绍模拟信号数字处理方法。

1.2 时域离散信号 对模拟信号xa(t)进行等间隔采样,采样间隔为T,得到  

这里n取整数。对于不同的n值, xa(nT)是一个有序的数字序列:… xa(-T)、 xa(0)、 xa(T)…,该数字序列就是时域离散信号。实际信号处理中,这些数字序列值按顺序放在存贮器中,此时nT代表的是前后顺序。为简化,采样间隔可以不写,形成x(n)信号,x(n)可以称为序列。对于具体信号,x(n)也代表第n个序列值。需要说明的是,这里n取整数,非整数时无定义,另外,在数值上它等于信号的采样值,即 x(n)=xa(nT), -∞<n<∞(1.2.2)

信号随n的变化规律可以用公式表示,也可以用图形表示。如果x(n)是通过观测得到的一组离散数据,则其可以用集合符号表示,例如:

1.2.1 常用的典型序列 1. 单位采样序列δ(n) 1,n=0 0,n≠0 (1.2.3) 单位采样序列也可以称为单位脉冲序列,特点是仅在n=0时取值为1,其它均为零。它类似于模拟信号和系统中的单位冲激函数δ(t),但不同的是δ(t)在t=0时,取值无穷大,t≠0时取值为零,对时间t的积分为1。单位采样序列和单位冲激信号如图1.2.1所示。

图1.2.1单位采样序列和单位冲激信号 (a)单位采样序列; (b)单位冲激信号

2. 单位阶跃序列u(n) 1,n≥0 0,n<0 (1.2.4) 单位阶跃序列如图1.2.2所示。它类似于模拟信号中的单位阶跃函数u(t)。δ(n)与u(n)之间的关系如下式所示: δ(n)=u(n)-u(n-1) (1.2.5) (1.2.6) 令n-k=m,代入上式得到

图1.2.2 单位阶跃序列

(1.2.7) 3. 矩形序列RN(n) 1, 0≤n≤N-1 0, 其它n (1.2.8) 上式中N称为矩形序列的长度。当N=4时,R4(n)的波形如图1.2.3所示。矩形序列可用单位阶跃序列表示,如下式: RN(n)=u(n)-u(n-N) (1.2.9) RN(n)=

图1.2.3 矩形序列

4. 实指数序列 x(n)=anu(n), a为实数 如果|a|<1,x(n)的幅度随n的增大而减小,称x(n)为收敛序列;如|a|>1,则称为发散序列。其波形如图1.2.4所示。

图1.2.4 实指数序列

5. 正弦序列 x(n)=sin(ωn) 式中ω称为正弦序列的数字域频率,单位是弧度,它表示序列变化的速率,或者说表示相邻两个序列值之间变化的弧度数。如果正弦序列是由模拟信号xa(t)采样得到的,那么 xa(t)=sin(Ωt) xa (t)|t=nT=sin(ΩnT)

因为在数值上,序列值与采样信号值相等,因此得到数字频率ω与模拟角频率Ω之间的关系为 ω=ΩT (1.2.10) (1.2.10)式具有普遍意义,它表示凡是由模拟信号采样得到的序列,模拟角频率Ω与序列的数字域频率ω成线性关系。由于采样频率fs与采样周期T互为倒数,也可以表示成下式: (1.2.11)

6. 复指数序列 x(n)=e(σ+jω0)n 式中ω0为数字域频率,设σ=0,用极坐标和实部虚部表示如下式: x(n)=e jω0n x(n)=cos(ω0n)+jsin(ω0n) 由于n取整数,下面等式成立: e j(ω0+2πM)n= e jω0n, M=0,±1,±2…  

7. 周期序列 如果对所有n存在一个最小的正整数N,使下面等式成立: x(n)=x(n+N), -∞<n<∞ (1.2.12) 则称序列x(n)为周期性序列,周期为N,注意N要取整数。例如: 上式中,数字频率是π/4,由于n取整数,可以写成下式:

上式表明 是周期为8的周期序列,也称正弦序列,如图1.2.5所示。下面讨论一般正弦序列的周期性。 设 x(n)=Asin(ω0n+φ) 那么 x(n+N) =Asin(ω0(n+N)+φ)=Asin(ω0n+ω0N+φ) 如果 x(n+N)=x(n)

图1.2.5 正弦序列

则要求N=(2π/ω0)k,式中k与N均取整数,且k的取值要保证N是最小的正整数,满足这些条件,正弦序列才是以N为周期的周期序列。具体正弦序列有以下三种情况: (1)当2π/ ω0为整数时,k=1,正弦序列是以2π/ ω0为周期的周期序列。例如sin(π/8)n, ω0 =π/8,2π/ ω0 =16,该正弦序列周期为16。

(2) 2π/ ω0不是整数,是一个有理数时,设2π/ ω0 =P/Q,式中P、Q是互为素数的整数,取k=Q,那么N=P,则正弦序列是以P为周期的周期序列。例如sin(4/5)πn, ω0 =(4/5)π,2π/ ω0 =5/2,k=2,该正弦序列是以5为周期的周期序列。 (3)2π/ ω0是无理数,任何整数k都不能使N为正整数,因此,此时的正弦序列不是周期序列。例如, ω0 =1/4,sin(ω0 n)即不是周期序列。对于复指数序列ejω0 n的周期性也有同样的分析结果。

以上介绍了几种常用的典型序列,对于任意序列,常用单位采样序列的移位加权和表示,即 (1.2.13) 式中 1, n=m 0,n≠m δ(n-m)=

这种任意序列的表示方法,在信号分析中是一个很有用的公式。例如:x(n)的波形如图1.2.6所示,可以用(1.2.13)式表示成: x(n)=-2δ(n+2)+0.5δ(n+1)+2δ(n)+δ(n-1)+1.5δ(n-2)-δ(n-4)+2δ(n-5)+δ(n-6)

图1.2.6 用单位采样序列移位加权和表示序列

1.2.2 序列的运算 在数字信号处理中,序列有下面几种运算,它们是乘法、加法、移位、翻转及尺度变换。 1.乘法和加法 序列之间的乘法和加法,是指它的同序号的序列值逐项对应相乘和相加,如图1.2.7所示。

图1.2.7 序列的加法和乘法

2. 移位、翻转及尺度变换 设序列x(n)用图1.2.8(a)表示,其移位序列x(n-n0)(当n0 =2时)用图1.2.8(b)表示;当n0 >0时称为x(n)的延时序列;当n0 <0时,称为x(n)的超前序列。x(-n)则是x(n)的翻转序列,用图1.2.8(c)表示。x(mn)是x(n)序列每隔m点取一点形成的,相当于时间轴n压缩了m倍。当m=2时,其波形如图1.2.8(d)所示。

图1.2.8 序列的移位、翻转和尺度变换

1.3 时域离散系统 设时域离散系统的输入为x(n),经过规定的运算,系统输出序列用y(n)表示。设运算关系用T[·]表示,输出与输入之间关系用下式表示: y(n)=T[x(n)] (1.3.1) 其框图如图1.3.1所示。

图1.3.1 时域离散系统

1.3.1 线性系统 满足叠加原理的系统称为线性系统。设x1(n)和x2(n)分别作为系统的输入序列,其输 出分别用y1(n)和y2(n)表示,即 y1(n)=T[x1(n)],y2(n)=T[x2(n)] 那么线性系统一定满足下面两个公式: T[ x1(n)+x2(n)]= y1(n)+y2(n) (1.3.2) T[a x1(n)]=ay y1(n) (1.3.3)

满足(1.3.2)式称为线性系统的可加性;满足(1.3.3)式称为线性系统的比列性或齐次性,式中a是常数。将以上两个公式结合起来,可表示成: y(n)=T[ax1(n)+bx2(n)]=ay1(n)+by2(n) (1.3.4) 上式中,a和b均是常数。

