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双正交滤波器组 12.2 双正交小波 12.3 双正交小波的构造 12.4 双正交样条小波 12.5 正交小波包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一、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及其解法 二、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简单应用 三、 小结及作业 §6.2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Advertisements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第八章 第四节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一个方程所确定的隐函数 及其导数 隐函数的微分法.
一、会求多元复合函数一阶偏导数 多元复合函数的求导公式 学习要求: 二、了解全微分形式的不变性.
2.6 隐函数微分法 第二章 第二章 二、高阶导数 一、隐式定义的函数 三、可微函数的有理幂. 一、隐函数的导数 若由方程 可确定 y 是 x 的函数, 由 表示的函数, 称为显函数. 例如, 可确定显函数 可确定 y 是 x 的函数, 但此隐函数不能显化. 函数为隐函数. 则称此 隐函数求导方法.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全微分 教学目的:全微分的有关概念和意义 教学重点:全微分的计算和应用 教学难点:全微分应用于近似计算.
2.3 函数的微分. 四川财经职业学院 课前复习 高阶导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作业解析:
信号与系统 第三章 傅里叶变换 东北大学 2017/2/27.
3.4 空间直线的方程.
圆的一般方程 (x-a)2 +(y-b)2=r2 x2+y2+Dx+Ey+F=0 Ax2+Bxy+Cy2+Dx+Ey+ F=0.
第五章 二次型. 第五章 二次型 知识点1---二次型及其矩阵表示 二次型的基本概念 1. 线性变换与合同矩阵 2.
第三章 函数逼近 — 最佳平方逼近.
§1 线性空间的定义与性质 ★线性空间的定义 ★线性空间的性质 ★线性空间的子空间 线性空间是线性代数的高等部分,是代数学
第一章 行列式 第五节 Cramer定理 设含有n 个未知量的n个方程构成的线性方程组为 (Ⅰ) 由未知数的系数组成的n阶行列式
第四节 对数留数与辐角原理 一、对数留数 二、辐角原理 三、路西定理 四、小结与思考.
恰当方程(全微分方程) 一、概念 二、全微分方程的解法.
第四章 定积分及其应用 4.3 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微积分基本公式 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4.5 广义积分
第四章 函数的积分学 第六节 微积分的基本公式 一、变上限定积分 二、微积分的基本公式.
第5章 定积分及其应用 基本要求 5.1 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5.2 微积分基本公式 5.3 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第三节 格林公式及其应用(2) 一、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定义 二、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条件 三、二元函数的全微分的求积 四、小结.
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 第二节 函数的微分法 一、导数的四则运算 二、复合函数的微分法.
2-7、函数的微分 教学要求 教学要点.
第7章 离散信号的频域分析 离散Fourier级数 离散Fourier变换 第3章 连续信号的频域分析 连续Fourier级数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2).
第5章 §5.3 定积分的积分法 换元积分法 不定积分 分部积分法 换元积分法 定积分 分部积分法.
第2章 Z变换 Z变换的定义与收敛域 Z反变换 系统的稳定性和H(z) 系统函数.
第三章 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2 边缘分布 边缘分布函数 边缘分布律 边缘概率密度.
计算机数学基础 主讲老师: 邓辉文.
§2 求导法则 2.1 求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下面分三部分加以证明, 并同时给出相应的推论和例题 .
Chapter 3 Discrete Fourier-Transform (Part Ⅰ)
若2002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为 亿元,如果 ,那么经过多少年国民生产总值 每年平均增长 是2002年时的2倍? 解:设经过 年国民生产总值为2002年时的2倍, 根据题意有 , 即.
第一章 函数与极限.
第二十二章 曲面积分 §1 第一型曲面积分 §2 第二型曲面积分 §3 高斯公式与斯托克斯公式.
实数与向量的积.
3.8.1 代数法计算终点误差 终点误差公式和终点误差图及其应用 3.8 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
概 率 统 计 主讲教师 叶宏 山东大学数学院.
Three stability circuits analysis with TINA-TI
第四章 一次函数 4. 一次函数的应用(第1课时).
5.2 常用统计分布 一、常见分布 二、概率分布的分位数 三、小结.
复习.
第十章 双线性型 Bilinear Form 厦门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网址: gdjpkc.xmu.edu.cn
2019/5/4 实验三 离散傅立叶变换的性质及应用 06:11:49.
复习: 若A(x1,y1,z1) , B(x2,y2,z2), 则 AB = OB - OA=(x2-x1 , y2-y1 , z2-z1)
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周期函数定义: 一般地,对于函数 (x),如果存在一个非零常数T,使得当x取定义域内的每一个值时,都有
定理21.9(可满足性定理)设A是P(Y)的协调子集,则存在P(Y)的解释域U和项解释,使得赋值函数v(A){1}。
第16讲 相似矩阵与方阵的对角化 主要内容: 1.相似矩阵 2. 方阵的对角化.
§8.3 不变因子 一、行列式因子 二、不变因子.
§6.7 子空间的直和 一、直和的定义 二、直和的判定 三、多个子空间的直和.
函 数 连 续 的 概 念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
2019/5/11 实验四 FIR滤波器的特性及应用 05:31:12.
2019/5/11 实验三 线性相位FIR滤波器的特性 05:31:30.
1.设A和B是集合,证明:A=B当且仅当A∩B=A∪B
第三章 函数的微分学 第二节 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一、导数的四则运算 二、偏导数的求法.
学习任务三 偏导数 结合一元函数的导数学习二元函数的偏导数是非常有用的. 要求了解二元函数的偏导数的定义, 掌握二元函数偏导数的计算.
第15讲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主要内容: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轴对称在几何证明及计算中的应用(1) ———角平分线中的轴对称.
正弦、余弦函数的性质 华容一中 伍立华 2017年2月24日.
§2 方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定义5 把矩阵 A 的行换成同序数的列得到的矩阵,
第四节 向量的乘积 一、两向量的数量积 二、两向量的向量积.
第四章 函数的 积分学 第七节 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     与分部积分法 一、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 二、定积分的分部积分法.
教学大纲(甲型,54学时 ) 教学大纲(乙型, 36学时 )
第十七讲 密码执行(1).
位似.
《偏微分方程》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1.1.
第三章 线性方程组 §4 n维向量及其线性相关性(续7)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 自由代数 定义19.7:设X是集合,G是一个T-代数,为X到G的函数,若对每个T-代数A和X到A的函数,都存在唯一的G到A的同态映射,使得=,则称G(更严格的说是(G,))是生成集X上的自由T-代数。X中的元素称为生成元。 A变, 变 变, 也变 对给定的 和A,是唯一的.
Cfc Zeilberger 算法 陈焕林 陈永川 付梅 臧经涛 2009年7月29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2.1 双正交滤波器组 12.2 双正交小波 12.3 双正交小波的构造 12.4 双正交样条小波 12.5 正交小波包 第12章 双正交小波及小波包 12.1 双正交滤波器组 12.2 双正交小波 12.3 双正交小波的构造 12.4 双正交样条小波 12.5 正交小波包

