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2 数学模型 [ 数学模型 ] : 描述控制系统变量(物理量)之间动态关 系的数学表达式。常用的数学模型有微分方程,传递函 数,结构图,信号流图,频率特性以及状态空间描述等。 [ 线性系统 ] : 如果系统满足叠加原理,则称其为线性系 统。叠加原理说明,两个不同的作用函数同时作用于系.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高等数学( XJD ) 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 返回 高等数学( XAUAT ) 高等数学( XJD ) 求导法则 基本公式 导 数 导 数 微 分微 分 微 分微 分 求导方法 高阶导数 微分法则 导数与微分关系图导数与微分关系图.
Advertisements

一、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及其解法 二、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简单应用 三、 小结及作业 §6.2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第五节 全微分方程 一、全微分方程及其求法 二、积分因子法 三、一阶微分方程小结. 例如 所以是全微分方程. 定义 : 则 若有全微分形式 一、全微分方程及其求法.
第一节 不定积分的概念及其 计算法概述 一、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 二、基本积分表 三、不定积分的性质及简单计算 四、小结.
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 习题课 主要内容 典型例题 测验题. 求 导 法 则求 导 法 则 求 导 法 则求 导 法 则 基本公式 导 数 导 数 微 分微 分 微 分微 分 高阶导数 高阶微分 一、主要内容.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习题课 一、导数和微分的概念及应用 二、导数和微分的求法 导数与微分 第二章.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第八章 第四节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一个方程所确定的隐函数 及其导数 隐函数的微分法.
高等数学一 主讲 杨俊 演示文稿制作 杨俊. 高等数学一 第 3 章 一元函数微分学的应用 第 4 章 一元函数 积分学及应用 第 1 章 函数、极限与连续 第 2 章 导数与微分.
一、会求多元复合函数一阶偏导数 多元复合函数的求导公式 学习要求: 二、了解全微分形式的不变性.
2.6 隐函数微分法 第二章 第二章 二、高阶导数 一、隐式定义的函数 三、可微函数的有理幂. 一、隐函数的导数 若由方程 可确定 y 是 x 的函数, 由 表示的函数, 称为显函数. 例如, 可确定显函数 可确定 y 是 x 的函数, 但此隐函数不能显化. 函数为隐函数. 则称此 隐函数求导方法.
§4.2 第一换元积分法 课件制作 秦立春 引 例 第一换元积分法. §4.2 第一换元积分法 课件制作 秦立春 以上三式说明:积分公式中积分变可以是任意的字母公式仍然成立.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 一. 内 容 要 点 二. 重 点 难 点 三. 主 要 内 容 四. 例 题与习题.
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 二、 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一、 微分的定义 2.3 微 分.
全微分 教学目的:全微分的有关概念和意义 教学重点:全微分的计算和应用 教学难点:全微分应用于近似计算.
第三节 微分 3.1 、微分的概念 3.2 、微分的计算 3.3 、微分的应用. 一、问题的提出 实例 : 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信号与系统 第三章 傅里叶变换 东北大学 2017/2/27.
1.非线性振动和线性振动的根本区别 §4-2 一维非线性振动及其微分方程的近似解法 方程
第五章 二次型. 第五章 二次型 知识点1---二次型及其矩阵表示 二次型的基本概念 1. 线性变换与合同矩阵 2.
一、能线性化的多元非线性回归 二、多元多项式回归(线性化)
一、二阶行列式的引入 用消元法解二元线性方程组. 一、二阶行列式的引入 用消元法解二元线性方程组.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系统的数学模型是描述系统输入、输出变量以及内部各个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第二章 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 2.1列写系统微分方程 2.2非线性数学模型的线性化 2.3 传递函数 2.4 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例题 教学目的: 微积分基本公式 教学重点: 牛顿----莱布尼兹公式 教学难点: 变上限积分的性质与应用.
恰当方程(全微分方程) 一、概念 二、全微分方程的解法.
一、原函数与不定积分 二、不定积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积分公式及积分法则 四、牛顿—莱布尼兹公式 五、小结
第四章 一元函数的积分 §4.1 不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4.2 换元积分法 §4.3 分部积分法 §4.4 有理函数的积分
第5章 定积分及其应用 基本要求 5.1 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5.2 微积分基本公式 5.3 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第三节 函数的求导法则 一 函数的四则运算的微分法则 二 反函数的微分法则 三 复合函数的微分法则及微分 形式不变性 四 微分法小结.
不确定度的传递与合成 间接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评估
