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能量法 10.1 概述 10.2 应变能·余能 10.3 卡氏定理 10.4 用能量法解超静定系统.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一、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及其解法 二、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简单应用 三、 小结及作业 §6.2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Advertisements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5.4 微 分 一、微分概念 二、微分的运算法则与公式 三、微分在近似计算上的应用. 引例 一块正方形金属片受热后其边长 x 由 x 0 变到 x 0  x  考查此薄片的面积 A 的改变情况  因为 A  x 2  所以金属片面 积的改变量为  A  (x 0 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 二、 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一、 微分的定义 2.3 微 分.
全微分 教学目的:全微分的有关概念和意义 教学重点:全微分的计算和应用 教学难点:全微分应用于近似计算.
第三节 微分 3.1 、微分的概念 3.2 、微分的计算 3.3 、微分的应用. 一、问题的提出 实例 : 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Chapter 6 Simple Statically Indeterminate Problems 第六章 简单的超静定问题.
九十五年國文科命題知能 研習分享.
2013届高考复习方案(第一轮) 专题课件.
第十章 能 量 法.
南美洲 吉林省延吉一高中 韩贵新.
2011年广西高考政治质量分析 广西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 蒋 楠.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目 录 课时1 神奇的货币  课时2 多变的价格 课时3 多彩的消费.
知识回顾 1、通过仔细观察酒精灯的火焰,你可以发现火焰可以分为 、 、 。 外焰 内焰 焰心 外焰 2、温度最高的是 。
重 点:轴力影响下刚度方程 位移法方程 稳定方程 难 点:杆端转角位移刚度方程
第十二讲的内容、要求、重难点 Mechanic of Materials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重点: 难点: 学时安排: 2
岳阳市教学竞赛课件 勾股定理 授课者 赵真金.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我国三大自然区.
专题二 识图题增分技巧.
第二单元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1讲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第四章 函数的积分学 第六节 微积分的基本公式 一、变上限定积分 二、微积分的基本公式.
§5.3 定积分的换元法 和分部积分法 一、 定积分的换元法 二、 定积分的分部积分法 三、 小结、作业.
第5章 定积分及其应用 基本要求 5.1 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5.2 微积分基本公式 5.3 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出入口Y27 往塔城街口/中興醫院 出入口Y25 往延平北路一段/中興醫院 出入口Y23往延平北路一段 出入口Y21往延平北路一段
第四节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线性微分方程 伯努利方程 小结、作业 1/17.
第三节 格林公式及其应用(2) 一、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定义 二、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条件 三、二元函数的全微分的求积 四、小结.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2-7、函数的微分 教学要求 教学要点.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勾股定理 说课人:钱丹.
七 年 级 数 学 第二学期 (苏 科 版) 复习 三角形.
第5章 弯曲变形 主讲教师:鞠彦忠 2018年11月21日星期三.
第9章 能量法 Energy method.
地基附加应力之三——空间问题 分布荷载作用下的地基竖向附加应力计算 空间问题 基础底面形状, 即为荷载作用面 平面问题 荷载类型,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 乘法分配律 单击页面即可演示.
一、认真审题,明确作图目的。 二、作图按投影规律准确无误。 三、图线粗细分明。 四、需要保留作图线的一定保留。
材料力学 第十二章 能量方法.
3.1 习 题(第三章)
4 弯曲内力、应力 4-1 对称弯曲的概念及梁的计算简图 4-2 梁的剪力和弯矩 剪力图和弯矩图 4-3 平面刚架和曲杆的内力图
第四章 平面一般力系 前 言 §4-1 力线平移定理 §4-2 平面一般力系向一点简化 §4-3 分布荷载 §4-4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
实数与向量的积.
线段的有关计算.
2 轴向拉伸和压缩 2-1 轴向拉伸与压缩的概念 2-2 内力-轴力·轴力图 2-3 拉、压杆内的应力 2-4 拉、压杆的变形·胡克定律
. 1.4 全等三角形.
第 6 章 简单的超静定问题 §6-1 超静定问题及其解法 §6-2 拉压超静定问题 §6-3 扭转超静定问题 §6-4 简单超静定梁.
電子白板百萬小學堂 本活動建議搭配電子白板 學生最多可分成2~6組(請按組別按鈕) 老師可以視時間多少,來進行活動 每一組要回答十個問題。
3.3 垂径定理 第2课时 垂径定理的逆定理.
§1体积求法 一、旋转体的体积 二、平行截面面积为已知的立体的体积 三、小结.
第7章 位移法.
复习: 若A(x1,y1,z1) , B(x2,y2,z2), 则 AB = OB - OA=(x2-x1 , y2-y1 , z2-z1)
3.1 变化率与导数   3.1.1 变化率问题 3.1.2 导数的概念.
3.1.2 空间向量的数量积运算 1.了解空间向量夹角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掌握空间向量数量积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位移法 —— 例题 主讲教师:戴萍.
6 简单的超静定问题 6.1 超静定的概念 6.2 拉压超静定问题 6.3 扭转超静定问题 6.4 简单超静定梁.
O x y i j O x y i j a A(x, y) y x 5.4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5.4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5.4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5.4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5.4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5.4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5.4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第七章 价值工程.
静定结构位移计算 ——应用 主讲教师:戴萍.
轴对称在几何证明及计算中的应用(1) ———角平分线中的轴对称.
静定结构的受力分析 —多跨静定梁 主讲教师:戴萍.
坚持,努力,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第一章 四大金融资产总结 主讲老师:陈嫣.
锐角三角函数(1) ——正 弦.
第四节 向量的乘积 一、两向量的数量积 二、两向量的向量积.
3.2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材料力学(乙) 题目解析 赵 沛 浙江大学交叉力学中心 浙江大学工程力学系 2019年6月18日.
材料力学(乙) 复习课 赵 沛 浙江大学交叉力学中心 浙江大学工程力学系 2019年6月18日.
第一节 不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 基本积分表 不定积分的性质 小结、作业 1/22.
材料力学(乙) 第十章 动载荷与交变应力(1) 赵 沛 浙江大学交叉力学中心 浙江大学工程力学系 2019年6月10日.
材料力学(乙) 第八章 能量法(2) 赵 沛 浙江大学交叉力学中心 浙江大学工程力学系 2019年5月21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0 能量法 10.1 概述 10.2 应变能·余能 10.3 卡氏定理 10.4 用能量法解超静定系统

