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多自由度系统振动 本章目的: 掌握多自由度系统建模方法,重点是刚度系数法 掌握多自由度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主振型概念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一、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及其解法 二、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简单应用 三、 小结及作业 §6.2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Advertisements

第五节 全微分方程 一、全微分方程及其求法 二、积分因子法 三、一阶微分方程小结. 例如 所以是全微分方程. 定义 : 则 若有全微分形式 一、全微分方程及其求法.
第九章 常微分方程数值解法 §1 、引言. 微分方程的数值解:设方程问题的解 y(x) 的存在区间是 [a,b] ,令 a= x 0 < x 1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第八章 第四节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一个方程所确定的隐函数 及其导数 隐函数的微分法.
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组 §5.3 常系数线性方程组. 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组 一阶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组 : 本节主要讨论 (5.33) 的基解矩阵的求法.
第 4 章 数值微积分. 4.1 内插求积 Newton-Cotes 公式 第 4 章 数值微积分 4.1 内插求积 Newton-Cotes 公式.
2.6 隐函数微分法 第二章 第二章 二、高阶导数 一、隐式定义的函数 三、可微函数的有理幂. 一、隐函数的导数 若由方程 可确定 y 是 x 的函数, 由 表示的函数, 称为显函数. 例如, 可确定显函数 可确定 y 是 x 的函数, 但此隐函数不能显化. 函数为隐函数. 则称此 隐函数求导方法.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信号与系统 第三章 傅里叶变换 东北大学 2017/2/27.
§3.4 空间直线的方程.
3.4 空间直线的方程.
1.非线性振动和线性振动的根本区别 §4-2 一维非线性振动及其微分方程的近似解法 方程
碰撞 两物体互相接触时间极短而互作用力较大
圆的一般方程 (x-a)2 +(y-b)2=r2 x2+y2+Dx+Ey+F=0 Ax2+Bxy+Cy2+Dx+Ey+ F=0.
第五章 二次型. 第五章 二次型 知识点1---二次型及其矩阵表示 二次型的基本概念 1. 线性变换与合同矩阵 2.
第3节 二次型与二次型的化简 一、二次型的定义 二、二次型的化简(矩阵的合同) 下页.
§1 二阶与三阶行列式 ★二元线性方程组与二阶行列式 ★三阶行列式
解析几何 4.1.2圆的一般方程 邵东一中高1数学组 林真武.
圆的一般方程 x2+y2+Dx+Ey+F=0 O C M(x,y).
6.9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2) 加减消元法 上虹中学 陶家骏.
一、二阶行列式的引入 用消元法解二元线性方程组. 一、二阶行列式的引入 用消元法解二元线性方程组.
第三章 函数逼近 — 最佳平方逼近.
第一章 行列式 第五节 Cramer定理 设含有n 个未知量的n个方程构成的线性方程组为 (Ⅰ) 由未知数的系数组成的n阶行列式
恰当方程(全微分方程) 一、概念 二、全微分方程的解法.
第五节 微积分基本公式 、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置函数与速度 函数的联系 二、积分上限函数及其导数 三、牛顿—莱布尼茨公式.
一、原函数与不定积分 二、不定积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积分公式及积分法则 四、牛顿—莱布尼兹公式 五、小结
§5.3 定积分的换元法 和分部积分法 一、 定积分的换元法 二、 定积分的分部积分法 三、 小结、作业.
第5章 定积分及其应用 基本要求 5.1 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5.2 微积分基本公式 5.3 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第三节 函数的求导法则 一 函数的四则运算的微分法则 二 反函数的微分法则 三 复合函数的微分法则及微分 形式不变性 四 微分法小结.
