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泰勒公式与极值问题 一、高阶偏导数 二、中值定理和泰勒公式 三、极值问题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高等数学( XJD ) 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 返回 高等数学( XAUAT ) 高等数学( XJD ) 求导法则 基本公式 导 数 导 数 微 分微 分 微 分微 分 求导方法 高阶导数 微分法则 导数与微分关系图导数与微分关系图.
Advertisements

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 习题课 主要内容 典型例题 测验题. 求 导 法 则求 导 法 则 求 导 法 则求 导 法 则 基本公式 导 数 导 数 微 分微 分 微 分微 分 高阶导数 高阶微分 一、主要内容.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习题课 一、导数和微分的概念及应用 二、导数和微分的求法 导数与微分 第二章.
Yunnan University Chapt 5. 微分学基本定理及其应用 导 数导 数 函数性质 中值定理 §1. 中值定理 §2. 泰勒公式 §3. 函数的升降、凸性与极值 §4. 平面曲线的曲率 §5. 待定型.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第八章 第四节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一个方程所确定的隐函数 及其导数 隐函数的微分法.
第七节 函数的微分 一 、微分 概念 二、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 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 式与 微分运算法则 四 、小结.
一、会求多元复合函数一阶偏导数 多元复合函数的求导公式 学习要求: 二、了解全微分形式的不变性.
2.6 隐函数微分法 第二章 第二章 二、高阶导数 一、隐式定义的函数 三、可微函数的有理幂. 一、隐函数的导数 若由方程 可确定 y 是 x 的函数, 由 表示的函数, 称为显函数. 例如, 可确定显函数 可确定 y 是 x 的函数, 但此隐函数不能显化. 函数为隐函数. 则称此 隐函数求导方法.
第十二章 第二节 一元函数 y = f (x) 的微分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对二元函数的全增量是否也有类似这样的性质? 全微分.
5.4 微 分 一、微分概念 二、微分的运算法则与公式 三、微分在近似计算上的应用. 引例 一块正方形金属片受热后其边长 x 由 x 0 变到 x 0  x  考查此薄片的面积 A 的改变情况  因为 A  x 2  所以金属片面 积的改变量为  A  (x 0 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 一. 内 容 要 点 二. 重 点 难 点 三. 主 要 内 容 四. 例 题与习题.
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 二、 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一、 微分的定义 2.3 微 分.
第二节 换元积分法 一、第一类换元积分 法(凑微分法) 二、第二类换元积分法. 问题 解决方法 利用复合函数,设置中间变量. 过程令 一、第一类换元积分法(凑微分法)
全微分 教学目的:全微分的有关概念和意义 教学重点:全微分的计算和应用 教学难点:全微分应用于近似计算.
2.3 函数的微分. 四川财经职业学院 课前复习 高阶导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作业解析:
第三节 微分 3.1 、微分的概念 3.2 、微分的计算 3.3 、微分的应用. 一、问题的提出 实例 : 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8.1 不定积分的概念和基本积分公式  原函数和不定积分  基本积分公式表  不定积分的线性运算法则 第八章 不定积分.
第五章 二次型. 第五章 二次型 知识点1---二次型及其矩阵表示 二次型的基本概念 1. 线性变换与合同矩阵 2.
复习 1. 区域 区域 连通的开集 邻域 : 2. 多元函数概念 常用 二元函数 (图形一般为空间曲面) 三元函数 n 元函数.
一、二阶行列式的引入 用消元法解二元线性方程组. 一、二阶行列式的引入 用消元法解二元线性方程组.
§ 18.4 条件极值 一、极值 二、 条件极值拉格朗日乘数法.
第八章 多元函数微分学.
第三章 函数逼近 — 最佳平方逼近.
例题 教学目的: 微积分基本公式 教学重点: 牛顿----莱布尼兹公式 教学难点: 变上限积分的性质与应用.
恰当方程(全微分方程) 一、概念 二、全微分方程的解法.
高等数学电子教案 第五章 定积分 第三节 微积分基本定理.
第五节 微积分基本公式 、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置函数与速度 函数的联系 二、积分上限函数及其导数 三、牛顿—莱布尼茨公式.
一、原函数与不定积分 二、不定积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积分公式及积分法则 四、牛顿—莱布尼兹公式 五、小结
第二节 微积分基本公式 1、问题的提出 2、积分上限函数及其导数 3、牛顿—莱布尼茨公式 4、小结.
第四章 定积分及其应用 4.3 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微积分基本公式 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4.5 广义积分
