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漢語錄音機 藉助漢譯佛典追溯漢語古音 藉助漢語古音追溯漢譯佛典的語言 Ken Su 蘇錦坤
藉助漢譯佛典追 溯漢語古音 ---漢語錄音機
利用漢譯佛典當錄音機: 佛經裡這個字怎麼讀? 這個字古漢語怎麼讀? 為什麼這樣翻譯?為什麼 是「釋迦、瑜伽」?而非 「釋伽、瑜迦」? 漢語錄音機 利用漢譯佛典當錄音機: 佛經裡這個字怎麼讀? 這個字古漢語怎麼讀? 為什麼這樣翻譯?為什麼 是「釋迦、瑜伽」?而非 「釋伽、瑜迦」?
時有古今, 地有南北; 字有更革, 音有轉移。
迦:kya, ka 伽:ga, gha 僧伽 saṅgha, 瑜伽 yoga 釋迦 Sakya, 迦葉 Kassapa (Kāśyapa) 佉: kha 毘舍佉 Vesākha, 突目佉 Dummukha
「滑」這個字古漢語怎 麼讀? 「骰子」古漢語怎麼讀? John 為什麼不翻譯成鍾、 瓊恩?為什麼翻譯作約 翰?(稍後再談) 古漢語和當代華語 「滑」這個字古漢語怎 麼讀? 「骰子」古漢語怎麼讀? John 為什麼不翻譯成鍾、 瓊恩?為什麼翻譯作約 翰?(稍後再談)
「般若」怎麼讀? 「阿含」怎麼讀?為 什麼翻譯作「阿含」? 為什麼翻譯作「雜阿 含」? 藉助漢譯佛典追溯漢語古音 「般若」怎麼讀? 「阿含」怎麼讀?為 什麼翻譯作「阿含」? 為什麼翻譯作「雜阿 含」?
藉助漢譯佛典追溯漢語古音 「般若」怎麼 讀? 「若」字怎麼 讀?
「般若」怎麼唸? 玄奘譯《般若波羅蜜 多心經》 (T251) 鳩摩羅什譯《金剛般 若波羅蜜經》 (T235)
後漢月支國三藏支婁迦讖 譯《道行般若經》(T224) 康僧會《六度集經》: 「夫人懷妊,口便能說般 若波羅蜜」(T152) 「般若」台語怎麼唸? 後漢月支國三藏支婁迦讖 譯《道行般若經》(T224) 康僧會《六度集經》: 「夫人懷妊,口便能說般 若波羅蜜」(T152)
玄應 《一切經音義》:般(音「鉢」,本 梵音云「鉢囉(二合)」。囉取「羅」 字,上聲兼轉舌即是也。其「二合」 者,兩字各取半音,合為一聲。古云 「般」者,訛略也)。若(「而者」反。 正梵音「枳孃(二合)」。枳,音「雞 以」反,孃取上聲,二字合為一聲。 古云「若」者,略也)
玄應 《一切經音義》卷1: 若(「而者」反。正梵音 「枳孃(二合)」。枳,音 「雞以」反,孃取上聲, 二字合為一聲。古云 「若」者,略也)
玄應 《一切經音義》卷1: 若(古云「若」者,略也) 真的是「訛略」 嗎?
「般若」為什麼這樣唸? 梵語:prajñā 巴利:paññā
阿蘭若:arañña 阿若憍陳如:aññā 尼乾陀若提子: Nigaṇṭha Nātaputta 舜若多:Śūnyatā(梵語) 古漢語「若」字怎麼讀? 阿蘭若:arañña 阿若憍陳如:aññā 尼乾陀若提子: Nigaṇṭha Nātaputta 舜若多:Śūnyatā(梵語)
《中阿含191經,大空經》, 《中部122經,大空經 Mahāsuññatasuttaṃ》 窺基《大般若波羅蜜 多經般若理趣分述讚》 卷3:「舜若多者名為 空性」(Śūnyatā)
爾時,世尊說是法時,尊者憍陳如及八萬諸 天遠塵離垢,得法眼淨。 爾時,世尊告尊者[2]憍陳如:「知法未?」 憍陳如佛:「已知。世尊!」 《雜阿含379經》卷15: 爾時,世尊說是法時,尊者憍陳如及八萬諸 天遠塵離垢,得法眼淨。 爾時,世尊告尊者[2]憍陳如:「知法未?」 憍陳如佛:「已知。世尊!」 復告尊者憍陳如:「知法未?」 拘隣白佛:「已知。善逝!」 尊者拘隣已知法故,是故名[3]阿若拘隣。 (CBETA, T02, no. 99, p. 104, a8-13) [2]Koṇḍañña.。[3]Aññāta koṇḍañña.。
