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对流传质 第一节 对流传质概说 对流传质:指在运动流体与固体壁面之间,或不互溶的两种运动流体之间发生的质量传递过程。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一、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及其解法 二、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简单应用 三、 小结及作业 §6.2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Advertisements

第五节 函数的微分 一、微分的定义 二、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 法则 四、微分形式不变性 五、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六、小结.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2.6 隐函数微分法 第二章 第二章 二、高阶导数 一、隐式定义的函数 三、可微函数的有理幂. 一、隐函数的导数 若由方程 可确定 y 是 x 的函数, 由 表示的函数, 称为显函数. 例如, 可确定显函数 可确定 y 是 x 的函数, 但此隐函数不能显化. 函数为隐函数. 则称此 隐函数求导方法.
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 二、 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一、 微分的定义 2.3 微 分.
全微分 教学目的:全微分的有关概念和意义 教学重点:全微分的计算和应用 教学难点:全微分应用于近似计算.
§3.4 空间直线的方程.
《解析几何》 -Chapter 3 §7 空间两直线的相关位置.
3.4 空间直线的方程.
1.非线性振动和线性振动的根本区别 §4-2 一维非线性振动及其微分方程的近似解法 方程
碰撞 两物体互相接触时间极短而互作用力较大
《解析几何》 乐山师范学院 0 引言 §1 二次曲线与直线的相关位置.
第五章 二次型. 第五章 二次型 知识点1---二次型及其矩阵表示 二次型的基本概念 1. 线性变换与合同矩阵 2.
例7-1 荡木用两条等长的钢索平行吊起,钢索的摆动规律为j= j 0sin(pt/4)。试求当t=0和t=2s时,荡木中点M的速度和加速度。
第三章 函数逼近 — 最佳平方逼近.
第一章 行列式 第五节 Cramer定理 设含有n 个未知量的n个方程构成的线性方程组为 (Ⅰ) 由未知数的系数组成的n阶行列式
Convection Heat Transfer
例题 教学目的: 微积分基本公式 教学重点: 牛顿----莱布尼兹公式 教学难点: 变上限积分的性质与应用.
恰当方程(全微分方程) 一、概念 二、全微分方程的解法.
高等数学电子教案 第五章 定积分 第三节 微积分基本定理.
第五节 微积分基本公式 、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置函数与速度 函数的联系 二、积分上限函数及其导数 三、牛顿—莱布尼茨公式.
一、原函数与不定积分 二、不定积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积分公式及积分法则 四、牛顿—莱布尼兹公式 五、小结
第二节 微积分基本公式 1、问题的提出 2、积分上限函数及其导数 3、牛顿—莱布尼茨公式 4、小结.
第四章 定积分及其应用 4.3 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微积分基本公式 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4.5 广义积分
第5章 定积分及其应用 基本要求 5.1 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5.2 微积分基本公式 5.3 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4.3 边界层积分方程 3.紊流边界层积分方程的解 普朗特假设
第十二章 质量传输 1.质量传输的基本方式:分子传质(又称分子扩散)和对流传质。从本质上说,它们都是依靠分子的随机运动而引起的转移行为。不同的是前者为质量转移,后者为能量转移。分子传质在气相、液相和固相中均能发生。描述分子扩散通量或速率的基本定律为菲克第一定律。 2.质量传输动力:浓度差.
第三节 吸收过程的传质速率 一、 分子扩散与费克定律 二、 等摩尔逆向扩散 三、 组分A通过静止组分B的扩散 四、 分子扩散系数
第七章 传质与分离过程概论 学习目的 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应掌握传质与分离过程的基 本概念和传质过程的基本计算方法,为以后各章
不确定度的传递与合成 间接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评估
第三节 格林公式及其应用(2) 一、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定义 二、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条件 三、二元函数的全微分的求积 四、小结.
