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 清华出版社 张晓虹等,2007年9月版, 26元 数字信号处理基础.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高等数学( XJD ) 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 返回 高等数学( XAUAT ) 高等数学( XJD ) 求导法则 基本公式 导 数 导 数 微 分微 分 微 分微 分 求导方法 高阶导数 微分法则 导数与微分关系图导数与微分关系图.
Advertisements

第五节 全微分方程 一、全微分方程及其求法 二、积分因子法 三、一阶微分方程小结. 例如 所以是全微分方程. 定义 : 则 若有全微分形式 一、全微分方程及其求法.
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 习题课 主要内容 典型例题 测验题. 求 导 法 则求 导 法 则 求 导 法 则求 导 法 则 基本公式 导 数 导 数 微 分微 分 微 分微 分 高阶导数 高阶微分 一、主要内容.
第八章 第四节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一个方程所确定的隐函数 及其导数 隐函数的微分法.
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组 §5.3 常系数线性方程组. 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组 一阶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组 : 本节主要讨论 (5.33) 的基解矩阵的求法.
2.6 隐函数微分法 第二章 第二章 二、高阶导数 一、隐式定义的函数 三、可微函数的有理幂. 一、隐函数的导数 若由方程 可确定 y 是 x 的函数, 由 表示的函数, 称为显函数. 例如, 可确定显函数 可确定 y 是 x 的函数, 但此隐函数不能显化. 函数为隐函数. 则称此 隐函数求导方法.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第二节 换元积分法 一、第一类换元积分 法(凑微分法) 二、第二类换元积分法. 问题 解决方法 利用复合函数,设置中间变量. 过程令 一、第一类换元积分法(凑微分法)
全微分 教学目的:全微分的有关概念和意义 教学重点:全微分的计算和应用 教学难点:全微分应用于近似计算.
信号与系统 第三章 傅里叶变换 东北大学 2017/2/27.
代数方程总复习 五十四中学 苗 伟.
圆的一般方程 (x-a)2 +(y-b)2=r2 x2+y2+Dx+Ey+F=0 Ax2+Bxy+Cy2+Dx+Ey+ F=0.
第五章 二次型. 第五章 二次型 知识点1---二次型及其矩阵表示 二次型的基本概念 1. 线性变换与合同矩阵 2.
一、二阶行列式的引入 用消元法解二元线性方程组. 一、二阶行列式的引入 用消元法解二元线性方程组.
第三章 函数逼近 — 最佳平方逼近.
分式的乘除.
第2章 时域离散信号和系统的频域分析 教学内容包括: 序列的傅立叶变换定义及性质 Z变换的定义与收敛域 利用z变换分析信号和系统的频域特性.
第四章 解析函数 的级数展开.
《高等数学》(理学) 常数项级数的概念 袁安锋
§1 线性空间的定义与性质 ★线性空间的定义 ★线性空间的性质 ★线性空间的子空间 线性空间是线性代数的高等部分,是代数学
第四节 对数留数与辐角原理 一、对数留数 二、辐角原理 三、路西定理 四、小结与思考.
恰当方程(全微分方程) 一、概念 二、全微分方程的解法.
高等数学电子教案 第五章 定积分 第三节 微积分基本定理.
第五节 微积分基本公式 、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置函数与速度 函数的联系 二、积分上限函数及其导数 三、牛顿—莱布尼茨公式.
一、原函数与不定积分 二、不定积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积分公式及积分法则 四、牛顿—莱布尼兹公式 五、小结
第四章 定积分及其应用 4.3 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微积分基本公式 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4.5 广义积分
定积分的换元法 和分部积分法 换元公式 分部积分公式 小结 1/24.
第四章 一元函数的积分 §4.1 不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4.2 换元积分法 §4.3 分部积分法 §4.4 有理函数的积分
第5章 定积分及其应用 基本要求 5.1 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5.2 微积分基本公式 5.3 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第三节 格林公式及其应用(2) 一、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定义 二、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条件 三、二元函数的全微分的求积 四、小结.
1.5 场函数的高阶微分运算 1、场函数的三种基本微分运算 标量场的梯度f ,矢量场的散度F 和F 旋度简称 “三度” 运算。
§4.3 常系数线性方程组.
第三章 导数与微分 习 题 课 主要内容 典型例题.
2-7、函数的微分 教学要求 教学要点.
第7章 离散信号的频域分析 离散Fourier级数 离散Fourier变换 第3章 连续信号的频域分析 连续Fourier级数
1.4 离散时间系统与差分方程 y(n)= T[x(n)]
Signals and Systems Lecture 28
第5章 §5.3 定积分的积分法 换元积分法 不定积分 分部积分法 换元积分法 定积分 分部积分法.
第2章 Z变换 Z变换的定义与收敛域 Z反变换 系统的稳定性和H(z) 系统函数.
数字信号处理 Lecture 3: Representation of Systems 杨再跃
元素替换法 ——行列式按行(列)展开(推论)
计算机数学基础 主讲老师: 邓辉文.
二.换元积分法 ò ( ) (一)第一类换元积分法 1.基本公式 把3x当作u,“d”后面凑成u 2.凑微分 调整系数 (1)凑系数 C x
§2 求导法则 2.1 求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下面分三部分加以证明, 并同时给出相应的推论和例题 .
Chapter 3 Discrete Fourier-Transform (Part Ⅰ)
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杏坛中学 高二数学备课组.
第八模块 复变函数 第二节 复变函数的极限与连续性 一、复变函数的概念 二、复变函数的极限 二、复变函数的连续性.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2 Separation of variables
概 率 统 计 主讲教师 叶宏 山东大学数学院.
Three stability circuits analysis with TINA-TI
线 性 代 数 厦门大学线性代数教学组 2019年4月24日6时8分 / 45.
实验一 计算复变函数极限、微分、积分、 留数、泰勒级数展开式 (一) 实验类型:验证性 (二) 实验类别:基础实验
 多項式的除法 x3 + 2x2 – 5x + 6 = (x – 1)(x2 + 3x – 2) + 4 被除式 除式 商式 餘式
2019/5/4 实验三 离散傅立叶变换的性质及应用 06:11:49.
§8.3 不变因子 一、行列式因子 二、不变因子.
§6.7 子空间的直和 一、直和的定义 二、直和的判定 三、多个子空间的直和.
2019/5/11 实验三 线性相位FIR滤波器的特性 05:31:30.
1.设A和B是集合,证明:A=B当且仅当A∩B=A∪B
第一节 不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一、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 二、不定积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积分表 四、不定积分的性质 五、小结 思考题.
第15讲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主要内容: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2019/5/21 实验一 离散傅立叶变换的性质及应用 实验报告上传到“作业提交”。 11:21:44.
§2 方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7.3 离散时间系统的数学 模型—差分方程 线性时不变离散系统 由微分方程导出差分方程 由系统框图写差分方程 差分方程的特点.
2.3.运用公式法 1 —平方差公式.
欢迎大家来到我们的课堂 §3.1.1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广州市西关外国语学校 高一(5)班 教师:王琦.
第三节 函数的微分 3.1 微分的概念 3.2 微分的计算 3.3 微分的应用.
第六模块 无穷级数 第五节 函数的幂级数展开 一、 麦克劳林 (Maclaurin) 公式 二、 直接展开法 三、 间接展开法.
第四章 函数的 积分学 第七节 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     与分部积分法 一、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 二、定积分的分部积分法.
第十二章 拉普拉斯变换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 ( S域分析法)
第三章 线性方程组 §4 n维向量及其线性相关性(续7)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教材 清华出版社 张晓虹等,2007年9月版, 26元 数字信号处理基础