第四节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线性微分方程 伯努利方程 小结、作业 1/17.
第三节 格林公式及其应用(2) 一、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定义 二、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条件 三、二元函数的全微分的求积 四、小结.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 第二节 函数的微分法 一、导数的四则运算 二、复合函数的微分法.
第三章 导数与微分 习 题 课 主要内容 典型例题.
Examples for transfer function
2-7、函数的微分 教学要求 教学要点.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2.1控制系统的微分方程 2.2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 2.3 动态结构图.
初中数学 九年级(下册) 5.3 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二次函数表达式.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怎样根据输入信号求系统的输出响应?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自动控制理论是研究自动控制系统三方面性能的基本理论。
第2章 Z变换 Z变换的定义与收敛域 Z反变换 系统的稳定性和H(z) 系统函数.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描述 引言(数学模型的概念和意义) 输入输出描述法 数学模型的分类,传递函数,典型环节, 系统的相似性,线性化
元素替换法 ——行列式按行(列)展开(推论)
现代控制理论 0 绪论 1 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2 状态空间表达式的解 3 线性控制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性 4 稳定性分析
二.换元积分法 ò ( ) (一)第一类换元积分法 1.基本公式 把3x当作u,“d”后面凑成u 2.凑微分 调整系数 (1)凑系数 C x
§2 求导法则 2.1 求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下面分三部分加以证明, 并同时给出相应的推论和例题 .
第一章 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1.1 状态空间描述的概念 1.2 状态空间表达式的建立 1.3 状态向量的线性变换
自动控制理论 黄山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自动化专业.
实验六 积分器、微分器.
第五章 频率特性法 在工程实际中,人们常运用频率特性法来分析和设计控制系统的性能。
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系列课程 计算机工业控制   主讲:周红燕
第一章 电路基本分析方法 本章内容: 1. 电路和电路模型 2. 电压电流及其参考方向 3. 电路元件 4. 基尔霍夫定律
第二十二章 曲面积分 §1 第一型曲面积分 §2 第二型曲面积分 §3 高斯公式与斯托克斯公式.
Module_4_Unit_11_ppt Unit11:系统动态特性和闭环频率特性的关系 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晶体管及其小信号放大 -单管共射电路的频率特性.
Three stability circuits analysis with TINA-TI
线 性 代 数 厦门大学线性代数教学组 2019年4月24日6时8分 / 45.
§2.4 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 零输入响应 零状态响应 对系统线性的进一步认识.
晶体管及其小信号放大 -单管共射电路的频率特性.
§6.7 子空间的直和 一、直和的定义 二、直和的判定 三、多个子空间的直和.
第一节 不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一、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 二、不定积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积分表 四、不定积分的性质 五、小结 思考题.
第六节 用频率特性法分析系统性能举例 一、单闭环有静差调速系统的性能分析 二、单闭环无静差调速系统的性能分析
第2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就是描述系统内部各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数学模型的表示有多种
2019/5/20 第三节 高阶导数 1.
§2 方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7.3 离散时间系统的数学 模型—差分方程 线性时不变离散系统 由微分方程导出差分方程 由系统框图写差分方程 差分方程的特点.
第七节 用时域法分析系统性能举例 一、单闭环有静差调速系统 二、单闭环无静差调速系统
第十二章 拉普拉斯变换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 ( S域分析法)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2 数学模型 [ 数学模型 ] : 描述控制系统变量(物理量)之间动态关 系的数学表达式。常用的数学模型有微分方程,传递函 数,结构图,信号流图,频率特性以及状态空间描述等。 [ 线性系统 ] : 如果系统满足叠加原理,则称其为线性系 统。叠加原理说明,两个不同的作用函数同时作用于系 统的响应,等于两个作用函数单独作用的响应之和。 [ 线性定常系统和线性时变系统 ] : 可以用线性定常 (常系数)微分方程描述的系统称为线性定常系统。如 果描述系统的微分方程的系数是时间的函数,则这类系 统为线性时变系统。