第四节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线性微分方程 伯努利方程 小结、作业 1/17.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第三章 导数与微分 习 题 课 主要内容 典型例题.
2-7、函数的微分 教学要求 教学要点.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初中数学 九年级(下册) 5.3 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二次函数表达式.
第5章 §5.3 定积分的积分法 换元积分法 不定积分 分部积分法 换元积分法 定积分 分部积分法.
第2章 Z变换 Z变换的定义与收敛域 Z反变换 系统的稳定性和H(z) 系统函数.
§3.7 热力学基本方程及麦克斯韦关系式 热力学状态函数 H, A, G 组合辅助函数 U, H → 能量计算
第二章 矩阵(matrix) 第8次课.
元素替换法 ——行列式按行(列)展开(推论)
§2 求导法则 2.1 求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下面分三部分加以证明, 并同时给出相应的推论和例题 .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及应用 主讲人:顾老师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2 Separation of variables
实数与向量的积.
线性代数 第二章 矩阵 §1 矩阵的定义 定义:m×n个数排成的数表 3) 零矩阵: 4) n阶方阵:An=[aij]n×n
线 性 代 数 厦门大学线性代数教学组 2019年4月24日6时8分 / 45.
5.2 常用统计分布 一、常见分布 二、概率分布的分位数 三、小结.
复习: 若A(x1,y1,z1) , B(x2,y2,z2), 则 AB = OB - OA=(x2-x1 , y2-y1 , z2-z1)
第16讲 相似矩阵与方阵的对角化 主要内容: 1.相似矩阵 2. 方阵的对角化.
§8.3 不变因子 一、行列式因子 二、不变因子.
§6.7 子空间的直和 一、直和的定义 二、直和的判定 三、多个子空间的直和.
第三章 函数的微分学 第二节 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一、导数的四则运算 二、偏导数的求法.
4) 若A可逆,则 也可逆, 证明: 所以.
位移法 —— 例题 主讲教师:戴萍.
电路原理教程 (远程教学课件)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第15讲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主要内容: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线 性 代 数 厦门大学线性代数教学组 2019年5月12日4时19分 / 45.
第四节 第七章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一、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二、伯努利方程.
§2 方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欢迎大家来到我们的课堂 §3.1.1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广州市西关外国语学校 高一(5)班 教师:王琦.
滤波减速器的体积优化 仵凡 Advanced Design Group.
第三节 函数的微分 3.1 微分的概念 3.2 微分的计算 3.3 微分的应用.
加减消元法 授课人:谢韩英.
φ=c1cosωt+c2sinωt=Asin(ωt+θ).
定义5 把矩阵 A 的行换成同序数的列得到的矩阵,
第四节 向量的乘积 一、两向量的数量积 二、两向量的向量积.
教学大纲(甲型,54学时 ) 教学大纲(乙型, 36学时 )
§4.5 最大公因式的矩阵求法( Ⅱ ).
第三章 线性方程组 §4 n维向量及其线性相关性(续7)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2章 多自由度系统振动 本章目的: 掌握多自由度系统建模方法,重点是刚度系数法 掌握多自由度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主振型概念 掌握矩阵迭代法、传递矩阵法 掌握多自由度振动系统的模态分析方法 了解动力减振器的基本原理 2.1 多自由度系统的自由振动 2.2 动力减振器 2.3 多自由度系统的模态分析方法 2.4 确定系统固有频率与主振型的方法

