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有无同异,无生灭减增, 无净成清净,彼为胜义相。 我见非我相,非恶处相异, 唯二迷乱生,解脱唯迷尽。 唯依迷乱士,常苦不证悟,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1 、谁能说说什么是因数? 在整数范围内( 0 除外),如果甲数 能被乙数整除,我们就说甲数是乙数的 倍数,乙数是甲数的因数。 如: 12÷4=3 4 就是 12 的因数 2 、回顾一下,我们认识的自然数可以分 成几类? 3 、其实自然数还有一种新的分类方法, 你知道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的学.
Advertisements

质数和合数 2 的因数( ) 6 的因数( ) 10 的因数 ( ) 12 的因数 ( ) 14 的因数 ( ) 11 的因数 ( ) 4 的因数( ) 9 的因数( ) 8 的因数( ) 7 的因数( ) 1 、 2 、 3 、 4 、 6 、 12 1 、 11 1 、 2 、 5 、 10.
2.3 函数的微分. 四川财经职业学院 课前复习 高阶导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作业解析:
所建立“总说”中的三颂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故置于第一品之末。 承上:问:彼法有何功德须此庄严,强欲令他恭敬信受耶?偈曰:
继宣说所证真如之后,宣说修行能成熟他众的殊胜功德威力品。
3.4 空间直线的方程.
现代人 不缺知识, 缺的是 道德、信仰、文化。. 现代人 不缺知识, 缺的是 道德、信仰、文化。
当知此发心,如地如纯金,亦如上弦月,如火大宝藏。 当知如宝源,如海如金刚,如须弥药王,亦如至亲友。
佛教.
数 学 建 模.
当知此发心,如地如纯金,亦如上弦月,如火大宝藏。 当知如宝源,如海如金刚,如须弥药王,亦如至亲友。
佛学的智慧与慈悲 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 蒋劲松
情人节快乐 返 回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五十七课.
喜大加行大,义大出生大,菩萨之思者,起具二利心。
譬如金成器 本论所安立 譬如花正敷 缘外名句而闻得分别了知 譬如食美膳 缘内如理思维而得解 譬如解文字 缘修现证见密真如不可思议 譬如开宝箧 以无分别智断俱生二障圆成证得.
中观总义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 圆道法师 辅导.
10.2 立方根.
修学佛法 的真实利益 施文敏,中国联通江西省分公司信息化部总经理 2012年5月1日,广州,学友聚会讲稿
喜信寂静悲,忍慧具威力,不夺具支上,佛子成熟相。
第67-68课.
五年规划 医路前行.
第五课.
前行实修法法师辅导  第9修法—思维暇满之赞颂 .
月称论师 造.
四种命题 2 垂直.
1.1.2四种命题 1.1.3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
1.1.3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 高二数学 选修2-1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遍行承诺证悟胜,以四类性义差别, 为殊胜乘皈三宝,彼谓皈依之第一。 是因初此决定难,彼数千劫修行难, 成就利众义重大,故此大乘皈义胜。
第三十二课.
第81课.
处行生果大,许佛子修行,恒诺大忍大,大义真修行。 自他平等心,或爱他胜己,他利胜己想,自利即他利。
一、原函数与不定积分 二、不定积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积分公式及积分法则 四、牛顿—莱布尼兹公式 五、小结
§5.3 定积分的换元法 和分部积分法 一、 定积分的换元法 二、 定积分的分部积分法 三、 小结、作业.
第三节 格林公式及其应用(2) 一、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定义 二、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条件 三、二元函数的全微分的求积 四、小结.
