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 二重积分 二重积分的概念 二重积分的性质 二重积分的计算 小结 思考与练习.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五节 全微分方程 一、全微分方程及其求法 二、积分因子法 三、一阶微分方程小结. 例如 所以是全微分方程. 定义 : 则 若有全微分形式 一、全微分方程及其求法.
Advertisements

第一节 不定积分的概念及其 计算法概述 一、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 二、基本积分表 三、不定积分的性质及简单计算 四、小结.
第五节 函数的微分 一、微分的定义 二、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 法则 四、微分形式不变性 五、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六、小结.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第七节 函数的微分 一 、微分 概念 二、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 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 式与 微分运算法则 四 、小结.
高等数学一 主讲 杨俊 演示文稿制作 杨俊. 高等数学一 第 3 章 一元函数微分学的应用 第 4 章 一元函数 积分学及应用 第 1 章 函数、极限与连续 第 2 章 导数与微分.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 一. 内 容 要 点 二. 重 点 难 点 三. 主 要 内 容 四. 例 题与习题.
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 二、 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一、 微分的定义 2.3 微 分.
第二节 换元积分法 一、第一类换元积分 法(凑微分法) 二、第二类换元积分法. 问题 解决方法 利用复合函数,设置中间变量. 过程令 一、第一类换元积分法(凑微分法)
全微分 教学目的:全微分的有关概念和意义 教学重点:全微分的计算和应用 教学难点:全微分应用于近似计算.
2.3 函数的微分. 四川财经职业学院 课前复习 高阶导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作业解析:
第三节 微分 3.1 、微分的概念 3.2 、微分的计算 3.3 、微分的应用. 一、问题的提出 实例 : 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8.1 不定积分的概念和基本积分公式  原函数和不定积分  基本积分公式表  不定积分的线性运算法则 第八章 不定积分.
高等数学 重庆交通学院 (下册总复习) 冯春 第八章 多元函数微分学 第九章 重 积 分 第十 章 曲线与曲面积分 第十一章 无穷级数 第七章 空间解析几何 第十二章 微分方程 目 录.
《解析几何》 -Chapter 3 §7 空间两直线的相关位置.
第五章 二次型. 第五章 二次型 知识点1---二次型及其矩阵表示 二次型的基本概念 1. 线性变换与合同矩阵 2.
第四节 对数留数与辐角原理 一、对数留数 二、辐角原理 三、路西定理 四、小结与思考.
例题 教学目的: 微积分基本公式 教学重点: 牛顿----莱布尼兹公式 教学难点: 变上限积分的性质与应用.
第二节 微积分基本定理 一、积分上限函数及其导数 二、积分上限函数求导法则 三、微积分基本公式.
恰当方程(全微分方程) 一、概念 二、全微分方程的解法.
高等数学电子教案 第五章 定积分 第三节 微积分基本定理.
第二节 微积分的基本定理 在上节中,我们看到用和式极限计算定积分相当繁难。本节通过揭示定积分与原函数间的关系,导出定积分的基本计算公式:牛顿—莱布尼茨公式。 一、 变上限定积分 由定积分定义知,定积分的大小仅与被积函数 和积分区间 有关。当我们固定 和积分下限a时,显然,定积分的大小会随着积分上限b的变化而变化。
第五节 微积分基本公式 、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置函数与速度 函数的联系 二、积分上限函数及其导数 三、牛顿—莱布尼茨公式.
一、原函数与不定积分 二、不定积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积分公式及积分法则 四、牛顿—莱布尼兹公式 五、小结
第二节 微积分基本公式 1、问题的提出 2、积分上限函数及其导数 3、牛顿—莱布尼茨公式 4、小结.
第四章 定积分及其应用 4.3 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微积分基本公式 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4.5 广义积分
定积分性质和微积分学基本定理 一、 定积分性质 二、 变上限积分函数 三、 定积分基本公式.
第四章 函数的积分学 第六节 微积分的基本公式 一、变上限定积分 二、微积分的基本公式.
微积分基本定理 2017/9/9.
定积分的换元法 和分部积分法 换元公式 分部积分公式 小结 1/24.
