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 及其他抗生素.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社区获得性肺炎 (CAP) 诊治进展. CAP 流行病学特征 发病情况(美国) – 每年有 2  3 百万人患 CAP –500 , 000 CAP 患者需住院治疗 –45 , 000 人左右因此导致死亡,居主要致死病因的第六位 病原体构成谱 – 非典型致病原所占比重不断升高 – 随地区、人群、季节等因素而变化.
Advertisements

氨基糖苷类( aminoglycosides ) 氨基环醇 + 氨基糖,配糖键 天然: 1 )链霉菌:链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 新霉素 2 )小单孢菌:庆大霉素、西索米星、小诺 霉素、阿司米星 半合成:阿米卡星、奈替米星.
第四十二章 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抗生素 Tetracyclines and chloramphenicols 制作:田汉文.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 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 张媛媛.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研究史 1928 年,弗莱明发现青霉菌可以分泌出抑制 金葡菌生长的物质 1940 年,分离出青霉素,并在小鼠上验证疗 效 1943 年,用发酵法大批量生产青霉素 1950’ ,发现 6-APA ,开发出半合成青霉素 1960’
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 黄 祖 瑚.
肺炎的治疗 Quintessence11.
药理学 第三十二讲 化学治疗药 主讲人 赵丽娟 主讲单位 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 药理教研室 总学时 48学时.
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上王镇卫生院 董小利.
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培训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药学部 2014年3月.
抗菌药物概论Introduction to antibacterial drugs
呼吸道感染诊断及 抗生素规范化使用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抗感染病房 侯芳
抗生素的临床应用 XXX医科大学附属医院ICU.
β-内酰胺类(lactams)抗生素 具有β-内酰胺环一类抗生素。 历史: 1928年,Fleming 发现青霉素,偶然事件。
第三十九章 大环内酯类与林可霉素类抗生素.
第三十七章 大环内酯类 克林霉素类 万古霉素类.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 及多肽类抗生素 牡丹江医学院药理教研室.
Macrolides、Lincomycins and Vancomycins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 及多肽类抗生素.
人工合成 抗菌药.
第三十六章 抗菌药物概论 [概述] 1. 抗病原微生物药:指对病原微生物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用于防治感染性疾病的一类化疗药物。包括抗生素和人工合成抗菌药。 研究内容:药物、病原体、宿主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①药物对病原体的抗菌作用、机制及毒副作用;②耐药性产生及其机制;③宿主对药物的药动学过程。
第二节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第三十六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 及万古霉素类 药学院.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抗生素.
第5章 细菌性疾病的合理用药 杨文豪.
时代的楷模 —超级细菌 郭志鹏 2010年11月.
抗菌药物的治疗性应用 张婴元 复旦大学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
临床常用抗菌药物作用机制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瑞金临床医学院 洪秀华.
抗菌药物概论 牡丹江医学院药理教研室.
抗微生物药物概论 化学治疗(chemotherapy):对病原体(微生物、寄生虫等)及恶性肿瘤所致疾病的药物治疗的统称化学治疗。
第三十七章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药物: 第一代:红霉素、螺旋霉素、麦迪霉素、交沙霉素;第二代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等。不易耐药的第三代药物受到普遍关注。 特点: 主要用于需氧G+、G-球菌和厌氧球菌等感染,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或耐药患者的治疗。
败血症 Septicemia Invasion of the bloodstream by virulent bacteria that multiply and discharge their toxic products.
医用药理学基础 (林志彬主编 第6版) 王 丽.
肺结核.
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细菌细胞壁的生物合成。
第二章 抗微生物药 平顶山市卫校 张磊.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应用及进展.
第七章 细菌耐药性检测 第一节 临床常用抗菌药物 第二节 抗菌药物体外敏感性试验 第三节 细菌耐药性与产生机制 第四节 细菌耐药性检测方法
细菌的耐药性.
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细菌细胞壁的生物合成。
头孢菌素.
肺部感染的抗菌药物应用.
第三十三章 抗菌药物概论.
第三十六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第四十章 氨基糖苷类与多肽类抗生素.
第三十六章  氨基糖苷类及多黏菌素类.
(Aminoglycoside antibiotics)
多重耐药菌判读标准 及微生物报告单解读 检验科 徐静
第三十九章 内酰胺类抗生素 -lactams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指化学结构中含有β-内酰胺环,临床最常用的一类抗生素
抗感染药物的临床应用.
第三十九章 b-内酰胺类抗生素.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 及多肽类抗生素.
肺部感染性疾病处理原则.
第三十七章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 及万古霉素类
第三十五章 大环内脂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
第40章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
第三十四章 抗病原微生物药物概论 [概述] 1. 抗病原微生物药:指对病原微生物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用于防治感染性疾病的一类化疗药物。包括抗生素和人工合成抗菌药。 2. 病原微生物:细菌、螺旋体、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真菌、病毒等 。
第三十七章 抗菌药物概论.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
第39章 -内酰胺类抗生素 -Lactam antibiotics
Synthesized Antibiotics
细菌的耐药与对策 温州医学院育英儿童医院 呼吸科 罗运春.
抗生素的作用机理.
第四十章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
抗微生物药物概论 Hu Weiwei (General considerations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LOGO 第三十二章 抗菌药物概述.
CAP抗菌治疗原则指南解读 (注:本课件为5年前版本未及时更新)
第四节 病源菌的耐药性问题 一、病源菌耐药性的现状
化学治疗药物 Pharmacology.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三十七章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 及其他抗生素

