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管内流体流动现象 1.4.1 流体的流动型态 1.4.2 流体在圆管内的速度分布 1.4.3 流体流动边界层
1.4.1 流体的流动型态 一、雷诺实验
层流(或滞流):流体质点仅沿着与管轴平行的方向作直线运动,质点无径向脉动,质点之间互不混合; 湍流(或紊流) :流体质点除了沿管轴方向向前流动外,还有径向脉动,各质点的速度在大小和方向上都随时变化,质点互相碰撞和混合。 二、流型判据——雷诺准数 无因次数群
判断流型 Re≤2000时,流动为层流,此区称为层流区; Re≥4000时,一般出现湍流,此区称为湍流区; 2000< Re <4000 时,流动可能是层流,也可能是湍流,该区称为不稳定的过渡区。 2.物理意义 Re反映了流体流动中惯性力与粘性力的对比关系,标志着流体流动的湍动程度。
1.4.2 流体在圆管内的速度分布 速度分布:流体在圆管内流动时,管截面上 质点的速度随半径的变化关系。 一、层流时的速度分布
速度分布方程
管中心流速为最大,即r=0时, =umax 即流体在圆形直管内层流流动时,其速度呈抛物线分布。 管截面上的平均速度 : 即层流流动时的平均速度为管中心最大速度的1/2。
二、湍流时的速度分布 剪应力 : e为湍流粘度,与流体的流动状况有关。 湍流速度分布的经验式:
流体在平板上流动时的边界层:
1.4.3 流体流动边界层 一、边界层的形成与发展 流动边界层:存在着较大速度梯度的流体层区域, 即流速降为主体流速的99%以内的区域。 边界层厚度:边界层外缘与壁面间的垂直距离。
边界层区(边界层内):沿板面法向的速度梯度很大,需考虑粘度的影响,剪应力不可忽略。 主流区(边界层外):速度梯度很小,剪应力可以忽略,可视为理想流体 。
边界层流型:层流边界层和湍流边界层。 层流边界层:在平板的前段,边界层内的流型为层流。 湍流边界层:离平板前沿一段距离后,边界层内的流型转为湍流。
流体在圆管内流动时的边界层
充分发展的边界层厚度为圆管的半径; 进口段内有边界层内外之分 。 也分为层流边界层与湍流边界层(层流内层)。
湍流流动时:
——层流内层为传递过程的主要阻力 湍流主体:速度脉动较大,以湍流粘度为主,径向传递因速度的脉动而大大强化; 过渡层:分子粘度与湍流粘度相当; 层流内层:速度脉动较小,以分子粘度为主,径向传递只能依赖分子运动。 ——层流内层为传递过程的主要阻力 Re越大,湍动程度越高,层流内层厚度越薄。
2. 边界层的分离 A B S
边界层分离的后果: 产生大量旋涡; 造成较大的能量损失。
1.5 流体流动阻力 1.5.1 直管阻力 1.5.2 局部阻力
1.5 流体流动阻力 直管阻力:流体流经一定直径的直管时由于内摩擦而 产生的阻力; 局部阻力:流体流经管件、阀门等局部地方由于流速 大小及方向的改变而引起的阻力。 1.5.1 直管阻力 一、阻力的表现形式
流体在水平等径直管中作定态流动。
若管道为倾斜管,则 流体的流动阻力表现为静压能的减少; 水平安装时,流动阻力恰好等于两截面的静压能之差。
二、直管阻力的通式 u p1 p2 1 2 F d 直圆管内阻力公式的推导 在1-1和2-2截面之间列机械能衡算式: 所以 因
流体柱受到的与流动方向一致的推动力: 流体柱受到的与流动方向相反的阻力: 流体定态流动时: 又:
② 范宁公式 计算流体流动阻力的一般公式 J/kg m Pa
该公式层流与湍流均适用; 注意 与 的区别。
二者之间的关系: 即:水平、等径直管,无外功加入时,两截面间的阻力损失 与两截面间的压力差在数值上相等。 管路中的流动阻力=直管阻力+局部阻力 直管阻力:由于流体和管壁之间的摩擦而产生; 局部阻力:由于速度的大小或方向的改变而引起。