2.1 多自由度系统的自由振动 1.振动微分方程的建立 2.多自由度系统的固有频率与主振型 3.初始条件和系统响应(模态叠加)

(一)多自由度振动微分方程的建立 牛顿运动方程(或达朗伯尔原理) 拉格朗日运动方程 影响系数法 哈密尔顿原理 有限单元法(第9章)

1.用牛顿定律建立微分方程 例题1(P24):在不平路面上行驶的车辆的二自由度系统(图)。设刚性杆的质量为m,两端的支承刚度分别为k1、k2 ,杆绕质心G点的转动惯量为J。假设作用在质心G点的激励力为简谐力F和简谐转矩T,则刚性杆不仅沿x方向振动,而且绕其质心扭转振动。 『解』取刚性杆的广义坐标为 和 由牛顿定律,系统的振动微分方程为 写成矩阵表达式: 即 质量矩阵 刚度矩阵 力列阵

2.用拉格朗日方程建立微分方程 拉格朗日方程 讨论:质量矩阵、刚度矩阵的特性与广义坐标的关系!(P25) 和 在两个方程中出现,称为静力参数耦合或弹性耦合。 2.用拉格朗日方程建立微分方程 拉格朗日方程 T 为系统的动能 U为系统的势能 qi 为广义坐标 Fi为非有势广义力

例题2(P25):用拉格朗日方程方法,列出车辆二自由度系统的动力学微分方程(右图)。 『解』广义坐标:取C点(G点为质心)的直线位移为 xc 为q1,转角为θc为q2 ,此时外力 Fc 和转矩 Tc作用在C点。 另设: 系统的动能: 系统的势能: 利用拉格朗日方程,得 写出矩阵

讨论:质量矩阵、刚度矩阵的特性与广义坐标的关系!(P26) 为对称阵 为对角阵 刚度矩阵 和 在两个方程中出现,称为惯性耦合。

3.影响系数法 刚度影响系数法 柔度影响系数法 刚度影响系数法又成为单位位移法 刚度影响系数kij :在系统的 j 点产生单位位移(即 xj=1 ),而其余各点的位移均为零时,在系统的 i点所需要加的力。 例如,上图中k11表示在质量 m1 产生单位位移 xl=1,而其它各质量位移均为0时,在质量m1所施加的力。此时

『例』(P26):质量 m1、m2 、m3 的位移为 x1 、x2 、x3 。列出三自由度系统的动力学微分方程。 『解』刚度影响系数kij : 动力学微分方程为 则 讨论:(1)如果直接用牛顿定律,可否列出上述方程?! (2)刚度影响系数kij = kji 与刚度矩阵的对称性!(P27)

柔度影响系数法又称为单位力法 柔度影响系数αij :在系统的 j 点作用一个单位力(即Fj =1 ),而其余各点均无作用力时,在系统的i点产生的位移。 『例』(P27):图2-3所示,简支梁上有质量 m1、m2 、m3,不计梁的自重。 的位移为 x1 、x2 、x3 。列出三自由度铅垂方向振动微分方程。 『解』柔度影响系数α ij : α11表示在 m1上作用一个单位力 Fj =1 ,而质量m2、m3 上无作用力时,梁上 m1 处所产生得位移,由材料力学,得 α21表示在m1上作用一个单位力Fj =1 ,而质量m2、m3 上无作用力时,梁上m2处所产生得位移,由材料力学,得 同理,可以求出其他柔度系数。

可以证明,柔度影响系数矩阵与刚度影响系数矩阵互为逆阵,即 最后得出总柔度系数矩阵 可以证明,柔度影响系数矩阵与刚度影响系数矩阵互为逆阵,即 三自由度铅垂方向振动微分方程为 讨论:(1)如果直接用牛顿定律,可否列出上述方程?!难度多大? (2)上述方程为什么不用刚度影响系数法?难度多大?用拉格朗日方程方法? (3)什么时候用柔度影响系数法?什么时候用刚度影响系数法?(P28) 结论:(1)对于质量弹簧系统,应用刚度影响系数法较容易 (2)对于梁、多重摆系统则用柔度影响系数法容易 (3)对于杆件机构,应用拉格朗日方程方法较容易

(二)多自由度系统的固有频率与主振型 对于一个多自由度的自由振动系统(以二自由度系统为例) (2-5) 设质量块作简谐振动,即 带入(2-5)式,则 上式对于任意时间t 成立,则 (2-6) 振幅列阵 即为振型 特征方程

求解二自由度系统的固有频率与主振型 二自由度系统特征矩阵方程的展开式为 (2-7) 该方程具有非零解的充分必要条件是系数行列式等于零 (2-8) 也可表示为 易解出