引言 Daubechies 给出的正交小波的构造方法可以方便的构造出所需要的小波(如DBN,SymN ,CoifN )。但是,正交小波也有不

内容简介 先给出适合小波变换的双正交滤波器组准确重建的条件,给出双正交条件下的多分辨率分析及双正交小波的构造方法,最后简要讨论小波包的基本概念

12.1 双正交滤波器组 方法:结合小波变换的需要来研究双正交滤波器组的内在关系及实现准确重建的条件 12.1 双正交滤波器组 方法:结合小波变换的需要来研究双正交滤波器组的内在关系及实现准确重建的条件 小波变换的需要 :用 对 分解时需要将 和 的系数作时间上的翻转

(1) 分析下图中各信号之间的关系及实现PR的条件 根据两通道滤波器组的理论,有下式 (2) ↓2 ↑2 H0 (z) H1 (z-1) 图(1) 根据两通道滤波器组的理论,有下式 (1) (2) H0 (z-1) ↓2 ↑2 H0 (z) H1 (z-1) H1 (z)

将(1),(2)式带入,可得

显然,如果 则 从而实现了准确重建。

由此定理,可以得出双正交滤波器组中的若干基本关系 定理12.1 对前图所示的两通道滤波器组,对任意的输入信号,其准确重建的充要条件是: (12.1.6a) 及 (12.1.6b) 由此定理,可以得出双正交滤波器组中的若干基本关系 (1) 去除混迭条件: (2) PR条件:

(3) 保证PR条件和滤波器均为FIR的情况下,四个滤波器在时域和频域的关系: (时域)

定理12.2 如果图12.1.1中的四个滤波器 , , 和 满足准确重建条件,且它们的傅里叶变换均是有界的,则 是 中的双正交Riesz基。 注意: 在双正交滤波器中,我们并没有强调 和 之间的正交关系,而这一正交关系是共轭正交滤波器组中的基本关系。在小波的多分辨率分析中,使用正交滤波器组时,分解滤波器和重建滤波器是相同的,而在双正交小波分析中,分析滤波器是 和 ,而综合滤波器是它们的对偶,即 和 。

12.2 双正交小波 信号的离散小波变换 令 ,则称 为小波系数,也即 的DWT。 可由 重建 式中 是 的对偶小波

用于信号的分析,对偶小波 用于信号的综合。在正交小波的情况下, 。 在“双正交”的情况下,第七章及第十章所讨论的滤波器组及两尺度差分方程各增加了一套“对偶”,即 , ; , ; , 和 , 。