回顾与复习 Z变换 信号与系统的分析方法有时域分析法和变换域分析法。 连续时间系统中,其变换域方法是拉普拉斯变换和傅立叶变换; 回顾与复习 Z变换    信号与系统的分析方法有时域分析法和变换域分析法。    连续时间系统中,其变换域方法是拉普拉斯变换和傅立叶变换;    离散时间系统中,其变换域方法是Z变换和傅立叶变换。对求解离散时间系统而言,Z变换是个极重要的数学工具,它可以将描述离散系统的差分方程转化为简单的代数方程,使其求解大大简化。

Z变换的定义与收敛域 Z反变换 Z变换的基本性质和定理 序列的Z变换与连续信号的拉普拉斯变换、傅立叶变换的关系 离散系统的系统函数、系统的频率响应

Z变换的定义与收敛域 Z变换的定义    对于一个序列x(n),它的Z变换定义为  其中Z为一个复变量,上式定义的Z变换称为双边Z变换或标准Z变换,

Z变换的收敛域    由于x(n)的Z变换是一个无穷级数,就必然存在收敛和发散的问题,仅当级数收敛时才可将X(z)表示成一个闭合形式,按照级数理论,级数收敛的充要条件是满足绝对可和的条件,即  使上式成立的所有Z值的集合称为X(z)的收敛域,不同形式的序列,其收敛域不同.

