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GPS绝对定位原理.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一、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及其解法 二、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简单应用 三、 小结及作业 §6.2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Advertisements

第五节 函数的微分 一、微分的定义 二、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 法则 四、微分形式不变性 五、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六、小结.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习题课 一、导数和微分的概念及应用 二、导数和微分的求法 导数与微分 第二章.
第九章 常微分方程数值解法 §1 、引言. 微分方程的数值解:设方程问题的解 y(x) 的存在区间是 [a,b] ,令 a= x 0 < x 1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2.6 隐函数微分法 第二章 第二章 二、高阶导数 一、隐式定义的函数 三、可微函数的有理幂. 一、隐函数的导数 若由方程 可确定 y 是 x 的函数, 由 表示的函数, 称为显函数. 例如, 可确定显函数 可确定 y 是 x 的函数, 但此隐函数不能显化. 函数为隐函数. 则称此 隐函数求导方法.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全微分 教学目的:全微分的有关概念和意义 教学重点:全微分的计算和应用 教学难点:全微分应用于近似计算.
第三节 微分 3.1 、微分的概念 3.2 、微分的计算 3.3 、微分的应用. 一、问题的提出 实例 : 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GPS导航应用.
GPS 测量与数据处理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 卫星应用研究所 朱智勤.
精品课程《解析几何》 第三章 平面与空间直线.
§3.4 空间直线的方程.
《解析几何》 -Chapter 3 §7 空间两直线的相关位置.
第八章 向量代数 空间解析几何 第五节 空间直线及其方程 一、空间直线的点向式方程 和参数方程 二、空间直线的一般方程 三、空间两直线的夹角.
3.4 空间直线的方程.
《解析几何》 乐山师范学院 0 引言 §1 二次曲线与直线的相关位置.
第五章 二次型. 第五章 二次型 知识点1---二次型及其矩阵表示 二次型的基本概念 1. 线性变换与合同矩阵 2.
一、能线性化的多元非线性回归 二、多元多项式回归(线性化)
§1 二阶与三阶行列式 ★二元线性方程组与二阶行列式 ★三阶行列式
一、二阶行列式的引入 用消元法解二元线性方程组. 一、二阶行列式的引入 用消元法解二元线性方程组.
第三章 函数逼近 — 最佳平方逼近.
GPS原理及其应用 主讲:李征航.
第一章 行列式 第五节 Cramer定理 设含有n 个未知量的n个方程构成的线性方程组为 (Ⅰ) 由未知数的系数组成的n阶行列式
恰当方程(全微分方程) 一、概念 二、全微分方程的解法.
一、原函数与不定积分 二、不定积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积分公式及积分法则 四、牛顿—莱布尼兹公式 五、小结
第四章 一元函数的积分 §4.1 不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4.2 换元积分法 §4.3 分部积分法 §4.4 有理函数的积分
第5章 定积分及其应用 基本要求 5.1 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5.2 微积分基本公式 5.3 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不确定度的传递与合成 间接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评估
第三节 格林公式及其应用(2) 一、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定义 二、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条件 三、二元函数的全微分的求积 四、小结.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1.5 场函数的高阶微分运算 1、场函数的三种基本微分运算 标量场的梯度f ,矢量场的散度F 和F 旋度简称 “三度” 运算。
2-7、函数的微分 教学要求 教学要点.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第三章 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2 边缘分布 边缘分布函数 边缘分布律 边缘概率密度.
第六章 GPS差分定位技术基本原理.
全国高校数学微课程教学设计竞赛 知识点名称: 导数的定义.
GPS卫星定位原理及其应用 电磁波的传播与GPS卫星的信号
GPS定位原理及应用 第四章 GNSS定位基本原理 2016版 主讲:余学祥
计算机数学基础 主讲老师: 邓辉文.
数学模型实验课(三) 插值与三维图形.
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杏坛中学 高二数学备课组.
第8章 静电场 图为1930年E.O.劳伦斯制成的世界上第一台回旋加速器.
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 之间的位置关系.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及应用 主讲人:顾老师
GPS原理及其应用 (九).
GPS原理及其应用 (十二).
GPS卫星定位原理及其应用 绝对定位原理 2019/4/20.
§1体积求法 一、旋转体的体积 二、平行截面面积为已知的立体的体积 三、小结.
成绩是怎么算出来的? 16级第一学期半期考试成绩 班级 姓名 语文 数学 英语 政治 历史 地理 物理 化学 生物 总分 1 张三1 115
复习: 若A(x1,y1,z1) , B(x2,y2,z2), 则 AB = OB - OA=(x2-x1 , y2-y1 , z2-z1)
GPS卫星定位原理及其应用 相对定位原理 2019/5/5.
3.1 变化率与导数   3.1.1 变化率问题 3.1.2 导数的概念.
3.1.2 空间向量的数量积运算 1.了解空间向量夹角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掌握空间向量数量积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一 测定气体分子速率分布的实验 实验装置 金属蒸汽 显示屏 狭缝 接抽气泵.
第一节 不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一、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 二、不定积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积分表 四、不定积分的性质 五、小结 思考题.
第三章 函数的微分学 第二节 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一、导数的四则运算 二、偏导数的求法.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
第15讲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主要内容: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线 性 代 数 厦门大学线性代数教学组 2019年5月12日4时19分 / 45.
高中数学选修 导数的计算.
滤波减速器的体积优化 仵凡 Advanced Design Group.
第三节 函数的微分 3.1 微分的概念 3.2 微分的计算 3.3 微分的应用.
第四节 向量的乘积 一、两向量的数量积 二、两向量的向量积.
测量平差的基本概念 测量平差简介 必要元素数 必要观测数 间接平差模型 必要元素数的概念 必要元素数的性质 必要观测数的概念
本底对汞原子第一激发能测量的影响 钱振宇
第三节 数量积 向量积 混合积 一、向量的数量积 二、向量的向量积 三、向量的混合积 四、小结 思考题.
《偏微分方程》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1.1.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3.2 两点间的距离 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七章 GPS绝对定位原理

