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数极限考点分析和复习建议.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高等数学( XJD ) 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 返回 高等数学( XAUAT ) 高等数学( XJD ) 求导法则 基本公式 导 数 导 数 微 分微 分 微 分微 分 求导方法 高阶导数 微分法则 导数与微分关系图导数与微分关系图.
Advertisements

一、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及其解法 二、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简单应用 三、 小结及作业 §6.2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第五节 函数的微分 一、微分的定义 二、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 法则 四、微分形式不变性 五、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六、小结.
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 习题课 主要内容 典型例题 测验题. 求 导 法 则求 导 法 则 求 导 法 则求 导 法 则 基本公式 导 数 导 数 微 分微 分 微 分微 分 高阶导数 高阶微分 一、主要内容.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习题课 一、导数和微分的概念及应用 二、导数和微分的求法 导数与微分 第二章.
第四节 复合函数求导 法则及其应用 一、复合函数求导法则 二、初等函数的求导问题 三、一阶微分的形式不变性 四、隐函数的导数 五、对数求导法 六、参数形式的函数的求导公式.
Yunnan University Chapt 5. 微分学基本定理及其应用 导 数导 数 函数性质 中值定理 §1. 中值定理 §2. 泰勒公式 §3. 函数的升降、凸性与极值 §4. 平面曲线的曲率 §5. 待定型.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第八章 第四节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一个方程所确定的隐函数 及其导数 隐函数的微分法.
第七节 函数的微分 一 、微分 概念 二、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 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 式与 微分运算法则 四 、小结.
第三章 导数与微分 第二节 求导法则 第三节 微分及其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微分及其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第一节 导数的概念.
高等数学一 主讲 杨俊 演示文稿制作 杨俊. 高等数学一 第 3 章 一元函数微分学的应用 第 4 章 一元函数 积分学及应用 第 1 章 函数、极限与连续 第 2 章 导数与微分.
第 4 章 不定积分 4.1 不定积分的概念与基本积分公式 4.2 换元积分法 4.3 分部积分法.
一、会求多元复合函数一阶偏导数 多元复合函数的求导公式 学习要求: 二、了解全微分形式的不变性.
2.6 隐函数微分法 第二章 第二章 二、高阶导数 一、隐式定义的函数 三、可微函数的有理幂. 一、隐函数的导数 若由方程 可确定 y 是 x 的函数, 由 表示的函数, 称为显函数. 例如, 可确定显函数 可确定 y 是 x 的函数, 但此隐函数不能显化. 函数为隐函数. 则称此 隐函数求导方法.
5.4 微 分 一、微分概念 二、微分的运算法则与公式 三、微分在近似计算上的应用. 引例 一块正方形金属片受热后其边长 x 由 x 0 变到 x 0  x  考查此薄片的面积 A 的改变情况  因为 A  x 2  所以金属片面 积的改变量为  A  (x 0 
§5 微分. 一 问题的提出 1 面积问题 设有一边长为 的正方形 2 自由落体问题 二 微分的定义 1 定义.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 一. 内 容 要 点 二. 重 点 难 点 三. 主 要 内 容 四. 例 题与习题.
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 二、 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一、 微分的定义 2.3 微 分.
2.3 函数的微分. 四川财经职业学院 课前复习 高阶导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作业解析:
第三节 微分 3.1 、微分的概念 3.2 、微分的计算 3.3 、微分的应用. 一、问题的提出 实例 : 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第二章 函数、导数及其应用 第十四节 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二).
例题 教学目的: 微积分基本公式 教学重点: 牛顿----莱布尼兹公式 教学难点: 变上限积分的性质与应用.
高等数学电子教案 第五章 定积分 第三节 微积分基本定理.
第五节 微积分基本公式 、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置函数与速度 函数的联系 二、积分上限函数及其导数 三、牛顿—莱布尼茨公式.
数 学 分 析 第九章 定积分 第二节 微积分学基本公式 主讲:师建国.
第四章 函数的积分学 第六节 微积分的基本公式 一、变上限定积分 二、微积分的基本公式.
第5章 定积分及其应用 基本要求 5.1 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5.2 微积分基本公式 5.3 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第三节 函数的求导法则 一 函数的四则运算的微分法则 二 反函数的微分法则 三 复合函数的微分法则及微分 形式不变性 四 微分法小结.
第三节 格林公式及其应用(2) 一、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定义 二、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条件 三、二元函数的全微分的求积 四、小结.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 第二节 函数的微分法 一、导数的四则运算 二、复合函数的微分法.
初等函数的导数 一. 函数的和、差、积、商的导数: 定理: 设函数 u = u(x) 及 v = v(x) 在点 x 可导,
全 微 分 欧阳顺湘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第三章 导数与微分 习 题 课 主要内容 典型例题.
2-7、函数的微分 教学要求 教学要点.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第三章 导数与微分 第一节 导数的概念 第二节 求导法则 第三节 微分及其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3 微分及其运算 一、微分的定义 二、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 微分运算法则.
全国高校数学微课程教学设计竞赛 知识点名称: 导数的定义.
导数的基本运算.
计算机数学基础 主讲老师: 邓辉文.
§2 求导法则 2.1 求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下面分三部分加以证明, 并同时给出相应的推论和例题 .
Math2-4 内容预告 授 课 内 容 取对数求导法 导数基本公式 高阶导数 同学们好 现在开始上课 Math2-4.
第一章 函数 函数 — 研究对象—第一章 分析基础 极限 — 研究方法—第二章 连续 — 研究桥梁—第二章.
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杏坛中学 高二数学备课组.
若2002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为 亿元,如果 ,那么经过多少年国民生产总值 每年平均增长 是2002年时的2倍? 解:设经过 年国民生产总值为2002年时的2倍, 根据题意有 , 即.
第一章 函数与极限.
概 率 统 计 主讲教师 叶宏 山东大学数学院.
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周期函数定义: 一般地,对于函数 (x),如果存在一个非零常数T,使得当x取定义域内的每一个值时,都有
3.1 变化率与导数   3.1.1 变化率问题 3.1.2 导数的概念.
第四章 第四节 函数图形的描绘 一、渐近线 二、图形描绘的步骤 三 、作图举例.
第一节 不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一、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 二、不定积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积分表 四、不定积分的性质 五、小结 思考题.
第三章 函数的微分学 第二节 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一、导数的四则运算 二、偏导数的求法.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
学习任务三 偏导数 结合一元函数的导数学习二元函数的偏导数是非常有用的. 要求了解二元函数的偏导数的定义, 掌握二元函数偏导数的计算.
3.2 导数的计算.
3.2 导数的计算.
高中数学选修 导数的计算.
1.4.3正切函数的图象及性质.
3.3.2《导数在研究函数 中的应用-极值》.
2019/5/20 第三节 高阶导数 1.
第二节 函数的极限 一、函数极限的定义 二、函数极限的性质 三、小结 思考题.
正弦、余弦函数的性质 华容一中 伍立华 2017年2月24日.
第三节 函数的微分 3.1 微分的概念 3.2 微分的计算 3.3 微分的应用.
选修1—1 导数的运算与几何意义 高碑店三中 张志华.
几种常见函数的 导 数.
三角 三角 三角 函数 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1.4.2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性质.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导数极限考点分析和复习建议