三、层流时的摩擦系数 速度分布方程 又 ——哈根-泊谡叶 (Hagen-Poiseuille)方程
能量损失 层流时阻力与速度的一次方成正比 。 变形: 比较得
四、湍流时的摩擦系数 1. 因次分析法 目的:(1)减少实验工作量; (2)结果具有普遍性,便于推广。 基础:因次一致性 即每一个物理方程式的两边不仅数值相等, 而且每一项都应具有相同的因次。
基本定理:白金汉(Buckinghan)π定理 设影响某一物理现象的独立变量数为n个,这些变量的基本因次数为m个,则该物理现象可用N=(n-m)个独立的无因次数群表示。 湍流时压力损失的影响因素: (1)流体性质:, (2)流动的几何尺寸:d,l,(管壁粗糙度) (3)流动条件:u
物理变量 n= 7 基本因次 m=3 无因次数群 N=n-m=4 即该过程可用4个无因次数群表示。 无因次化处理 ——欧拉(Euler)准数 式中:
——雷诺数 ——管道的几何尺寸 ——相对粗糙度 根据实验可知,流体流动阻力与管长成正比,即 或
莫狄(Moody)摩擦因数图: 摩擦系数λ与Re、ε/l关系图 e/l λ Re 0.1 0.01 0.03 0.02 0.07 0.06 0.05 0.04 0.09 0.08 0.008 0.009 102 104 107 106 105 103 0.015 0.0045 0.002 0.0008 0.006 0.0006 0.001 0.0004 0.0002 0.0001 0.00005 0.00001 λ Re e/l
(1)层流区(Re≤ 2000) λ与 无关,与Re为直线关系,即 ,即 与u的一次方成正比。 (2)过渡区(2000<Re<4000) 将湍流时的曲线延伸查取λ值 。 (3)湍流区(Re≥4000以及虚线以下的区域)
(4)完全湍流区 (虚线以上的区域) λ与Re无关,只与 有关 。 一定时, 该区又称为阻力平方区。 经验公式 : (1)柏拉修斯(Blasius)式: 适用光滑管 Re=5×103~105 (2)考莱布鲁克(Colebrook)式
总结:摩擦系数与雷诺数和相对粗糙度的关系 层流区 Re≤2000 过渡区 2000<Re≤4000 湍流区 Re>4000 不完全湍流区 完全湍流区 (阻力平方区)
2.管壁粗糙度对摩擦系数的影响 光滑管:玻璃管、铜管、铅管及塑料管等; 粗糙管:钢管、铸铁管等。 绝对粗糙度 :管道壁面凸出部分的平均高度。 相对粗糙度 : 绝对粗糙度与管内径的比值。 层流流动时: 流速较慢,与管壁无碰撞,阻力与 无关,只与Re有关。
湍流流动时: 水力光滑管 只与Re有关,与 无关。 完全湍流粗糙管 只与 有关,与Re无关。
五、 非圆形管内的流动阻力 当量直径: 套管环隙,内管的外径为d1,外管的内径为d2 : 边长分别为a、b的矩形管 :
作业:p70 1-14 说明: (1)Re与hf中的直径用de计算; (2)层流时: 正方形 C=57 套管环隙 C=96 (3)流速用实际流通面积计算 。 作业:p70 1-14
阻力系数法 当量长度法 1.5.2 局部阻力 一、阻力系数法 将局部阻力表示为动能的某一倍数。 J/kg 或 J/N=m ζ——局部阻力系数
1. 突然扩大 特例:突然扩大
2.突然缩小 突然缩小
3. 管进口及出口 进口:流体自容器进入管内。 ζ进口 = 0.5 进口阻力系数 出口:流体自管子进入容器或从管子排放到管外 空间。 ζ出口 = 1 出口阻力系数 4 . 管件与阀门
蝶阀
Le 的求取:P54 图1-36 二、当量长度法 将流体流过管件或阀门的局部阻力,折合成直径相同、长度为Le的直管所产生的阻力 。 Le —— 管件或阀门的当量长度,m。 Le 的求取:P54 图1-36
