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吸收 传质:在多组分均相体系中,若某组分的浓度分布不均匀,就会发生该组分由浓度高的区域向浓度低的区域转移,即发生物质传递现象。这种现象称为质量传递过程,简称传质过程。(180页)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一、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及其解法 二、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简单应用 三、 小结及作业 §6.2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Advertisements

第五节 函数的微分 一、微分的定义 二、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 法则 四、微分形式不变性 五、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六、小结.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 二、 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一、 微分的定义 2.3 微 分.
全微分 教学目的:全微分的有关概念和意义 教学重点:全微分的计算和应用 教学难点:全微分应用于近似计算.
第三节 微分 3.1 、微分的概念 3.2 、微分的计算 3.3 、微分的应用. 一、问题的提出 实例 : 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信号与系统 第三章 傅里叶变换 东北大学 2017/2/27.
§3.4 空间直线的方程.
《解析几何》 -Chapter 3 §7 空间两直线的相关位置.
第八章 向量代数 空间解析几何 第五节 空间直线及其方程 一、空间直线的点向式方程 和参数方程 二、空间直线的一般方程 三、空间两直线的夹角.
3.4 空间直线的方程.
碰撞 两物体互相接触时间极短而互作用力较大
第五章 二次型. 第五章 二次型 知识点1---二次型及其矩阵表示 二次型的基本概念 1. 线性变换与合同矩阵 2.
《高等数学》(理学) 常数项级数的概念 袁安锋
第七章 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1) 气体吸收 气体吸附 气体催化净化.
第四章 函数的积分学 第六节 微积分的基本公式 一、变上限定积分 二、微积分的基本公式.
§5.3 定积分的换元法 和分部积分法 一、 定积分的换元法 二、 定积分的分部积分法 三、 小结、作业.
第四章 一元函数的积分 §4.1 不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4.2 换元积分法 §4.3 分部积分法 §4.4 有理函数的积分
第5章 定积分及其应用 基本要求 5.1 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5.2 微积分基本公式 5.3 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第三节 吸收过程的传质速率 一、 分子扩散与费克定律 二、 等摩尔逆向扩散 三、 组分A通过静止组分B的扩散 四、 分子扩散系数
第八章 传质过程导论 分离过程 组分B 组分A 加入分离介质─能量或功 混合物 A+B.
第七章 传质与分离过程概论 学习目的 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应掌握传质与分离过程的基 本概念和传质过程的基本计算方法,为以后各章
不确定度的传递与合成 间接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评估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1.5 场函数的高阶微分运算 1、场函数的三种基本微分运算 标量场的梯度f ,矢量场的散度F 和F 旋度简称 “三度” 运算。
第三章 导数与微分 习 题 课 主要内容 典型例题.
2-7、函数的微分 教学要求 教学要点.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知识点编号:ZYKC 理论塔板数与计算方法.
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 (苏科版) 10.4 探索三角形 相似的条件(2).
1.2 传质分离过程的分类和特征 几种物质混合在一起的过程是自发的,混乱 度或熵增加的过程。
第三章 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2 边缘分布 边缘分布函数 边缘分布律 边缘概率密度.
§3.8 克拉佩龙(Clapeyron)方程 1. 克拉佩龙方程
§3.7 热力学基本方程及麦克斯韦关系式 热力学状态函数 H, A, G 组合辅助函数 U, H → 能量计算
全国高校数学微课程教学设计竞赛 知识点名称: 导数的定义.
计算机数学基础 主讲老师: 邓辉文.
§7.4 波的产生 1.机械波(Mechanical wave): 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过程叫机械波。1 2 举例:水波;声波.
第8章 静电场 图为1930年E.O.劳伦斯制成的世界上第一台回旋加速器.
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 之间的位置关系.
若2002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为 亿元,如果 ,那么经过多少年国民生产总值 每年平均增长 是2002年时的2倍? 解:设经过 年国民生产总值为2002年时的2倍, 根据题意有 , 即.
第五章 相平衡 (第二部分).
过程自发变化的判据 能否用下列判据来判断? DU≤0 或 DH≤0 DS≥0.
第二十二章 曲面积分 §1 第一型曲面积分 §2 第二型曲面积分 §3 高斯公式与斯托克斯公式.
实数与向量的积.
2.3.4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3.8.1 代数法计算终点误差 终点误差公式和终点误差图及其应用 3.8 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
第四章 多组分系统热力学 物理化学 Thermodynamics of Multicomponent Systems 2019/4/22
成绩是怎么算出来的? 16级第一学期半期考试成绩 班级 姓名 语文 数学 英语 政治 历史 地理 物理 化学 生物 总分 1 张三1 115
激光器的速率方程.
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周期函数定义: 一般地,对于函数 (x),如果存在一个非零常数T,使得当x取定义域内的每一个值时,都有
第四章 缺 氧 概念:组织得不到氧气,或不能充分 利用氧气时,组织的代谢、功 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发生 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为 缺氧。
§8.3 不变因子 一、行列式因子 二、不变因子.
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嘉兴市秀洲现代实验学校 沈丹英.
相关与回归 非确定关系 在宏观上存在关系,但并未精确到可以用函数关系来表达。青少年身高与年龄,体重与体表面积 非确定关系:
第五节 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两种物质的性质 浓度 pH值 共轭酸碱对间的质子传递平衡 可用通式表示如下: HB+H2O ⇌ H3O++B-
一 测定气体分子速率分布的实验 实验装置 金属蒸汽 显示屏 狭缝 接抽气泵.
第一节 不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一、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 二、不定积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积分表 四、不定积分的性质 五、小结 思考题.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
空间平面与平面的 位置关系.
分数再认识三 真假带分数的练习课.
第15讲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主要内容: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 --理想气体等容过程、定容摩尔热容 --理想气体等压过程 、定压摩尔热容.
第一篇 化学反应原理 第一章 气 体 §1.2 气体混合物 *§1.3 气体分子动理论(无内容) §1.4 真实气体
第三节 函数的微分 3.1 微分的概念 3.2 微分的计算 3.3 微分的应用.
第四节 向量的乘积 一、两向量的数量积 二、两向量的向量积.
3.2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2.高斯定理(Gauss theorem) 一.电通量(electric flux) 1.定义:通过电场中某一个面的电力线条数。
5.1 相交线 (5.1.2 垂线).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7章 吸收 传质:在多组分均相体系中,若某组分的浓度分布不均匀,就会发生该组分由浓度高的区域向浓度低的区域转移,即发生物质传递现象。这种现象称为质量传递过程,简称传质过程。(180页)

