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体 质.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 国家粮食局油脂研究院科普中心 国家粮食局油脂研究院健康大课堂. 主讲人: 林亭 “ 饮食新概念 ” 科普讲座 饮 食 与 健 康饮 食 与 健 康.
Advertisements

第四节 个性与行为 范例:开发小组. 一、个性的内涵 1. 个性 —— 是在先天生理素质基础上, 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实践活 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区 别于他人的个性倾向和个体心理特征的 总和。 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可简单定义为: “ 个性就是人的一组相对稳定垢特征, 这些特征决定着特定的个人在各种不同.
1 头 痛 一、概述: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可见 于多种慢性疾病,其病因病机极为复杂,涉及 范围很广。 针灸科最常见如血管神经性头痛、鼻窦炎、 三叉神经痛、枕神经痛、高血压。
冬令膏方与体质辨识 浙江省中医院 宋康. 一、冬令膏方 一)何为膏方 经辨证论治后加入厚味膏滋而制成的一种 调补药品。 冬令膏方是在中医 “ 天人相应 ” 、 “ 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 等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冬病 夏治的延续,充分体现了祖国医学 “ 治未病 ” 的思想。
( 一 ) 八纲辨证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with Eight Principles.
第二节 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 的应用.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是对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或 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1 )阴阳是一属性概念 2 )阴阳代表着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3 )阴阳双方必须相互关联(在同一层次)
哲学基础哲学基础哲学基础哲学基础  元气论 元气论 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 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  中医学的思维方法 中医学的思维方法.
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 精气学说 精气学说 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 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  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 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
儿童孤独症的诊治1. 1、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一 组以交流语言障碍 和 行为异常为特征的发育 障碍性疾病。包括: 儿童孤独症 阿斯伯格综合征 未分类的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雷特综合征 儿童瓦解性精神障碍.
第四章 病因病机.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下篇:内科病证 第二十节 腰痛 腰痛 返回目录.
皮肤性病学 Dermatovenereology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性病科.
内生“五邪”,是指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气血津液和脏腑等生理功能的异常而产生的类似风、寒、湿、燥、火外邪致病的病理变化。
提高心肺耐力的运动处方2 主讲:陈尉
病理生理学 Pathophysiology.
第七节 辨脏腑兼病证候.
中医学教程 沈世林 博士 二00六年十月.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 课程电子讲稿 绪 论.
痹 证 (Bi Syndrome) 概念** 病因病机** 辨证** 针灸治疗** 注意事项.
46、 痹 证.
王 付 制 作.
绪论 一、中医学的含义及其学科属性 二、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三、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一)整体观念* (二)辨证论治*
中医基础理论 Basic Theories of TCM
生理、病因、病理特点 儿 科 教 研 室.
辨 证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 宗士群.
第五章 病 机 第二节 基本病机.
第八章 八纲辨证 中医学教研室.
望 诊 望诊,是医生运用视觉观察病人的全身和局部表现、舌象及排出物等,以收集病情资料的诊察方法。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葡萄糖 合成 肌糖元 第六节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一、糖类代谢 1、来源:主要是淀粉,另有少量蔗糖、乳糖等。
第五章 体质学说.
第五章 体 质 第一节 体质学说的概述 第二节 体质的生理学基础 第三节 体质的分类 第四节 体质学说的应用.
项目二 病机学说的基本内容.
第八章 病 机.
中医基础理论 第七章 病 机.
气血同病辩证.
第四章 病因病机 薛霁 首都医科大学 邹志东 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
首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教研室 黄小波.
选修3 专题4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4.2 关注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 安徽淮北矿业集团公司芦岭矿中学 常跃.
§6.3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6.3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人类染色体显微形态图 ♀ ♂ 它们是有丝分裂什么时期的照片? 在这两张图中能看得出它们的区别吗?
第三节 脾与胃病辨证 概述: 脾的生理、病理 1、脾主运化,主升清 2、脾主统血 3、主肌肉四肢 4、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下篇:内科病证 第二十一节 消 渴 消 渴 返回目录.
注意缺陷多动症 儿科教研室.
第八章 第三节 女性生殖系统 六、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一)子宫平滑肌瘤的MRI表现
水平一(1~2年级) 四菜一汤.
糖尿病流行病学.
第一章 液压传动系统的基本组成 蓄能器 1 功用 (1)辅助动力源,短时大量供油 特点: 采用蓄能器辅助供油,可以减小泵的流量,电机的功率,降低系统的温升。
第九章 玻璃体病 菏泽医专眼科学教研室 董桂玲.
第六章 病 因.
第二节 大学生的身心特点 一、身体形态发育特点: 1、身体形态是指:体格、体形和身体姿势等状况。
平衡膳食好处多 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保健室.
第三篇 组织工作.
甲状腺激素.
特异性免疫过程 临朐城关街道城关中学连华.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第一节 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
辨 证 论 治 阎 秀 菊.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内科护理学实验 1 血糖的监测与护理 实验学时:4学时 实验类型:综合性.
主讲人:郭奕斌 中山医学院医学遗传学教研室
第四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1. 良性肿瘤 (1) 局部压迫和阻塞:消化道、肺、脑 (2) 继发改变:溃疡、出血、感染 (3) 分泌激素:
中医基础理论 第五章 体质.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Newborn and Neonatal Disease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的类型 双重特性: 抗体活性 免疫原性(抗原物质).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HULUO Finance and Economics College
间变性室管膜瘤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李秀梅 A.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五章 体 质