爾時,世尊說是法時,尊者憍陳如及八萬諸 天遠塵離垢,得法眼淨。 爾時,世尊告尊者[2]憍陳如:「知法未?」 憍陳如白佛:「已知。世尊!」 《雜阿含379經》卷15: 爾時,世尊說是法時,尊者憍陳如及八萬諸 天遠塵離垢,得法眼淨。 爾時,世尊告尊者[2]憍陳如:「知法未?」 憍陳如白佛:「已知。世尊!」 復告尊者憍陳如:「知法未?」 拘隣白佛:「已知。善逝!」 尊者拘隣已知法故,是故名[3]阿若拘隣。 (CBETA, T02, no. 99, p. 104, a8-13) [2]Koṇḍañña.。[3]Aññāta koṇḍañña.。
《相應部56.11經》是《雜阿含379 經》的對應經典,轉法輪經Dhammacakkappavattanasuttaṃ aññāsikoṇḍañño aññā(si) 阿若 Koṇḍañño 憍陳如 佛教梵語 Kauṇḍinya
arañña 阿蘭若 彼樂空閑,眾人不能, 快哉無望,無所欲求。 Ramaṇīyāni araññāni, 《法句經》卷1〈羅漢品 15〉 巴利《法句經》99頌 arañña 阿蘭若 彼樂空閑,眾人不能, 快哉無望,無所欲求。 Ramaṇīyāni araññāni, yattha na ramatī jano; Vītarāgā ramissanti, na te kāmagavesino.
梵語:prajñā 「鉢囉(二合)」「枳孃 (二合)」 巴利:paññā
「般若」怎麼讀? 「阿含」怎麼 讀?為什麼翻譯 作「阿含」? 藉助漢譯佛典追溯漢語古音 「般若」怎麼讀? 「阿含」怎麼 讀?為什麼翻譯 作「阿含」?
古譯:āgama 《中阿含85經,真人 經》:「諳阿[6]含 慕」。 [6]含=鋡【宋】* 【元】*【明】*。
《方言》卷六:「鋡:龕、 受也。齊楚曰鋡,揚越曰 龕。」 阿含是音譯還是意譯? 《方言》卷六:「鋡:龕、 受也。齊楚曰鋡,揚越曰 龕。」 《方言》的作者楊雄,西 漢末年,與王莽同時
阿笈摩(梵語,「其業」反, 亦言「阿伽摩」。此名「教 法」,或言「傳」,謂「展轉 傳來,以法相教授」也。舊言 「阿含」,訛略也)。 古譯:āgama 《一切經音義》: 阿笈摩(梵語,「其業」反, 亦言「阿伽摩」。此名「教 法」,或言「傳」,謂「展轉 傳來,以法相教授」也。舊言 「阿含」,訛略也)。 「笈」(入聲)、 「伽」同音,為「ga」。
《中阿含200經》:「正經、歌詠、 記說、偈他、因緣、撰錄、本起、 此說、生處、廣解、未曾有法及說義」 (CBETA, T01, no 《中阿含200經》:「正經、歌詠、 記說、偈他、因緣、撰錄、本起、 此說、生處、廣解、未曾有法及說義」 (CBETA, T01, no. 26, p. 764, a14-15)。 《一切經音義》卷26:「四、伽陀 經(此云頌偈)。」 Gāthā
《中阿含經》卷48〈雙品 4〉:「於下 露地有千土墼」(CBETA, T01, no. 26, p. 727, b14)。 《一切經音義》卷47:「泥墼(…下, 『經亦』反。《蒼頡篇》云:『墼,壘 也。』顧野王云:『今刻土方如甓而不 燒,為墼也。所以用築為城壘。』《說 文》:『從土,擊省聲也。』…)。」 (CBETA, T54, no. 2128, p. 623, c2-3)
「我及你」 「阿笈摩」 「土墼厝」 「寶笈」 「寶鑑」
「般若」怎麼讀? 「阿含」怎麼讀?為 什麼翻譯作「阿含」? 為什麼翻譯作「雜阿 含」? 藉助漢譯佛典追溯漢語古音 「般若」怎麼讀? 「阿含」怎麼讀?為 什麼翻譯作「阿含」? 為什麼翻譯作「雜阿 含」?