传质分离过程(相际传质):对于均相物系(单一相),由于内部不存在相界面,各点处的物理性质又完全相同,这时可利用物系中不同组分的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差异,通过引入第二相、外加能量造成两相或引入第二相与外加能量并举的手段,使其中某一组分或某些组分从一相转移到另一相,即进行相际传质,以达到分离的目的,这一过程称为传质分离过程。

常见的传质操作:吸收、萃取、吸附、离子交换、膜分离等。 传质推动力:浓度差、温度差、压力差、电场或磁场的场强差。 以浓度差为推动力的传质过程:扩散过程 传质速率:在任一固定的空间位置上,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传递方向的单位面积传递的物质量,记作N。

第八章 吸收 第一节 吸收的基本概念 吸收的定义与应用 依据混合气体各组分在同一种液体溶剂中的物理溶解度(或化学反应活性)的不同,而将气体混合物分离的操作过程(267页)。 吸收剂、溶质、惰性气体、吸收液、尾气(净化气) 用途:净化原料气、精制气体产品、分离获得混合气体中的有用组分等。

吸收的类型(268页) 按溶质和吸收剂之间发生的作用 按混合气体中被吸收组分的数目 按在吸收过程中温度是否变化

第二节 物理吸收 物理吸收的热力学基础 主要问题:传递过程的方向、极限、推动力。 气-液平衡和亨利定律 气-液平衡 动态平衡状态 平衡分压 平衡浓度 相平衡关系

吸收物系:气相 + 液相 气体溶质向液相转移的过程:扩散过程 质点转移过程(传质过程)使气液两相溶质浓度发生改变,因此通过浓度的变化来衡量传质过程进行的程度和传质速率的大小(浓度变化的快慢)。

气体吸收实质上是气体在溶剂中的溶解。当液相达到饱和时的浓度即为溶解度,这种状态称为平衡状态,此时,气液两相中的溶质都保持一定的浓度不变,分别称为气相平衡浓度和液相平衡浓度。

气液相平衡浓度是相互制约的。达到平衡状态后,当有一方浓度发生变化时都会打破这个平衡,使两者浓度发生变化,直至达到新的平衡。

当体系温度一定时,以气相中任一个浓度值开始吸收时,液相中都会有一个浓度和它对应,作为平衡浓度。当液相中当前实际浓度低于此值时,表明它可以继续吸收,使浓度增加,直至达到这个平衡浓度为止。

