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管内流体流动现象 1.4.1 流体的流动型态 1.4.2 流体在圆管内的速度分布 1.4.3 流体流动边界层.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一、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及其解法 二、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简单应用 三、 小结及作业 §6.2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Advertisements

第五节 函数的微分 一、微分的定义 二、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 法则 四、微分形式不变性 五、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六、小结.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2.6 隐函数微分法 第二章 第二章 二、高阶导数 一、隐式定义的函数 三、可微函数的有理幂. 一、隐函数的导数 若由方程 可确定 y 是 x 的函数, 由 表示的函数, 称为显函数. 例如, 可确定显函数 可确定 y 是 x 的函数, 但此隐函数不能显化. 函数为隐函数. 则称此 隐函数求导方法.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3.4 空间直线的方程.
《解析几何》 -Chapter 3 §7 空间两直线的相关位置.
第八章 向量代数 空间解析几何 第五节 空间直线及其方程 一、空间直线的点向式方程 和参数方程 二、空间直线的一般方程 三、空间两直线的夹角.
碰撞 两物体互相接触时间极短而互作用力较大
碰撞分类 一般情况碰撞 1 完全弹性碰撞 动量和机械能均守恒 2 非弹性碰撞 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恒.
化工原理 Principle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太原理工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
圆的一般方程 (x-a)2 +(y-b)2=r2 x2+y2+Dx+Ey+F=0 Ax2+Bxy+Cy2+Dx+Ey+ F=0.
圆复习.
第一章 流体流动 基本要求: 了解流体流动的基本规律,要求熟练掌握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连续性方程、柏努利方程的内容及应用,并在此基础上解决流体输送的管路计算问题。 1、  掌握的内容 (1) 流体的密度和粘度的定义、单位、影响因素及数据的求取; (2) 压强的定义、表示法及单位换算; (3)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连续性方程、柏努利方程的内容及应用;
流体力学 长江宜昌航道工程局.
第一章 流体流动 连续介质模型 机热运动的单个分子构成的。
流体流动阻力和孔板流量计孔流系数的测定 现代基础化工实验中心.
1.8 支路电流法 什么是支路电流法 支路电流法的推导 应用支路电流法的步骤 支路电流法的应用举例.
例题 教学目的: 微积分基本公式 教学重点: 牛顿----莱布尼兹公式 教学难点: 变上限积分的性质与应用.
高等数学电子教案 第五章 定积分 第三节 微积分基本定理.
第五节 微积分基本公式 、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置函数与速度 函数的联系 二、积分上限函数及其导数 三、牛顿—莱布尼茨公式.
第二节 微积分基本公式 1、问题的提出 2、积分上限函数及其导数 3、牛顿—莱布尼茨公式 4、小结.
数 学 分 析 第九章 定积分 第二节 微积分学基本公式 主讲:师建国.
4.3 边界层积分方程 3.紊流边界层积分方程的解 普朗特假设
2.3 液体动力学基础 本节主要讨论液体的流动状态、运动规律、能量转换以及流动液体与固体壁面的相互作用力等问题。
不确定度的传递与合成 间接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评估
第四节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线性微分方程 伯努利方程 小结、作业 1/17.
第三节 格林公式及其应用(2) 一、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定义 二、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条件 三、二元函数的全微分的求积 四、小结.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2-7、函数的微分 教学要求 教学要点.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习题六 1. 判断下列流场是否有旋?并分别求出其流线、计算oxy平面的单位圆周上的速度环量。 柱坐标 [解] 计算旋度 计算流线 速度环量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3 流量检测.
第一章 流体力学 流体:具有流动性的物质,如气体和液体。 重点:流体静力学,即流体静止时的平衡规律; 流体动力学,即流体流动时的基本规律;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2).
第三章 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2 边缘分布 边缘分布函数 边缘分布律 边缘概率密度.
§3.7 热力学基本方程及麦克斯韦关系式 热力学状态函数 H, A, G 组合辅助函数 U, H → 能量计算
乒乓球回滚运动分析 交通902 靳思阳.
第一章 流体流动过程及 流体输送设备.
第8章 静电场 图为1930年E.O.劳伦斯制成的世界上第一台回旋加速器.
看一看,想一想.
流体力学基础 流体静力学 连续性原理 伯努利方程.
习题 一、概率论 1.已知随机事件A,B,C满足 在下列三种情况下,计算 (1)A,B,C相互独立 (2)A,B独立,A,C互不相容
过程自发变化的判据 能否用下列判据来判断? DU≤0 或 DH≤0 DS≥0.
专题二: 利用向量解决 平行与垂直问题.
第二十二章 曲面积分 §1 第一型曲面积分 §2 第二型曲面积分 §3 高斯公式与斯托克斯公式.
实数与向量的积.
3.8.1 代数法计算终点误差 终点误差公式和终点误差图及其应用 3.8 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
第四章 一次函数 4. 一次函数的应用(第1课时).
3.3 垂径定理 第2课时 垂径定理的逆定理.
§1体积求法 一、旋转体的体积 二、平行截面面积为已知的立体的体积 三、小结.
第五节 对坐标的曲面积分 一、 对坐标的曲面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二、对坐标的曲面积分的计算法 三、两类曲面积分的联系.
复习: 若A(x1,y1,z1) , B(x2,y2,z2), 则 AB = OB - OA=(x2-x1 , y2-y1 , z2-z1)
§6.7 子空间的直和 一、直和的定义 二、直和的判定 三、多个子空间的直和.
3.1 变化率与导数   3.1.1 变化率问题 3.1.2 导数的概念.
抛物线的几何性质.
相关与回归 非确定关系 在宏观上存在关系,但并未精确到可以用函数关系来表达。青少年身高与年龄,体重与体表面积 非确定关系:
第五节 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两种物质的性质 浓度 pH值 共轭酸碱对间的质子传递平衡 可用通式表示如下: HB+H2O ⇌ H3O++B-
一 测定气体分子速率分布的实验 实验装置 金属蒸汽 显示屏 狭缝 接抽气泵.
《工程制图基础》 第五讲 投影变换.
实验二 基尔霍夫定律 510实验室 韩春玲.
第三节 函数的微分 3.1 微分的概念 3.2 微分的计算 3.3 微分的应用.
φ=c1cosωt+c2sinωt=Asin(ωt+θ).
用向量法推断 线面位置关系.
3.2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制作者:王翠艳 李晓荣 o.
实验一: 流体流动阻力测定 实验 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冯庆华.
Principle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可见: 若能得出热效率 的值, 便可求出T2或t2 .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4 管内流体流动现象 1.4.1 流体的流动型态 1.4.2 流体在圆管内的速度分布 1.4.3 流体流动边界层