3 控制系统微分方程的列写 用解析法建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时,应根据系统 及元部件的特点和连接关系,按照它们遵循的物理定律, 列写出各物理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式。 建立系统的微分方程的一般步骤如下: 确定系统和各元部件的输入量和输出量; 对系统中每一个元部件列写出与其输入、输出量有关 的物理的、化学的方程; 对上述方程进行适当的简化。比如略去一些对系统影 响小的次要因素,对非线性元部件进行线性化等; 从系统的输入端开始,按照信号的传递顺序,在所有 元部件的方程中消去中间变量,最后得到描述系统输入 和输出关系的微分方程。

4 传递函数的概念 线性定常系统的传递函数是在零初始条件下,系统 输出量的拉氏变换与输入量的拉氏变换之比。 零初始条件是指当时,系统输入量、输出量以及它们 的各阶导数均为零。 设线性定常系统的微分方程一般式为: 上式对应的传递函数为:

5 传递函数的性质 传递函数只与系统自身的结构参数有关,与系统的输 入、输出形式无关。 传递函数是复变量 S 的有理分式函数,对于大多数物 理系统(环节或元件),其分子多项式的次数 m 不高于分 母多项式的次数 n ,且所有系数都为实数。 传递函数与系统的微分方程相联系,两者可以互相转 换。 传递函数是系统单位脉冲响应的拉氏变换。 传递函数与 S 平面上一定的零极点图相对应。

6 传递函数的概念多用于单输入、单输出线性定常 系统。 传递函数原则上只反映零初始条件下的动态特性。 传递函数的局限性

7 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 比例环节: ; 积分环节: ; 惯性环节: ; 振荡环节: 微分环节: ; 一阶微分环节: ; 二阶微分环节: ; 延迟环节: 。 线性控制系统都是由上述几种典型环节组合而成的。

8 传递函数的求法 有以下方法可求取传递函数: 由系统的微分方程求取传递函数。 由脉冲响应函数求传递函数。 由系统的结构图或信号流图求取传递函数。 由开环频率特性求传递函数。 由状态空间表达式求。

9 结构图 结构图是系统中各个环节的传递函数和信号流向的图形 表示。 组成:由信号线、环节传递函数方框、引出点(分支点 )和比较点(相加点)组成。 特点: 具有概括性和抽象性,不表示某具体系统的物理结构。 比如一个结构图可以表示一个机械系统也可以表示一个电 路系统。 同一系统的结构图形式不唯一,但在输入、输出信号点 确定后,对应的传递函数是唯一的。

10 结构图的基本连接方式 串联:串联环节的总传递函数为 并联:并联环节的总传递函数为 反馈连接 : 式中: —— 前向通道传递函数; —— 开环传递函数; —— 反馈通道传递函数。 其闭环传函为:

11 结构图的等效变换 变换方法:分支点前移和后移;相加点的前移和后移; 串联,并联和反馈连接。 变换原则:分支点或相加点移动前后必须保持信号的等 效性。即在结构图变换的过程中,被变换部分的输入、 输出应保持不变,这样才能确保变换前后结构图的等效 性。 注意: 分支点和相加点之间一般不宜互相变换位置。 相邻的分支点或相加点可以任意变换位置,而不改变 其等效性。 “ - ” 号可以在信号线上越过方框移动,但不能越过相 加点和分支点 。

12 信号流图和梅逊公式 信号流图的绘制方法: ①根据结构图; ②列出环节的拉氏方程,按变量间的数 学关系绘制。 ③根据状态空间表达式。 梅逊公式: 式中: — 从源节点到阱节点的传递函数(或总增益); — 从源节点到阱节点的前向通路总数; — 从源节点到阱节点的第 条前向通路传递函数;

13 梅逊公式 ( 续 ) — 流图特征式。 式中: 为所有单独回路增益之和; 为在所有互不 接触的单独回路中,每次取其中两个回路的增益乘积之 和; 为在所有互不接触的单独回路中,每次取其中 三个回路的回路增益的乘积之和。 — 流图余因子式。它等于流图特征式 中除去与第 条前向通道相接触的回路增益项以后的剩余部分。即与 第 条前向通路不接触部分的 值。 注意:梅逊公式只能用于输入节点和输出节点之间, 而不适用任意两个混合节点之间。

14 脉冲响应函数 脉冲响应函数表示零初始条件时,线性系统对理想 单位脉冲输入信号的响应。脉冲响应函数等于系统传递 函数的拉氏反变换。 故: 或 式中, g(t) 是脉冲响应函数,上述两式称为卷积。 表示为: 任何输入 x(t) 下的输出 y(t) 为:

15 应掌握的内容 建立系统微分方程的方法; 传递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传递函数和微分方程之间的关系; 结构图的绘制和等效变换; 结构图和信号流图的相互转换; 梅逊公式极其应用。

16 第二章典型例题

17 [ 例 1] 系统结构图如下图所示,求系统的传递函数。   [ 解 ] :进行如下图所示的等效变换:    

18  由上式可求出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注意: 等效变换时,应将分支点 ( 相加点 ) 向另外的分支点 ( 相 加点 ) 移动,一般不宜向另外的相加点 ( 分支点 ) 移动 。 用结构图等效简化的方法有多种,但结果是唯一的。 若不可避免的出现分支点和相加点互相移动时,可能 比较困难,可采用梅逊公式求解。

19 [ 例 2] 系统如下图所示,用梅逊公式求 , 和 。 1 H 2 H    1 、求 C(s)/R(s) : 该系统有两条前向通道,三个独立回路。 其中 和 不接触。

20 2 、求 。该系统该有两条前向通路,三个独立回路。 3 、求 。 要仔细找出每一个前向通路,并判断独立回路之间,独 立回路与前向通路之间是否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