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离散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 6.1 周期信号的离散时间傅里叶级数 6.2 非周期信号的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一节 不定积分的概念及其 计算法概述 一、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 二、基本积分表 三、不定积分的性质及简单计算 四、小结.
Advertisements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第二节 换元积分法 一、第一类换元积分 法(凑微分法) 二、第二类换元积分法. 问题 解决方法 利用复合函数,设置中间变量. 过程令 一、第一类换元积分法(凑微分法)
第 6 章 傅立叶变换  6.1 傅立叶积分 6.1 傅立叶积分  6.2 傅立叶变换 6.2 傅立叶变换  6.3 函数及其傅立叶变换 6.3 函数及其傅立叶变换  6.4 傅立叶变换的性质 6.4 傅立叶变换的性质.
信号与系统 第三章 傅里叶变换 东北大学 2017/2/27.
第3章 离散傅立叶变换 DFS DFS的性质 DFT DFT的性质 圆周卷积 利用DFT计算线性卷积 频率域抽样.
1.2 信号的描述和分类.
圆的一般方程 (x-a)2 +(y-b)2=r2 x2+y2+Dx+Ey+F=0 Ax2+Bxy+Cy2+Dx+Ey+ F=0.
第五章 二次型. 第五章 二次型 知识点1---二次型及其矩阵表示 二次型的基本概念 1. 线性变换与合同矩阵 2.
第六章 Fourier变换法.
第三章 函数逼近 — 最佳平方逼近.
内容提要 傅立叶级数 傅立叶变换 典型信号的傅立叶变换 周期信号的傅立叶变换 抽样信号的傅立叶变换 抽样定理 第二章 傅立叶变换( FT )
第2章 时域离散信号和系统的频域分析 教学内容包括: 序列的傅立叶变换定义及性质 Z变换的定义与收敛域 利用z变换分析信号和系统的频域特性.
第一章 行列式 第五节 Cramer定理 设含有n 个未知量的n个方程构成的线性方程组为 (Ⅰ) 由未知数的系数组成的n阶行列式
恰当方程(全微分方程) 一、概念 二、全微分方程的解法.
第五节 微积分基本公式 、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置函数与速度 函数的联系 二、积分上限函数及其导数 三、牛顿—莱布尼茨公式.
一、原函数与不定积分 二、不定积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积分公式及积分法则 四、牛顿—莱布尼兹公式 五、小结
第二节 微积分基本公式 1、问题的提出 2、积分上限函数及其导数 3、牛顿—莱布尼茨公式 4、小结.
第四章 定积分及其应用 4.3 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微积分基本公式 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4.5 广义积分
第四章 函数的积分学 第六节 微积分的基本公式 一、变上限定积分 二、微积分的基本公式.
§5.3 定积分的换元法 和分部积分法 一、 定积分的换元法 二、 定积分的分部积分法 三、 小结、作业.
第四章 一元函数的积分 §4.1 不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4.2 换元积分法 §4.3 分部积分法 §4.4 有理函数的积分
第5章 定积分及其应用 基本要求 5.1 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5.2 微积分基本公式 5.3 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第三节 格林公式及其应用(2) 一、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定义 二、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条件 三、二元函数的全微分的求积 四、小结.
1.5 场函数的高阶微分运算 1、场函数的三种基本微分运算 标量场的梯度f ,矢量场的散度F 和F 旋度简称 “三度” 运算。
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 第二节 函数的微分法 一、导数的四则运算 二、复合函数的微分法.
2-7、函数的微分 教学要求 教学要点.
第7章 离散信号的频域分析 离散Fourier级数 离散Fourier变换 第3章 连续信号的频域分析 连续Fourier级数
信号与系统基础 (二) 王烁
第5章 §5.3 定积分的积分法 换元积分法 不定积分 分部积分法 换元积分法 定积分 分部积分法.
第2章 Z变换 Z变换的定义与收敛域 Z反变换 系统的稳定性和H(z) 系统函数.
第三章 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2 边缘分布 边缘分布函数 边缘分布律 边缘概率密度.
第二章 傅立叶变换 §2.1 周期信号的频谱分析(傅立叶级数) §2.2 典型周期信号的频谱 §2.3 非周期信号的频谱(傅立叶变换)
第三章 连续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 3.1 信号的正交分解 3.2 周期信号的连续时间的傅立叶级数 3.3 周期信号的频谱