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 第二节 函数的微分法 一、导数的四则运算 二、复合函数的微分法.
第二十课.
《经庄严论》是菩提心的一个很甚深的研究和修行,……华智仁波切的《大乘经庄严论》的略说和窍诀,讲得非常非常的殊胜,讲得很有加持力。所以我们还是应在实际行为当中去修持菩提心。
初中数学 七年级(上册) 6.3 余角、补角、对顶角(1).
Rainbow Home Church 注目耶稣之三十四 做饥渴慕义的人.
第5章 §5.3 定积分的积分法 换元积分法 不定积分 分部积分法 换元积分法 定积分 分部积分法.
法眼僧蹤 融熙詞曲.
哈利路亚 敬拜歌曲: 1)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 2)同路人 3)这一生最美的祝福
第十章 方差分析.
1085至1125年间的官员地域分布与社会关系 1.
恩典的记号 Marks of Grace 泥土音乐 Clay Music Copyright © 泥土音乐.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 解方程(一) 马郎小学 陈伟.
禅修--给自己的身心放个假 主讲:史敏
Three stability circuits analysis with TINA-TI
复习.
1.2 有理数 第1课时 有理数 伏家营中学 付宝华.
Web安全基础教程
§6.7 子空间的直和 一、直和的定义 二、直和的判定 三、多个子空间的直和.
本节内容 结构体 视频提供:昆山爱达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官网地址: 联系QQ: QQ交流群 : 联系电话:
1.2 子集、补集、全集习题课.
第4课时 绝对值.
发心偈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如何做一个标准的居士 居士的行为.
分数再认识三 真假带分数的练习课.
轴对称在几何证明及计算中的应用(1) ———角平分线中的轴对称.
第二节 函数的极限 一、函数极限的定义 二、函数极限的性质 三、小结 思考题.
經文:哥林多前書 9 章 我傳福音原沒有可誇的,因為我是不 得已的。若不傳福音,我便有禍了。 我若甘心做這事,就有賞賜;若不甘
日式素雅商务模板 Office2010 and above, click to select the picture, right, Format Picture, fill, or image texture fill, file, select the image to your quest.
找 因 数.
如何做一个标准的居士 居士的行为.
位似.
第七课 佛法融入生活.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 自由代数 定义19.7:设X是集合,G是一个T-代数,为X到G的函数,若对每个T-代数A和X到A的函数,都存在唯一的G到A的同态映射,使得=,则称G(更严格的说是(G,))是生成集X上的自由T-代数。X中的元素称为生成元。 A变, 变 变, 也变 对给定的 和A,是唯一的.
9.3多项式乘多项式.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非有无同异,无生灭减增, 无净成清净,彼为胜义相。 我见非我相,非恶处相异, 唯二迷乱生,解脱唯迷尽。 唯依迷乱士,常苦不证悟, 所建立 非有无同异,无生灭减增, 无净成清净,彼为胜义相。 论名 分别所了知 我见非我相,非恶处相异, 唯二迷乱生,解脱唯迷尽。 真如之法相 译礼 思维所证真如 唯依迷乱士,常苦不证悟, 痴明苦无苦,法性非彼性。 现入缘生法,众生依他作, 是因不见有,见无黑暗相。 此以胜义理,有寂无少别, 然说行善业,灭生得寂灭。 建立人无我 抉择真如之二无我 造论之理 建立法无我 大乘经庄严论 所思维 菩萨善积累,无边福慧资, 思法决定故,悟诠具相境。 证彼唯诠境,正住现唯心, 尔后现量证,法界离二相。 慧知心外无,复证心亦无, 具慧知无二,住无彼法界。 具慧无念智,恒成普平等, 依彼重罪净,如剧毒除毒。 如何证悟胜义真如之次第 论义 宣说所造 论之正文 思维所修六通威力 思维得诸功德之因成熟自相续 所获得(不可思议果菩提) 末义 佛说妙法善安立,慧住根本法界中, 念相续知唯分别,坚稳速至德海岸。 解说菩提分法

