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分析.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一节 不定积分的概念及其 计算法概述 一、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 二、基本积分表 三、不定积分的性质及简单计算 四、小结.
Advertisements

第五节 函数的微分 一、微分的定义 二、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 法则 四、微分形式不变性 五、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六、小结.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习题课 一、导数和微分的概念及应用 二、导数和微分的求法 导数与微分 第二章.
Yunnan University Chapt 5. 微分学基本定理及其应用 导 数导 数 函数性质 中值定理 §1. 中值定理 §2. 泰勒公式 §3. 函数的升降、凸性与极值 §4. 平面曲线的曲率 §5. 待定型.
函数与极限 导数与微分 微分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 不定积分 定积分及其应用 级数. 二、 连续与间断 一、 函数 三、 极限 函数与极限.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第八章 第四节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一个方程所确定的隐函数 及其导数 隐函数的微分法.
第七节 函数的微分 一 、微分 概念 二、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 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 式与 微分运算法则 四 、小结.
第 4 章 不定积分 4.1 不定积分的概念与基本积分公式 4.2 换元积分法 4.3 分部积分法.
一、会求多元复合函数一阶偏导数 多元复合函数的求导公式 学习要求: 二、了解全微分形式的不变性.
2.6 隐函数微分法 第二章 第二章 二、高阶导数 一、隐式定义的函数 三、可微函数的有理幂. 一、隐函数的导数 若由方程 可确定 y 是 x 的函数, 由 表示的函数, 称为显函数. 例如, 可确定显函数 可确定 y 是 x 的函数, 但此隐函数不能显化. 函数为隐函数. 则称此 隐函数求导方法.
第十二章 第二节 一元函数 y = f (x) 的微分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对二元函数的全增量是否也有类似这样的性质? 全微分.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 一. 内 容 要 点 二. 重 点 难 点 三. 主 要 内 容 四. 例 题与习题.
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 二、 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一、 微分的定义 2.3 微 分.
全微分 教学目的:全微分的有关概念和意义 教学重点:全微分的计算和应用 教学难点:全微分应用于近似计算.
2.3 函数的微分. 四川财经职业学院 课前复习 高阶导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作业解析:
第三节 微分 3.1 、微分的概念 3.2 、微分的计算 3.3 、微分的应用. 一、问题的提出 实例 : 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8.1 不定积分的概念和基本积分公式  原函数和不定积分  基本积分公式表  不定积分的线性运算法则 第八章 不定积分.
第二讲:连续、导数、微分 1 函数的连续性 2 导数的概念 3 函数微分 (1) (2) (3)
二、二阶导数的应用 4.5 函数极值的判定 [定理4.6]
第三章 习题课 中值定理及导数的应用 一、 微分中值定理及其应用 二、 导数应用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第四节 对数留数与辐角原理 一、对数留数 二、辐角原理 三、路西定理 四、小结与思考.
例题 教学目的: 微积分基本公式 教学重点: 牛顿----莱布尼兹公式 教学难点: 变上限积分的性质与应用.
第二节 微积分基本定理 一、积分上限函数及其导数 二、积分上限函数求导法则 三、微积分基本公式.
恰当方程(全微分方程) 一、概念 二、全微分方程的解法.
高等数学电子教案 第五章 定积分 第三节 微积分基本定理.
§5 微积分学基本定理 本节将介绍微积分学基本定理, 并用以证明连续函数的原函数的存在性. 在此基础上又可导出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一、变限积分与原函数的存在性 二、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三、泰勒公式的积分型余项 返回.
第五节 微积分基本公式 、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置函数与速度 函数的联系 二、积分上限函数及其导数 三、牛顿—莱布尼茨公式.
一、原函数与不定积分 二、不定积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积分公式及积分法则 四、牛顿—莱布尼兹公式 五、小结
第二节 微积分基本公式 1、问题的提出 2、积分上限函数及其导数 3、牛顿—莱布尼茨公式 4、小结.
第四章 定积分及其应用 4.3 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微积分基本公式 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4.5 广义积分
数 学 分 析 第九章 定积分 第二节 微积分学基本公式 主讲:师建国.
定积分性质和微积分学基本定理 一、 定积分性质 二、 变上限积分函数 三、 定积分基本公式.
第四章 函数的积分学 第六节 微积分的基本公式 一、变上限定积分 二、微积分的基本公式.
§5.3 定积分的换元法 和分部积分法 一、 定积分的换元法 二、 定积分的分部积分法 三、 小结、作业.
第四章 一元函数的积分 §4.1 不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4.2 换元积分法 §4.3 分部积分法 §4.4 有理函数的积分
第5章 定积分及其应用 基本要求 5.1 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5.2 微积分基本公式 5.3 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定积分习题课.
第三节 函数的求导法则 一 函数的四则运算的微分法则 二 反函数的微分法则 三 复合函数的微分法则及微分 形式不变性 四 微分法小结.
高等数学 第三十四讲 函数的微分 主讲教师:陈殿友 总课时: 128.
第六章 微分中值定理及其应用.
第三节 格林公式及其应用(2) 一、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定义 二、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条件 三、二元函数的全微分的求积 四、小结.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 第二节 函数的微分法 一、导数的四则运算 二、复合函数的微分法.
第三章 导数的应用 第一节 微分中值定理 第二节 洛必达法则 第三节 函数的单调性及其极值 第四节 曲线的凹凸性 函数图形的描绘
全 微 分 欧阳顺湘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第三节 曲线弧的性质与函数的分析作图法 一、曲线的凹凸与拐点 二、曲线的渐近线 三、函数的分析作图法 四、曲线弧的微分.
2-7、函数的微分 教学要求 教学要点.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第5章 §5.3 定积分的积分法 换元积分法 不定积分 分部积分法 换元积分法 定积分 分部积分法.
全国高校数学微课程教学设计竞赛 知识点名称: 导数的定义.
计算机数学基础 主讲老师: 邓辉文.
§2 求导法则 2.1 求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下面分三部分加以证明, 并同时给出相应的推论和例题 .
定理21.9(可满足性定理)设A是P(Y)的协调子集,则存在P(Y)的解释域U和项解释,使得赋值函数v(A){1}。
§6.7 子空间的直和 一、直和的定义 二、直和的判定 三、多个子空间的直和.
第四章 第四节 函数图形的描绘 一、渐近线 二、图形描绘的步骤 三 、作图举例.
1.设A和B是集合,证明:A=B当且仅当A∩B=A∪B
第一节 不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一、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 二、不定积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积分表 四、不定积分的性质 五、小结 思考题.
第三章 函数的微分学 第二节 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一、导数的四则运算 二、偏导数的求法.
学习任务三 偏导数 结合一元函数的导数学习二元函数的偏导数是非常有用的. 要求了解二元函数的偏导数的定义, 掌握二元函数偏导数的计算.
第15讲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主要内容: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2019/5/20 第三节 高阶导数 1.
第二节 函数的极限 一、函数极限的定义 二、函数极限的性质 三、小结 思考题.
第三节 函数的微分 3.1 微分的概念 3.2 微分的计算 3.3 微分的应用.
第四章 函数的 积分学 第七节 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     与分部积分法 一、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 二、定积分的分部积分法.
第三节 数量积 向量积 混合积 一、向量的数量积 二、向量的向量积 三、向量的混合积 四、小结 思考题.
三角 三角 三角 函数 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第一节 不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 基本积分表 不定积分的性质 小结、作业 1/22.
§2 自由代数 定义19.7:设X是集合,G是一个T-代数,为X到G的函数,若对每个T-代数A和X到A的函数,都存在唯一的G到A的同态映射,使得=,则称G(更严格的说是(G,))是生成集X上的自由T-代数。X中的元素称为生成元。 A变, 变 变, 也变 对给定的 和A,是唯一的.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数学分析