10.1 概述 10.1.1 能量法的概念 弹性体受外力作用后要发生变形,同时弹性体内将积蓄能量。卸载后,这种能量又随变形的消失而全部转换为其他形式的能量。这种随弹性变形的增减而改变的能量称为应变能。 弹性体在受外力作用而变形时,外力和内力均将作功。对于弹性体,外力在相应位移上作的功,在数值上就等于积蓄在物体内的应变能。 Ve = W —— 功能原理 能量法 : 利用功能原理求解弹性体或结构的位移、变形和内力等的方法 是有限单元法的重要基础

10.1.2 能量法的优势 求解应力、变形和位移的有两种方法 直接方法 -利用平衡、变形协调和物理关系 能量方法-利用能量原理 能量法的优势: 确定加力点沿加力方向的位移 求解复杂结构的位移和变形 确定结构任意点沿任意方向的位移 既可确定位移,又可确定内力和应力 既适用于线性问题,又适用于非线性问题 用于直接求解超静定问题

10.2 应变能·余能 10.2.1 应变能 线弹性条件下,通过外力功求应变能 常力作功:常力 F 沿其方向线位移  上所作的功 10.2 应变能·余能 10.2.1 应变能 线弹性条件下,通过外力功求应变能 常力作功:常力 F 沿其方向线位移  上所作的功 变力作功:在线弹性范围内,外力 F 与位移  间呈线性关系。 F  O 外力作功 基本变形在弹性范围内变形量与外力(内力)均呈线性关系: 拉压 扭转 弯曲

由 Ve = W , 可得基本变形下的应变能表达式 轴向拉压 扭转 弯曲 组合变形

拉杆的材料是非线性弹性体,当外力由 0 逐渐增大到 F1 时,杆端位移就由 0 逐渐增到 D1。 非线性弹性体,通过应变能密度求应变能 拉杆的材料是非线性弹性体,当外力由 0 逐渐增大到 F1 时,杆端位移就由 0 逐渐增到 D1。 F D  1 F F1 O 外力作功为 d F 从拉杆中取出一个各边为单位长度的单元体 p 作用在单元体上,下两表面的力为 p =  ·1·1 =  其伸长量 Dl =  · 1= 