双正交小波基的存在性 定理12.3 假定存在两个恒正的三角多项式和,使得 (12.2.14a) (12.2.14b) 并假定 、 在 内非零,则 1、由(12.2.12)式定义的 和 属于 ,且满足双正交关系 (12.2.15) 2、两个小波函数序列 和 是 中的双正交Riesz基,即 (12.2.16)

有了 中的双正交基,我们可对 作如下的分解: 既然 , 是 中的Riesz基,则必然存在数 , ,使得 (12.2.18a) (12.2.18b)

在双正交的情况下,我们并不要求 和 之间是正交的,也不要求 和 之间,以及其对偶函数 和 之间是正交的,仅要求 和 之间以及 和 之间是正交的,也即(12.2.15)和(12.2.16)式。正交性的放宽是使 及 具 有线性相位,从而使 和 更具有对称性,从而减小了相位失真。

双正交小波下的快速算法和正交基小波下的快速算法基本相同,区别是在重建时使用的是对偶滤波器和。具体的分解方程和重建方程是: 式中 , 分别是 , 作二插值得到的序列

12.3 双正交小波的构造 双正交小波的构造包括 , , 及 的构造,而它们又都源于分解滤波器 、 及用于重建的对偶滤波器 和 。(12.1.14)式给出了 、 和 及 的关系,因此,双正交小波构造的核心问题是 和 的构造,这和正交小波的构造过程是一样的。

如果 和 都是FIR滤波器,由(12.2.3)和(12.2.4)式 , , , 及将都具有有限支撑。若 和 支撑范围 如果 和 都是FIR滤波器,由(12.2.3)和(12.2.4)式 , , , 及将都具有有限支撑。若 和 支撑范围分别是 , ,则 和 的支撑范围分别是和 , 。 而小波函数 和 的支撑范围分别是 和 它们的长度都是

消失矩 和 消失矩的数目取决于 和 在 处零点的数目。由定理11.1,若 在 处有 阶零点,则 有 阶消失矩。同理,若 在 处有 阶零点,则 有 阶消失矩。因此,在构造 和 时,应尽量让它们在 处有高阶的重零点。

规则性 此处不再详细讨论,其一般结论是: 由(12.2.4a)式, 和 有着相同的规则性; 和 的规则性随着 在 处零点数的增加而增加; 和 的规则性也是随着 在 处零点数的增加而增加; 如果 和 在 处有不同的零点数,则 和 的规则性也不相同。

之所以使用双正交小波,其目的是使 , 对称性 及其对偶滤波器具有线性相位,同时也使 之所以使用双正交小波,其目的是使 , 及其对偶滤波器具有线性相位,同时也使 和 都具有对称性。除Haar 小波外,在正交小波的情况下,上述对称性是不可能实现的。 如果 , 具有奇数长且以 为对称,则 和 是以 为对称的,而 和 是相对位移位中心为对称的。如果 , 具有偶数 长且以 为中心作对称,则 和 是以 为中心作对称,而 和 以其位移中心作反对称。

显然,若 , 是对称的, , 都可改记为 和 ,也即在对 作分解时无需再将 和 翻转。

及 的构造 双正交条件 两边取共轭 (12.3.4) 不同类型的双正交小波的结构方法 1、令 固定,假定 是(12.3.4)式的解,若 ,则

2、因为 、 是实序列, 、 满足式 , ,所以 、 均应是实系数的三角多项式 3、将下面四式

分别代入(12.3.4)式,有 通过三角变换,再令 则有

(12.3.10) 4、令 ,则前式又可表为如下的Bezout方程: 只要能求出 ,由(12.3.8)式,即可得到 和 ,从而可按(12.3.5)或(12.3.6)式构造出 和 。 5、(12.3.10)式的解由下式给出:

12.4 双正交样条小波 样条函数是分段光滑且在连结点处具有一定光滑性的一类函数,它在数值逼近方面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其中基数B样条(Cardinal B-Spline)函数具有最小的支撑范围且又容易在计算机上实现,因此被认为是构造小波函数的最佳候选者之一。

次B样条函数 是一阶B样条函数 自身作 次卷积所得到的,而 正是Haar小波的尺度函数,即 所以

依次类推,有

令尺度函数 等于 。考虑到 往往以 为对称,所以令

时的如图所示。 由 得到尺度函数

由该图可以看出, 是不连续的, 连续但一阶导数不连续,而 的一阶导数是连续的,曲线已比较光滑。当 增大时, 会变得更光滑。 由该图可以看出, 是不连续的, 连续但一阶导数不连续,而 的一阶导数是连续的,曲线已比较光滑。当 增大时, 会变得更光滑。 很容易证明 的傅里叶变换是 而对移位后的 ,其傅里叶变换为