【目的要求】   1.掌握体质的概念、正常体质的分型和特征 2.了解体质的生理基本及体质学说的 应用

第一节 体质学说概述 一、体质的概念 (一)体质的概念 (二)体质的构成 (三)体质的标志 (四)体质的特点

(一)体质的概念 体质的概念 概念:体质是指人类个体在生命过程中,由遗传性和 获得性因素所决定的表现在形态结构、生理功 能和心理活动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性。 生理意义:表现为机能、代谢及对外界刺激反应等方 面的个体差异。 病理意义:表现为对某些病因和疾病的易感性或易罹 性,以及产生病变的类型与疾病传变转归 中的某种倾向性。 体质的概念

(二)体质的构成 体质的构成 外部形态结构:体格、体型、体重、性征、体姿、面色、毛发、舌象、脉象。 内部形态结构:脏腑、经络、气血津液。 形态结构的差异性 体质的构成 脏腑功能的盛衰偏颇。 精气血津液的功能。 生理功能的差异性 心理特征的差异性——人格、气质、性格等的差异。

(三)体质的标志 体 质 的 标 志 形态结构 体表形态、体格、体型 内部结构及功能的完整协调性 功能水平 新陈代谢水平器官、系统的功能 评 价 指 标 身体素质 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性、协调性、走、跳、跑、投等活动能力 心理发育水平 智力、情感、行为 个性、性格、意志 适应能力 自然环境 、心理环境、对疾病的抵抗、修复能力 理想健康体质的标志(略)

(四)体质的特点 体质是人体身心特性的概括 体质具有普遍性、全面性、复杂性 体质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 体质具有连续性和可预测性 体质的特点

二、体质学说的形成和发展 (一)用词的变迁 (二)形成与发展

(一)用词的变迁 用 词 的 变 迁 《内经》——“形”、“质” 唐·孙思邈·《千金要方》——“禀质” 宋·陈自明·《妇人良方》——“气质” 南宋·无名氏·《小儿卫生总微方论》——“赋禀” 明·张介宾·《景岳全书》——“禀赋”、“气质” 清·徐大椿——“气体”、“气质” 清·叶桂·华岫云——“体质” 用 词 的 变 迁

(二)形成与发展 形 成 与 发 展 渊源于《内经》 发 展 于 后 世 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阐明体质与 发病、辩证、治疗及预后 宋·陈自明·《妇人良方》——阐明体质形 成于胎儿期 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阐明小儿 体质“成而未全”、“全而未壮”、 “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宋·陈直·《养老奉亲书》——阐明老年人 体质特征 金·刘完善·《素问玄机原病式》——阐明 体质与内生六气的关系 明·张介宾《景岳全书》——阐明脾肾对体 质形成的重要性 形 成 与 发 展 发 展 于 后 世

第二节 体质的生理学基础 一、体质与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 液的关系 二、影响体质的因素

一、体质与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的关系 体质与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的关系 脏腑功能盛衰决定体质的差异 经络是体质形成的结构基础 精气血津液是决定体质特征的重要物质基础

二、影响体质的因素 (一)先天禀赋 (二)年龄因素 (三)性别差异 (四)饮食因素 (五)劳逸所伤 (六)情志因素 (七)地理因素 (八)疾病针药及其他因素

(一)先天禀赋 先天之精充盈——体质强壮。 先天之精不足——小儿生长发育障 碍,影响体质的 健康发展。 在体质的形成中起关键作用

(二)年龄因素 小 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青壮年——精气血津液充盛,脏腑功能强盛,体质较稳定。 小 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青壮年——精气血津液充盛,脏腑功能强盛,体质较稳定。 老年人——脏腑功能生理性衰退,以阴阳失调、代谢减缓、气血郁滞、脏腑功能减退为特点。

