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复习《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二)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南京三中 孙微.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课标版 历史 第2讲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Advertisements

人民通史版 第一部分 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罗马 专题总结.
二轮 通史十复习 一轮专题复习 三轮热点复习 选修高考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华的政治文明 专题二 古代中华的经济文明 古代史 (单元)
第1讲 第2讲 单元整合. 第1讲 第2讲 单元整合 第1讲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大一统与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课程标准 考试大纲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 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第1讲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大一统与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课程标准 考试大纲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
封建政治制度的演变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封建政治制度的演变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专题(一) 睢宁县第二中学 王俐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模块一 古代的中国:文明古国制度创新,农耕文明大放异彩
2015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有效性思考 高淳区教师发展中心 史联盟
第4课 千古一帝:秦始皇 课标要求 1\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的史实 2\建立中央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 3\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英雄?!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简介:中国历史分期 中国现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古代史 社会主义社会(1956—今) 新民主主义社会( )
第3课  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斗争 课标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课标要求: 列举古代中国中央集权与皇权不断加强的史实,认识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状态 人民版(必修一).
第3课 从汉到元 政治制度的演变 马鞍山市红星中学 吴光辉.
明朝的建立和专制制度的加强.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水国寒消春日长, 燕莺催促花枝忙。 风吹金榜落凡世, 三十三人名字香。 唐朝《及第谣》.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会计学专业基础课堂之 基础会计(初级会计) 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君主专制政体 的演进与强化.
二、东亚货币合作的发展进程 马尼拉亚太地区高级财政金融会议上,提出了一个加强地 区金融合作新机制的设想,又称“马尼拉框架协议”
第一专题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全息数据库 综合能力提升 高频考点突破 1~6 7~12 13~14 备课资料集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四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激情投入 理性操作 开创历史课改新局面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周百鸣 2006年7月
故宫的设计与建筑,营造的是封建王朝的大一统气势与中央专制集权的威仪,集中地反映了中国古代森严的封建等级礼制,体现着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在故宫的总体布局上,全部宫殿以南北中轴线作严格对称的平面布置,规模宏大的建筑群构成一种庄严肃穆的气势,以突出皇宫的崇高地位。太和殿居于前朝三大殿之中轴线上的中心点,是紫禁城重心所系,以此为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包括皇帝登基、册封皇后、宣布科考等。只有经过重重宫门,才能瞻仰到建于三层台基之上雄伟的太和殿,由此营造出一切以皇帝为中心的环境。故宫建筑还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内廷乾
国有资产有偿 使用收入管理 湖南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 庞力.
课堂练习.
阶段评估检测(一) 阶段评估检测(二) 阶段评估检测(三) 阶段评估检测(四) 阶段评估检测(五) 阶段评估检测(六)
秦始皇的集权管理思想 小组作业.
●温故知新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体现有哪些?其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第一单元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课程标准: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其发展过程中会产生哪两对矛盾?
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二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第6单元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明清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第三、四课) 中央官制的变化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两个矛盾 皇权与相权的斗争 地方管理制度的变化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第三篇 组织工作.
君主专制政体 的演进与强化.
高考复习建议 历史必修一.
二轮 通史复习 一轮专题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华的政治制度 专题二 古代中华的经济文明 古代史 (单元) 专题三 古代中华的思想文化
2.秦朝是如何拓展疆土的?(西南、北方、南方)
复习提问 秦朝开创了怎样的政治制度? 这种政治制度对后世的影响如何?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知识回顾.
第2课时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及明 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其发展过程中会产生哪两对矛盾?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第三课.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课标要求: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本课内容:
导航页 一、中国历史地理 主要内容 四、中国的近代化 3 二、中国人才选拔制度 三、中国政治制度的沿革.
朝 代 歌 夏商与西周,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 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传,宋辽夏金元, 明清王朝完。
清朝的建立和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 常州市安家中学 郑军锋.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四课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专题(一) 睢宁县第二中学 王俐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课标要求】  (1)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 (2)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考点三:政治制度的成熟 考纲: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标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 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解读课标: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导入新课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建立后,摆在统治者面前的首要问题是如何维护统一、治理疆域辽阔的国家。当年的秦始皇是如何处理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到秦朝,了解一下当时秦始皇采取的政策措施。 单击页面即可演示.
历 史 全球史观 空 间 时间 世 界 中国: 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珠江流域等 欧洲:两牙;荷兰;英国;法国; 俄国; 德意志;意大利
2 明朝废除宰相之后,明太祖深感“人主以一人御天下,不可无辅臣”,为此他采取了什么措施?后来形成了什么制度? 同宰相制度相比有何本质的不同?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目标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Harvard ManageMentor®
Harvard ManageMentor®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比例 比例的意义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西藏 Tibet.
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生活中的大数 拓展 问题 探究 练习.
第10课 “秦王扫六合”.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高三专题复习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第二章 宪法与政治制度 陈 云.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二轮复习《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二)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南京三中 孙微