例:求序列    的Z变换,其中  。 解:  第一部分的收敛域为   ,即    ;     第二部分的收敛域为   ,  即   。  已知  , 所以

Z反变换 求Z反变换的方法通常有: 围线积分法(留数法)、部分分式展开法、长除法 1、部分分式法    求Z反变换的方法通常有:  围线积分法(留数法)、部分分式展开法、长除法 1、部分分式法  一般X(z)是z的有理分式,可表示X(z)=B(z)/A(z),B(z)和A(z)都是变量z的实系数多项式,且没有公因式,可以把X(z)分解为部分分式的形式,然后求出各部分分式的z反变换(基本Z变换对的公式可查表),将各反变换相加即得到x(n)。

如果X(z)只有一阶极点,则X(z)展成 最好写成 A0、Am分别为X(z)在z=0、z=zm处极点的留数,即 如果X(z)中含有高阶极点, 设X(z)含有k个一阶极点,一个s阶极点zi,则X(z)展成 其中Br用下式确定

2、长除法   x(n)的z变换定义为z-1的幂级数,即   因此只要在给定的收敛域内将X(z)展成幂级数,则级数的系数就是序列x(n)。一般情况下,X(z)是一个有理分式,分子分母都是z的多项式,则可直接用分子多项式除以分母多项式,得到幂级数展开式,从而得到x(n)。 如果用收敛域判定x(n)是右边序列,则展开成负幂级数,为此X(z)的分子分母按z的降幂(或z-1的升幂)排列;   如果是左边序列,则展开成正幂级数,为此X(z)的分子分母按z的升幂(或z-1的降幂)排列。

例:用两种方法求        的Z反变换. 解:①部分分式法:

②长除法 由收敛域知x(n)是右边序列,所以X(z)按z的降幂排列 因此得出

Z变换的性质和定理 1、线性 线性就是要满足比例性和可加性,若 则   线性就是要满足比例性和可加性,若   则 其中      ,      ,即线性组合后的收敛域为各个序列z变换的公共收敛域,如果这些组合中某些零点和极点相互抵消,则收敛域可能扩大。

2、序列的移位  若序列x(n)的z变换为   则有   其中m为任意整数,m为正,则为延迟,m为负则为超前。 证:   对双边序列,移位后收敛域不会发生变化;但是单边序列在z=0或z=∞处收敛域可能有变化.   例如,Z[δ(n)=1]=1,在z平面处处收敛,但是Z[δ(n-1)]=z-1,在z=0处不收敛,而Z[δ(n+1)]=z,在z=∞处不收敛。

3、乘以指数序列(Z域的尺度变换)   若   则 收敛域为               ,可是复数。   此性质表明X(z)如果在z=z1处为极点,则X(a-1z)将在a-1z=z1 ,即z=az1处为极点。如果a为正实数,则表示z平面缩小或扩大,零极点在z平面沿径向移动;若a为复数,则在z平面上,零极点既有幅度伸缩,又有角度旋转,因此此性质是一种z域尺度变换。

4、序列的线性加权 若序列x(n)的z变换为   则 证明:由于z变换在其收敛域中处处解析   所以 通过递推可以证明: 式中

5、共轭序列   若   则 6、翻摺序列 证:

7、初值定理   如果x(n)是因果序列,则有 证明:因为x(n)是因果序列,有   所以 8、终值定理 如果x(n)是因果序列,且其z变换的极点除在z=1处可以有一阶极点,其它极点均在单位圆内,则有

9、有限项累加特性   设x(n)为因果序列,即x(n)=0,n<0,若   则 10、序列的卷积和(时域卷积和定理)   若

11、序列相乘(Z域复卷积定理)   若   则  其中C是哑变量v平面上,     的公共收敛域内环绕原点的一条反时针旋转的单闭合围线。 12、帕塞瓦定理   其中C是在            公共收敛域内的一条闭合围线。

z变换与傅立叶变换的关系 傅立叶变换是拉普拉斯变换在s平面虚轴上的特例,即s=jΩ,因此有 因而单位圆上的z变换就是序列的傅立叶变换。 可得 因而单位圆上的z变换就是序列的傅立叶变换。