1.4.1 流体的流动型态 一、雷诺实验

层流(或滞流):流体质点仅沿着与管轴平行的方向作直线运动,质点无径向脉动,质点之间互不混合; 湍流(或紊流) :流体质点除了沿管轴方向向前流动外,还有径向脉动,各质点的速度在大小和方向上都随时变化,质点互相碰撞和混合。 二、流型判据——雷诺准数 无因次数群

判断流型 Re≤2000时,流动为层流,此区称为层流区; Re≥4000时,一般出现湍流,此区称为湍流区; 2000< Re <4000 时,流动可能是层流,也可能是湍流,该区称为不稳定的过渡区。 2.物理意义 Re反映了流体流动中惯性力与粘性力的对比关系,标志着流体流动的湍动程度。

1.4.2 流体在圆管内的速度分布 速度分布:流体在圆管内流动时,管截面上 质点的速度随半径的变化关系。 一、层流时的速度分布

速度分布方程

管中心流速为最大,即r=0时, =umax 即流体在圆形直管内层流流动时,其速度呈抛物线分布。 管截面上的平均速度 : 即层流流动时的平均速度为管中心最大速度的1/2。

二、湍流时的速度分布 剪应力 : e为湍流粘度,与流体的流动状况有关。 湍流速度分布的经验式:

流体在平板上流动时的边界层:

1.4.3 流体流动边界层 一、边界层的形成与发展 流动边界层:存在着较大速度梯度的流体层区域, 即流速降为主体流速的99%以内的区域。 边界层厚度:边界层外缘与壁面间的垂直距离。

边界层区(边界层内):沿板面法向的速度梯度很大,需考虑粘度的影响,剪应力不可忽略。 主流区(边界层外):速度梯度很小,剪应力可以忽略,可视为理想流体 。

边界层流型:层流边界层和湍流边界层。 层流边界层:在平板的前段,边界层内的流型为层流。 湍流边界层:离平板前沿一段距离后,边界层内的流型转为湍流。

流体在圆管内流动时的边界层

充分发展的边界层厚度为圆管的半径; 进口段内有边界层内外之分 。 也分为层流边界层与湍流边界层(层流内层)。

湍流流动时:

——层流内层为传递过程的主要阻力 湍流主体:速度脉动较大,以湍流粘度为主,径向传递因速度的脉动而大大强化; 过渡层:分子粘度与湍流粘度相当; 层流内层:速度脉动较小,以分子粘度为主,径向传递只能依赖分子运动。 ——层流内层为传递过程的主要阻力 Re越大,湍动程度越高,层流内层厚度越薄。

2. 边界层的分离 A B S

边界层分离的后果: 产生大量旋涡; 造成较大的能量损失。

1.5 流体流动阻力 1.5.1 直管阻力 1.5.2 局部阻力

1.5 流体流动阻力 直管阻力:流体流经一定直径的直管时由于内摩擦而 产生的阻力; 局部阻力:流体流经管件、阀门等局部地方由于流速 大小及方向的改变而引起的阻力。 1.5.1 直管阻力 一、阻力的表现形式

流体在水平等径直管中作定态流动。

若管道为倾斜管,则 流体的流动阻力表现为静压能的减少; 水平安装时,流动阻力恰好等于两截面的静压能之差。

二、直管阻力的通式 u p1 p2 1 2 F d 直圆管内阻力公式的推导 在1-1和2-2截面之间列机械能衡算式: 所以 因

流体柱受到的与流动方向一致的推动力: 流体柱受到的与流动方向相反的阻力: 流体定态流动时: 又:

② 范宁公式 计算流体流动阻力的一般公式 J/kg m Pa

该公式层流与湍流均适用; 注意 与 的区别。

二者之间的关系: 即:水平、等径直管,无外功加入时,两截面间的阻力损失 与两截面间的压力差在数值上相等。 管路中的流动阻力=直管阻力+局部阻力 直管阻力:由于流体和管壁之间的摩擦而产生; 局部阻力:由于速度的大小或方向的改变而引起。

三、层流时的摩擦系数 速度分布方程 又 ——哈根-泊谡叶 (Hagen-Poiseuille)方程

能量损失 层流时阻力与速度的一次方成正比 。 变形: 比较得

四、湍流时的摩擦系数 1. 因次分析法 目的:(1)减少实验工作量; (2)结果具有普遍性,便于推广。 基础:因次一致性 即每一个物理方程式的两边不仅数值相等, 而且每一项都应具有相同的因次。

基本定理:白金汉(Buckinghan)π定理 设影响某一物理现象的独立变量数为n个,这些变量的基本因次数为m个,则该物理现象可用N=(n-m)个独立的无因次数群表示。 湍流时压力损失的影响因素: (1)流体性质:, (2)流动的几何尺寸:d,l,(管壁粗糙度) (3)流动条件:u

物理变量 n= 7 基本因次 m=3 无因次数群 N=n-m=4 即该过程可用4个无因次数群表示。 无因次化处理 ——欧拉(Euler)准数 式中:

——雷诺数 ——管道的几何尺寸 ——相对粗糙度 根据实验可知,流体流动阻力与管长成正比,即 或

莫狄(Moody)摩擦因数图: 摩擦系数λ与Re、ε/l关系图 e/l λ Re 0.1 0.01 0.03 0.02 0.07 0.06 0.05 0.04 0.09 0.08 0.008 0.009 102 104 107 106 105 103 0.015 0.0045 0.002 0.0008 0.006 0.0006 0.001 0.0004 0.0002 0.0001 0.00005 0.00001 λ Re e/l

(1)层流区(Re≤ 2000) λ与 无关,与Re为直线关系,即 ,即 与u的一次方成正比。 (2)过渡区(2000<Re<4000) 将湍流时的曲线延伸查取λ值 。 (3)湍流区(Re≥4000以及虚线以下的区域)

(4)完全湍流区 (虚线以上的区域) λ与Re无关,只与 有关 。 一定时, 该区又称为阻力平方区。 经验公式 : (1)柏拉修斯(Blasius)式: 适用光滑管 Re=5×103~105 (2)考莱布鲁克(Colebrook)式

总结:摩擦系数与雷诺数和相对粗糙度的关系 层流区 Re≤2000 过渡区 2000<Re≤4000 湍流区 Re>4000 不完全湍流区 完全湍流区 (阻力平方区)

2.管壁粗糙度对摩擦系数的影响 光滑管:玻璃管、铜管、铅管及塑料管等; 粗糙管:钢管、铸铁管等。 绝对粗糙度 :管道壁面凸出部分的平均高度。 相对粗糙度 : 绝对粗糙度与管内径的比值。 层流流动时: 流速较慢,与管壁无碰撞,阻力与 无关,只与Re有关。

