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根 轨 迹 法 经典控制理论的两大代表性方法之一 W. R. Evans 1948年提出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一、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及其解法 二、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简单应用 三、 小结及作业 §6.2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Advertisements

第五节 函数的微分 一、微分的定义 二、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 法则 四、微分形式不变性 五、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六、小结.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2.6 隐函数微分法 第二章 第二章 二、高阶导数 一、隐式定义的函数 三、可微函数的有理幂. 一、隐函数的导数 若由方程 可确定 y 是 x 的函数, 由 表示的函数, 称为显函数. 例如, 可确定显函数 可确定 y 是 x 的函数, 但此隐函数不能显化. 函数为隐函数. 则称此 隐函数求导方法.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Spring 2015 信号与系统 Signals and Systems Chapter 11 Linear Feedback Systems.
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 二、 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一、 微分的定义 2.3 微 分.
第三节 微分 3.1 、微分的概念 3.2 、微分的计算 3.3 、微分的应用. 一、问题的提出 实例 : 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练一练: 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并指出这些点相互间的关系: -6 , 6 , -3 , 3 , -1.5, 1.5.
精品课程《解析几何》 第三章 平面与空间直线.
§3.4 空间直线的方程.
《解析几何》 -Chapter 3 §7 空间两直线的相关位置.
第八章 向量代数 空间解析几何 第五节 空间直线及其方程 一、空间直线的点向式方程 和参数方程 二、空间直线的一般方程 三、空间两直线的夹角.
3.4 空间直线的方程.
《解析几何》 乐山师范学院 0 引言 §1 二次曲线与直线的相关位置.
第五章 二次型. 第五章 二次型 知识点1---二次型及其矩阵表示 二次型的基本概念 1. 线性变换与合同矩阵 2.
解析几何 4.1.2圆的一般方程 邵东一中高1数学组 林真武.
一、二阶行列式的引入 用消元法解二元线性方程组. 一、二阶行列式的引入 用消元法解二元线性方程组.
机电控制工程基础 北京交通大学 吴斌.
说明1 自动控制原理的电子版内容以胡寿松教授主编的第五版“自动控制原理”为基础,以PowerPoint 2000和MATLAB6.5为工具,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讲好自控、帮助学生更好地学好自控为目的而制作的。 本课件大部分内容都是以点击鼠标的方式分步出现的,点击鼠标右键选择“定位”,然后再点击“幻灯片漫游”,可进入各章节学习。使用者在使用前应先看看各章说明,即可理解其含意。
第3章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 内容重点: 典型响应的性能指标 一阶系统的时域分析 二阶系统的时域分析 稳态分析.
第四节 对数留数与辐角原理 一、对数留数 二、辐角原理 三、路西定理 四、小结与思考.
第5章 定积分及其应用 基本要求 5.1 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5.2 微积分基本公式 5.3 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第三章 导数与微分 习 题 课 主要内容 典型例题.
2-7、函数的微分 教学要求 教学要点.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初中数学 九年级(下册) 5.3 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二次函数表达式.
第5章 频率法 5-1 频率特性的概念 5-2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5-3 开环系统频率特性图的绘制
Signals and Systems Lecture 28
第2章 Z变换 Z变换的定义与收敛域 Z反变换 系统的稳定性和H(z) 系统函数.
第3章 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内 容 提 要 控制系统在典型输入信号作用下的动态过程的品质及稳态性能直接表征了系统的优劣。系统的稳定性是系统正常工作的首要条件,系统的稳定性完全由系统自身的结构和参数决定,而与系统的输入无关;系统的稳态误差是系统的稳态性能指标,它标志着系统的控制精度;系统的时域响应可定性或定量分析系统的动态性能。介绍了如何用MATLAB和SIMULINK进行瞬态响应分析。
自动控制理论 黄山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自动化专业.
第五章 频率特性法 在工程实际中,人们常运用频率特性法来分析和设计控制系统的性能。
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杏坛中学 高二数学备课组.
第八模块 复变函数 第二节 复变函数的极限与连续性 一、复变函数的概念 二、复变函数的极限 二、复变函数的连续性.
第五节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一、系统稳定的充分与必要条件 二、劳斯稳定判据 三、结构不稳定系统的改进措施
