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 第五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 主讲教师:朱高伟.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高等数学( XJD ) 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 返回 高等数学( XAUAT ) 高等数学( XJD ) 求导法则 基本公式 导 数 导 数 微 分微 分 微 分微 分 求导方法 高阶导数 微分法则 导数与微分关系图导数与微分关系图.
Advertisements

一、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及其解法 二、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简单应用 三、 小结及作业 §6.2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第五节 函数的微分 一、微分的定义 二、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 法则 四、微分形式不变性 五、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六、小结.
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 习题课 主要内容 典型例题 测验题. 求 导 法 则求 导 法 则 求 导 法 则求 导 法 则 基本公式 导 数 导 数 微 分微 分 微 分微 分 高阶导数 高阶微分 一、主要内容.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2.6 隐函数微分法 第二章 第二章 二、高阶导数 一、隐式定义的函数 三、可微函数的有理幂. 一、隐函数的导数 若由方程 可确定 y 是 x 的函数, 由 表示的函数, 称为显函数. 例如, 可确定显函数 可确定 y 是 x 的函数, 但此隐函数不能显化. 函数为隐函数. 则称此 隐函数求导方法.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信号与系统 第三章 傅里叶变换 东北大学 2017/2/27.
§3.4 空间直线的方程.
3.4 空间直线的方程.
PowerPoint 电子科技大学 无源RC滤波器的频率响应特性的研究.
1.2 信号的描述和分类.
第五章 二次型. 第五章 二次型 知识点1---二次型及其矩阵表示 二次型的基本概念 1. 线性变换与合同矩阵 2.
机电控制工程基础 北京交通大学 吴斌.
第二章 二次函数 第二节 结识抛物线
第五章 频域分析.
第四节 对数留数与辐角原理 一、对数留数 二、辐角原理 三、路西定理 四、小结与思考.
§5.3 定积分的换元法 和分部积分法 一、 定积分的换元法 二、 定积分的分部积分法 三、 小结、作业.
第四章 一元函数的积分 §4.1 不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4.2 换元积分法 §4.3 分部积分法 §4.4 有理函数的积分
第5章 定积分及其应用 基本要求 5.1 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5.2 微积分基本公式 5.3 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第四节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线性微分方程 伯努利方程 小结、作业 1/17.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第三章 导数与微分 习 题 课 主要内容 典型例题.
Examples for transfer function
2-7、函数的微分 教学要求 教学要点.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第5章 频域分析法 5.1 频率特性及其表示法 5.2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5.3 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的绘制
第5章 频率法 5-1 频率特性的概念 5-2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5-3 开环系统频率特性图的绘制
第2章 Z变换 Z变换的定义与收敛域 Z反变换 系统的稳定性和H(z) 系统函数.
第三章 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2 边缘分布 边缘分布函数 边缘分布律 边缘概率密度.
In-depth frequency-response analysis
现代电子技术实验 4.11 RC带通滤波器的设计与测试.
全国高校数学微课程教学设计竞赛 知识点名称: 导数的定义.
第3章 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内 容 提 要 控制系统在典型输入信号作用下的动态过程的品质及稳态性能直接表征了系统的优劣。系统的稳定性是系统正常工作的首要条件,系统的稳定性完全由系统自身的结构和参数决定,而与系统的输入无关;系统的稳态误差是系统的稳态性能指标,它标志着系统的控制精度;系统的时域响应可定性或定量分析系统的动态性能。介绍了如何用MATLAB和SIMULINK进行瞬态响应分析。
自动控制原理 黄山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自动化专业.
第六章 线性系统的校正 第一节 线性系统校正的概念 第二节 线性系统基本控制规律 第三节 常用校正装置及特点
实验六 积分器、微分器.
第五章 频率特性法 在工程实际中,人们常运用频率特性法来分析和设计控制系统的性能。
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杏坛中学 高二数学备课组.
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 之间的位置关系.
若2002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为 亿元,如果 ,那么经过多少年国民生产总值 每年平均增长 是2002年时的2倍? 解:设经过 年国民生产总值为2002年时的2倍, 根据题意有 , 即.
第一章 函数与极限.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2 Separation of variables
线段的有关计算.
第二章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 3-1 系统时间响应的性能指标 3-2 一阶系统的时域分析 3-3 二阶系统的时域分析
Module_4_Unit_11_ppt Unit11:系统动态特性和闭环频率特性的关系 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第六章 控制系统的校正与设计 第一节 系统校正的一般方法 第二节 控制系统的工程设计方法 第三节 控制系统设计举例 校正:
自动控制原理 第5章 频率法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自动化工程系.
晶体管及其小信号放大 -单管共射电路的频率特性.
Three stability circuits analysis with TINA-TI
晶体管及其小信号放大 -单管共射电路的频率特性.
第三节 二阶系统性能分析 一、二阶系统的数学模型 二、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三、二阶系统的性能指标 四、带零点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第三章 时域分析法 第六节 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分析 一、给定信号作用下的稳态误差 二、扰动信号作用下的稳态误差 三、改善系统稳态精度的方法.
3.1 变化率与导数   3.1.1 变化率问题 3.1.2 导数的概念.
第五章 频率响应法 5.1 频 率 特 性 5.2 典型环节和开环频率特性 5.3 奈奎斯特判据 5.4 稳 定 裕 度
第四章 第四节 函数图形的描绘 一、渐近线 二、图形描绘的步骤 三 、作图举例.
相关与回归 非确定关系 在宏观上存在关系,但并未精确到可以用函数关系来表达。青少年身高与年龄,体重与体表面积 非确定关系:
第7讲 有源滤波器 基本概念与定义 一阶有源滤波器 二阶有源滤波器.
自动控制原理 第4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主讲教师:朱高伟.
第三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法 第一节 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第二节 自动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分析 第三节 稳态性能分析.
第二节 控制系统的工程设计方法 一、系统固有部分的简化处理 二、系统预期频率特性的确定 三、校正装置的设计
第六节 用频率特性法分析系统性能举例 一、单闭环有静差调速系统的性能分析 二、单闭环无静差调速系统的性能分析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
第15讲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主要内容: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正弦、余弦函数的性质 华容一中 伍立华 2017年2月24日.
§2 方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第七节 用时域法分析系统性能举例 一、单闭环有静差调速系统 二、单闭环无静差调速系统
三角 三角 三角 函数 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5.1 相交线 (5.1.2 垂线).
第三章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自动控制原理 第五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 主讲教师:朱高伟

