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章 数值积分 §1 插值型求积公式 §2 复化求积公式 §3 龙贝格 (Romberg) 求积方法 §4§4 数值微分 数值微分.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数值分析 第五节 数值微分 在实际问题中,往往会遇到某函数 f(x) 是用表格 表示的, 用通常的导数定义无法求导, 因此要寻求其他 方法近似求导。常用的数值微分方法有 : 一. 运用差商求数值微分 二.运用插值函数求数值微分 三. 运用样条插值函数求数值微分 四. 运用数值积分求数值微分.
Advertisements

第六章 数值微分 6.1 插值型数值微分公式 6.2 插值型数值积分. 6.1 插值型数值微分公式 当 x 为插值节点 时,上式简化为 故一般限于对节点上的导数值采用插值多项式的相应导数 值进行近似计算,以便估计误差。 一般地 这类公式称为插值型数值微分公式。
高等数学( XJD ) 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 返回 高等数学( XAUAT ) 高等数学( XJD ) 求导法则 基本公式 导 数 导 数 微 分微 分 微 分微 分 求导方法 高阶导数 微分法则 导数与微分关系图导数与微分关系图.
一、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及其解法 二、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简单应用 三、 小结及作业 §6.2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第一节 不定积分的概念及其 计算法概述 一、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 二、基本积分表 三、不定积分的性质及简单计算 四、小结.
第五节 函数的微分 一、微分的定义 二、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 法则 四、微分形式不变性 五、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六、小结.
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 习题课 主要内容 典型例题 测验题. 求 导 法 则求 导 法 则 求 导 法 则求 导 法 则 基本公式 导 数 导 数 微 分微 分 微 分微 分 高阶导数 高阶微分 一、主要内容.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习题课 一、导数和微分的概念及应用 二、导数和微分的求法 导数与微分 第二章.
第九章 常微分方程数值解法 §1 、引言. 微分方程的数值解:设方程问题的解 y(x) 的存在区间是 [a,b] ,令 a= x 0 < x 1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第八章 第四节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一个方程所确定的隐函数 及其导数 隐函数的微分法.
高等数学一 主讲 杨俊 演示文稿制作 杨俊. 高等数学一 第 3 章 一元函数微分学的应用 第 4 章 一元函数 积分学及应用 第 1 章 函数、极限与连续 第 2 章 导数与微分.
第 4 章 数值微积分. 4.1 内插求积 Newton-Cotes 公式 第 4 章 数值微积分 4.1 内插求积 Newton-Cotes 公式.
2.6 隐函数微分法 第二章 第二章 二、高阶导数 一、隐式定义的函数 三、可微函数的有理幂. 一、隐函数的导数 若由方程 可确定 y 是 x 的函数, 由 表示的函数, 称为显函数. 例如, 可确定显函数 可确定 y 是 x 的函数, 但此隐函数不能显化. 函数为隐函数. 则称此 隐函数求导方法.
计算机数学基础(下) --数值分析 教师:孙继荣 电话: 028 -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1 、牛顿 - 莱布尼兹公式 另外若给出的函数 f(x) 是数据表,也不好求函数的积分。 计算定积分的方法: 但是求函数 f(x) 的原函数 F(x) 不一定比计算积分容易, 例如函数 找不到用初等函数表示的原函数。 一、数值求积的基本思想 实验 4 数值积分与微分 主讲人:魏志强.
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 一. 内 容 要 点 二. 重 点 难 点 三. 主 要 内 容 四. 例 题与习题.
理学院 张立杰 《数值分析》第四讲 数值积分与微分. §4.1 引言 第四章:数值积分与数值微分 1 、积分的概念 设 任取 做 如果 存在, 则称 可积,极限值称为函数 在区间 [a,b] 上的 定积分,记为 : Riemann 积分.
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 二、 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一、 微分的定义 2.3 微 分.
全微分 教学目的:全微分的有关概念和意义 教学重点:全微分的计算和应用 教学难点:全微分应用于近似计算.
8.1 不定积分的概念和基本积分公式  原函数和不定积分  基本积分公式表  不定积分的线性运算法则 第八章 不定积分.
第三章 函数逼近 — 最佳平方逼近.
第3章 积分的数值方法 3.1 概述 3.2 梯形积分法 3.3 抛物积分法 3.4 龙贝格积分法 3.5 高斯求积.
例题 教学目的: 微积分基本公式 教学重点: 牛顿----莱布尼兹公式 教学难点: 变上限积分的性质与应用.
第二章 数值微分和数值积分.
第二节 微积分基本定理 一、积分上限函数及其导数 二、积分上限函数求导法则 三、微积分基本公式.
