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根 轨 迹 法 经典控制理论的两大代表性方法之一 W. R. Evans 1948年提出 第四章 根 轨 迹 法 经典控制理论的两大代表性方法之一 W. R. Evans 1948年提出 根据开环传递函数,分析改变系统参数对闭环极点的影响 D1(s) Y(s) R(s) G1(s) G 2(s) H(s) - D2(s) E(s)
本章主要内容 根轨迹基本概念 绘制根轨迹的基本依据及规则 参数根轨迹 串联校正的综合(自学)
4-1. 根轨迹基本概念 - 根轨迹的定义: 开环传递函数的某一参数从0变到∞时,闭环系统特征方程式的根在s平面上的变化轨迹。 D1(s) Y(s) R(s) G1(s) G 2(s) H(s) - D2(s) E(s) 常规根轨迹 参数根轨迹
例: R(s) Y(s) - -2 × j
当特征方程>2阶时无法求解,如何绘制根轨迹图? 由根轨迹图分析系统性能: 1.稳定性 因为根轨迹全部位于左半S平面,故闭环系统对所有的K>0都是稳定的。 2.暂态性能 0<K≤0.5时,特征根为实根,过阻尼系统,响应为非振荡型; K>0.5时,特征根为共轭复根,欠阻尼系统,响应为衰减振荡;可根据性能要求设置闭环极点。 j -2 -1 1 2 K=0 K=0.5 K=1 K=2.5 3.稳态性能 开环传函有一个位于坐标原点的极点I型系统阶跃响应的稳态误差为0;闭环极点确定→K确定→其他响应的稳态误差确定。 当特征方程>2阶时无法求解,如何绘制根轨迹图?
4-2. 绘制根轨迹的基本依据和条件 特征方程为: 1+G(s)H(s)=0 即: G(s)H(s)= -1 - 幅值条件 相角条件 R(s) Y(s) 幅值条件 相角条件 -2 × j s平面 -1 j GH平面
零极点表达形式下的幅值条件和相角条件: 相角条件及特征方程是绘制根轨迹的主要依据 幅值条件主要用于特征根 s 确定时求 Kg
幅值条件和相角条件的几何意义 × p2 p1 s0 p3 O z1
4-3. 绘制根轨迹的基本规则 一.根轨迹的分支数 二.根轨迹的对称性 三.根轨迹的起点和终点 根轨迹的分支数=n, 与开环极点数相同。 4-3. 绘制根轨迹的基本规则 一.根轨迹的分支数 根轨迹的分支数=n, 与开环极点数相同。 二.根轨迹的对称性 特征方程的系数是实数,其特征根为实数或共轭复数,因此根轨迹对称于实轴。 三.根轨迹的起点和终点 起点对应于 时的特征根位置, 终点则对应于 时的特征根位置。
如前面的二阶系统,起点:0,-2,无零点,n=2,m=0,n-m=2,两条根轨迹→∞ 特征方程可改写为 Kg=0 × Kg ∞ -1 jω σ Kg=0.5 -2 当 ,必有 ,即起点是开环极点; 当 ,必有 ,即开环零点是终点。 对于控制系统,一般n>m(有n-m个无穷远处零点),所以有m条根轨迹终止于m个开环零点,剩下的n-m条根轨迹将趋于无穷远处(终止于n-m个无穷远处零点) 。 如前面的二阶系统,起点:0,-2,无零点,n=2,m=0,n-m=2,两条根轨迹→∞
四.实轴上的根轨迹 在实轴上存在根轨迹的条件是,其右边开环零点和开环极点数目之和为奇数。 依据: 四.实轴上的根轨迹 在实轴上存在根轨迹的条件是,其右边开环零点和开环极点数目之和为奇数。 jω σ × 依据: 1.共轭复数零、极点到s1的相角之和为0°,相互抵消; 2.实轴上s1点左侧的开环零、极点提供的相角为0°,而右侧的相角均为180°。
③ 实轴上右边开环零、极点数目之和为奇数的线段为根轨迹 例: ① ∵有三个极点,根轨迹有三条分支 × -2 -4 σ jω ② ∵ n=3, m=2 ∴ 有3-2=1条 根轨 迹→∞, 2条终止于开环零点。 o -3 -1 ③ 实轴上右边开环零、极点数目之和为奇数的线段为根轨迹
仿真结构图 取 Kg = 2, 5, 10, 50
Kg↑ 极点与虚轴距离↑,2个极点→零点(偶极子) 快速性↑ 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Kg=50 Kg=10 Kg=5 Kg=2 Kg↑ 极点与虚轴距离↑,2个极点→零点(偶极子) 快速性↑
五.根轨迹的渐近线 1.根轨迹中(n-m)条趋向无穷远处分支的渐近线的倾角为 当 时,求得的渐近线倾角最小, 当 时,求得的渐近线倾角最小, k 增大,倾角值将重复出现,而独立的渐近线只有(n-m)条.