开始的认识束缚与解脱是大小乘共同的讲法。这一颂唯一从大乘见解认识轮涅的真实相 所建立 非有无同异,无生灭减增, 无净成清净,彼为胜义相。 论名 分别所了知 我见非我相,非恶处相异, 唯二迷乱生,解脱唯迷尽。 真如之法相 译礼 思维所证真如 唯依迷乱士,常苦不证悟, 痴明苦无苦,法性非彼性。 现入缘生法,众生依他作, 是因不见有,见无黑暗相。 此以胜义理,有寂无少别, 然说行善业,灭生得寂灭。 建立人无我 抉择真如之二无我 造论之理 建立法无我 大乘经庄严论 所思维 如何证悟胜义真如之次第 论义 开始的认识束缚与解脱是大小乘共同的讲法。这一颂唯一从大乘见解认识轮涅的真实相 宣说所造 论之正文 思维所修六通威力 思维得诸功德之因成熟自相续 所获得(不可思议果菩提) 末义 解说菩提分法

此以胜义理,有寂无少别, 然说行善业,灭生得寂灭。 1、大乘实相胜义角度安立轮涅平等 2、世俗名言谛中如何安立轮涅差别

此以胜义理,有寂无少别,然说行善业,灭生得寂灭。 外道耽著人我而承许束缚解脱,成为颠倒; 声闻耽著法我而承许法本体束缚解脱,也没了知法之自性,因此也是颠倒的; 大乘法理中宣说诸法无二,故是平等,轮涅与缚解具有合理性,如此显现为轮回之法,就胜义本性或实相而言,无明灭至老死灭之间的寂灭涅槃,无明之缘产生行等至老死之间的轮回,这两者无有任何差别,因为轮涅一切法自本体平等无生无灭,因此轮回自性涅槃。

此以胜义理,有寂无少别,然说行善业,灭生得寂灭。 两种讲法 若问:异生凡夫住于轮回、圣者获得涅槃的差别是如何呢? 那是说轮涅二者并不是我与法的实性在胜义中存在而成为异体,而是由有没有如实证悟我与法的本体不存在成为如此的, 虽然胜义中轮涅是平等的, 1、但依靠修习证悟有实法实相无常、苦、空、人无我的善法究竟而灭尽轮回投生,为声闻缘的寂灭, 2、行持无分别智慧摄持的六度善业道究竟时,连意性身之生也灭尽,因此也寂灭轮回的习气,获得不住之涅槃。

此以胜义理,有寂无少别, 然说行善业,灭生得寂灭。 1、大乘实相胜义角度安立轮涅平等 2、世俗名言谛中如何安立轮涅差别 性空 缘起 是故应如是观外【内】因缘法缘相应义,应以五种观彼外【内】因缘法。何等为五?不常,不断,不移,从于小因而生大果,与彼相似。

深入缘起,能离有无,行于中道,离我、我所。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 深入缘起,能离有无,行于中道,离我、我所。 佛说老女人经 老女人言:生从何所来,去至何所?老从何所来,去至何所?病从何所来,去至何所?死从何所来,去至何所?色痛痒思想生死识,从何所来,去至何所?眼耳鼻口身心,从何所来,去至何所?地水火风空从何所来,去至何所? 佛言:善哉,问是大快,生无所从来,去亦无所至。老无所从来,去亦无所至。病无所从来,去亦无所至。死无所从来,去亦无所至。色痛痒思想生死识,无所从来,去亦无所至。眼耳鼻口身心无所从来,去亦无所至。地水火风空无所从来,去亦无所至。诸法皆如是。 教证等

深入缘起,能离有无,行于中道,离我、我所。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 深入缘起,能离有无,行于中道,离我、我所。 譬如两木相揩,火出还烧木,木尽火便灭。 佛问老女人:是火从何所来,去至何所? 老女人言:因缘合便得火,因缘离散火便灭。 佛言:诸法亦如是,因缘合乃成,因缘离散即灭。法亦无所从来,去亦无所至。目见色即是意,意即是色。二者俱空,无所有成。灭亦如是。 譬如鼓不用一事成,有皮有[壴*桑],有人持桴打鼓,鼓便有声。是声亦空,当来声亦空,过去声亦空。是声亦不从皮,亦不从[壴*桑],亦不从桴从人手出,合会诸物,乃成鼓声。声从空尽空,万物亦尔,本净无所有因作法。法亦无所有。 教证等