第5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 主要内容 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 非周期函数的频谱分析 频率特性的表示方法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第5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 主要内容 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 非周期函数的频谱分析 频率特性的表示方法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的绘制 用频率法分析控制系统的稳定性 系统暂态特性和开环频率特性的关系 闭环系统频率特性 系统暂态特性和闭环频率特性的关系 小结

第5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 学习重点 了解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掌握其不同的表示方法; 了解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第5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 学习重点 了解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掌握其不同的表示方法; 了解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熟练掌握波德图和奈氏图的绘制方法; 理解和掌握奈氏稳定判据,会用奈氏判据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熟练掌握系统稳定裕量的物理含义和计算方法; 建立开环频率特性和系统性能指标之间的对应关系,能够定性地分析系统的性能; 了解闭环系统频率特性及其和系统暂态特性的关系。

5.1 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 1. 频率法 根据系统的频率特性能间接地揭示系统的暂态特性和稳态特性,简单迅速地判断某些环节或者参数对系统的暂态特性和稳态特性的影响,并能指明改进系统的方向。是一种工程上常用的方法。

5.1 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 2. 频率特性 例5-1 R-L串联回路

5.1 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

5.1 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 (1)频率特性定义 在稳态下,系统(或环节)的输出量与输入量之比叫做系统(或环节)的频率特性。 频率特性=

5.1 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 频率特性与传递函数之间的关系:

5.3 频率特性的表示方法 1. 幅相频率特性(奈氏图) 2. 对数频率特性(Bode图) 3. 对数幅相特性(尼氏图)

5.3 频率特性的表示方法 1. 幅相频率特性(奈氏图) (1) 幅相频率特性的代数形式 设系统或环节的传递函数为 5.3 频率特性的表示方法 1. 幅相频率特性(奈氏图) (1) 幅相频率特性的代数形式 设系统或环节的传递函数为 令s=jω,可得系统或环节的频率特性 其中 P(ω)是频率特性的实部,称为实频特性, Q(ω)为频率特性的虚部,称为虚频特性。