数 学 分 析 第九章 定积分 第二节 微积分学基本公式 主讲:师建国.
定积分性质和微积分学基本定理 一、 定积分性质 二、 变上限积分函数 三、 定积分基本公式.
第四章 函数的积分学 第六节 微积分的基本公式 一、变上限定积分 二、微积分的基本公式.
§5.3 定积分的换元法 和分部积分法 一、 定积分的换元法 二、 定积分的分部积分法 三、 小结、作业.
第四章 一元函数的积分 §4.1 不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4.2 换元积分法 §4.3 分部积分法 §4.4 有理函数的积分
第5章 定积分及其应用 基本要求 5.1 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5.2 微积分基本公式 5.3 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定积分习题课.
第三节 函数的求导法则 一 函数的四则运算的微分法则 二 反函数的微分法则 三 复合函数的微分法则及微分 形式不变性 四 微分法小结.
第六章 微分中值定理及其应用.
第三节 格林公式及其应用(2) 一、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定义 二、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条件 三、二元函数的全微分的求积 四、小结.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1.5 场函数的高阶微分运算 1、场函数的三种基本微分运算 标量场的梯度f ,矢量场的散度F 和F 旋度简称 “三度” 运算。
多元函数微分学学习辅导 一、内容提要 二、典型例题 首页 上页 返回 下页 结束.
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 第二节 函数的微分法 一、导数的四则运算 二、复合函数的微分法.
全 微 分 欧阳顺湘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第三章 导数与微分 习 题 课 主要内容 典型例题.
2-7、函数的微分 教学要求 教学要点.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3 微分及其运算 一、微分的定义 二、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 微分运算法则.
第5章 §5.3 定积分的积分法 换元积分法 不定积分 分部积分法 换元积分法 定积分 分部积分法.
计算机数学基础 主讲老师: 邓辉文.
§2 求导法则 2.1 求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下面分三部分加以证明, 并同时给出相应的推论和例题 .
Math2-4 内容预告 授 课 内 容 取对数求导法 导数基本公式 高阶导数 同学们好 现在开始上课 Math2-4.
第八模块 复变函数 第二节 复变函数的极限与连续性 一、复变函数的概念 二、复变函数的极限 二、复变函数的连续性.
5.2 常用统计分布 一、常见分布 二、概率分布的分位数 三、小结.
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周期函数定义: 一般地,对于函数 (x),如果存在一个非零常数T,使得当x取定义域内的每一个值时,都有
§6.7 子空间的直和 一、直和的定义 二、直和的判定 三、多个子空间的直和.
第一节 不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一、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 二、不定积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积分表 四、不定积分的性质 五、小结 思考题.
第三章 函数的微分学 第二节 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一、导数的四则运算 二、偏导数的求法.
学习任务三 偏导数 结合一元函数的导数学习二元函数的偏导数是非常有用的. 要求了解二元函数的偏导数的定义, 掌握二元函数偏导数的计算.
第15讲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主要内容: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2019/5/20 第三节 高阶导数 1.
第二节 函数的极限 一、函数极限的定义 二、函数极限的性质 三、小结 思考题.
第三节 函数的微分 3.1 微分的概念 3.2 微分的计算 3.3 微分的应用.
第四章 函数的 积分学 第七节 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     与分部积分法 一、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 二、定积分的分部积分法.
第三节 数量积 向量积 混合积 一、向量的数量积 二、向量的向量积 三、向量的混合积 四、小结 思考题.
三角 三角 三角 函数 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第一节 不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 基本积分表 不定积分的性质 小结、作业 1/22.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4 泰勒公式与极值问题 一、高阶偏导数 二、中值定理和泰勒公式 三、极值问题 §4 泰勒公式与极值问题 就本节自身而言,引入高阶偏导数是导出泰劳公式的需要;而泰劳公式除了用于近似计算外, 又为建立极值判别准则作好了准备. 一、高阶偏导数 二、中值定理和泰勒公式 三、极值问题 返回