§ 6.1绝对定位方法概述 绝对定位也称单点定位,是指在协议地球坐标系中,直接确定观测站相对于坐标原点(地球质心)绝对坐标的一种方法。 “绝对”一词主要是为了区别相对定位,绝对定位和相对定位在观测方式、数据处理、定位精度以及应用范围等方面均有原则区别。 绝对定位的基本原理:以GPS卫星和用户接收机天线之间的距离(或距离差)观测量为基础,根据已知的卫星瞬时坐标,来确定接收机天线所对应的点位,即观测站的位置。GPS绝对定位方法的实质是测量学中的空间距离后方交会。原则上观测站位于以3颗卫星为球心,相应距离为半径的球与观测站所在平面交线的交点上。

由于GPS采用单程测距原理,实际观测的站星距离均含有卫星钟和接收机钟同步差的影响(伪距),卫星钟差可根据导航电文中给出的有关钟差参数加以修正,而接收机的钟差一般难以预料。通常将其作为一个未知参数,在数据处理中与观测站坐标一并求解。一个观测站实时求解4个未知数,至少需要4个同步伪距观测值,即4颗卫星。 绝对定位可根据天线所处的状态分为动态绝对定位和静态绝对定位。无论动态还是静态,所依据的观测量都是所测的站星伪距。根据观测量的性质,伪距有测码伪距和测相伪距,绝对定位相应分为测码伪距绝对定位和测相伪距绝对定位。

§ 6.2动态绝对定位原理 1.测码伪距动态绝对定位法 如果于历元t观测站至所测卫星之间的伪距已经经过卫星钟差改正: 取 则测码伪距观测方程可写为 或

j(t)=[Xj(t) Yj(t) Zj(t)]T为卫星Sj在协议地球坐标系中的瞬时空间直角坐标向量, i=[Xi Yi Zi]T为观测站Ti在协议地球坐标系中的空间直角坐标向量。为了确定观测站坐标和接收机钟差,至少需要4个伪距观测量。假设任一历元t由观测站Ti同步观测4颗卫星分别为j=1,2,3,4,则有4个伪距观测方程

若取观测站坐标的初始(近似)向量为Xi0=(X0 Y0 Z0)T,改正数向量为Xi=(X Y Z)iT,则线性化取至一次微小项后得 或写为 式中

其中 由此可得 上式的求解一般采用迭代法,根据所取观测站坐标的初始值,在一次求解后,利用所求坐标的改正数,更新观测站坐标初始值,重新迭代,通常迭代2-3次即可获得满意结果。 当仅观测4颗卫星时,无多余观测量,解算是唯一的。如果同步观测的卫星数nj大于4颗时,则需利用最小二乘法平差求解。

误差方程组的形式为 根据最小二乘法平差求解 解的精度为: mz为解的中误差,0为伪距测量中误差, Qii为权系数阵Qz主对角线的相应元素。 在GPS中,同时出现在地平线以上的可见卫星数不会多于12个。测码伪距绝对定位模型广泛用于船只、飞机、车辆等运动目标的导航、监督和管理。

