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弹力
一、形变 1、形变:物体形状和体积发生的改变 拉伸 压缩 扭转 弯曲
一、形变 (拉伸、压缩、弯曲、扭转等等) 问题 桌上子放着本书,书和桌面有没有发生形变呢? 演示
实验 (微小形变的演示) 手挤压玻璃瓶,观察水柱的变化。
2、形变的分类 1)按形变程度分 明显形变 微小形变 非弹性形变 (也叫范性形变) 2)按可否恢复分 弹性限度 弹性形变 如果形变过大,超过一定限度,即使撤去作用力,物体也不能完全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个限度叫弹性限度 发生形变的物体在停止受力后,能恢复原状的形变称为弹性形变
范 性 形 变
二、弹力: 指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装,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 作用过程 物体1受到物体2的作用 物体1发生了形变 物体1对物体2产生了弹力
二、弹力: 施力物体: 发生形变的物体 受力物体: 1、物体间相互接触 产生的条件(原因) 2、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与施力物体接触,使它发生形变,并阻碍其恢复原状的物体 受力物体: 1、物体间相互接触 产生的条件(原因) 2、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接触力
例1 关于弹力的产生下列说法( ) D A、只要两物体接触就一定产生弹力 B、只要两物体相互吸引就一定产生弹力 例1 关于弹力的产生下列说法( ) A、只要两物体接触就一定产生弹力 B、只要两物体相互吸引就一定产生弹力 C、只要两物体发生形变就一定产生弹力 D、只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才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弹力作用 D A B C 例2、分析A对C有无弹力作用
三、弹力的方向: 从施力物体指向受力物体,与施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施力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
受力分析 只分析物体所受的力 N 静止在地面上的篮球 G
例 题 分析书放在桌面或倾斜木板上时, 书和木板所受的弹力 N2 书 板 N2 书 木板 N1 N1
各种接触面间的弹力方向判断:''垂直于接触面' 曲面与平面接触 N` N N 曲面与平面间弹力方向: 过接触点垂直平面指向受力物体
各种接触面间的弹力方向判断 点与平面接触 N` A B NB N NA 光滑斜面 点与平面间弹力方向: 过接触点垂直平面指向受力物体
各种接触面间的弹力方向判断 点与曲面接触 点与曲面间弹力方向: 与过接触点的切面垂直并指向受力物体 NB N1 N2 B NA A 半球形的碗 A B N1 N2 NA 点与曲面间弹力方向: 与过接触点的切面垂直并指向受力物体
各种接触面间的弹力方向判断 曲面与曲面接触 曲面与曲面间弹力方向: 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垂直并指向受力物体 N NB对A A N B 半球形的碗 N A B NB对A N 曲面与曲面间弹力方向: 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垂直并指向受力物体
判断下列支持面对物体弹力的方向 平面与平面接触,弹力垂直平面。 点与平面接触,弹力通过接触点而垂直平面。 曲面和曲面接触,弹力通过接触点垂直于公切面。(相当于点与点)
判断下列支持面对物体弹力的方向 点和曲面接触,弹力通过接触点垂直于切面 点和线接触,弹力通过接触点垂直于线
例3:三个相同的支座上分别搁着三个质量和直径都相等的光滑圆球a,b,c,支点P、Q在同一水平面上,a球的重心O,位于球心,b球和c球的重心Ob和Oc分别位于球心的正上方和球心的正下方,如图所示,三球均处于平衡状态,支点P对a球的弹力为Na,对b球和c球的弹力分别为Nb和Nc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Oa Ob Oc P Q a c b 。 A.弹力Na、Nb、Nc的方向均由P 点指向球心 B.弹力Na、Nb、Nc的方向均由P 点指向重心 C.弹力Na、Nb、Nc的方向都竖直向上
绳子的拉力也是弹力,那么绳子的拉力的方向如何呢? 轻绳受力特点 绳子的拉力也是弹力,那么绳子的拉力的方向如何呢? 轻绳的受力特点: 1、只能拉不能压; 2、轻绳的拉力一定沿绳方向; 3、同一根绳子张力处处相等。 总结:绳上弹力方向 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
例如 A b Tb a Ta G A
分析下列物体所受的力 T1 T A B 1 B A G 2 G` T2
例:画出下列物体所受到的所有弹力。 O
弹簧弹力方向又什么样的呢? 弹簧两端的弹力方向,与弹簧中心轴线重合,指向弹簧恢复原状方向.
轻杆受力特点 轻杆的含义: 不计质量不发生形变的杆 轻杆受力特点: 1、可拉可压; 2、杆所受的力不一定沿杆的方向;可能沿任意方向
1、弹簧两端的弹力方向,与弹簧中心轴线重合,指向弹簧恢复原状方向 我们对弹力方向做一个总结 1、弹簧两端的弹力方向,与弹簧中心轴线重合,指向弹簧恢复原状方向 2、轻绳(或橡皮条)对物体的弹力方向,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3、点与面接触时的弹力方向,过接触点垂直于接触面(或接触面切线方向)而指向受力物体。 4、平面与平面接触时弹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而指向受力物体 5、曲面与平面接触时弹力的方向,在接触点与球心的连线上而指向受力物体 6、曲面与曲面相接触时弹力的方向,垂直过接触点的分切面,通过两球球心而指向受力物体
四、弹力的作用点和大小 1、弹力的作用点:两物体接触处,在受力物体上。 2、对于同一物体,弹力大小同形变大小有关。 利用力的平衡来计算 利用牛顿第二定律 弹簧弹力大小计算—— 胡克定律
两个物体A和B,质量分别为M和m,用跨过定滑轮的轻绳相连,A静止于水平地面上,如图3-2-8所示.不计摩擦,A对绳的作用力的大小与地面对A的作用力的大小分别为多少?