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近代历史学家夏曾佑

含义 演变过程 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制 形成原因 演变趋势 历史作用

【基本概念】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专制主义: 【基本概念】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专制主义: 指中央的决策方式,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权力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中央集权: 针对地方分权而言,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上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受制于中央政府。

形成原因 (1)经济基础: (2)政治前提: 封建小农经济的分散性,需要强有力地中央集权来加以保护。 (3)理论基础: 秦灭六国,建立统一的王朝。 战国时期法家代表韩非子提出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 朝代 秦 汉 隋唐 元 明 清 备注 皇权与相权矛盾 废除 三公九卿制 军机处 宰相制度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制 废除 宰相制度 设内阁 军机处 三省六部制 中央集权 中央与地方矛盾 汉初 郡国并行制 行省制 郡县制

“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取决于上”。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秦始皇本纪》 首创皇帝制度: 以上材料反映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有何特征? 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执掌奏章下达诏令

唐太宗认为:“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政体》 依据材料指出唐太宗对丞相的作用有什么看法? 宰相筹划大事, 弥补君主决策的不足

分析唐朝三省六部制的设置有什么重大意义? 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是古代政治制度重大创造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 擅专威福。” ──《中国古代史资料选辑》 材料反映出明太祖对丞相作用的什么看法? 明朝强化君主专制的表现有哪些? 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 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帮助处理政务 明成祖时正式确立内阁制度

(明朝)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威福),下侵六曹(六部)之职掌,终以取祸。臣备员六年,百凡(全部)皆奉圣断,分毫不敢欺负。部务尽听主旨,分毫不敢与闻。 ——《明神宗实录》 材料反映了内阁具有怎样的地位和作用? 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不是决策机构; 不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 ……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檐曝杂记》 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者,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军机大臣)亦只供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材料反映出军机大臣职责是什么? 跪受笔录,上传下达,全国军政大权集中到皇帝一人

【及时反馈】 1 、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 B

【及时反馈】 2、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 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 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 D.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 D

【及时反馈】 3、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材料中未能体现出 A.在军机处办理要务易于保密 B.军机处官员便于皇帝宣召 C.军机处官员按才德标准遴选 D.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性质 C

郡县制 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推行郡县制。全国分为36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一郡之内又分为若干县。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郡守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人教版必修一教材 郡县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作用:实现了对地方直接有效的控制 标志: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秦统一后,确立了至高无上的皇权,建立了完备的中央和地方的行政体制。这套金字塔般统治机构的建立,标志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新朝代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有些地区秦朝所设郡县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这样的安排纯系一时权宜之计,从未预计长久保持。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中“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指什么制度? 该制度产生了怎样的后果? 郡国并行制 王国势力强大,威胁中央,酿成七国之乱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行中书省是由中央宰相府分出一个机关驻扎在外面,这因蒙古人征服中国,不敢把政权分散,要完全把它集中在中央。……行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书省。 行省制 行中书省是由中央宰相府分出一个机关驻扎在外面,这因蒙古人征服中国,不敢把政权分散,要完全把它集中在中央。……行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书省。 ——钱穆《中国历史政治得失》 元朝行省制有什么作用和影响? 作用: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影响: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及时反馈】 4、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D