又因 满足我们在第十章所讨论的二尺度差分方程。同时,可求出 是有界的。 当 时, 同样也满足二尺度差分方程,同理可求出

因此,在 时不同 的可构成一个多分辨率分析。由正交基频域的性质, 的整数移位之间不构成正交基。我们可将 “正交化”,即令 对 作反变换,得尺度函数 ,则 , 可形成一族正交基。再由第十章的方法可得到正交归一的小波函数。

在双正交的情况下,可不必对 作(12. 4. 14)式的正交化,而直接用 作适当移位后 的作为尺度函数,这样选定 后,令(12. 3 在双正交的情况下,可不必对 作(12.4.14)式的正交化,而直接用 作适当移位后 的作为尺度函数,这样选定 后,令(12.3.11)式中的 等于零,并令 。 ,从而得到了在双正交条件下样条小波分析滤波器 和重建滤波器的系数 ,即 , ,

由以上几式可以看出, 仅和 有关,而和 无关; 不但和 有关,而且还和 有关,也即 取决于 和 。 给定不同的 和 ,就可求出一对 和 。 , ,

不同 和 组合情况下 、 、 、 、 和 的系数。 情况1. 令 ,则必有 ,有 所以 即 令 ,则必有 ,有

所以 即 在 时的尺度函数 即是Haar尺度函数,即 , 对 ,其余为零。又由于在 时的 , 必有 。

易知在该情况下的小波函数即是Haar小波,即 情况2: 令 ,则 ,有

再令 ,则 ,有 即 按此方法类推,不难得出在不同 和 的组合下的 及

在 时 取不同值, 和 长度不同的原因在于对的 分解,即(12. 4. 15)和(12. 4 在 时 取不同值, 和 长度不同的原因在于对的 分解,即(12.4.15)和(12.4.16)式是在假定 , 情况下得到的。若对 作另外形式的分解,即 , , 然后将 和 分别代入(12.3.5)和(12.3.6)式,则可得到保证在双正交条件下且长度接近的 和 。

12.5 正交小波包 引言 多分辨率分析将空间 进行逐层分解, 这种分解具有恒 性质,即在高频端可获得很 12.5 正交小波包 引言 多分辨率分析将空间 进行逐层分解, 这种分解具有恒 性质,即在高频端可获得很 好的时域分辨率而在低频端可获得很好的频域 分辨率,因此,这种分解相对均匀滤波器组和 短时傅里叶变换有着许多突出的优点。但这种 分解仅是将 逐级往下分解。而对 不再作分 解。将 和 相比,显然,对应最好的时域分 辨率,但是有着最差的频域分辨率。这在既想 得到好的时域分辨率又想得到好的频域分辨率 的场合是不能满足需要的。

在多分辨率分解的基础上,我们可将空间再作分解: V0 V1(L) W1(H) V21(LL) W21(HL) V22(LH) W22(HH) W34(HHH) V34(HHH) V31(LLL) W31(HLL) W33(HLH) V33(LLH) W32(HHL) V32(LHL) 图12.5.1 空间的逐级分解

在该图的分解中,任取一组空间进行组合,如果这一组空间:①能将空间覆盖;②相互之间不重合,则称这一组空间中的正交归一基的集合构造了一个小波包(wavelet packet)。 小波包的选择不是唯一的,也即对信号分解的方式不是唯一的。如我们可选择 ① , , , , , , , ; ② , , , , ; ③ , , 等不同空间来组合,它们都可覆盖 ,相互之间又不重合。 如何决定最佳的空间组合及寻找这些空间中的正交归一基便是小波包中的主要研究内容。

↓2 H0 H1 图12.5.2 图12.5.1的滤波器组实现

定理12.5 令 是空间 中的正交归一基, , 是满足(12.5.3)式的一对共轭正交滤波器,令 (12.5.4a) (12.5.4b) 则 是中的正交归一基。

显然,令 , 分别是 和 所产生的空间。自然有 例12.5.1 对Harr小波, , , 由(12.5.6)式,有

当 时, 当 时,

, 的宽度都是 ,而 的宽度为 。 时 的分别示于图12.5.3a,b和c 图12.5.3 由Harr小波生成的小波包 (a) ,

图12.5.3 由Harr小波生成的小波包 (b)

图12.5.3由Harr小波生成的小波包 (c)

定理12.6 在小波包的分解中,在结点 处的小波包系数由下式给出 (12.5.11a) (12.5.11b) 而在结点 处的小波包系数 可由下式重建: (12.5.12) 式中 和 分别是 和 每两个点插入一个零后所得到的序列。

“最佳小波包”的选择问题 一个最佳小波包的选择取决于三个因素: 信号本身的性质; 信号分解的目的; “最佳”原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