1、高考分析 函数极限和导数是教材中新增添的重要内容,教学总课时约26课时,占整个高中数学新增内容的四分之一强。函数极限和导数是进一步刻画、研究函数的重要工具,为运用函数思想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纵观2000—2003这四年全国高考新课程卷,导数和函数极限所考查的大多是基本内容,题目总体准度不大,但也反映出导数与其他知识点综合,逐渐加大考查力度的趋向,具体考点分布情况如下:

具体考点分析表 年份 题型 题号 题量 分值 考点 2000 解答题 20 1 12 求最值应用题 2001 选择题 8 5 三次函数极值 2002 曲线的切线 2003 7 19 单调性 03江苏卷 21 切线 导数与 不等式

1、高考分析 第一层次主要考查导数的概念、求导的公式和求导的法则; 第二层次是导数的简单应用包括求函数的极值,求函数的单调区间,证明函数的单调性等; 第三层次是综合考查,包括解决应用问题,将导数内容和传统中有关不等式和函数的单调性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强调考查运用导数知识研究函数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导数知识的考查由基本知识点和解决问题的辅助地位上升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不可缺少的工具,考查的层次也由过去的认知层次上升为对概念内涵及相关知识有机综合的较高层次。

2、专题例析 求函数的极值 求实际问题的最值 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 利用导数研究曲线的切线 导数与其他知识的综合

2.1求函数的极值 题1 ( 01全国新课程卷题8)函数 有 题2(01全国新课程卷文题21)已知函数 题1 ( 01全国新课程卷题8)函数 有 (A)极小值1 极大值1 (B)极小值-2 极大值3 (C)极小值-2 极大值2 (D)极小值-1 极大值3 在点x=1处有极小值-1,试确定a,b的值,并求 的单调区间 题2(01全国新课程卷文题21)已知函数

2.2 求实际问题的最值 题3 (‘2000/全国新课程卷理20)用总长14.8m的钢条制作一个长方体容器的框架,如果所制作容器底面的一边比另一边长0.5m,那么高为多少时容器的容积最大?并求它的最大容积?