第六章 微分中值定理及其应用 §1 拉格朗日定理和函数的单调性 §2 柯西中值定理和不定积分 §3 泰勒公式 §4 函数的极值和最大(小)值 §1 拉格朗日定理和函数的单调性 §2 柯西中值定理和不定积分 §3 泰勒公式 §4 函数的极值和最大(小)值 §5 函数的凸性和拐点 §6 函数图像的讨论

第六章 微分中值定理及其应用 §5 函数的凸性和拐点

教学要求:掌握函数的凸性与拐点的概念与判定 方法,会用函数的凸性证明不等式 . §5 函数的凸性与拐点 教学内容:函数的凸性与拐点. 教学重点:函数凸性的讨论 . 教学难点:詹森不等式 . 教学要求:掌握函数的凸性与拐点的概念与判定 方法,会用函数的凸性证明不等式 .

§5 函数的凸性与拐点 从两个熟悉的函数 的图象来看 凸性的不同: 的上方(下方) . 返回

如何把此直观的想法用数量关系表示出来呢?

定义1 设 f 为区间 I上的函数.若对于 I 上的任意 则称 f 为 I上的一个凸函数. 反之如果总有 则称 f 为 I 上的一个凹函数. 如(1)和(2)式中的不等号改为严格不等号,则相应 的函数称为严格凸函数和严格凹函数.