第一节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基本结构: 是由一个多元碳的内酯大环附着一个或多个脱氧糖所组成的一类抗生素。 第一节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基本结构: 是由一个多元碳的内酯大环附着一个或多个脱氧糖所组成的一类抗生素。 特点:抗菌谱与青霉素相似,但抗菌强度较弱。

代表药物: 14元环内酯:红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 15元环内酯:阿齐霉素 16元环内酯: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交 沙霉素

一、红霉素类 红霉素 erythromycin 1952年从红链霉菌代谢产物中发现的一种口服抗生素。 肠衣片: 在十二指肠溶出吸收 特点:不耐酸 口服制剂: 肠衣片: 在十二指肠溶出吸收 无味红霉素(红霉素丙酸酯的十二烷基硫 酸盐):儿童用 琥乙红霉素(红霉素琥珀酸乙酯): 在体内释出酯和游离碱两部分。

药动学 吸收 红霉素碱在小肠上段吸收不完全,但足够抑菌,易被胃酸破坏,制成肠包衣片或含肠包衣颗粒的胶囊。 分布 分布广,易扩散进细胞内液,组织浓度高 代谢 肝 排泄 随胆汁分泌排泄,胆汁中浓度高。 活性形式:红霉素碱

抗菌作用 1. 对需氧的G+球菌和G+杆菌强大抑菌; 2. 对大多需氧的G-杆菌无效 但对脑膜炎球菌、淋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多杀巴氏菌、梅毒螺旋体、百日咳杆菌、空肠弯曲菌、嗜肺军团菌、肺炎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有效。 3. 对病毒、酵母菌及真菌无效。 属速效抑菌剂,窄谱抗生素

作用机制 与敏感菌的核蛋白体50s亚基结合,抑制移位酶:抑制新合成的氨酰基-tRNA分子从核糖体受体部位A位移至肽酰基结合部位P位,从而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肽酰基tRNA移位 抑制移位酶

耐药性 耐药性 易产生,但停药数月后可恢复敏感性,同类药物之间有部分或完全交叉耐药性。 耐药性产生原因 1.细菌细胞壁、膜渗透减少; 2.甲基酶形成物改变了核蛋白体靶位 3.肠杆菌产生的酯酶使红霉素水解。

临床应用 白喉急慢性感染及带菌状态的治疗、百日咳带菌者的预防、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感染、嗜肺军团菌病的首选。 青霉素过敏者链球菌、破伤风感染的替换药; 耐青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严重感染。 拔牙或呼吸道手术后继发细菌性心内膜炎的预防,现已用克林霉素,用于青霉素过敏者。

不良反应 严重不良反应少见 1. 胃肠道反应 大剂量口服时 1. 胃肠道反应 大剂量口服时 2. 肝损害 (如无味红霉素)长期服用时,转氨酶升高,出现胆汁郁积性黄疸,停药后可恢复 3. 血栓性静脉炎 静注时(红霉素乳酸盐) 4. 对肝药酶有抑制作用