为一阶固有频率(或第一阶主频率) 为二阶固有频率(或第二阶主频率) 固有频率的大小仅取决于系统本身的物理性质。 将所求得的固有频率 和 代入系统特征矩阵方程 得出两个固有频率下的振幅比值 2×2方阵 因此,振型可表示为 第一主振型 第二主振型

对于 n 个自由度振动系统 由特征方程,可求出 n 个固有频率 其振型可表示为 n×n方阵

(三)初始条件和系统响应(模态叠加) 以二自由度系统为例,质量块 m1、m2 组成的二自由度振动系统有两组解,而其全解由这两组解叠加而成,即 (2-14) 系统的响应为 引入振型 已知: 求: 设初始条件:t=0 时, 推导出

2.2 动力减振器 在工程中,为减少振动带来的危害,可以在主系统上装设一个辅助的弹簧质量系统。该辅助装置与主系统构成一个二自由度系统。该辅助装置能使主系统避开共振区,并有减振效果,故称为动力减振器。 动力减振器与隔振器是本质不同的。 该二自由度系统的动力学微分方程为 (2-18) 采用复数法求解微分方程(参见第1.9节,P20) 带入(2-18)式,得

为了比较安装动力减振器前后的减振效果,用减振后主系统的振幅与主系统在激振力幅值 作用下产生的静位移 之比来评价。 展开后,求出 B1 ,再将B1的复数值求模,得 (2-20) 为了比较安装动力减振器前后的减振效果,用减振后主系统的振幅与主系统在激振力幅值 作用下产生的静位移 之比来评价。 静位移为 设 注意:为了工程设计方便,与二自由度系统两阶固有频率概念有别。 减振器固有频率 原机械固有频率 带入(2-20)式,得 注意希腊字母 ξ(ksi)

然而,减振器的引入,却出现了两个新的共振点 : 和 (2-22) 如果 则 (2-23) 无阻尼动力减振器的设计讨论 当减振器的固有频率等于激振频率时,即 则 达到了消振目的 理想情况 然而,减振器的引入,却出现了两个新的共振点 : 和 取式(2-23)分母为零(意味着共振),并令 则 (2-24) 即:新的共振频率仅由减振器与主系统质量之比 为使主系统能远离新的共振点的范围内,希望 与 相差较大 一般在设计无阻尼动力减振器时,取 注意希腊字母 ξ(ksi)

2.3 多自由度系统的模态分析方法 1.方程的耦合与坐标变换 2.主振型的正交性 3.模态矩阵和模态坐标 4.多自由度系统的模态分析方法 5.模态矩阵正则化 6.振型截断法(Cut Off)

1.方程的耦合与坐标变换 回顾(第2.1节P24、P25) 针对行驶车辆的二自由度系统,用牛顿定律,以 和 (G点为质心)为刚性杆的广义坐标时,有 称谓弹性耦合 用拉格朗日方程,以 和 为刚性杆的广义坐标时,有 称谓惯性耦合

适当的坐标变换,可以使相互耦合的方程解除耦合,即解耦。 结论 对于同一系统,采用的坐标系统不同,微分方程的形式和耦合情况就不同。即微分方程的耦合状态是由所选的坐标系统决定的。 如果振动微分方程组的各系数矩阵均为对角阵,各方程间不存在任何耦合,各分别求解,与单自由度求解完全相同。 适当的坐标变换,可以使相互耦合的方程解除耦合,即解耦。 问题 如何进行坐标变换?