雜阿含經 《一切經音義》:「阿笈摩(梵語。 『其業』反,亦言『阿伽摩』,此名 『教法』,或言『傳』,謂『展轉傳來, 以法相教授』也。舊言『阿含』,訛略 也)。」(CBETA, T54, no. 2128, p. 640, b15)
雜阿含經 《摩訶僧祇律》:「尊者阿難誦如是等 一切法藏,文句長者集為《長阿含》; 文句中者集為《中阿含》;文句雜者集 為《雜阿含》,所謂根雜、力雜、覺雜、 道雜,如是比等名為雜。」(CBETA, T22, no. 1425, p. 491, c16-19)
《分別功德論》:「事多雜碎憙令人忘,故曰雜也。」
《分別功德論》:「事多雜碎,令人憙忘,故曰雜也。」 《中阿含26經》:「瞿尼師比丘亦遊王舍城,在無事室,調笑、憍慠,躁擾、喜忘,心如獼猴。」 《十誦律》卷44:「有共行弟子名施越沙,善好樂持戒,喜忘師教。令舉物時,著異處餘處求,須是物時覓不能得。」 《十誦律》卷37:「聽汝等畜二種鉢:鐵鉢、瓦鉢。」瓦鉢喜破,佛言:「綴用。」
《瑜伽師地論》:「即彼一切事相應教,間廁鳩集,是故說名《雜阿笈摩》。」
雜阿含經 《雜阿含》, 「雜」是什麼意 思?
《一切經音義》:《說文》云:「集五彩之衣曰『雜』,從衣、集聲也。」
唐.釋神珙 平聲哀而安 上聲厲而舉 去聲清而遠 入聲直而促
明.釋真空 〈玉鑰匙歌〉 平聲平道莫低昂 上聲高呼猛烈強 去聲分明哀遠道 入聲短促急收藏
台語音的特點--1
台語音的特點--2 國語ㄡ台語讀ㄠ的字 歐甌藕嘔斗豆鬥脰「句讀」偷投「骰子」 頭透漏樓溝鉤狗夠扣蔻叩侯猴喉吼後厚候鱟晝臭鄒走奏嗽 國語ㄡ台語不讀 ㄠ的字 枸后周州舟帚掃咒宙紂抽仇愁酬瘦受壽獸肉柔搜嗾
阿育王 Asoka Aśoka 《大智度論》卷2〈序 品 1〉:「阿輸迦王作般 [7]闍于瑟大會」[7]闍= 遮【聖】【石】。
John 為什麼不 翻譯成鍾、瓊 恩?為什麼翻 譯作約翰?
John 為什麼不 翻譯成鍾、瓊 恩?為什麼翻 譯作約翰? Johannes
吐司 toast 台語「俗胖」 西班牙語、葡萄牙語: 麵包 Pan 日本稱無餡麵包為食用 麵包: 食堂: shokudo
阿育王 Asoka Aśoka Ayoka*
台語音的特點--3 沒有:ㄓ、ㄔ、ㄕ、ㄖ 沒有:ㄩ
Pronunciation, (5) refrigerator, (5) 古漢語是單音節字 竹:tek 日語:take 英語:bamboo 巴利:velu (l.) Pronunciation, (5) refrigerator, (5)
一個音節: 子音 + 母音 + 子音 一定要有母音(台語例外) 單母音:a, e, i, o, u 雙母音:ai 愛, au 奧 單音節字:只有母音 一個音節: 子音 + 母音 + 子音 一定要有母音(台語例外) 單母音:a, e, i, o, u 雙母音:ai 愛, au 奧 三母音:iau 腰
一個音節: 子音 + 母音 + 子音 單母音:霸、倍 雙母音:慨, 套 三母音:教 單音節字只有:子音 + 母音 一個音節: 子音 + 母音 + 子音 單母音:霸、倍 雙母音:慨, 套 三母音:教
母音 +*子音 子音 + 母音 + *子音 *子音僅 n, ng (ㄢㄣㄤㄥ) (台語有 n, ng, m, nn 及 入聲字) 子音 + 母音 +*子音(母音 +*子音) 母音 +*子音 子音 + 母音 + *子音 *子音僅 n, ng (ㄢㄣㄤㄥ) (台語有 n, ng, m, nn 及 入聲字)
平上去入 陰 陽 平 都 圖 上 堵 賭 去 妒 度 入 督 毒
平上去入 陰 陽 平 均 群 上 滾 去 棍 郡 入 骨 滑
平上去入 陰 陽 平 獅 猴 上 虎 狗 去 豹 象 入 鼈 鹿
入聲字 台羅音標(教會羅馬字) 漢字 [ak] [ap] [at] [ah]
入聲字 台羅音標(教會羅馬字) 漢字 [ak] 沃渥 [ap] 盒 [at] 握 [ah] 鴨
入聲字 台羅音標(教會羅馬字) 漢字 [kak] [kap] [kat] [kah]
入聲字 台羅音標 漢字 [kak] 生毛帶角 [kap] 合藥 [kat] 打結 [kah] 甲乙丙丁
入聲字 台羅音標(教會羅馬字) 漢字 [hak] [hap] [hat] [hah]
入聲字 台羅音標(教會羅馬字) 漢字 [hak] 學校 [hap] 合作 [hat] 恐嚇 [hah] 祝哈ㄝ
輕唇音、重唇音 台羅音標(教會羅馬字) 漢字 [bi2] 米 [pi2] 比 [be5] 糜 [pe5] 抓
母音 [g] [k] [kh] 烏湖芋 吳誤梧 辜糊古 庫苦 飲音 銀吟 金錦 欽擒
鼻化元音[nn], 偎山山崩, 偎海海凅, 偎豬椆死豬母 母音 [nn] [n] [m] 依醫 嬰圓 因引 音陰 亞鴉 餡亞 安按 庵暗 偎 碗 遠
「闍」怎麼讀? 「阿闍世王」怎麼 讀? 「闍維」怎麼讀?
