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振动基本理论.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探究问题 1 、观察任意一 质点,在做什么运动? 动画课堂 各个质点在各自的平衡 位置附近做机械振动,没 有随波迁移。 结论 1 :
Advertisements

一、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及其解法 二、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简单应用 三、 小结及作业 §6.2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第五节 全微分方程 一、全微分方程及其求法 二、积分因子法 三、一阶微分方程小结. 例如 所以是全微分方程. 定义 : 则 若有全微分形式 一、全微分方程及其求法.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2.6 隐函数微分法 第二章 第二章 二、高阶导数 一、隐式定义的函数 三、可微函数的有理幂. 一、隐函数的导数 若由方程 可确定 y 是 x 的函数, 由 表示的函数, 称为显函数. 例如, 可确定显函数 可确定 y 是 x 的函数, 但此隐函数不能显化. 函数为隐函数. 则称此 隐函数求导方法.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第二节 换元积分法 一、第一类换元积分 法(凑微分法) 二、第二类换元积分法. 问题 解决方法 利用复合函数,设置中间变量. 过程令 一、第一类换元积分法(凑微分法)
§3.4 空间直线的方程.
《解析几何》 -Chapter 3 §7 空间两直线的相关位置.
第八章 向量代数 空间解析几何 第五节 空间直线及其方程 一、空间直线的点向式方程 和参数方程 二、空间直线的一般方程 三、空间两直线的夹角.
3.4 空间直线的方程.
1.非线性振动和线性振动的根本区别 §4-2 一维非线性振动及其微分方程的近似解法 方程
工程振动与测试 第2章 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 Mechanical and Structural Vibration 主讲 贾启芬.
碰撞 两物体互相接触时间极短而互作用力较大
碰撞分类 一般情况碰撞 1 完全弹性碰撞 动量和机械能均守恒 2 非弹性碰撞 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恒.
第十六章 动量守恒定律 第4节 碰 撞.
动 力 学(绪论) 动力学 …… 动力学: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与作用力之间的关系。 结构动力学 振动力学 流体动力学 空气动力学
《解析几何》 乐山师范学院 0 引言 §1 二次曲线与直线的相关位置.
解析几何 4.1.2圆的一般方程 邵东一中高1数学组 林真武.
例7-1 荡木用两条等长的钢索平行吊起,钢索的摆动规律为j= j 0sin(pt/4)。试求当t=0和t=2s时,荡木中点M的速度和加速度。
第十四章 结构动力学 §14-1 概 述 §14-2 结构振动的自由度 §14-3 单自由度结构的自由振动
第七节 第七章 常系数 齐次线性微分方程 基本思路: 求解常系数线性齐次微分方程 转化 求特征方程(代数方程)之根.
§5.4 小振动 (problem of small oscillations)
例题 教学目的: 微积分基本公式 教学重点: 牛顿----莱布尼兹公式 教学难点: 变上限积分的性质与应用.
恰当方程(全微分方程) 一、概念 二、全微分方程的解法.
高等数学电子教案 第五章 定积分 第三节 微积分基本定理.
第五节 微积分基本公式 、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置函数与速度 函数的联系 二、积分上限函数及其导数 三、牛顿—莱布尼茨公式.
一、原函数与不定积分 二、不定积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积分公式及积分法则 四、牛顿—莱布尼兹公式 五、小结
第二节 微积分基本公式 1、问题的提出 2、积分上限函数及其导数 3、牛顿—莱布尼茨公式 4、小结.
数 学 分 析 第九章 定积分 第二节 微积分学基本公式 主讲:师建国.
第5章 定积分及其应用 基本要求 5.1 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5.2 微积分基本公式 5.3 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第四节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线性微分方程 伯努利方程 小结、作业 1/17.
第三章 导数与微分 习 题 课 主要内容 典型例题.
初中数学 九年级(下册) 5.3 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二次函数表达式.
乒乓球回滚运动分析 交通902 靳思阳.
能量转换与功之间的关系是自然界中各种形式运动的普遍规律,在机械运动中则表现为动能定理。
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杏坛中学 高二数学备课组.
第8章 静电场 图为1930年E.O.劳伦斯制成的世界上第一台回旋加速器.
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 之间的位置关系.
看一看,想一想.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2 Separation of variables
必修1 第四章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瞬时性问题 必修1 第四章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瞬时性问题
晶体管及其小信号放大 -单管共射电路的频率特性.
Three stability circuits analysis with TINA-TI
第四章 一次函数 4. 一次函数的应用(第1课时).
晶体管及其小信号放大 -单管共射电路的频率特性.
复习: 若A(x1,y1,z1) , B(x2,y2,z2), 则 AB = OB - OA=(x2-x1 , y2-y1 , z2-z1)
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周期函数定义: 一般地,对于函数 (x),如果存在一个非零常数T,使得当x取定义域内的每一个值时,都有
第15章 量子力学(quantum mechanics) 初步
§6.7 子空间的直和 一、直和的定义 二、直和的判定 三、多个子空间的直和.
相关与回归 非确定关系 在宏观上存在关系,但并未精确到可以用函数关系来表达。青少年身高与年龄,体重与体表面积 非确定关系:
第五节 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两种物质的性质 浓度 pH值 共轭酸碱对间的质子传递平衡 可用通式表示如下: HB+H2O ⇌ H3O++B-
一 测定气体分子速率分布的实验 实验装置 金属蒸汽 显示屏 狭缝 接抽气泵.
第三章 函数的微分学 第二节 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一、导数的四则运算 二、偏导数的求法.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
电路原理教程 (远程教学课件)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第十八章 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
质点运动学两类基本问题 一 由质点的运动方程可以求得质点在任一时刻的位矢、速度和加速度;
一、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
第十章 机械的摩擦、效率与力分析 Mf = F21r =fvQr F21=fN21=fQ/sinθ=fvQ
第二节 函数的极限 一、函数极限的定义 二、函数极限的性质 三、小结 思考题.
第四节 第七章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一、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二、伯努利方程.
φ=c1cosωt+c2sinωt=Asin(ωt+θ).
第四节 向量的乘积 一、两向量的数量积 二、两向量的向量积.
2.2.1质点的动量及动量定理 2.2 动量 动量守恒定律 1. 冲量 力在时间上的积累,即冲量。 恒力的冲量 (t1 → t2): z
3.2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扬中市第二高级中学 田春林 2018年11月14日.
§2.高斯定理(Gauss theorem) 一.电通量(electric flux) 1.定义:通过电场中某一个面的电力线条数。
第三章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第六章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鄢小卿 物理学院5教315室 电话: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7 振动基本理论