1.5 场函数的高阶微分运算 1、场函数的三种基本微分运算 标量场的梯度f ,矢量场的散度F 和F 旋度简称 “三度” 运算。
2-7、函数的微分 教学要求 教学要点.
习题六 1. 判断下列流场是否有旋?并分别求出其流线、计算oxy平面的单位圆周上的速度环量。 柱坐标 [解] 计算旋度 计算流线 速度环量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2).
第2章 Z变换 Z变换的定义与收敛域 Z反变换 系统的稳定性和H(z) 系统函数.
第三章 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2 边缘分布 边缘分布函数 边缘分布律 边缘概率密度.
§3.7 热力学基本方程及麦克斯韦关系式 热力学状态函数 H, A, G 组合辅助函数 U, H → 能量计算
乒乓球回滚运动分析 交通902 靳思阳.
计算机数学基础 主讲老师: 邓辉文.
太沙基一维固结理论 饱和土体在外力作用下其孔隙水压力逐渐消散、有效应力同步增长、体积压缩。
热设计概论 杭州玄冰科技.
第8章 静电场 图为1930年E.O.劳伦斯制成的世界上第一台回旋加速器.
第三章 辐射 学习单元2 太阳辐射.
若2002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为 亿元,如果 ,那么经过多少年国民生产总值 每年平均增长 是2002年时的2倍? 解:设经过 年国民生产总值为2002年时的2倍, 根据题意有 , 即.
从物理角度浅谈 集成电路 中的几个最小尺寸 赖凯 电子科学与技术系 本科2001级.
数列.
过程自发变化的判据 能否用下列判据来判断? DU≤0 或 DH≤0 DS≥0.
第二十二章 曲面积分 §1 第一型曲面积分 §2 第二型曲面积分 §3 高斯公式与斯托克斯公式.
3.8.1 代数法计算终点误差 终点误差公式和终点误差图及其应用 3.8 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
第四章 一次函数 4. 一次函数的应用(第1课时).
§1体积求法 一、旋转体的体积 二、平行截面面积为已知的立体的体积 三、小结.
3. 分子动力学 (Molecular Dynamics,MD) 算法
降雨过程中稳定同位素组成分析 崔庆光 PB
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周期函数定义: 一般地,对于函数 (x),如果存在一个非零常数T,使得当x取定义域内的每一个值时,都有
第15章 量子力学(quantum mechanics) 初步
§6.7 子空间的直和 一、直和的定义 二、直和的判定 三、多个子空间的直和.
3.1 变化率与导数   3.1.1 变化率问题 3.1.2 导数的概念.
第五节 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两种物质的性质 浓度 pH值 共轭酸碱对间的质子传递平衡 可用通式表示如下: HB+H2O ⇌ H3O++B-
一 测定气体分子速率分布的实验 实验装置 金属蒸汽 显示屏 狭缝 接抽气泵.
第三章 函数的微分学 第二节 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一、导数的四则运算 二、偏导数的求法.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 --理想气体等容过程、定容摩尔热容 --理想气体等压过程 、定压摩尔热容.
难点:连续变量函数分布与二维连续变量分布
第四节 向量的乘积 一、两向量的数量积 二、两向量的向量积.
第四章 函数的 积分学 第七节 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     与分部积分法 一、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 二、定积分的分部积分法.
第三节 数量积 向量积 混合积 一、向量的数量积 二、向量的向量积 三、向量的混合积 四、小结 思考题.
《偏微分方程》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1.1.
可见: 若能得出热效率 的值, 便可求出T2或t2 .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十三章 对流传质 第一节 对流传质概说 对流传质:指在运动流体与固体壁面之间,或不互溶的两种运动流体之间发生的质量传递过程。 第十三章 对流传质 第一节 对流传质概说 对流传质:指在运动流体与固体壁面之间,或不互溶的两种运动流体之间发生的质量传递过程。 对流传质通量密度可以用类似于对流换热中牛顿冷却公式的形式来表示,即 ……………..(1) 影响对流传质系数的因素:流体的物理性质、传质表面的形状和布置,流动状态、流动产生的原因等。 分子传质通量可用菲克定律表示,在无总体流动时,在浓度c=常数的条件下有: ………………………..(2)

由以上两式可得: ………………………(3) 对于三种传输现象,分子扩散率的定义为: 分子动量扩散率与分子质量扩散率的比值叫做施密特数Sc,即 Sc与对流换热中的Pr具有类似的作用。分子热扩散率与分子质量扩散率的比值称为路易斯数Le,即