「闍」怎麼讀? 「阿闍世王」怎麼 讀? 「闍維」怎麼讀?
《雜阿含711經》「[16]耆闍崛山」 [16]Gijjhakūṭa。 毘闍延殿 vejayanta 《雜阿含711經》「[16]耆闍崛山」 [16]Gijjhakūṭa。 《雜阿含276經》:「摩訶波闍波 提」 《中阿含180經》:「摩訶簸邏闍 鉢提瞿曇彌」 Mahāpajāpatī.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皮革事》: 「荼毘」 支謙譯《弊魔試目連經》:「蛇維」, 蛇=闍【宋】【元】【明】。 闍維 jhāpita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皮革事》: 「荼毘」 支謙譯《弊魔試目連經》:「蛇維」, 蛇=闍【宋】【元】【明】。 西晉白法祖譯《佛般泥洹經》:「蛇 維」,蛇=闍【宋】【元】【明】。 茶、荼、闍
闍維 jhāpita 《中阿含131經》:「耶維」。 《 增壹阿含51.3經》卷49:「[13]蛇旬」 [13]蛇旬=旬虵【聖】 《 增壹阿含51.3經》卷49:「[13]蛇旬」 [13]蛇旬=旬虵【聖】 《增壹阿含52.1經》卷50:「[9]虵旬」 [9]虵旬=耶維【宋】【元】【明】。 《長阿含30經》卷18:「[7]耶維」 [7]耶=闍【宋】【元】【明】。 《中阿含131經》:「耶維」。
《 增壹阿含51.3經》「[13]蛇旬」 [13]蛇 旬=旬虵【聖】 闍維 jhāpita 《 增壹阿含51.3經》「[13]蛇旬」 [13]蛇 旬=旬虵【聖】 《增壹阿含52.1經》「[9]虵旬」[9]虵旬 =耶維【宋】【元】【明】。 《增壹阿含17.10經》「耶維」 。 《增壹阿含40.5經》「[3]闍維」。[3]闍 維=維耶【宋】【聖】,=耶維【元】 【明】。 「毘」跟「維」的差別? 《賢愚經》卷5〈沙彌守戒自殺品 23〉:「闍毘」。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皮革事》卷1:「取香木以用荼毘」
《世說新語》:「王 丞相(導)…因 過 胡 人 前 , 彈 指 云 ﹕ 『蘭 闍 , 蘭 闍 』 群 胡 同 笑 , 四 坐 並 歡 。」 rañja
悉曇字 siddhāṃ 蘭札字 ranjana
「下雨」、「雨夜花」。 「滑、骨」。 「投、骰」。 「糯米、儒家」。 「于戲」、「嗚呼」。 華語和台語都存在今古音的議題 「下雨」、「雨夜花」。 「滑、骨」。 「投、骰」。 「糯米、儒家」。 「于戲」、「嗚呼」。
有蒙訓者,首教《大學》,至「于戲前 王不忘」句,竟如字讀之。 主曰:「誤矣,宜讀作嗚呼。」師從之。 至冬間,讀《論語》注「儺雖古禮而近 于戲」,乃讀作鳴呼。 主人曰:「又誤矣,此乃于戲也。」 師大怒,訴其友曰:「這東家甚難理會, 只『于戲』兩字,從年頭直與我拗到年 尾。」
于戲 于歑 于闐 和闐 Khotan
萬山不許一溪奔, 攔得溪聲日夜喧, 到得前頭山腳盡, 堂堂溪水出前村。 宋、楊萬里〈桂源鋪〉 萬山不許一溪奔, 攔得溪聲日夜喧, 到得前頭山腳盡, 堂堂溪水出前村。
嘖嘖雀引雛, 梢梢笋成竹; 時物感人情, 憶我故鄉曲。 辨別平上去入(白居易詩) 嘖嘖雀引雛, 梢梢笋成竹; 時物感人情, 憶我故鄉曲。
用「入聲字」 作音譯詞
什麼是「平」音? 第一、二聲是「平」 ? 什麼是「仄」音? 第三、四聲是「仄」 ? 「平上去入」怎麼讀? 「平仄」和「平上去入」 什麼是「平」音? 第一、二聲是「平」 ? 什麼是「仄」音? 第三、四聲是「仄」 ? 「平上去入」怎麼讀?