反这亦然。对于液相中任一个浓度,也同样有一个气相浓度和它对应作为平衡浓度。当气相中当前实际浓度低于这个浓度时,表明液相可以解吸,气相浓度升高,直至升到平衡浓度。

亨利定律(269页) 适用于稀溶液,温度一定,总压不大的条件下 亨利定律的其它表示形式

各常数之间的换算

摩尔分数与摩尔比之间的换算

相平衡关系在吸收过程中的应用 判断传质过程的方向 计算相际传质过程的推动力 确定传质过程的极限

在常压101. 3kPa、温度为25℃时,CO2在水中溶解的亨利系数为1. 66×105kPa,现将含CO2摩尔分数为0 在常压101.3kPa、温度为25℃时,CO2在水中溶解的亨利系数为1.66×105kPa,现将含CO2摩尔分数为0.05的空气与CO2浓度为1.0×10-3kmol/m2的水溶液接触,试:(1)判断传质方向;(2)以分压差和浓度差表示传质推动力;(3)计算逆流接触时空气中CO2的最低含量。

物理吸收的动力学基础 吸收过程机理 双膜理论 在同一相内存在着浓度分布差异 稳态连续传质:界面、 虚拟膜、扩散过程, 包含全部传质阻力 稳态连续传质:界面、 虚拟膜、扩散过程, 包含全部传质阻力 界面处瞬间相平衡 , 无阻力 主体区域无阻力,充分湍动,无浓度梯度。

由此可得

总传质速率方程 根据分传质速率方程 根据亨利定律

根据双膜理论假设 , 在相界面上,气、液两相呈平衡关系。即:

由于是稳定传质, 因此 (NA)G=(NA)L=NA 根据等比定律

设定 因此有 此方程称为总传质速率方程,其中KG称为气相总传质系数,以气相分压差为推动力。 1/KG为总传质阻力,为气膜阻力与液膜阻力之和。

同理,若以液相浓度差为推动力,则有 此方程也称为总传质速率方程,其中KL称为液相总传质系数,以液相浓度差为推动力。 1/KL为总传质阻力 并可知 KG=HKL

总传质方程其它表示形式

传质阻力分析 气膜控制:对于易溶气体,H值很大,气膜阻力远大于液膜阻力。 这种控制称为气膜控制。传质阻力主要集中在气膜。

对于难溶气体,H值很小,液膜阻力相对很大,远远大于气膜阻力。 这种控制称为液膜控制,传质总阻力主要集中于液膜。

例题 在总压101. 3kPa、20℃条件下,某水溶液中SO2的摩尔分数为0. 65×10-3,与SO2的摩尔分数为0 例题 在总压101.3kPa、20℃条件下,某水溶液中SO2的摩尔分数为0.65×10-3,与SO2的摩尔分数为0.03的空气接触,已知kG=1×10-6kmol/(m2·s·kPa),kL=8×10-6m/s,SO2的亨利系数E=3.55×103kPa,计算: (1)以分压差和浓度差表示的总传质推动力、总传质系数和传质速率; (2)以分压差为推动力的总传质阻力和气、液两相传质阻力的相对大小; (3)以摩尔分数表示的总传质推动力和总传质系数。

第四节 吸收设备的主要工艺计算 吸收设备工艺简述 低浓度气体吸收:混合气体中溶质浓度5~10%的吸收。 从经济性考虑,吸收最适合于低浓度气体的分离和净化。 吸收操作常用设备:吸收塔 吸收塔种类:板式塔和填料塔 流动方式:并流和逆流

逆流操作的优点 当两相进、出口浓度相同时,逆流时的平均推动力大于并流,而且利用气、液两相的密度差,有利于两相的分离。 板式塔和填料塔:板式塔以两块塔板之间的气、液相为对象,进行进出塔板的气、液相物料衡算,并且认为两块塔板之间的气、液相传质推动力和传质系数是相同的;填料塔的传质推动力和传质系数沿塔高是变化的,每一个截面上的传质速率都不同。