一、高阶偏导数 如果它们关于 x 与 y 的偏导数也 存在, 说明 具有二阶偏导数.二元函数的二阶偏 导数有如下四种形式:

类似地可以定义更高阶的偏导数, 例如 的三阶偏导数共有八种情形:

例1 解 由于

因此有

例2 数为

注意 在上面两个例子中都有

数相等 (称这种既有关于 x, 又有关于 y 的高阶偏导 数为混合偏导数). 但是这个结论并不对任何函数都 成立,例如函数 它的一阶偏导数为

的混合偏导数:

由此看到, 这两个混合偏导数与求导顺序有关. 那么 在什么条件下混合偏导数与求导顺序无关呢? 为此 式. 由于

因此有

类似地有 这两个累次极限相等. 下述定理给出了使 (1) 与 (2) 相等的一个充分条件. 连续,则

(3) 证 令 于是有 (4)

由 (4) 则有 (5) 如果令

则有 用前面相同的方法, 又可得到 (6)

由定理假设 都在点 连 续, 故当 时, (7) 式两边极限都存 在且相等,这就得到所要证明的 (3) 式. 合偏导数都与求导顺序无关. 注2 这个定理对 n 元函数的混合偏导数也成立. 例 如三元函数 的如下六个三阶混合偏导数

若在某一点都连续,则它们在这一点都相等. 今后在牵涉求导顺序问题时, 除特别指出外, 一般 都假设相应阶数的混合偏导数连续. 复合函数的高阶偏导数 设 数 同样存在二阶连续

偏导数. 具体计算如下:

同理可得

例3 改写成如下形式:

由复合函数求导公式,有 自变量的复合函数.所以

二、中值定理和泰勒公式 二元函数的中值公式和泰勒公式, 与一元函数的拉 也有相同的公式,只是形式上更复杂一些. 先介绍凸区域 若区域 D 上任意两点的连线都含于 D, 则称 D 为凸区域 (图17- 6). 这就是说, 若 D 为 一切 恒有

上连续, 在 D 的所有内点都可微, 则对 D 内任意两 图 17 - 6 凸 非凸 定理17.8 ( 中值定理 ) 设 在凸区域 上连续, 在 D 的所有内点都可微, 则对 D 内任意两

的一元连续函数, 且在 (0, 1) 内可微. 根据一元函数 中值定理, ,使得 其中 (10)

(9), (10) 两式即得所要证明的 (8) 式. 注 若 D 为严格凸区域,即 ,都有

式成立 ( 为什么? ). 公式 (8) 也称为二元函数 (在凸域上) 的中值公式. 它与定理17.3 的中值公式 (12) 相比较, 差别在于这 请读者作为练习自行证明此推论.

例4 对 应用微分中值定 理,证明存在某个 分析 将上式改写成

之间应用微分中值定理. 证 首先, 当 , 有 再 计算偏导数:

定理17.9 (泰勒定理) 若 在点 内有直到 阶的连续偏导数, 则对 内任一点

其中

而首项 也可看作 的情形. (11) 式称为 的 n 阶泰勒公式, 并称其中 证 类似于定理17.8 的证明,先引入辅助函数

由假设, 上满足一元函数泰勒公式的条 件,于是有 (12) 应用复合求导法则, 可求得 的各阶导数如下:

将 (13), (14) 两式代入 (12) 式, 就得到所求之泰勒 公式 (11). 时的特殊情形.

则仅需 内存在 n 阶的连续偏导数即可, 此时的 n 阶泰勒公式可写作

将它们代入泰勒公式 (15),即有

与§1 例7 的结果 (1. 32) 相比较,这是更接近于真 微分近似相当于现在的一阶泰勒公式.

三、极值问题 多元函数的极值问题是多元函数微分学的重要应 用, 这里仍以二元函数为例进行讨论. 有定义. 若 用, 这里仍以二元函数为例进行讨论. 有定义. 若 的极大 (或极小) 值点. 极大值、极小值统称极值; 极 极大值点、极小值点统称极值点.