恰当方程(全微分方程) 一、概念 二、全微分方程的解法.
高等数学电子教案 第五章 定积分 第三节 微积分基本定理.
第五节 微积分基本公式 、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置函数与速度 函数的联系 二、积分上限函数及其导数 三、牛顿—莱布尼茨公式.
一、原函数与不定积分 二、不定积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积分公式及积分法则 四、牛顿—莱布尼兹公式 五、小结
第二节 微积分基本公式 1、问题的提出 2、积分上限函数及其导数 3、牛顿—莱布尼茨公式 4、小结.
第四章 定积分及其应用 4.3 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微积分基本公式 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4.5 广义积分
数 学 分 析 第九章 定积分 第二节 微积分学基本公式 主讲:师建国.
定积分性质和微积分学基本定理 一、 定积分性质 二、 变上限积分函数 三、 定积分基本公式.
第四章 函数的积分学 第六节 微积分的基本公式 一、变上限定积分 二、微积分的基本公式.
微积分基本定理 2017/9/9.
9.1 数值积分基本方法 9.2 梯形积分 9.3 Simpson积分 9.4 Newton-Cotes积分 9.5 Romberg积分
定积分的换元法 和分部积分法 换元公式 分部积分公式 小结 1/24.
§5.3 定积分的换元法 和分部积分法 一、 定积分的换元法 二、 定积分的分部积分法 三、 小结、作业.
复习 定积分的实质: 特殊和式的极限 2. 定积分的思想和方法 分割,近似, 求和,取极限 3. 定积分的性质
第四章 一元函数的积分 §4.1 不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4.2 换元积分法 §4.3 分部积分法 §4.4 有理函数的积分
第四章 数值积分与数值微分 — 基本概念 — Newton-Cotes 公式.
第4章 数值积分与数值微分.
计算方法 第2章 数值微分与数值积分 2.1 数值微分.
Chapter 7 数值积分与数值微分.
第5章 定积分及其应用 基本要求 5.1 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5.2 微积分基本公式 5.3 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定积分习题课.
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变上限积分的概念与定理 牛顿-莱布尼茨公式 讨论或证明变上限积分的特性
第三节 函数的求导法则 一 函数的四则运算的微分法则 二 反函数的微分法则 三 复合函数的微分法则及微分 形式不变性 四 微分法小结.
第三节 格林公式及其应用(2) 一、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定义 二、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条件 三、二元函数的全微分的求积 四、小结.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 第二节 函数的微分法 一、导数的四则运算 二、复合函数的微分法.
第三章 导数与微分 习 题 课 主要内容 典型例题.
2-7、函数的微分 教学要求 教学要点.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第5章 §5.3 定积分的积分法 换元积分法 不定积分 分部积分法 换元积分法 定积分 分部积分法.
第四章 数值积分与数值微分 — 复合求积公式 — Romberg 算法.
计算机数学基础 主讲老师: 邓辉文.
§2 求导法则 2.1 求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下面分三部分加以证明, 并同时给出相应的推论和例题 .
计算机数学基础(下) 第5编 数值分析 第12章 数值积分与微分(续).
第二章 函数 插值 — 分段低次插值.
4.2.1 原函数存在定理 1、变速直线运动问题 变速直线运动中路程为 另一方面这段路程可表示为 4.2 微积分基本定理(79)
§1体积求法 一、旋转体的体积 二、平行截面面积为已知的立体的体积 三、小结.
§6.7 子空间的直和 一、直和的定义 二、直和的判定 三、多个子空间的直和.
第一节 不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一、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 二、不定积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积分表 四、不定积分的性质 五、小结 思考题.
第三章 函数的微分学 第二节 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一、导数的四则运算 二、偏导数的求法.
第六章 数值积分与数值微分.
第三节 函数的微分 3.1 微分的概念 3.2 微分的计算 3.3 微分的应用.
第四章 函数的 积分学 第七节 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     与分部积分法 一、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 二、定积分的分部积分法.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 5 章 数值积分 §1 插值型求积公式 §2 复化求积公式 §3 龙贝格 (Romberg) 求积方法 §4§4 数值微分 数值微分