平上去入 陰 陽 平 都 圖 上 堵 賭 去 妒 度 入 督 毒
平上去入 陰 陽 平 均 群 上 滾 去 棍 郡 入 骨 滑
日語保留的入聲字 龍谷 Ryukoku 大學 Daigaku 有毒 Yudoku 讀書 Dokusho
漢譯音譯詞彙「未 譯出最後一音節」 的現象
阿難 Ānanda 摩訶男 Mahānāma 闍維 jhāpita 涅槃 nibbāna(巴利), nirvāṇa(梵文)
用「入聲字」 作音譯詞
《雜阿含81經》:「[13]富蘭那迦 葉」, [13] Pūraṇa Kassapa. 《雜阿含447經》:「[4]大迦葉」, [4]大迦葉 Mahā-Kasyapa.。 巴利:Kassapa 梵文:Kāśyapa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卷9: 「尊者[5]迦攝波」, [5]迦攝波= 迦葉波【宋】【元】【明】 【宮】。
義淨《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毘 奈耶》卷8:「尊者迦攝波」 (CBETA, T23, no. 1443, p. 949, c29)。 巴利: Kassapa 梵文:Kāśyapa 義淨《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毘 奈耶》卷8:「尊者迦攝波」 (CBETA, T23, no. 1443, p. 949, c29)。 「攝」字怎麼讀? 「涅槃」怎麼讀?
聶:弋涉切 (iap)、實攝切 (siap)、日涉切 (liap)
義淨《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毘 奈耶》卷8:「尊者迦攝波」 (CBETA, T23, no. 1443, p. 949, c29) 。 巴利: Kassapa 梵文:Kāśyapa 義淨《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毘 奈耶》卷8:「尊者迦攝波」 (CBETA, T23, no. 1443, p. 949, c29) 。
阿含 āgama 《中阿含1經》「阿含及所得」 《中阿含85經》:「諳阿含 慕」[6]含=鋡【宋、元、 明】。 《瑜伽師地論》卷2:「此如 中阿笈摩說」。
「負笈(奇急反)。《風土記》云:「笈謂 學士所以負書箱,如冠箱而卑者也。謝 承《後漢書》云『負笈隨師』也)。」。 阿含 āgama 《一切經音義》 「負笈(奇急反)。《風土記》云:「笈謂 學士所以負書箱,如冠箱而卑者也。謝 承《後漢書》云『負笈隨師』也)。」。 「阿笈摩(梵語。其業反,亦言阿伽摩, 此名教法,或言傳,謂『展轉傳來,以 法相教授』也。舊言『阿含』,訛略 也)。」
阿含 āgama 《一切經音義》:「阿笈摩(梵語。其業反,亦言阿伽摩,此 名教法,或言傳,謂『展轉傳來,以法相教授』也。舊言『阿 含』,訛略也)。」 《起世因本經》卷1:「達摩笈多譯」。 ======= 笈多王朝 Gupta, 優波笈多 Upagupta 《大智度論》卷10〈序品 1〉:「有一比丘,名優波毱」。 《雜阿含604經》「其子名曰[22]優波崛多」 [22]Upagupta.。 《雜阿含711經》「[16]耆闍崛山」[16]Gijjhakūṭa.。 Gupta 可能有兩個讀音,一是「笈多」,另一是「崛多」。 目前英美讀者大都讀後面的音。
當音譯詞最後一音節未譯 出時,如果此一音譯詞最 後一字是入聲字,顯然源 頭文本只是脫落母音,而 最後一音節的子音仍然留 存。
巴利 音譯詞 梵文 Kassapa 迦葉 -p Kāśyapa kappa 劫 -p kalpa Sāriputta 舍利弗 -t Śāriputra Gijjhakūṭa 耆闍崛 –t
巴利 音譯詞 梵文 Kappaka 劫北 -k āmalaka 阿摩勒 -k Metteyya 彌勒 -k Maitreya 嗢拕南 –t uddāna 嗢拕南 –t 欝陀南 -t