计算机数学基础 主讲老师: 邓辉文.
§2 求导法则 2.1 求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下面分三部分加以证明, 并同时给出相应的推论和例题 .
Chapter 3 Discrete Fourier-Transform (Part Ⅰ)
实验一: 信号、 系统及系统响应 1、实验目的 1 熟悉连续信号经理想采样前后的频谱变化关系, 加深对时域采样定理的理解。
第 3 章 傅里叶变换.
数列.
2.1.
第四章习题.
概 率 统 计 主讲教师 叶宏 山东大学数学院.
线 性 代 数 厦门大学线性代数教学组 2019年4月24日6时8分 / 45.
2019/5/2 实验一 离散傅立叶变换的性质及应用 实验报告上传到“作业提交”。 08:20:28.
实验一 熟悉MATLAB环境 常用离散时间信号的仿真.
2019/5/4 实验三 离散傅立叶变换的性质及应用 06:11:49.
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周期函数定义: 一般地,对于函数 (x),如果存在一个非零常数T,使得当x取定义域内的每一个值时,都有
§8.3 不变因子 一、行列式因子 二、不变因子.
§6.7 子空间的直和 一、直和的定义 二、直和的判定 三、多个子空间的直和.
3.1 离散傅里叶变换的定义 3.2 离散傅里叶变换的基本性质 3.3 频率域采样 3.4 DFT的应用举例
2019/5/11 实验四 FIR滤波器的特性及应用 05:31:12.
2019/5/11 实验三 线性相位FIR滤波器的特性 05:31:30.
第一节 不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一、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 二、不定积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积分表 四、不定积分的性质 五、小结 思考题.
第三章 函数的微分学 第二节 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一、导数的四则运算 二、偏导数的求法.
4) 若A可逆,则 也可逆, 证明: 所以.
第6章 离散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 6.1 周期信号的离散时间傅里叶级数 6.2 非周期信号的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
第15讲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主要内容: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线 性 代 数 厦门大学线性代数教学组 2019年5月12日4时19分 / 45.
2019/5/21 实验一 离散傅立叶变换的性质及应用 实验报告上传到“作业提交”。 11:21:44.
1.4.3正切函数的图象及性质.
第三章 连续信号频域分析 3-1 信号的正交函数表示 3-2 周期信号傅立叶级数展开 3-3 周期信号频谱 3-4 非周期信号频域分析
§2 方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定义5 把矩阵 A 的行换成同序数的列得到的矩阵,
第四节 向量的乘积 一、两向量的数量积 二、两向量的向量积.
第四章 函数的 积分学 第七节 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     与分部积分法 一、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 二、定积分的分部积分法.
第三节 数量积 向量积 混合积 一、向量的数量积 二、向量的向量积 三、向量的混合积 四、小结 思考题.
三角 三角 三角 函数 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2 自由代数 定义19.7:设X是集合,G是一个T-代数,为X到G的函数,若对每个T-代数A和X到A的函数,都存在唯一的G到A的同态映射,使得=,则称G(更严格的说是(G,))是生成集X上的自由T-代数。X中的元素称为生成元。 A变, 变 变, 也变 对给定的 和A,是唯一的.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6章 离散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 6.1 周期信号的离散时间傅里叶级数 6.2 非周期信号的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 6.1 周期信号的离散时间傅里叶级数 6.2 非周期信号的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 6.3 周期序列的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 6.4 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的性质 6.5 离散傅里叶变换(DFT) 6.6 DFT的性质 6.7 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简介 6.8 离散系统的频域分析