湍流流动时: 水力光滑管 只与Re有关,与 无关。 完全湍流粗糙管 只与 有关,与Re无关。

五、 非圆形管内的流动阻力 当量直径: 套管环隙,内管的外径为d1,外管的内径为d2 : 边长分别为a、b的矩形管 :

作业:p70 1-14 说明: (1)Re与hf中的直径用de计算; (2)层流时: 正方形 C=57 套管环隙 C=96 (3)流速用实际流通面积计算 。 作业:p70 1-14

阻力系数法 当量长度法 1.5.2 局部阻力 一、阻力系数法 将局部阻力表示为动能的某一倍数。 J/kg 或 J/N=m ζ——局部阻力系数

1. 突然扩大 特例:突然扩大

2.突然缩小 突然缩小

3. 管进口及出口 进口:流体自容器进入管内。 ζ进口 = 0.5 进口阻力系数 出口:流体自管子进入容器或从管子排放到管外 空间。 ζ出口 = 1 出口阻力系数 4 . 管件与阀门

蝶阀

Le 的求取:P54 图1-36 二、当量长度法 将流体流过管件或阀门的局部阻力,折合成直径相同、长度为Le的直管所产生的阻力 。 Le —— 管件或阀门的当量长度,m。 Le 的求取:P54 图1-36

总阻力: 减少流动阻力的途径: 管路尽可能短,尽量走直线,少拐弯; 尽量不安装不必要的管件和阀门等; 管径适当大些。

例:如图所示,料液由常压高位槽流入精馏塔中。进料处塔中的压力为30kpa(表压),送液管道为φ45×2 例:如图所示,料液由常压高位槽流入精馏塔中。进料处塔中的压力为30kpa(表压),送液管道为φ45×2.5mm、长8m的钢管。管路中装有180°回弯头一个,全开标准截止阀一个,90°标准弯头一个。塔的进料量要维持在5m3/h,试计算高位槽中的液面要高出塔的进料口多少米? h pa

1.6 管路计算 1.6.1 简单管路 1.6.2 复杂管路

1.6管路计算 1.6.1 简单管路 一、特点 (1)流体通过各管段的质量流量不变,对于不可压缩流体,则体积流量也不变。 不可压缩流体 Vs1,d1 Vs3,d3 Vs2,d2 一、特点 (1)流体通过各管段的质量流量不变,对于不可压缩流体,则体积流量也不变。 不可压缩流体 (2) 整个管路的总能量损失等于各段能量损失之和 。

二、管路计算 基本方程: 连续性方程: 柏努利方程: 阻力计算 (摩擦系数): 物性、一定时,需给定独立的9个参数,方可求解其它3个未知量。

(1)设计型计算 设计要求:规定输液量Vs,确定一经济的管径及供液点提供的位能z1(或静压能p1)。 给定条件: (1)供液与需液点的距离,即管长l; (2)管道材料与管件的配置,即及 ; (3)需液点的位置z2及压力p2; (4)输送机械 We。 选择适宜流速 确定经济管径

(2)操作型计算 已知:管子d 、、l,管件和阀门 ,供液点z1、p1,需液点的z2、p2,输送机械 We; 求:流体的流速u及供液量VS。 已知:管子d、、 l、管件和阀门 、流量Vs等, 求:供液点的位置z1 ; 或供液点的压力p1; 或输送机械有效功We 。

注意:若已知流动处于阻力平方区或层流,则无需 试差,可直接解析求解。 试差法计算流速的步骤: (1)根据柏努利方程列出试差等式; (2)试差: 可初设阻力平方区之值 符合? 注意:若已知流动处于阻力平方区或层流,则无需 试差,可直接解析求解。

(1)阀关小,阀门局部阻力系数↑ → Wf,A-B ↑ →流速u↓ →即流量↓; 三、阻力对管内流动的影响 pA pB pa F 1 1 2 2 A B 阀门F开度减小时: (1)阀关小,阀门局部阻力系数↑ → Wf,A-B ↑ →流速u↓ →即流量↓;

(2)在1-A之间,由于流速u↓→ hf,1-A ↓ →pA ↑ ; (3)在B-2之间,由于流速u↓→ hf,B-2 ↓ →pB ↓ 。 结论: (1)当阀门关小时,其局部阻力增大,将使管路中流量下降; (2)下游阻力的增大使上游压力上升; (3)上游阻力的增大使下游压力下降。 可见,管路中任一处的变化,必将带来总体的变化,因此必须将管路系统当作整体考虑。