例1.3.1 证明y(n)=ax(n)+b(a和b是常数),所代表的系统是非线性系统。 证明 y1(n)=T[x1(n)]=ax1(n)+b y2(n)=T[x2(n)]=ax2(n)+b y(n)=T[x1(n)+x2(n)]=ax1(n)+ax2(n)+b y(n)≠y1(n)+y2(n) 因此,该系统不是线性系统。用同样方法可以证明 所代表的系统是线性系统。 

1.3.2 时不变系统 如果系统对输入信号的运算关系T[·]在整个运算过程中不随时间变化,或者说系统对于输入信号的响应与信号加于系统的时间无关,则这种系统称为时不变系统,用公式表示如下: y(n)=T[x(n)] y(n-n0)=T[x(n-n0)] (1.3.5)

例1.3.2检查y(n)=ax(n)+b代表的系统是否是时不变系统,上式中a和b是常数。 y(n-n0)=ax(n- n0)+b y(n- n0)=T[x(n- n0)] 因此该系统是时不变系统。

例1.3.3检查y(n)=nx(n)所代表的系统是否是时不变系统。 y(n-n0)=(n- n0)x(n- n0) T[x(n- n0)]=nx(n- n0) y(n- n0)≠T[x(n- n0)] 因此该系统不是时不变系统。同样方法可以证明 所代表的系统不是时不变系统。

1.3.3 线性时不变系统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关系 设系统的输入x(n)=δ(n),系统输出y(n)的初始状态为零,定义这种条件下系统输出称为系统的单位取样响应,用h(n)表示。换句话说,单位取样响应即是系统对于δ(n)的零状态响应。用公式表示为 h(n)=T[δ(n)] (1.3.6) h(n)和模拟系统中的h(t)单位冲激响应相类似,都代表系统的时域特征。 设系统的输入用x(n)表示,按照(1.2.13)式表示成单位采样序列移位加权和为

根据线性系统的叠加性质 又根据时不变性质 (1.3.7)

式中的符号“*”代表卷积运算,(1.3.7)式表示线性时不变系统的输出等于输入序列和该系统的单位取样响应的卷积。只要知道系统的单位取样响应,按照(1.3.7)式,对于任意输入x(n)都可以求出系统的输出。下面介绍卷积运算的求解过程。

按照(1.3.7)式:①将x(n)和h(n)用x(m)和h(m)表示,并将h(m)进行翻转,形成h(-m);②将h(-m)移位n,得到h(n-m)。当n>0时,序列右移;n<0时,序列左移;③将x(m)和h(n-m)相同m的序列值对应相乘后,再相加。按照以上三个步骤可得到卷积结果y(n)。

例1.3.4设x(n)=R4(n),h(n)=R4(n),求y(n)=x(n)*h(n)。 解 按照(1.3.7)式, 上式中矩形序列长度为4,求解上式主要是根据矩形序列的非零值区间确定求和的上、下限,R4(m)的非零值区间为:0≤m≤3, R4(n-m)的非零值区间为:0≤n-m≤3,其乘积值的非零区间,要求m同时满足下面两个不等式:

0≤m≤3 n-3≤m≤n 因此, 当 当

卷积过程以及y(n)波形如图1.3.2所示,y(n)用公式表示为 n+1 0≤n≤3 y(n)= 7-n 4≤n≤6 0 其它

图1.3.2 例1.3.4线性卷积

卷积中主要运算是翻转、移位、相乘和相加,这类卷积称为序列的线性卷积。设两序列分别的长度是N和M,线性卷积后的序列长度为(N+M-1)。线性卷积服从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它们分别用公式表示如下: x(n)*h(n)=h(n)*x(n) (1.3.8) x(n)*[h1(n)*h2(n)]=(x(n)*h1(n))*h2(n) (1.3.9) x(n)*[h1(n)+h2(n)]=x(n)*h1(n)+x(n)*h2(n) (1.3.10)