5.3 频率特性的表示方法 (2) 幅相频率特性的指数形式 式中 A(ω)为复数频率特性的模或幅值,即幅频特性 5.3 频率特性的表示方法 (2) 幅相频率特性的指数形式 式中 A(ω)为复数频率特性的模或幅值,即幅频特性 φ(ω)为复数频率特性的辐角或相位,即相频特性

5.3 频率特性的表示方法 (3) 奈氏图

5.3 频率特性的表示方法 2. 对数频率特性( Bode图) 对数频率特性是将频率特性表示在对数坐标中。 对上式两边取对数,得

5.3 频率特性的表示方法 一般不考虑0.434这个系数,而只用相角位移本身。 即: 通常将对数幅频特性绘在以10为底的半对数坐标中,则:

5.3 频率特性的表示方法 Bode图 对数频率特性的优点: (1)当频率范围很宽时,可以缩小比例尺。 5.3 频率特性的表示方法 Bode图 对数频率特性的优点: (1)当频率范围很宽时,可以缩小比例尺。 (2)当系统由多个环节串联构成时,简化了系统频率特性的绘制。

5.3 频率特性的表示方法 3. 对数幅相特性(尼氏图) 5.3 频率特性的表示方法 3. 对数幅相特性(尼氏图) 将对数幅频特性和对数相频特性绘在一个平面上,以对数幅值作纵坐标(单位为分贝)、以相位移作横坐标(单位为度)、以频率为参变量。这种图称为对数幅—相频率特性,也称为尼柯尔斯图,或尼氏图。

5.4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1. 比例环节 2. 惯性环节 3. 积分环节 4. 微分环节 5. 振荡环节 6. 时滞环节 5.4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1. 比例环节 2. 惯性环节 3. 积分环节 4. 微分环节 5. 振荡环节 6. 时滞环节 7. 最小相位环节

5.4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1. 比例环节频率特性 (1)传递函数 (2)幅相频率特性 或写成

5.4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比例环节的幅相频率特性(奈氏图)

5.4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3)对数频率特性

5.4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比例环节的对数频率特性(Bode图)

5.4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2. 惯性环节频率特性 (1)传递函数

5.4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2)幅相频率特性 式中

5.4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3)对数频率特性

5.4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惯性环节的对数频率特性(Bode图)

5.4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3. 积分环节频率特性 (1)传递函数 , (2)幅相频率特性 或写成

5.4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积分环节幅相频率特性(奈氏图)

5.4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3)对数频率特性

5.4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积分环节对数频率特性(Bode图)

5.4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4. 微分环节频率特性 (1)理想微分环节频率特性 ① 传递函数 ② 幅相频率特性

5.4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理想微分环节幅相频率特性(奈氏图)

5.4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③ 对数频率特性

5.4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理想微分环节对数频率特性(Bode图)

5.4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2)一阶微分环节频率特性 ① 传递函数 ② 幅相频率特性

5.4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一阶微分环节幅相频率特性(奈氏图)

5.4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③ 对数频率特性

5.4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一阶微分环节对数频率特性(Bode图)

5.4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5. 振荡环节频率特性 (1)传递函数 式中 ——时间常数; ——阻尼比, 。

5.4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2)幅相频率特性

5.4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振荡环节幅相频率特性(奈氏图)

5.4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3)对数频率特性

5.4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振荡环节的对数频率特性(Bode图)

5.4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6. 时滞环节频率特性 (1)传递函数 (2)幅相频率特性

5.4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时滞环节幅相频率特性(奈氏图)

5.4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3)对数频率特性

5.4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时滞环节对数频率特性(Bode图)

5.4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7. 最小相位环节频率特性 (1)定义 凡在右半S 平面上有开环零点或极点的系统,称为非最小相位系统。 5.4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7. 最小相位环节频率特性 (1)定义 凡在右半S 平面上有开环零点或极点的系统,称为非最小相位系统。 “最小相位” 是指具有相同幅频特性的一些环节,其中相角位移有最小可能值的,称为最小相位环节;反之,其中相角位移大于最小可能值的环节称为非最小相位环节;后者常在传递函数中包含右半S平面的零点或极点。

5.4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2)分析举例

5.4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5.4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3)结论 ① 从波德图上看,一个对数幅频特性所代表的环节,能给出最小可能相位移的,称为最小相位环节,不给出最小相位移的,称为非最小相位环节。 ② 对于最小相位环节(或系统)当给出了环节(或系统)的幅频特性时,也就决定了相频特性;或者,给定了环节(或系统)的相频特性,也就决定了幅频特性。 时滞环节 是不是 最小相位环节 ?