总阻力: 减少流动阻力的途径: 管路尽可能短,尽量走直线,少拐弯; 尽量不安装不必要的管件和阀门等; 管径适当大些。
例:如图所示,料液由常压高位槽流入精馏塔中。进料处塔中的压力为30kpa(表压),送液管道为φ45×2 例:如图所示,料液由常压高位槽流入精馏塔中。进料处塔中的压力为30kpa(表压),送液管道为φ45×2.5mm、长8m的钢管。管路中装有180°回弯头一个,全开标准截止阀一个,90°标准弯头一个。塔的进料量要维持在5m3/h,试计算高位槽中的液面要高出塔的进料口多少米? h pa
1.6 管路计算 1.6.1 简单管路 1.6.2 复杂管路
1.6管路计算 1.6.1 简单管路 一、特点 (1)流体通过各管段的质量流量不变,对于不可压缩流体,则体积流量也不变。 不可压缩流体 Vs1,d1 Vs3,d3 Vs2,d2 一、特点 (1)流体通过各管段的质量流量不变,对于不可压缩流体,则体积流量也不变。 不可压缩流体 (2) 整个管路的总能量损失等于各段能量损失之和 。
二、管路计算 基本方程: 连续性方程: 柏努利方程: 阻力计算 (摩擦系数): 物性、一定时,需给定独立的9个参数,方可求解其它3个未知量。
(1)设计型计算 设计要求:规定输液量Vs,确定一经济的管径及供液点提供的位能z1(或静压能p1)。 给定条件: (1)供液与需液点的距离,即管长l; (2)管道材料与管件的配置,即及 ; (3)需液点的位置z2及压力p2; (4)输送机械 We。 选择适宜流速 确定经济管径
(2)操作型计算 已知:管子d 、、l,管件和阀门 ,供液点z1、p1,需液点的z2、p2,输送机械 We; 求:流体的流速u及供液量VS。 已知:管子d、、 l、管件和阀门 、流量Vs等, 求:供液点的位置z1 ; 或供液点的压力p1; 或输送机械有效功We 。
注意:若已知流动处于阻力平方区或层流,则无需 试差,可直接解析求解。 试差法计算流速的步骤: (1)根据柏努利方程列出试差等式; (2)试差: 可初设阻力平方区之值 符合? 注意:若已知流动处于阻力平方区或层流,则无需 试差,可直接解析求解。
(1)阀关小,阀门局部阻力系数↑ → Wf,A-B ↑ →流速u↓ →即流量↓; 三、阻力对管内流动的影响 pA pB pa F 1 1 2 2 A B 阀门F开度减小时: (1)阀关小,阀门局部阻力系数↑ → Wf,A-B ↑ →流速u↓ →即流量↓;
(2)在1-A之间,由于流速u↓→ hf,1-A ↓ →pA ↑ ; (3)在B-2之间,由于流速u↓→ hf,B-2 ↓ →pB ↓ 。 结论: (1)当阀门关小时,其局部阻力增大,将使管路中流量下降; (2)下游阻力的增大使上游压力上升; (3)上游阻力的增大使下游压力下降。 可见,管路中任一处的变化,必将带来总体的变化,因此必须将管路系统当作整体考虑。
(1)主管中的流量为并联的各支路流量之和; 1.6.2 复杂管路 一、并联管路 VS VS1 VS2 VS3 B A 1、特点: (1)主管中的流量为并联的各支路流量之和;
不可压缩流体 (2)并联管路中各支路的能量损失均相等。 注意:计算并联管路阻力时,仅取其中一支路即 可,不能重复计算。
2. 并联管路的流量分配 而 支管越长、管径越小、阻力系数越大——流量越小; 反之 ——流量越大。
二、分支管路与汇合管路 C O A B 分支管路 C O A B 汇合管路
1、特点: (1)主管中的流量为各支路流量之和; 不可压缩流体 (2)流体在各支管流动终了时的总机械能与能量损失之和相等。