6.1 周期信号的离散时间傅里叶级数

6.1.1 离散时间傅里叶级数 一周期为T的周期信号f(t),若满足狄里赫利条件,则有

式中, 为基波角频率。这就是连续信号的傅里叶级数。 若设其基波频率为 ,将积分区间由 移到0~T,则上式可写为

DFS的输入是一个数列,而不是时间连续函数。数列通常是以周期TN秒等间隔、周期地对连续信号采样而产生。如果在周期函数f(t)的一个周期中采集N个样点,则有T=NTN(TN为采样间隔)。这样就得到一个数据序列f(kTN),可以简记为f(k)。数据的顺序k确定了采样时刻,而采样间隔TN隐含在f(k)中。为了计算数据序列f(k)的傅里叶级数系数,我们对式(6.1 - 4)的符号作如下的演变: 于是得到

(6.1-7)

与连续时间信号傅里叶级数的情况一样,Fn称为离散傅里叶级数的系数,也称为f(k)的频谱系数。通常Fn是一个关于n的复函数。采用与连续时间傅里叶级数中同样的方法,可以证明当f(k)是实周期信号时,其离散傅里叶级数的系数满足

6.1.2 离散时间周期信号的频谱 图 6.1-1 周期性矩形脉冲序列

应用式(6. 1 - 7)可求其傅里叶级数。不过,直接利用式(6 应用式(6.1 - 7)可求其傅里叶级数。不过,直接利用式(6.1 - 7)从0到N-1来计算并不方便,因为这个序列是对k=0对称的, 因此,宜选择一个对称区间,于是f(k)的离散时间傅里叶级数系数为

n≠0, ±N, ±2N, … (6.1-11) n=0, ±N, ±2N, …

据式(6.1 - 11)就可画出f(k)的频谱图,但此频谱图的绘制比较困难。为了更方便地绘制f(k)的频谱图,我们采用与连续时间矩形脉冲信号频谱绘制相似的方法, 先分析Fn的包络。 为此,将(6.1 - 11)式中的 用连续变量ω来代换, 即有 n≠0, ±N, ±2N, …

图 6.1-2 周期矩形脉冲序列的频谱

图 6.1-3 N=10, N1=1时矩形脉冲序列的频谱

6.2 非周期信号的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 6.2.1 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 图 6.2-1 离散时间信号

图 6.2 - 1(a)所示fN(k)为一离散时间周期信号,当其周期N趋于无穷大时,周期信号fN(k)就过渡为非周期信号f(k)。 据DFS的定义,图 6.2 -1(a)所示离散时间周期信号fN(k)的离散时间傅里叶级数表示式为

由图 6.2-1(a)可知,当 时fN(k)=0,式(6.2-3)可写为 又由于当|k|≤N1时,fN(k)=f(k),上式又可写为

则有

6.2.2 常用信号的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 1. f(k)=akε(k), |a|<1 其幅度谱和相位谱示于图 6.2 - 2。从图中可知幅度谱、相位谱都是以2π为周期的周期函数。因而一般只要画出0~2π或-π~π的谱线即可。

2. (0<a<1) 此信号为双边指数序列,并且是k的奇函数。由式(6.2 - 11)可得

图 6.2-2 akε(k)及其频谱 (a)0<a<1;(b)-1<a<0

3. 矩形脉冲信号f(k)

图 6.2-3 矩形脉冲信号及其频谱

4. 单位脉冲序列δ(k) 图 6.2-4 单位脉冲信号δ(k)及其频谱

5. f(k)=1 由此可见, 对应的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为 ,因此可得,1的频谱为 ,即

图 6.2-5 序列1及其频谱

6. 正负号函数Sgn(k)

图 6.2-6 正负号序列Sgn(k)

7. 单位阶跃序列ε(k) 对照连续信号ε(t)频谱的求法, 我们将ε(k)表示为下面的形式: 由前面的讨论已经知道:

于是有

6.3 周期序列的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

我们已经知道,f(k)=1是一个周期信号,其对应的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为 图 6.3-1 所示的频谱可表示为

图 6.3-1 f(k)=e jω0k的频谱

将F(ejω)代入式(6.2 - 10)可求得 从而得到复指数序列e jω0k的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为 对于复指数序列 ,若设 ,则有 的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为

如果将n的取值范围选为n=0~N-1,

式(6.3-8)就可以改写成更为简单的形式: 离散时间周期信号f(k)的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F(ejω),即有