5.5 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的绘制 1. 系统的开环幅相频率特性(奈氏图)的绘制 2. 系统的开环对数频率特性(Bode图)的绘制

5.5 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的绘制 1. 系统的开环幅相频率特性的绘制 开环幅相曲线绘制方法: 由开环零点-极点分布图,用图解计算法绘制; 5.5 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的绘制 1. 系统的开环幅相频率特性的绘制 开环幅相曲线绘制方法: 由开环零点-极点分布图,用图解计算法绘制; 由开环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表达式,用计算法绘制。 由开环频率特性的实部和虚部表达式,用计算法绘制。

5.5 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的绘制 (1) 0型系统的开环幅相频率特性 ① 开环传递函数 ② 频率特性

5.5 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的绘制 ③ 幅相频率特性(奈氏图)绘制 当 时: 当 时: ,

5.5 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的绘制 ,

5.5 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的绘制 (2) I 型系统的开环幅相频率特性 ① 开环传递函数 ② 频率特性

5.5 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的绘制 ③ 幅相频率特性(奈氏图)绘制 当 时 当 时 即幅值趋于 ,而相角位移为 当 时

5.5 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的绘制 当n – m = 4 时, I型系统的奈氏图如下所示:

5.5 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的绘制 (3) II 型系统的开环幅相频率特性 ① 开环传递函数 ② 频率特性

5.5 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的绘制 ③ 幅相频率特性(奈氏图)绘制: 当 时 当 时 即幅值趋于 ,而相角位移为 当 时

5.5 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的绘制 II型系统的奈氏图如下所示:

5.5 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的绘制 (4) 总结 ① 幅相特性的低频段 开环系统频率特性的一般形式为

5.5 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的绘制 当 时,可以确定特性的低频部分,其特点由系统的类型近似确定,如下图所示:

5.5 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的绘制 ② 幅相特性的高频段 一般,有 ,故当 时,有 5.5 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的绘制 ② 幅相特性的高频段 一般,有 ,故当 时,有 即特性总是以顺时针方向趋于 点,并按上式的角度终止于原点,如下图所示。

5.5 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的绘制

5.5 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的绘制 ③ 幅相特性与负实轴和虚轴的交点。 特性与负实轴的交点的频率由下式求出 特性与虚轴的交点的频率由下式求出

5.5 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的绘制 ④ 如果在传递函数的分子中没有时间常数: 当ω由0增大到∞过程中,特性的相位角连续减小,特性平滑地变化。 5.5 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的绘制 ④ 如果在传递函数的分子中没有时间常数: 当ω由0增大到∞过程中,特性的相位角连续减小,特性平滑地变化。 如果在分子中有时间常数: 根据时间常数的数值大小不同,特性的相位角可能不是以同一方向连续地变化,这时,特性可能出现凹部。

5.5 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的绘制 (5) 举例 例5-4 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绘制其幅相频率特性。 解

5.5 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的绘制

5.5 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的绘制 2. 系统的开环对数频率特性的绘制 (1)对数幅频特性 例5-5 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绘制其对数频率特性。 5.5 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的绘制 2. 系统的开环对数频率特性的绘制 (1)对数幅频特性 例5-5 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绘制其对数频率特性。 解

5.5 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的绘制

5.5 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的绘制 绘制步骤: ① 确定交接频率 (本例中 ) 标在角频率 轴上。 5.5 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的绘制 绘制步骤: ① 确定交接频率 (本例中 ) 标在角频率 轴上。 ② 在 =1处,量出幅值20lgK,其中K为系统开环放大 系数。(上图中的A点) ③ 通过A点作一条-20NdB/十倍频的直线,其中N为系统的 无差阶数(对于本例中,N=1),直到第一个交接频率 (图中B点)。如果 ,则低频渐近线的延长线经过A点。