用泵输送密度为710kg/m3的油品,如附图所示,从贮槽经泵出口后分为两路:一路送到A塔顶部,最大流量为10800kg/h,塔内表压强为98 用泵输送密度为710kg/m3的油品,如附图所示,从贮槽经泵出口后分为两路:一路送到A塔顶部,最大流量为10800kg/h,塔内表压强为98.07×104Pa。另一路送到B塔中部,最大流量为6400kg/h,塔内表压强为118×104Pa。贮槽C内液面维持恒定,液面上方的表压强为49×103Pa。 现已估算出当管路上的阀门全开,且流量达到规定的最大值时油品流经各段管路的阻力损失是:由截面1―1至2―2为201J/kg;由截面2―2至3-3为60J/kg;由截面2-2至4―4为50J/kg。油品在管内流动时的动能很小,可以忽略。各截面离地面的垂直距离见本题附图。 已知泵的效率为60%,求此情况下泵的轴功率。
1.7 流速与流量的测量 1.7.1 测速管 1.7.2 孔板流量计 1.7.3 文丘里流量计 1.7.4 转子流量计
1.7 流速与流量的测量 1.7.1 测速管(皮托管) 一、结构 二、原理 内管A处 外管B处
点速度: 即 讨论: (1)皮托管测量流体的点速度,可测速度分布曲线;
(2)流量的求取: 由速度分布曲线积分 测管中心最大流速,由 求平均流速,再计算流量。 三、安装 (1)测量点位于均匀流段,上、下游各有50d直管距离; (2)皮托管管口截面严格垂直于流动方向; (3)皮托管外径d0不应超过管内径d的1/50,即d0<d/50 。
1.7.2 孔板流量计 一、结构与原理 R 1 2 d1S1u1 d0S0u0 d2S2u2 孔板流量计
二、流量方程 在1-1′截面和2-2′截面间列柏努利方程,暂不计能量损失 变形得 问题:(1)实际有能量损失; (2)缩脉处A2未知。
解决方法:用孔口速度u0替代缩脉处速度u2 由连续性方程
考虑(1)孔口的局部阻力损失,需引入系数C1进行校正; (2)孔板前后引出的两测压管不能真实反映p1-p2的值,需引入系数C2进行校正。 令
则 体积流量 质量流量 C0——流量系数(孔流系数) A0——孔面积。
讨论: (1)特点: 恒截面、变压差——差压式流量计 (2)流量系数C0 对于取压方式、结构尺寸、加工状况均已规定的标准孔板 Re是以管道的内径d1计算的雷诺数
孔板流量计的测量范围受U形压差计量程决定。 当Re >Re临界时, Re临界值 一般 C0=0.6~0.7 (3) 测量范围 孔板流量计的测量范围受U形压差计量程决定。
三、安装及优缺点 (1)安装在稳定流段,上游l >10d,下游l >5d; (2)结构简单,制造与安装方便 ; (3)能量损失较大 。
1.7.3 文丘里(Venturi)流量计 属差压式流量计; 能量损失小,造价高。
CV——流量系数(0.98~0.99) A0——喉管处截面积
1.7.4 转子流量计 一、结构与原理 从转子的悬浮高度直接读取流量数值。
二、流量方程 0′ 转子受力平衡 1 1′ 在1-1′和0-0′截面间列柏努利方程
流体的浮力 动能差 由连续性方程 CR——流量系数
体积流量 讨论: (1)特点: 恒压差、恒流速、变截面——截面式流量计。 (2)刻度换算 标定流体:20℃水(=1000kg/m3 ) 20℃、101.3kPa下空气( =1.2kg/m3)
CR相同,同刻度时 式中:1——标定流体; 2——被测流体。 气体转子流量计
三、安装及优缺点 (1)永远垂直安装,且下进、上出, 安装支路,以便于检修。 (2)读数方便,流动阻力很小,测量范围宽,测量精度较高; (3)玻璃管不能经受高温和高压,在安装使用过程中玻璃容易破碎。