以上三个性质请自己证明。(1.3.8)式表示卷积服从交换律。(1.3.9)和(1.3.10)式分别表示其结合律和分配律。

图1.3.3 卷积的结合律和分配律

再考查(1.2.13)式,它也是一个线性卷积公式,它表示的是序列本身与单位取样序列的线性卷积等于序列本身,表示如下: 如果序列与一个移位的单位取样序列δ(n-n0)进行线性卷积,就相当于将序列本身移位n0(n0是整常数),如下式表示: (1.3.11)

上式中只有当m=n-n0时,才可能有非零值,因此得到 y(n)=x(n- n0) x(n- n0)=x(n)*δ(n- n0) (1.3.12)

例1.3.5在图1.3.4中,h1(n)系统与h2(n)系统级联,设 x(n)=u(n) h1(n)=δ(n)-δ(n-4) h2(n)=anu(n), |a|<1 求系统的输出y(n)。 图1.3.4 例1.3.5框图

解先求第一级的输出m(n),再求y(n)。 m(n)=x(n)*h1(n) =u(n)*[δ(n)-δ(n-4)] =u(n)*δ(n)-u(n)*δ(n-4) =u(n)-u(n-4) =R4(n) y(n)=m(n)*h2(n) =R4(n)*anu(n)

=anu(n)*[δ(n)+δ(n-1)+δ(n-2)+δ(n-3)] =anu(n)+a n-1 u(n-1)+a n-2 u(n-2)+a n-3 u(n-3) 还可以将y(n)用下式表示 y(n)=δ(n)+(1+a)δ(n-1)+(1+a+a2)δ(n-2)+ u(n-3)

1.3.4系统的因果性和稳定性 如果系统n时刻的输出,只取决于n时刻以及n时刻以前的输入序列,而和n时刻以后的输入序列无关,则称该系统具有因果性质,或称该系统为因果系统。如果n时刻的输出还取决于n时刻以后的输入序列,在时间上违背了因果性,系统无法实现,则系统被称为非因果系统。因此系统的因果性是指系统的可实现性。 线性时不变系统具有因果性的充分必要条件是系统的单位取样响应满足下式: h(n)=0, n<0 (1.3.13)

满足(1. 3. 13)式的序列称为因果序列,因此因果系统的单位取样响应必然是因果序列。因果性系统的条件(1. 3 满足(1.3.13)式的序列称为因果序列,因此因果系统的单位取样响应必然是因果序列。因果性系统的条件(1.3.13)式从概念上也容易理解,因为单位取样响应是输入为δ(n)的零状态响应,在n=0时刻以前即n<0时,没有加入信号,输出只能等于零,因此得到因果性条件(1.3.13)式。

图1.3.5 非因果系统的延时实现

所谓稳定系统,是指系统有界输入,系统输出也是有界的。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系统的单位取样响应绝对可和,用公式表示为 (1.3.14) 证明 先证明充分性。

因为输入序列x(n)有界,即 |x(n)|<B,-∞<n<∞, B为任意常数 如果系统的单位取样响应h(n)满足(1.3.14)式,那么输出y(n)一定也是有界的,即 |y(n)|<∞

下面用反证法证明其必要性。如果h(n)不满足(1.3.14)式,即 ,那么总可以找到一个或若干个有界的输入引起无界的输出,例如: x(n)= 令n=0

例1.3.6设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单位取样响应h(n)=anu(n),式中a是实常数,试分析该系统的因果稳定性。 解 由于n<0时,h(n)=0,所以系统是因果系统。 只有当|a|<1时

因此系统稳定的条件是|a|<1;否则,|a|≥1时,系统不稳定。系统稳定时,h(n)的模值随n加大而减小,此时序列h(n)称为收敛序列。如果系统不稳定,h(n)的模值随n加大而增大,则称为发散序列。