5.5 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的绘制 ④ 以后每遇到一个交接频率,就改变一次渐近线斜率。 每当遇到 环节的交接频率时,渐近线斜率 5.5 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的绘制 ④ 以后每遇到一个交接频率,就改变一次渐近线斜率。 每当遇到 环节的交接频率时,渐近线斜率 增加-20dB/十倍频; 每当遇到 环节的交接频率时,斜率增加 +20dB/十倍频; 每当遇到 环节的交接频率时, 斜率增加-40dB/十倍频。

5.5 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的绘制 ⑤ 绘出用渐近线表示的对数幅频特性以后,如果需要,可以进行修正。通常只需修正交接频率处以及交接频率的二倍频和1/2倍频处的幅值就可以了。对于一阶项,在交接频率处的修正值为±3dB;在交接频率的二倍频和1/2倍频处的修正值为±1dB。对于二阶项,在交接频率处的修正值可由公式 求出。

5.5 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的绘制 系统开环对数幅频特性L(ω)通过0分贝线时的频率 称为穿越频率。即 5.5 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的绘制 系统开环对数幅频特性L(ω)通过0分贝线时的频率 称为穿越频率。即 穿越频率 是开环对数相频特性的一个很重要的参量。

5.5 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的绘制 (2)对数相频特性 绘制开环系统对数相频特性时,可分环节绘出各分量的对数相频特性,然后将各分量的纵坐标相加,就可以得到系统的开环对数相频特性。

5.5 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的绘制 开环系统对数相频特性的特点: 在低频区,对数相频特性由 开始。 在高频段, ,相频特性趋于 。 5.5 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的绘制 开环系统对数相频特性的特点: 在低频区,对数相频特性由 开始。 在高频段, ,相频特性趋于 。 如果在某一频率范围内,对数幅频特性 的斜率保持不变,则在此范围内,相位也几乎不变。

5.5 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的绘制 (3)系统类型与开环对数相频特性 ① 0型系统 0型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有如下形式

5.5 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的绘制 0型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的低频部分如下图所示 特点: 在低频段,斜率为0dB/十倍频; 5.5 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的绘制 0型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的低频部分如下图所示 特点: 在低频段,斜率为0dB/十倍频; 低频段的幅值为20lgKk,由之可以确定稳态位置误差系数。

5.5 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的绘制 ② I 型系统 I 型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有如下形式

5.5 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的绘制 I 型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的低频部分如下图所示

5.5 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的绘制 特点: 在低频段的渐近线斜率为-20dB/十倍频; 5.5 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的绘制 特点: 在低频段的渐近线斜率为-20dB/十倍频; 低频渐近线(或其延长线)与0分贝的交点为 ,由之可以确定系统的稳态速度误差系数 ; 低频渐近线(或其延长线)在 时的幅值为 。

5.5 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的绘制 ③ II 型系统 II 型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有如下形式

5.5 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的绘制 II 型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的低频部分如下图所示

5.5 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的绘制 特点: 在低频段的渐近线斜率为-40dB/十倍频; 5.5 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的绘制 特点: 在低频段的渐近线斜率为-40dB/十倍频; 低频渐近线(或其延长线)与0分贝的交点为 ,由之可以确定系统的稳态加速度误差系数 ; 低频渐近线(或其延长线)在 时的幅值为 。

5.6 用频率法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1. 控制系统的稳定判据 2. 用开环幅相频率特性判断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5.6 用频率法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1. 控制系统的稳定判据 2. 用开环幅相频率特性判断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3. 用开环对数频率特性判断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4. 应用奈氏稳定判据判断闭环系统稳定性举例 5. 系统的稳定裕量

5.6 用频率法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1. 控制系统的稳定判据 (1) 一阶系统 特征方程 当特征根为负根时

5.6 用频率法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同理,当特征根为正根时 判据: 对于一阶系统,如果系统是稳定的,那么,当 5.6 用频率法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同理,当特征根为正根时 判据: 对于一阶系统,如果系统是稳定的,那么,当 由 时, 矢量将逆时针方向旋转 。

5.6 用频率法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2) 二阶系统 ① 根在复平面的左半平面时

5.6 用频率法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② 根在复平面的右半平面时 对于二阶系统,如果系统是稳定的,那么, 当 由 时, 矢量将逆时针 5.6 用频率法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② 根在复平面的右半平面时 对于二阶系统,如果系统是稳定的,那么, 当 由 时, 矢量将逆时针 方向旋转 。 判据:

5.6 用频率法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3) n 阶系统 当所有根都在复平面的左半平面时,系统稳定 判据: 5.6 用频率法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3) n 阶系统 当所有根都在复平面的左半平面时,系统稳定 条件是: 时, 矢量将逆时针方向旋转 。( 时, 矢量将逆时针方向旋转 。) 判据:

5.6 用频率法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2. 用开环幅相频率特性判断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1)开环频率特性和闭环频率特性之间的关系

5.6 用频率法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开环传递函数 闭环传递函数 闭环系统的特征方程式

5.6 用频率法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结论: 闭环系统特征方程式就是开环传递函数的分母和分子之和。 5.6 用频率法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结论: 闭环系统特征方程式就是开环传递函数的分母和分子之和。 闭环系统传递函数特征方程式的阶次和开环系统传递函数特征方程式的阶次是相同的。

5.6 用频率法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2)用开环幅相频率特性判断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① 辅助函数

5.6 用频率法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② 开环系统稳定时 开环系统稳定 若闭环系统也是稳定的,则

5.6 用频率法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5.6 用频率法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③ 开环不稳定的系统 5.6 用频率法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③ 开环不稳定的系统 不稳定开环系统的开环系统特征方程式的n个根不全在左半S平面,其中有 个根在右半S平面, 个根在左半平面。则

5.6 用频率法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④ 开环有串联积分环节的系统 系统中有串联积分环节(即在坐标原点上有极点),例如:开环系统传递函数为

5.6 用频率法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是否包围 (-1,j0) ?

5.6 用频率法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处理:把沿 轴变化的路线在原点处作一修改,以 为圆心, 为半径,在右半平面作很小的半圆。小半圆的表达式为 5.6 用频率法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处理:把沿 轴变化的路线在原点处作一修改,以 为圆心, 为半径,在右半平面作很小的半圆。小半圆的表达式为 在 时得 在 时得

5.6 用频率法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即幅相特性顺时针旋转了 角度。 5.6 用频率法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即幅相特性顺时针旋转了 角度。 用奈氏稳定判据很容易判断出图(a)、(b)、(c)中的轨迹都不包围( )点,所以开环有串联积分环节的系统是稳定的。

5.6 用频率法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3.用开环对数频率特性判断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1)开环幅相特性与对数特性之间的对应关系

5.6 用频率法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5.6 用频率法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5. 系统的稳定裕量 (1)相位裕量 5.6 用频率法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5. 系统的稳定裕量 (1)相位裕量 一般,以 或 dB时,相位移 距离 的角度值来衡量系统的相对稳定性,并以 或PM 来表示这个角度,称为相位裕量。 :穿越频率

5.6 用频率法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2)增益裕量 在相角位移 时幅相频率特性的幅值 的倒数称为系统的增益裕量,记为 。 5.6 用频率法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2)增益裕量 在相角位移 时幅相频率特性的幅值 的倒数称为系统的增益裕量,记为 。 如果以分贝表示增益裕量,则有 :相位截止频率

5.6 用频率法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5.7 系统暂态特性和开环频率特性的关系 1. 开环对数频率特性的基本性质 2. 系统暂态特性和开环频率特性的关系

5.7 系统暂态特性和开环频率特性的关系 1. 开环对数频率特性的基本性质 (1) 波德第一定理 5.7 系统暂态特性和开环频率特性的关系 1. 开环对数频率特性的基本性质 (1) 波德第一定理 对数幅频特性渐近线的斜率与相角位移有对应关系。例如对数幅频特性斜率为-20NdB/十倍频,对应于相角位移 。在某一频率 时的相角位移,当然是由整个频率范围内的对数幅频特性斜率来确定的,但是,在这一频率 时的对数幅频特性斜率,对确定 时的相角位移,起的作用最大。离这一频率 越远的幅频特性斜率,起的作用越小。