例 6.3-1 求f(k)=cosω0k的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 解 由于 同样可得

图 6.3-2 cosω0k的频谱

例 6.3-2 f(k)为图 6.1 - 1 所示的周期性矩形脉冲序列,它在 的一个周期中可表示为 求其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 解 周期序列f(k)的离散时间傅里叶级数系数Fn如式(6.1-11)所示,即 n≠0, ±N, ±2N, … n=0, ±N, ±2N, …

图 6.3-3 周期矩形脉冲序列的频谱(N=10, N1=2)

6.4 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的性质 1. 周期性 离散时间f(k)的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F(ejω)对ω来说总是周期性的,其周期为2π。这是它与连续时间傅里叶变换的根本区别。

2. 线性 若 则有

3. 若 则据定义式(6.2 - 11)有 若f(k)为实序列,则f(k)=f*(k), 于是有 此式可进一步表述如下。若

4. 时移和频移 如果f(k)←→ F(ejω),对f(k-k0)直接应用式(6.2 - 11)求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并通过变量代换可得时移特性 如果对F(ej(ω-ω0))应用式(6.2 - 10)求其傅里叶反变换,利用变量代换就得频移特性 例如, 应用频移性质, 显然有

5. 时域和频域的尺度变换 对于离散时间信号f(k),由于k只能取整数,因而f(ak)中a也只能取整数,而且f(ak)的含义与f(at)根本不同。f(ak)并不表示将f(k)沿k轴压缩1/a。比如当a=2时,f(2k)表示由f(k)的偶次项组成的序列,因而f(2k)的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与f(k)的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无直接关系。为了讨论离散序列中与连续信号尺度变换类似的性质, 我们定义一个信号f(m)(k) k是m的倍数 (m为整数) k不是m的倍数

f(m)(k)序列相当于将f(k)在k轴扩展而得。 f(m)(k)的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F(m)(ejω)为

这样就得到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的尺度变换性质, 即 若f(k)←→ F(e jω), 则有 作为特例,当m=-1时, 有 尺度变换性质表明,对离散序列,当序列在时域里“拉长”, 其对应的傅里叶变换在频域里就“压缩”了。

6. 频域微分特性 若f(k) ←→ F(ejω),即有 把上式两端对ω求微分,可得 因此,两端乘j, 就有

7. 卷积(和)特性 若f1(k)←→F1(ejω), f2(k) ←→ F2(ejω),应用与连续时间傅里叶变换卷积特性的证明完全相似的方法,可得时域卷积特性 对于频域卷积特性,由于

所以 交换求和及积分次序, 有 上式右端为F1(ejω)与F2(ejω)的卷积。只不过由于F1(ejω)与F2(ejω)都是以2π为周期的周期函数,其卷积结果亦为以2π为周期的周期函数,因而称之为周期卷积。记为

图6.4-1 尺度变换特性

8. 差分与迭分(累和) 设f(k) ←→ F(e jω),根据线性和时移特性可得离散序列傅里叶变换的差分性质, 即 离散序列迭分的傅里叶变换为 (6.4 - 15)

当f(k)=δ(k)时, 由于 应用式(6.4 - 15)的迭分特性, 可得

9. 巴塞瓦尔定理 与连续时间信号的情况一样,在离散序列的傅里叶变换中也有类似的巴塞瓦尔定理。 即 若f(k) ←→ F(ejω),则有 对于周期序列,则相应有

10. 对偶性 若 则有 若非周期序列f(k)的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为F(ejω), 即

F(ejω)是周期为2π的频域周期函数,其对应的F(ejt)也是以2π为周期的时域周期函数。我们将周期信号F(ejt)展开为连续时间傅里叶级数,注意到周期T=2π,基波频率 ,于是有 因此有:若f(k)←→ F(ejω),则

例 6.4-1 已知一周期为2π的连续时间周期信号f(t)的傅里叶级数系数为 解 由题可知,Fn可看作是一个离散时间脉冲序列。其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如式(6.2 - 15)所示,即为 , 因此, 依据对偶关系, 就有