深入缘起,能离有无,行于中道,离我、我所。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 深入缘起,能离有无,行于中道,离我、我所。 譬如云起阴雾便雨,不从龙身出,亦不从龙心出,皆龙因缘所作,乃致此雨。诸法亦无所从来,去亦无所至。 譬如画师先治壁板素,便和调诸彩自在所作,是画不从壁板素出,亦不从人手出。随意所作,各各悉成。生死亦如是,各自随所作行。 譬祸生泥犁,天上人间亦尔。有余是者不着着便有。 老女人闻之大欢喜言,蒙佛恩得法眼,虽身羸老,今得开解。 教证等

深入缘起,能离有无,行于中道,离我、我所。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 深入缘起,能离有无,行于中道,离我、我所。 譬如云起阴雾便雨,不从龙身出,亦不从龙心出,皆龙因缘所作,乃致此雨。诸法亦无所从来,去亦无所至。 譬如画师先治壁板素,便和调诸彩自在所作,是画不从壁板素出,亦不从人手出。随意所作,各各悉成。生死亦如是,各自随所作行。 譬祸生泥犁,天上人间亦尔。有余是者不着着便有。 老女人闻之大欢喜言,蒙佛恩得法眼,虽身羸老,今得开解。 教证等

此以胜义理,有寂无少别,然说行善业,灭生得寂灭。 两种讲法 若问:异生凡夫住于轮回、圣者获得涅槃的差别是如何呢? 那是说轮涅二者并不是我与法的实性在胜义中存在而成为异体,而是由有没有如实证悟我与法的本体不存在成为如此的, 虽然胜义中轮涅是平等的, 1、但依靠修习证悟有实法实相无常、苦、空、人无我的善法究竟而灭尽轮回投生,为声闻缘的寂灭, 2、行持无分别智慧摄持的六度善业道究竟时,连意性身之生也灭尽,因此也寂灭轮回的习气,获得不住之涅槃。

非有无同异,无生灭减增, 无净成清净,彼为胜义相。 我见非我相,非恶处相异, 唯二迷乱生,解脱唯迷尽。 唯依迷乱士,常苦不证悟, 所建立 非有无同异,无生灭减增, 无净成清净,彼为胜义相。 论名 分别所了知 我见非我相,非恶处相异, 唯二迷乱生,解脱唯迷尽。 真如之法相 译礼 思维所证真如 唯依迷乱士,常苦不证悟, 痴明苦无苦,法性非彼性。 现入缘生法,众生依他作, 是因不见有,见无黑暗相。 此以胜义理,有寂无少别, 然说行善业,灭生得寂灭。 建立人无我 抉择真如之二无我 造论之理 建立法无我 大乘经庄严论 所思维 菩萨善积累,无边福慧资, 思法决定故,悟诠具相境。 证彼唯诠境,正住现唯心, 尔后现量证,法界离二相。 慧知心外无,复证心亦无, 具慧知无二,住无彼法界。 具慧无念智,恒成普平等, 依彼重罪净,如剧毒除毒。 如何证悟胜义真如之次第 论义 宣说所造 论之正文 思维所修六通威力 思维得诸功德之因成熟自相续 所获得(不可思议果菩提) 末义 佛说妙法善安立,慧住根本法界中, 念相续知唯分别,坚稳速至德海岸。 解说菩提分法

菩萨善积累,无边福慧资,思法决定故,悟诠具相境。 证彼唯诠境,正住现唯心,尔后现量证,法界离二相。 大乘菩萨以证悟诸法无我的无分别智慧【现观中的无住加行、不行加行】由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中得果之理: 菩萨于一大阿僧祇劫供养如来、闻思修正法,圆满一阿僧祇之间善加积累六度所摄的无量福慧资粮自性,或者,善加积累能至圣地彼岸的资粮,对经等佛典之诸法的教义无常、苦、空、无我之义,如理思维,以寂止之等持与无有怀疑抉择的胜观完全决定。 这以上三句讲解了资粮道。 修福不修慧,大象披璎珞,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钵。