习 题 一、填空题: 1、圆形直管内,qV一定,设计时若将d增加一倍,则层流时 hf是原值的 倍,高度湍流时,hf是原值的 倍。(忽略ε/d的变化) 2、流体在直管内流动造成阻力损失的根本原因是 ,直管阻力损失体现在 。 3、某孔板流量计用水测得Co=0.64,现测ρ=900kg/m3,μ=0.8mPas的液体,问此时Co 0.64。(>, =, <) 4、如图示管线,将支管A的阀门开大,则管内以下参数如何变化?(↑,↓) qVA ,qVB , qV总 ,P , hfA , hfMN 。
1.hf∝ , ;hf∝ , 2.流体的黏性;总势能降低 3.同样u, d, , , 4. ζA↓, qVA↑, qVB↓, qV总↑, p↓, hfA↓, hfMN↓
5、图示管路系统中,已知 流体流动的总阻力损失 hf=56J/kg, 若关小阀门, 则总阻力损失hf’= J/kg, 两槽液面的垂直距离 H= m. 6、图示管路系统中, 已知dab=dcd, εab=εcd, lab=lcd,μ≠0。比较 ua uc, (pa-pb) (pc-pd), (Pa-Pb) (Pc-Pd)。
5. 56J/kg; 6. ua=uc, ,
7、如图示供水管线。管长 L, 流量qV, 今因检修管子, 用若干根直径为0.5d、管长 相同于L的管子并联代替原 管, 保证输水量qV不变, 设λ 为常数,ε/d相同,局部阻力均忽略,则并联管数至少需要 根。 8、如图通水管路,当 流量为qV时, 测得(P1-P2) =5mH2O, 若流量为2 qV 时, (P1-P2)= mH2O (设在阻力平方区)。
7. hf∝ , 取6根并联 8. =5-6×0.5=2m Hf∝qV2 , H1f1-2=22 Hf1-2= 8m =8+3=11m
二、选择 1、倒U型压差计,指示剂 为空气,现改指示剂为油, 水的流向不变,则R( ) A)增大; B)变小; C)不变 D)R不变, 但倒U型压差计中左侧液位高于右侧。 2、圆形直管内径d=100mm,一般情况下输水能力为( )。 A)3m3/h;B)30m3/h;C)200 m3/h;D)300 m3/h 3、某孔板流量计, 当水流量为qV时, U型压差计读数R=600mm,(ρi=3000kg/m3), 若改用ρi=6000 kg/m3的指示液, 水流量不变, 则此时读数R为( ) A)150mm; B)120mm; C)300mm; D)240mm
二、选择 1.ΔP=R(ρ-ρi)g, (ρ-ρi) ↓ ,R ↑, 选A 2. u=1~3m/s, 0.785×0.12×1×3600≈30m3/h 选B 3. ΔP=R(ρi -ρ)g =R’(ρ’i -ρ)g 选D
三 计算 某敞口高位槽输送管路, 在管路OC段的水平位置装一孔板流量计, 已知孔径do=25mm, 流量系数Co=0.62。管长LOC=45m, LCB=15m, LCD=15m (均包括全部局部阻力的当量长度), 管径dOC=50mm, dCB=40mm, dCA=40mm, 压力容器B中的压强维持在9.81kPa(表压)。试求: 1)阀门D全关时, 孔板两侧的压差△P为多少Pa? 2)逐渐打开D阀, 直到使得CA,CB段管中的流速相等,此时压力表PD读数为多少? (已知液体密度为1000kg/m3,λ均取0.03)
1.1)从1至B处排能量方程
2) 由1至B处排能量方程
第一章 基本概念: 连续性假定 质点 定态流动 黏性的物理本质 理想流体与实际流体的区别 可压缩流体与不可压缩流体的区别 牛顿流体与非牛顿流体的区别 伯努利方程的物理意义 平均流速 层流与湍流的本质区别 雷诺数的物理意义 量纲分析实验研究方法的主要步骤 摩擦系数 局部阻力 当量长度 孔板流量计、转子流量计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