遗憾:前面这个变换矩阵不能达到解耦目的 要做的工作: 结论: 仍然采用行驶车辆的二自由度系统图,有如下关系 写成矩阵 对于任意的线性变换可表达为 为变换矩阵 遗憾:前面这个变换矩阵不能达到解耦目的 要做的工作: 寻找一个合适的变换矩阵,使原来方程解耦 结论: 这个变换矩阵 就是主振型矩阵

2.主振型的正交性 以二自由度系统为例 特征方程 或 将两个固有频率和相应振型代入,得 将上式两边分别前乘以 和 将第二式转置,有 与第一式相减,有

条件:主振型的正交性只有在质量矩阵和刚度矩阵为对称矩阵时才成立 当 时,有 主振型对质量矩阵的正交性 同理可得 主振型对刚度矩阵的正交性 推论: 条件:主振型的正交性只有在质量矩阵和刚度矩阵为对称矩阵时才成立 主振型的正交性的物理意义:各阶主振型之间的能量不能传递,保持各自的独立性,但每个主振型内部的动能和势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P33)

3.模态矩阵和模态坐标 由主振型 对质量矩阵 和刚度矩阵 的正交性 以主振型 线性变换矩阵, 线性变换矩阵, 对系统的原方程进行坐标变换 可使[M]、[K] 变为对角矩阵。 设系统原方程为(仍以二自由度为例) 主振型 称为模态矩阵或振型矩阵 坐标变换 为模态坐标 (2-35) 代入原方程,并在等号两边分别前乘以 ,得

理解: (2-35) 运用主振型的正交性 为模态质量矩阵 为第一、二阶模态质量或主质量 为模态刚度矩阵 为第一、二阶模态刚度或主刚度 为模态力列阵

4.多自由度系统的模态分析方法 理解: 在二自由度系统模态分析基础上扩展 多自由度系统运动微分方程为 坐标变换 有 (2-38) (2-40) 系统的模态方程 是一组不耦合的方程组 理解: 运用主振型的正交性

小结:多自由度系统模态分析的基本步骤(P34) (1)求系统的固有频率与主振型,构成主振型矩阵 (2)坐标变换 得 (3)求模态方程的解。一般可由杜哈美积分,或待定系数法求微分方程的特解。将广义坐标表示的初始条件,变换为用模态坐标表示,并代入模态方程,求出各积分常数。 注意:此时的变量为Y! (4)把模态坐标响应变换成广义坐标响应,即为系统的响应 即 理解:通过坐标变换后,模态方程中各参量均无任何物理含义!

5.模态矩阵正则化(P35)(本科生略) 将模态方程的模态质量矩阵变为单位矩阵,该坐标变换称为模态矩阵正则化,即 第 i 阶模态质量为 (2-41) 所以,必须对系统主振型加以修正: (2-42) 为系统的 i 阶振型; 为系统的 i正则阶振型 为正则化因子 将(2-42)代入(2-41),得 为 i阶模态质量

将正则化因子排成一个对角矩阵 正则模态矩阵为 用正则模态矩阵进行坐标变换,有 (2-44) 理解:正则模态质量矩阵为单位矩阵;正则模态刚度矩阵为对角阵 正则模态矩阵为 (2-45) 用正则模态矩阵进行坐标变换,有 (2-47)

6.振型截断法(Cut Off) 在 n 个主振型中,取 个主振型,且 进行坐标变换,有 适用于:(1)对于自由度很大的系统,可以进行自由度缩减,求解大模型的少数阶(前几阶)模态。(2)对于外力随时间变化较慢,系统初始条件中包含高阶主振型分量较少的情况。 在 n 个主振型中,取 个主振型,且 进行坐标变换,有 n×n1矩阵,无逆阵正 n1个方程,即自由度缩减

讨论:振型截断法必然会带来计算精度的降低。但计算效率多大提高,在工程实际中得到广泛应用。 问题 由于 无逆阵,运用 不能直接求出模态坐标的初始条件 方法 利用 则 (2-51) 则可求出模态坐标的初始条件 讨论:振型截断法必然会带来计算精度的降低。但计算效率多大提高,在工程实际中得到广泛应用。

振型截断的正则化(P36)(本科生略) 振型截断正则模态矩阵为 坐标变换 模态方程 模态坐标的初始条件 (2-54)