第 5 章 数值积分 1.1 牛顿 ― 柯特斯 (Newton―Cotes) 公式 在一元函数的积分学中, 我们已经熟知, 若函数 f(x) 在区间[ a, b ] 上连续且其原 ? 函数为 F(x), 则可用牛顿 ― 莱布尼兹公式 (5―1)

第 5 章 数值积分 来求定积分。公式 (5―1) 虽然在理论上或在解决实 际问题中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但它并不能完全解决定积 分的计算问题。因为定积分的计算常常会碰到以下三 种 ? 情况 : (1) 被积函数 f(x) 的原函数 F(x) 不易找到。许多很简 单的函 ? 数, 例如 等, 其原函数都不能用初等函数表示成有限形式。

第 5 章 数值积分 (2) 被积函数 f(x) 没有具体的解析表达式。其函数关 系由表格或图形表 ? 示, 无法求出原函数。 (3) 尽管 f(x) 的原函数能表示成有限形式但其表达式 相当复杂。例如定 ? 积分 的被积函数 的原函数就比较复杂, 从数值计 算角度来 ? 看, 计算量太大。

第 5 章 数值积分 如图 5.1, 若用 ? 左矩形近似地代替曲边梯形, 则得到 左矩形公式 同样可得到右矩形公式 (5―2) (5―3)

第 5 章 数值积分 图 5.1

第 5 章 数值积分 如图 5.2, 若用梯形的面积近似地代替曲边梯形的面 积, 则得到计算定积分 ? 的梯形公式 (5―4) 如图 5.3, 若用抛物线代替曲线 f(x), 则可得到抛物线 公式 (? 或辛普生公式 ) (5―5)

第 5 章 数值积分 图 5.2 图 5.3

第 5 章 数值积分 1.1 牛顿 ― 柯特斯 (Newton―Cotes) 公式 建立数值积分公式最基本的思想是选取一个既简 单又有足够精度的函数 φ(x),? 用 φ(x) 代替被积函数 f(x), 于是有 现用第四章介绍的插值多项式 Pn(x) 来代替被积函 数 f(x), 即有 取基点为等距, 即 a=x 0 < x 1 < … < x n =b

第 5 章 数值积分 利用拉格朗日插值多项式 (5―6) 其中 (5―7)

第 5 章 数值积分 这里 y i =f(x i ), 对式 (5―6) 两边积分得

第 5 章 数值积分 为牛顿 ― 柯特斯求积公式,R n (f) 为牛顿 ― 柯特斯 求积公式的余项。 令 x=x 0 +sh, 0≤s≤n (5―8) (5―9) (5―10) 我们称

第 5 章 数值积分 (5―11)

第 5 章 数值积分 称 C (n) i 为柯特斯求积系数。 很显然, 当 n=1 时, 可算得 此时式 (5―10) 为 (5―12)

第 5 章 数值积分 这是梯形公式。 当 n=2 时, 可得 于是 (5―13)