2. 渐近线与实轴的交点 渐近线的交点总在实轴上,即 必为实数. 共轭复数零、极点的虚部相互抵消 计算时只须代入开环零、极点的实部.
例: 求根轨迹。 σ jω 解:① 在s平面中确定开环零、极点的位置; ② 确定实轴上的根轨迹; -0.423 Kg=6 ② 确定实轴上的根轨迹; ③ n=3,m=0,应有三个分支,并且都趋向 无穷远处; × -1 -2 -60° 60° ④ 确定渐近线的位置 σ
特点:Kg在分离点上取极值,或特征方程有重根。 注:两式等价,只须用其中之一,且只是必要条件 六. 分离点和会合点 两条根轨迹分支在S平面上某一点相遇,然后又立即分开的点,称根轨迹的分离点(或会合点)。 特点:Kg在分离点上取极值,或特征方程有重根。 求解: 注:两式等价,只须用其中之一,且只是必要条件
续前例:求分离点上的坐标。 σ jω 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即 × 上式的根 分离点在0至 -1之间,应取 s1= -0.423 续前例:求分离点上的坐标。 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即 × -1 -2 σ jω -0.423 Kg=6 -60° 60° 上式的根 分离点在0至 -1之间,应取 s1= -0.423 用幅值条件确定分离点的增益:
七. 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 在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处,特征方程出现虚根。 计算: (1)将 s=jω 代入特征方程求解; 七. 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 在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处,特征方程出现虚根。 计算: (1)将 s=jω 代入特征方程求解; (2)利用劳斯判据确定(见教材)。
续前例,将 代入特征方程。 × -1 -2 σ jω -0.423 Kg=6 -60° 60° 实部 虚部
利用 MATLAB 绘制根轨迹图 Command: a=zpk([ ],[0,-1,-2],1) rlocus(a) 或 a=tf([1],[1 3 2 0])
利用 MATLAB 根轨迹图获取信息 Command: a=zpk([ ],[0,-1,-2],1) rlocus(a) sgrid 绘制等阻尼比线
仿真结构图 取 Kg = 0.2, 0.385, 0.5, 1, 5 (ζ= 0.84) (ζ= 0.035) (分离点) (ζ= 0.51)
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Kg=5 Kg=1 Kg=0.5 Kg=0.385 Kg=0.2
八. 根轨迹的出射角和入射角 出射角:根轨迹离开开环极点的切线方向与正实轴方向的夹角. 八. 根轨迹的出射角和入射角 出射角:根轨迹离开开环极点的切线方向与正实轴方向的夹角. 入射角:根轨迹到达开环零点的切线方向与正实轴方向的夹角. j 出射角 入射角
出射角和入射角的计算: j 出射角 入射角
p2 p1 p3 p4 z1 z2 z3 j 1 -1 -2 则开环零极点分布及实轴上的根轨迹如图 如何从p2,3 出发并趋向 z2,3?