实数与向量的积.
第二章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 3-1 系统时间响应的性能指标 3-2 一阶系统的时域分析 3-3 二阶系统的时域分析
Module_4_Unit_11_ppt Unit11:系统动态特性和闭环频率特性的关系 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Three stability circuits analysis with TINA-TI
5.2 常用统计分布 一、常见分布 二、概率分布的分位数 三、小结.
第三节 二阶系统性能分析 一、二阶系统的数学模型 二、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三、二阶系统的性能指标 四、带零点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第三章 时域分析法 第六节 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分析 一、给定信号作用下的稳态误差 二、扰动信号作用下的稳态误差 三、改善系统稳态精度的方法.
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的 状态空间方法2 ——综合与设计
复习: 若A(x1,y1,z1) , B(x2,y2,z2), 则 AB = OB - OA=(x2-x1 , y2-y1 , z2-z1)
第四章 第四节 函数图形的描绘 一、渐近线 二、图形描绘的步骤 三 、作图举例.
第三章 时域分析法 时域分析法是根据系统的微分方程,以拉普拉斯变换作为数学工具,直接解出控制系统的时间响应。然后,依据响应的表达式及其描述曲线来分析系统的控制性能,如稳定性、快速性、稳态精度等,并找出系统结构、参数与这些性能之间的关系。 表达式 曲线.
相关与回归 非确定关系 在宏观上存在关系,但并未精确到可以用函数关系来表达。青少年身高与年龄,体重与体表面积 非确定关系:
自动控制原理 第4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主讲教师:朱高伟.
第三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法 第一节 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第二节 自动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分析 第三节 稳态性能分析.
§5  4 带状态观测器的状态反馈系统 一、系统的结构与状态空间表达式: 设能控能观受控系统 反馈控制律: 状态观测器 :
第三章 函数的微分学 第二节 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一、导数的四则运算 二、偏导数的求法.
第六节 用频率特性法分析系统性能举例 一、单闭环有静差调速系统的性能分析 二、单闭环无静差调速系统的性能分析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
学习任务三 偏导数 结合一元函数的导数学习二元函数的偏导数是非常有用的. 要求了解二元函数的偏导数的定义, 掌握二元函数偏导数的计算.
O x y i j O x y i j a A(x, y) y x 5.4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5.4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5.4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5.4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5.4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5.4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5.4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双曲线的性质.
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1).
第15讲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主要内容: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1.4.3正切函数的图象及性质.
自动控制原理1 总结与复 习 基本概念 基本理论 基本方法.
§2 方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正弦函数的性质与图像.
第七节 用时域法分析系统性能举例 一、单闭环有静差调速系统 二、单闭环无静差调速系统
第三节 函数的微分 3.1 微分的概念 3.2 微分的计算 3.3 微分的应用.
自动控制原理 第五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 主讲教师:朱高伟.
第四章 函数的 积分学 第七节 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     与分部积分法 一、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 二、定积分的分部积分法.
三角 三角 三角 函数 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复数复习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蓝波.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四章 根 轨 迹 法 经典控制理论的两大代表性方法之一 W. R. Evans 1948年提出 第四章 根 轨 迹 法 经典控制理论的两大代表性方法之一 W. R. Evans 1948年提出 根据开环传递函数,分析改变系统参数对闭环极点的影响 D1(s) Y(s) R(s) G1(s) G 2(s) H(s) - D2(s) E(s)

