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势垒贯穿 (一)引言 (二)方程求解 (三)讨论 (四)应用实例.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探究问题 1 、观察任意一 质点,在做什么运动? 动画课堂 各个质点在各自的平衡 位置附近做机械振动,没 有随波迁移。 结论 1 :
Advertisements

第五节 全微分方程 一、全微分方程及其求法 二、积分因子法 三、一阶微分方程小结. 例如 所以是全微分方程. 定义 : 则 若有全微分形式 一、全微分方程及其求法.
第五节 函数的微分 一、微分的定义 二、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 法则 四、微分形式不变性 五、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六、小结.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第八章 第四节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一个方程所确定的隐函数 及其导数 隐函数的微分法.
2.6 隐函数微分法 第二章 第二章 二、高阶导数 一、隐式定义的函数 三、可微函数的有理幂. 一、隐函数的导数 若由方程 可确定 y 是 x 的函数, 由 表示的函数, 称为显函数. 例如, 可确定显函数 可确定 y 是 x 的函数, 但此隐函数不能显化. 函数为隐函数. 则称此 隐函数求导方法.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認識食品標示 東吳大學衛生保健組製作.
§2.1 一维势场中粒子能量本征态的一般性质 设质量为m的粒子沿x轴运动,势能是V(x),则薛定谔方程是 定态波函数的形式为
§3.4 空间直线的方程.
碰撞分类 一般情况碰撞 1 完全弹性碰撞 动量和机械能均守恒 2 非弹性碰撞 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恒.
康普顿散射的偏振研究 姜云国 山东大学(威海) 合作者:常哲 , 林海南.
康杰牌 一次性使用无菌外科免缝拉链 Vital 北京爱特康科贸有限责任公司.
圆的一般方程 (x-a)2 +(y-b)2=r2 x2+y2+Dx+Ey+F=0 Ax2+Bxy+Cy2+Dx+Ey+ F=0.
§1 二阶与三阶行列式 ★二元线性方程组与二阶行列式 ★三阶行列式
一、二阶行列式的引入 用消元法解二元线性方程组. 一、二阶行列式的引入 用消元法解二元线性方程组.
經歷復活的愛 約翰福音廿一1-23.
第一章 行列式 第五节 Cramer定理 设含有n 个未知量的n个方程构成的线性方程组为 (Ⅰ) 由未知数的系数组成的n阶行列式
第四节 对数留数与辐角原理 一、对数留数 二、辐角原理 三、路西定理 四、小结与思考.
恰当方程(全微分方程) 一、概念 二、全微分方程的解法.
高等数学电子教案 第五章 定积分 第三节 微积分基本定理.
第五节 微积分基本公式 、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置函数与速度 函数的联系 二、积分上限函数及其导数 三、牛顿—莱布尼茨公式.
第四章 函数的积分学 第六节 微积分的基本公式 一、变上限定积分 二、微积分的基本公式.
第5章 定积分及其应用 基本要求 5.1 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5.2 微积分基本公式 5.3 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第三节 函数的求导法则 一 函数的四则运算的微分法则 二 反函数的微分法则 三 复合函数的微分法则及微分 形式不变性 四 微分法小结.
不确定度的传递与合成 间接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评估
第三节 格林公式及其应用(2) 一、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定义 二、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条件 三、二元函数的全微分的求积 四、小结.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2-7、函数的微分 教学要求 教学要点.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Presenter: 宫曦雯 Partner: 彭佳君 Instructor:姚老师
光学谐振腔的损耗.
第三讲 势箱模型.
第三章 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2 边缘分布 边缘分布函数 边缘分布律 边缘概率密度.
民法第四章:權利主體 法人 楊智傑.
Geophysical Laboratory
第三章 一维定态问题 §3.1 一维束缚定态的性质 §3.2 一维方势阱 §3.3 一维谐振子 §3.4 势垒穿透 §3.5 函数势.
元素替换法 ——行列式按行(列)展开(推论)
第六章 自旋和角动量 复旦大学 苏汝铿.
LD Didactic GmbH, Leyboldstrasse.1, Huerth, Germany –2008
§2 求导法则 2.1 求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下面分三部分加以证明, 并同时给出相应的推论和例题 .
薛定谔(Erwin Schrodinger,1887~1961)奥地利物理学家 .
第8章 静电场 图为1930年E.O.劳伦斯制成的世界上第一台回旋加速器.
第三章 辐射 学习单元2 太阳辐射.
Positive gate bias-Induced Reliability in IGZO TFT
从物理角度浅谈 集成电路 中的几个最小尺寸 赖凯 电子科学与技术系 本科2001级.
第五章 三角比 二倍角与半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和解斜三角形.
第二十二章 曲面积分 §1 第一型曲面积分 §2 第二型曲面积分 §3 高斯公式与斯托克斯公式.
Three stability circuits analysis with TINA-TI
线 性 代 数 厦门大学线性代数教学组 2019年4月24日6时8分 / 45.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激光器的速率方程.
复习: 若A(x1,y1,z1) , B(x2,y2,z2), 则 AB = OB - OA=(x2-x1 , y2-y1 , z2-z1)
第15章 量子力学(quantum mechanics) 初步
§6.7 子空间的直和 一、直和的定义 二、直和的判定 三、多个子空间的直和.
第三章 函数的微分学 第二节 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一、导数的四则运算 二、偏导数的求法.
{ |x|>a § 3.1 一维无限深势阱 一、一维无限深势阱和方势阱 一维问题的实际背景是平面型固体器件例如“超晶格”,
第15讲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主要内容: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3.4 薛定谔波动方程 一、薛定谔方程 自由粒子: 拉普拉斯算符: 一般粒子: 解出: 已知:
§2 方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第三节 函数的微分 3.1 微分的概念 3.2 微分的计算 3.3 微分的应用.
§17.4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一. 德布罗意假设(1924年) 波长 + ? 假设: 实物粒子具有 波粒二象性。 频率
定义5 把矩阵 A 的行换成同序数的列得到的矩阵,
第四节 向量的乘积 一、两向量的数量积 二、两向量的向量积.
第四章 函数的 积分学 第七节 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     与分部积分法 一、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 二、定积分的分部积分法.
FH实验中电子能量分布的测定 乐永康,陈亮 2008年10月7日.
本底对汞原子第一激发能测量的影响 钱振宇
第三节 数量积 向量积 混合积 一、向量的数量积 二、向量的向量积 三、向量的混合积 四、小结 思考题.
使用Fragment 本讲大纲: 1、创建Fragment 2、在Activity中添加Fragment
§3.1.2 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l1 // l2 l1 ⊥ l2 k1与k2 满足什么关系?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9 势垒贯穿 (一)引言 (二)方程求解 (三)讨论 (四)应用实例