如果将对偶性的讨论应用于离散时间傅里叶级数, 则可得到与连续信号傅里叶变换相对应的对偶性。 将周期序列f(k)的傅里叶级数系数表示为F(n), 则有 如果把上式中的k与n对换, 则有 n换为-n, 则得

上式表明,离散序列F(k)的离散时间傅里叶级数系数为 。 上述结论可记为 DFS 若f(k)←→F(n),则有 这一对偶性意味着:离散时间傅里叶级数的每一个性质都有其相应的对偶性质。这与连续时间傅里叶变换的情况一样。 比如,对于下式所示性质: 则与其对偶的性质为

6.5 离散傅里叶变换(DFT) 图 6.5-1 产生离散傅里叶变换对的图解说明

6.5.1 离散傅里叶变换的引入 假定f(k)是一个有限长序列,其长度为N,即在区间0≤k≤N-1以外,f(k)为零。将f(k)以周期为N延拓而成的周期序列记为fp(k), 则有 (r为整数) 上式还可写为

符号((k))N表示将K域序列以周期N延拓。为了便于记述,我们定义矩形脉冲序列 GN(k): 于是可以将周期序列fp(k)与有限长序列f(k)的关系表示为

周期序列fp(k)的离散时间傅里叶级数表示式为 如果将NFn表示成Fp(n),并令 , 则上两式可改写为

式中,常数系数1/N置于DFS的正变换或反变换式中,对DFS变换无任何实质影响。 如果将周期序列Fp(n)在主值区间表示为F(n), 0≤n≤N-1,由于以上两式的求和范围均为0~N-1,在此区间内fp(k)=f(k),因此,“借用”离散傅里叶级数的形式可以得到 0≤n≤N-1 (6.5 - 9) (6.5 - 10) 0≤k≤N-1 式中:

式(6.5 - 9)和式(6.5 - 10)所定义的变换关系就称为离散傅里叶变换。它表明,时域的N点有限长序列f(k)可以变换为频域的N点有限长序列F(n)。很显然,DFT与DFS之间存在以下关系: 与连续时间傅里叶变换的情况类似,DFT的正、反变换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或者说,IDFT[F(n)]是惟一的。对此可作如下证明。

由于 m=k+MN (M为整数) m≠k+MN 所以,在区间0~N-1有 0≤k≤N-1 由此可见式(6.5 - 10)定义的离散傅里叶反变换是惟一的。 可记为

例 6.5-1 有限长序列f(k)=G4(k),设变换区间N=4、8、16时,试分别求其DFT。

当N=16时 n=0,1,…,15 由此可见f(k)的离散傅里叶变换结果与变换区间长度N的取值有关。

设序列f(k)的长度为N,据式(6.2-11)可求得f(k)的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 0≤n≤N-1

图 6.5-2 F(n)与F(ejω)的关系

6.5.2 DFT的计算 其计算过程可写成矩阵形式,即

l均为整数 设 式中,r是kn被N除得的商数,l是余数。所以有 由于 所以有

表 6.1 按模 8 计算的kn值

6.6 DFT的性质 1. 线性 若 f1(k) ←→ F1(n), f2(k)←→ F2(n),则 式中,a, b为任意常数。

2. 对称性 若 f (k) ←→ F(n), 则 此性质可以由IDFT式(6.5 - 10)互换变量k和n而证得。

3. 时移特性 有限长序列f(k)的时移序列f(k-m),从一般意义上讲,是将序列f(k)向右移动m位。即将区间0~N-1的序列f(k)移到区间m~N+m-1。 由于DFT的求和区间是0到N-1,这就给位移序列的DFT分析带来困难。 我们这里所讨论的时间位移并不是指上述一般意义上的位移,而是指循环位移(亦称圆周位移)。所谓循环位移,实质上是先将有限长序列f(k)周期延拓构成周期序列fp(k),然后向右移动m位得到fp(k-m),最后取fp(k-m)之主值。这样就得到所谓的循环位移序列fp(k-m)GN(k)。一般可记为