例1.3.7 设系统的单位取样响应h(n)=u(n),求对于 任意输入序列x(n)的输出y(n),并检验系统的因果性和稳定性。 解 h(n)=u(n) y(n)=x(n)*h(n)= 因为当n-k<0时,u(n-k)=0;n-k≥0时,u(n-k)=1,因此,求和限为k≤n,所以 (1.3.15)

上式表示该系统是一个累加器,它将输入序列从加上之时开始,逐项累加,一直加到n时刻为止。下面分析该系统的稳定性:

1.4 时域离散系统的输入输出描述法—— 线性常系数差分方程 1.4 时域离散系统的输入输出描述法—— 线性常系数差分方程 描述一个系统,可以不管系统内部的结构如何,将系统看成一个黑盒子,只描述或者研究系统输出和输入之间的关系,这种方法称为输入输出描述法。对于模拟系统,我们知道由微分方程描述系统输出输入之间的关系。对于时域离散系统,则用差分方程描述或研究输出输入之间的关系。对于线性时不变系统,经常用的是线性常系数差分方程,本节主要介绍这类差分方程及其解法。差分方程均指线性常系数差分方程,本书中不另说明。  

1.4.1线性常系数差分方程 一个N阶线性常系数差分方程用下式表示: (1.4.1) 或者 (1.4.2)

式中,x(n)和y(n)分别是系统的输入序列和输出序列,ai和bi均为常数,式中y(n-i)和x(n-i)项只有一次幂,也没有相互交叉项,故称为线性常系数差分方程。差分方程的阶数是用方程y(n-i)项中i的取值最大与最小之差确定的。在(1.4.2)式中,y(n-i)项i最大的取值为N,i的最小取值为零,因此称为N阶的差分方程。

1.4.2线性常系数差分方程的求解 已知系统的输入序列,通过求解差分方程可以求出输出序列。求解差分方程的基本方法有以下三种: (1)经典解法。 (2)递推解法。 (3)变换域方法。

(1.4.1)式表明,已知输入序列和N个初始条件,则可以求出n时刻的输出;如果将该公式中的n用n+1代替,可以求出n+1时刻的输出,因此(1.4.1)式表示的差分方程本身就是一个适合递推法求解的方程。 例1.4.1 设系统用差分方程y(n)=ay(n-1)+x(n)描述,输入序列x(n)=δ(n),求输出序列y(n)。 解 该系统差分方程是一阶差分方程,需要一个初始条件。 (1) 设初始条件 y(-1)=0

y(n)=ay(n-1)+x(n) n=0时,y(0)=ay(-1)+δ(0)=1 n=1时,y(1)=ay(0)+δ(1)=a n=2时,y(2)=ay(1)+δ(2)=a2 … n=n时,y(n)=an y(n)=anu(n)

(2)设初始条件y(-1)=1 n=0时,y(0)=ay(-1)+δ(0)=1+a n=1时,y(1)=ay(0)+δ(1)=(1+a)a n=2时,y(2)=ay(1)+δ(2)=(1+a)a2 … n=n时,y(n)=(1+a)an y(n)=(1+a)anu(n)

该例表明,对于同一个差分方程和同一个输入信号,因为初始条件不同,得到的输出信号是不相同的。 对于实际系统,用递推解法求解,总是由初始条件向n>0的方向递推,是一个因果解。但对于差分方程,其本身也可以向n<0的方向递推,得到的是非因果解。因此差分方程本身并不能确定该系统是因果还是非因果系统,还需要用初始条件进行限制。下面就是向n<0方向递推的例题。

例1.4.2 设差分方程为y(n)=ay(n-1)+x(n),式中 x(n)=δ(n),y(n)=0,n>0,求输出序列y(n)。 解n=1时,n=0时,n=-1时,…n=-n时, y(n-1)=a-1(y(n)-δ(n)) y(0)=a-1(y(1)-δ(1))=0 y(-1)=a-1(y(0)-δ(0))=-a-1 y(-2)=a-1(y(-1)-δ(-1))=-a-2 y(n-1)=-a n-1 将n-1用n代替,得到 y(n)=-anu(-n-1)