例如:钟摆的往复摆动,汽车行驶时的颠簸,电动机、机床等工作时的振动,以及地震时引起的建筑物的振动等。 振动(Vibration ):系统在平衡位置附近作往复运动。 振动是日常生活和工程实际中常见的现象。 例如:钟摆的往复摆动,汽车行驶时的颠簸,电动机、机床等工作时的振动,以及地震时引起的建筑物的振动等。 振动的利弊: 利:振动给料机; 弊:磨损,减少寿命,影响强度 振动筛; 引起噪声,影响劳动条件 振动沉拔桩机等。 消耗能量,降低精度等。

物理学知识的深化和扩展-物理学中研究质点的振动;工程力学研究研究系统的振动,以及工程构件和工程结构的振动。 研究振动的目的: 消除或减小有害的振动,充分利用振动为人类服务。 物理学知识的深化和扩展-物理学中研究质点的振动;工程力学研究研究系统的振动,以及工程构件和工程结构的振动。 振动属于动力学第二类问题-已知主动力求运动。

振动的分类: 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 按系统的自由度分 多自由度系统的振动 弹性体的振动 线性振动 非线性振动 按系统特性或运动微分方程类型分

按振动产生的原因分: 无阻尼的自由振动 自由振动 有阻尼的自由振动(衰减振动) 无阻尼的强迫振动 强迫振动 有阻尼的强迫振动 自激振动

振动问题的研究方法-与分析其他动 力学问题相类似:  选择合适的广义坐标;  分析运动;  分析受力;  选择合适的动力学定理;  选择合适的广义坐标;  分析运动;  分析受力;  选择合适的动力学定理;  建立运动微分方程;  求解运动微分方程,利用初始条件确定 积分常数。

振动问题的研究方法-与分析其他动力学问题不同的是:一般情形下, 都选择平衡位置作为广义坐标的原点。 研究振动问题所用的动力学定理:  矢量动力学基础中的- 动量定理; 动量矩定理; 动能定理; 达朗贝尔原理。  分析动力学基础中的- 拉格朗日方程。

实际中的振动往往很复杂,为了便于研究,需简化为力学模型。 17.1 单自由度系统的自由振动 实际中的振动往往很复杂,为了便于研究,需简化为力学模型。 振体 质量—弹簧系统

17.1.1 自由振动微分方程 m ——物块的质量 l0——弹簧原长 k——刚度系数 dst——弹簧的变形 弹簧的静变形为 (17-1) 取物块的静平衡位置为坐标原点,x轴铅垂向 下,当物块在任意位置x处时,弹簧对物块的 作用力大小为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块的运动微分方程为 令 (17-2) (17-3) 单自由度系统无阻尼自由振动(Free vibration)微分方程的标准形式。