图 6.6-1 有限长序列的循环位移

DFT分析中的时间循环位移特性告诉我们: 若f(k)←→ F(n),则 上述结论可直接对位移序列f((k-m))NGN(k)求DFT得到。

4. 频移特性 若f(k)←→ F(n),则 有 频移特性表明,若时间序列乘以指数项 , 则其离散傅里叶变换就向右循环位移l单位。这可看作调制信号的频谱搬移, 因而也称为调制定理。

5. 采用DFT的IDFT 若f(k)←→ F(n),则 有 这个性质的意义在于,利用DFT正变换的算法既可计算其正变换,又可计算其反变换,这就为DFT的计算带来了程序通用化的方便。

6. 时域循环卷积(圆卷积) 我们知道,卷积在系统分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两序列f1(k)和f2(k)(长度分别为L和M)的卷积得到长度为L+M-1的另一个序列, 即 k=0,1, 2, …, L+M-2

这就是所谓的线卷积。而这里所讨论的是循环卷积,也称圆卷积。循环卷积的含义为:两长度均为N的有限长序列f1(k)和f2(k),其循环卷积结果仍为一长度为N的序列f(k)。循环卷积的计算过程与线卷积相似,只不过求和式中的位移项f(k-m)应按循环位移处理。因而,有限长序列f1(k)与f2(k)的循环卷积可记为

图 6.6-2 线卷积与圆卷积比较

在DFT中,循环卷积(圆卷积)具有如下的性质: 若f1(k)←→ F1(n),f2(k)←→ F2(n),则有 对原序列应作如下处理:对长度分别为L和M的有限长序列f1(k)和f2(k)用补零的方法将其开拓成长度为N≥L+M-1的增广序列 和

于是,增广序列 与 的循环卷积就得到长度为N≥L+M-1的序列 , 与原序列线卷积的结果相同。 对于增广序列的循环卷积显然可以应用DFT处理。 图 6.6-3 应用DFT求序列f1(k)与f2(k)的线卷积

7. 频域循环卷积(频域圆卷积) 若f1(k)←→ F1(n),f2(k)←→ F2(n),则有 式中:

8. 奇偶虚实性 设f(k)为实序列,f(k) ←→ F(n),令 式中,Fr(n)是F(n)的实部,Fi(n)是F(n)的虚部。由DFT的定义式 可写出 于是有

由此可见,实序列的离散傅里叶变换为复数, 其实部为偶函数, 虚部为奇函数。 若实序列f(k)为k的偶函数, 即 上面讨论的性质可用如下的表示式说明:

即,对于实数序列,其变换式的实部为n的偶函数,虚部为n的奇函数。 由此可知,F(n)与F(-n)呈共轭关系, 即 (6.6 - 17) 由于F(n)具有周期性,故F*((-n))NGN(n)=F*(N-n),因此,式 (6.6 - 17)可写为 (6.6 - 18) 式(6.6 - 18)的共轭关系反映其模相等, 幅角(arg)反号,即

图 6.6-4 实序列DFT的|F(n)|对称分布示例

若f(k)为纯虚序列,它的DFT F(n)也可分解为实部和虚部之和, 仍以式(6 若f(k)为纯虚序列,它的DFT F(n)也可分解为实部和虚部之和, 仍以式(6.6 - 11)表示。容易证明,Fr(n)是n的奇函数, 而Fi(n)是n的偶函数。即纯虚序列的离散傅里叶变换为复数, 其实部为奇函数, 虚部为偶函数。同样可证,虚偶函数的DFT是虚偶函数,而虚奇函数的DFT为实奇函数。因此, 对于纯虚序列有

9. 巴塞瓦尔定理 若f (k)←→ F (n),则有 如果f(k)为实序列,则有 巴塞瓦尔定理表明,在一个频域带限之内, 功率谱之和与信号的能量成比例。

6.7 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简介

6.7.1 DFT矩阵WE及其因子化 当N=8,kn值以模8运算,据定义式有:

显然,这样的方程式用矩阵表示更为简明方便。一般情况下, 我们可将DFT的定义式写成矩阵的形式: 它们都是列矩阵。WE称为DFT矩阵 .