5.7 系统暂态特性和开环频率特性的关系 (2) 波德第二定理 5.7 系统暂态特性和开环频率特性的关系 (2) 波德第二定理 对于一个线性最小相位系统,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之间的关系是唯一的。当给定了某一频率范围的对数幅频特性时,在这一频率范围的相频特性也就确定了。反过来说,给定了某一频率范围的相角位移,那么,这一频率范围的对数幅频特性也就确定了。可以分别给定某一个频率范围的对数幅频特性和其余频率范围的相频特性,这时,这一频率范围的相角位移和其余频率范围的对数幅频特性也就确定了。

5.7 系统暂态特性和开环频率特性的关系 (3) 开环对数幅频特性的斜率和相频特性的关系

5.7 系统暂态特性和开环频率特性的关系 (4)低频段和高频段特性斜率的影响 ① 低频段特性 越大, 越大

5.7 系统暂态特性和开环频率特性的关系 ② 高频段特性 越大, 越大

5.7 系统暂态特性和开环频率特性的关系 (5)放大系数的变化对相位裕量的影响 ① 放大系数的变化对相位裕量的影响之一

5.7 系统暂态特性和开环频率特性的关系 ② 放大系数的变化对相位裕量的影响之二 时, 最大

5.7 系统暂态特性和开环频率特性的关系 ③ 放大系数的变化对相位裕量的影响之三 时, 最大

5.7 系统暂态特性和开环频率特性的关系 结论: 穿过 的幅频特性斜率以-20dB/十倍频为宜,一 般最大不超过-30dB/十倍频。 5.7 系统暂态特性和开环频率特性的关系 结论: 低频段和高频段可以有更大的斜率。低频段有斜率更大的线段可以提高系统的稳态指标;高频段有斜率更大的线段可以更好地排除高频干扰。 中频段的穿越频率 的选择,决定于系统暂态响应速度的要求。 中频段的长度对相位裕量有很大影响,中频段越长,相位裕量越大。 穿过 的幅频特性斜率以-20dB/十倍频为宜,一 般最大不超过-30dB/十倍频。

5.7 系统暂态特性和开环频率特性的关系 2. 系统暂态特性和开环频率特性的关系 (1)相位裕量 和超调量 之间的关系 以二阶系统为例 5.7 系统暂态特性和开环频率特性的关系 2. 系统暂态特性和开环频率特性的关系 (1)相位裕量 和超调量 之间的关系 以二阶系统为例 二阶系统闭环传递函数的标准型式为

5.7 系统暂态特性和开环频率特性的关系 二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开环频率特性为

5.7 系统暂态特性和开环频率特性的关系 二阶系统开环对数幅频特性如下图所示

5.7 系统暂态特性和开环频率特性的关系 (1)相位裕量 和超调量 之间的关系

5.7 系统暂态特性和开环频率特性的关系 与 的关系图如下

5.7 系统暂态特性和开环频率特性的关系 与 的关系图如下

5.7 系统暂态特性和开环频率特性的关系 (2)相位裕量 和调节时间 之间的关系

5.7 系统暂态特性和开环频率特性的关系 与 的关系图如下

5.8 闭环系统的频率特性 1. 闭环系统频率特性的性能指标 2. 闭环系统频率特性和开环频率特性的关系 5.8 闭环系统的频率特性 1. 闭环系统频率特性的性能指标 2. 闭环系统频率特性和开环频率特性的关系 3. 闭环系统等M圆、等θ圆及尼氏图 4. 非单位反馈系统的闭环频率特性

5.8 闭环系统的频率特性 1. 闭环系统频率特性的性能指标

5.8 闭环系统的频率特性 (1)谐振峰值Mp 谐振峰值Mp是闭环系统幅频特性的最大值。通常,Mp越大,系统单位过渡特性的超调量δ%也越大。 5.8 闭环系统的频率特性 (1)谐振峰值Mp 谐振峰值Mp是闭环系统幅频特性的最大值。通常,Mp越大,系统单位过渡特性的超调量δ%也越大。 (2)谐振频率ωp 谐振频率ωp是闭环系统幅频特性出现谐振峰值时的频率。

5.8 闭环系统的频率特性 (3)频带宽BW 闭环系统频率特性幅值,由其初始值M(0)减小到0.707M(0)时的频率(或由=0的增益减低3分贝时的频率),称为频带宽。 频带越宽,上升时间越短,但对于高频干扰的过滤能力越差。