Metrak 支婁迦讖譯《雜譬喻經》:「彌 勒佛」 玄奘譯《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 「梅怛儷藥」 《大唐西域記》:「梅呾麗耶」。
Mirro
《雜阿含506經》 卷19:「一時佛 住三十三天,驄色 虛軟石上」。
《雜阿含506經》卷19:「一時,佛住 三十三天驄色虛軟石上」。 「驄色虛軟石」即「濡軟石」,音譯為 「婆奴唫摩羅」,意譯為「黃褐」 《起世經》 「彼波利夜怛邏拘毘陀羅樹 下,有天子住,名曰末多,日夜常以彼 天種種五欲功德,具足和合遊戱受樂。 是故諸天,遂稱彼樹,以為波利夜怛邏 拘毘陀羅。復次,諸比丘!三十三天, 縱有急疾,未曾肯捨般荼甘婆石,必設 供養尊重恭敬,然後乃復隨意而去。」
《雜阿含506經》「驄色虛軟石上」。 《義足經》「濡軟石」。 《佛本行集經》:「大石名曰婆奴唫(逆 林反)摩羅(隋言黃褐)。 《起世經》「般荼甘婆石」。 《佛說立世阿毘曇論》:「波利質多樹 … 此中昔是『般住劍婆羅寶石』。」 巴利「paṇḍukambala」。 「vāla-kambala 馬尾、馬騣 -毯」,意為 「馬尾或馬騣編成的毛織品、毛毯」。
《雜阿含506經》「驄色虛軟石上」。 《巴利專有名詞詞典》在Sakka 處提到「 the Paṇḍukambalasilāsana , composed of yellow stone. (Paṇḍukambalasilāsana為黃 色石頭所作)」。Paṇḍukambala-silāsana ,silā 是石頭,sana是布,雖然不能確定 是「像布的石頭」或「像石頭的布」, 「石」字是本來的字義,不是漢譯所添 加。 Kambala 為「毛織品、毾㲪、毯」。 Paṇḍu 為「淡黃色、黃褐色」。
《增壹阿含50.4經》:「見有紺馬王, 名婆羅含(秦言『髮烏朱毛尾』),乘空而 來,行不動身。」 Kambala 為「毛織品、毾鐙」。 「vālakambala」,意為「馬尾或馬騣編 成的毛織品」。 「vā 婆 la 羅 kam 含 bala」。
足下生輪、輪有千輻
初期的造型:以法輪代表佛陀
初期的造型:以法輪代表佛陀
初期的造型:以法輪代表佛陀
初期的造型:以菩提樹代表佛陀
初期的造型:以菩提樹代表佛陀 這是什麼?
初期的造型:以菩提樹代表佛陀
給孤獨長者購買祇樹給孤獨園是 金沙鋪地? 金錢鋪地? 金磚鋪地?
《四分律》卷50:「彼言:「汝 若以金錢側布滿地令無間者我亦 不與。」 《十誦律》「我此園非可買者, 乃至側布金錢滿中,亦不賣也。」 給孤獨長者購買祇樹給孤獨園是 金沙鋪地? 金錢鋪地? 金磚鋪地? 《四分律》卷50:「彼言:「汝 若以金錢側布滿地令無間者我亦 不與。」 《十誦律》「我此園非可買者, 乃至側布金錢滿中,亦不賣也。」
初期的造型:桑奇佛塔(西元前273-236年)
初期的造型:以觸地伏魔印代表佛陀
初期的造型:以轉法輪印代表佛陀
初期的造型:以轉法輪印代表佛陀
初期的造型:以轉法輪印代表佛陀
初期的造型:以轉法輪印代表佛陀
觸地伏魔印
觸地伏魔印
觸地伏魔印,泰國清邁
《十誦律》卷24:「有 如是事聽去七夜。如優 婆夷為是多識多知諸大 經(十八大經)」(CBETA, T23, no. 1435, p 《十誦律》卷24:「有 如是事聽去七夜。如優 婆夷為是多識多知諸大 經(十八大經)」(CBETA, T23, no. 1435, p. 174, b16-18)
《波羅𦀟提伽》(晉言《清淨經》),(長部 DN 29, Pāsādika),《長阿含18經,自歡喜經》)。 《波羅𦀟大尼》(晉言《一淨經》),(長部 DN 28, Sampasādanīya),《長阿含17經,清淨經》)。 《般闍提利劍》(晉言《三昧經》),(中部 MN 102, Pañcattaya, Pañcāyatana《五三經》,漢譯 缺)。 《摩那闍藍》(晉言:《化經》),(Māyājālam), 應作《摩耶闍藍》,《幻網經》,漢譯缺, 《出三藏記集》卷10:「曇摩難提口誦《增一 阿含》并《幻網經》,使佛念為譯人。」)。 《波羅小闍藍》(晉言《梵經》),(長部 DN 1, Brahmajālam),應作《波羅門闍藍》,《長阿含 21經,梵網經》)。