若取单元体的边长为dx 、dy、dz,则该单元体的应变能为 p =  Dl =  该单元体上外力作功为 F D e e1 s s1 O 单位体积的应变能即应变能密度为 de s 若取单元体的边长为dx 、dy、dz,则该单元体的应变能为 dVe = ve dx dy dz p 令 dx dy dz = dV 则整个拉杆内的应变能为

轴向拉压杆 、弯曲 应变能密度 扭转杆  应变能密度

例 10-1 在线弹性 范围内工作的杆, 已知: Me、G、l、d 。 求:在加载过程中所积蓄的应变能 Ve。 解:[法 1] 运用扭转应变能公式 [法 2] 由应变能密度求应变能

例10-2 已知:抗弯刚度为 EI 的简支梁,受均布荷载 q 作用。求:弯曲应变能 A B l y x dx w 解:[法 1 ] 运用功能原理求应变能 挠曲线方程 外力的功 应变能

q A B l y x [法 2 ] 运用弯曲应变能公式 弯矩 应变能

q A B l y x [法 3 ] 运用应变能密度求应变能 弯矩 应变能密度 应变能

例 10-3 水平杆系如图所示 ,两杆的长度均为 l,横截面面积为 A,弹性模量为E,且均为线弹性。试计算在 F 作用下的应变能。 向下移 d 。 l 由 A 点平衡得 a1 A d F 为高阶微量,可略去不计

图中绘出了 F- d 间的非线性关系曲线 该问题属于几何非线性弹性问题 F与 d 的非线性关系,不能按能量原理 Ve = W = ½ F D l a1 A d F 图中绘出了 F- d 间的非线性关系曲线 该问题属于几何非线性弹性问题 F与 d 的非线性关系,不能按能量原理 Ve = W = ½ F D 求应变能,而需用积分。

例10-4 拉杆在线弹性范围内工作。抗拉刚度 EA,受到 F1,F2 两个力作用。 (1) 若先在 B 截面加 F1 ,然后在 C 截面加 F2; (2) 若先在 C 截面加 F2 ,然后在 B 截面加 F1。 分别计算两种加力方法拉杆的应变能。 B C a b A 解:(1) 先在 B 截面加 F1,然后在 C 截面加 F2 F1  在 B 截面加 F1, B 截面的位移为 外力功为  再在 C 上加 F2 F2 C 截面的位移为 F2 作功为

B C a b A F1 F2  在加 F2 后,B 截面又有位移 在加 F2 过程中 F1 作功 应变能为

弹性范围内,应变能 Ve 只与外力的最终值有关,而与加载过程和加载次序无关。 B C a b A (2) 若先在 C 截面加 F2 ,然后 B 截面加 F1。  在 C 截面加 F2 后, F2 作功  在 B 截面加 F1后, F1 作功 F1  加 F1引起 C 截面的位移 F2 在加 F1 过程中 F2 作功 应变能为 弹性范围内,应变能 Ve 只与外力的最终值有关,而与加载过程和加载次序无关。

10.2.2 余能 非线性弹性材料制成的拉杆 F  应变能密度 外力功

与余功相应的能称为余能,余功和余能在数值上相等。 F  dF D 仿照外力功的概念 与余功相应的能称为余能,余功和余能在数值上相等。 余功 余能

几何线性问题中,同样可由仿照应变能密度计算应变能的方式,由余能密度计算余能 余能密度 余功 余能密度 F  dF D ds e 几何线性问题中,同样可由仿照应变能密度计算应变能的方式,由余能密度计算余能 余能密度 余能

余功、余能、余能密度没有具体的物理意义,仅具有功、能的量纲 注意 外力功 —— 以位移作为积分变量 余 功 —— 以力作为积分变量 F —— 广义力;  —— 广义位移. 应变能 —— 以应变 e 作为积分变量 余 能 —— 以应力 s 作为积分变量 应力 —— 可以是正应力也可以是切应力; 应变 —— 可以是正应变也可以是切应变. 余功、余能、余能密度没有具体的物理意义,仅具有功、能的量纲 线弹性材料的几何线性问题中,荷载与位移之间以及应力与应变之间均为线性关系,应变能和余能在数值上相等。

例10-5 已知两杆的长度均为 l、横截面面积均为 A、材料单轴拉伸时的 s ~ e曲线如图所示。求:荷载 F1 作用下的余能 VC B D F1 解:本题已知材料应力应变间的非线性关系,故先求余能密度。