很明显,若 f (x)为(严格)的凸函数, 那么– f (x)就 为(严格) 凹函数,反之亦然. 引理 f (x)为区间 I上的凸函数的充要条件是:

证 (必要性) 于是 因为 f (x)为 I 上的凸函数,所以 从而有

即 整理后即为 (3) 式. (充分性)对于任意 则 由于必要性的证明是可逆的,从而得到

所以 f 为 I 上的凸函数. 同理可证 f 为 I 上的凸函数的充要条件是:对于 注 (4) 式与 (1) 式是等价的. 所以有些课本将 (4) 式 作为凸函数的定义. ( 参见下图 )

詹森( Jensen,J.L. 1859-1925,丹麦 )

由数学归纳法不难证明:f 为 I 上的凸函数充要 对于凹函数,请读者自行写出相应的定理. 由数学归纳法不难证明:f 为 I 上的凸函数充要 这是著名的詹森不等式 .

(a, b) 中每一点的左、右导数存在. 特别是在 (a,b) 即: (5) 式是凸函数最常用的不等式 . 下面举例说明凸函数的内在性质. 例1 设 f 为开区间 (a, b) 上的凸函数, 那么它在 (a, b) 中每一点的左、右导数存在. 特别是在 (a,b) 上处处连续. 证

由引理得到

这就证明了F(h)有下界. 所以 注 开区间上的凸函数处处连续,但不一定处处可 导; 闭区间上的凸函数在端点不一定连续.

定理 6.13 设 f 为区间 I 上的可导函数, 则下述 论断互相等价: 注 (iii) 中的不等式表示切线恒在凸曲线的下方.

我们在这里再一次强调, 函数 f 是凸函数的几何意义 是: 曲线 y = f (x) 的弦位 于相应曲线段的上方;而它 的切线位于曲线的下方.

我们在定理中列出了凸函数的三个等价性质. 对 于凹函数也有类似的性质, 请大家写出相应的定 理. 定理6.14 设 f (x) 在区间 I 上二阶可导,则 f (x) 在区间I上是凸(凹)函数的充要条件为: 证 由定理 6.13 立即可得.

例2 解 因为

例3 设函数 f (x)为 (a, b) 上的可导凸(凹)函数. (本例说明:在凸(凹)函数的条件下,可微函数的 极值点与稳定点是等价的.) 证 充分性是显然的(费马定理). 下面证明必要性. 设 f (x)是凸函数, x0 是 f (x) 的稳定点, 由定理 6.13 的 (ii), 是递增的. 所以

(i) (ii) 极小值.

注 我们实际上已经证明,对于可微凸函数,其极 值总是极小值, 可微凹函数的极值总是极大值. 因 此下面这个例题自然就产生了. *例4 极值,并且是极小值. 证 应当注意,这里并没有假设函数 f (x) 的可微 性,所以例 2 的方法就失效了.

对于任意     因为 f (x0) 是极小值,所以 存在      使得 又因为 f(x0) 是严格凸函数,所以 同理可证:对于任意     仍有 f (x0) > f (x) .

设 f (x) 有另一极小值    . 根据以上讨论,把   和 x0 分别看作极值点时, 有 同时成立, 矛盾.所以极值点惟一.

例5 均为正数. 证 詹森不等式

即 又因 故有 再由对数函数是严格增的,就证得

例6 的严格凹函数,所以有

例7 证

定义2 曲线的切线,并且切线的两侧分别 M 是严格凸和严格凹的,这时称 图中所示的M 是一个拐点.

例如, 有拐点 ; 有拐点 , 为整数.

下面两个定理是显然的. 定理6.15 定理6.16

但根据定义2, 点(0, 0) 却是曲线 -2 -1 O 1 2

必须指出;若( )是曲线 的一个拐点, 在点 的导数不一定存在,如 在 的情形. 必须指出;若( )是曲线 的一个拐点, 在点 的导数不一定存在,如 在 的情形. 定理6.15(拐点必要条件) 若 在 二阶可导,则 ( )为曲线 的拐点的必要条件是 . 综上知:( )是拐点,则要么 (1) ;要么 (2) 在点 不可导.

拐点求法 方法1: 方法2:

例8 解 拐点 拐点 凸的 凹的 凸的

*例9 解

小 结 本节的主要方法: (1)利用有关定理证明函数的凹凸性,确 定凹凸区间. (2)利用函数的凹凸性证明不等式. (3)拐点的定义与确定.

复习思考题 1. 两个凸函数的乘积是否是凸函数 ? 2. 两个凸函数的复合是否是凸函数 ? 3. 任选一个凸函数, 利用詹森不等式构造出新的 不等式.

作 业 第 153 页 A 类:1(1)(3),2,5(1); B 类:3,4; 讨论: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