(1)主管中的流量为并联的各支路流量之和; 1.6.2 复杂管路 一、并联管路 VS VS1 VS2 VS3 B A 1、特点: (1)主管中的流量为并联的各支路流量之和;

不可压缩流体 (2)并联管路中各支路的能量损失均相等。 注意:计算并联管路阻力时,仅取其中一支路即 可,不能重复计算。

2. 并联管路的流量分配 而 支管越长、管径越小、阻力系数越大——流量越小; 反之 ——流量越大。

二、分支管路与汇合管路 C O A B 分支管路 C O A B 汇合管路

1、特点: (1)主管中的流量为各支路流量之和; 不可压缩流体 (2)流体在各支管流动终了时的总机械能与能量损失之和相等。

用泵输送密度为710kg/m3的油品,如附图所示,从贮槽经泵出口后分为两路:一路送到A塔顶部,最大流量为10800kg/h,塔内表压强为98 用泵输送密度为710kg/m3的油品,如附图所示,从贮槽经泵出口后分为两路:一路送到A塔顶部,最大流量为10800kg/h,塔内表压强为98.07×104Pa。另一路送到B塔中部,最大流量为6400kg/h,塔内表压强为118×104Pa。贮槽C内液面维持恒定,液面上方的表压强为49×103Pa。 现已估算出当管路上的阀门全开,且流量达到规定的最大值时油品流经各段管路的阻力损失是:由截面1―1至2―2为201J/kg;由截面2―2至3-3为60J/kg;由截面2-2至4―4为50J/kg。油品在管内流动时的动能很小,可以忽略。各截面离地面的垂直距离见本题附图。 已知泵的效率为60%,求此情况下泵的轴功率。

1.7 流速与流量的测量 1.7.1 测速管 1.7.2 孔板流量计 1.7.3 文丘里流量计 1.7.4 转子流量计

1.7 流速与流量的测量 1.7.1 测速管(皮托管) 一、结构 二、原理 内管A处 外管B处

点速度: 即 讨论: (1)皮托管测量流体的点速度,可测速度分布曲线;

(2)流量的求取: 由速度分布曲线积分 测管中心最大流速,由 求平均流速,再计算流量。 三、安装 (1)测量点位于均匀流段,上、下游各有50d直管距离; (2)皮托管管口截面严格垂直于流动方向; (3)皮托管外径d0不应超过管内径d的1/50,即d0<d/50 。

1.7.2 孔板流量计 一、结构与原理 R 1 2 d1S1u1 d0S0u0 d2S2u2 孔板流量计

二、流量方程 在1-1′截面和2-2′截面间列柏努利方程,暂不计能量损失 变形得 问题:(1)实际有能量损失; (2)缩脉处A2未知。

解决方法:用孔口速度u0替代缩脉处速度u2 由连续性方程

考虑(1)孔口的局部阻力损失,需引入系数C1进行校正; (2)孔板前后引出的两测压管不能真实反映p1-p2的值,需引入系数C2进行校正。 令

则 体积流量 质量流量 C0——流量系数(孔流系数) A0——孔面积。

讨论: (1)特点: 恒截面、变压差——差压式流量计 (2)流量系数C0 对于取压方式、结构尺寸、加工状况均已规定的标准孔板 Re是以管道的内径d1计算的雷诺数

孔板流量计的测量范围受U形压差计量程决定。 当Re >Re临界时, Re临界值 一般 C0=0.6~0.7 (3) 测量范围 孔板流量计的测量范围受U形压差计量程决定。

三、安装及优缺点 (1)安装在稳定流段,上游l >10d,下游l >5d; (2)结构简单,制造与安装方便 ; (3)能量损失较大 。

1.7.3 文丘里(Venturi)流量计 属差压式流量计; 能量损失小,造价高。

CV——流量系数(0.98~0.99) A0——喉管处截面积

1.7.4 转子流量计 一、结构与原理 从转子的悬浮高度直接读取流量数值。

二、流量方程 0′ 转子受力平衡 1 1′ 在1-1′和0-0′截面间列柏努利方程

流体的浮力 动能差 由连续性方程 CR——流量系数

体积流量 讨论: (1)特点: 恒压差、恒流速、变截面——截面式流量计。 (2)刻度换算 标定流体:20℃水(=1000kg/m3 ) 20℃、101.3kPa下空气( =1.2kg/m3)