克拉霉素 clarithromycin 为红霉素的甲基衍生物; 口服有首关消除,生物利用度50-55%。代谢物有活性。 抗菌谱:   -红霉素敏感的链球菌、葡萄球菌作用比红霉    素强;与红霉素有交叉耐药性   -淋球菌、流感嗜血杆菌中等活性;   -肺炎衣原体、支原体、军团菌有活性   -鸟分枝杆菌和某些原虫活性高于红霉素 每日给药2次

阿齐霉素 azithromycin 15元环 药动学特点 组织分布广,细胞内浓度高,每日给药1次; 抗菌谱 类似红霉素 药动学特点 组织分布广,细胞内浓度高,每日给药1次; 抗菌谱 类似红霉素 对G+菌弱于红霉素,对G-菌活性升高 对流感嗜血杆菌、弯曲菌属活性更高; 肺炎衣原体、支原体、军团菌有活性

二、其它大环内酯类 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交沙霉素等

第二节 林可霉素与克林霉素 林可霉素(洁霉素) 克林霉素(氯林可霉素,氯洁霉素)

共同特点: (1)口服吸收好,体内分布广泛,渗入骨组织较强,但不易过血脑屏障。 (2) 抗菌谱相同,与红霉素相似。后者抗菌作用强,毒性小。 (3)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林可霉素可引起伪膜性肠炎,用万古霉素或甲硝唑治疗。

机制和应用 应用 作用机制: 与细菌核蛋白体50S亚基结合,抑制肽酰基转移酶,从而抑制蛋白质合成。(与红霉素、氯霉素有交叉耐药) 抗菌谱: 与红霉素相似,对厌氧菌作用好。 对G-杆菌和肺炎支原体无效。 应用 1. 厌氧菌感染 腹腔、盆腔感染,并与氨基糖苷类合用消除需氧病原菌; 2. 敏感G+菌感染 呼吸道、关节、软组织、骨组织、胆道感染及败血症、心内膜炎; 3.金葡菌骨髓炎 首选克林霉素

第三节 万古霉素等其他药物 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 抗菌谱: G+球菌:金葡菌、表葡菌(包括甲氧西林耐药 株)、链球菌、多数肠球菌高度敏 第三节 万古霉素等其他药物 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 抗菌谱: G+球菌:金葡菌、表葡菌(包括甲氧西林耐药 株)、链球菌、多数肠球菌高度敏 感,有强大杀菌效。 G-菌及分枝菌属均对万古霉素耐药。 作用机制 阻碍细菌细胞壁合成。 不与PBPs结合,作用于细菌细胞壁合成的早 期阶段。与细菌N-乙酰胞壁酸五肽的氨基 酰- D丙氨酰-D丙氨酸的尾部结合,阻碍细 菌细胞壁合成而呈杀菌作用。

耐药性:有耐药株出现。与其他抗生素尚无交叉 耐药性。 临床应用 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所致严重感染如肺炎、脓胸、心内膜炎、骨髓炎和软组织脓肿。 已知对其敏感的耐青霉素肺炎球菌感染及其他抗生素尤其是克林霉素引起的假膜性肠炎。 不良反应 毒性较大 耳毒性、肾毒性: 血浆高浓度药物可导致可逆性的耳聋、耳鸣、听力损害及肾损害。 过敏性皮疹 注射部位静脉炎

替考拉宁 teicoplanin,tancoplanine 作用机制 与万古霉素相似,抑制粘肽合成,进而抑制细胞壁合成 抗菌谱:对G+菌特别是MRSA、MRSE和肠球菌作用强;杀菌剂。 特点 亲脂性高,更易渗入组织和细胞,t1/2更长。 用途: 耐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的G+菌引起的感染 对β-内酰胺类过敏者的严重感染如菌血症、心 内膜炎、皮肤和软组织感染、下呼吸道 感染等。

利奈唑烷 linezolid 人工合成的恶唑环酮类抗菌药物 抗菌作用 与万古霉素相似,对G+菌有强大抗菌活性,而对大多数革兰阴性需氧或厌氧菌几乎无作用。 对多种其他药物耐药株包括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具抗菌活性。 作用机制 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其通过与核糖体50S亚基上的23S亚单位结合,抑制70S始动复合物的形成。与其他类型药物无交叉耐药性。 应用 治疗革兰阳性细菌感染(包括耐甲氧西林 和万古霉素耐药株)。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