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2.1控制系统的微分方程 2.2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 2.3 动态结构图.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高等数学( XJD ) 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 返回 高等数学( XAUAT ) 高等数学( XJD ) 求导法则 基本公式 导 数 导 数 微 分微 分 微 分微 分 求导方法 高阶导数 微分法则 导数与微分关系图导数与微分关系图.
Advertisements

一、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及其解法 二、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简单应用 三、 小结及作业 §6.2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第五节 全微分方程 一、全微分方程及其求法 二、积分因子法 三、一阶微分方程小结. 例如 所以是全微分方程. 定义 : 则 若有全微分形式 一、全微分方程及其求法.
第五节 函数的微分 一、微分的定义 二、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 法则 四、微分形式不变性 五、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六、小结.
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 习题课 主要内容 典型例题 测验题. 求 导 法 则求 导 法 则 求 导 法 则求 导 法 则 基本公式 导 数 导 数 微 分微 分 微 分微 分 高阶导数 高阶微分 一、主要内容.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高等数学一 主讲 杨俊 演示文稿制作 杨俊. 高等数学一 第 3 章 一元函数微分学的应用 第 4 章 一元函数 积分学及应用 第 1 章 函数、极限与连续 第 2 章 导数与微分.
第 4 章 数值微积分. 4.1 内插求积 Newton-Cotes 公式 第 4 章 数值微积分 4.1 内插求积 Newton-Cotes 公式.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 一. 内 容 要 点 二. 重 点 难 点 三. 主 要 内 容 四. 例 题与习题.
1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2 数学模型 [ 数学模型 ] : 描述控制系统变量(物理量)之间动态关 系的数学表达式。常用的数学模型有微分方程,传递函 数,结构图,信号流图,频率特性以及状态空间描述等。 [ 线性系统 ] : 如果系统满足叠加原理,则称其为线性系 统。叠加原理说明,两个不同的作用函数同时作用于系.
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 二、 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一、 微分的定义 2.3 微 分.
第二节 换元积分法 一、第一类换元积分 法(凑微分法) 二、第二类换元积分法. 问题 解决方法 利用复合函数,设置中间变量. 过程令 一、第一类换元积分法(凑微分法)
全微分 教学目的:全微分的有关概念和意义 教学重点:全微分的计算和应用 教学难点:全微分应用于近似计算.
2.3 函数的微分. 四川财经职业学院 课前复习 高阶导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作业解析:
第三节 微分 3.1 、微分的概念 3.2 、微分的计算 3.3 、微分的应用. 一、问题的提出 实例 : 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信号与系统 第三章 傅里叶变换 东北大学 2017/2/27.
第五章 二次型. 第五章 二次型 知识点1---二次型及其矩阵表示 二次型的基本概念 1. 线性变换与合同矩阵 2.
一、能线性化的多元非线性回归 二、多元多项式回归(线性化)
一、二阶行列式的引入 用消元法解二元线性方程组. 一、二阶行列式的引入 用消元法解二元线性方程组.
同相输入比例运算电路 执讲人;李先知 组 别: 电子电工组 丰县职教中心 制作.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系统的数学模型是描述系统输入、输出变量以及内部各个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1.8 支路电流法 什么是支路电流法 支路电流法的推导 应用支路电流法的步骤 支路电流法的应用举例.
第二章 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 2.1列写系统微分方程 2.2非线性数学模型的线性化 2.3 传递函数 2.4 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例题 教学目的: 微积分基本公式 教学重点: 牛顿----莱布尼兹公式 教学难点: 变上限积分的性质与应用.
高等数学电子教案 第五章 定积分 第三节 微积分基本定理.
第五节 微积分基本公式 、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置函数与速度 函数的联系 二、积分上限函数及其导数 三、牛顿—莱布尼茨公式.
一、原函数与不定积分 二、不定积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积分公式及积分法则 四、牛顿—莱布尼兹公式 五、小结
第二节 微积分基本公式 1、问题的提出 2、积分上限函数及其导数 3、牛顿—莱布尼茨公式 4、小结.
第四章 一元函数的积分 §4.1 不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4.2 换元积分法 §4.3 分部积分法 §4.4 有理函数的积分