填料塔计算主要解决问题 塔内任一截面上气液相组成之间的关系 吸收剂用量(最小吸收剂用量) 填料塔高度

填料塔吸收过程的物料衡算与操作线方程 全塔物料衡算 假定惰性气体和吸收剂在吸收过程中保持不变 混合气体中溶质气体减少的量等于吸收剂中增加的量。

全塔溶质A的物料衡算式: 溶质吸收率(回收率) 由此计算出塔气体组成

操作线方程式与操作线 截面与塔顶的物料衡算

截面与塔底的溶质物料衡算

均称为操作线方程,其中qnL/qnG称为液气比。两个操作线方程是等价的。操作线的两个端点为A(X2,Y2)和B(X1,Y1),分别代表塔项和塔底的气液组成。 由此可见,操作线取决于塔顶和塔底的气液组成以及液气比。 操作线上的任一点为操作点。

吸收剂用量的计算 最大 吸收剂用量 最小吸收剂用量 当操作线平行于竖轴时,X1=X2,即吸收剂从入塔到出塔浓度不变,而只有吸收剂达到无限大用量时,才能实现这种情况。 最小吸收剂用量 当操作线与平衡线相交于点C时,吸收塔出口浓度等于平衡浓度,达到最大,此时吸收剂用量最小。但从传质距离方面考虑,由于传质速率变得很小,使所需要的塔高变得无限高。

吸收塔用量的计算 根据全塔物料衡算

最小吸收剂用量计算 最小吸收剂用量时, 塔底截面气液两相达到平衡。即

吸收剂实际用量一般取最小用量的1.1~2.0倍,即 qnL=(1.1~2.0)qnLmin 或 qnL/qnG=(1.1~2.0)(qnL/qnG)min

dqn-经过dh微元填料层传递的溶质A的量, kmol/s。代表在dh微元填料内要达到的传质量。 填料层高度的基本计算 填料层高度的计算式 基本计算式 以填料塔中dh微元填料层作为研究对象。 dqn-经过dh微元填料层传递的溶质A的量, kmol/s。代表在dh微元填料内要达到的传质量。

dn微元填料层内的传质速率方程为 传质面积的计算 引入一个参数: a-称为填料层的有效传质比表面积,表示单位体积填料层所能提供的有效传质面积,m2/m3。

在dh微元层内的有效传质面积 在dh微元填料层内

由此得dh的微分方程 体积传质系数的物理意义 (KYa)称为气相总体积传质系数,kmol/(m3·s); (KXa)称为液相总体积传质系数,kmol/(m3·s) ; 体积传质系数的物理意义 单位传质推动力下,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填料层内传递的溶质量。

对上述方程式积分,可得吸收塔高度的积分式

传质单元数和传质单元高度 吸收塔高度的计算式可写成 h=气相传质单元高度×气相传质单元数 =HOG×NOG 其中

也可用液相传质单元高度和液相传质单元数表示 h =HOL×NOL

传质单元 指通过一定高度的填料层传质,使一相组成的变化恰好等于该段填料中的平均推动力,这样一段填料层的传质称为一个传质单元。 传质单元数 传质过程中所需的传质单元的数目。取决于传质前后气、液相的组成和相平衡关系,与设备的情况无关,其值的大小反映了吸收过程的难易程度。 传质单元高度 完成一个传质单元分离任务所需要的填料层高度,主要取决于设备情况、物理特性及操作条件等,其值大小反映了填料层传质动力学性能的优劣。

传质单元数的计算 对数平均推动力法 操作线方程

再根据传质单元数 定义式

ΔYm为气相对数平均推动力

吸收因数法 根据操作线方程与平衡线方程 由此得

再根据气相传质单元数表达式可得:

设定

当S=1时,有 当S≠1时,有

吸收过程的计算类型 设计型计算 操作型计算 给定分离任务和要求,计算完成任务所需的吸收塔高度 给定吸收塔的条件,计算最终的吸收效果,如出塔浓度、吸收剂用量等。

计算依据 物料衡算关系 相平衡关系 填料层高度计算式

qnL/qnG=(1.1~2.0)(qnL/qnG)min 最小吸收剂用量计算 吸收剂实际用量一般取最小用量的1.1~2.0倍,即 qnL=(1.1~2.0)qnLmin 或 qnL/qnG=(1.1~2.0)(qnL/qnG)min

吸收的目的是什么? 吸收操作的对象是什么? 吸收的实质是什么? 吸收的推动力是什么? 总传质速率方程

200页

当吸收推动力较小时,需要填料塔高度就会增加。当推动力趋向于0时,需要塔高趋向于无穷大。 因为推动力小,就意味着吸收慢,单位高度内吸收的量很小,欲完成吸收量,只能增加高度,所以当单位高度内吸收的量很小时,就使得吸收塔的高度要无限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