例1.4.3 设系统用一阶差分方程y(n)=ay(n-1)+x(n)描述,初始条件y(-1)=1,试分析该系统是否是线性非时变系统。 解 如果系统具有线性非时变性质,必须满足(1.3.4)和(1.3.5)两式。下面通过设输入信号x1(n)=δ(n),x2(n)=δ(n-1)和x3(n)=δ(n)+δ(n-1)来检验系统是否是线性非时变系统。 (1)x1(n)=δ(n),y1(-1)=1 y1(n)=ay1(n-1)+δ(n) 这种情况和例1.4.1(2)相同,因此输出如下式: y1(n)=(1+a)anu(n)

(2) x2(n)=δ(n-1),y2(-1)=1 y2(n)=ay2(n-1)+δ(n-1) n=0时,n=1时,n=2时,…n=n时, y2(0)=ay2(-1)+δ(-1)=a y2(1)=a y2(0)+δ(0)=1+a2 y2(2)=a y2(1)+δ(1)=(1+ a2)a y2(n)=(1+ a2)a n-1 y2(n)=(1+ a2)a n-1 u(n-1)+aδ(n)

(3) x3(n)=δ(n)+δ(n-1); y3(-1)=1 y3(n)=a y3(n-1)+δ(n)+δ(n-1) n=0时,n=1时,n=2时,…n=n时, y3(0)=a y3(-1)+δ(0)+δ(-1)=1+a y3(1)=a y3(0)+δ(1)+δ(0)=1+a+a2 y3(2)=a y3(1)+δ(2)+δ(1)=(1+a+ a2)a y3(n)=(1+a+ a2)a n-1 y3(n)=(1+a+ a2)a n-1 u(n-1)+(1+a)δ(n)

由情况(1)和情况(2),得到 y1(n)=T[δ(n)] y2(n)=T[δ(n-1)] y2(n)≠y1(n-1) 因此该系统不是时不变系统。再由情况(3)得到 y3(n) =T[δ(n)+δ(n-1)] ≠T[δ(n)]+T[δ(n-1)] y3(n)≠y1(n)+y2(n)

1.5 模拟信号数字处理方法 在绪论中已介绍了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相对于模拟信号处理技术的许多优点,因此人们往往希望将模拟信号经过采样和量化编码形成数字信号,再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进行处理;处理完毕,如果需要,再转换成模拟信号,这种处理方法称为模拟信号数字处理方法。其原理框图如图1.5.1所示。图中的预滤与平滑所起的作用在后面介绍。本节主要介绍采样定理和采样恢复。

图1.5.1 模拟信号数字处理框图

1.5.1 采样定理及A/D变换器 对模拟信号进行采样可以看作一个模拟信号通过一个电子开关S。设电子开关每隔周期T合上一次,每次合上的时间为τ<<T,在电子开关输出端得到其采样信号 。

图1.5.2 对模拟信号进行采样

(1.5.1) 上式中δ(t)是单位冲激信号,在上式中只有当t=nT时,才可能有非零值,因此写成下式: (1.5.2)

我们知道在傅里叶变换中,两信号在时域相乘的傅里叶变换等于两个信号分别的傅里叶变换的卷积,按照(1.5.2)式,推导如下: 设 按照(1.5.1)式, (1.5.3)

式中,Ωs=2π/T,称为采样角频率,单位是弧度/秒, (1.5.4) (1.5.5)

上式表明采样信号的频谱是原模拟信号的频谱沿频率轴,每间隔采样角频率Ωs重复出现一次,或者说采样信号的频谱是原模拟信号的频谱以Ωs为周期,进行周期性延拓而成的。 在图1.5.3中,设xa(t)是带限信号,最高截止频率为Ωc,其频谱Xa(jΩ)如图1.5.3(a)所示。