如图A、B两物体重力分别是GA=3N、GB=4N,A用悬绳挂在天花板上,B放在水平地面上,A、B间的轻弹簧的弹力F=2N,则绳中张力FT和B对地面的压力FN的可能值分别为 ( BC ) A、7N和0N B、5N和2N C、1N和6N D、2N和5N
五、胡克定律: 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弹簧伸长 1、探究弹力与 的定量关系。 1、探究弹力与 的定量关系。 2、学会利用图象研究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 实验原理 1、如图所示,弹簧在下端悬挂钩码时会伸长,平衡时弹簧产生的弹力与 大小相等。 所挂钩码的重力 2、用刻度尺测出弹簧在不同的钩码拉力下的伸长量x,建立坐标系,以纵坐标表示弹力大小F,以横坐标表示弹簧的伸长量x,在坐标系中描写实验所测得的各组(x,F)对应的点,用 的曲线连接起来,根据实验所得的图线,就可探知弹力大小与伸长量间的关系。 平滑
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轻质弹簧(一根),钩码(一盒),刻度尺,铁架台,重垂线,坐标纸,三角板 1、如图所示,将铁架台放于桌面上(固定好),将弹簧的一端固定于铁架台的横梁上,在挨近弹簧处将刻度尺(最小分度为mm)固定于铁架台上,并用 检查刻度尺是否竖直。 重垂线 2、记下弹簧下端不挂钩码时所对应的刻度L0 3、在弹簧下端挂上一个钩码,待钩码静止后,记下弹簧下端所对应的刻度L1 4、用上面方法,记下弹簧下端挂2个、3个、4个… …钩码时,弹簧下端所对应的刻度L2、L3、L4 … …,并将所得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5、用xn=Ln-L0计算出弹簧挂1个、2个、3个… …钩码时弹簧的伸长量,并根据当地重力加速度值g,计算出所挂钩码的总重力,这个总重力就等于 的大小,将所得数据填入表格。 弹簧弹力 6、根据所测数据在坐标纸上描点,最好以弹簧弹力为纵坐标,以弹簧的伸长量为横坐标。 7、按照图中各点的分布与走向,尝试作出一条平滑的曲线(包括直线)。所画的点不一定正好都在这条曲线上,但要注意使曲线两侧的点数大致相同。 8、以弹簧的伸长为自变量,写出曲线所代表的函数,首先尝试一次函数,如果不行,则考虑二次函数。 9、解释函数表达式中常数的物理意义。
实验现象及注意事项 1、随着所挂钩码数量的增多,弹簧会越来越长,实验时,弹簧下端所挂钩码不宜太多,以免超出弹簧的弹性限度。 2、在建立坐标系描点时,我们要探求的是弹簧的伸长量与弹力大小的关系,而不是弹簧的总长度。 3、实验中外力的大小(即钩码的重力)与弹力的大小是相等的。 4、测原长时必须把弹簧竖直挂起来
五、胡克定律: 实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1、内容: 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的大小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成正比。 2、公式: F = k x 其中:k——弹簧的劲度系数 (与弹簧的丝的粗细、材料、弹簧的直径、绕法和长度等量有关) 单位:牛每米, 符号N/m x——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
GA=100N,GB=40N,弹簧的劲度系数为500N/m,不计绳重和摩擦,求:物体A对支持面的压力和弹簧的伸长量。
小结 一、弹力产生条件: ① 直接接触 ② 发生弹性形变 二、弹力方向 1、压力和支持力: 方向都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或被支持的物体。 2、拉力: 绳的拉力沿着绳指向绳 收缩的方向 三、弹力大小: 1、弹簧弹力:胡克定律F = k x 2、其它弹力:由物体受其它力和运动状态求解
弹力有无的判断 对于微小形变,用假设推理法 假设A、B间有弹力 以B为研究对象,B受力: N地 NA→B G B不可能静止,所以A、B间没有弹力
弹力有无的判断 假设球与斜面间有弹力 以球为研究对象,球受力: T N斜面→球 G 球不可能静止,所以球与斜面间没有弹力 判断球与斜面间有无弹力 球不可能静止,所以球与斜面间没有弹力
弹力有无的判断 假设球与木块间有弹力 以球为研究对象,球受力: N N木块→球 G 球不可能静止,所以球与斜面间没有弹力 光滑球静止在水平地面 G 球不可能静止,所以球与斜面间没有弹力
例:画出下列物体所受到的所有弹力。
B 如图所示,A、B是质量均为m的两条磁铁,C为木块,水平放置。静止时B对A的弹力为F1,C对B的弹力为F2,则:( ) A、F1=mg,F2=2mg B、F1>mg,F2=2mg C、F1<mg,F2=2mg D、F1>mg,F2>2mg B N S A B C
两根长均为20cm的弹簧,劲度系数分别为k1=200N/m,k2=100N/m,弹簧k2固定在A上,弹簧k1固定在A、B上,B放在水平地面上,弹簧竖直,如图所示。已知A、B所受的重力都是4N,今在k2的端点P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力,缓慢地向上拉,当P点向上升距离为多少 时,B和地面恰好接触而没有作用力。弹簧自重不计。
如图3-2-5所示,为一轻质弹簧的长度L和弹力F大小的关系,试由图线确定: (1)弹簧的原长; (2)弹簧的劲度系数; (3)弹簧长为0.2m时弹力的大小. (1)10cm (2)200N/m (3)20N
弹簧的串联与并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