B 选官制度的演变 朝代 选官制度 选官方式 选官依据 汉朝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察举制 孝、廉 九品中正制 门 第 科举制 科举考试 才 能 由下而上推荐人才 九品中正制 由下而上推荐人才 门 第 科举制 科举考试 才 能 科举制进步性? “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衙门任职……人们全然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伏尔泰在这里主要赞扬科举制度( )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提高了官员素质 C.提高了行政效率 D.打破特权垄断 B

C 【及时反馈】 A.征辟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5、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浓郁悲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 A.征辟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C

C 【及时反馈】 6、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的某制度是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之地域于一个中国之统治”这个制度是: A. 郡县制 B. 察举制 C. 科举制 D. 行省制 C

中央逐渐把选拔官员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中央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秦 汉 隋唐 明 清 备注 废除宰相制度 设内阁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选官制度 进程 建立 顶峰 封建君主专制统治逐步加强 魏晋 南北朝 朝代 元 皇权与相权矛盾 君主专制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制 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 三省六部制 军机处 中央与地方矛盾 中央集权 汉初 郡国并行制 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 行省制 郡县制 中央逐渐把选拔官员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中央 发展

中国在秦汉以后的两千余年间,逐渐形成了多民族、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国家。……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唯有中华文明一脉相承,也反证了我们的先人在两千余年前选择的中央集权国家的政治道路是正确的、必要的。 ……中国历史上的中央集权制度,不是腐朽的东西,而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标志。 ——北京大学张传玺教授

历史作用: 积极方面 实现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辖,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统一,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

“中国政府只有在施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政府与其说是管理民政,毋宁说是管理家政。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 ——孟德斯鸠(1689-1775)《论法的精神》

历史作用: 积极方面 实现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辖,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统一,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 (2)消极方面: 皇帝决策具有 、 ,易出现 ;官吏 ,助长 之风,导致 。 妨碍 ,使中国逐渐落后于 。 独断性 随意性 失误 官僚主义 唯上是从 因循守旧 社会进步 西方

【巩固与测评】 1、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与印度文明的不统一和间断相比,中国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中华文明的这个特点从根本上说应是得益于中国古代政治实体的统一性和连续性。下列制度中最有利于维护古代中国政治实体统一与连续的是 A.君主专制 B.中央集权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 B

【巩固与测评】 2、“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表明“新皇帝”的重大举措是 A.建立皇帝制度 B.废分封,立郡县 C.设立三公九卿 D.统一货币、度量衡 B

【巩固与测评】 3、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务,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 A.与中央权力之争难以调和 B.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 C.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 D.权力不再受到中央节制 B

【巩固与测评】 4、元朝赵天麟说:“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材料表明元代设置行省制是为了 A.拓宽选官渠道,扩大统治区域 B.管辖边疆地区,提高行政效率 C.分割官员权力,牵制地方重臣 D.削弱地方割据,减少财政开支 C

D 【巩固与测评】 5、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 A.宗法制的终结 B.察举制的完善 5、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   A.宗法制的终结    B.察举制的完善 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科举制的推行 D

【巩固与测评】 6、范仲淹在《答手诏条陈十事》中说:“国家乃专以辞赋取进士,以墨义取诸科,士皆舍大方而趋小道,虽济济盈庭,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将何以救?”从材料来看,范仲淹对当时科举制的看法不包括 A.几乎失去了选拔人才的作用 B.应在考试内容上进行改革 C.其公平性已经受到普遍质疑 D.导致天下危困“乏人”局面 C

7、(2009南京二调)阅渎以下材料: 材料一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一一《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一一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然一一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材料三 若元(元朝),则起逆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盖汉东西九千三百二里,南北一万三千三百六十八里,唐东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一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 一一《元史•地理志》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制度在当时的主要作用。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初又分封王侯的原因及影响,并就此作简要评价。 (3)根据材料三概括元朝疆域状况的特点。为此,统治者实行了怎样的地方管理制度?有什么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特征。

(1)制度:郡县制。 作用:加强中央集权,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巩固统一。 (2)原因:惩戒亡秦孤立之败(或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 影响:地方割据、叛乱,影响中央集权。 评价:汉初错误地吸取了秦灭亡的教训;分封王侯是历史的倒退。 (3)状况:疆域辽阔。制度:行省制度;宣慰司。 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4)特征:不断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强化中央集权。(或中央对地方控制不断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