(三)性别差异 男性多禀阳刚之气,脏腑功能较强,体魄健壮、 性格外向、粗犷、心胸开阔。 女性多禀阴柔之气,脏腑功能较弱,体形小巧、 性格外向、细腻、多愁善感。 男子以肾为先天,以精、气为本;女子以肝为先 天,以血为本。 男子多用气,故气常不足;女子多用血,故血常 不足。 男子之病,多伤精耗气;女子之病,多伤血。 男性较女性对病邪较为敏感,易患病,病较重, 死亡率较高。 女性在经、带、胎、产等生理周期易感受病邪。

(四)饮食因素 饮食不足——体质虚弱。 饮食偏嗜——体质偏倾。 过食肥甘厚味——易成痰湿体质。 过食辛辣——易成阴虚火旺体质。 过食咸味——易成心气虚弱体质。 过食生冷寒凉——易成脾气虚弱体质。 过食醇酒佳酿——易成湿热体质。 饮食无度——易成形盛气弱体质。

(五)劳逸所伤 适度劳作和体充锻炼——筋骨强壮、气血调和、脏腑功能旺盛。 过度劳作——损伤筋骨、消耗气血、易成虚性体质。 适度休息——消除疲劳,恢复脏腑功能,保持良好体质。 过度安逸——气血不畅,筋肉松弛,脾胃功能减退,易成痰瘀体质。

(六)情志因素 情志因素 情志和调——体质强壮。 气郁化火——易成阳热体质 或阴虚体质。 情志失调——易成偏倾体质 气滞不畅——易成血瘀体质。 情志失调——易成偏倾体质

(七)地理因素 北方人形体健壮,腠理致密。 东南方体形瘦弱,腠理疏松。 滨海临湖之人,多湿多痰。 居处寒冷潮湿,易成阴盛或湿盛体质。

(八)疾病针药及其他因素 (略)。

第三节 体质的分类 一、体质的分类方法 二、常见体质分类及其特征 三、常见体质易感受的病邪及易患疾病

一、体质的分类方法 《内经》 体 质 的 分 类 方 法 现代医家 张介宾——脏象阴阳分类法 叶天士——阴阳属性分类法 阴阳含量划分法 五行归属划分法 形态与机能特征分类法 刚柔分类法 心理特征分类法 勇怯分类法 形态苦乐分类法 《内经》 体 质 的 分 类 方 法 张介宾——脏象阴阳分类法 叶天士——阴阳属性分类法 章虚谷——阴阳虚实分类法 现代医家 四分法、五分法、六分法 七分法、九分法、十二分法

二、常见体质分类及其特征 身体强壮,胖瘦适度。 面色与肤色明润含蓄。 目光有神,性格开朗、随和。 食量适中,二便通调。 阴 阳 平 和 质 舌红润,脉象缓匀有神。 夜眠安和,精力充沛,反应灵活,思维敏捷,工作潜力大。 自身调节和对外适应能力强。 阴 阳 平 和 质 理想体质,功能较协调。

偏 阳 质 形体适中或偏瘦,较结实。 面色多略偏红或微苍黑,或呈油性皮肤。 性格外向,喜动好强,爱急躁,自制力较差。 食量较大,消化吸收功能较强。 大便易干燥,小便易黄赤。 畏热喜冷,或体温略偏高,动则易出汗,喜饮水。 口唇、舌质偏红,苔薄易黄。 精力旺盛,动作敏捷,反应灵敏,性欲较强。 具有亢奋、偏热、 多动等特点的体质 偏 阳 质

偏 阴 质 具有抑制、偏寒、多静等特点的体质 形体适中或偏胖,但较弱,易疲劳。 面色偏白而欠华。 性格内向,喜静少动,或胆小易惊。 食量较小,消化吸收功能一般或较弱。 畏寒喜热,或体温偏低。 精力偏弱,动作迟缓,反应较慢,性 欲较弱。 具有抑制、偏寒、多静等特点的体质 偏 阴 质

三、常见体质易感受的病邪及易患疾病 常见体质易感受的病邪及易患疾病 阴阳平和质——不易感受外邪,很少生病。 偏 阳 质 偏 阴 质 对风、暑、热等阳邪的易感性较强。 感邪发病后多表现为实证、热证,并易化燥伤阴。 皮肤易生疖疮。 内伤杂病多见火旺、阳亢或兼阴虚之证。 容易发生眩晕、头痛、心悸、失眠及出血等病证。 偏 阳 质 对寒、湿等阴邪的易感性较强。 感邪发病后多表现为寒证、虚证。 表证易传里或直中内脏。 冬天易生冻疮。 内伤杂病多见阴盛、阳虚之证。 容易发生湿滞、水肿、痰饮、瘀血等病证。 偏 阴 质