它们都是列矩阵,WE称为DFT矩阵,当N=8时

在分析一个系统时,. 往往是确定的,因而WE矩阵的关键是矩阵中 在分析一个系统时, 往往是确定的,因而WE矩阵的关键是矩阵中 的指数排列次序。为此,我们将WE矩阵中各元素 的指数单独组成矩阵E,使问题更加简单明了。当N=8时

同理,IDFT也可写成矩阵形式。 设N=22=4,则有 n=0, 1, 2, 3 式中,

令n的排序为0, 2, 1, 3, 则可写出其矩阵表示式为 可见,在n按0, 2, 1, 3排序情况下,DFT矩阵为

每个子矩阵可以写成下面的形式:

矩阵WE可以写为

若令 则 稀疏矩阵

6.7.2 基2FFT概述 对于N=22=4,据DFT定义式(6.7 - 1)有

利用DFT矩阵因子化的结论式(6.7 - 10),可将上式写成

列矩阵F1(k):

利用中间矢量F1(k)就可进一步完成式(6.7-12)的计算:

直接算法的计算时间对FFT算法的计算时间之比有下列近似的关系: 图 6.7-1 N=22的FFT信号流程图

例如,对于结点F1(2)有 表 6.2 自然顺序与二进制逆序(N=8)

6.8 离散系统的频域分析 6.8.1 基本信号ejωk激励下的零状态响应 对一任意的周期离散信号f(k),利用离散傅里叶级数可以将其表示为指数信号  的线性组合,即 式中:

同样,利用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可以将任一非周期离散信号f(k)表示为指数信号ejωk的线性组合,即 式中: 因此,与连续信号的情况一样,我们将指数信号ejωk称为基本信号。指数信号 实质上与基本信号ejωk一样,它只不过是当 时的特例。

设稳定离散LTI系统的单位响应为h(k),则据上一章的讨论可知, 系统对基本序列e jωk的零状态响应为 式中的求和项正好是h(k)的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记为H(ejω),即 称H(ejω)为传输函数或频率响应。

一个稳定的离散LTI系统,对ejωk这一基本信号的零状态响应是基本信号ejωk本身乘上一个与时间序数k无关的常系数H(ejω), 而H(ejω)为系统单位响应h(k)的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H(ejω)一般是ω的连续函数, 而且是复函数, 即 称为系统的幅频响应或幅度响应,φ(ω)称为系统的相频响应或相位响应。 设输入周期正弦序列为

应用欧拉公式,可将f(k)写成 f(k)通过一个频响函数为H(ejω)的离散LTI系统的稳态响应可表示为 (6.8 - 10) 式中:

由于|H(ejω)|为ω的偶函数,而φ(ω)为ω的奇函数,因而式(6.8 - 10)可写为

例 6.8-1 已知描述一离散LTI系统的差分方程为 若输入正弦序列 求该系统的稳态响应ys(k)。 解

则有 由输入正弦序列的表达式可知,其ω=π/2,所以有 则该离散系统的稳态响应为

若输入正弦序列改 , 即ω改为π,则据 从而其输出的稳态响应为

6.8.2 一般信号f(k)激励下的零状态响应 该系统的零状态响应yf(k)为 应用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的有关性质,上式在频域中可以表示为

对一个离散LTI系统而言,其输出y(k)与输入f(k)间的N阶线性常系数差分方程一般具有如下形式: 式中,ai和bi都是常数。若系统是稳定的,对上式两端求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并应用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的时移性质, 可以得到 从而得到该系统的频率响应

例 6.8-2 描述一稳定离散LTI系统的差分方程为 解

若给该系统施加信号f(k)=(0.5)kε(k),则该系统的零状态响应yf(k)据式(6.8-13)即可求得。 由于 则有 同理,将Y(ejω)展开成部分分式有

利用式(6.2 - 13)的变换对, 可得零状态响应 若f(k)是一个有限长序列,系统的h(k)也是一个有限长序列,则在满足由循环卷积求线卷积的条件下,它们的DFT满足 此时,由DFT利用FFT算法可以求得系统的响应y(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