图1.5.3 采样信号的频谱

(1.5.6)

需要说明:一般频谱函数是复函数,相加应是复数相加,图1. 5. 3和图1. 5 需要说明:一般频谱函数是复函数,相加应是复数相加,图1.5.3和图1.5.4仅是示意图。一般称fs/2为折叠频率,只有当信号最高频率不超过该频率时,才不会产生频率混叠现象,否则超过fs /2的频谱会折叠回来形成混叠现象,因此频率混叠均产生在fs /2附近。

(1)对连续信号进行等间隔采样形成采样信号,采样信号的频谱是原连续信号的频谱以采样频率为周期进行周期性的延拓形成的,用公式(1. 5 (1)对连续信号进行等间隔采样形成采样信号,采样信号的频谱是原连续信号的频谱以采样频率为周期进行周期性的延拓形成的,用公式(1.5.5)表示。 (2)设连续信号xa(t)属带限信号,最高截止频率为Ωc,如果采样角频率Ωs≥2Ωc,那么让采样信号x^a(t)通过一个增益为T,截止频率为Ωs/2的理想低通滤波器,可以唯一地恢复出原连续信号xa(t)。否则Ωs<2Ωc会造成采样信号中的频谱混叠现象,不可能无失真地恢复原连续信号。

图1.5.4 采样恢复

图1.5.5 A/DC原理框图

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由A/DC(Analog/DigitalConverter)完成,A/DC的原理框图如图1. 5 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由A/DC(Analog/DigitalConverter)完成,A/DC的原理框图如图1.5.5所示。通过按等间隔T对模拟信号进行采样,得到一串采样点上的样本数据,这一串样本数据可看作时域离散信号(序列)。设A/DC有M位,那么用M位二进制数表示并取代这一串样本数据,即形成数字信号。因此,采样以后到形成数字信号的这一过程是一个量化编码的过程。例如:模拟信号xa(t)=sin(2πft+π/8)),式中f=50Hz,选采样频率fs=200Hz,将t=nT代入Xa(t)中,得到采样数据:

当n=…0,1,2,3,…时,得到序列x(n)如下:

1.5.2 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 下面由(1.5.6)式表示的低通滤波器的传输函数G(jΩ)推导其单位冲激响应g(t): 因为Ωs=2πfs=2π/T,因此g(t)也可以用下式表示:

将(1.5.7)式表示的g(t)和(1.5.2)式表示的x^a(t)代入上式,得到 (1.5.8) (1.5.9)

图1.5.6 内插函数g(t)波形

图1.5.7 理想恢复

图1.5.8 D/AC方框图

由时域离散信号xa(nT)恢复模拟信号的过程是在采样点内插的过程。理想低通滤波的方法是用g(t)函数作内插函数,还可以用一阶线性函数作内插。零阶保持器是将前一个采样值进行保持,一直到下一个采样值来到,再跳到新的采样值并保持,因此相当于进行常数内插。零阶保持器的单位冲激函数h(t)以及输出波形如图1.5.9所示。对h(t)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其传输函数: (1.5.10)

图1.5.9 零阶保持器的输出波形

其幅度特性和相位特性如图1.5.10所示。由该图看到零阶保持器是一个低通滤波器,能够起到将时域离散信号恢复成模拟信号的作用。图中虚线表示理想低通滤波器的幅度特性。零阶保持器的幅度特性与其有明显的差别,主要是在|Ω|>π/T区域有较多的高频分量,表现在时域上,就是恢复出的模拟信号是台阶形的。因此需要在D/AC之后加平滑低通滤波器,滤除多余的高频分量,对时间波形起平滑作用,这也就是在图1.5.1模拟信号数字处理框中,最后加平滑滤波的原因。虽然这种零阶保持器恢复的模拟信号有些失真,但简单、易实现,是经常使用的方法。

图1.5.10 零阶保持器的频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