第四节 体质学说的应用 一、说明个体对某些染病因素的易感性 二、阐释发病原理 三、解释病理变化 四、指导辨证 五、指导治疗 六、指导养生

一、说明个体对某些染病因素的易感性 偏阳质易感受风、暑、热而耐寒。 偏阴质易感受寒湿而耐热。 小儿易感外邪及饮食所伤。 对病邪的易感性及耐受性 个体对某些染病 因素的易感性 小儿脏腑娇嫩,体质未壮,易患咳喘、 腹泻、食积。 老年人五脏虚弱,易患痰饮、咳喘、 眩晕、心悸、消渴。 肥胖人或痰湿内盛者,易患中风、眩晕。 瘦人或阴虚之人易患肺痨、咳嗽。 阳弱阴盛者易患肝郁气滞证。 发病的倾向性

二、阐释发病原理 体质强壮,正气旺盛,抵抗力 强,不易患病。 体质虚弱,正气虚衰,抵抗力 差,易发病。 发病原理

三、解释病理变化 体质因素决定疾病的从化 病 理 变 化 体质强壮,正气旺盛——不易传 变,病程较短。 阴虚阳亢者,受邪后多从热化。 阳虚阴盛者,受邪后多从寒化。 津亏血耗者,受邪后多从燥化。 气虚湿盛者,受邪后多从湿化。 体质因素决定疾病的从化 病 理 变 化 体质强壮,正气旺盛——不易传 变,病程较短。 体质虚弱,正气不足——易传变,病程较长。 体质因素决定疾病的传变

四、指导辨证 感受相同的致病因素或患同一种疾病,因体质不同可表现出不同的证候类型——同病异证。 辨 证 感受不同的致病因素或患不同的疾病,因体质相似而出现或相似的证候类型——异病同证。 辨 证

五、指导治疗 区别体质特征而施治 根据体质特征注意针药宜忌 兼顾体质特征重视善后调理

区别体质特征而施治 阳虚体质者,易感寒湿阴邪,易从阴化寒化湿,当用辛热之品以温阳祛寒或通阳利湿。 阴虚体质者,内火易生,易从阳化热伤阴,治宜清润之品。 偏阳质者,多发实热症,慎用温热伤阴药。 偏阴质者,多发实寒症,慎用寒凉伤阳药。

根据体质特征注意针药宜忌 注意药物性味 注意用药剂量 注意针灸宜忌

注意药物性味 偏质宜甘寒、酸寒、咸寒、清润,忌辛热温散、苦寒沉降。 偏阴质宜温补益火,忌苦寒泻火。 气虚宜补气培元,忌耗散攻伐。 痰湿盛者宜健脾劳化,忌阴柔滋补。 湿热质者宜清热利湿,忌厚味滋补。

注意用药剂量 体质强壮,剂量宜大,用药可峻猛。 体质瘦弱,剂量宜小,药性宜平和。

注意针灸宜忌 体质强壮,宜多针强刺激。 体质虚弱,宜少针弱刺激。 肥胖体质,进针宜深,刺激量大,多用温针艾灸。 瘦长体质,进针宜浅,刺激量小,少用温灸。

兼顾体质特征重视善后调理 偏阳质疾病初愈,慎食温热,辛辣之品。 偏阴质疾病初愈,慎用滋腻,酸涩收敛之品。

六、指导养生 养 生 饮食 方面 精神 气郁质宜疏导为主。 阳虚质宜鼓励为主。 方面 偏阳质,宜凉忌热。 偏阴质,宜温忌寒。 形体肥胖者,宜清淡忌肥甘。 胃酸偏多者,忌酸咸食物。 饮食 方面 养 生 精神 气郁质宜疏导为主。 阳虚质宜鼓励为主。 方面

思考题 1.试述人体生理功能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人体心理特征的差异性是怎样形成的? 3.体质形成的生理学基础是什么?

研究进展 有人分析了体质类型与人类细胞抗原( HLA )基因频率分布的关系,初步证实不同的体质类型有一定的遗传学基础;随着人类基因组与基因破译等问题的研究进展,人们普遍认为决定体质类型及其差异的内在物质基础是基因,不同的体质,有不同的基因状态,而人类疾病都直接或间接地和基因相关,因而在疾病易感性上有体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