第 5 章 数值积分 这是抛物线公式。 当 n=3 时,

第 5 章 数值积分 代入 (5―10) 式得到求积公式 (5―14) 类似地可分别求出 n=4,5, … 时的柯特斯系数, 从而建 立相应的求积公式。具体结果见表 5―1 。 从表中可以看出, 当 n≤7 时, 柯特斯系数为正 ; 从 n≥8 开 始, 柯特斯系数有正有负。因此, 当 n≥8 时, 误差有可能传播 扩大, 牛顿 ― 柯特斯求积公式不宜采用。

第 5 章 数值积分 柯特斯系数 C (n) i 仅与 n 和 i 有关, 与被积函数 f(x) 无关, 且满足 (5―15) 事实上, 式 (5―10) 对 f(x)=1 是准确成立的。

第 5 章 数值积分 例 1 试分别用梯形公式和抛物线公式计算积分 解 利用梯形公式 利用抛物线公式

第 5 章 数值积分 原积分的准确值

第 5 章 数值积分 表 5―1

第 5 章 数值积分 1.2 误差估计 现对牛顿 ― 柯特斯求积公式所产生的误差作一个 分析。由式 (5―9), 牛顿 ― 柯特斯求积公式的余项为 易知, 牛顿 ― 柯特斯求积公式 (5―10) 对任何不高 于 n 次的多项式是准确成立的。这是因为 f (n+1) (ξ)≡0 故 R n (f)≡0

第 5 章 数值积分 一般说来, 若某个求积公式对于次数不高于 m 的多 项式都准确成立 ( 即 Rn(f)≡0), 而对于某一次数为 m+1 的 多项式并不准确成立 ( 即 Rn(f)0), 则称这一求积公式的 代数精确度为 m 。 牛顿 ― 柯特斯求积公式的代数精确度至少为 n 。 通常在基点个数相等的情况下, 代数精确度愈高, 求积公 式就愈精确。 定理 1 ( 梯形公式的误差 ) 设 f(x) 在区间[ a, b ]上具 有连续的二阶导数, 则梯形求积公式的误差为

第 5 章 数值积分 由于 ω 1 (x)=(x-a)(x-b) 证 由式 (5―9) 知, 梯形公式的余项为 (5―16)

第 5 章 数值积分 在区间 (a, b) 内不变号,f″(ξ) 是 x 的函数且在[ a,b ] 上连续, 故根据积分第二中值定理参见有关《数学分析》 教材中 “ 一元函数积分学第二中值定理 ” 。 知, 存在某一 η ∈ (a, b) 使

第 5 章 数值积分 定理 2 ( 抛物线公式的误差 ) 设 f(x) 在[ a, b ]上有连 续的四阶导数, 则抛物线公式的误差为 (5―17) 证由式 (5―9) 知

第 5 章 数值积分 §2 复合求积公式 2.1 复合梯形公式 对于定积分 (5―1), 将积分区间[ a, b ]分成 n 个相等 的子区间[ x i,x i+1 ], 这里步长 在每一个子区间[ x i,x i+1 ]上使用梯形公式, 则

第 5 章 数值积分 相加后得 (5―18) (5―19) 若 f″(x) 在[ a,b ]上连续, 由连续函数的介值定理, 存在某一 ξ ∈ (a,b) 使得

第 5 章 数值积分 因而 于是得到复合梯形公式 (5―21) 其余项为

第 5 章 数值积分 例 2 若用复合梯形公式计算积分 问积分区间要等分多少才能保证有五位有效数字 解 由余项 (5―21) 式 则当 0 < x < 1 时, 有 因为 又 故

第 5 章 数值积分 由于原积分的准确值具有一位整数, 因此要使近似 积分值有五位有效数字, 只需取 n 满足 两边取对数得 整理后得到

第 5 章 数值积分 2.2 复合抛物线公式 类似复合梯形公式的做法, 把区间[ a,b ]分成 n 个 相等的子区间[ x 2i,x 2i+2 ] (i=0,1, …,n-1), 设每个子区间 上的中点为 x 2i+1 (i=0,1, …,n-1), 且 在每一个子区间[ x 2i,x 2i+2 ]上利用抛物线公式得 (5―22)