由于轴向拉伸杆内各点的应力状态相同,因此 a B D F1 由于轴向拉伸杆内各点的应力状态相同,因此

作业: 习题 3-1 习题 3-3 习题 3-4 习题 3-5

10.3 卡氏定理 10.3.1 卡氏第一定理 设梁上有 n 个荷载 F1,F2,· · · ,Fn (简单加载) 10.3 卡氏定理 10.3.1 卡氏第一定理 设梁上有 n 个荷载 F1,F2,· · · ,Fn (简单加载) 与之相应的位移为 D1, D2 , · · · , Dn 外力作总功等与每个集中力在加载过程中所作功的总和 根据功能原理,梁内积蓄的应变能在数值上就等于外力功 即:梁内应变能 Ve 是其上所有荷载相应的最后位移 Di 的函数

假设与第 i 个荷载相应的位移有一微小的增量 dDi 梁内应变能的变化为 为应变能对于位移 Di 的变化率 只有与 Fi 相应的位移有一微小增量,而与其余各荷载相应的位移保持不变。 只有 Fi 在微小位移 dDi 上作了外力功, 梁外力功的变化为

由功能原理 得 —— 卡氏第一定理 弹性杆件的应变能对于某一位移之变化率等于与该位移对应的荷载。

Di 为 Fi 的作用点相应于Fi 的位移。 Fi 为广义力,Di 为与 Fi 相应的广义位移。 一个力 一个力偶 一对力 一对力偶 一个线位移 一个角位移 相对线位移 相对角位移 适用于线弹性体或非线性弹性体。

例10-6 图示结构中(例10-3),A、B、C 三处均为铰链, AB 杆和 BC 杆的拉压刚度均为 EA。已知: F 、l、EA 。求:加力点 B 处的位移。 解:应变能 V = V ( B ) (见例10-3) l F A C B B′ DB 应用卡氏第一定理

例 10-7 已知 :图示悬臂梁,抗弯刚度 EI,自由端转角q 。求:自由端力偶 M。 解: 梁内任一点的线应变为 M 梁内任一点的应变能密度为 梁的应变能为

例 10-8 已知平面桁架受力如图。两杆的横截面面积均为 A,两杆的 E 相同,且均处于线弹性范围内。求:B 点水平位移与铅垂位移。 若 B 只发生水平位移 D1 解: 若 B 只发生铅垂位移 2

当水平位移与铅垂位移同时发生时 桁架的应变能

由卡式第一定理

10.3.2 卡氏第二定理 设梁上有 n 个荷载 F1,F2,· · · ,Fn (简单加载) 与之相应的位移为 D1, D2 , · · · , Dn 外力作总余功等与每个集中力余功的总和 梁内的余能 即:梁内余能 VC 是其上所有荷载 Fi 的函数

假设与第 i 个荷载有一微小的增量 dFi ,而与其余各荷载保持不变。 梁内余能的变化为 为余能对于荷载 Fi 的变化率 外力总余功的变化为

由外力余功在数值上等于弹性杆的余能 得 —— 余能定理 线弹性杆件或杆系中,应变能与余能在数值上相等 则有 ——卡氏第二定理 弹性杆件的应变能对于某一荷载之变化率等于与该荷载对应的位移。

说 明 卡氏第一定理与余能定理 均适用于线性或非线性弹性杆件及杆系。 卡氏第二定理与余能定理 卡氏第二定理只适用于线性弹性体。 说 明 卡氏第一定理与余能定理 均适用于线性或非线性弹性杆件及杆系。 卡氏第二定理与余能定理 卡氏第二定理只适用于线性弹性体。 Fi 为广义力,Di 为相应的位移。

卡氏第二定理的应用  轴向拉、压  扭转  弯曲  平面桁架

例10-9 已知:如图所示悬臂梁受力情况,抗弯刚度 EI。求自由端的挠度(用卡氏第二定理) 解:因自由端没有与所求位移对应的竖向集中力,需加一虚设的竖向外力F 由卡氏第二定理得

例10-10 外伸梁受力如图所示,已知抗弯刚度 EI。梁材料为线弹性体。求梁 C截面的挠度和 A 截面的转角。 B C F M l a 解: x2 x1 AB: BC: ( )

例10-11 外伸梁受力如图所示,已知抗弯刚度 EI。梁材料为线弹性体。求梁 C截面和 D 截面的挠度。 A B C F a D 解: AC: CB: BD:

AC: CB: BD:

解:在 B 两侧虚设一对外力偶 MB 。约束反力如图所示 例10-12 抗弯刚度均为 EI 的静定组合梁 ABC,梁材料为线弹性体,不计剪切变形的影响。用卡氏第二定理求梁中间铰 B 两侧截面的相对转角。 q A B C l q A B C l x1 x2 解:在 B 两侧虚设一对外力偶 MB 。约束反力如图所示 AB: BC:

AB: BC: 相对转角的转向与虚设外力偶的转向一致。

例10-13 已知:开口圆环受力如图,材料为线弹性,抗弯刚度EI,求圆环的张开位移D(不计剪力及轴力的影响)。 解: 并规定正弯矩使环的内侧伸长。 位移为正,表示与对应的广义力方向一致,即张开位移。

例10-14 刚架结构如图所示。弯曲刚度 EI 已知。材料为线弹性。不考虑轴力和剪力的影响,计算 C 截面的转角和 D 截面的水平位移。 解: 在C 截面虚设一力偶 MC , 在 D 截面虚设一水平力 F 。 A B C D a 2a Me MC F x FD FAx FAy CD:

A B C D a 2a Me MC F FD FAx FAy x CB: x AB:

CD: CB: AB:

CD: CB: AB: ( )

例10-15 各杆抗弯刚度均为 EI 的 Z 字形平面刚架受集中力 F 作用。杆的材料是线弹性的,不计剪力和轴力对变形的影响。求端面 A 的线位移和转角。 解:在 A 端虚设水平力 Fx 和外力偶 MA 。 A B C D F 3a 4a q AB : x x CD: x BC:

AB : CD: BC:

AB : CD: BC:

AB : CD: BC: ( )

例10-16 各杆的抗拉(压)刚度均为 EA 的正方形平面桁架受水平力 F 作用。杆的材料为线弹性。求结点 C 的水平和铅垂位移。 l A B C D F F1 杆件 F1=0 AB BC CD DA AC -(F+F1) -1 -1 -F

杆件 F1=0 AB BC CD DA AC -(F+F1) -1 -F l A B C D F F1

杆件 F1=0 AB BC CD DA AC -(F+F1) -1 -F l A B C D F F1

例10-17 求 A 截面的铅垂位移。略去剪力影响 解: AB 为弯曲变形 CD 为轴向拉伸 取 AB 为研究对象 CD 杆 A B C D F l l / 2 2l / 3 EA EI 解: AB 为弯曲变形 CD 为轴向拉伸 取 AB 为研究对象 A C B FN FB F CD 杆

A B C D F l l / 2 2l / 3 EA EI AB 梁 AC: CB: A C B FN FB F x x

作业: 习题 3-8 习题 3-9

10.4 用能量法解超静定系统 例10-18 已知两杆抗弯刚度均为 EI。q = 10 kN/m ,M = 50 kN·m。不计剪力和轴力对刚架变形的影响。求支座反力。 A B C D a = 50 mm q M 解:取静定基 变形相容条件是在 B 点处的竖向位移为零。 BD: M(x) = Xx A B C D q M x x x X DC: M(x) = Xx-M CA:

A B C D q M X BD: M(x) = Xx DC: M(x) = Xx-M FAy FAx MA CA: ( )

例10-19 已知两杆抗弯刚度均为 EI。不计剪力和轴力对刚架变形的影响。求支座反力。 A B C a q 解:三次超静定问题,取静定基 变形相容条件是在 B 点处的水平、竖向位移为零,B 截面的转角为零。 X3 A B C q X1 BC: M(x) = X2 x + X3 x x X2 CA:

A B C q X2 X1 X3 BD: M(x) = X2 x + X3 CA:

A B C q X2 X1 X3 BC: M(x) = X2 x + X3 CA:

A B C q X2 X1 X3 BC: M(x) = X2 x + X3 CA:

A B C q X2 X1 X3

例10-20 两端固定半圆环在对称截面处受集中力作用,环轴线的半径为 R,抗弯刚度为 EI,不计剪力和轴力对变形的影响,求对称截面上的内力。 F R 解:这是三次超静定问题。取两个 1/4 圆环为基本静定系。 由结构和荷载的对称性可知,原超静定半圆环在对称截面上的反对称力 X3 必等于零。 与 X1,X2相对应的广义位移依次为两切开截面的相对分开量,相对转角。分别用D1, D2表示。 变形相容条件为

j

j

作业: 习题 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