根轨迹从p2出发的出射角: p2 p1 p3 p4 z1 z2 z3 1 -1 -2
根轨迹到达 z2 的入射角: p2 p1 p3 p4 z1 z2 z3 1 -1 -2
根轨迹图 j 响应性能与Kg的关系?
仿真结构图 取 Kg = 0.5, 1, 5, 10, 20, 50
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Kg=50 Kg=20 Kg=10 Kg=5 Kg=1 Kg=0.5
九. 特征方程的根之和=开环极点之和 (n-m≥2) 计算时只须代入实部. 上式说明当某些根轨迹向左移动时,必有另一些根轨迹向右移动(见前面例); 还可用于求解一个未知实数极点(其他已知时)。
闭环极点及传递函数的确定: 根据性能要求确定主导极点 由主导极点确定根轨迹增益 由根轨迹增益和已确定的极点计算其他闭环极点 σ 续前例: × -1 -2 σ jω -0.423 Kg=6 -60° 60° 根据性能要求确定主导极点 由主导极点确定根轨迹增益 由根轨迹增益和已确定的极点计算其他闭环极点 续前例: 要求一对主导极点的阻尼比ζ=0.707
1. 画出ζ线并确定主导极点
2.主导极点处对应的增益值用幅值条件求 0.73 1.66 0.54
如何用计算的办法确定主导极点及其对应的Kg? 分别令实部和虚部为零,可得 虚部≠实部 时如何求?
3.求另一个闭环极点
4.求闭环传递函数 G(s) H(s) - R(s) Y(s) 若为单位反馈系统(H=1), 则闭环传函为
零度根轨迹与根轨迹族的概念 K1从0变到+∞时,闭环极点的变化轨迹称为零度根轨迹。 零度根轨迹还可用于分析正反馈系统和非最小相位系统(有右半s平面零点或极点)。 G(s) H(s) - R(s) Y(s)
有右半s平面零点或极点的系统: 有右半s平面极点的情况同理。 G(s) H(s) - R(s) Y(s)
正反馈系统: G(s) H(s) R(s) Y(s) 根轨迹族:开环传递函数有多个参数变化时,闭环系统极点在s平面上的变化轨迹。
4-4. 参数根轨迹 例:已知系统结构图,绘制以α为可变参数 (从0变到 ∞)的根轨迹. - 相当于一种反馈校正
等效开环传函与原开环传函所对应的特征方程相同 (1)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与特征方程 - 特征方程为 (2)以 为参变量,特征方程可改写为 即 (等效开环传函) 绘制 的根轨迹 等效开环传函与原开环传函所对应的特征方程相同 即改写前后的特征方程或特征根等效。
(3)开环极点 开环零点 (4)实轴上的根轨迹 (5)会合点 求 ,得 (6)出射角
α对响应性能的影响? 若要求闭环极点 s1,2= -1,如何求闭环传函?
注意:闭环极点确定后求闭环传函时要用原开环传函Gk,不能用等效开环传函。 - 求闭环传递函数: α=1 注意:闭环极点确定后求闭环传函时要用原开环传函Gk,不能用等效开环传函。 练习:通过仿真验证α的作用
例: - 绘制以b为参变量的根轨迹。 R(s) Y(s) G(s) H(s) 相当于一种串联校正 特征方程为 绘制以 Kb 为参数, Gb 的根轨迹图(绘制过程略).
b 对响应性能的影响?
根轨迹法分析系统的一般步骤: 绘制系统的根轨迹图; 分析根轨迹图,估计开环增益或其他参数对闭环极点分布的影响; 根据闭环零、极点的分布估算系统暂态响应性能; 对高阶系统要尽可能找出它的闭环主导极点; 若由根轨迹图无法确定满意的闭环极点,可通过增加校正装置(串联或反馈)来改变开环传函,从而改变根轨迹。
练习 B4.1, B4.4 (2) , B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