CR相同,同刻度时 式中:1——标定流体; 2——被测流体。 气体转子流量计

三、安装及优缺点 (1)永远垂直安装,且下进、上出, 安装支路,以便于检修。 (2)读数方便,流动阻力很小,测量范围宽,测量精度较高; (3)玻璃管不能经受高温和高压,在安装使用过程中玻璃容易破碎。

习 题 一、填空题: 1、圆形直管内,qV一定,设计时若将d增加一倍,则层流时 hf是原值的 倍,高度湍流时,hf是原值的 倍。(忽略ε/d的变化) 2、流体在直管内流动造成阻力损失的根本原因是 ,直管阻力损失体现在 。 3、某孔板流量计用水测得Co=0.64,现测ρ=900kg/m3,μ=0.8mPas的液体,问此时Co 0.64。(>, =, <) 4、如图示管线,将支管A的阀门开大,则管内以下参数如何变化?(↑,↓) qVA ,qVB , qV总 ,P , hfA , hfMN 。

1.hf∝ , ;hf∝ , 2.流体的黏性;总势能降低 3.同样u, d, , , 4. ζA↓, qVA↑, qVB↓, qV总↑, p↓, hfA↓, hfMN↓

5、图示管路系统中,已知 流体流动的总阻力损失 hf=56J/kg, 若关小阀门, 则总阻力损失hf’= J/kg, 两槽液面的垂直距离 H= m. 6、图示管路系统中, 已知dab=dcd, εab=εcd, lab=lcd,μ≠0。比较 ua uc, (pa-pb) (pc-pd), (Pa-Pb) (Pc-Pd)。

5. 56J/kg; 6. ua=uc, ,

7、如图示供水管线。管长 L, 流量qV, 今因检修管子, 用若干根直径为0.5d、管长 相同于L的管子并联代替原 管, 保证输水量qV不变, 设λ 为常数,ε/d相同,局部阻力均忽略,则并联管数至少需要 根。 8、如图通水管路,当 流量为qV时, 测得(P1-P2) =5mH2O, 若流量为2 qV 时, (P1-P2)= mH2O (设在阻力平方区)。

7. hf∝ , 取6根并联 8. =5-6×0.5=2m Hf∝qV2 , H1f1-2=22 Hf1-2= 8m =8+3=11m

二、选择 1、倒U型压差计,指示剂 为空气,现改指示剂为油, 水的流向不变,则R( ) A)增大; B)变小; C)不变 D)R不变, 但倒U型压差计中左侧液位高于右侧。 2、圆形直管内径d=100mm,一般情况下输水能力为( )。 A)3m3/h;B)30m3/h;C)200 m3/h;D)300 m3/h 3、某孔板流量计, 当水流量为qV时, U型压差计读数R=600mm,(ρi=3000kg/m3), 若改用ρi=6000 kg/m3的指示液, 水流量不变, 则此时读数R为( ) A)150mm; B)120mm; C)300mm; D)240mm

二、选择 1.ΔP=R(ρ-ρi)g, (ρ-ρi) ↓ ,R ↑, 选A 2. u=1~3m/s, 0.785×0.12×1×3600≈30m3/h 选B 3. ΔP=R(ρi -ρ)g =R’(ρ’i -ρ)g 选D

三 计算 某敞口高位槽输送管路, 在管路OC段的水平位置装一孔板流量计, 已知孔径do=25mm, 流量系数Co=0.62。管长LOC=45m, LCB=15m, LCD=15m (均包括全部局部阻力的当量长度), 管径dOC=50mm, dCB=40mm, dCA=40mm, 压力容器B中的压强维持在9.81kPa(表压)。试求: 1)阀门D全关时, 孔板两侧的压差△P为多少Pa? 2)逐渐打开D阀, 直到使得CA,CB段管中的流速相等,此时压力表PD读数为多少? (已知液体密度为1000kg/m3,λ均取0.03)

1.1)从1至B处排能量方程

2) 由1至B处排能量方程

第一章 基本概念: 连续性假定 质点 定态流动 黏性的物理本质 理想流体与实际流体的区别 可压缩流体与不可压缩流体的区别 牛顿流体与非牛顿流体的区别 伯努利方程的物理意义 平均流速 层流与湍流的本质区别 雷诺数的物理意义 量纲分析实验研究方法的主要步骤 摩擦系数 局部阻力 当量长度 孔板流量计、转子流量计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