(一)引言 势垒穿透是粒子入射被势垒散射的 一维运动问题。典型势垒是方势垒, 其定义如下: V(x) V0 E 现在的问题是已知粒子以 0 a V(x) V0 I II III E 现在的问题是已知粒子以 能量 E 沿 x 正向入射。

(二)方程求解 (1)E > V0 情况 上述三个区域的 Schrodinger 方程可写为: 因为 E > 0, E > V0, 所以 k1 > 0, k2 > 0. 上面的方程可改写为:

波函数意义 2. 波函数导数连续 1. 波函数连续 定态波函数ψ1,ψ2,ψ3 分别乘以含时因子 exp[-iEt/] 即可看出: 式中第一项是沿x正向传播的平面波,第二项是沿x负向传播的平面波。由于在 x > a 的III 区没有反射波,所以 C'=0,于是解为: 利用波函数标准条件来定系数。 首先, 解单值、有限条件满足。 2. 波函数导数连续 1. 波函数连续 综合 整理 记之

3. 求解线性方程组 4. 透射系数和反射系数 求解方程组得: I 透射系数: 透射波几率流密度与入射波 II 反射系数: 为了定量描述入射粒子透射势垒的几率和被 势垒反射的几率,定义透射系数和反射系数。 4. 透射系数和反射系数 I 透射系数: 透射波几率流密度与入射波 几率流密度之比称为透射系数 D = JD/JI II 反射系数: 反射波几率流密度与入射波 几率流密度之比称为反射系数 R = JR/JI 其物理意义是:描述贯穿到 x > a 的 III区中的粒子在单位时间内流过垂 直 x方向的单位面积的数目与入射粒子(在 x < 0 的 I 区)在 单位时间内流过垂直于x方向单位面积的数目之比。 下面求 D 和 R

几率流密度矢量: 则入射波几率流密度 对一维定态问题,J 与 时间无关,所以入射波 Ψ = Aexp[ik1x] 所以反射波几率流密度: 对透射波ψ= Cexp[ik1x], 所以透射波几率流密度: 其中负号表示与入 射波方向相反。

于是透射系数为: 同理得反射系数: 由以上二式显然有 D+R=1,说明入射粒子一部分贯穿势 垒到 x > a 的III区,另一部分则被势垒反射回来。

因 k2=[2μ(E-V0)/ ]1/2,当 E < V0 时,k2 是虚数, 故可令: k2=ik3, 其中k3=[2μ(V0-E)/ ]1/2。 这样把前面公式中的 k2 换成 ik3 并注意到: sin ik3a = i sinh k3a 即使 E < V0,在一般情况下,透射系数 D 并不等于零。 0 a V(x) x V0 隧道效应 (tunnel effect) 入射波+反射波 透射波 粒子能够穿透比它动能更高的势垒的现象.它是粒子具有波动性的生动表现。当然,这种现象只在一定条件下才比较显著。下图给出了势垒穿透的波动图象。