第5章 定积分及其应用 基本要求 5.1 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5.2 微积分基本公式 5.3 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第三节 函数的求导法则 一 函数的四则运算的微分法则 二 反函数的微分法则 三 复合函数的微分法则及微分 形式不变性 四 微分法小结.
第四节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线性微分方程 伯努利方程 小结、作业 1/17.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1.5 场函数的高阶微分运算 1、场函数的三种基本微分运算 标量场的梯度f ,矢量场的散度F 和F 旋度简称 “三度” 运算。
第三章 导数与微分 习 题 课 主要内容 典型例题.
Examples for transfer function
2-7、函数的微分 教学要求 教学要点.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怎样根据输入信号求系统的输出响应?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自动控制理论是研究自动控制系统三方面性能的基本理论。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描述 引言(数学模型的概念和意义) 输入输出描述法 数学模型的分类,传递函数,典型环节, 系统的相似性,线性化
§2 求导法则 2.1 求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下面分三部分加以证明, 并同时给出相应的推论和例题 .
自动控制理论 黄山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自动化专业.
实验六 积分器、微分器.
第五章 频率特性法 在工程实际中,人们常运用频率特性法来分析和设计控制系统的性能。
第二章 双极型晶体三极管(BJT).
第8章 静电场 图为1930年E.O.劳伦斯制成的世界上第一台回旋加速器.
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系列课程 计算机工业控制   主讲:周红燕
第一章 电路基本分析方法 本章内容: 1. 电路和电路模型 2. 电压电流及其参考方向 3. 电路元件 4. 基尔霍夫定律
10.2 串联反馈式稳压电路 稳压电源质量指标 串联反馈式稳压电路工作原理 三端集成稳压器
Module_4_Unit_11_ppt Unit11:系统动态特性和闭环频率特性的关系 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晶体管及其小信号放大 -单管共射电路的频率特性.
线 性 代 数 厦门大学线性代数教学组 2019年4月24日6时8分 / 45.
晶体管及其小信号放大 -单管共射电路的频率特性.
第三节 二阶系统性能分析 一、二阶系统的数学模型 二、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三、二阶系统的性能指标 四、带零点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第三章 时域分析法 第六节 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分析 一、给定信号作用下的稳态误差 二、扰动信号作用下的稳态误差 三、改善系统稳态精度的方法.
第三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法 第一节 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第二节 自动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分析 第三节 稳态性能分析.
第一节 不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一、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 二、不定积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积分表 四、不定积分的性质 五、小结 思考题.
第三章 函数的微分学 第二节 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一、导数的四则运算 二、偏导数的求法.
第六节 用频率特性法分析系统性能举例 一、单闭环有静差调速系统的性能分析 二、单闭环无静差调速系统的性能分析
魏新宇 MATLAB/Simulink 与控制系统仿真 魏新宇
电路原理教程 (远程教学课件)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电路原理教程 (远程教学课件)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第2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就是描述系统内部各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数学模型的表示有多种
§2 方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实验二 基尔霍夫定律 510实验室 韩春玲.
第七节 用时域法分析系统性能举例 一、单闭环有静差调速系统 二、单闭环无静差调速系统
信号发生电路 -非正弦波发生电路.
第十二章 拉普拉斯变换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 ( S域分析法)
混沌保密通讯 实验人 郝洪辰( ) 李 鑫( ).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2.1控制系统的微分方程 2.2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 2.3 动态结构图