《阿吒那劍》(晉言《鬼神成經》),(中部 MN 93, Assalāyana),《中阿含151經,阿攝惒經》, 應作《阿吒劍那》)。 《摩訶𦀟摩耆劍》(晉言《大會經》),(長部 DN 20, Mahāsamaya),《長阿含19經,大會經》)。 《阿羅伽度波摩》(晉言《蛇譬經》),(MN 22, Alagaddūpama),《中阿含200經,阿梨吒經》)。 《室唳咆那都叉耶時月提》(晉言《索滅解脫 經》),室唳咆那都 Sariputra 舍利弗,叉耶時(?) Nirodha 滅,月提 vimutti 解脫,漢譯缺)。 《釋伽羅波羅念奈》(晉言《釋問經》也),(長 部 DN 21, Sakkapañha),梵文作 Śakrapraśna , 《長阿含14經,釋提桓因問經》,《中阿含134經,釋 問經》。
《摩呵尼陀那波梨耶夜》(晉言《大因緣經》), (長部 DN 15, Mahānidāna),《長阿含13經,大 緣方便經》,《中阿含97經,大因經》,「波 梨耶夜」為 Pariyāya)。 《頻波𦀟羅波羅時伽摩南》(晉言《洴沙迎經》), 《中阿含62經,頻鞞娑邏王迎佛經》,頻波𦀟 羅 Bimbisāra,波羅時伽摩南 (paccuggamanam? 出迎)。 T41《頻婆娑羅王經》。 Vinaya, Mahāvagga, V.I.22. 《般闍優波陀那肝提伽》(晉言《五受陰却經》), (pañcupādānakkandha, 《雜阿含經》〈五陰 誦〉)。「卻」字應為「部」字。 《沙陀耶多尼》(晉言《六情部經》) ,(ṣaḍ- āyatanakkandha, 《雜阿含經》〈六處誦〉)。
《尼陀那散猶乞多》(晉言《同界部經》), (nidāna saṃyukta, 《雜阿含經》〈雜因 誦〉)。「同」字應為「因」字。 《波羅延》(晉言《過道經》),(小部,經 集,第五品pārāyana,漢譯缺)。 《阿陀波耆耶修妬路》(晉言《眾德經》) , (小部,經集,第四品 aṭṭhakavaggo, T198 《義足經》) 《薩耆陀舍修妬路》(晉言《諦見經》也) , (Satyadṛṣṭa, 相當於巴利《小部》第四經 《如是語》 Itivuttaka)。 前七經屬《長阿含》,次五經屬《中阿含》,再次 三經屬《雜阿含》,末後三經屬「雜藏」。
釐清這些字音有什麼幫助? 古漢語史 漢譯佛典語言學 翻譯年代、譯主、疑偽判定 漢譯佛典的源頭文本的語言 漢譯佛典的校勘和詮釋 翻譯史 文化史 台語溯源(訂正讀音、用字)
龜茲 kuche 庫車 《漢書》記作「龜兹」。酈道元 《水經注》稱為「屈茨」。 《大唐西域記》譯作「屈支」。 季羨林《大唐西域記校注》: 『我國古代稱龜兹,或丘兹,丘 慈,屈茨,均為古代龜兹語 Kutsi 的不同譯法。』(梵文 kucina), 丘 池
「區」、「屈」。 「掘、崛、倔」。 「窟」。
‘‘samaṇo’’ti pavuccati. 《法集要頌經》卷1〈沙門品 11〉 所言沙門者,消除窣兔羅, 守護微細愆,是名真梵行。 Yo ca sameti pāpāni aṇuṃ thūlāni sabbaso; Samitattā hi pāpānaṃ, ‘‘samaṇo’’ti pavuccati.
《法集要頌經》卷1〈沙門品 11〉 (只是剃頭而未察覺妄語) 所言沙門者,消除窣兔羅, 守護微細愆,是名真梵行。 na muṇḍabhāvāt śramaṇo hy avṛtas tv anṛtaṃ vadan | śamitaṃ yena pāpaṃ syād aṇu sthūlaṃ hi sarvaśaḥ | śamitatvāt tu pāpānāṃ śramaṇo hi nirucyate |11,14|
窣兔羅 thūla (巴利) sthūla (梵文)
《增壹阿含經》卷19〈四 意斷品 26〉:「轉輪聖王 應起偷婆,漏盡阿羅漢應 起偷婆,辟支佛應起偷婆, 如來應起偷婆。」(CBETA, T02, no. 125, p. 642, a28-b1)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佛涅槃後, 起窣堵波」(CBETA, T05, no. 220, p. 570, c20-21) 偷婆、窣堵波 thūpa (巴利) sthūpa (梵文)
鞞 怎麼讀?