本章主要内容 根轨迹基本概念 绘制根轨迹的基本依据及规则 参数根轨迹 串联校正的综合(自学)

4-1. 根轨迹基本概念 - 根轨迹的定义: 开环传递函数的某一参数从0变到∞时,闭环系统特征方程式的根在s平面上的变化轨迹。 D1(s) Y(s) R(s) G1(s) G 2(s) H(s) - D2(s) E(s) 常规根轨迹 参数根轨迹

例: R(s) Y(s) - -2 × j

当特征方程>2阶时无法求解,如何绘制根轨迹图? 由根轨迹图分析系统性能: 1.稳定性 因为根轨迹全部位于左半S平面,故闭环系统对所有的K>0都是稳定的。 2.暂态性能 0<K≤0.5时,特征根为实根,过阻尼系统,响应为非振荡型; K>0.5时,特征根为共轭复根,欠阻尼系统,响应为衰减振荡;可根据性能要求设置闭环极点。 j -2 -1 1 2 K=0 K=0.5 K=1 K=2.5 3.稳态性能 开环传函有一个位于坐标原点的极点I型系统阶跃响应的稳态误差为0;闭环极点确定→K确定→其他响应的稳态误差确定。    当特征方程>2阶时无法求解,如何绘制根轨迹图?

4-2. 绘制根轨迹的基本依据和条件 特征方程为: 1+G(s)H(s)=0 即: G(s)H(s)= -1 - 幅值条件 相角条件 R(s) Y(s) 幅值条件 相角条件 -2 × j s平面 -1 j GH平面

零极点表达形式下的幅值条件和相角条件: 相角条件及特征方程是绘制根轨迹的主要依据 幅值条件主要用于特征根 s 确定时求 Kg

幅值条件和相角条件的几何意义 × p2 p1 s0 p3 O z1

4-3. 绘制根轨迹的基本规则 一.根轨迹的分支数 二.根轨迹的对称性 三.根轨迹的起点和终点 根轨迹的分支数=n, 与开环极点数相同。 4-3. 绘制根轨迹的基本规则 一.根轨迹的分支数 根轨迹的分支数=n, 与开环极点数相同。 二.根轨迹的对称性 特征方程的系数是实数,其特征根为实数或共轭复数,因此根轨迹对称于实轴。 三.根轨迹的起点和终点 起点对应于   时的特征根位置, 终点则对应于    时的特征根位置。

如前面的二阶系统,起点:0,-2,无零点,n=2,m=0,n-m=2,两条根轨迹→∞ 特征方程可改写为 Kg=0 × Kg ∞ -1 jω σ Kg=0.5 -2 当   ,必有   ,即起点是开环极点; 当    ,必有   ,即开环零点是终点。 对于控制系统,一般n>m(有n-m个无穷远处零点),所以有m条根轨迹终止于m个开环零点,剩下的n-m条根轨迹将趋于无穷远处(终止于n-m个无穷远处零点) 。 如前面的二阶系统,起点:0,-2,无零点,n=2,m=0,n-m=2,两条根轨迹→∞

四.实轴上的根轨迹 在实轴上存在根轨迹的条件是,其右边开环零点和开环极点数目之和为奇数。 依据: 四.实轴上的根轨迹  在实轴上存在根轨迹的条件是,其右边开环零点和开环极点数目之和为奇数。 jω σ × 依据: 1.共轭复数零、极点到s1的相角之和为0°,相互抵消; 2.实轴上s1点左侧的开环零、极点提供的相角为0°,而右侧的相角均为180°。 

③ 实轴上右边开环零、极点数目之和为奇数的线段为根轨迹 例: ① ∵有三个极点,根轨迹有三条分支 × -2 -4 σ jω ② ∵ n=3, m=2     ∴ 有3-2=1条 根轨 迹→∞,   2条终止于开环零点。 o -3 -1 ③ 实轴上右边开环零、极点数目之和为奇数的线段为根轨迹

仿真结构图 取 Kg = 2, 5, 10, 50

Kg↑ 极点与虚轴距离↑,2个极点→零点(偶极子) 快速性↑ 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Kg=50 Kg=10 Kg=5 Kg=2 Kg↑ 极点与虚轴距离↑,2个极点→零点(偶极子) 快速性↑

五.根轨迹的渐近线 1.根轨迹中(n-m)条趋向无穷远处分支的渐近线的倾角为 当 时,求得的渐近线倾角最小, 当    时,求得的渐近线倾角最小, k 增大,倾角值将重复出现,而独立的渐近线只有(n-m)条.

2. 渐近线与实轴的交点 渐近线的交点总在实轴上,即  必为实数. 共轭复数零、极点的虚部相互抵消  计算时只须代入开环零、极点的实部.

例: 求根轨迹。 σ jω 解:① 在s平面中确定开环零、极点的位置; ② 确定实轴上的根轨迹; -0.423 Kg=6 ② 确定实轴上的根轨迹; ③ n=3,m=0,应有三个分支,并且都趋向 无穷远处; × -1 -2 -60° 60° ④ 确定渐近线的位置 σ

特点:Kg在分离点上取极值,或特征方程有重根。 注:两式等价,只须用其中之一,且只是必要条件 六. 分离点和会合点   两条根轨迹分支在S平面上某一点相遇,然后又立即分开的点,称根轨迹的分离点(或会合点)。 特点:Kg在分离点上取极值,或特征方程有重根。 求解: 注:两式等价,只须用其中之一,且只是必要条件

续前例:求分离点上的坐标。 σ jω 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即 × 上式的根 分离点在0至 -1之间,应取 s1= -0.423  续前例:求分离点上的坐标。  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即 × -1 -2 σ jω -0.423 Kg=6 -60° 60° 上式的根 分离点在0至 -1之间,应取 s1= -0.423     用幅值条件确定分离点的增益:

七. 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 在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处,特征方程出现虚根。 计算: (1)将 s=jω 代入特征方程求解; 七. 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 在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处,特征方程出现虚根。 计算: (1)将 s=jω 代入特征方程求解; (2)利用劳斯判据确定(见教材)。

续前例,将   代入特征方程。 × -1 -2 σ jω -0.423 Kg=6 -60° 60° 实部 虚部

利用 MATLAB 绘制根轨迹图 Command: a=zpk([ ],[0,-1,-2],1) rlocus(a) 或 a=tf([1],[1 3 2 0])