离散系统的系统函数, 系统的频率响应 系统函数的定义 一个线性移不变离散系统可以用它的单位抽样响应h(n)来表示其输入输出关系,即 对等式两边取Z变换得  则  将H(z)定义为线性移不变系统的系统函数,是单位抽样响应h(n)的z变换,即

因果稳定系统 因果系统的单位抽样响应为因果序列,其收敛域为 一个线性移不变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是h(n)必须满足绝对可和条件,即   因果系统的单位抽样响应为因果序列,其收敛域为   一个线性移不变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是h(n)必须满足绝对可和条件,即  而z变换的收敛域由满足的那些z值确定,所以如果系统函数的收敛域包含单位圆|z|=1,则系统是稳定的。 因此,一个因果稳定的线性移不变系统的系统函数H(z)必须在从单位圆到∞的整个z域内收敛,即 也就是说系统函数的全部极点必须在单位圆内。

一个线性移不变系统可以用差分方程来描述,其一般形式为 系统函数和差分方程的关系   一个线性移不变系统可以用差分方程来描述,其一般形式为  若系统的起始状态为零,直接对上式取z 变换(利用移位特性),得

  将两个多项式分别进行因式分解,得  z=cm是H(z)的零点,z=dk是H(z)的极点,是由差分方程的系数ak和bk决定,除了比例常数K,系统函数完全由它的零点和极点来确定。  要根据H(z) 唯一确定h(n),必须同时确定系统的收敛域。例如对于稳定系统,其收敛域必须包含单位圆。

例:已知一线性移不变的因果系统差分方程为,   求系统的单位抽样响应h(n),该系统是否稳定? 解:   由题意知,系统是因果系统,因此h(n)为因果序列,H(z)的收敛域为圆外部区域, 即   所以   因为系统是因果的,收敛域为   ,不包含单位圆|z|=1,因此系统是不稳定的。   

系统的频率响应 设系统的输入序列是频率为ω的复指数序列,即 线性移不变系统的单位抽样响应为h(n),利用卷积 和,得到输出为 其中   设系统的输入序列是频率为ω的复指数序列,即 线性移不变系统的单位抽样响应为h(n),利用卷积 和,得到输出为 其中  是h(n)的傅立叶变换,称为系统的频率响应, 描述的是复指数序列经过线性移不变系统后,复振幅 (包括幅度和相位)的变化。 系统的频率响应正是系统函数H(z)在单位圆上的值, 即

当系统输入为正弦序列时,则输出为同频的正弦序列,其幅度受频率响应幅度 加权,而输出的相位为输入相位与系统相位之和.    当系统输入为正弦序列时,则输出为同频的正弦序列,其幅度受频率响应幅度    加权,而输出的相位为输入相位与系统相位之和. 证:设输入为   则输出为   由于h(n)是实序列,因此   满足共轭对称条件,也就是幅度为偶对称,相角为奇对称,即

IIR与FIR IIR:从离散时域来看,若系统的单位抽样(冲激)响应延伸到无穷长,称为无限长单位冲激响应系统.

例1:设一阶系统的差分方程为   求系统的频率响应. 解:将差分方程等式两端Z变换,得:   这是因果系统,求出单位抽样响应为   则   幅度响应为   相位响应为   系统的极点在单位圆内,因此系统稳定.

jIm[z] Re[z] a -1 h(n)=anu(n) n 1 2 3 7 |H(ejω)| 0<a<1 π 2π ω arg[H(ejω)] 1/1-a -1<a<0 1/1+a π/2 π 3π/2 2π ω

例2:移动通信中的多径问题

例3 设兔子的寿命为10年且雌雄均等,若初始有两只兔子,兔子不死。当每对兔子两个月大的时候,每个月生一对小兔子。问n个月后有多少对兔子? 解: y(n)=y(n-1)+y(n-2) y(1)=y(2)=1 y(n)-y(n-1)-y(n-2)=0 Z-T并去掉Y(z):

y(120)=5.3584e+024 y(60) = 1.5480e+012

作业 三根杆 64个碟子 把碟子从一个杆移到另一杆 要求:每次移动一个碟子,大的不能放到小的上。 问需要移动多少次碟子? 假设一秒钟移动一次,问要多长时间才能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