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 § 3—1 疲劳断裂的特征 疲劳强度计算方法: 1、安全——寿命设计 2、破损——安全设计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一、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及其解法 二、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简单应用 三、 小结及作业 §6.2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Advertisements

第五节 函数的微分 一、微分的定义 二、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 法则 四、微分形式不变性 五、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六、小结.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2.6 隐函数微分法 第二章 第二章 二、高阶导数 一、隐式定义的函数 三、可微函数的有理幂. 一、隐函数的导数 若由方程 可确定 y 是 x 的函数, 由 表示的函数, 称为显函数. 例如, 可确定显函数 可确定 y 是 x 的函数, 但此隐函数不能显化. 函数为隐函数. 则称此 隐函数求导方法.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 一. 内 容 要 点 二. 重 点 难 点 三. 主 要 内 容 四. 例 题与习题.
第二节 换元积分法 一、第一类换元积分 法(凑微分法) 二、第二类换元积分法. 问题 解决方法 利用复合函数,设置中间变量. 过程令 一、第一类换元积分法(凑微分法)
第三节 微分 3.1 、微分的概念 3.2 、微分的计算 3.3 、微分的应用. 一、问题的提出 实例 : 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3.4 空间直线的方程.
《解析几何》 -Chapter 3 §7 空间两直线的相关位置.
第八章 向量代数 空间解析几何 第五节 空间直线及其方程 一、空间直线的点向式方程 和参数方程 二、空间直线的一般方程 三、空间两直线的夹角.
3.4 空间直线的方程.
第二章 机械零件的工作能力和计算准则 §2—1 载荷与应力的分类 一、载荷的分类 失效: 机械零件丧失工作能力或达不到设计要求性能
第十三章 交 变 应 力.
一、强度理论的概念 单向应力状态 轴向拉压 剪切 扭转 弯曲 弯曲.
《解析几何》 乐山师范学院 0 引言 §1 二次曲线与直线的相关位置.
一、二阶行列式的引入 用消元法解二元线性方程组. 一、二阶行列式的引入 用消元法解二元线性方程组.
腸道傳染病宣導講座 南港區健康服務中心 林治萱護理師.
动画分镜头技巧 梁思平.
《高等数学》(理学) 常数项级数的概念 袁安锋
第五章 疲劳裂纹的扩展.
第三章 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 §3.0 绪论 §3.1 疲劳裂纹特征 §3.2 疲劳曲线和疲劳极限应力图
动荷与疲劳 主讲教师:鞠彦忠 2005年6月1日.
第3章 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 强度准则是设计机械零件的最基本准则。强度问题分为静应力强度和变应力强度。绝大多数通用零件都是在变应力下工作的,各式各样的疲劳破坏是通用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本章讨论零件在变应力下的疲劳强度问题。 基本要求 重点、难点 主要内容.
奇妙的疲劳 邱建科 09硕1班 2011年5月15日.
11 动荷载 交变应力 11.1 概述 11.2 构件等加速直线运动或等速转动时的动应力计算 11.3 构件受冲击荷载作用时的动应力计算
材料力学 第十四章 疲劳强度.
第十三章 动 载 荷 第一节 构件匀加速度运动时的动应力 第二节 冲击载荷 第三节 交变应力与材料的持久极.
第1章 绪论 (时间:1次课,2学时).
材料力学 刘鸿文主编(第5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师:朱林利,副教授, 航空航天学院 应用力学研究所
第七章 焊接接头和结构的疲劳强度 7.1 材料及结构疲劳失效的特征 材料及结构疲劳失效第一个特征:疲劳断裂形式与脆性断裂形式有明显差别。
第12章B 动载荷与疲劳强度简介(2) 条件疲劳极限
第三章 机械零件的强度 §1 材料的疲劳特性 §2 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 §3 机械零件的抗断裂强度 §4 机械零件的接触强度.
第三章 机械零件的强度 §3-1 材料的疲劳特性 §3-2 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 §3-3 机械零件的抗断裂强度
材力 内容 Chap.14 疲劳 14.1 概念 14.2 疲劳 14.3 持久极限 14.4 疲劳强度 14.5 措施
一次函数的图象复习课 南华实验学校 初二(10)班 教师:朱中萍.
一、原函数与不定积分 二、不定积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积分公式及积分法则 四、牛顿—莱布尼兹公式 五、小结
第四章 函数的积分学 第六节 微积分的基本公式 一、变上限定积分 二、微积分的基本公式.
第四章 一元函数的积分 §4.1 不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4.2 换元积分法 §4.3 分部积分法 §4.4 有理函数的积分
第5章 定积分及其应用 基本要求 5.1 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5.2 微积分基本公式 5.3 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高等数学 高等数学精品课程小组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元素替换法 ——行列式按行(列)展开(推论)
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 14.3 第 1 课时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
習作2-2 題目+解答 第一關 西亞、中亞的自然與人文環境 圖一  歐洲分區簡圖      請依據圖一中的標示,將正確代號填入空格中。   
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杏坛中学 高二数学备课组.
第八模块 复变函数 第二节 复变函数的极限与连续性 一、复变函数的概念 二、复变函数的极限 二、复变函数的连续性.
3.1 习 题(第三章)
第一章 函数与极限.
实数与向量的积.
汽车机械基础-- 构件承载能力分析 第三章.
5.2 常用统计分布 一、常见分布 二、概率分布的分位数 三、小结.
实验八 石蜡切片法.
第四章 第四节 函数图形的描绘 一、渐近线 二、图形描绘的步骤 三 、作图举例.
抛物线的几何性质.
相关与回归 非确定关系 在宏观上存在关系,但并未精确到可以用函数关系来表达。青少年身高与年龄,体重与体表面积 非确定关系:
第4课时 绝对值.
登云科技职业学院 ——机电系.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
静定结构位移计算 ——应用 主讲教师:戴萍.
分数再认识三 真假带分数的练习课.
第15讲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主要内容: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第二节 函数的极限 一、函数极限的定义 二、函数极限的性质 三、小结 思考题.
§2-2 点的投影 一、点在一个投影面上的投影 二、点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 三、空间二点的相对位置 四、重影点 五、例题 例1 例2 例3
正弦函数的性质与图像.
Chapter 4 焊接结构的断裂失效与防治 本章重点:1.焊接结构断裂失效的分类及危害 2.焊接脆性断裂的防治方法
§10-1 强度理论的概念 1. 建立强度条件的复杂性 建立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强度条件,采用 模拟的方法几乎是不可能的,即逐一用
第四节 向量的乘积 一、两向量的数量积 二、两向量的向量积.
机械设计A 、B 重修 涮分 学习过,想提高?? 上课 考勤?? 平时成绩 %
第三章 从概率分布函数的抽样 (Sampling from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Functions)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三章 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 § 3—1 疲劳断裂的特征 疲劳强度计算方法: 1、安全——寿命设计 2、破损——安全设计 第三章 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 疲劳强度计算方法: 1、安全——寿命设计 2、破损——安全设计 § 3—1 疲劳断裂的特征 一、失效形式:疲劳断裂 二、疲劳破坏特征: 1、断裂过程:① 产生初始裂纹 (应力较大处) ② 裂纹尖端在切应力作用下,反复扩 展,直至产生疲劳裂纹。 2 、断裂面:① 光滑区(疲劳发展区) ② 粗糙区(脆性断裂区)