(三)讨论 (1)当k3a >> 1时 透射系数则变为: 故4可略 于是: 粗略估计,认为 k1 ≈ k3 (相当于E ≈V0/2), 则 D0 = 4是一常数。下面通过实例来说明透射系数 的量级大小。

例1: 入射粒子为电子。 例2: 入射粒子换成质子。 设 E=1eV, V0 = 2eV, a = 2× 10-8 cm = 2Å, 算得 D ≈ 0.51。 质子与电子质量比 μp/μe ≈ 1840。 对于a = 2 Å 则 D ≈ 2 × 10-38。 可见透射系数明显的依赖于 粒子的质量和势垒的宽度。 若a=5× 10-8cm = 5 Å, 则 D ≈ 0.024,可见 透射系数迅速减小。 量子力学提出后,Gamow 首先用势垒穿透成功的说明 了放射性元素的α衰变现象。

此式的推导是不太严格的,但该式与严格推导的结果一致。 (2)任意形状的势垒 可把任意形状的势垒分割成许 多小势垒,这些小势垒可以近 似用方势垒处理。 对每一小方势垒透射系数 0 a b V(x) E dx 则 x1 → x2贯穿势垒V(x)的 透射系数等于贯穿这些小 方势垒透射系数之积,即 此式的推导是不太严格的,但该式与严格推导的结果一致。

(四)应用实例 典型实例。 (1)原子钟 (2)场致发射(冷发射) (3)扫描隧穿显微镜(STM)

(1)原子钟 N N’ N N’ 原子钟的频率标准就是利用氨分子( N H3 ) 基态势垒贯穿的振荡频率。 H 氨分子(NH3)是一个棱锥体,N 原子在其顶点上,三个 H 原子 在基底。如图所示: N N’ E 如果N原子初始在N处,则由于隧 道效应,可以穿过势垒而出现在 N’点。当运动能量小于势垒高度 如图中能级 E 所示,则N原子的运动由两种形式组成。 1. R-S之间或T-U之间的振荡(谐振子); 2. 这两个区域之间通过势垒的缓慢得多的振荡运动。对于NH3基态,第二种振荡频率为2.3786× 1010 Hz。这就是原子钟在规定 时间标准时所利用的氨分子的势垒贯穿运动。

(2)场致发射(冷发射) 欲使金属发射电子,可以将金属加热或用光照射给电子提供能量,这就是我们所熟知的热发射和光电效应。 但是,施加一个外电场,金属中电子的所感受到的电势如图(b)所示。金属中电子面对一个势垒,能量最大的电子就能通过隧道效应穿过势垒漏出,从而导致所谓场致电子发射。 图 (a) 图 (b)

STM(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 是观察固体表面 原子情况的 超高倍显微镜。 B I 势能曲线 U0 U E 1。原理 隧道电流 I 与 样品和针尖间 的距离S 关系极为敏感。 扫描探针 样品 A B S 10A

定量关系: s — 样品和针尖间的距离 U — 加在样品和针尖间的微小电压 A — 常数  — 平均势垒高度

2,优点 任何借助透镜来对光或其它辐射进行聚焦的显微镜都不可避免的受到一条根本限制:光的衍射现象。由于光的衍射,尺寸小于光波长一半的细节在显微镜下将变得模糊。而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则能够轻而易举地克服这种限制,因而可获得原子级的高分辨率 原子尺度上研究物质表面结构、生物样品及微电子技术中有效的实验工具。例如生物学家们研究单个的蛋白质分子或DNA分子;材料学家们考察晶体中原子尺度上的缺陷;微电子器件工程师们设计厚度仅为几十个原子的电路图等,都可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仪器。 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则是对样品表面进行无损探测,避免了使样品发生变化,也无需使样品受破坏性的高能辐射作用。

用扫描隧穿显微镜拍摄的硅表面的象,每一个 隆起处是一个硅原子。

世界上最小的文字: 1990年1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IBM阿莫登 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宣称:他们利用扫描隧穿显微镜移动并重新排列氙和镍表面的单个原子以便出其公司的开头字母:IBM。

1993年美国加州 IBM Almaden 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用扫描隧穿显微镜(STM)操纵,将48个铁原子在铜的表面排列成一个圆圈, 形成量子围栏(Quantum Corral) ,电子被束缚在其中,其波函数形成同心圆状涟漪细浪。

由于这一贡献,宾尼格、罗赫尔和鲁斯卡 三人分享了 1986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奖。 前两人是扫描隧穿显微镜的直接发明者, 第三人是 1932年电子显微镜的发明者, 这里是为了追朔他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