2.4 确定系统固有频率与主振型的方法 1.矩阵迭代法 2.瑞雷(Rayleigh)法 3.邓克莱(Dunkerley)法 4.传递矩阵(Transfer Matrix)法

1.矩阵迭代法(P36) 基本方法:基于数值计算方法的迭代计算方法 特征方程 改写为 (2-56) 或 (2-57) 动力矩阵 依次从最低阶固有频率和主振型开始计算 动力矩阵 依次从最高阶固有频率和主振型开始计算 引入一个迭代初始列阵 ,进行迭代计算: (2-60) n为固有特性阶数 k 为迭代次数 得到下一步迭代初始列阵 是 中的最后一个元素(最好是绝对值最大的元素)

注意:到此,只求出第一阶主振型、第一阶固有频率! 注意:请比较 容易看出:每次迭代中计算 精度设置:若满足 (也可以对其他值进行精度设置) 迭代过程终止, 则 第一阶主振型 第一阶固有频率(Hz) 过程示范: 初选 注意:到此,只求出第一阶主振型、第一阶固有频率!

下一步目的:用矩阵迭代法求出二阶及所有固有频率和主振型 方法:用清除法——从动力矩阵D中清除与上一阶算出的主振型有关的部分 清除法 清除(矩阵)部分 上一阶算出的主振型固有频率和 上一阶用于迭代计算的动力矩阵。如果上一阶计算的是第一阶,即为原始动力矩阵 将 ,应用前面的迭代式,即可求解下一阶固有特性 说明:固有特性就是指固有频率和主振型

问题:有刚体运动的机械系统,刚度矩阵K是半正定的,无法求逆,也就无法直接形成动力矩阵 D,不能直接使用上述算法 提问:请列举有刚体运动的机械系统? 例如:空中的飞行器;齿轮减速器中的齿轮——轴扭转(不计摩擦力)… … 方法: 改写为 α是任意正数 (2-64) 是正定矩阵 令 (2-65) 原问题改变为 (2-66) 利用前面的计算方法,得到固有频率与主振型

讨论(P37) 课后练习(P37) (1)采用(2-64)式后,系统的主振型(特征失量)不变,只是 原系统的固有频率(特征值)变了, 变为 (2)α一般取比系统估计的最低固有频率的平方 略小一些为宜。 对经验不足者,这一点难以把握。可以随意取一个正数,试算之后调整。 课后练习(P37) 课后,请对图2-8所示的3自由度水平振动系统、图2-9所示的13自由度扭转振动系统,运用MATLAB或自己熟悉的计算机语言,求出所有各阶固有频率与主振型。要求:编写程序、打印计算结果,最好是图形显示结果。

下一小结之引言:人们早就认识到多自由度系统有多个固有频率与振型。但是,一方面由于微分方程组精确求解困难,另一方面,工程实际中最关心的是低阶固有特性,尤其是第一阶固有频率。在电子计算机问世之前,瑞雷法、邓克莱法等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2.瑞雷(Rayleigh)法(P42) 采用系统的机械能守恒原理求系统的固有频率。 基本思想:先根据经验和理论分析,假定一个振型,然后用能量法求出与这个假定振型相应的系统固有频率。 局限性:只能求一阶固有频率(基频)

『例』(P42):右图所示的三自由度横向振动系统,在一根无质量弹性梁上,固定三个集中质量,用瑞雷法求其基率。 解:(1)假定一阶振型 根据经验和理论分析,这个系统的一阶振型十分接近它的静绕度曲线。 因此,其振型可用各点静绕度 (由材料力学)来表示。 (2)梁振动至极限位置的变形能 (3)梁恢复到平衡位置的动能 由于 则 (4)机械能守恒 对于保守系统(系统作自由振动,且忽略系统的阻尼时) (5)推广到 n 个自由度