注意 这里讨论的极值点只限于定义域的内点. 点, 是 g 的极大值点, 但不是 h 的极值点.这是因

值 ( 注 由定义可见, 若 在点 取极值, 则当固 同极值; 也取相同极值. 于是 得到二元函数取极值的必要条件如下: 定理17.10 (极值的必要条件) 若函数 在点 存在偏导数, 且在 取得极值, 则必有

的稳定点. 上述定理指出: 偏导数存在时, 极值点必是稳定点. 但要注意: 稳定点并不都是极值点.在例 6 中之所 以只讨论原点, 就是因为原点是那三个函数的惟一 稳定点;而对于函数 h, 原点虽为其稳定点,但却不 是它的极值点. 与一元函数的情形相同, 多元函数在偏导数不存在 原点没有偏导数, 但

(17) 定点, 则有如下结论:

证 由 在 的二阶泰勒公式,并注意到条件 于是有

首先证明: 当 正定时, 在点 取得极小 值.这是因为,此时对任何 恒使 二次型 连续函数 ( 仍为一正定二次型 )

由于 因此 在此有界 闭域上存在最小值 ,于是有 即 在点 取得极小值. 极大值.

最后证明: 当 为不定矩阵时, 在点 不 则沿着过 的任何直线 亦取

这表明 必须是负半定的. 同理, 倘若 取 极小值, 则将导致 必须是正半定的. 也就是 的或负半定的,这与假设相矛盾. 根据对称矩阵的定号性与其主子行列式之间的关 系,定理17.11又可写成如下比较实用的形式—— 若 如定理17.11 所设,则有如下结论:

取得极小值; 取得极大值; 是否取得极值. 例7 解 由方程组

例8 讨论 是否存在极值.

因 ,故原点不是 的 极值点. 又因 处处可微,所以 没有极值点. 得极值? 解 容易验证原点是 的稳定点, 且 故由定理17.11 无法判断 在原点是否取得极值. 但因为在原点的任意小邻域内, 当 时

以 f (0, 0) = 0 不是极值 ( 参见图17-7 ). 由极值定义知道, 极值只是函数的一个局部性概念. 想求出函数在有界闭域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方法 与一元函数问题一样:需先求出在该区域上所有稳 定点、无偏导数点处的函数值, 还有在区域边界上 的这类特殊值;然后比较这些值, 其中最大 (小)者 即为问题所求的最大 (小) 值.

例10 证明: 圆的所有外切三角形中, 以正三角形的 图 17- 8 图 17-7 例10 证明: 圆的所有外切三角形中, 以正三角形的 面积为最小. 证 如图17- 8 所示, 设圆的半径为 a, 任一外切三角

形为 ABC, 三切点处的半径相夹的中心角分别为 式为 其中 . 为求得稳定点, 令

在定义域内, 上述方程组仅有惟一解: 的二阶偏导数:

此稳定点处取得极小值. 因为 , 面积函数 S 在定义域中处处存在偏 导数,而具体问题存在最小值,故外切三角形中以 正三角形的面积为最小. 解 (i) 求稳定点:解方程组

得稳定点 (ii) 求极值:由于 的黑赛矩阵为 因此 (iii) 求在 上的特殊值: 当

当 , 当 ,

单调增, 算出两端值 算出

图形, 上面的讨论都能在图中清晰地反映出来. 注 本例中的 上虽然只有惟一极值, 且为极 小值,但它并不因此成为 上的最小值.这 一点与一元函数是不相同的,务请读者注意!

图 17 - 9

例12 ( 最小二乘法问题 ) 设通过观察或实验得到一 例12 ( 最小二乘法问题 ) 设通过观察或实验得到一 上,即大体上可用直线 图 17 - 10 方程来反映变量 x 与 y 之间的对应关系 ( 参见 图17-10 ). 现要确定一 直线, 使得与这 n 个点 的偏差平方之和为最小 ( 最小二乘方 ).

解 设所求直线方程为 为此令

把这组关于 a, b 的线性方程加以整理并求解,得

并由实际意义可知这极小值即为最小值.

复习思考题 试比较本节的中值公式 (8) 与§1 里的中值公式 (12),两者的条件与结论有何区别? 2. 对于函数 下列记号 各表示什么意义?

什么不可以推广到多元函数中来?( 请努力说点理 由出来,歪理、正理都无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