菩萨善积累,无边福慧资,思法决定故,悟诠具相境。 证彼唯诠境,正住现唯心,尔后现量证,法界离二相。 如此积累资粮及思维决定正法的缘故,了悟色声等、瓶子柱子等以名称诠表的所有具行相的外境,只是以意分别认定为所取,除此之外义本体无说离名,就称为暖位明得之智。【“悟诠具相境”是资粮道的结果,或者是暖位最初修行的境界现前的。】【麦彭仁波切:资粮道行者以抉择诸法无自性的方式进行修持,从而获证在所取无实方面的最初明相。明相的进一步增上,即是暖位与顶位;】【依明得定,发下寻思,观无所取,立为暖位。】

菩萨善积累,无边福慧资,思法决定故,悟诠具相境。 证彼唯诠境,正住现唯心,尔后现量证,法界离二相。 菩萨了知仅是以名称诠说或仅是分别某某法,尤其觉悟意义,现见由心显现外境,即称顶位明增等持。【依明增定,发上寻思,观无所取,立为顶位。谓此位中,重观所取名等四法,皆自心变,假施设有,实不可得,明相转盛,故名明增,寻思位极,故复名顶。】

菩萨善积累,无边福慧资,思法决定故,悟诠具相境。 证彼唯诠境,正住现唯心,尔后现量证,法界离二相。 了知显现为所取分的诸法于心前显现,犹如梦境,心以外的外境并不存在,心真正安住于唯心自性中,即称为忍位一向真如等持,因为证悟了真如远离所取能取一方所取自性不存在。【印前所取空,顺后能取空,名印顺定,亦即止也。下如实智,亦即观也。如实智之初位,故名为下。此忍自有三位差别。印前,即下忍。顺后,即中忍。忍识亦空,即上忍。大乘止观云,强观诸法唯是心相,虗状无实,复当观此能观之心,亦无实念。正同此中四加行观。】 之后现量证悟法界远离所取能取二相,获得见道。 思维暖位、顶位、忍位同、异。

慧知心外无,复证心亦无,具慧知无二,住无彼法界。 是怎样呢? 慧知心外无,复证心亦无,具慧知无二,住无彼法界。 忍位时,以分别心认知心以外的所取或外境不存在后,证悟若无所取则能取它的心也不存在,所取能取相互观待的缘故无有所取则能取也不存在,即是世第一法无间等持。【依无间定,发上如实智,(双)印(能所),二取(皆)空,立世第一法。谓前上忍,唯印能取空。今世第一法,二空双印。从此无间必入见道,故立无间名。异生法中此最胜故,名世第一法。】 其后,具智慧者了悟所取能取二者无有自性后现前无分别智慧,以现量各别自证安住于无有所取能取二法之相的法界中,断除了见断烦恼与所知障。

具慧无念智,恒成普平等,依彼重罪净,如剧毒除毒。 之后在修道,具慧者依靠无分别智慧的力量,从二地至十地间,恒常于内外诸法或一切的一切趋于平等,不分别所取能取法,成为无二平等,依存于菩萨相续或阿赖耶识依他起性从无始时以来积累难知难断如莽莽密林般的烦恼障及所知障、所取能取的习气重重罪过得以清净。 比如,剧毒的药只是几滴注入毒瓶里,所有毒都变成药,只要闻味、品尝就能消除所有毒,就像大毒药攻毒一样,以无分别智能从根本上遣除修道所断如毒般的细微障,现前佛地无分别大智慧。