通解: (17-4) 任意瞬时的速度为 当t = 0时,x = x0,v = v0,可求出积分常量 令 (17-5) 式(17-4)可写成

(17-6) 无阻尼自由振动是简谐 振动,其运动图线如图 17-2所示。

17.1.2 自由振动的特点 (1)周期与频率。物体的无阻尼自由振动是周期运动,设周期为T 无阻尼自由振动的周期 (17-7) 无阻尼自由振动的频率 (17-8)

(17-9) 表示物体在 2p 秒内振动的次数,称为圆频率(Circular frequency)。 只与系统本身的质量m及弹簧刚度k有关,而与运动的初始条件无关,是振动系统的固有特性,所以称为固有圆频率(固有频率(Natural frequency))。其单位与频率 f 相同,为赫兹(Hz)。 (17-10)

(2)振幅和初位相 A表示物块偏离振动中心的最大距离,称为振幅 (Amplitude),它反映自由振动的范围和强弱; 称为振动的相位(Phase)(或相位角),单位是弧度(rad),相位决定了物块在某瞬时t 的位置,而q 称为初相位,它决定了物块运动的 起始位置。

例 求图示单摆的微幅振动周期。已知摆球质量为m,摆绳长为l。 解: 单摆的静平衡位置为铅垂位置,用摆绳偏离垂线的夹角 j 作为角坐标。摆球受到重力 mg和绳拉力 F 的作用。取j 的增大方向为正向,依据动量矩定理,得

微幅振动 固有圆频率 周期为

例17-2 滑轮重量为 G,重物 M1,M2重量为 G1, G2。弹簧的刚度系数为k,如图17-4所示。设滑轮为 均质圆盘,略去弹簧与绳子的质量,求重物垂直振动 的周期。 解: 以滑轮偏离其平衡位置的转角j 为确定系统位置的坐标。设滑轮半径为r。 当系统在任意位置j 时,弹簧的变形量 为 依据动量矩定理,有

系统对点O的转动惯量 系统在平衡位置时弹性力对点O之矩与重物重力对 点O之矩相互抵消,即

17.1.3 弹簧的并联与串联 (1)弹簧并联。图示刚性系数为k1,k2的弹簧组成的两种并联系统。 在物块重力作用下,每个弹簧产生的静变形相等,由物块的平衡条件可得 将并联弹簧看成为一个弹簧,其刚度 系数 ,称为等效刚度系 数(Equivalent stiffness)。 (17-11)

并联弹簧系统的等效刚度系数等于各弹簧刚度系数之和。 这一结果说明弹簧并联后总的刚度系数增大了。该系统的固有圆频率为

(2)弹簧串联。 图示两个弹簧串联,两个弹簧的刚度系数分别为k1,k2。在物块重力作用下每个弹簧所受的拉力相同,因此每个弹簧的静变形为 弹簧总的静变形为 将串联弹簧看成为一个弹簧,其等效刚度系数为keq, 则有

(17-12) 表明串联弹簧系统的等效刚度系数的倒数等于各弹 簧刚度系数的倒数之和。 (17-13) 串联弹簧系统的固有频率为

17.2 计算固有频率的能量法 求系统固有频率的方法: (1)运动微分方程法 (2)静变形法 (3)能量法。能量法是从机械能守恒定律出发,对于计算较复杂的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用能量法来求更为简便。

对于如图所示无阻尼振动系统,当系统作自由振动时,物块的运动规律为 速度: 动能: 选静平衡位置为零势能位置,系统的势能:

物块处于静平衡位置时,势能为零,动能最大,即 物块距振动中心最远时,动能为零,势能最大,即 无阻尼自由振动系统是保守系统,机械能守恒 对于质量弹簧系统,固有频率为: 这种求振动系统固有频率的方法称为能量法。

例17-3 如图所示系统中,圆柱体 半径为 r,质量为 m,在水平面上滚而 不滑;弹簧刚度系数为 k。试求系统的 固有频率。 解: 以弹簧处于原长时圆柱圆心为坐标原点,以圆柱圆心偏离原点的距离 x为系统的运动坐标。设系统作自由振动,坐标 x 的变化规律为 动能: 最大动能:

势能: 最大势能: 机械能守恒,有

例17-4 用能量法计算例17-2题,如图17-4所示。 解: 以滑轮偏离其平衡位置的转角j为系统的坐标。设系统作自由振动,振动规律为 当系统在任意位置j 时,其动能为 最大动能:

系统在任意位置j 时,其势能为 最大势能:

例 图示结构中,杆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若k、m、a、l 等均为已知。 l a k m 求:系统微振动的固有频率  F 解:取静平衡位置为其坐标原点, 由动量矩定理,得 mg 在静平衡位置处,有

m k a l  F mg 在静平衡位置处,有

由能量法解 m k a l 解:设OA杆作自由振动时, 其摆角  的变化规律为  系统的最大动能为 系统的最大势能为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半径为r、质量为 m的均质 圆柱体,在半径为 R 的刚性 圆槽内作纯滚动 。 求: 1、圆柱体的运动微分方程; 2、微振动固有频率。 R C O

R C O 解:取摆角  为广义坐标 系统的动能 由运动学可知:  系统的势能 拉氏函数为

R C O 

R C O 

R C O 由能量法求固有频率 解:设摆角  的变化规律为 系统的最大动能为  取平衡位置处为零势能点,则系统的势能为

R C O 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17.3 单自由度系统有阻尼自由振动 自由振动是简谐运动,振幅不随时间而变。但实际中振动的振幅几乎都是随时间逐渐减小的,这是由于阻尼(Damping)的存在。 阻尼:振动过程中,系统所受的阻力。 阻尼有多种形式:如粘性阻尼、干摩擦阻尼、结构变形产生的内阻尼等。这里只讨论粘性阻尼。

当振动速度不大时,阻力近似地与速度成正比,方向与速度相反。这样的阻尼称为粘性阻尼(Viscous damping)。设振动质点的速度为 v ,粘性阻尼的阻尼力可表示为 (17-14) 其中比例常数 C 称为阻尼系数(Coefficient of damping),负号表示阻力与速度的方向相反。

17.3.1 振动微分方程 质量—弹簧系统存在黏性阻尼。取静平衡位置为原点,坐标轴 x 向下为正(见图17-8)。物块的运动微分方程为 (17-16) 有阻尼自由振动微分方程的标准形式。

17.3.2 微分方程的通解: 分三种情况讨论: (1)小阻尼情形 ( )阻尼系数 (17-17) —有阻尼自由振动的圆频率

由小阻尼情形下的自由振动表达式式(17-17) 知 ,振幅随时间不断衰减,所以又称为衰减振 动(Damped Vibration)。运动图线如图17-9所示。 衰减振动的特点: 振幅在曲线 与 之间逐次递减。这种振动已不是周期振动,但仍然是围绕平衡位置的往复运动,仍然具有振动的特点。

瞬时振幅 衰减振动的圆频率 (17-19) x 称为阻尼比(Damping ratio)。 (17-20) 相同的质量及刚度系数条件下,衰减振动的周期比无阻 尼自由振动的周期长。

振幅减缩率:两个相邻振幅之比 (17-21) 任意两个相邻振幅之比为一常数。衰减振动的振幅呈几何级数减小 。 对数减缩率 : (17-22) (17-23) 阻尼很小时: (17-24)

(2)大阻尼情形( ) 积分常数由C1、C2由运动的初始条件决定。 系统不具备振动特性。 (3)临界阻尼情形( ) 临界阻尼系数 (17-25) 积分常数由C1、C2由运动的初始条件决定。 系统不具备振动特性。

综上所述,系统受粘滞阻尼作用时,只有在n<ωn的情况下才发生振动,振动的周期较无阻尼时略长,而振幅则按几何级数递减。在临界阻尼和大阻尼情形下,系统已不振动。 例17-5 一有阻尼的弹簧质量系统如图17-10(a)所示。测得 ,如图17-10(b)所示。已知质量块m = 450 kg, 振动周期为 1 s。求 此系统的弹性系数 k 及阻尼系数C。

解: 振幅的对数减缩率为 将 、 代入 Td =1s

17.4 单自由度系统无阻尼受迫振动 由于阻尼的存在,自由振动的振幅逐渐衰减,最后,系统的振动停止。但实际中,振动系统常常会受到激振力的作用。由激振力所引起的振动称为受迫振动(Forced vibration)。例如,电机转子的偏心引起的振动 。 简谐激振力是一种典型的周期变化的激振力,简谐激振力 FS 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 (17-26) H 称为激振力的力幅,即激振力的最大值;w 是激 振力的圆频率

17.4.1 振动微分方程 如图17-11(a)所示的质量弹簧系统,物块质量为m。取重物的静平衡位置为坐标原点O,x 轴铅垂向下。当物体在离原点 x 处时,作用于物体上的力有重力G,弹性力 F 和激振力 FS,如图17-11(b)所示。 重物的运动微分方程为 , 令 (17-27)