§5.3 定积分的换元法 和分部积分法 一、 定积分的换元法 二、 定积分的分部积分法 三、 小结、作业.
第四章 一元函数的积分 §4.1 不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4.2 换元积分法 §4.3 分部积分法 §4.4 有理函数的积分
第5章 定积分及其应用 基本要求 5.1 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5.2 微积分基本公式 5.3 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利用定积分求平面图形的面积.
第六章 定积分 第一节 定积分的概念 第二节 微积分基本公式 第三节 定积分的积分法.
定积分习题课.
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变上限积分的概念与定理 牛顿-莱布尼茨公式 讨论或证明变上限积分的特性
第三节 格林公式及其应用(2) 一、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定义 二、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条件 三、二元函数的全微分的求积 四、小结.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1.5 场函数的高阶微分运算 1、场函数的三种基本微分运算 标量场的梯度f ,矢量场的散度F 和F 旋度简称 “三度” 运算。
全 微 分 欧阳顺湘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2-7、函数的微分 教学要求 教学要点.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第5章 §5.3 定积分的积分法 换元积分法 不定积分 分部积分法 换元积分法 定积分 分部积分法.
二.换元积分法 ò ( ) (一)第一类换元积分法 1.基本公式 把3x当作u,“d”后面凑成u 2.凑微分 调整系数 (1)凑系数 C x
§2 求导法则 2.1 求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下面分三部分加以证明, 并同时给出相应的推论和例题 .
第四模块 函数的积分学 第三节 第二类换元积分法.
高等数学 西华大学应用数学系朱雯.
第八模块 复变函数 第二节 复变函数的极限与连续性 一、复变函数的概念 二、复变函数的极限 二、复变函数的连续性.
第三节 第十章 三重积分 一、三重积分的概念 二、三重积分的计算.
第一章 函数与极限.
4.2.1 原函数存在定理 1、变速直线运动问题 变速直线运动中路程为 另一方面这段路程可表示为 4.2 微积分基本定理(79)
第二十二章 曲面积分 §1 第一型曲面积分 §2 第二型曲面积分 §3 高斯公式与斯托克斯公式.
第三单元 第3课 实验 多元函数的积分 实验目的:掌握matlab计算二重积分与三重积分的方法,提高应用重积分解决有关应用问题的能力。
§1体积求法 一、旋转体的体积 二、平行截面面积为已知的立体的体积 三、小结.
第五节 对坐标的曲面积分 一、 对坐标的曲面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二、对坐标的曲面积分的计算法 三、两类曲面积分的联系.
作业 P158 习题 2 1(2)(4) (5). 2(1). 预习 P156— /5/2.
作业 P152 习题 复习:P 预习:P /5/2.
定积分应用 欧阳顺湘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第三单元 第2课 实验 一元函数的积分 实验目的:掌握matlab求解有关不定积分和定积分的问题,深入理解定积分的概念和几何意义。
第一节 不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一、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 二、不定积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积分表 四、不定积分的性质 五、小结 思考题.
第三章 函数的微分学 第二节 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一、导数的四则运算 二、偏导数的求法.
学习任务三 偏导数 结合一元函数的导数学习二元函数的偏导数是非常有用的. 要求了解二元函数的偏导数的定义, 掌握二元函数偏导数的计算.
§6 三重积分 一、三重积分的定义 二、直角坐标系下的计算 三、三重积分换元法 四、柱面坐标系下的计算 五、球面坐标系下的计算.
第二节 函数的极限 一、函数极限的定义 二、函数极限的性质 三、小结 思考题.
二重积分的换元 主讲人:汪凤贞.
第三节 函数的微分 3.1 微分的概念 3.2 微分的计算 3.3 微分的应用.
第三节 数量积 向量积 混合积 一、向量的数量积 二、向量的向量积 三、向量的混合积 四、小结 思考题.
第一节 不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 基本积分表 不定积分的性质 小结、作业 1/22.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7.6 二重积分 二重积分的概念 二重积分的性质 二重积分的计算 小结 思考与练习