2.3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 题4 (03全国新课程卷题19)设a>0,求函数 ,x∈(0,+∞)的单调区间。

2.4利用导数研究曲线的切线(1) 题5(02全国新课程卷题20)已知a>0,函数

2.4利用导数研究曲线的切线(2) 题6 (03全国新课程卷文18)已知抛物线C1: y=x2+2x,C2: y=-x2+a,如果直线L同时是C1和C2的共切线,公切线上两 个切点之间的线段,称为公切线段。 ①a取什么值时,C1 和C2 有且只有一条公切线? 写出公切线的方程。 ②若C1 和C2 有两条公切线,证明相应的两条公切 线段互相平分。

2.5导数与其他知识的综合 题7 (03江苏卷21题 )已知a>0,n为正整数

3、复习建议 着眼基础知识,注重常规训练 辨析概念手段,重视等价变形 沟通新的联系,注重梳理整合 自觉运用导数,更新解题方法 接轨高等数学,提高思维能力

3.1着眼基础知识,注重常规训练 近四年新课程卷对“导数极限”的考查着眼于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考点集中在求函数的极值、求应用题最值、曲线的切线、函数单调性等常规题型,因此导数与极限的复习应定位于立足基础。由于这部分知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导数公式使用频率较低,故因求导公式和求导法则使用错误而导致失分颇为常见,所以在导数与极限的复习中应夯实基础知识,注重常规题型。

3.1着眼基础知识,注重常规训练 求函数极值 求应用题最值 主要考点: 切线问题 函数单调性问题 基本技能:导数公式、导数运算法则

3.2辨析概念本质,重视等价变形 3.2.1关于四种概念及其关联, 四种概念即函数 在x0 处有定义,有极限, 连续,可导; 它们的载体为两种极限模式:

3.2辨析概念本质,重视等价变形 3.2.2关于导数定义的变式 题8

3.3沟通新旧联系,注重梳理整合 由于导数内容放在高三学习,与高一函数间隔跨度较大,因此容易使导数内容 游离于函数主干内容之外,不会自觉运用导数知识为工具来研究函数,这就需要重新梳理和整合知识,把导数知识融入到原有知识体系中。

3.3沟通新旧联系,注重梳理整合 3.3.1 与函数的整合 题9 求函数 最小值.

3.3沟通新的联系,注重梳理整合 题10 ( 2001上海卷题7)用计算器验算函数 (x>1)的若干个值,可以猜想,下列命题中的真 命题只能是

3.3沟通新旧联系,注重梳理整合 本题所考查函数 为超越函数,新课程卷考查的函数由幂函数、对数、指数函数逐渐扩大到由上述函数组装起来的较复杂的函数。要利用导数知识处理这些问题,按考纲要求,必须掌握 的求导公式和函数和、差、积、商的导数和复合函 数的求导法则。

3.3沟通新的联系,注重梳理整合 与切线的整合: 求切线的方法多样化 求切线的曲线多样化,由普通二次曲线推广到 三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等其他函数 切线问题的深化,即切点不在曲线上的情形。 圆 的切线方程 的类比

3.3沟通新的联系,注重梳理整合 圆 的切线方程 类比出椭圆 ,双曲线 ,抛物线 相应的切线为

3.3沟通新的联系,注重梳理整合 上一点,过A、B作抛 题11 点A,B为抛物线 物线切线 解:∵ 设 A ( ) B 则 方程 方程 …… ① 方程 方程 联立方程消去x得: 即: 由①可得

3.3沟通新的联系,注重梳理整合 本题的背景为如下性质:过抛物线上二点A、B的两垂直切线的交点必在准线上且AB必为焦点弦。以圆锥曲线切线为背景命制考题应该是颇有新意的

3.3沟通新的联系,注重梳理整合 3.3.2 与渐近线的整合 题12 试确定并说明函数 的渐近线

3.3沟通新的联系,注重梳理整合 解:设渐近线为 则由渐近线定义应有 ∴k-1=0 b=0 得k=1 b=0 ∴渐近线为

3.3沟通新的联系,注重梳理整合 评析:渐近线是双曲线的概念,由于在传统教材中,函数极限缺位,因此,对渐近线概念只能描述,函数极限进入新教材后,渐近线完全可以作为研究对象,本题研究熟悉函数 渐近线,作为函数极限应用的良好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