得 (17-28) 无阻尼受迫振动微分方程的标准形式。 解由两部分组成 齐次通解: 特解: (17-29) 将x2代入式(17-28),得 全解为 (17-31)

表明:无阻尼受迫振动是由两个谐振动合成的,第一 部分是频率为固有频率的自由振动;第二部分是频率 为激振力频率的振动,称为受迫振动。由于振动系统 中总有阻尼存在,自由振动部分会很快地衰减下去。 下面着重研究受迫振动 。 17.4.2 受迫振动的振幅 受迫振动的振幅 振幅的大小与运动初始条件无关,与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 wn 、激振力频率 w、激振力力幅 H 有关。

幅-频 特性曲线: (1) ,激振力的周期趋于无穷大,激振力为一恒力,此时并不振动。在此恒力作用下的静变形为 (2) ,振幅 B 随着激振力频率w 的增加而增大(见 图17-12(a)。当 w 接近于wn时,振 幅 B 将趋于无穷 大。

,振幅 B 为负值,表示受迫振动 x2与激振力反相。习惯上把振幅都取为正值,因此 B 取其绝对值。随着激振力频率的增大,振幅减小,当w 趋于 时,振幅 B 趋于零。 (3) 纵轴取为 ,为振幅比,振幅比表示由常力H 的静力作用换成 的作用时,振动系统变形扩大的倍数。横轴取为 ,称频率比。l 和b 的关系如图17-12(b)所示。

17.4.3 共振现象 当 w = wn 时,振幅 B 理论上趋向无穷大,这种现象称为共振(Resonance)。此时,式(17-30)所表示的特解失去意义。此时微分方程的特解应为 代入微分方程得 故共振时受迫振动的规律为 (17-32) 振幅为 。共振时,随着时间的增加,振幅不断 加大,如图17-13所示。

实际上,由于系统存在有阻尼,共振时振幅不可能达 到无限大。但一般来说共振时的振幅都是相当大的。 如不预先加以防止,极易造成工程上的危害。 例17-6 电机质量 m = 800 kg,安装在弹性梁中部,如图17-14(a)所示。电机转速n = 1450 r / min,由于转子偏心引起的激 振力幅 H = 600 N,梁 静变形 dst = 0.4 cm。 不计梁重及阻尼。求受 迫振动的振幅及共振时 电机的临界转速。

解 图17-14(a)所示的系统可简化为图17-14(b)所示的模型,系统的刚度系数为 系统的固有圆频率为 激振力圆频率为

单位质量的激振力幅为 所以,受迫振动的振幅为 当激振力频率(即电机转子的角速度)等于系统的固有频率 wn 时,系统产生共振,这时的转速称为临界转速。设临界转速以nC表示,则有

17.5 单自由度系统的有阻尼受迫振动 选平衡位置为坐标原点,坐标轴铅直向下,如图17-15所示建立质点的运动微分方程 (17-33) 有阻尼受迫振动微分方程的标准形式。

全解: 小阻尼,齐次部分通解: 特解: e —— 振动的相位落后于激振力的相位角 全解: (17-34) 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有阻尼的自由振动,因阻尼影响,其振幅将随时间的增加而衰减,一段时间后便消失。第二部分是有阻尼的受迫振动,它是周期变化的激振力引起的振动。在持续简谐激振力作用下,受迫振动也是一个持续进行的简谐运动,称为振动的稳定状态。

稳定状态下: 代入式(17-33),可得 (17-35) (17-36) H,w 及阻尼对振幅 B 的影响: (1)激振力力幅 H 对振幅 B 的影响: ,振幅 B 与激振力力幅成正比。

(2)激振力圆频率 w 对振幅 B 的影响:

1)低频区 趋近于1,表明 缓慢变化的激振力的动力 作用与其最大值的静力作 用几乎相同。 以 b 为纵轴,以 l为横轴,对于每一个x 值,都可得到一条幅频特性曲线。在图17-16中画出了不同 x 值的幅频特性曲线。 1)低频区 趋近于1,表明 缓慢变化的激振力的动力 作用与其最大值的静力作 用几乎相同。

2)高频区 趋近于零,即振幅 B 趋近于零。 3)当 趋近于1,即 w 趋近于wn时,在小阻尼情况下,幅频特性曲线出现一个峰值,此时振幅显著地增大。

(3)阻尼对振幅B的影响: 由图17-16可以看出,在低频区和高频区,阻尼对振幅的影响十分微小,可忽略系统的阻尼。当 w 趋近于 wn 时,即在共振区内,阻尼对振幅的影响很大。在共振区内,阻尼对受迫振动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