第 5 章 数值积分 相加后得 (5―23)

第 5 章 数值积分 图 5.4

第 5 章 数值积分 图 5.4

第 5 章 数值积分 若 f (4) (x) 在[ a, b ]上连续, 则 从而得到复合抛物线公式 (5―24)

第 5 章 数值积分 其余项为 (5―25) 复合抛物线公式的计算框图见 5.4 。 例 3 根据给出的函数 的数据表 5―2, 分别用复合梯形公式和复合抛物线 公式计算

第 5 章 数值积分 表 5―2

第 5 章 数值积分 解 用复合梯形公式, 这里

第 5 章 数值积分 用复合抛物线公式可得 而 I 的准确值为 …, 可见用复合抛物线 公式比用复合梯形公式精确。

第 5 章 数值积分 2.3 变步长公式 前面介绍的复合梯形公式和复合抛物线公式的步 长都是预先确定的。它的主要缺点是事先很难估计出 n 的大小 ( 或步长 h 的大小 ), 使结果达到预先给定的精度。 在实际计算中, 我们常常借助于计算机来完成积分步长 h 的自动选择, 即采用变步长求积公式。具体地讲, 就是将 步长逐次折半, 反复利用复合求积公式, 直到满足精度要 求为止。

第 5 章 数值积分 下面介绍变步长复合抛物线公式 ( 变步长复合梯形 公式留给读者作为练习 ) 。 逐次将区间[ a,b ]分成 2 1,2 2, …,2 m 等分, 并按复合抛 物线公式逐次计算积分得到 S 1,S 2, …,S m, 而 (5―26) 其中 再把每个子区间分成两半, 用

第 5 章 数值积分 图 5.5

第 5 章 数值积分 图 5.5

第 5 章 数值积分 作步长, 按复合抛物线公式计算出积分的近似值 S 2m 。 对于相邻两次的积分近似值 S m 、 S 2m, 考察 当| S 2m |< 1 当| S 2m | ≥1 (5―27) 设预先给定的精度为 ε, 若 | d |< ε 则以 S2m 作为所要求的积分近似值, 否则继续将区间 分半, 利用复合抛物线公式求积分, 直到满足预给的精度 为止。

第 5 章 数值积分 §3 龙贝格 (Romberg) 积分方法 我们已经知道, 当被积函数 f(x) 在区间[ a,b ]上连 续时, 要使得复合梯形公式或复合抛物线公式比较精确 地代替定积分 可将分点 ( 即基点 ) 加密, 也就是将区间[ a,b ]细分, 然后利用复合梯形公式或复合抛物线公式求积。

第 5 章 数值积分 若用 T m 表示把[ a,b ]作 m 等分并按复合梯形公式 求积的结果, 将每一小段再对分, 令新的小段的长 h′=h/2, 则 T 2m 与 T m 之间有如下关系 : (5―28) 其中

第 5 章 数值积分 另外, 若用 S m 表示把[ a,b ]分成 m( 偶数 ) 个小段按 复合抛物线公式计算的结果, 那么只要把 S m 中的 m 改为 2m,h 改为 h′ 就有 从 T m 的定义可得到关系式 (5―29)

第 5 章 数值积分 我们再举一个计算上半单位圆面积的例子 ( 它的准 确面积为 π/2) 。现用内接正多边形的逼近方法来计算。 如图 5.6, 图 (a) 、 图 (b) 是用同样的内接正多边形计 算上半单位圆的面积。图 (a) 是用梯形方法计算其面积, 图 (b) 是用三角形方法计算其面积。