概述 1. 数学模型 ------描述系统输入、输出变量以及内部各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2. 建模的基本方法: 机理建模法(解析法) 实验辩识法 3. 经典控制理论中数学模型的主要形式: 微分方程 传递函数 动态结构图

第一节 系统的微分方程 一、 线性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 第一节 系统的微分方程 一、 线性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 1. 确定系统和各元件的输入量(给定量和扰动量) 与输出量(被控制量, 也称为系统的响应) 2.  列写系统各部分的微分方程 3. 消去中间变量, 求出系统输入、输出变量的微分方程 4. 标准化。

【例2-1】 RLC串联电路的微分方程 解: (1) 定输入输出量:ui(t) ----输入量, uo(t) ----输出量 (2) 列写微分方程,由基尔霍夫定律 (3)消去中间变量并标准化

【例2-2】 弹簧 – 质量 – 阻尼器组成的机械位移系统的微分方程 解: (1)设外力为输入量,质量块的位移量为输出量 (2) 列写微分方程,根据牛顿定律: (3)消去中间变量并标准化

【例2-3】确定图2.3所示电枢控制的他励直流电动机的微分方程 解 (1)取电枢电压 为输入量,电机转速 为输出量 (2)建立微分方程组: 电枢回路电压平衡方程 电动机电磁转矩方程

电动机的机械运动方程 消除中间变量,使方程标准化: 当取电枢电压 为输入量,电机角位移 为输出量时,因为 ,所以电动机的微分方程为:

【练习】 图为由一RC组成的四端无源网络。试列写以U1(t)为输入量,U2(t)为输出量的网络微分方程。

一、传递函数的基本概念 1、定义:在初始条件为零时,系统输出量G(s)的拉氏变换与输入量的拉氏变换之比,称为系统的传递函数。 第三节 传递函数 一、传递函数的基本概念 1、定义:在初始条件为零时,系统输出量G(s)的拉氏变换与输入量的拉氏变换之比,称为系统的传递函数。 r(t) R(s) c(t) C(s) G(s)

拉普拉斯变换 定义 线性定理 延迟定理 微分定理 积分定理

设系统微分方程的一般形式为 当初始条件均为零时,由拉普拉斯变换有 令 称为系统的传递函数。

传递函数性质 传递函数是复变量的有理真分式,只适用于线性定常系统。 传递函数无法反映系统内部中间变量的传递关系。 传递函数描述的是系统所固有的动态特性,因此它只取决于系统或元件的结构和参数,而与输入无关。 传递函数不能反映系统所具有的物理性质。 系统传递函数的分母多项式被称为系统的特征多项式,它决定了系统暂态响应的基本特点和动态本质。 可用因式连乘的形式来表示传递函数的分子与分母多项式

二、 典型环节及其传递函数 1、 比例环节 特点:输入输出量成比例,无失真和时间延迟。 二、  典型环节及其传递函数 1、   比例环节 特点:输入输出量成比例,无失真和时间延迟。 实例:电子放大器,齿轮,电阻(电位器),感应式变送器等。

2、   惯性环节 特点: 含一个储能元件,对突变的输入其输出不能立即复现,输出无振荡。

3、 积分环节 特点: 输出量与输入量的积分成正比例,当输入消失,输出具有记忆功能。 3、   积分环节 特点: 输出量与输入量的积分成正比例,当输入消失,输出具有记忆功能。 实例: 电动机角速度与角度间的传递函数,模拟计算机中的积分器等。

4、  微分环节 纯微分环节 一阶微分环节 特点:输出与输入信号对时间的响应成比例,反映的是输入信号的变化率,而不是输入信号本身的大小。

5、 振荡环节 或 ξ-阻尼比 自然振荡角频率(无阻尼振荡角频率) 特点:环节中有两个独立的储能元件,并可进行能量交换,其输出出现振荡。 5、   振荡环节 ξ-阻尼比 自然振荡角频率(无阻尼振荡角频率) 或 特点:环节中有两个独立的储能元件,并可进行能量交换,其输出出现振荡。 实例:RLC电路的输出与输入电压间的传递函数。

6、 延迟环节: -滞后时间常数 特点: 输出量能准确复现输入量,但须延迟一固定的时间间隔。 实例:管道压力、流量等物理量的控制,其数学模型就包含有延迟环节。

三.控制系统传递函数的求取 例 求例1的R、L、C串联电路的传递函数 解: 由微分方程 则 对电网络,可直接利用复阻抗,令 Z1 = R + Ls , Z2 = 1/Cs 元件 交流阻抗 复阻抗 R L jωL SL C 则

例 求传递函数

第三节 动态结构图 方框图的基本概念 1. 定义 由具有一定函数关系的环节组成的,且标有信号流向的图称为方框图。 2.组成: 方框图 第三节 动态结构图 方框图的基本概念 1.   定义 由具有一定函数关系的环节组成的,且标有信号流向的图称为方框图。 2.组成: 方框图 信号流线(带箭头线段) 分支点 相加点