第二节 圆管内的层流对流传质 1.传质进口长度计算: 一般层流流动的传质进口段长度Lo为: 湍流流动时,传质的进口段长度为: 第二节 圆管内的层流对流传质 1.传质进口长度计算: 一般层流流动的传质进口段长度Lo为: 湍流流动时,传质的进口段长度为: 2.传质微分方程: 这里只讨论流动及传质均已充分发展的管内稳态层流传质。当没有化学反应时,不可压缩流体的质量传输微分方程为: …………………(1) 它在柱坐标系中的表示形式为:

在z轴与管轴线重合、传质速率较低的稳态对流传质情况中,上式简化为: …………….(2) 对于充分发展的管内层流,其速度分布为: ……………………(3) 将(3)式代入(2)式中得: 边界条件:

管内层流对流传质在传质速率较低时的方程和边界条件与对流换热的方程及边界条件类似。在对于管壁处组分A维持恒定的传质通量的情况下相似,有 式中Sh称为舍伍德数,可以看作是分子扩散阻力和对流传质的阻力之比。类似于对流换热中的努塞尔数。 在对于管壁处组分A的浓度维持恒定的情况下,有

第三节 动量、热量和质量传输的类比 一、湍流传输的类似性 第三节 动量、热量和质量传输的类比 一、湍流传输的类似性 在湍流流体中,由于存在着大大小小的旋涡运动(微观),所以除分子传递外,还有湍流传递存在。旋涡的运动和交换,会引起流体微团的混合,从而可使动量、热量和质量的传递过程大大加剧。在流体湍动十分强烈的情况下,湍流传输的强度大大地超过分子传输的强度。 对于湍流动量通量,可写成:

二、三种传输的类比 (一)雷诺类比 湍流热量通量,可写成: 组分A的湍流质量通量,可写成: 在讨论传输现象相似时,都要求体系满足下列的5个条件: ①常物性;②体系内不产生能量和质量.即不发生化学反应;③无辐射能量的吸收与发射;④无粘性损耗;⑤速度分布不受传质的影响,即只有低速率的传质存在。 (一)雷诺类比

在热量传输中,推导出表面传热系数a与阻力系数Cf的关系,当Pr=1时,有 将雷诺类比用到质量传输过程中去。当流体沿平板作层流流动时,如果Sc=l,边界层内浓度分布与速度分布的关系为: 紧贴壁面y=0处的通量可表示为: 联立以上两式,得:

(二)普朗特类比 对于层流底层来说,动量和质量的湍流扩散率可以忽略不计,从而导出与对流换热普朗特类比相似的对流传质普朗持类比关系式,即:

将上式两边同乘以 (三)卡门类比 质量传输的卡门类比关系式,即 (四)奇尔顿—科尔伯思类比

奇尔顿—科尔伯思认为满足传质实验数据的最好关联式为: 上式满足下述平板层流边界层的精确解: 完整的奇尔顿—科尔伯思类比关系式为: 上式把三种传输现象联系在一起,它对于平板流动是准确的,而对于其它没有形状阻力存在的几何形体也是适用的。但是,对有形状阻力的体系应改为:

例 湿球温度计的头部包上湿纱布置于压力为l×105 N/m2的空气中,温度计读数ts为18℃。它所指示的温度是少量液体蒸发到大量未饱和蒸气的稳态平衡温度。此温度下的物性参数为:水的蒸气压0.02×105 N/m2,蒸发潜热2478kJ /kg, 空气密度1.216kg/m3,比热容1.005 kJ/(kg·℃).Pr=0.72,Sc=0.61。试求空气温度t∞为多少? 解:水蒸发时通量为: 水蒸发所需的能量,是由对流换热提供的.即

式中,L为表面温度下水的蒸发潜热。由此可知: 将第一式代入,可得: 应用奇尔顿-科尔伯思的j因子,可求出:jH=jD

第四节 对流传质系数的关联式 一、平板、圆枝体和球的传质 (一)平板 第四节 对流传质系数的关联式 一、平板、圆枝体和球的传质 (一)平板 一些研究人员对自由液面的蒸发,或从一个易挥发的平板固体表面进入可控的空气流今的升华现象进行了测定,发现所得的数据与层流和湍流边界层的下述理论解一致;即 ………(1) ………….(2) 引用j因子的表达式为:

则(1),(2)式可改写为: (二)单个球体 研究人员对单个球体进行了研究,他们把传质的舍伍德数表示成两项:一项是由纯分子扩散而引起的传质;另一项是由强制对流而引起的传质,即为: 对于向液体进行传质,当100<Re<700,1200<Sc<1525时,使用以下公式: 对于向气体进行传质,当2≤Re≤800,0.6≤Sc≤2.7时,推荐应用下述关系式:

吉利兰和舍伍德对于几种不同液体蒸发到空气中去的情况进行了研究,并将实验数据整理成下列关联式: 当强制对流传质和自然对流传质同时存在,并且1≤Re≤3×104,0.6≤Sc≤3200时,可应用下述关联式: 二、管内湍流传质 吉利兰和舍伍德对于几种不同液体蒸发到空气中去的情况进行了研究,并将实验数据整理成下列关联式:

三、液滴和气泡内的传质 1.液滴或气泡由形成到消失过程的整个生存期存在着四个截然不同的阶段:①液滴或气泡在筛孔或喷嘴处形成、长大;②脱离孔板或喷嘴 ;③液滴或气泡在连续相中降落(或上升)时有一短暂的加速过程 ;④经放出后,以稳定的速度在连续相中自由降落或上升过程中与分散相的其它液滴或气泡聚结在一起,于是液滴或气泡即行消失 ; 2.液滴或气泡的内循环 当液滴或气泡的雷诺数较大时,液滴或气泡内部呈湍流内循环.且在降落或上升过程出现摆动现象。这是因为呈湍流状态时,液滴或气泡内不仅有切向作用力,还有径向作用力.前者可使液滴或气泡产生内循环,后者会使液滴或气泡变形,产生摆动。

当液滴中呈湍流内循环流型,并不计滴外连续相的传质阻力时,传质系数可近似用下式计算:

第五节 传质系数模型 一、薄膜理论 当流体流过一表面时,由于摩擦阻力的存在,在靠近表面处的流体中有一薄层,其流动为层流,而与表面相接触的流体则处于静止状态。因此.在表面和流体的传质机理中必然包括物质穿过这一停滞层和层流流动层,传质的阻力主要来自于此。把对流传质的阻力归结于在界面上所形成的流体薄膜的观点,称之为薄膜理论。

等效边界层 :在y=0处对浓度分布曲线做一切线.此切线与浓度边界层外主流的浓度cA∞的延长线相交,通过交点做一与边界平行的直线,此直线与界面之间的区域 等效边界层厚度以表示,于是有: 由于在界面处,流体的流速为零,所以只存在分子扩散,其传质通量为:

如果通量用对流传质系数表示,则 二、渗透理论

当流体1和流体2相接触时,其中某一流体(如流体2),由于湍流的扰动,使得某些体积元被带到与流体间的界面相接触,如流体l中某组分A的浓度大于与流体2相平衡的浓度,流体1中的该组分向流体2的体积元迁移。经过时间te以后,该体积元离开界面,另一体积元进入与界面接触,重复上述的传质过程,这样就实现了两相间的传质。 在数学上可以把微元与界面间的传质当作一维半无限大的非稳态扩散过程来处理。其初始和边界条件为:

对半无限大的非稳态扩散时,由菲克第二定律导出单位时间的平均传质通量: 如果用对流传质系数表示通量,则 三、表面更新理论 1951年丹克沃茨将渗透理论向前推进了一步。在渗透理论中认为流体的体积元与界面的接触时间相同,丹克沃茨则认为接触时间是各不相同的,它们变动在零到无穷大.并按统计规律分布。

又由传质系数定义式知: 这一结论和渗透理论是一致的。表面更新率S是一个有待实验测定的常数,它与流体动力学条件及系统的几何形状有关。当湍动强烈时,表面更新率必然增大,故 正比是合乎逻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