第 5 章 数值积分 图 5.6

第 5 章 数值积分 设正多边形边数为 n=2k, 则由图 (b) 利用三角形公式 算得面积为 同理

第 5 章 数值积分 如果组合一下, 就会得到更精确的结果, 即 同理

第 5 章 数值积分 再以类似方法组合得 这样继续下去, 其值越来越接近上半单位圆面积 π/2 。 这种方法可以用到计算定积分

第 5 章 数值积分 为了推广公式 (5―29) 和上述计算上半单位圆面积 的组合方法, 我们引进龙贝格求积算法。 龙贝格求积算法本来是利用所谓外推法构造出的 一种计算积分的方法。为了避免从外推引入而带来理 论上的麻烦, 我们将直接从构造一个 T 数表开始。 首先将[ a,b ]依次作 2 0,2 1,2 2, … 等分, 记

第 5 章 数值积分 按复合梯形公式 (5―20) 算得的值相应地记为 T (k) 0 (k=0,1,2, … ); 把按式 (5―29) 算得的 S 2m 依次记为 T (k) 1 (k=0,1,2, 崐 … ), 而这每一个 S 2m 又理解为由 T 2m 与 T m 的 线性组合得到的改进值, 即 我们可按照类似的方法继续进行改进, 也即由 S 2m 与 S m 的线性组合得到改进值, 依次记为 T (k) 2 (k=0,1,2, … ), 即

第 5 章 数值积分 这样就可构造出一个数表 (5-30)

第 5 章 数值积分 其中除第 0 列 ( 即最左一列 ) 的 T(k)0 是按复合梯形公 式计算外, 其余各列都按下述规则 ( 对 m) (5―31) 递推地计算出来。箭头表示计算流程。其计算步骤为 : (1) 将区间[ a,b ]等分为 2 0, 用梯形公式计算 T (0) 0, 即

第 5 章 数值积分 (2) 将区间[ a,b ]等分为 2 1, 用梯形公式算出 T (1) 0, 即 再由 T (0) 0,T (1) 0 根据公式 (5―31) 算出 T (0) 1, 即 若 | T (0) 1 -T (0) 0 |< ε, (ε 为预给的精度 ) 则停止计算 ; 否则继续往下计算 ;

第 5 章 数值积分 (3) 依次分别算出 T (2) 0,T (1) 1,T (0) 2, …, 这一行地往下推 算, 每一行算完, 就得验证 T (0) m (m=1,2, … ) 是否满足预给的 精度, 即若 则停止计算 ; 否则继续进行下一行。 为了便于在计算机上实现, 可运用下列公式编制程序 :

第 5 章 数值积分

图 5.7

第 5 章 数值积分 图 5.7

第 5 章 数值积分 例 4 计算积分 精确到 。 解

第 5 章 数值积分

于是 由于 实际上

第 5 章 数值积分 §4 数值微分 9.1 用插值法求数值微分 用插值多项式 P n (x) 近似地表示函数 f(x), 即 f(x)≈P n (x) 于是有 f(k)(x)≈P (k) n (x) 其余项相应地为 R (k) n (x) 。

第 5 章 数值积分 设插值基点为等距分布, 由牛顿前差插值多项式 其中 由于

第 5 章 数值积分 于是

第 5 章 数值积分 即 因为

第 5 章 数值积分 而当 x=x i 时,s=i, 此时 (4―59) (4―60) 特别当 x=x 0 时,s=0, 则 (4―61)

第 5 章 数值积分 1. 两点公式 (n=1) 于是在区间[ x 0,x 2 ]上有 (4―62)

第 5 章 数值积分 2. 三点公式 (n=2) 于是在区间[ x 0,x 2 ]上有

第 5 章 数值积分 9.2 用三次样条函数求数值微分 设 s(x) 是 f(x) 在各区间[ x k,x k+1 ]上的三次样条插值 函数, 则在区间[ x k, x k+1 ]上可通过三次样条函数来求 f(x) 的数值微分。 1. 一阶数值微分公式 (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