疲劳寿命(N)——材料疲劳失效前所经历的应力循环次数 3、 无明显塑性变形的脆性突然断裂 4 、破坏时的应力(疲劳极限)远小于材料的屈服极限 三、疲劳破坏的机理: 损伤的累积 四、影响因素: 不仅与材料性能有关,变应力的循环特性,应力循环次数,应力幅(应力集中、表面状态、零件尺寸)都对疲劳极限有很大影响。 § 3—2 材料的疲劳曲线和极限应力图 ——疲劳极限,循环变应力下应力循环N次后 材料不发生疲劳破坏时的最大应力称为材料的疲劳极限 疲劳寿命(N)——材料疲劳失效前所经历的应力循环次数

一、疲劳曲线 疲劳曲线: 应力循环特性一定时,材料的疲劳极限与应力循环次数之间关系的曲线 No —循环基数 —持久极限

1、有限寿命区 当N<103(104)—低周循环,疲劳极限接近于屈服极限,按静强度计算 当 ——高周循环疲劳 随循环次数↑疲劳极限↓

2 无限寿命区 ——持久极限 对称循环: 脉动循环: 注意:有色金属和高强度合金钢无无限寿命区。

3 疲劳曲线方程 ∴疲劳极限 ——寿命系数

几点说明: ① No 硬度≤350HBS钢, No=107 ≥350HBS钢, No=(10 - 25)x107 有色金属(无水平部分), ② m—指数与应力与材料的种类有关。 钢 m=9——拉、弯应力、剪应力 m=6——接触应力 青铜 m=9——弯曲应力 m=8——接触应力 ③ 应力循环特性越大,材料的疲劳极限与持久极限越大, 对零件强度越有利。 对称循环(应力循环特性=-1)最不利