如何证悟胜义真如之次第 众经撰杂譬喻 阿难白佛:「佛生王家,坐于树下念道六年,得佛如是,为易得耳?」 佛告阿难:「昔有长者,居甚大富众宝备具,唯无赤真珠以为不足,便将人入海采珠。经历险阻乃到宝处,刺身出血油囊裹之悬着海底,珠蛤闻血香唼食之,乃得出蚌。剖蚌出珠,采之三年方得一佩。 发还到海边,同伴见其得好宝,欲共图之,俱行取水,众人推着井中覆之而去。堕在井底久,其人见有师子从傍穴来饮水,其人复惶怖,师子去后寻孔而出还到本土。其伴归到家,呼曰:『卿得吾一佩,无人知兼欲见害,卿可密尽相还,吾终不言卿也!』其人怖懅尽还其珠。 教证等

如何证悟胜义真如之次第 珠主得已持还,家有两儿着珠共戏,共相问曰:『此珠出生何处?』 一儿曰:『生我囊中。』一儿曰:『生室瓮中。』 父见笑之,妇曰:『何笑?』 答曰:『吾取此珠勤苦乃尔,小儿依我得之,不识本末,谓生瓮中。』」 佛告阿难:「汝但见我成佛,不知我从无数劫学之勤苦,至今乃得谓之为易,如彼婴儿谓珠生囊中矣!」 是以修诸万行,积功累劫,非但一事一行一身而可得也! 教证等

三大劫等诸说法,义为速圆或久圆,一生解脱依智力,方便精进及胜智,以此三者而修持,则有无上广大力。 如何证悟胜义真如之次第 心性休息大车疏 三大劫等诸说法,义为速圆或久圆,一生解脱依智力,方便精进及胜智,以此三者而修持,则有无上广大力。 ……如是所说的大劫也是以利根钝根而安立的,利根的三大劫也是根据次第平等积累二资粮而言的,但具有广大心力者每一刹那中便可圆满数劫资粮,因此不需要积累三大劫资粮。密宗就利根钝根而言,心力大者每一刹那便可圆满无量资粮,连续修学迅速一生等可得解脱的说法是合理的。也就是说,获得灌顶后修生圆二次第就进入了小资粮道,之后若依靠大精进与大方便勤修,则即生便可获得见道。获得见道后无生无死而即生可以究竟修道,证得菩提果。即获得见道以后,如果欲求,那么七日也可以成就菩提。 教证等

佛说妙法善安立,慧住根本法界中, 念相续知唯分别,坚稳速至德海岸。 能永久防护三门所有罪行的佛陀所说妙法十二契经等初中末均善妙的缘故,智慧安住于一切善妙安立所说义的根本究竟法界中,这是所有经义合一而作为所缘,为此也称根本心。 【问:云何总聚缘?答:心根安法界,此明入第一义智故,由此慧安住法界,是故此心名根。】 【尊者指点说:“应当将一切法归纳为一个要诀来修持。”】

佛说妙法善安立,慧住根本法界中, 念相续知唯分别,坚稳速至德海岸。 如此入定中,思维法界的正念相续越来越上进,后得,了知仅仅是自心分别念外无有他法存在——唯心,并且心也无有自性,这样的坚稳菩萨不久迅速趋至力、无畏等果法功德大海彼岸而成佛,称为无学者。此处“念相续”,多数版本中说“正念因”是不正确的,因为安慧论师的《大疏》及《摄乘论》中引用教证也说是正念相续。

佛说妙法善安立,慧住根本法界中, 念相续知唯分别,坚稳速至德海岸。 华严经: 若修习正念,  明了见正觉, 无相无分别,  是名法王子。 教证等

佛说妙法善安立,慧住根本法界中, 念相续知唯分别,坚稳速至德海岸。 能永久防护三门所有罪行的佛陀所说妙法十二契经等初中末均善妙的缘故,智慧安住于一切善妙安立所说义的根本究竟法界中,这是所有经义合一而作为所缘,为此也称根本心。如此入定中,思维法界的正念相续越来越上进,后得,了知仅仅是自心分别念外无有他法存在——唯心,并且心也无有自性,这样的坚稳菩萨不久迅速趋至力、无畏等果法功德大海彼岸而成佛,称为无学者。此处“念相续”,多数版本中说“正念因”是不正确的,因为安慧论师的《大疏》及《摄乘论》中引用教证也说是正念相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