在这一节,我们将把一元函数定积分的概念及基本性 二重积分的概念 在这一节,我们将把一元函数定积分的概念及基本性 质推广到二元函数的定积分,即二重积分,为引出二重积 分的概念,我们先来讨论两个实际问题。 1.曲顶柱体的体积 体积公式来计算,但可采用这样的思想方法 体积公式来计算,但可采用这样的思想方法

(1)分割 (2)近似 (2)近似

即 即

(3)求和 就得到所求的曲顶柱体的体积的近似值, 即 (4)取极限 即 即

2.平面薄板的质量 2.平面薄板的质量

定义 上面两个问题所要求的,都归结为同一形式的和的极限。 在其他学科中,由许多物理量和几何量也可归结为这一形式的 和的极限。因此我们要一般地研究这种和的极限,并抽象出下 述二重积分的定义。 定义 上面两个问题所要求的,都归结为同一形式的和的极限。在其他学科中,由许多物理量和几何量也可归结为这一形式的和的极限。 定义

如果当个小闭区域的直径中的最大值 趋于零时, 最后附带指出,在二重积分的定义 这和的极限总存在,则称此极限为函数

边界点的一些小闭区域外,其余的小闭区域都是矩形闭 区域。任取一小区域 也就是说,在直角坐标系下,有 边界

性质1 性质2 二重积分的性质 二重积分与一元函数定积分有类似的性质。下面所涉及 被积函数的常数因子可以提到二重积分号的外面, 即 函数的和(或差)的二重积分等于各个函数的二重 二重 性质1

性质3 性质4 此性质表示二重积分对于积分区域具有可加性。 此性质的几何意义很明显,因为高为1的平顶柱体的体积在 数值上就等于柱体的底面积。

性质5 特殊地,由于 又有不等式 性质6 性质6 特殊地,由于 又有不等式

性质7(二重积分的中值定理) 使得下式成立 性质7(二重积分的中值定理) 使得下式成立

按照二重积分的定义来计算二重积分,对少数特别简单的 二重积分的计算 按照二重积分的定义来计算二重积分,对少数特别简单的 被积函数和积分区域来说是可行的,但对一般的函数和积分区 域来说,这不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1.在直角坐标系下二重积分的计算 三、二重积分的计算 1.在直角坐标系下二重积分的计算

其截面是一个曲边梯形,这个曲边梯形的“曲边”是曲线

由于整个曲顶柱体的体积为 由此,可得 或者写成 由于整个曲顶柱体的体积为 由此,可得 或者写成

定理7.9 记作 因此,等式7.6也写成 定理7.9 记作 因此,等式7.6也写成

定理7.10 设区域D为 记作 定理7.10 设区域D为

上式表明,这两个不同次序的二次积分相等,因为它们 二重积分化为二次积分时,确定积分限是一个关键。而积分限是根据积分区域D的类型来确定的。 二重积分化为二次积分时,确定积分限是一个关键。而 积分限是根据积分区域D的类型来确定的。

例1 解 对于较复杂的积分区域,在化二重积分为二次积分时, 为了计算简便,需要选择恰当的二次积分次序。这时,既要 考虑积分区域D的形状,又要考虑被积函数 下面举例说明如何利用公式(7.6)计算二重积分。 例1 对于较复杂的积分区域,在化二重积分为二次积分时,为了计算简便,下面 例1 解 解

(2)定限 (3)计算 例2 (2)定限 (3)计算 例2

解 (3)计算 解 (3)计算

下面将推导出这个和的极限在极坐标系中的形式. 2.在极坐标系下二重积分的计算 按二重积分的定义有 下面将推导出这个和的极限在极坐标系中的形式. 按二重积分的定义有 下面将推导出这个和的极限在极坐标系中的形式. 曲线相交不多于两点,我们用以极点为中心的一族同心圆:

于是 于是 即

这就是二重积分的变量从直角坐标变换为极坐标的变换 由于在直角坐标系中 也常记作 所以,上式又可写成 这就是二重积分的变量从直角坐标变换为极坐标的变换 这就是二重积分的变量从直角坐标变换为极坐标的变换公式,其中 公式(7.8)表明,要把二重积分中的变量从直角坐标变换为极坐标,只要把被积函数中的 公式(7.8)表明,要把二重积分中的变量从直角坐标变 变换为极坐标,只要把被积函数中的

接下来的问题,仍然是要将它化成二次积分来计算。为 接下来的问题,仍然是要将它化成二次积分来计算。为简便起见,一般都

二重积分化为二次积分的公式为 (7.9) 上式也写成 二重 上式也写成 (7.9)

例3 解 例3

作业 P142 习题22 习题24 习题26(2) 习题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