二、材料的疲劳极限应力图 ——同一种材料在不同的应力循环特性下的疲劳极限图,此时N=N0 对任何材料(标准试件)而言,对不同的应力循环特性下有不同的持久极限,即每种应力循环特性下都对应着该材料的最大应力 ,再由应力循环特性可求出 和 、 以 为横坐标、 为纵坐标,即可得材料在不同应力循环特性下的极限 和 的关系图

A B E S F 曲线上的点对应着不同应力循环特性下的材料疲劳极限: A ——对称疲劳极限点 B ——脉动疲劳极限点 S —— 屈服极限点 F ——强度极限点

对称极限点 强度极限点 脉动疲劳极限点 屈服极限点 简化极限应力线图:——简化极限应力图 作法:考虑材料的最大应力不超过疲劳极限,得 及延长线 考虑塑性材料的最大应力不超过屈服极限,得

上各点: 如果 不会疲劳破坏 上各点: 如果 不会屈服破坏 A B E S F 材料的简化极限应力线图,可根据材料的和三个试验数据 和 而作出 ABES折线以内为疲劳和塑性安全区,折线以外为疲劳和塑性失效区,工作应力点离折线越远,安全程度愈高。

§ 3—3 影响机械零件疲劳强度的主要因素 由于实际机械零件与标准试件之间在绝对尺寸、表面状态、应力集中、环境介质等方面往往有差异,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使零件的疲劳极限不同于材料的疲劳极限,其中尤以应力集中、零件尺寸和表面状态三项因素对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影响最大。 一、应力集中的影响——有效应力集中系数 零件受载时,在几何形状突变处(圆角、凹槽、孔等)要产生应力集中,对应力集中的敏感程度与零件的材料有关,一般材料强度越高,硬度越高,对应力集中越敏感

——材料对应力集中的敏感系数 ——为考虑零件几何形状的理论应力集中系数 二、零件尺寸的影响——尺寸系数 由于零件尺寸愈大时,材料的晶粒较粗,出现缺陷的概率大,而机械加工后表面冷作硬化层相对较薄,所以对零件疲劳强度的不良影响愈显著 三、表面状态的影响 表面状态系数 零件加工的表面质量(主要指表面粗糙度)对疲劳强度的影响 钢的 越高,表面愈粗糙, 愈低

四、综合影响系数 ∵应力集中,零件尺寸和表面状态 只对应力幅 有影响,而对平均应力 无影响——试验而得 故计算时,零件的工作应力副要乘以综合影响系数,或则材料的极限应力副要除以综合影响系数

§ 3—4 许用疲劳极限应力图 一、稳定变应力和非稳定变应力 稳定变应力——平均应力、应力幅和周期都不随时间变化的变应力 非稳定变应力——若平均应力、应力幅和周期中只要有一个随时间变化的变应力 规律性非稳定变应力 非稳定变应力 随机变应力

由于 只对 有影响,而对 无影响,∴在材料的极限应力图 ABES上几个特殊点以坐标计入 影响 二、许用疲劳极限应力图 由于 只对 有影响,而对 无影响,∴在材料的极限应力图 ABES上几个特殊点以坐标计入 影响 s -1 /K /2K /2 O 45 ° S ( ,0) m 135 E A (0, - 1 ) M' ' me , ae B’ A’ B /2, /2) a E’ 零件对称循环疲劳点 零件脉动循环疲劳点 A’E’——许用疲劳极限曲线,E’S——屈服极限曲线

直线A’B’方程 : 直线E’S方程: s /K /2K /2 O 45 S ( ,0) 135 E A (0, ) M' ' , B’ -1 /K /2K /2 O 45 ° S ( ,0) m 135 E A (0, - 1 ) M' ' me , ae B’ A’ B /2, /2) a E’ 直线E’S方程:

三、工作应力的增长规律 1、简单加载规律 2、复杂加载规律 A’ M' B’ E’ N' M N H S O s A’ M' B’ E’ M me O ae S m N N' 1 A’ B’ M' a M 1、简单加载规律 E’ 2、复杂加载规律 N O H s m S M M' A’ B’ E’ N' a

s min M a O N 45 ° m M' A’ J E’ N' L I

§ 3—5 稳定变应力时安全系数的计算 一、单向稳定变应力时的疲劳强度计算 四、单向稳定变应力时的疲劳强度计算 1、 ——大多数转轴中的应力状态 s ' me O ae S m N N' 1 A’ B’ M' a M

∴过原点与工作应力点M或N作连线交A’B’E’S于M´和N´点,由于直线上任一点的应力循环特性均相同, M´和N´点即为所求的极限应力点 ' me O ae S m N N' 1 A’ B’ M' a M

a)当工作应力点位于OA’E’内 极限应力为疲劳极限, 按疲劳强度计算 零件的极限应力,疲劳极限: 强度条件为: s ' me O ae S m N N' 1 A’ B’ M' a M a)当工作应力点位于OA’E’内 极限应力为疲劳极限, 按疲劳强度计算 零件的极限应力,疲劳极限: 强度条件为: b)工作应力点位于OE’S内 极限应力为屈服极限, 按静强度计算:

2、 ——振动中的受载弹簧的应力状态 需在极限应力图上找一个其平均应力与工作应力相同的极限应力,如图,过工作应力点M(N)作与纵轴平行的轴线交AGC于M´(N ´ )点,即为极限应力点 N O H s m S M M' A’ B’ E’ N' a a) 当工作应力点位 于OA’E’H区域 极限应力为疲劳极限 强度条件: b)工作应力点位于GHC区域 极限应力为屈服极限 强度条件为:

3、 —变轴向变载荷的紧螺栓联接中的螺栓应力状态 3、 —变轴向变载荷的紧螺栓联接中的螺栓应力状态 ∴过工作应力点M(N)作与横坐标成45°的直线,则这直线任一点的最小应力 均相同, ∴直线与极限应力线图交点 即为所求极限应力点。 s min M a O N 45 ° m M' A’ J E’ N' L I

a)工作应力点位于OJE’I区域内 极限应力为疲劳极限,按疲劳强度计算 求AE’与MM´的交点: 强度条件: s O 45 S M'' A’ min M a O N 45 ° S m M'' A’ J E’ N' L I 极限应力为疲劳极限,按疲劳强度计算 求AE’与MM´的交点: 强度条件:

b)工作应力点位于IGC区域 极限应力为屈服极限按静强度计算 ∵极限应力点为 静强度条件 c)工作应力位于OAJ区域内 s min M a O N 45 ° S m M' A’ J E’ N' L I 极限应力为屈服极限按静强度计算 ∵极限应力点为 静强度条件 c)工作应力位于OAJ区域内 ——为负值,工程中罕见,故不作考虑。

注意: 1)若零件所受应力变化规律不能肯定,一般采用 γ =C的情况计算 2)上述计算均为按无限寿命进行零件设计,若按有限寿命要求设计零件时,即应力循环次数103(104)<N<No时,这时上述公式中的极限应力应为有限寿命的疲劳极限 即应以σ-1N 代σ-1 ,以σoN代 σo 3)当未知工作应力点所在区域时,应同时考虑可能出现的两种情况 4)对切应力上述公式同样适用,只需将σ改为τ即可。 5)等效应力幅

二、复合应力状态时的疲劳强度计算 1、塑性材料 1) 疲劳强度安全系数 a: 按第三强度理论 按第四强度理论

b: 2)屈服强度安全系数 2. 脆性材料与低塑性材料

六、规律性非稳定变应力时零件的疲劳强度 疲劳累计假说 图3.22 设σi为当循环特性为r时各个循环的最大应力,Ni为各应力相对应的积累循环次数,Ni’为与各应力相对应的材料发生疲劳破坏时的极限循环次数 在每一次应力作用下,零件寿命就要受到微量的疲劳损伤,当疲劳损伤积累到一定程度达到疲劳寿命极限时便发生疲劳断裂. 寿命损伤率 : 理论上 F=1,但实验表明F=(0.7~2.2) 小于疲劳极限σr的应力对零件寿命无影响.

2. 等效变应力σV和寿命系数 等效变应力σV 等于非稳定变应力中作用时间最 长或起主要作用的应力 等效循环次数NV 等效极限循环次数NV’ 分子分母相应的乘以σ1m σ2m…. σnmσVm 得: 故 : (等效寿命系数) 3. 规律性非稳定变应力时的安全系数的计算 (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