2.测相伪距动态绝对定位法 在协议地球坐标系中,测相伪距的观测方程为为: 如果设 并考虑卫星钟差可利用导航电文中给出的参数加以修正,则观测方程可改写成 其中

于历元t,由观测站Ti至卫星sj的距离误差方程可写为: 其中 与测码伪距的误差方程相比,测相伪距误差方程仅增加了一个新的未知数Nij,其余的待定参数和系数均相同。如果在起始历元t0卫星sj被锁定(跟踪)后,观测期间没有发生失锁现象,则整周待定参数Nij只是与该起始历元t0有关的常数。

若于历元 t同步观测nj颗卫星,则可列出nj个误差方程:

如果初始整周未知数Nij(t0)为已知,且在观测过程中接收机保持对所测卫星的连续跟踪,则上式可简化为 其中 此时,若同步观测卫星数大于等于4时,也可获得唯一实时解。 但载体在运动过程中,要始终保持对所测卫星的连续跟踪,目前在技术上尚有一定困难,同时目前动态解算整周未知数的方法,在应用上也有局限性。因此实时动态定位中目前主要采用测码伪距为观测量的方法。

§ 6.3静态绝对定位原理 静态绝对定位时观测站是固定的,可以于不同历元同步观测不同卫星,取得充分多的伪距观测量,通过最小二乘平差,提高定位精度。 1.测码伪距静态绝对定位 若nt为观测历元数,在忽略接收机钟差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下,可得相应的误差方程:

其中 按最小二乘法求解: 在不同历元观测的卫星数一般不同,在组成上列系数阵时应注意。如果观测的时间较长,接收机钟差的变化往往不能忽略。根据不同情况,或者将钟差表示为多项式形式,把多项式系数作为未知数在平差计算中求解(待求未知参数总量为3+nc,nc为钟差模型系数个数);或简单地对不同观测历元引入相异的独立钟差参数(待求未知参数总量为3+nt,nt为观测的历元数)

2.测相伪距静态绝对定位 假设在测站Ti于历元t同步观测的卫星数为nj,根据动态绝对定位可写出误差方程组: 其中

其中 如果在观测站Ti于不同历元t=t1,t2,…tnt,对相同的卫星进行观测,则相应的误差方程组为 或

其中: 取符号 按最小二乘法求得

注意事项: (1)由于未知数Nij与所观测的卫星有关,在不同历元观测不同卫星时,将会增加新的未知数,这不仅会使数据处理变得复杂,而且有可能降低解的精度,因此在一个测站的观测中,尽可能观测同一组卫星是适宜的。 (2)当观测卫星数为nj,观测历元数为nt时,在任一观测站Ti可得观测量的总数为nj  nt,同时待解的未知数包括:观测站的3个坐标分量, nt个接收机钟差参数和与所测卫星相应的nj个整周未知数。为了求解,观测量总数必须满足:

从上式可见,当所测卫星数为4,则观测历元数应大于3。说明应用测相伪距法进行静态绝对定位时,由于存在整周不确定性,在同样观测4颗卫星的情况下,至少于3个不同历元对4颗相同卫星进行同步观测。当观测时间较短,定位精度要求不高时,可把接收机钟差视为常数,则有 即在观测4颗卫星的情况下,理论上至少必须对相同卫星同步观测2个历元。

测相伪距观测量精度高,有可能获得精度较高的定位结果。但定位精度仍受卫星轨道误差和大气折射误差等影响,只有当卫星轨道精度较高,并以必要的精度对观测量加入电离层和对流层等项修正,才能发挥测相法绝对定位潜能;同时如何防止和修复整周变跳,对保障定位精度十分重要。 另外,整周未知数 Nij(t0),理论上是整数,但由于观测误差和各修正量误差的影响,平差求解后不再是整数。如果把非整数的整周未知数调整为相近的整数,作为固定值代入重新求解其它未知参数,所得的解称为固定解,而相应整周未知数为非整数的解成为浮动解。

§ 6.4观测卫星的几何分布及其对绝对定位精度的影响 利用GPS进行绝对定位或单点定位时,定位精度主要取决于 (1)所测卫星在空间的几何分布(通常称为卫星分布的几何图形) (2)观测量精度。 1.绝对定位精度的评价 当以测码伪距为观测量,进行动态绝对定位时,其权系数阵 可一般地表示为

如下矩阵: 其中元素qij表达了全部解的精度及其相关性信息,是评价定位结果的依据。上述权系数阵一般是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给出的,而实际为了估算观测站的位置精度,常采用其在大地坐标系中的表达式。假设在大地坐标系中的相应点坐标的权系数阵为

根据方差与协方差传播定律:

为了评价定位结果,在导航学中,一般采用有关精度因子(精度衰减因子、精度系数、精度弥散)DOP(Dilution Of Precision)的概念,其定义:mx=DOP0,DOP是权系数阵主对角线元素的函数,0伪距测量中误差 。在实践中,根据不同要求,可选用不同的精度评价模型和相应的精度因子,通常有: •平面位置精度因子HDOP(horizontal DOP):相应的平面位置精度

高程精度因子VDOP(Vertical DOP):相应的高程精度为: 空间位置精度因子PDOP(Position DOP):相应的三维定位精度: 接收机钟差精度因子TDOP(Time DOP),钟差精度: 几何精度因子GDOP(Geometric DOP),描述空间位置误差和时间误差综合影响的精度因子,相应的中误差:

2.卫星分布的几何图形对精度因子的影响 GPS绝对定位的误差与精度因子DOP的大小成正比,在伪距观测精度0确定的情况下,如何使精度因子的数值尽可能减小,是提高定位精度的一个重要途径。 由于精度因子与所测卫星的空间分布有关,因此也称观测卫星的图形强度因子。由于卫星的运动以及观测卫星的选择不同,所测卫星在空间分布的几何图形是变化的,导致精度因子的数值也是变化的。 假设观测站与4颗观测卫星所构成的六面体体积为,研究表明,精度因子GDOP与该六面体体积的倒数成正比。GDOP  1/。

六面体的体积越大,所测卫星在空间的分布范围也越大,GDOP值越小;反之,卫星分布范围越小,GDOP值越大。 理论分析得出:在由观测站至4颗卫星的观测方向中,当任意两方向之间的夹角接近109.50时,其六面体的体积最大。但实际观测中,为减弱大气折射的影响,所测卫星的高度角不能过低。因此在满足卫星高度角要求的条件下,尽可能使六面体体积接近最大。 实际工作中选择和评价观测卫星分布图形:一颗卫星处于天顶,其余3颗卫星相距1200时,所构成的六面体体积接近最大。

§ 6.5GPS接收机载体航速的测定 对于动态GPS用户,除了需要确定GPS接收机载体的实时位置,往往还要测定载体的实时航行速度。假设于历元t1和t2测定的载体实时位置分别为X1(t1)和X2(t2),则其运动速度可简单地表示为 由此可得载体运行方向的速度为

上述测定航速的方法,不需要新的观测量,计算简单,测速的实质仍是定位。上述计算是在时间段t内的平均速度,如果计算过程中所取时间间隔过短或过长,都难以正确描述载体的实时运行速度。因此可以采用观测载波多普勒频移的方法,来实时测定载体运行速度。 由于GPS用户接收机载体和GPS卫星之间的相对运动,接收机接收到的GPS载波信号与卫星发射的载波信号频率不同,其间的频率差称为多普勒频移。频移的大小与接收机与卫星之间距离的变率有关。

假设df为多普勒频移(已知观测量),f为卫星发射的载波频率,c为光速,则有 如果大气折射对伪距观测量的影响已改正,则站星伪距观测方程: 考虑卫星钟差可由导航电文给出的参数加以修正,则伪距的时间变率为:

如果卫星的运动速度已知,则有误差方程: 当同步观测的卫星数大于4时,相应的误差方程组为:

式中 由此得: 上述计算的条件是卫星的运行速度已知(根据导航电文所提供的数据进行计算)。

卫星运行速度计算的实用公式:

§ 6.6 GPS测时 GPS测时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 1.单站单机测时:应用一台GPS接收机在一个已知坐标的观测站上进行测时的方法。 假设于历元t由观测站Ti至观测卫星sj所得伪距 由于站星在协议地球坐标系中的坐标已知,几何距离已知,卫星钟差和大气折射改正可根据导航电文中给出的参数推算,则接收机钟差为

上述计算可见,当观测站坐标已知时,只需观测1颗卫星,即可确定未知钟差差数;如果观测站坐标未知,则至少同步观测4颗卫星,以便在确定观测站位置的同时,确定接收机钟差(如前述的实时绝对定位)。 单站单机测时的目的在于确定用户时钟相对GPS时的偏差,进一步根据导航电文给出的信息,计算相应的协调时(UTC)。

2.共视法:在两个测站上各设一台GPS接收机,同步观测同一卫星,来测定两用户时钟的相对偏差,达到高精度时间比对的目的。 观测量之差为: 当观测站坐标已知时,两站用户时钟的相对钟差为: 共视法可消除卫星钟差影响,同时卫星轨道误差和大气折射误差也将明显减弱,相对钟差精度较高。误差大小与观测站间的距离和使用的测距码(P码、C/A码)有关,一般估计测时精度达数十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