3.意义: (1)根据方框图可了解系统中信号的传递过程和各环节之间的联系。 (2)利用方框图的等效化简,可求出输出与输入间的传递函数。 4.绘制 先绘各部分的方框图,再按信号传递关系连接 结论:系统的动态结构图形象而直观地表达了一个动态系统中各环节的传递函数及相互关系,是系统形象化的动态模型,且具有数学性质,可以通过代数运算和等效变化方便地求得系统的传递函数。

例2-4 绘制系统的动态结构图

动态结构图的等效变换 两类:1.环节的合并 2. 相加点或分支点的等效移动 遵循的原则:变换前后的数学关系保持不变。即: 变换前后前向通道的传递函数的乘积保持不变 变换前后回路的传递函数的乘积保持不变

(一)环节的合并 环节连接的三种基本形式:串联,并联和反馈 1. 环节的串联: G(s) = G1(s)G2(s)G3(s) 推广到n个环节串联: 注意:环节间必须无负载效应

2. 环节的并联: G(s) = G1(s) + G2(s) + G3(s)  推广到n个环节并联:

3. 反馈

(二)信号相加点和信号分支点的等效变换 相加点前移:乘以所跨越传函的倒数 相加点后移 :乘以所跨越传函 分支点前移:乘以所跨越传函 分支点后移:乘以所跨越传函的倒数 保证移动后加入或引出的信号与移动前相同 注意:相邻的相加点和引出点之间位置不能简单互换。

信号分支点的等效变换

信号相加点的等效变换

相加点与分支点间的移动

例2.6 求图2.19所示RLC网络的传递函数。 Ei E Eo I1 I I2 + - Ei E Eo + - R1 C2s

R1C2S + - Ei Eo R1C2S + - Ei Eo

R1C2S + - Ei Eo Ei Eo

例2.7 试简化结构图并求系统的传递函数 解:简化

系统传递函数

梅逊公式 为特征式,且 所有回路的回路传递函数之和 所有两两互不接触回路的回路传递函数乘积之和 所有三个互不接触回路的回路传递函数乘积之和 从输入端到输出端,系统前向通道的个数 第k条前向通道上各环节传递函数之积 称为余子式,是在中把与第k条前向通道相接触的回路所在项除去后剩下的部分。

例2.7 试简化结构图并求系统的传递函数 解: 代入梅逊公式

例2.8 试简化结构图并求系统的传递函数 解:系统有五个闭环回路 系统没有两两互不接触的回路, 则特征式为

系统有四条前向通道 各前向通道和各回路相互接触,所以有 将上述各式代入梅逊公式得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三、反馈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 在实际的控制中,控制系统通常受两类信号的影响,一类受作用于输入端的参考输入信号,另一类是扰动信号。 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被定义为系统反馈信号与误差信号的比值,即:

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分为参考输入信号作用下的闭环传递函数和扰动信号作用下的闭环传递函数。 1、参考输入信号 作用下(令 ) 闭环传递函数 若反馈通道上 ,则称系统为单位反馈系统

2、扰动输入信号 作用下(令 ) 闭环传递函数

3、在参考输入信号 和扰动输入信号 共同作用下的输出 3、在参考输入信号 和扰动输入信号 共同作用下的输出 由线性系统的叠加原理可知,系统的总输出是它们单独作用时系统的输出之和。即

系统的误差传递函数 系统的误差传递函数也分为参考输入信号作用下的误差传递函数和扰动信号作用下的误差传递函数。 前者反映系统输出跟随输入信号的能力,后者反映系统抗干扰能力。

1、参考输入信号 作用下的误差传递函数 2、扰动输入信号 作用下的误差传递函数

3、在参考输入信号 和扰动输入信号 共同作用下的误差 系统总的误差是它们单独作用所产生误差之和。

本章小结 本章作业: 建立系统微分方程的方法 传递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传递函数和微分方程之间的关系 反馈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 结构图的绘制和等效变换 梅逊公式及其应用 本章作业: 2.2(b),2.3(a),2.5 ,2.6,2.8(b),2.10(a),2.11(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