3.邓克莱(Dunkerley)法(P43) 19世纪邓克莱在通过试验方法确定多圆盘轴的横向振动固有频率时,发现了这样一个关系: 系统的基频 当轴上只有圆盘1,而其余圆盘都不存在时,单圆盘轴系统的固有频率 依此类推 的计算是一个单自由度问题。 可以利用材料力学公式(可查表),先计算相应点的挠度, 然后计算相应点的刚度 ,再计算

4.传递矩阵(Transfer Matrix)法 链状系统:由许多单元一环连一环结合起来的结构 例如:汽轮发电机转子、内燃机曲轴、齿轮传动系统等,经等效转换后,可转化成一个多盘转子式的链状系统 ——扭转振动型(本节介绍) 连续梁可离散成若干个集中质量,各集中质量之间以无质量的弹性梁相联接的链状系统 ——横向振动(弯曲)型(第八章第三节介绍) 传递矩阵法的优点: (1)所使用的矩阵阶次不随系统的自由度多少而变 对扭转系统,其矩阵始终为2阶(转角和扭矩) 对横向振动系统,其矩阵始终为4阶(2个位移和2个力) (2)很容易采用计算机计算,用同一程序可计算出系统的各阶固有频率与主振型

扭转振动的传递矩阵法 第i个圆盘的振动方程 牛顿定律 简谐扭转振动 则 图示一个多盘扭振系统。根据结构,划分成 n 个单元,每个单元由一个无质量的弹性轴段与一个无弹性的质量圆盘所组成。 第 i个单元:第 i 个圆盘与第 i 个轴段 上标L——表示圆盘或轴段的左面或左端 上标R——表示圆盘或轴段的右面或右端 转矩T与角位移θ 的方向——采用右手螺旋法则,且规定以右向为正 第i个圆盘的振动方程 牛顿定律 简谐扭转振动 则 (2-75) 圆盘无扭转变形 点矩阵(Point Matrix):体现了轴上第 i 个点从左到右状态的传递关系

第 i个轴段振动方程 第 i段轴的扭转刚度 轴段只具有弹性而无质量 轴段的弹性变形 第 i段轴的极惯性矩 第 i段轴的长度 G为轴材料的剪切弹性模量 则 则 (2-79) 场矩阵(Field Matrix):反映了第段轴由左到右端状态的传递关系

圆盘和轴段的微分方程联立 称为传递矩阵 (2-81) 可求出 n 单元个传递矩阵: 点矩阵 场矩阵 第 i 个单元的传递矩阵 (2-81) 可求出 n 单元个传递矩阵: 整个系统的左端状态矢量(边界条件)与右端状态矢量(边界条件)的关系: (2-82) 称为传递矩阵

讨论 (1)每个单元的传递矩阵都是2×2阶方阵,因此,系统的传递矩阵 也必然是2×2阶方阵,在整个计算中不会出现高阶矩阵。 与 (2)传递矩阵中含有固有频率,如果将实际的边界条件 代入 式(2-82) ,便可解出系统的固有频率与主振型。 (3)实际运用中的几个问题 单元划分、单元传递矩阵计算、边界条件。运用传递矩阵法时,不一定要构成从左到右递推的轴+圆盘系统,且单元可以是单个轴、单个圆盘。 从左到右递推 单元1的传递矩阵等于点矩阵 单元4的传递矩阵等于场矩阵 边界条件:固定端 ;自由端 初学者很容易搞错!见(2-73)式 但是

从右到左递推 3个单元传递矩阵中均含有点矩阵、场矩阵 按(2-81)式计算

求解多个固有频率:需要在一个范围内搜索,满足边界条件的精度要求。编写程序时,要合理取频率搜索步长值(参见例题2-5) 固有频率与振型显示:在频率搜索,满足边界条件的精度要求的n个频率即为固有频率,对应各质量的角度列阵即为对应振型。编写程序时请注意。 作 业—— 2-1 ;2-2 ;2-6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