利用 MATLAB 根轨迹图获取信息 Command: a=zpk([ ],[0,-1,-2],1) rlocus(a) sgrid 绘制等阻尼比线

仿真结构图 取 Kg = 0.2, 0.385, 0.5, 1, 5 (ζ= 0.84) (ζ= 0.035) (分离点) (ζ= 0.51)

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Kg=5 Kg=1 Kg=0.5 Kg=0.385 Kg=0.2

八. 根轨迹的出射角和入射角 出射角:根轨迹离开开环极点的切线方向与正实轴方向的夹角. 八. 根轨迹的出射角和入射角 出射角:根轨迹离开开环极点的切线方向与正实轴方向的夹角. 入射角:根轨迹到达开环零点的切线方向与正实轴方向的夹角. j 出射角 入射角

出射角和入射角的计算: j 出射角 入射角

p2 p1 p3 p4 z1 z2 z3 j 1 -1 -2 则开环零极点分布及实轴上的根轨迹如图 如何从p2,3 出发并趋向 z2,3?

根轨迹从p2出发的出射角: p2 p1 p3 p4 z1 z2 z3 1 -1 -2

根轨迹到达 z2 的入射角: p2 p1 p3 p4 z1 z2 z3 1 -1 -2

根轨迹图 j 响应性能与Kg的关系?

仿真结构图 取 Kg = 0.5, 1, 5, 10, 20, 50

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Kg=50 Kg=20 Kg=10 Kg=5 Kg=1 Kg=0.5

九. 特征方程的根之和=开环极点之和 (n-m≥2) 计算时只须代入实部. 上式说明当某些根轨迹向左移动时,必有另一些根轨迹向右移动(见前面例); 还可用于求解一个未知实数极点(其他已知时)。

闭环极点及传递函数的确定: 根据性能要求确定主导极点 由主导极点确定根轨迹增益 由根轨迹增益和已确定的极点计算其他闭环极点 σ 续前例: × -1 -2 σ jω -0.423 Kg=6 -60° 60° 根据性能要求确定主导极点 由主导极点确定根轨迹增益 由根轨迹增益和已确定的极点计算其他闭环极点 续前例: 要求一对主导极点的阻尼比ζ=0.707

1. 画出ζ线并确定主导极点

2.主导极点处对应的增益值用幅值条件求 0.73 1.66 0.54

如何用计算的办法确定主导极点及其对应的Kg? 分别令实部和虚部为零,可得 虚部≠实部 时如何求?

3.求另一个闭环极点

4.求闭环传递函数 G(s) H(s) - R(s) Y(s) 若为单位反馈系统(H=1), 则闭环传函为

零度根轨迹与根轨迹族的概念 K1从0变到+∞时,闭环极点的变化轨迹称为零度根轨迹。 零度根轨迹还可用于分析正反馈系统和非最小相位系统(有右半s平面零点或极点)。 G(s) H(s) - R(s) Y(s)

有右半s平面零点或极点的系统: 有右半s平面极点的情况同理。 G(s) H(s) - R(s) Y(s)

正反馈系统: G(s) H(s) R(s) Y(s) 根轨迹族:开环传递函数有多个参数变化时,闭环系统极点在s平面上的变化轨迹。

4-4. 参数根轨迹 例:已知系统结构图,绘制以α为可变参数 (从0变到 ∞)的根轨迹. - 相当于一种反馈校正

等效开环传函与原开环传函所对应的特征方程相同 (1)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与特征方程 - 特征方程为 (2)以 为参变量,特征方程可改写为 即 (等效开环传函) 绘制    的根轨迹 等效开环传函与原开环传函所对应的特征方程相同 即改写前后的特征方程或特征根等效。

(3)开环极点 开环零点 (4)实轴上的根轨迹 (5)会合点 求    ,得 (6)出射角

α对响应性能的影响? 若要求闭环极点 s1,2= -1,如何求闭环传函?

注意:闭环极点确定后求闭环传函时要用原开环传函Gk,不能用等效开环传函。 - 求闭环传递函数: α=1 注意:闭环极点确定后求闭环传函时要用原开环传函Gk,不能用等效开环传函。 练习:通过仿真验证α的作用

例: - 绘制以b为参变量的根轨迹。 R(s) Y(s) G(s) H(s) 相当于一种串联校正 特征方程为 绘制以 Kb 为参数, Gb 的根轨迹图(绘制过程略).

b 对响应性能的影响?

根轨迹法分析系统的一般步骤: 绘制系统的根轨迹图; 分析根轨迹图,估计开环增益或其他参数对闭环极点分布的影响; 根据闭环零、极点的分布估算系统暂态响应性能; 对高阶系统要尽可能找出它的闭环主导极点; 若由根轨迹图无法确定满意的闭环极点,可通过增加校正装置(串联或反馈)来改变开环传函,从而改变根轨迹。

练习 B4.1, B4.4 (2) , B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