5.8 闭环系统的频率特性 (4)剪切速度 剪切速度是指在高频时频率特性衰减的快慢。在高频区衰减越快,对于信号和干扰两者的分辨能力越强。但是往往是剪切速度越快,谐振峰值越大。

5.8 闭环系统的频率特性 2. 闭环系统频率特性与开环系统频率特性的关系

5.8 闭环系统的频率特性

5.8 闭环系统的频率特性 3.闭环系统等M圆、等θ圆及尼氏图 (1) 闭环系统等幅值M的轨迹(等M圆) 2P+1=0 M=1

5.8 闭环系统的频率特性 等M圆

5.8 闭环系统的频率特性 (2) 闭环系统等相角轨迹(等θ圆)

5.8 闭环系统的频率特性 等θ圆

5.8 闭环系统的频率特性 (3) 尼柯尔斯图线

5.8 闭环系统的频率特性 尼氏图线

5.8 闭环系统的频率特性 例5-9 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求其闭环频率特性的谐振峰值Mp和谐振频率 。

5.8 闭环系统的频率特性

5.8 闭环系统的频率特性 图中, 在ω=35时与M=1.4dB的轨迹相切,所以闭环系统的谐振峰值为 Mp=1.4dB=1.18, 5.8 闭环系统的频率特性 图中, 在ω=35时与M=1.4dB的轨迹相切,所以闭环系统的谐振峰值为 Mp=1.4dB=1.18, 谐振频率为 =35, 而在ω=50时与M=-3dB的轨迹相交,故频带宽 =50。

5.8 闭环系统的频率特性 4. 非单位反馈系统的闭环频率特性 非单位反馈系统的闭环频率特性为: 式中

5.8 闭环系统的频率特性 (1) 在尼氏图线上画出 轨迹,并在不同频率点处读取M和 值,可以求得 的幅值和相角。 5.8 闭环系统的频率特性 (1) 在尼氏图线上画出 轨迹,并在不同频率点处读取M和 值,可以求得 的幅值和相角。 (2)将所得幅值和相角与 的关系重绘于波德图中,并与 的对数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相减

5.9 系统暂态特性和闭环频率特性的关系 1. 谐振峰值Mp和超调量δ%之间的关系 2. 谐振峰值Mp和调节时间ts的关系 5.9 系统暂态特性和闭环频率特性的关系 1. 谐振峰值Mp和超调量δ%之间的关系 2. 谐振峰值Mp和调节时间ts的关系 3. 频带宽BW和ξ之间的关系

5.9 系统暂态特性和闭环频率特性的关系 二阶系统闭环传递函数的典型表达式为 闭环系统的幅频特性为

5.9 系统暂态特性和闭环频率特性的关系 1. 谐振峰值Mp和超调量δ%之间的关系

5.9 系统暂态特性和闭环频率特性的关系 2. 谐振峰值Mp和调节时间ts的关系

5.9 系统暂态特性和闭环频率特性的关系 3. 频带宽BW和ξ之间的关系

5.9 系统暂态特性和闭环频率特性的关系 闭环频域指标和时域指标的关系如图

小 结 2. 传递函数的极点和零点均在s平面左方的系 小 结 1. 频率特性是线性系统(或部件)的正弦输入信号作用下的稳态输出和输入之比。它和传递函数、微分方程一样能反映系统的动态性能,因而它是线性系统(或部件)的又一形式的数学模型。 2. 传递函数的极点和零点均在s平面左方的系 统称为最小相位系统。由于这类系统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之间有着唯一的对应关系,因而只要根据它的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就能写出对应系统的传递函数。

小 结 3. 奈氏稳定判据是根据开环频率特性曲线围绕(-1, j0)点的情况和开环传递函数在s右半平面的极点数P来判别对应闭环系统的稳定性的。这种判据能从图形上直观地看出参数的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并提示改善系统性能的信息。 4. 考虑到系统内部参数和外界环境的变化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要求系统不仅能稳定地工作,而且还需有足够的稳定裕量。稳定裕量通常用相位裕量和增益裕量来表示。在控制工程中,一般要求系统的相位裕量在30º-60º范围内,这是十分必要的。

小 结 5. 只要被测试的线性系统(或部件)是稳定的,就可以用实验的方法来估计它们的数学模型。这是频率响应法的一大优点。

第5章 频率法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