鞞 牌、啤、脾、埤、碑、 婢、俾、
鞞 ㄅㄧㄥˇ
鞞 翻譯佛經的那個年 代,「鞞」字怎麼 讀?
鞞 《翻梵語》卷1:「韋陀(應云『鞞陀』,亦 云『比陀』,亦云『毘陀』,亦云『皮陀』, 譯曰『智』也)。」 《一切經音義》卷72:「毘陀(或言『韋 陀』,皆訛也;應言『鞞陀』,此云『分』 也,亦云『知』也…。」
《中阿含8經》:「一時佛 遊鞞舍離,在㮈氏樹園」 Vesālī 鞞陀 Veda 《中阿含8經》:「一時佛 遊鞞舍離,在㮈氏樹園」 Vesālī 《雜阿含1143經》:「鞞 提訶牟尼」(阿難) Vedehamuni
蠶 怎麼讀?
蠶 僭、潛、譖、簪、噆、 憯、朁
蠶 ㄘㄢˊ
蠶 漢、唐那個年代, 「蠶」字怎麼讀?
《一切經音義》卷29:「野蠶(雜含反。 《埤蒼》云:『蠶,吐絲蟲也。…。」 《翻譯名義集》卷7:「憍奢耶。應法師翻 『蟲衣』,謂用野蠶絲綿作衣。」(CBETA, T54, no. 2131, p. 1172, a7-8) koseyya
謝謝!
台語是古漢語嗎?
時有古今, 地有南北; 字有更革, 音有轉移。
文中舉例,「ḍ」、「ṭ」在兩 個母音之間,讀音與「ḷ」相 同,有些抄本則寫作「l」。 季羨林〈論梵文 ṭḍ 的音譯〉。 文中舉例,「ḍ」、「ṭ」在兩 個母音之間,讀音與「ḷ」相 同,有些抄本則寫作「l」。 如巴利「āveḷa 非時」,梵文 作「āpīḍa」。新疆出土的古 代梵文佛教戲劇裡, 「dāḍima 石榴」被寫作 「dāḷima」。
在幾個「婆羅迷 Brāhmī」銘 文,「ḷ」常寫作「l」。不知 是兩者混淆的緣故,還是在 某些地方「ḷ」已被廢止不用。 季羨林〈論梵文 ṭḍ 的音譯〉 在幾個「婆羅迷 Brāhmī」銘 文,「ḷ」常寫作「l」。不知 是兩者混淆的緣故,還是在 某些地方「ḷ」已被廢止不用。 所以,「拘鄰」的古譯,不 是「訛略」,而是源頭文本 (source text)本就如此。
《十誦律》十八大經 如優婆夷為是多識多知諸大經,有(1)《波羅 𦀟提伽》(晉言《清淨經》)、(2)《波羅𦀟大 尼》(晉言《一淨經》)、(3)《般闍提利劍》 (晉言《三昧經》)、(4)《摩那闍藍》(晉言: 《化經》)、(5)《波羅小闍藍》(晉言《梵 經》)、(6)《阿吒那劍》(晉言《鬼神成經》)、 (7)《摩訶𦀟摩耆劍》(晉言《大會經》)、(8) 《阿羅伽度波摩》(晉言《蛇譬經》)、(9) 《室唳咆那都叉耶時月提》(晉言《索滅解脫 經》)、(10)《釋伽羅波羅念奈》(晉言《釋問 經》也)、(11)《摩呵尼陀那波梨耶夜》(晉言 《大因緣經》)、
《十誦律》十八大經 (12)《頻波𦀟羅波羅時伽摩南》(晉言《洴沙 迎經》)、(13)《般闍優波陀那肝提伽》(晉言 《五受陰却經》)、(14)《沙陀耶多尼》(晉言 《六情部經》)、(15)《尼陀那散猶乞多》(晉 言《同界部經》)、(16)《波羅延》(晉言《過 道經》)、(17)《阿陀波耆耶修妬路》(晉言 《眾德經》)、(18)《薩耆陀舍修妬路》(晉言 《諦見經》也),若未學欲學、若先學忘欲誦, 遣使詣比丘所白言:『大德!是多識多知諸 大經,《波羅𦀟》乃至《薩耆陀舍修妬路》。 若未學欲學、若先學忘欲誦,大德來,教我 受學讀誦問義。』有如是事聽去七夜。如為 優婆夷應去,優婆塞亦如是。